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331340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51132.X

申请日:

2012.09.20

公开号:

CN102845299A

公开日:

2013.01.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H 1/02申请公布日:201301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H 1/02申请日:201209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H1/02

主分类号:

A01H1/02

申请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陈华涛; 顾和平; 陈新; 崔晓艳; 袁星星; 张红梅

地址: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灵街5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素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用台湾292为母本,用科丰1号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配组,经连续多代进行产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及品质的选择,培育出口感优良,产量水平高、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优良的春播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苏鲜08-16。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选择台湾292大豆为母本,用科丰1号大豆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配组,获得F0种子;B) 将上代收获的F0种子播种F1代;C) 将F1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2代,4行区,行距40cm,株距20cm,进行产量农艺性状鉴定,在产量比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混收,进入下一代种植;D) 将F2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3代,然后自交4代,边自交边选择,4行区,行距40cm,株距20cm,从F3开始至F6代,逐代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人工鉴定,在产量较对照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选择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0‑2级、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F6获得的品系即为育成的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大豆真叶展平时摩擦接种病毒株系SC8,第一簇复叶展开时重复接种1 次,自接种之日起每隔3d调查症状类型、病级,至初花期结束调查,花叶型病级标准:0 级:免疫、无症状或仅在接种叶上出现局部枯斑;1 级:轻花叶;2 级:黄斑花叶、叶片轻度皱缩;3 级:重花叶、叶片皱缩卷曲;4 级:叶片严重皱缩且植株矮化。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交的过程中从F3开始至F6代,逐代选择农艺性状株高35~45cm、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茎节数8~12个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专用于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春播菜用大豆新品种。
二、背景技术
农业良种的选育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抗逆性等性状的根本途径。菜用大豆生产作为一项新兴的大豆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国际市场竞争力,这是应对市场挑战,振兴中国大豆产业的重要策略。发展菜用大豆产业,一方面可以丰富城市市民的菜篮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出口创汇,是一项低耗能的现代高效创汇农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出口加工及国内鲜食大豆消费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现有菜用大豆栽培品种老化、产量低及抗病毒病能力差,导致菜用大豆的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江浙沪地区是我国菜用大豆的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但鉴于江浙沪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导致现有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病毒病高发、多发,对菜用大豆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困扰。因此,菜用大豆生产迫切需要抗病毒病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菜用大豆新品种。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鲜食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A) 选择台湾292大豆为母本(主要特点是品质好,株型收敛,百粒重中等),用科丰1号大豆作父本(主要特点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人工杂交配组,获得F0种子;
B) 将上代收获的F0种子播种F1代;
C) 将F1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2代,4行区,行距50cm,株距10cm,进行产量农艺性状鉴定,在产量比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混收,进入下一代种植;
D) 将F2代混收的中选行区种子种植F3代,然后自交4代,边自交边选择,4行区,行距40cm,株距20cm,从F3开始至F7代,逐代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人工鉴定,在产量较对照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内选择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0‑2级、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F6获得的品系即为育成的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
所述自交过程中从F3开始至F6代,逐代还选择了农艺性状株高35~45cm、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茎节数8~12个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
育成新品系苏鲜08‑16属春播鲜食菜用大豆,播种至青荚采收期为105天,白花灰毛,叶形披针,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38.3cm,主茎节数10.6,单株分枝2.6个,单株平均结荚31.25个,标准荚率63.09%。每公斤标准荚为345.8个,鲜荚深绿色,荚长5.8cm、荚宽1.3cm。百粒鲜重65.8克,每亩鲜荚产量700 kg以上。鲜食口感香甜柔糯,品质优良。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方法见参考文献(智海剑, 盖钧镒. 大豆对 SMV 数量抗性的表现形式与种质鉴定.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10):1422‑1427)。
