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及其封装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及其封装方法,属于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复杂度的增加,一个电子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可能集
成在一个单芯片内(即片上系统),这就相应地要求微电子封装具有更高的性能、更多的引线、
更密的内连线、更小的尺寸或更大的芯片腔、更大的热耗散功能、更好的电性能、更高的可
靠性、更低的单个引线成本等。芯片封装工艺由逐个芯片封装向圆片级封装转变,晶圆片级
芯片封装技术——WLCSP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形成了引人注目的WLCSP工艺。
晶圆片级芯片规模封装(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ing,简称WLCSP),即晶圆级
芯片封装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芯片封装方式(先切割再封测,而封装后至少增加原芯片20%
的体积),此种最新技术是先在整片晶圆上进行封装和测试,然后才切割成一个个的IC颗粒,
因此封装后的体积即等同IC裸晶的原尺寸。WLCSP的封装方式,不仅明显地缩小产品尺寸,
而符合行动装置对于机体空间的高密度需求;另一方面在效能的表现上,更提升了数据传输
的速度与稳定性。传统的WLCSP工艺中,采用溅射、光刻、电镀技术或丝网印刷在晶圆上进
行电路的刻印。以下流程是对已经完成前道工艺的晶圆进行WLCSP封装的操作步骤:
(1)隔离层流程(Isolation Layer)
(2)接触孔流程(Contact Hole)
(3)焊盘下金属层流程(UBM Layer)
(4)为电镀作准备的光刻流程(Photolithography for Plating)
(5)电镀流程(Plating)
(6)阻挡层去除流程(Resist Romoval)
传统WLCSP制作过程复杂,对电镀和光刻的精确度要求极高,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现有WLCSP工艺缺陷,提出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及其封装
方法,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化学镀金属凸点、溅射、光刻、电镀或丝网印刷工艺的镀金属凸点,
同时,利用焊料将芯片各凸点与框架管脚焊接,压焊时,不用打线,直接完成了芯片与管脚
间的导通、互连,本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包括框架内引脚1、框架内引
脚上锡层2、焊料3、金属凸点4、上层IC芯片5、粘片胶或胶膜片6、下层IC芯片7、下层
IC芯片7与框架内引脚1间的焊线8、塑封体9,塑封体9包围了框架内引脚1、上层IC芯
片5、下层IC芯片7、粘片胶6、金属凸点4、锡层2、焊料3、焊线8构成了电路整体,对
上层IC芯片5、下层IC芯片7、焊线8起到了支撑和保护作用的塑封体9包围了框架内引脚
1、锡层2、焊料3、金属凸点4、上层IC芯片5构成了电路的整体,上层IC芯片5、下层
IC芯片7、焊线8、金属凸点4、焊料3、锡层2和框架内引脚1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
道。
所述的粘片胶6用胶膜片代换;焊线8为金线或铜线。
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的封装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晶圆减薄;
晶圆减薄的厚度为50μm~200μm,粗糙度Ra 0.10mm~0.30mm;
第二步、镀金属凸点;
在整片晶圆上芯片压区金属Au或Cu表面镀2~50um金属凸点4;
第三步、划片;
150μm以上的晶圆采用普通划片工艺;厚度在150μm以下的晶圆,采用双刀划片机及
其工艺;
第四步、框架对应区域镀锡;
在框架内引脚1上PAD对应区域镀上一层2~50um的锡层;
第五步、上芯
上芯时,下层IC芯片7倒过来,采用Flip-Chip的工艺,利用焊料将芯片各凸点与框架
管脚焊接;上层IC芯片5采用粘片胶6与下层芯片7粘接在一起;
第六步、回流焊;
采用SMT之后的回流焊工艺,经过融锡处理,把IC芯片5压区上的金线与框架内引脚1
焊接在一起;
第七步、压焊;
对上层芯片7与框架内引脚之间用焊线8进行连接压焊;
第八步、塑封、后固化、打印、产品分离、检验、包装等均与常规工艺相同;
第九步、锡化。
所述的框架采用镍钯金框架则不需要做锡化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镀金属凸点,不同于以往的化学镀金属凸点、溅射、光刻、电镀或丝网印刷工
