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327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9 C N 1 0 2 8 3 2 7 4 5 A *CN102832745A* (21)申请号 201110162174.4 (22)申请日 2011.06.16 H02K 9/19(2006.01) (71)申请人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台中市 (72)发明人邓朝钦 萧舜兴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00 代理人胡福恒 (54) 发明名称 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 道构造,所述冷却流道是呈中空孔。
2、状而供作为该 散热模组的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并使该冷却流 道的孔壁向内突设有若干个彼此分隔开来的齿 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增加热能传导面积,从 而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是呈中空孔状 而供作为该散热模组的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并使该冷却流道的孔壁向内突设有若干个彼 此分隔开来的齿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其特征在于,各所。
3、述齿突是 沿所附着的流道孔壁的孔轴延伸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 道是由至少一冷却管的内部管孔所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32745 A 1/2页 3 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马达结构,尤指一种提高热传导效率的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结 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马达乃是用以将电能转换为动能的技术,而动能的表现则可由力量与转速 予以呈现,而完美的马达是将所输入的电能完全转换为向外输出的动能,但是实际上,该等 能量转换无法达到百分之百,因此,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下,未以动能形态被转换。
4、的,即会以 其他型态输出,其中,有部份更会以热能形态被消耗,此是马达技术中所必然存在的发热问 题。 0003 但是,马达的运转效率与温度间确存在着反向关系,当马达于温度越高的环境下 运转,则所受的磁阻效应即越大,造成马达的运转效能因而降低,因此,如何降低马达运转 时的温度,是维持马达运转效率的一项重要课题。 0004 是以,现有技术中遂有如中国台湾第091102088号线性马达的冷却装置般,通 过由散热鳍片、散热管等用以进行热传递的散热模组,将马达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经由热 传递向外散逸,得以降低马达的温度,从而确保马达的运作效能。 0005 而进一步就上述专利前案所揭相类似的现有技术来看,其乃。
5、是以散热管内部管孔 提供冷却流体流动的冷却流道,使冷却流体于该等冷却流道中流动,期以提高散热模组所 能达成的散热效率,而由傅立叶定律可知,热传导效率乃是与热传导度及热传导所穿透的 面积间具有正向关系,因此,上述发明专利前案利用高导热构件传递热能的技术,即属利用 物质的高热传导度物性,提高散热的效能。 0006 虽然通过选择高热传导系数物质的技术手段,确可达到提高热传导效率的目的, 但是其恐有成本过高的缺失且亦难以被广泛地应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热传导效率的线性马达 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 一种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冷却流道构造,所述冷却流道是呈中空孔状而供作为该散热 模组的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并使该冷却流道的孔壁向内突设有若干个彼此分隔开来的齿 突。 0009 各所述齿突是沿所附着的所述冷却流道孔壁的孔轴延伸而成。 0010 所述冷却流道是由至少一冷却管的内部管孔所构成。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增加热能传导面积,从而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CN 102832745 A 2/2页 4 0012 图1是一线性马达散热模组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冷却流道的一剖视图。 0014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冷却流道的另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7、 0015 以下,兹即举以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作进一步说明。 0016 首先,现有的线性马达散热模组10一般乃是如图1所示般,是由一适当形状的散 热鳍件20以及一设于该散热鳍件20上的冷却管30所组成,从而可通过该散热鳍件20吸 收线性马达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并通过热幅射散逸至大气,以及经由该冷却管30将热传 导至在由该冷却管30内部管孔所形成的冷却流道31中流动的冷却流体,使热能得以通过 冷却流体的流动快速地被带离。 0017 进一步来说,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冷却流道31乃是由该冷却管30的内部管孔所 构成的一连续弯折延伸的流动通道,但是其孔壁则是设有若干个彼此相隔开来的齿突32,。
8、 并使各该齿突32分别沿着该冷却管30的管孔孔轴延伸地,自该管孔孔壁向内突伸,藉以形 成如图2与图3所示般的齿状,从而,当冷却流体于该冷却流道31中流动时,其与该冷却管 30间接触的面积即得以因此而获得大幅的增加,如此一来,可有效地带离线性马达运作时 所产生的热能,相较于传统未具有齿状突出的现有冷却流道平滑内壁的构造而言,本发明 可在相同条件下进一步降低线性马达铁心的温度达到摄式3度至5度的显著功效,对于线 性马达运作效能的维持与提高而言,本发明较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0018 而除上述实施例所说明的以外,申请人需要特别加以指出的是,上述的具体实施 例乃仅是本发明的一具体例示而已,并不以上述已揭的构造为限,再举例言之,如该冷却流 道的形成并非必须是由具体的管体所构成,其亦可于如上述散热鳍件20内部钻设的孔所 构成,而无需以附着于管体上为必要。 说 明 书CN 102832745 A 1/2页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32745 A 2/2页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3274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