车辆通信系统.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3335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13507.X

申请日:

2008.09.04

公开号:

CN101380936A

公开日:

2009.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5/00; B60R25/10; E05B29/00

主分类号:

B60R25/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发明人:

柴垣敏昌; 川岛正树

地址:

日本国爱知县丹羽郡大口町丰田三丁目260番地

优先权:

2007.9.4 JP 2007-229233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恩田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尹洪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在不降低安全级别情况下,增进方便性的车辆通信系统。所述车辆通信系统,包括多个便携设备及与该便携设备进行通信并控制车辆的通信控制器。所述通信控制器,包括第一发射机电路、第二发射机电路及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发射机电路在所述车辆附近区域发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发射机电路在所述车辆车厢内部区域发射第二无线信号。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控制所述门锁的闭合。在门锁闭合状态下操作门把手的情况下,在所述便携设备中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关闭门锁,在所述便携设备都不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通信控制装置保持门锁闭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供具有车厢、门锁(32)和开闭该门锁的操作装置(33a)的车辆使用的车辆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设备:
多个便携设备(10a、10b);和
通信控制器(20),用于同所述多个便携设备进行通信,并且控制所述车辆;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包括:
第一发射机装置(22),用于在所述车辆附近区域内发射第一无线信号;
第二发射机装置(23),用于在所述车辆车厢内部区域内发射第二无线信号;
控制装置(21),用于至少控制所述门锁的闭合,其中,当从便携设备接收到响应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响应信号时,所述控制装置判定便携设备位于所述车辆附近;当从便携设备接收到响应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响应信号时,所述控制装置判定便携设备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内;
其中,在所述门锁处于开启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在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控制装置就闭合所述门锁;而在所述多个便携设备都不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控制装置就保持所述门锁开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锁处于开启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当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即使另一所述便携设备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之内,所述控制装置也闭合所述门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便携设备各包括标识码;及
在所述门锁处于开启状态、而且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车厢内的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所述控制装置存储位于所述车厢内的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锁处于开启、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且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内之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位于车辆附近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与所述位于车辆车厢内部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进行比较;及
当所述位于车辆车厢内部便携设备的标识码,与所述位于车辆附近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不同时,所述控制装置闭合所述门锁;而当所述位于车辆车厢内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与所述位于车辆附近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相同时,所述控制装置保持所述门锁开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锁处于开启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若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内,则所述控制装置生成遗忘警告。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若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且另一个所述便携设备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内,则所述控制装置判定是否存储所述位于车辆附近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及
当所述位于车辆附近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未存储时,所述控制装置开启所述门锁;而当所述车辆附近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已存储时,所述控制装置保持所述门锁闭合。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开启所述门锁之后,所述控制装置删除所述已存储的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若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且所述位于车辆附近便携设备的标识码,与存储在所述控制装置中的标识码不同,则所述控制装置开启所述门锁,且删除所述已存储的各便携设备的标识码。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在所述多个便携设备都不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但所述便携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控制装置开启所述门锁;而在所述多个便携设备,都不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中、也都不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控制装置保持所述门锁闭合。

