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祛寒茶.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432918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26729.9

申请日:

2000.12.11

公开号:

CN1358503A

公开日:

2002.07.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6; A61P13/04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6; A61P13/04

申请人:

张明文;

发明人:

张明文

地址:

419500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安坪镇九岩坪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颜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化石祛寒茶,它由下列组份按重量配比组成:生姜、海金沙、灯芯草、笔筒草、百部、西洋参、矮地茶、过路黄、玉米须、车前草、茵陈、无根藤、石韦、茶叶、甘草、连线草、滑石。本发明是一种治疗体内结石不及寒毒症的有效药物组份合理、制作容易、疗效显著,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体内结石、无需开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且可根治,填补了结石症治疗药物的空白,使用方便,可作为一种结石、寒毒症的治疗新药。

权利要求书

1: 化石祛寒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份按重量配比组成: 生  姜50~100g   海金沙100~200g    灯芯草30~70g 笔筒草30~70g    百  部5~45g       西洋参5~45g 矮地茶50~15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50~150g 玉米须50~100g   车前草50~150g     茵  陈50~150g 无根藤(菟丝子)50~100g  石  韦(牛皮茶)50~150g 茶  叶50~100g   甘草15~35g        连线草50~150g 滑  石15~50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石祛寒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 份按重量配比组成: 生  姜60~90g     海金沙120~180g    灯芯草40~60g 笔筒草40~60g     百  部10~30g      西洋参10~30g 矮地茶80~12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80~120g 玉米须80~120g    车前草80~120g     茵  陈70~80g 无根藤(菟丝子)80~120g  石  韦(牛皮茶)80~120g 茶  叶70~80g     甘  草20~30g      连线草60~90g 滑  石20~40g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石祛寒茶,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 份按重量配比组成: 生  姜70g    海金沙150g    灯芯草50g    笔筒草50g 百  部20g    西洋参20g     矮地茶100g   玉米须10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100g     车前草100g   茵  陈75g 无根藤(菟丝子)100g         石  韦(牛皮茶)100g 茶  叶75g    甘  草25g     连线草70g    滑  石30g

说明书


化石祛寒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饮料,特指系一种具化石祛寒功能的茶饮料。

    茶因其携带、泡煮、饮用方便,是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一种解渴、降暑的饮料,加之其具有保健、消食、减肥等功效,更成为人们偏爱的一种纯天然绿色饮料。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种类、功能各异的各种茶饮不断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现代社会因环境污染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体内结石及风寒毒素侵蚀身体都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而目前面市的各种茶饮料,均不具备化石祛寒之功能,也无现成的中成药能根治上述症状,因此,发明一种兼具化石祛寒之双重功能的茶饮,成为必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化石祛寒之双重功能的茶饮料,供人们在日常饮用中祛除体内寒毒、化解体内结石。

    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

    它由下列组份按重量配比组成:

    生  姜50~100g   海金沙100~200g  灯芯草30~70g

    笔筒草30~70g    百  部5~45g     西洋参5~45g

    矮地茶50~15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50~150g

    玉米须50~100g   车前草50~150g   茵  陈50~150g

    无根藤(菟丝子)50~100g  石  韦(牛皮茶)50~150g

    茶  叶50~100g    甘  草15~35g   连线草50~150g

    滑  石15~50g

    制备本发明化石祛寒茶的配方优选范围是:

    生  姜60~90g    海金沙120~180g    灯芯草40~60g

    笔筒草40~60g    百  部10~30g      西洋参10~30g

    矮地茶80~12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80~120g

    玉米须80~120g   车前草80~120g     茵  陈70~80g

    无根藤(菟丝子)80~120g  石  韦(牛皮茶)80~120g

    茶  叶70~80g    甘  草20~30g      连线草60~90g

    滑  石20~40g

    制备本发明化石祛寒茶的最佳重量组份配比为:

    生  姜70g    海金沙150g    灯芯草50g   笔筒草50g

    百  部20g    西洋参20g     矮地茶100g  玉米须10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100g     车前草100g  茵  陈75g

    无根藤(菟丝子)100g         石  韦(牛皮茶)100g

    茶  叶75g    甘  草25g     连线草70g   滑  石30g

    将上述组份制备成本发明一化石祛寒茶的生产方法是:

    取干燥、干净的上述各组份,分别置于设有翻白草、金银花的盐水中煮沸10分钟,取出烘干、粉碎经紫外线杀菌、消毒,然后,按上述组份的重量配比混合于真空状态包装,即制得本发明一化石祛寒茶。