有益效果
本发明培育的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系苏鲜08‑16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品质好
苏鲜08‑16经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测定的品质结果为:最适采摘期的蛋白质含量14.35%;脂肪含量3.49%;可溶性糖含量2.13%;淀粉含量5.15%;百克鲜籽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419克。
(2)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对苏鲜08‑16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3)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
苏鲜08‑16于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3.62kg,较对照增产9.25%,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18kg,较对照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新品系第1位。
(4)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好
苏鲜08‑16白花灰毛,叶形披针,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抗倒伏,株高38.3cm,主茎节数10.60,单株分枝2.6个,单株平均结荚31.2个,标准荚率63.09%。荚长5.8cm、荚宽1.3cm,百粒鲜重达65.8克。苏鲜08‑16从播种至青荚采收期为105天,鲜荚呈深绿色,商品性好。
四、实施方式
以苏鲜08‑16的选育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
A) 选择台湾292大豆(购买)为母本(主要特点是品质好,株型收敛,百粒重中等),用科丰1号大豆(公知公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提供)作父本(主要特点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人工杂交配组,获得F0种子;
B) 将上代收获的F0种子播种F1代;
C) 将F1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2代,4行区,行距50cm,株距10cm,进行产量农艺性状鉴定,在产量比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混收,进入下一代种植;
D) 将F2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3代,然后自交4代,边自交边选择,4行区,行距40cm,株距20cm,从F3开始至F7代,逐代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人工鉴定,在产量较对照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0‑2级、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F6获得的品系即为育成的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方法见参考文献(智海剑, 盖钧镒. 大豆对 SMV 数量抗性的表现形式与种质鉴定.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10):1422‑1427):在大豆真叶展平时摩擦接种病毒株系SC8,第一簇复叶展开时重复接种1 次。自接种之日起每隔3d调查症状类型、病级,至初花期结束调查。病级(S)是品种症状的严重度分级。在制定分级标准时,将症状按花叶、坏死两种类型分别考虑,各分为5级。如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出现花叶、坏死二种症状,病级取级别高者。花叶型:0 级:免疫、无症状或仅在接种叶上出现局部枯斑;1 级:轻花叶;2 级:黄斑花叶、叶片轻度皱缩;3 级:重花叶、叶片皱缩卷曲;4 级:叶片严重皱缩且植株矮化。
上述自交过程中从F3开始至F6代,逐代还选择了农艺性状株高35~45cm、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茎节数8~12个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选育了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春播菜用大豆新品系苏鲜08‑16。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区域试验,较对照平均增产9.25%,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新品系第1位。苏鲜08‑16具有品质口感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具有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育成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系苏鲜08‑16,属春播鲜食菜用大豆,播种至青荚采收期为105天,白花灰毛,叶形披针,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38.32cm,主茎节数10.6,单株分枝2.6个,单株平均结荚31.2个,标准荚率63.09%。每公斤标准荚为345.8个,鲜荚深绿色,荚长5.8cm、荚宽1.3cm。百粒鲜重65.8克,每亩鲜荚产量700 kg以上。苏鲜08‑16鲜食口感香甜柔糯,品质优良,经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测定的品质结果为:最适采摘期的蛋白质含量14.35%;脂肪含量3.49%;可溶性糖含量2.13%;淀粉含量5.15%;百克鲜籽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419克。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苏鲜08‑16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苏鲜08‑16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土壤:应采用能排能灌,前茬未种过豆科作物的土壤种植。
(2)适宜密度: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穴播2粒,每亩保苗8000株左右,亩用种10~12公斤。
(3)适期播种:地膜覆盖可在3月20日~30日进行播种,露地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
(4)种子处理: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晒1~2天,可杀死种皮表面部分病原生物,又可增加种皮内外的气体交换,提高种子的出苗势和出苗率。
(5)肥水运筹:基肥亩用25%有效成份的复合肥40公斤,或45%有效成份的复合肥30公斤,开花期亩追10公斤尿素做促花肥。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保持土壤湿润。
(6)杂草化除:播种后用乙草胺土壤封闭处理,杂草三叶期,用盖草能、禾草克、稳杀特来杀灭单子叶杂草,可用虎威杀灭双子叶杂草。
(7)收获。当籽粒充实饱满,豆荚呈青绿色时,适时采摘青荚。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52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2 C N 1 0 2 8 4 5 2 9 9 A *CN102845299A* (21)申请号 201210351132.X (22)申请日 2012.09.20 A01H 1/02(2006.01) (71)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灵街 50号 (72)发明人陈华涛 顾和平 陈新 崔晓艳 袁星星 张红梅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张素卿 (54) 发明名称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 培育方法 (57) 摘要。

