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330300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28566.8

申请日:

2012.09.07

公开号:

CN102880896A

公开日:

2013.01.1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6K 19/067申请公布日:201301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K 19/067申请日:20120907|||公开

IPC分类号:

G06K19/067; H02J17/00

主分类号:

G06K19/067

申请人:

南昌大学

发明人:

孙晓刚; 吁霁; 吴毅强; 罗斌; 饶锡新; 杨湘杰; 姚军; 曹宏辉

地址:

330031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由射频识别器、无线能量接收天线、绝缘隔膜、能量转换电路、超薄锂离子电池、封装材料组成;能量转换电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射频识别器依次分别放置在超薄锂离子电池面板上,无线能量接收天线和超薄锂离子电池之间还放置有绝缘隔膜;无线能量接收天线与能量转换电路连接,能量转换电路与超薄锂离子电池连接,超薄锂离子电池连接到射频识别器;射频识别器、无线能量接收天线、绝缘隔膜、能量转换电路、超薄锂离子电池整体封装在封装材料中。本发明厚度不超过1.2mm,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可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可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其特征是由射频识别器(1)、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绝缘隔膜(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封装材料(6)组成;能量转换电路(4)、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射频识别器(1)依次分别放置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上,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之间还放置有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与能量转换电路(4)连接,能量转换电路(4)与超薄锂离子电池(5)连接,超薄锂离子电池(5)连接到射频识别器(1);射频识别器(1)、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绝缘隔膜(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整体封装在封装材料(6)中。

说明书

说明书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标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是物联网的基础性关键技术。超薄电子标签对于电子标签用于替代条形码,具有重大意义。超薄电池、无线充电、有源电子标签均为新兴的尖端技术。目前世界涉及这些领域的公司和研究机构都起步不久,到目前为止,全球尚无本发明所涉及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
本发明所述的无线充电超薄电子标签,由射频识别器(1)、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绝缘隔膜(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封装材料(6)组成。能量转换电路(4)、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射频识别器(1)依次分别放置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上,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之间还放置有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与能量转换电路(4)连接,能量转换电路(4)与超薄锂离子电池(5)连接,超薄锂离子电池(5)连接到射频识别器(1)。射频识别器(1)、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绝缘隔膜(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整体封装在封装材料(6)中。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电磁波能量,再通过能量转换电路(4),将电磁波能量转换成直流电源并为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电,超薄锂离子电池(5)为射频识别器(1)工作提供电源。
本发明涉及集成锂离子电池无线充电技术、超薄锂离子电池制造、无线射频技术三种技术的集成。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感应线圈能量耦合实现无线能量的传传输,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再通过充电保护电路给超薄锂离子电池充电,锂离子电池给射频识别器提供射频信号发射电源。
须充电时,可将电子标签放在专用的无线充电板上进行无线充电。工作时超薄锂离子电池(5)给射频识别器(1)提供电源,射频识别器(1)发射高频信号给接收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厚度不超过1.2mm,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射频识别器有源电子标签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其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所述的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的侧视图。
其中,1为射频识别器,2为无线能量接收天线,3为绝缘隔膜,4为能量转换电路,5为超薄锂离子电池,6为封装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将组成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5个部件按照示意图布置,内部连接线路用银导线连接,然后用PC塑料薄膜封装。
超薄锂离子电池5平放在PC塑料薄膜封装材料6上,然后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中部铺好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受天线2平铺在绝缘隔膜3上,能量转换电路4和射频识别器1分别置于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两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的引线和能量转换电路4预留的输入引线连接,电磁波能量经过能量转换电路4后成为直流电源,能量转换电路4的输出引线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预留的引线连接并给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电,射频识别器1由超薄锂离子电池5提供电能而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给无线射频信号接收系统。
实施例2。
参照图1,将组成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5个部件按照示意图布置,内部连接线路用银导线连接,然后用PE塑料薄膜封装。
超薄锂离子电池5平放在PE塑料薄膜封装材料6上,然后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中部铺好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平铺在绝缘隔膜3上,能量转换电路4和射频识别器1分别置于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两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的引线和能量转换电路4预留的输入引线连接,电磁波能量经过能量转换电路4后成为直流电源,能量转换电路4的输出引线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预留的引线连接并给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电,射频识别器1由超薄锂离子电池5提供电能而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给无线射频信号接收系统。
实施例3。
参照图1,组成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5个部件按照示意图布置,内部连接线路用碳纳米管导电墨印刷线路连接,然后用透明聚合物PP薄膜封装。。
超薄锂离子电池5平放在透明聚合物PP薄膜封装材料6上,然后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中部铺好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平铺在绝缘隔膜3上,能量转换电路4和射频识别器1分别置于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两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的引线和无限能量转换电路4预留的输入引线连接,电磁波能量经过能量转换电路4后成为直流电源,能量转换电路4的输出引线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预留的引线连接并给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电,射频识别器1由超薄锂离子电池5提供电能而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给无线射频信号接收系统。

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8089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 C N 1 0 2 8 8 0 8 9 6 A *CN102880896A* (21)申请号 201210328566.8 (22)申请日 2012.09.07 G06K 19/067(2006.01) H02J 17/00(2006.01) (71)申请人南昌大学 地址 330031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 大道999号 (72)发明人孙晓刚 吁霁 吴毅强 罗斌 饶锡新 杨湘杰 姚军 曹宏辉 (74)专利代理机构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施秀瑾 (54) 发明名称 无线充。

