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332241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65641.9

申请日:

2011.06.20

公开号:

CN102843040A

公开日:

2012.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H02M 3/335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阳光社区新锋大楼B栋6楼变更后: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阳光社区新锋大楼B栋4楼|||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M 3/335申请日:20110620|||公开

IPC分类号:

H02M3/335

主分类号:

H02M3/335

申请人:

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学海; 谢玲玉; 汪强; 马利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阳光社区新锋大楼B栋6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代理人:

张全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在本发明中,开关电源采用直接反馈的方式,为控制芯片提供反馈信号,该开关电源具有发热量小、转换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滤波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管ZD1、MOS管Q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和多路电源输出单元;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电源,所述电容C9和二极管D4串接在电源HV和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稳压管ZD1与电容C9并联,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串接在电源、电阻R7的第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之间,所述电解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在电阻R7的第一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接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一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接负载,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接等电势端,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的阳极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连接端接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所述电容C2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和补偿端之间,所述电阻R4和电容C3也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和补偿端之间,所述滤波电容C6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8和电容C7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述控制芯片U1的振荡器输入端接电阻R8和电容C7的公共连接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接等电势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电阻R9接MOS管Q1的栅极,所述电阻R10和二极管D3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MOS管Q1的栅极之间,所述MOS管Q1的漏极接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4接等电势端,所述电阻R13连接在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1接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所述电容C8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多路电源输出单元中的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入端分别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所述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负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1为N型MOS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U1为UC2844型号的芯片。

说明书

一种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
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

现在,采用开关电源为变频器提供驱动电源,但是,现在的开关电源存在
转换效率低、发热严重、稳定性差的问题,这样也会大大影响变频器的工作性
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旨在解决现在的开关电源存在转换
效率低、发热严重、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包括: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
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解电容C1、
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滤波电容C6、电容C7、电容C8、
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管ZD1、MOS
管Q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和多路电源输出单元;

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电源,所述电容C9和二极管
D4串接在电源HV和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稳压管
ZD1与电容C9并联,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串接在电源、电阻R7的第一端
和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之间,所述电解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在电阻R7的
第一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接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
管D2的阳极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第二
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一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
接负载,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接等电势端,所述电阻R2和
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的阳极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
公共连接端接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所述电容C2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
端和补偿端之间,所述电阻R4和电容C3也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和补
偿端之间,所述滤波电容C6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等电势端之间,
所述电阻R8和电容C7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
述控制芯片U1的振荡器输入端接电阻R8和电容C7的公共连接端,所述控制
芯片U1的接地端接等电势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电阻
R9接MOS管Q1的栅极,所述电阻R10和二极管D3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控
制信号输出端和MOS管Q1的栅极之间,所述MOS管Q1的漏极接变压器T1
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4接等电势端,
所述电阻R13连接在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MOS管Q1的源极
通过电阻R11接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所述电容C8连接在控制芯片U1
的电流取样端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多路电源输出单元中的其他路电源输出单
元的输入端分别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所述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分
别接负载。

在本发明中,开关电源采用直接反馈的方式,为控制芯片提供反馈信号,
该开关电源具有发热量小、转换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
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开关电源包括: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
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解电容C1、
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滤波电容C6、电容C7、电容C8、
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管ZD1、MOS
管Q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和多路电源输出单元100;

