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3325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5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34779.0

申请日:

2008.07.29

公开号:

CN101638972A

公开日:

2010.02.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E06B 9/32放弃生效日:2010020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6B9/32

主分类号:

E06B9/32

申请人:

庆丰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文颖; 许盛瀛; 粘武忠; 黄建智

地址:

台湾省彰化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 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升降控制装置包括:一传动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传动组包括一壳体、一涡状弹簧、一齿轮组,该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该涡状弹簧一端与齿轮组固定,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卷收组包括二卷收杆、一带动件,卷收杆上设有一升降绳,带动件二侧穿设二卷收杆固定。转向控制装置包括: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卷收组包括一带动件、二卷收杆,该卷收杆一端设有套合部,该卷收杆上设有一升降绳;二转向件,各套合于该卷收杆的套合部,该转向件二侧各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动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传动组包括一壳体、一涡状弹簧、一齿轮组,该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该涡状弹簧一端与齿轮组固定,另一端固定于该壳体内;以及
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卷收组包括二卷收杆、一带动件,该卷收杆上设有一升降绳,该升降绳以供贯穿帘体叶片,该带动件穿设该齿轮组固定,该带动件二侧穿设该二卷收杆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二固定柱,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齿轮组还包括一第一伞齿轮、一第二伞齿轮、一第一正齿轮、一第二正齿轮、一第三正齿轮,该第一伞齿轮以供该带动件穿设,该第一伞齿轮啮合该第二伞齿轮,该第二伞齿轮与该第一正齿轮固定,该第一正齿轮、该第三正齿轮分别与该壳体的固定柱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一转动块、一转轮,以供该壳体的固定柱分别穿设,该转动块上方与第三正齿轮下方结合,该转动块设有一卡槽,该转轮外缘以供该涡状弹簧套合,该涡状弹簧设有一卡端,以供置入该转动块的卡槽内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板,该隔板二侧设一第一调整槽、一第二调整槽,该第一调整槽形状为长槽状、该第二调整槽形状为长槽状,该第一调整槽、该第二调整槽以供该壳体的固定柱穿设,该隔板中间设有一定位柱,以供该第二正齿轮固定,该第一调整槽以供该第一正齿轮置于上方,该第二调整槽以供该第三正齿轮置于上方、该转动块置于下方,该隔板两侧下方各设置一调整卡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两侧各包括二卡掣槽、一卡掣片,各相对应该隔板的调整卡槽设置,以供该调整卡槽置入该卡掣槽、该卡掣片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收组还包括二承座,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承座以供该卷收杆、该带动件置放。

7、
  一种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卷收组包括一带动件、二卷收杆,该卷收杆一端设有套合部,该卷收杆上设有一升降绳,该升降绳以供贯穿帘体叶片;
二转向件,各套合于该卷收杆的套合部,该转向件二侧各设有一固定槽;以及
二转向绳,各设有一固定块,置入该转向件的固定槽内固定,该转向绳以供贯穿帘体叶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槽为圆槽状,该固定块为圆柱状。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收组还包括二承座,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承座以供该卷收杆的套合部置放,该承座还包括一挡止块,设置于该承座外侧一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件还包括二侧片、二凸片、二结合槽,该侧片设置于该固定槽侧边,该凸片设置于该固定槽上缘,该侧片与凸片之间形成该结合槽,该侧片下缘以供抵住该挡止块。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绳还包括一固定夹,该转向绳的固定块为片状,该固定块置入该结合槽内,该固定夹下方夹合该侧片与该凸片。