2、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 (57) 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由射频识 别器、无线能量接收天线、绝缘隔膜、能量转换电 路、超薄锂离子电池、封装材料组成;能量转换电 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射频识别器依次分别放置 在超薄锂离子电池面板上,无线能量接收天线和 超薄锂离子电池之间还放置有绝缘隔膜;无线能 量接收天线与能量转换电路连接,能量转换电路 与超薄锂离子电池连接,超薄锂离子电池连接到 射频识别器;射频识别器、无线能量接收天线、绝 缘隔膜、能量转换电路、超薄锂离子电池整体封装 在封装材料中。本发明厚度不超过1.2mm,应用领 域十分广泛。可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体;可 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可。

3、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 识读。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其特征是由射频识别器(1)、无线能量接收天线 (2)、绝缘隔膜(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封装材料(6)组成;能量转换电 路(4)、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射频识别器(1)依次分别放置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 上,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之间还放置有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 收天线(2)与能量转换电路(4。

4、)连接,能量转换电路(4)与超薄锂离子电池(5)连接,超薄 锂离子电池(5)连接到射频识别器(1);射频识别器(1)、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绝缘隔膜 (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整体封装在封装材料(6)中。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0896 A 1/2页 3 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子标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标签是物联网的基础性关键技术。超薄电子标签对于电子标签用于替代条形 码,具有重大意义。超薄电池、无线充电、有源电子标签均为新兴的尖端技术。目前世界涉及 这些领域的公司和研究机构都起步不久,到目前为止,全球尚无。

5、本发明所涉及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 0004 本发明所述的无线充电超薄电子标签,由射频识别器(1)、无线能量接收天线 (2)、绝缘隔膜(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封装材料(6)组成。能量转换 电路(4)、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射频识别器(1)依次分别放置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 上,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之间还放置有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 收天线(2)与能量转换电路(4)连接,能量转换电路(4)与超薄锂离子电池(5)连接,超薄 锂离子电池(5)连接到射频识别器(1)。射频识别器(1)。

6、、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绝缘隔膜 (3)、能量转换电路(4)、超薄锂离子电池(5)整体封装在封装材料(6)中。无线能量接收天 线(2)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电磁波能量,再通过能量转换电路(4),将电磁波能量转换成直流 电源并为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电,超薄锂离子电池(5)为射频识别器(1)工作提供电源。 0005 本发明涉及集成锂离子电池无线充电技术、超薄锂离子电池制造、无线射频技术 三种技术的集成。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感应线圈能量耦合实现无线 能量的传传输,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再通过充电保护电路给超薄 锂离子电池充电,锂离子电池给射频识别器提供射频信号发射电。

7、源。 0006 须充电时,可将电子标签放在专用的无线充电板上进行无线充电。工作时超薄锂 离子电池(5)给射频识别器(1)提供电源,射频识别器(1)发射高频信号给接收系统。 0007 本发明所述的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厚度不超过1.2mm,应用领域十分广 泛。射频识别器有源电子标签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其一,可以识别单个的非常具体的物 体,而不是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一类物体;第二,其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 读取数据,而条形码必须靠激光来读取信息;第三,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而条形 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 附图说明 0008 附图1为本发明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结构示意图。 00。

8、09 附图2为图1所述的无线充电超薄有源电子标签的侧视图。 0010 其中,1为射频识别器,2为无线能量接收天线,3为绝缘隔膜,4为能量转换电路,5 为超薄锂离子电池,6为封装材料。 说 明 书CN 102880896 A 2/2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12 实施例1。 0013 参照图1,将组成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5个部件按照示意图布置,内部连 接线路用银导线连接,然后用PC塑料薄膜封装。 0014 超薄锂离子电池5平放在PC塑料薄膜封装材料6上,然后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 板的中部铺好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受天线2平铺在绝缘隔膜3上,能。

9、量转换电路4和射 频识别器1分别置于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两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的引线和能量转 换电路4预留的输入引线连接,电磁波能量经过能量转换电路4后成为直流电源,能量转换 电路4的输出引线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预留的引线连接并给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电,射频 识别器1由超薄锂离子电池5提供电能而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给无线射频信号接收系统。 0015 实施例2。 0016 参照图1,将组成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5个部件按照示意图布置,内部连 接线路用银导线连接,然后用PE塑料薄膜封装。 0017 超薄锂离子电池5平放在PE塑料薄膜封装材料6上,然后在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 板的中部铺好绝缘隔膜3,无。

10、线能量接收天线2平铺在绝缘隔膜3上,能量转换电路4和射 频识别器1分别置于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两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的引线和能量转 换电路4预留的输入引线连接,电磁波能量经过能量转换电路4后成为直流电源,能量转换 电路4的输出引线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预留的引线连接并给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电,射频 识别器1由超薄锂离子电池5提供电能而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给无线射频信号接收系统。 0018 实施例3。 0019 参照图1,组成无线充电有源超薄电子标签的5个部件按照示意图布置,内部连接 线路用碳纳米管导电墨印刷线路连接,然后用透明聚合物PP薄膜封装。 0020 超薄锂离子电池5平放在透明聚合物PP薄膜封装材料6上,然后在超薄锂离子电 池5面板的中部铺好绝缘隔膜3,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平铺在绝缘隔膜3上,能量转换电路 4和射频识别器1分别置于超薄锂离子电池5面板的两端,无线能量接收天线2的引线和无 限能量转换电路4预留的输入引线连接,电磁波能量经过能量转换电路4后成为直流电源, 能量转换电路4的输出引线和超薄锂离子电池5预留的引线连接并给超薄锂离子电池5充 电,射频识别器1由超薄锂离子电池5提供电能而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给无线射频信号接收 系统。 说 明 书CN 102880896 A 1/1页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0896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