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电源HV,电容C9和二极管D4串
接在电源HV和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之间,稳压管ZD1与电容
C9并联,电阻R5和电阻R6串接在电源HV、电阻R7的第一端和控制芯片
U1的电源端VCC之间,电解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在电阻R7的第一端和等
电势端之间,电阻R7的第二端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二极
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一路
电源输出单元100的输入端,电源输出单元100的输出端接负载,变压器T1
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接等电势端,电阻R2和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的
阳极与等电势端之间,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连接端接控制芯片U1的反馈
端VFB,电容C2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VFB和补偿端COM之间,电
阻R4和电容C3也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VFB和补偿端COM之间,滤
波电容C6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VREF和等电势端之间,电阻R8
和电容C7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VREF和等电势端之间,控制芯片
U1的振荡器输入端RTCT接电阻R8和电容C7的公共连接端,控制芯片U1
的接地端GND接等电势端,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OUT通过电阻R9
接MOS管Q1的栅极,电阻R10和二极管D3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
输出端OUT和MOS管Q1的栅极之间,MOS管Q1的漏极接变压器T1的第
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4接等电势端,电阻R13
连接在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1接控
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CURRIN,电容C8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
CURRIN与等电势端之间,多路电源输出单元100中的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
输入端分别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负
载。负载包括逆变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显示单元以及人机界面等等。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MOS管Q1为N型MOS管。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控制芯片U1为UC2844型号的芯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多路电源输出单元100中的一路电源输出单元具体
包括:

二极管D5、电容C10、电解电容C19和电阻R15;

二极管D5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二极管D5的阴极接负载,电
容C10和电阻R15并联在二极管D5的阴极与地之间,电解电容C19的正极接
二极管D5的阴极,电解电容C19的负极接地。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多路电源输出单元100中的一路电源输出单元具体
包括:

二极管D6、电容C11、电解电容C18和电阻R16;

二极管D6的阴极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二极管D6的阳极接负载,电
容C11和电阻R16并联在二极管D6的阳极与地之间,电解电容C18的负极接
二极管D6的阳极,电解电容C18的正极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关电源采用直接反馈的方式,为控制芯片提供反馈
信号,该开关电源具有发热量小、转换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开关电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开关电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开关电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开关电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开关电源.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30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 C N 1 0 2 8 4 3 0 4 0 A *CN102843040A* (21)申请号 201110165641.9 (22)申请日 2011.06.20 H02M 3/335(2006.01) (71)申请人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阳光 社区新锋大楼B栋6楼 (72)发明人徐学海 谢玲玉 汪强 马利 (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代理人张全文 (54) 发明名称 一种开关电源 (57)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

2、种开关 电源。在本发明中,开关电源采用直接反馈的方 式,为控制芯片提供反馈信号,该开关电源具有发 热量小、转换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包括: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 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滤波 电容C6、电容C7、电容。

3、C8、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管ZD1、 MOS管Q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和多路电源输出单元; 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电源,所述电容C9和二极管D4串接在电源 HV和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稳压管ZD1与电容C9并联,所述电阻 R5和电阻R6串接在电源、电阻R7的第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之间,所述电解电容C4 和电容C5并联在电阻R7的第一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接二极管D2的 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第二 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一路电源输出单元的。

4、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接负载,所 述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接等电势端,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 的阳极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连接端接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所 述电容C2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和补偿端之间,所述电阻R4和电容C3也串接在控 制芯片U1的反馈端和补偿端之间,所述滤波电容C6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等 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8和电容C7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 述控制芯片U1的振荡器输入端接电阻R8和电容C7的公共连接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接 地端接等电势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

5、过电阻R9接MOS管Q1的栅极,所 述电阻R10和二极管D3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MOS管Q1的栅极之间,所 述MOS管Q1的漏极接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 R14接等电势端,所述电阻R13连接在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MOS管Q1的源极 通过电阻R11接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所述电容C8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 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多路电源输出单元中的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入端分别接变压器 T1的次级绕组,所述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1为N型MO。

6、S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U1为UC2844型号的芯 片。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3040 A 1/3页 3 一种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0002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 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 0003 现在,采用开关电源为变频器提供驱动电源,但是,现在的开关电源存在转换效率 低、发热严重、稳定性差的问题,这样也会大大影响变频器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旨在解决现在的开关电源存在转换效率 低、发。

7、热严重、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包括: 0006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 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 滤波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管 ZD1、MOS管Q1、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和多路电源输出单元; 0007 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电源,所述电容C9和二极管D4串接在 电源HV和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之间。