说明书

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帘体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及帘体转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帘体以升降控制装置来收放帘体及调整帘体高低位置,并利用转向控制装置来旋转帘体叶片方向。
如图11、图12所示为中国台湾省的公开号为M316318号的《帘体用张力升降机构》新型专利的示意图,该升降机构8包括:升降绳81,顶端形成有一弯绕部分811;至少有一线轮82;至少有一线材83,缠绕于线轮82上,其末端形成至少一套圈831与升降绳81的弯绕部分811相互连结,使线材83与升降绳81间以套圈831结构形成连接;一第一转轮84,与线轮82同步转动;一第二转轮85;及一定力弹簧86,装设在该第一转轮84与第二转轮85上,定力弹簧86为一S形且其两端为一涡状弹簧861,所产生的扭力与帘体9的重量相等,而为一撑紧状态;当在下轨上施加一力量时,线轮82则使套圈831进行收线或放线,此时,定力弹簧86可迫使两涡状弹簧861在一收一放之间达到力的平衡,即可控制线轮82处在中间位置定位,而该帘体9在完全伸长与完全缩回的任一中间位置定位。
常见窗帘用张力升降机构,链轮第一转轮利用齿轮同步转动,线轮由定力弹簧控制,而定力弹簧产生的扭力与帘体自身重量相等,并在一收一放之间达到力的平衡,可达自动停止、定位的功效,但此线轮是以线体弯绕部分与升降绳连结,以控制升降绳上、下时线体容易因为磨损而造成断裂,而线轮、第一转轮、定力弹簧相互之间常需要配合不同帘体重量调整,以达帘体收放时力的平衡,此线轮、第一转轮并未设有调整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此齿轮组可配合不同帘体叶片重量来调整不同齿轮尺寸大小。本发明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体转向控制装置,二转向件各套合于卷收杆的套合部,以实现帘体叶片转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包括:一传动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传动组包括一壳体、一涡状弹簧、一齿轮组,此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涡状弹簧一端与齿轮组固定,另一端固定于帘体内;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卷收组包括二卷收杆、一带动件,卷收杆上设有一升降绳,升降绳以供贯穿帘体叶片,带动件中间穿设齿轮组固定,带动件二侧穿设二卷收杆固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包括: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卷收组包括一带动件、二卷收杆,卷收杆一端设有一套合部,卷收杆上设有一升降绳,升降绳以供贯穿帘体叶片;二转向件,各套合于卷收杆的套合部,转向件二侧各设有一固定槽;二转向绳,各设有一固定块,置入转向件的固定槽内固定,转向绳以供贯穿帘体叶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此隔板第一调整槽、第二调整槽为长槽状,可向左右调整隔板位置,再配合隔板的调整卡槽与帘体的卡掣槽或卡掣片卡掣结合,以达齿轮组的齿轮可配合不同帘体叶片重量来调整不同齿轮尺寸大小的功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帘体转向控制装置,二转向件各套合于卷收杆的套合部,转向件二侧各设有一圆槽状固定槽,将二转向绳的圆柱状固定块置入转向件的固定槽内固定,以达拉动转向绳将帘体叶片转向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外观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另一外观立体视图;
图3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立体分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的带动件带动传动组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的涡状弹簧带动转动轮示意图;
图6A-图6C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的隔板调整位置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帘体转向控制装置立体分解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帘体转向控制装置立体分解视图;
图9A-图9B为本发明帘体转向控制装置转向实施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帘体转向控制装置组合示意图;
图11为常用帘体外观立体视图;
图12为常用帘体立体分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传动组;  11-壳体;  111-固定柱;  112-转动块;  113-卡槽;  114-转轮;  115-涡状弹簧;  116-卡端;  117-卡掣槽;  118-卡掣片;  12-齿轮组;  121-第一伞齿轮;  122-第二伞齿轮;  123-第一正齿轮;  124-第二正齿轮;  125-第三正齿轮;  13-隔板;  131-第一调整槽;  132-第二调整槽;  133-定位柱;  134-调整卡槽;  2-卷收组;  21-承座;  22-卷收杆;  221-升降绳;  222-套合部;  23-带动件;  3-框架;  4-叶片;  5-下框架;  6-转动件;  61-固定槽;  62-侧片;

