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330146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11082.X

申请日:

2012.10.25

公开号:

CN102882202A

公开日:

2013.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2H 9/04申请公布日:201301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H 9/04申请日:20121025|||公开

IPC分类号:

H02H9/04

主分类号:

H02H9/04

申请人:

区根泉

发明人:

区根泉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永兴三路1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代理人:

侯来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电路芯片上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电路芯片上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的保险丝、电连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突波保护器、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第一突波保护器不少于3个。本防雷装置设计构造简单,可以有效地吸收雷击的电涌脉冲,使雷击的高电压对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几乎没有影响,确保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防雷效果非常好,新颖性及创造性强。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所述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及所述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所述电路芯片上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电路芯片上从所述输入端至所述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所述火线上的保险丝、若干电连接于所述火线及所述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所述火线及所述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所述零线及所述地线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所述第一突波保护器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波保护器及所述第三突波保护器设置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为不少于1个。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防雷模块工作状态的检测模块,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系统网络和用电设备越来越精密,其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雷电会越来越频繁的通过电源、天线等线路侵入用电设备和系统设备,造成设备或元器件损坏,人员伤亡,传输或储存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出现产生瘫痪、系统停顿,数据传输中断等情况。雷击的危害触目惊心,由此,人们发明了可保护被雷电击中的用电系统、用电设备免受损害的防雷装置,但现有的防雷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且防雷效果参差不齐,作为最后一级防雷保护,现有防雷装置的浪涌保护器件泄流能力不够,防雷效果不佳,并不能确保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且防雷效果理想的新型的防雷装置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旨在实现一种结构简单且防雷效果理想的新型的防雷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电路芯片上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电路芯片上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的保险丝、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第一突波保护器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
优选地,第二突波保护器及第三突波保护器设置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为不少于1个。
优选地,壳体内设有用于检测防雷模块工作状态的检测模块,壳体上设有与检测模块电连接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本发明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电路芯片上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电路芯片上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的保险丝、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第一突波保护器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本防雷装置设计构造新颖且创造性强,可以有效地吸收雷击的电涌脉冲,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对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几乎没有影响,确保了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防雷效果非常理想。而且本发明的防雷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结构简单且体积小,可以安装到各种设备中,安装简单方便,通用性强,零部件少,相应时间快,工作安全可靠,制作容易,适宜大批量生产。另外本防雷装置还可以实现过压防护,适合广泛地推广应用,可以应用于各类大中小型的用电设备中及各种用电系统中,如电力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远方控制系统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电路芯片内的电子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电路芯片内的电子电路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2,提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电路芯片上的一端设有火线输入端Lin、地线输入端Gin及零线输入端Nin,在另一端设有火线输出端Lout、地线输出端Gin及零线输出端Nin,电路芯片上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的保险丝400、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突波保护器100、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200、若干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300,第一突波保护器100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第二突波保护器200及第三突波保护器300设置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为不少于1个。
壳体内设有用于检测防雷模块工作状态的检测模块,壳体上设有与检测模块电连接的工作状态指示灯。防雷装置正常时,工作状态指示灯绿灯亮,当防雷装置非正常工作时,工作状态指示灯红灯亮,这表明防雷装置内部出现故障了,需要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
本发明的防雷装置用途广泛,可以设置到插头内部、插座内部,或连接于电路开关、用电系统或用电设备的前端作为最后一级防雷保护。当遭遇雷击时,雷击产生的高电压进入防雷装置后,首先由位于前面的第一突波保护器100来泄放电压,进行高电压放电,此时高电压降为低电压,然后由位于后方位置的第一突波保护器100进行了低电压放电,多级第一突波保护器100的泄流能力很强,经过反复试验可知,此时的电压已对用电系统或用电设备的影响较小而不会对其产生较大损害,这是现有的防雷装置较难做到的;随后低电压分别通过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若干第二突波保护器200、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之间的若干第三突波保护器300,最终低电压通过地线放电流出,从而将高电压隔断在防雷模块上,确保了位于后端的用电系统或用电设备的安全,使其不会因为遭受雷击而损坏。本防雷装置通过浪涌发生器试验得到以下结果:将7KV高电压接入防雷装置,高电压经过第一突波保护器100、第二突波保护器200及第三突波保护器300的泄放电后,最终输出的电压为220V至350V的正常电压范围,整个持续时间只需要1μs,可以说这降压过程是在瞬间即可完成。可见,本防雷装置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地将高电压降低为正常电压,防雷效果非常好。
本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吸收雷击的电涌脉冲,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对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几乎没有影响,确保了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防雷效果非常理想,是一种全新设计的防雷构造,目前市面上并未出现这样简单而且防雷效果理想的电路设计,本装置十分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
本发明的防雷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结构简单且体积小,可以安装到各种设备中,安装简单方便,通用性强,零部件少,相应时间快,工作安全可靠,制作容易,适宜大批量生产。另外本防雷装置还可以实现过压防护,适合广泛地推广应用,可以应用于各类大中小型的用电设备中及各种用电系统中,如电力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远方控制系统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8220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 C N 1 0 2 8 8 2 2 0 2 A *CN102882202A* (21)申请号 201210411082.X (22)申请日 2012.10.25 H02H 9/04(2006.01) (71)申请人区根泉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永兴三路 14号 (72)发明人区根泉 (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代理人侯来旺 (54) 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包括壳体, 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源输入端。

2、与外 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接 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电路芯片上 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电路芯 片上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 的保险丝、电连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 的第一突波保护器、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 第二突波保护器、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之间的第 三突波保护器,第一突波保护器不少于3个。本防 雷装置设计构造简单,可以有效地吸收雷击的电 涌脉冲,使雷击的高电压对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 几乎没有影响,确保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 防雷效果非常好,新颖性及创造性强。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 所述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及所述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 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所述电路芯片上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 所述电路芯片上从所述输入端至所述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所述火线上的保险丝、 若干电连接于所述火线及所述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所述 火线及所述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所述零线及所述地线之间的第三。