说明书

车辆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除了改进基本性能与安全之外,机动车的方便性也必须改进。车辆通信系统就是用于改进方便性。在车辆通信系统中,在用户携带的便携设备与车内设备(车辆控制器)之间,都自动执行无线通信。当该便携设备与车内设备之间建立起无线通信时,例如,车门可自动锁闭或者解锁。并且,可以启动发动机。第2001-114073号日本专利,描述了这种车辆通信系统。
具体来说,车内设备间歇地向车旁或车内区域发射无线信号(请求信号)。当请求信号往车旁区域发射时,该请求信号发射在车旁预定范围(车外范围)之内。当请求信号向车内区域发射时,该请求信号发射在车厢内部预定范围(车厢范围)内。由此,当携带设有通信功能的便携设备的用户(例如,驾驶员)进入车外范围或车厢范围时,该便携设备接收该请求信号,并且作出响应,返回标识码信号。所述标识码信号包括为该便携设备所唯一设定的标识码。该车内设备接收该标识码信号,并且使用为该车内设备所唯一设定的标识码,对所接收信号内包含的该标识码进行校验。若这两个标识码相同,车辆控制器就判定已与该便携设备建立通信。在此情况下,若该标识码信号系响应于发射至车外范围的请求信号,而从该便携设备接收的话,该车辆控制器就可将车门解锁。若该标识码信号系响应于发射至车厢范围的请求信号,而从该便携设备接收的话,该车辆控制器就可以起动发动机。也就是说,在该车内设备与该便携设备之间,通信是自动执行的,而车门解锁控制或发动机起动控制,是在通信已建立的条件下执行的。这就消除了开车门或起动发动机用的机械钥匙所需要的繁琐操作,并且提高了车辆的操作性能。此外,由于车门的锁闭与解锁和发动机的起动,都是通过电子校验来控制的,因此安全级别亦得以提高。
在上述专利公报描述的车辆通信系统中,为了防止便携设备遗留在车厢里,在该便携设备还放在车厢内的状态下执行锁门操作时,会发出遗忘警告且禁止锁门。
由此,当同一车辆中注册使用多个便携设备时,若这些便携设备中任何一部遗留在车厢中,就不能锁闭车门。例如,当驾驶员与另一乘车人员各自持有一部便携设备,若携带其中一部便携设备的驾驶员,与另一乘车人员一起下车,而该乘车人员将另一部便携设备留在车厢中,驾驶员即使执行锁门操作也无法锁门。在此情况下,所有的携带设备都必须拿出车厢。由此,改进必须针对方便性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降低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增进方便性的车辆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具有车厢、门锁及开闭门锁的操作装置的车辆通信系统。所述车辆通信系统,包括多个便携设备及通信控制器,所述通信控制器与所述多个便携设备进行通信,并且控制所述车辆。所述通信控制器,包括第一发射机装置、第二发射机装置及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发射机装置,在所述车辆附近区域中发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发射机装置,在所述车辆车厢内部区域中发射第二无线信号。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控制所述门锁的闭合。当接收响应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响应信号时,所述控制装置判定便携设备位于所述车辆附近,而当接收响应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响应信号时,所述控制装置判定便携设备位于所述车辆的车厢内。当所述门锁处于开启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装置时,在所述多个便携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控制装置闭合所述门锁,而在所述多个便携设备都不位于所述车辆附近之时,所述控制装置保持所述门锁开启。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以示例的方式,阐述本发明主旨的描述,可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与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对现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可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说明车辆通信系统的图示;
图2为说明该车辆通信范围的图示;
图3为说明该车辆通信范围的图示;
图4为说明执行锁闭操作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5为说明执行解锁操作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各图类似的组件使用类似的标号。
现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车辆通信系统1的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车辆通信系统1包括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两个)有车辆2的驾驶员携带的便携设备10(10a与10b)、设在车辆2内用作通信控制器的车内设备20、门30以及用于发出警告的警告蜂鸣器。例如,两个便携设备10中的一个,也就是由驾驶员拿的便携设备10a,和由另一乘车人员拿的另一便携设备10b。在车内设备20与便携设备10(10a与10b)之间,通信是自动建立的。在车内设备20与便携设备10(10a与10b)之间,已建立通信的状态下,车门30是被锁闭与被解锁的。
<便携设备10的结构>
各便携设备10都可实现无线通信功能,并且可与车内设备20通信。更具体地说,便携设备10包括控制单元11、接收机电路12以及发射机电路13。控制单元11为包括CPU、ROM及RAM的计算机单元。接收机电路12电连接至控制单元11。
当接收从车内设备20发射的无线信号(请求信号)时,接收机电路12将该请求信号解调为脉冲信号,并且将该已解调信号提供至控制电路11。
控制电路1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11a,其记录唯一的标识(ID)码。当从接收机电路12接收到该解调信号时,控制单元11便向发射机电路13提供ID码信号,其包括记录在存储器11a中的ID码。
当从控制单元11接收到该ID码信号时,发射机电路13便将该ID码信号调制为具有预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并且发射该无线信号。
<车内设备20的结构>
车内设备20,包括用作控制装置的通信控制单元21、用作第一发射装置的第一发射机电路22、用作第二发射装置的第二发射机电路23以及接收机电路24。通信控制单元21为包括CPU、ROM及RAM的计算机单元。第一发射机电路22、第二发射机电路23以及接收机电路24电连接至通信控制单元21。
当从通信控制单元21接收到请求信号时,第一发射机电路22便将该请求信号调制为具有预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并且将在车辆2附近的预定区域内(图2所示的发射区域A)发射。当第二发射机电路23从通信控制单元21接收到该请求信号时,第二发射机电路23便将该请求信号调制为具有预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并且在车辆2的车厢中的预定区域内(图2所示的发射范围B)发射。发射范围A并不与发射范围B交叠。
当从便携设备10接收到已发射的无线信号时(ID码信号),接收机电路24便将该ID码信号解调为脉冲信号,并且将该已解调的信号提供至通信控制单元21。
通信控制单元2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21a。存储器21a记录多个ID码,所述ID码与为便携设备10a与10b所设置的ID码相同。