    本发明使用时,只需取一小包装袋置于杯中以沸水冲泡,温热饮用即可。

    本发明上述配伍,严格遵循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本配伍中君药为:海金沙,性寒、味甘,具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之功效;灯芯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清心火,利小便之功效;百部,性微温、味甘、苦,具润肺下气止咳之功效;无根藤,性平微温、味辛甘,具补肝益肾,益精明目之功效;连线草,性微寒,味辛,具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之功效;臣药为:笔筒草,性平、味甘、苦,具祛风清热,除湿利尿之功效;西洋参,性凉、味甘、苦,具补肺、清水、养胃生津之功效;石韦,性微寒,味甘、苦,具利尿通淋,清热止血之功效;过路黄,性凉,味苦微辛,具清热利湿,散结解毒之功效;茶叶,性微寒,味苦、甘,具收敛,利尿,提神之功效;佐药为:车前草,性寒、味甘、淡,具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疾之功效;生姜,性热,味辛,具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温消痰之功效;矮地茶,性平、味辛、微苦,具化淡止咳,利湿活血之功效;使药为:茵陈,玉米须,性微寒,味辛、苦,具清湿热,退黄疸之功效;甘草,性平、味甘,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之功效;上述各种组份,有机配伍,相互配合作用,可有效化解体内结石,祛除风寒毒素。

    根据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一化石祛寒茶对治疗体内结石,驱除风寒毒素之功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按下述配比及本发明制作方法制成粉剂,以沸水冲泡,温热时饮用;

    生  姜60g    海金沙90g    灯芯草40g   笔筒草40g

    百  部15g    西洋参10g    矮地茶70g   玉米须6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70g     车前草70g   茵  陈60g

    无根藤(菟丝子)100g        石  韦(牛皮茶)100g

    茶  叶60g    甘  草20g    连线草60g    滑  石20g

    病例一:陈某,女,40岁,患胆结石二年,经X光透视,结石体积为1*2*1.5cm3,症状:腰背、胸前疼痛,全身无力,时有呕吐现象,经服用本配伍的化石祛寒茶2个月,经X光透视复查,结石消除,病症消失。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及本发明制作方法制成粉剂,以沸水冲泡,温热时饮用;

    生  姜70g  海金沙100g  灯芯草50g   笔筒草50g

    百部20g    西洋参15g   矮地茶80g   米  须7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80g  车前草80g   茵  陈70g

    无根藤(菟丝子)80g      石  韦(牛皮茶)80g

    茶  叶70g  甘  草25g

    病例二:罗某某,男,35岁,患消石、输尿管结石三年,经X光透视,结石最大体积为:2*3*1.5cm3最小为1*1*1.5cm3,且量多,常腰痛、膀胱痛,全身无力,排尿困难,经服用本配伍的化石祛寒茶一个月,症状消失,2个月后经X光透视复查,结石消除,病症消失。

    实施例3:按下述配比及本发明制作方法制成粉剂,以沸水冲泡,温热时饮用;

    生  姜70g    海金沙150g    灯芯草50g    笔筒草50g

    百  部20g    西洋参15g     矮地茶100g   玉米须100g

    过路黄(四川金钱草)100g     车前草100g   茵  陈75g

    无根藤(菟丝子)100g         石  韦(牛皮茶)100g

    茶  叶75g    甘  草25g     连线草70g    滑  石30g

    病例三:刘某,女,28岁,患肾结石、胆结石、风寒症状,时冷时热,四肢无力,痰稠,胸痛、胸闷、腰背痛,时有呕吐现象,经X光透视胆结石体积为:2*1*1.5cm3、肾结石体积为:2*3*2cm3量多,并伴有风寒症,经服用本配伍,化石祛寒茶20天后,症状好转,继续服用2个月,症状基本上消失,X光透视复查,结石基本消失,仅剩下零星的几颗,体积极小,继续服用1个月,X光透视复查,症状消除,且在服药十天左右,风寒症状就已消失。

    本发明一化石祛寒茶在服用时,患者应忌:生、冷、酸、腥、辣、猪肉、猪油、牛肉、糯米、禁房事。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治疗体内结石不及寒毒症地有效药物组份合理、制作容易、疗效显著,配伍符合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体内结石、无需开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且可根治,填补了结石症治疗药物的空白,使用方便,可作为一种结石、寒毒症的治疗新药。

化石祛寒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石祛寒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石祛寒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石祛寒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石祛寒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化石祛寒茶,它由下列组份按重量配比组成:生姜、海金沙、灯芯草、笔筒草、百部、西洋参、矮地茶、过路黄、玉米须、车前草、茵陈、无根藤、石韦、茶叶、甘草、连线草、滑石。本发明是一种治疗体内结石不及寒毒症的有效药物组份合理、制作容易、疗效显著,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体内结石、无需开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且可根治,填补了结石症治疗药物的空白,使用方便,可作为一种结石、寒毒症的治疗新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