4、突 波保护器,所述第一突波保护器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波保护器及 所述第三突波保护器设置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为不少于1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 检测所述防雷模块工作状态的检测模块,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的工作状 态指示灯。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82202 A 1/3页 3 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系统网络和用电设备越来越精密,其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而雷电会。

5、越来越频繁的通过电源、天线等线路侵入用电设备和系统设备,造成设备 或元器件损坏,人员伤亡,传输或储存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出现产生瘫 痪、系统停顿,数据传输中断等情况。雷击的危害触目惊心,由此,人们发明了可保护被雷电 击中的用电系统、用电设备免受损害的防雷装置,但现有的防雷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且防雷 效果参差不齐,作为最后一级防雷保护,现有防雷装置的浪涌保护器件泄流能力不够,防雷 效果不佳,并不能确保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使用。 0003 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且防雷效果理想的新型的防雷装置是业内亟待解决 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雷装。

6、置,旨在实现一种结构简单且防雷效 果理想的新型的防雷装置。 0005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 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 电路芯片、电路芯片上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电路芯片上从输入端至输 出端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的保险丝、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 第一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零线及 地线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第一突波保护器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 0006 优选地,第二突波保护器及第三突波保护器设置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为。

7、不少于1 个。 0007 优选地,壳体内设有用于检测防雷模块工作状态的检测模块,壳体上设有与检测 模块电连接的工作状态指示灯。 0008 本发明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源输 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接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电路 芯片、电路芯片上设有火线、地线、零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电路芯片上从输入端至输出端 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的保险丝、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 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二突波保护器、若干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 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第一突波保护器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本防雷装。

8、置设计构造新 颖且创造性强,可以有效地吸收雷击的电涌脉冲,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对用电系统及用电设 备几乎没有影响,确保了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防雷效果非常理想。而且本发明的防 雷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结构简单且体积小,可以安装到各种设备中,安装简单方便,通用 说 明 书CN 102882202 A 2/3页 4 性强,零部件少,相应时间快,工作安全可靠,制作容易,适宜大批量生产。另外本防雷装置 还可以实现过压防护,适合广泛地推广应用,可以应用于各类大中小型的用电设备中及各 种用电系统中,如电力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远方控制系统等。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防雷装。

9、置的一实施例中电路芯片内的电子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电路芯片内的电子电路示意图。 001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2 参照图1至图2,提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防雷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壳体,壳体 内设有电源输入端、导电片,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输入端及导电片之间电连 接有防雷模块,防雷模块包括电路芯片、电路芯片上的一端设有火线输入端Lin、地线输入 端Gin及零线输入端Nin,在另一端设有火线输出端Lo。

10、ut、地线输出端Gin及零线输出端 Nin,电路芯片上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依次设有电连接于火线上的保险丝400、若干电连 接于火线及零线之间且相互并联的第一突波保护器100、若干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 第二突波保护器200、若干电连接于零线及地线之间的第三突波保护器300,第一突波保护 器100的数量设置不少于3个。第二突波保护器200及第三突波保护器300设置的数量相 同且设置为不少于1个。 0013 壳体内设有用于检测防雷模块工作状态的检测模块,壳体上设有与检测模块电连 接的工作状态指示灯。防雷装置正常时,工作状态指示灯绿灯亮,当防雷装置非正常工作 时,工作状态指示灯红灯亮,这表明防雷装。

11、置内部出现故障了,需要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 0014 本发明的防雷装置用途广泛,可以设置到插头内部、插座内部,或连接于电路开 关、用电系统或用电设备的前端作为最后一级防雷保护。当遭遇雷击时,雷击产生的高电压 进入防雷装置后,首先由位于前面的第一突波保护器100来泄放电压,进行高电压放电,此 时高电压降为低电压,然后由位于后方位置的第一突波保护器100进行了低电压放电,多 级第一突波保护器100的泄流能力很强,经过反复试验可知,此时的电压已对用电系统或 用电设备的影响较小而不会对其产生较大损害,这是现有的防雷装置较难做到的;随后低 电压分别通过电连接于火线及地线之间的若干第二突波保护器200、电。

12、连接于零线及地线 之间的若干第三突波保护器300,最终低电压通过地线放电流出,从而将高电压隔断在防雷 模块上,确保了位于后端的用电系统或用电设备的安全,使其不会因为遭受雷击而损坏。本 防雷装置通过浪涌发生器试验得到以下结果:将7KV高电压接入防雷装置,高电压经过第 一突波保护器100、第二突波保护器200及第三突波保护器300的泄放电后,最终输出的电 压为220V至350V的正常电压范围,整个持续时间只需要1s,可以说这降压过程是在瞬间 即可完成。可见,本防雷装置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地将高电压降低为正常电压,防雷效 果非常好。 0015 本防雷装置可以有效地吸收雷击的电涌脉冲,雷击产生的高电。

13、压对用电系统及用 电设备几乎没有影响,确保了用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防雷效果非常理想,是一种全新 说 明 书CN 102882202 A 3/3页 5 设计的防雷构造,目前市面上并未出现这样简单而且防雷效果理想的电路设计,本装置十 分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 0016 本发明的防雷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结构简单且体积小,可以安装到各种设备中, 安装简单方便,通用性强,零部件少,相应时间快,工作安全可靠,制作容易,适宜大批量生 产。另外本防雷装置还可以实现过压防护,适合广泛地推广应用,可以应用于各类大中小型 的用电设备中及各种用电系统中,如电力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电视、远方控制 系统等。 001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 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2882202 A 1/1页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20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