通信控制单元21,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上,间歇地向第一发射机电路22与第二发射机电路23发射请求信号。为响应该从第一发射机电路22或第二发射机电路23发射的无线信号(请求信号),便携设备10发射出无线信号(ID码信号)。当接收到无线信号(ID码信号)时,通信控制单元21,根据该ID码信号是响应从第一发射机电路22发射的请求信号,还是响应从第二发射机电路23发射的请求信号而从便携设备10发射的,来判定便携设备10是否位于车辆2附近,或者是否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根据该判定控制门30的锁闭与解锁。更具体地说,当在车辆2附近建立ID码校验的情况下,按动门把手33(后文详述)的开关33a(操作装置)时,通信控制单元21向门30提供解锁信号。当在车辆2的车厢内未建立ID码校验的情况下,按动门拉手33的开关33a时,通信控制单元21向门30提供锁闭信号。所述解锁信号为用于解锁门30的信号,所述锁闭信号为用于锁闭门30的信号。
<门的结构>
门30包括门锁32、用于对门锁32的开启与闭合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31以及设在车辆2外表面用于开闭门30的门把手33。门把手33包括开关33a,当对门30执行锁闭与解锁操作时按动开关33a。门把手33的开关33a与通信控制单元21电连接。当其被按动时,开关33a向通信控制单元21提供操作信号。
当从通信控制单元21接收到解锁信号时,控制单元31开启门锁32。此外,当从通信控制单元21接收到锁闭信号时,控制单元31闭合门锁32。然后,控制单元31向通信控制单元21提供指示门锁32系开启或者闭合的锁状态信号。
现参考图4及5,描述由车辆通信系统1执行的锁闭与解锁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1不执行图4及5中的虚线框中的处理。
<锁闭操作>
首先,描述在车辆2的门锁32开启的情况下,当用户(驾驶员或乘车人员)从车辆2中出来,且闭合门锁32时,由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处理过程。
参见图4的流程图,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驾驶员或乘车人员是否用门把手33的开关33a,执行锁闭或解锁操作(步骤S11)。更具体地说,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其是否接收到根据驾驶员或乘车人员所执行的按动操作而从门把手33的开关33a发射的操作信号。当未执行锁闭或者解锁操作时,即,当未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步骤S11:否),通信控制单元21便结束该处理过程。
若已执行锁闭或解锁操作时(步骤S11: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设备10a与10b中的任何一个是否位于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内(步骤S12)。当没有便携设备10a与10b位于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内时(步骤S12:否),通信控制单元21便进入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是否至少有一个便携设备10a与10b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若没有便携设备10a与10b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10:否),通信控制单元21就结束处理。若便携设备10a与10b中至少有一个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10:是),通信控制单元21就向门30的控制单元31提供用于闭合门锁32及锁闭门30的锁闭信号(步骤S14)。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结束处理。
在步骤S12中,若便携设备10a与10b中至少有一个位于发射范围B中车辆2的车厢内(步骤S12: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则进行步骤S15。在此,假设乘车人员的便携设备10b位于车厢中。这样,在步骤S15中,通信控制单元21将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便携设备10b的ID码存储在存储器21a中。
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设备10是否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16)。这样,若便携设备10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则所述便携设备10应该是便携设备10a。当便携设备10a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16: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则闭合门锁32以锁闭门30。详细地说,通信控制单元21生成便携设备10b的遗忘通知警告声(步骤S17)。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向门30的控制单元31,提供用于闭合门锁32的锁闭信号(步骤S14)。这样,即使便携设备10b位于车辆2之内,只要便携设备10a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的外部,就可锁闭门30。
当便携设备10a并不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16:否),通信控制单元21便生成遗忘通知警告声(步骤S18)。步骤S17与S18中生成的警告声,可为相同的声音或不同的声音。当生成不同的声音时,可改变各声音的音调、类型或间隔。
<解锁操作>
现描述车辆2的门锁闭合,而且驾驶员或乘车人员接近车辆2,并开启门锁32的情况下,由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处理过程。
参见图5的流程图,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驾驶员或乘车人员是否已用门把手33的开关33a执行锁闭或解锁操作。详细地说,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其是否接收到根据由该驾驶员或乘车人员执行的按动,而从门把手33的开关33a发射出来的操作信号。当未执行锁闭或者解锁操作时,即,当未接收到操作信号时(步骤S21:否),通信控制单元21结束处理过程。
若已执行锁闭或解锁操作时(步骤S21: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设备10a与10b中的任何一个,是否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22)。当没有便携设备10a与10b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时(步骤S22:否),通信控制单元21就结束处理过程。
在步骤S22中,若便携设备10a与10b中至少有一个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时(步骤S22: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则判定,与其ID码在前述锁闭操作过程中存储于存储器21a中的便携设备10(即,便携设备10b)不同的便携设备10(即,便携设备10a),是否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23)。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1,将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的便携设备10a的ID码,与存储于存储器21a中的ID码作比较,以判定便携设备10a是否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若便携设备10a并不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23:否),通信控制单元21则结束处理过程。由此,即使有人破门进入车辆2,并且获得留在车厢中的便携设备10b,他也不能够用便携设备10b打开门锁32。