8、,所述稳压管ZD1与电容C9并联,所述电 阻R5和电阻R6串接在电源、电阻R7的第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之间,所述电解电容 C4和电容C5并联在电阻R7的第一端和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接二极管D2 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第 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一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接负载, 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接等电势端,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 D2的阳极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连接端接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 所述电容C2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和补偿端之间。

9、,所述电阻R4和电容C3也串接在 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和补偿端之间,所述滤波电容C6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 等电势端之间,所述电阻R8和电容C7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和等电势端之间, 所述控制芯片U1的振荡器输入端接电阻R8和电容C7的公共连接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 接地端接等电势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电阻R9接MOS管Q1的栅极, 所述电阻R10和二极管D3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和MOS管Q1的栅极之间, 所述MOS管Q1的漏极接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 阻R14接等电势端,所述电阻R13连接在MOS管Q1。

10、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MOS管Q1的源 极通过电阻R11接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所述电容C8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 端与等电势端之间,所述多路电源输出单元中的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入端分别接变压 器T1的次级绕组,所述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负载。 说 明 书CN 102843040 A 2/3页 4 0008 在本发明中,开关电源采用直接反馈的方式,为控制芯片提供反馈信号,该开关电 源具有发热量小、转换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11、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1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 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0012 开关电源包括: 0013 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 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容C5、 滤波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稳压管 ZD1、MOS管Q1、控。

12、制芯片U1、变压器T1和多路电源输出单元100; 0014 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接电源HV,电容C9和二极管D4串接在电源 HV和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之间,稳压管ZD1与电容C9并联,电阻R5和电阻 R6串接在电源HV、电阻R7的第一端和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VCC之间,电解电容C4和电容 C5并联在电阻R7的第一端和等电势端之间,电阻R7的第二端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 D2的阳极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一 路电源输出单元100的输入端,电源输出单元100的输出端接负载,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 绕组的第二端接等电势端,电阻。

13、R2和电阻R3串接在二极管D2的阳极与等电势端之间,电 阻R2和电阻R3的公共连接端接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VFB,电容C2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 反馈端VFB和补偿端COM之间,电阻R4和电容C3也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反馈端VFB和补 偿端COM之间,滤波电容C6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VREF和等电势端之间,电阻 R8和电容C7串接在控制芯片U1的参考电压端VREF和等电势端之间,控制芯片U1的振荡 器输入端RTCT接电阻R8和电容C7的公共连接端,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GND接等电势端, 控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OUT通过电阻R9接MOS管Q1的栅极,电阻R10和二极管D3 串接在控。

14、制芯片U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OUT和MOS管Q1的栅极之间,MOS管Q1的漏极接变 压器T1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4接等电势端,电阻R13连 接在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11接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 样端CURRIN,电容C8连接在控制芯片U1的电流取样端CURRIN与等电势端之间,多路电源 输出单元100中的其他路电源输出单元的输入端分别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其他路电源 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接负载。负载包括逆变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显示单元以及人机界面 等等。 0015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MOS管Q1为N型MOS管。 0016 。

15、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控制芯片U1为UC2844型号的芯片。 说 明 书CN 102843040 A 3/3页 5 0017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多路电源输出单元100中的一路电源输出单元具体包括: 0018 二极管D5、电容C10、电解电容C19和电阻R15; 0019 二极管D5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二极管D5的阴极接负载,电容C10和 电阻R15并联在二极管D5的阴极与地之间,电解电容C19的正极接二极管D5的阴极,电解 电容C19的负极接地。 0020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多路电源输出单元100中的一路电源输出单元具体包括: 0021 二极管D6、电容C11、电解电容C18和电阻。

16、R16; 0022 二极管D6的阴极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二极管D6的阳极接负载,电容C11和 电阻R16并联在二极管D6的阳极与地之间,电解电容C18的负极接二极管D6的阳极,电解 电容C18的正极接地。 002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关电源采用直接反馈的方式,为控制芯片提供反馈信号,该 开关电源具有发热量小、转换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的优点。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2843040 A 1/1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3040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