  63-凸片;  64-结合槽;  7-转向绳;  71-固定块;  72-固定夹;  8-升降机构;  81-升降绳;  811-弯绕部分;  82-线轮;  83-线材;  831-套圈;  84-第一转轮;  85-第二转轮;  86-定力弹簧;  861-涡状弹簧;  9-帘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外观立体视图、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另一外观立体视图和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立体分解视图,本发明的一种帘体升降装置,包括:一传动组1,设置于帘体框架3内,包括一壳体11、一齿轮组12、一隔板13,如图3所示,此壳体11内设有二固定柱111,壳体11设有一传动块112并套合壳体11右侧固定柱111固定,此转动块112设有一卡槽113,壳体设有一转轮114置入涡状弹簧115,并套合壳体11左侧固定柱111固定,此涡状弹簧115设有一卡端116,以供置入转动块112的卡槽113内固定,并于壳体11两侧各设有二卡掣槽117、一卡掣片118,此齿轮组12设有第一伞齿轮121、一第二伞齿轮122、一第一正齿轮123、一第二正齿轮124、一第三正齿轮125、一转动块112,此第一伞齿轮121啮合第二伞齿轮122,第二伞齿轮122与第一正齿轮123固定,第一正齿轮123啮合第二正齿轮124,第二正齿轮124啮合第三正齿轮125,于第三正齿轮125下方结合转动块112上方,此隔板13二侧设长槽状第一调整槽131、长槽状第二调整槽132,此第一调整槽131以供第一正齿轮123置于上方,第二调整槽132以供第三正齿轮125置于上方、转动块112置于下方,隔板13中间设有一定位柱133,以供第二正齿轮124固定,此隔板13下方设有一调整卡槽134,设置于隔板13两侧并相对应壳体11的卡掣槽117、卡掣片118,以供调整隔板13位置。
一卷收组2,设置于帘体框架3内,如图1、图2所示,卷收组2包括二承座21、二卷收杆22、一带动件23,此承座21设置于帘体框架3内,以供卷收杆22、带动件23置放,此卷收杆22内端设有一升降绳221,以供贯穿帘体叶片4,卷收杆22外端设有套合部222,套合部222置放于承座21上,此带动件23中间设齿轮组12的第一伞齿轮121固定,带动件23二侧穿设二卷收杆22固定,参见如图4、图5所示的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的带动件带动传动组实施示意图和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的涡状弹簧带动转动轮示意图。
再如图1-图3所示,此帘体升降控制装置于组设实施时,首先将传动组1组合,如图3所示将转轮114内置入涡状弹簧115,并套合壳体11组合,将转动块112套合壳体11右侧固定柱111固定,将涡状弹簧115的卡端116置入转动块112的卡槽113内固定,然后,将隔板13置入壳体11内,壳体11左侧固定柱111穿设过第一调整槽131,壳体右侧固定柱111穿设传动块112,此时,转动块112上方穿设过第二调整槽132,利用第一调整槽131、第二调整槽132先行调整隔板13左右位置,以配合待会要结合的第一正齿轮123、第二正齿轮124、第三正齿轮125尺寸大小,再将隔板13的调整卡槽133对准壳体11的卡掣槽117或卡掣片118,向下卡掣结合,接着,将第三正齿轮125下方与转动块112上方卡掣结合,将第二正齿轮124套设隔板13的定位柱133固定,将第一正齿轮123上方与第二伞齿轮122下方结合后,第一正齿轮123下方套设左侧固定柱111固定,最后,将第一伞齿轮121与第二伞齿轮122啮合,将传动组1组合完成,将传动组1设置于帘体框架3内;如图1、图2所示,将二承座21置入帘体框架3内,各置于传动组1两侧,将卷收杆22置于承座21内,此卷收杆22内端设有一升降绳221,以供贯穿帘体叶片4,卷收杆22外端套合部222置放于承座21上,利用一带动件23中间穿设过齿轮组12的第一伞齿轮121固定,请一并参阅图4、图5,带动件23二侧穿设二卷收杆22固定。
再如图1、图2所示,此帘体升降控制装置于使用实施时,用手将下框架5向上、下调整时,则帘体叶片4、升降绳221向上、下位移,升降绳221带动卷收杆22转动,而使带动件23转动,如图4、图5所示,带动齿轮组12的第一伞齿轮121转动,连动第二伞齿轮122、第一正齿轮123、第二正齿轮124、第三正齿轮125,隔板13下方转轮114内的涡状弹簧115与转动块112连动,借由齿轮组12与涡状弹簧115的弹力,与帘体叶片4重量形成力的平衡,以达帘体叶片4下拉至任一位置定位;如图6A、图6B、图6C所示,为本发明帘体升降控制装置的隔板调整位置实施示意图,借由隔板13长槽状第一调整槽131、第二调整槽132设计,向左右调整隔板13位置,再配合上隔板13的调整卡槽113与壳体11的卡掣槽117或卡掣片118卡掣结合,以实现齿轮组12的齿轮可配合不同帘体叶片4重量来调整不同齿轮尺寸大小的。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帘体转向控制装置立体分解视图,此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在设计组设时,二转向件6各套合于卷收杆22的套合部222,转向件6二侧各设有一圆槽状固定槽61,并于固定槽61外侧边设有侧片62,固定槽61上缘设有凸片63,侧片62与凸片63之间形成结合槽64,此承座21外侧一端设有一挡止块211,二转向绳7各设有一圆柱状固定块71,置入该转向件6的固定槽61内固定,转向绳7贯穿帘体叶片4;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另一帘体转向控制装置立体分解视图,此转向绳7的固定块71可为片状,并设有一固定夹72,将转向绳7的固定块71置入结合槽64内,固定夹72下方夹合侧片62与凸片63;图9A、图9B为本发明帘体转向控制装置转向实施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帘体转向控制装置组合示意图,如图9A、图9B、图10所示,帘体转向控制装置使用时,此带动件23带动套合部222转动,至转动件6的侧片62下缘抵住承座21,此时,拉动两侧转向绳7使帘体叶片4转向。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及帘体转向控制装置,齿轮组可配合不同帘体叶片重量来调整不同齿轮尺寸大小,将二转向件各套合于卷收杆的套合部,以实现帘体叶片转向,且其构成结构又未被书刊公开或公开使用,符合发明专利申请要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帘体升降控制装置和帘体转向控制装置,升降控制装置包括:一传动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传动组包括一壳体、一涡状弹簧、一齿轮组,该齿轮组相互啮合传动,该涡状弹簧一端与齿轮组固定,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卷收组包括二卷收杆、一带动件,卷收杆上设有一升降绳,带动件二侧穿设二卷收杆固定。转向控制装置包括:一卷收组,设置于帘体框架内,该卷收组包括一带动件、二卷收杆,该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