步骤S23中,当便携设备10a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步骤S23:是),通信控制单元21向门30的控制单元31提供用于开启门锁32及解锁门30的解锁信号(步骤S24)。然后,通信控制单元21删除在上述锁闭操作期间,存储于存储21a中的便携设备10b的ID码,并且结束处理过程。
车辆通信系统1的第一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当在门锁32开启且门30未锁闭的状态下执行锁闭操作时,只要有一个便携设备10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就可锁闭门锁32。由此,即使有一个便携设备位于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内,也可锁闭门锁32。这样,通信控制单元21确认便携设备10a与10b中有一个位于车辆2的外部。这就防止了当用户将便携设备10a与10b都留在车辆2中,而被关在车辆的外部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便携设备10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时,用户可进入车辆2。由此,在不降低安全级别的情况下增进了方便性。
(2)当便携设备10留在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内时,生成遗忘警告。此警告通知车辆2的驾驶员或乘车人员,便携设备10被遗留在车辆2的车厢中。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1,将位于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中的便携设备10的ID码进行存储。因此,车内设备20确认位于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中的便携设备10。
(3)当在门锁32闭合的情况下执行解锁操作时,通信控制单元21将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的各便携设备10的ID码与在先前锁闭操作期间存储的各便携设备10(在锁闭期间位于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中的便携设备10)的ID码进行比较以判定是否打开门锁32。与其ID码在先前的锁闭操作期间进行存储的便携设备10b不同的便携设备10a必须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以开启门锁32。因此,例如,即使车辆2的驾驶员或乘车人员将便携设备10b留在车厢中,然后有人破门进入车厢且获得便携设备10b,他也不能够用便携设备10b打开门锁32。由此,保持了相同的安全级别。此外,即使噪声导致通信控制单元21在便携设备10b实际位于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内之时,误判定便携设备10b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由于留在车辆2的车厢中的便携设备10的ID码在先前的锁闭操作中存储,因此便携设备10b也不能开启门锁32。由此,即使在意外情况下也保持了相同的安全级别。
(4)在锁闭操作期间对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内的便携设备10b的ID码进行存储之后,用另一便携设备10a闭合门锁32。当执行下一锁闭操作时,便携设备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留在发射范围B中的车辆2的车厢内。为此,当通信控制单元21开启门锁32时,删除先前存储的ID码。由此,并不累积ID码信息,并且避免了存储非必须的信息藉此来使得所需的存储容量最小。
现参考图3~5,描述本发明的车辆通信系统1的第二实施例。车辆通信系统1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车内设备20发射的无线信号的发射范围A与B部分交叠,且形成交叠发射范围C。此外,第二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图4及5中的虚线框中的处理。下文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第二实施例中,车辆通信系统1具有与图1所示的车辆通信系统1相同的结构。
更具体地说,参见图3,当从通信控制单元21接收到请求信号时,车内设备20的第一发射机电路22,将该请求信号调制为具有预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并且将该无线信号在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发射。当车内设备20的第二发射机电路23,从通信控制单元21接收到该请求信号时,第二发射机电路23将该请求信号调制为具有预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并且在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发射。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与发射范围B,在车辆2的车厢内的交叠发射范围C处部分交叠。由此,当便携设备10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的交叠发射范围C内时,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设备位于车辆2附近,并且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
现参考图4及5,描述由车辆通信系统1的第二实施例执行的锁闭与解锁操作。
<锁闭操作>
首先,描在车辆2的门锁32开启的情况下,述当用户(驾驶员或乘车人员)从车辆2中出来,且闭合门锁32时,由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处理过程。
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在步骤S16中,当便携设备位于发射范围A中的车辆2附近时(步骤S16),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步骤S30。根据在步骤S15中已存储在存储器21a中的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便携设备10b的ID码,以及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的便携设备10的ID码,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与便携设备10b不同的便携设备10(本情况下,系便携设备10a)是否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步骤S30:是)。若与便携设备10b不同的便携设备10a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步骤30:是),通信控制单元21就进行步骤S17。
当与便携设备10b不同的便携设备10并不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时(步骤S30:否),通信控制单元21就进行步骤S18。
<解锁操作>
现描述车辆2的门锁闭合,且驾驶员或乘车人员接近车辆2,且开启门锁32的情况下,由通信控制单元21执行的处理过程。