2、 本发明为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 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用台 湾292为母本,用科丰1号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 配组,经连续多代进行产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及 品质的选择,培育出口感优良,产量水平高、高抗 大豆花叶病毒病、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优良的春 播鲜食菜用大豆新品种苏鲜08-16。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页 2 1.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选择台湾292大豆为母本,用科丰1号大豆作父本,进行人。

3、工杂交配组,获得F 0 种 子; B) 将上代收获的F 0 种子播种F 1 代; C) 将F 1 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 2 代,4行区,行距40cm,株距20cm,进行产量农艺性 状鉴定,在产量比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混 收,进入下一代种植; D) 将F 2 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 3 代,然后自交4代,边自交边选择,4行区,行距40cm, 株距20cm,从F 3 开始至F 6 代,逐代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人工鉴定,在产量较对照台湾 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选择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0-2级、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 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

4、行上代的选育工作,F 6 获得的品系即为育成的抗大豆花叶病 毒病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大豆真叶展平时摩擦接种病毒株系SC8,第一簇复 叶展开时重复接种1 次,自接种之日起每隔3d调查症状类型、病级,至初花期结束调查,花 叶型病级标准:0 级:免疫、无症状或仅在接种叶上出现局部枯斑;1 级:轻花叶;2 级:黄 斑花叶、叶片轻度皱缩;3 级:重花叶、叶片皱缩卷曲;4 级:叶片严重皱缩且植株矮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交的过程中从F 3 开始至F 6 代,逐代选择农艺性状株高3545cm、株型收敛、有 限结荚习性、茎节数812个的单株进入下。

5、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5299 A 1/3页 3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 0001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 域,更具体的说是专用于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春播菜用大豆新品种。 0002 二、背景技术 农业良种的选育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抗逆性等性状的根本途径。菜用大 豆生产作为一项新兴的大豆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国际市场竞争力,这是应对市场 挑战,振兴中国大豆产业的重要策略。发展菜用大豆产业,一方面可以丰富城市市民的菜篮 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

6、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出口创汇,是一项低耗 能的现代高效创汇农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十分广阔。 0003 近年来出口加工及国内鲜食大豆消费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现有菜用大豆栽培品种 老化、产量低及抗病毒病能力差,导致菜用大豆的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江浙沪 地区是我国菜用大豆的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但鉴于江浙沪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导 致现有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病毒病高发、多发,对菜用大豆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困 扰。因此,菜用大豆生产迫切需要抗病毒病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菜用大豆新品种。 0004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

7、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 病春播鲜食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 0005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A) 选择台湾292大豆为母本(主要特点是品质好,株型收敛,百粒重中等),用科丰1号 大豆作父本(主要特点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人工杂交配组,获得F 0 种子; B) 将上代收获的F 0 种子播种F 1 代; C) 将F 1 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 2 代,4行区,行距50cm,株距10cm,进行产量农艺性 状鉴定,在产量比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混 收,进入下一代种植; D) 将F 2。

8、 代混收的中选行区种子种植F 3 代,然后自交4代,边自交边选择,4行区,行距 40cm,株距20cm,从F 3 开始至F 7 代,逐代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人工鉴定,在产量较对照 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内选择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0-2级、百粒鲜重60克以上 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F 6 获得的品系即为育成的抗大豆 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 0006 所述自交过程中从F 3 开始至F 6 代,逐代还选择了农艺性状株高3545cm、株型 收敛、有限结荚习性、茎节数812个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 工作。 0007 育成新品系苏鲜08。

9、-16属春播鲜食菜用大豆,播种至青荚采收期为105天,白花灰 毛,叶形披针,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38.3cm,主茎节数10.6,单株分枝2.6个,单株 说 明 书CN 102845299 A 2/3页 4 平均结荚31.25个,标准荚率63.09%。每公斤标准荚为345.8个,鲜荚深绿色,荚长5.8cm、 荚宽1.3cm。百粒鲜重65.8克,每亩鲜荚产量700 kg以上。鲜食口感香甜柔糯,品质优 良。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方法见参考 文献(智海剑, 盖钧镒. 大豆对 SMV 数量抗性的表现形式与种质鉴定.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10):。

10、1422-1427)。 0008 有益效果 本发明培育的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系苏鲜08-16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品质好 苏鲜08-16经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测定的品质结果为:最适采摘期的蛋白质含量 14.35%;脂肪含量3.49%;可溶性糖含量2.13%;淀粉含量5.15%;百克鲜籽粒的游离氨基酸 含量为0.419克。 0009 (2)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对苏鲜08-16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鉴定,高抗大 豆花叶病毒病。 0010 (3)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 苏鲜08-16于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3.62kg, 。

11、较对照增产9.25%,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702.18kg,较对照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新品系第1位。 0011 (4)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好 苏鲜08-16白花灰毛,叶形披针,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抗倒伏,株高38.3cm,主茎 节数10.60,单株分枝2.6个,单株平均结荚31.2个,标准荚率63.09%。荚长5.8cm、荚宽 1.3cm,百粒鲜重达65.8克。苏鲜08-16从播种至青荚采收期为105天,鲜荚呈深绿色,商 品性好。 0012 四、实施方式 以苏鲜08-16的选育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