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2)采用Flip-Chip的工艺,不使用DAF膜粘接,而是采用焊料将芯片各凸点与框架管
脚焊接,压焊时,不用打线,在上芯中就已经完成了芯片与管脚间的导通、互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内引脚、2-框架内引脚上锡层、3-焊料、4-金属凸点、5-IC芯片、
6-粘片胶、7-IC芯片、8-焊线、9-塑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所示: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包括框架内引脚1、框架内引脚上锡层2、
焊料3、金属凸点4、上层IC芯片5、粘片胶或胶膜片6、下层IC芯片7、下层IC芯片7与
框架内引脚1间的焊线8、塑封体9,塑封体9包围了框架内引脚1、上层IC芯片5、下层
IC芯片7、粘片胶6、金属凸点4、锡层2、焊料3、焊线8构成了电路整体,对上层IC芯片
5、下层IC芯片7、焊线8起到了支撑和保护作用的塑封体9包围了框架内引脚1、锡层2、
焊料3、金属凸点4、上层IC芯片5构成了电路的整体,上层IC芯片5、下层IC芯片7、焊
线8、金属凸点4、焊料3、锡层2和框架内引脚1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
所述的粘片胶6用胶膜片代换;焊线8为金线或铜线。
实施例1
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的封装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晶圆减薄;
晶圆减薄的厚度为50μm,粗糙度Ra 0.10mm;
第二步、镀金属凸点;
在整片晶圆上芯片压区金属Au表面镀2um金属凸点4;
第三步、划片;
厚度在150μm以下的晶圆,采用双刀划片机及其工艺;
第四步、框架对应区域镀锡;
在框架内引脚1上PAD对应区域镀上一层2um的锡层;
第五步、上芯
上芯时,下层IC芯片7倒过来,采用Flip-Chip的工艺,利用焊料将芯片各凸点与框架
管脚焊接;上层IC芯片5采用粘片胶6与下层芯片7粘接在一起;
第六步、回流焊;
采用SMT之后的回流焊工艺,经过融锡处理,把IC芯片5压区上的金线与框架内引脚1
焊接在一起;
第七步、压焊;
对上层芯片7与框架内引脚之间用焊线8进行连接压焊;
第八步、塑封、后固化、打印、产品分离、检验、包装等均与常规工艺相同;
第九步、锡化。
实施例2
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的封装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晶圆减薄;
晶圆减薄的厚度为130μm,粗糙度Ra 0.20mm;
第二步、镀金属凸点;
在整片晶圆上芯片压区金属Cu表面镀25um金属凸点4;
第三步、划片;
厚度在150μm以下的晶圆,采用双刀划片机及其工艺;
第四步、框架对应区域镀锡;
在框架内引脚1上PAD对应区域镀上一层25um的锡层;
第五步、上芯
上芯时,下层IC芯片7倒过来,采用Flip-Chip的工艺,利用焊料将芯片各凸点与框架
管脚焊接;上层IC芯片5采用粘片胶6与下层芯片7粘接在一起;
第六步、回流焊;
采用SMT之后的回流焊工艺,经过融锡处理,把IC芯片5压区上的金线与框架内引脚1
焊接在一起;
第七步、压焊;
对上层芯片7与框架内引脚之间用焊线8进行连接压焊;
第八步、塑封、后固化、打印、产品分离、检验、包装等均与常规工艺相同;
第九步、锡化。
实施例3
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的封装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晶圆减薄;
晶圆减薄的厚度为200μm,粗糙度Ra 0.30mm;
第二步、镀金属凸点;
在整片晶圆上芯片压区金属Au或Cu表面镀50um金属凸点4;
第三步、划片;
150μm以上的晶圆采用普通划片工艺;
第四步、框架对应区域镀锡;
在框架内引脚1上PAD对应区域镀上一层50um的锡层;
第五步、上芯
上芯时,下层IC芯片7倒过来,采用Flip-Chip的工艺,利用焊料将芯片各凸点与框架
管脚焊接;上层IC芯片5采用粘片胶6与下层芯片7粘接在一起;
第六步、回流焊;
采用SMT之后的回流焊工艺,经过融锡处理,把IC芯片5压区上的金线与框架内引脚1
焊接在一起;
第七步、压焊;
对上层芯片7与框架内引脚之间用焊线8进行连接压焊;
第八步、塑封、后固化、打印、产品分离、检验、包装等均与常规工艺相同;
第九步、锡化。
实施例4
一种WLCSP多芯片堆叠式封装件的封装方法,镀有Au或Cu金属凸点4和锡层2,若为镍钯
金框架则不用做锡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