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在步骤S22中,当便携设备10a与10b中至少有一个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时(步骤S22: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便携设备10是否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步骤S40)。若便携设备10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该便携设备10应该是在上述锁闭操作期间存储在存储器21a中的便携设备10b。当便携设备10b并不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时(步骤S40:否),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步骤S23。
当便携设备10b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时(步骤S40:是),通信控制单元21进行步骤S41。在步骤S41中,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的便携设备10,是否是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的便携设备10b,即,存储在存储器21a的便携设备10b(步骤S41)。若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的便携设备10为便携设备10b(步骤S41: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则结束处理过程。
在步骤S41中,当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的便携设备10并非便携设备10b时,通信控制单元21则进行步骤S24。
除第一实施例的优点(1)~(4)之外,车辆通信系统1的第二实施例还具有如下优点。
(5)若当门锁32闭合时便携设备10(例如便携设备10b)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则门锁32仅当与便携设备10b不同的便携设备10(本情况下,系便携设备10a)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时开启。例如,若便携设备10b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交叠发射范围C中,便携设备10b则检测为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并且位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中。这样,仅有实际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的便携设备10b存储在存储器21a中。因此,即使便携设备10b误判定为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除非其余的便携设备10a位于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中,门锁32也不会开启。这就防止了便携设备10b遗留在车辆2中。这样,第二实施例中,当车辆2附近的发射范围A与车辆2的车厢内的发射范围B在车辆2的车厢内交叠时,就可防止便携设备10b遗留在车辆2中。由此,对于车内设备20,无需精确调节第一发射机电路22的发射范围A与第二发射机电路23的发射范围B之间的边界。这就便于调节了。
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清楚,本发明可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具体地说,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下形式实现。
上述实施例中,是在按动门把手33上的开关33a时,检测锁闭及解锁操作的。然而,可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这些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不必使用门把手33来执行锁闭及解锁操作,而是可以用安装在车辆2内的其他组件来执行。
上述实施例中,只要存储器21a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不必删除存储在存储器21a中的便携设备10的ID码,而是可以当位于车辆2附近的便携设备10开启门锁32时,将所述ID码继续存储在存储器21a中。换言之,可从图4的流程中去除步骤S25。
上述实施例中,当便携设备10在锁闭操作期间遗留在车辆的车厢中时,发出遗忘警告。然而,若不使第三人意识到便携设备10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是重要的,可取消该遗忘警告。换言之,可从图4的流程中去除步骤S17与S18。
上述实施例中,当便携设备10在锁闭操作期间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时,该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的便携设备10的ID码存储在通信控制单元21的存储器21a中。然而,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存储容量来存储该便携设备10的ID码,或者为了简化结构,在解锁操作期间,不必比较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的便携设备10与位于车辆2附近的便携设备10。此外,不必在锁闭操作期间执行该ID码的存储。即,可从图4的流程图中消除步骤S15。例如,第二实施例中,若在闭合门锁32时便携设备10并不位于车辆2中(步骤S40:否),则不必执行步骤S23。这样,通信控制单元21判定在锁闭操作期间便携设备10并不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即,便携设备10未遗留在车辆2中,并且仅执行解锁处理且跳过后续步骤S25。然而,若便携设备10位于车辆2的车厢中(步骤S40:是),通信控制单元21则进行步骤S41,然后根据步骤S41的判定,执行步骤S24与S25(本情况下,必须保留步骤S15)。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或结构,由来自车内设备20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形成的发射范围A与B可有所不同。
现时的例子与实施例应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此给出的细节,而是可在附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作出修改。

车辆通信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车辆通信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车辆通信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通信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通信系统.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在不降低安全级别情况下,增进方便性的车辆通信系统。所述车辆通信系统,包括多个便携设备及与该便携设备进行通信并控制车辆的通信控制器。所述通信控制器,包括第一发射机电路、第二发射机电路及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发射机电路在所述车辆附近区域发射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发射机电路在所述车辆车厢内部区域发射第二无线信号。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控制所述门锁的闭合。在门锁闭合状态下操作门把手的情况下,在所述便携设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