12、 方法。 0013 A) 选择台湾292大豆(购买)为母本(主要特点是品质好,株型收敛,百粒重中 等),用科丰1号大豆(公知公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提供)作父本(主要特点高抗大豆花叶病 毒病),进行人工杂交配组,获得F0种子; B) 将上代收获的F 0 种子播种F 1 代; C) 将F 1 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 2 代,4行区,行距50cm,株距10cm,进行产量农艺性 状鉴定,在产量比台湾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株混 收,进入下一代种植; D) 将F 2 代混收的单株种子种植F 3 代,然后自交4代,边自交边选择,4行区,行距40cm, 株距20cm,从F 。

13、3 开始至F 7 代,逐代进行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人工鉴定,在产量较对照台湾 292增产幅度在5-10%的行区中选择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0-2级、百粒鲜重60克以上的单 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工作,F 6 获得的品系即为育成的抗大豆花叶 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 0014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方法见参考文献(智海剑, 盖钧镒. 大豆对 SMV 数量 说 明 书CN 102845299 A 3/3页 5 抗性的表现形式与种质鉴定.中国农业科学, 2004,37(10):1422-1427):在大豆真叶展平 时摩擦接种病毒株系SC8,第一簇复叶展开时重复接种1 次。自接种之日起每隔。

14、3d调查症 状类型、病级,至初花期结束调查。病级(S)是品种症状的严重度分级。在制定分级标准时, 将症状按花叶、坏死两种类型分别考虑,各分为5级。如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出现花叶、坏死 二种症状,病级取级别高者。花叶型:0 级:免疫、无症状或仅在接种叶上出现局部枯斑;1 级:轻花叶;2 级:黄斑花叶、叶片轻度皱缩;3 级:重花叶、叶片皱缩卷曲;4 级:叶片严重 皱缩且植株矮化。 0015 上述自交过程中从F 3 开始至F 6 代,逐代还选择了农艺性状株高3545cm、株型 收敛、有限结荚习性、茎节数812个的单株进入下一代育种世代再重复进行上代的选育 工作。 001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用“。

15、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培育方 法”选育了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春播菜用大豆新品系苏鲜08-16。20092010年参加江 苏省春播鲜食大豆区域试验,较对照平均增产9.25%,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参加江苏省春 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新品系第1位。苏鲜08-16 具有品质口感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具有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有良好的应用 价值。 0017 育成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系苏鲜08-16,属春播鲜食菜用大豆,播 种至青荚采收期为105天,白花灰毛,叶形披针,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38.32cm,主 茎节数10.6。

16、,单株分枝2.6个,单株平均结荚31.2个,标准荚率63.09%。每公斤标准荚为 345.8个,鲜荚深绿色,荚长5.8cm、荚宽1.3cm。百粒鲜重65.8克,每亩鲜荚产量700 kg以 上。苏鲜08-16鲜食口感香甜柔糯,品质优良,经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测定的品质结果为: 最适采摘期的蛋白质含量14.35%;脂肪含量3.49%;可溶性糖含量2.13%;淀粉含量5.15%; 百克鲜籽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419克。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 苏鲜08-16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0018 苏鲜08-16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土壤:应采用能排能灌,前茬未种过豆科作物的土壤种植。

17、。 0019 (2)适宜密度: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穴播2粒,每亩保苗8000株左右,亩用 种1012公斤。 0020 (3)适期播种:地膜覆盖可在3月20日30日进行播种,露地播种时间一般在4 月上旬。 0021 (4)种子处理: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晒12天,可杀死种皮表面部分病原生物, 又可增加种皮内外的气体交换,提高种子的出苗势和出苗率。 0022 (5)肥水运筹:基肥亩用25%有效成份的复合肥40公斤,或45%有效成份的复合 肥30公斤,开花期亩追10公斤尿素做促花肥。花荚期注意抗旱排涝,保持土壤湿润。 0023 (6)杂草化除:播种后用乙草胺土壤封闭处理,杂草三叶期,用盖草能、禾草克、稳 杀特来杀灭单子叶杂草,可用虎威杀灭双子叶杂草。 0024 (7)收获。当籽粒充实饱满,豆荚呈青绿色时,适时采摘青荚。 说 明 书CN 102845299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