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043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 C N 1 0 2 9 0 4 3 7 5 A *CN102904375A* (21)申请号 201210260569.2 (22)申请日 2012.07.26 10-2011-0074046 2011.07.26 KR H02K 7/00(2006.01) H02K 1/18(2006.01) (71)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地址韩国首尔市江南区驿三1洞679-4ING (72)发明人权正基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8 代理人程殿军 (54) 发明名称 车辆用驱动。
2、马达的线轴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 (bobbin)。本发明的线轴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 部可缠绕构成上述定子的线圈;结合部,所述结 合部形成于上述本体部的下部,并插到构成上述 定子的定子芯上,进行结合;以及终端支架部,所 述终端支架部从本体部的上前方突出形成,可支 持供应电源终端,并拥有多个支持槽。本发明将以 前单独设置的终端支架形成一体,使汽车用驱动 马达设计更紧凑,减少了成本。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
3、页 1/1页 2 1.一种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构成车辆用驱动马达定子的线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可缠绕构成上述定子的线圈; 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形成于上述本体部的下部,并插到构成上述定子的定子芯上,进行 结合; 以及终端支架部,所述终端支架部从本体部的上前方突出形成,可支持供应电源终端, 并拥有多个支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方钩部,所述前方钩部为了防止线圈从前方脱离,而从本体部的前方边缘位置延长, 在外侧折曲形成; 以及后方钩部,所述后方钩部为了防止线圈从后方脱离,而从本体部的后方边缘位置 延长,在外侧折曲形成。 3.根据。
4、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架部是从 前方钩部的上部突起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架部的支 持槽对应着上述终端的个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支架部是板 的形态,所述支持槽是通过弯曲所述板而形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04375 A 1/3页 3 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具体的说就是可支持终端的车辆用驱动马 达的线轴。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用驱动马达可根据绕线方式分为集中绕线式和分布绕线式。 0003。
5、 对于老式集中绕线式车辆用驱动马达,将参照图3及图4进行说明。 0004 老式集中绕线式车辆用驱动马达的定子300是在如图3a所示的定子芯320上,如 图3b组合线轴310,也可以按照图3c方式将线圈330进行绕线。 0005 在这里,线轴310充当着充电部的线圈330和非充电部的定子芯320之间的绝缘 作用和支持线圈的作用。车辆用驱动马达因为较低的电池电压,一般使用并列结线,为了给 定子300的线圈结线,一般使用另外的终端。 0006 利用如上所述的线轴310,通过图3c一样组合定子的方式,组合之后形成的定子 组合体400, 为了起到将充电部的终端410和非充电部绝缘,并且支持终端410的作。
6、用,要 使用如图4a所示的终端支架420。 0007 如上所述,包含有老式线轴310的定子组合体400在制造时要使用终端支架420, 因此如图4b所示,定子组合体400的整体高度(Ht)比发生实际驱动力的定子芯320的高度 (Hc)高,使得车辆用驱动马达的体积变大,成为阻碍车辆用驱动马达紧凑化(compact)的要 素。 0008 而且,老式驱动马达的定子组合体400在制造时,需要终端支架420作为额外的配 件,因此使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0009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把固定终端而额外设置的终端支架进行一体化设计,使车辆用驱 动马达设计紧凑,提供可减少材料费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 0。
7、010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成车辆用驱动马达定子的线轴,包括:本体部,所述本 体部可缠绕构成上述定子的线圈;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形成于上述本体部的下部,并插到构 成上述定子的定子芯上,进行结合;以及终端支架部,所述终端支架部从本体部的上前方突 出形成,可支持供应电源终端,并拥有多个支持槽。 0011 还包括:前方钩部,所述前方钩部为了防止线圈从前方脱离,而从本体部的前方边 缘位置延长,在外侧折曲形成;以及后方钩部,所述后方钩部为了防止线圈从后方脱离,而 从本体部的后方边缘位置延长,在外侧折曲形成。 0012 所述终端支架部是从前方钩部的上部突起形成。 0013 所述终端支架部的。
8、支持槽对应着上述终端的个数形成。 说 明 书CN 102904375 A 2/3页 4 0014 所述终端支架部是板的形态,所述支持槽是通过弯曲所述板而形成。 0015 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将以前单独设置的终端支架形成一体,使汽车 用驱动马达设计更紧凑。 0016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不用单独配备终端支架,无追加组合终 端支架的过程,故可以减少材料费,缩短制造工程。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的示意图; 图2是结合图1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的驱动马达的定子示意图; 图3是传统技术老式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的示意图; 图4是包括了。
9、图3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圈的定子组合体图面。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定子 110: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 112:发电组件 114:前方钩部 115:后方钩部 116:结合部 118:终端支架部 1182:支持槽 120:定子芯 130:线圈 300:定子 310:车辆用驱动马达的线轴 320:定子芯 330:线圈 400:定子组合体 410:终端 420:终端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详细进行描述。 0020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的示意图;图2是结合图1的车辆用 驱动马达线轴的驱动马达的定子示意图。 0021 。
10、将图1(a)所示,一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110,通过如图2 所示的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方式,各自结合到图1(b)所示的定子芯120上。通过图2可 以看到,定子芯120在结合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110的状态下,线圈绕线的驱动马达的定子 100。 0022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110由本体部112、前方钩部 114、后方钩部115、结合部116以及终端支架部118组成。 0023 本体部112如图2所示,与定子芯(120)结合起到线圈130缠绕的对象,并且为了 不让线圈130从本体部112的前方以及后方各自脱离,在本体部112的前方形成前方钩部 114。
11、,在本体部112的后方形成后方钩部115。 0024 前方钩部114从本体部112的前面边缘位置延长,朝外侧弯曲形成;后方钩部115 从本体部112的后面边缘位置延长,朝外侧弯曲形成。 0025 结合部116为了与图1所示的定子芯120结合,在本体部112的下部形成。结合 说 明 书CN 102904375 A 3/3页 5 部116的槽状可对应定子芯120的形态形成。 0026 终端支架部118如图1(a)所示,从前方钩部(114)的上部突出形成,还具备了支 持终端的支持槽1182。支持槽1182根据终端的个数,准备多个。 0027 也就是说,如果电源是三相Y结线时,那么包括中性点,共需要4。
12、个终端,此种情况 下,可形成4个支持槽1182;在没有中性点终端情况下,需要3个终端,此时可形成3个支 持槽1182。 0028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支架部118在前方钩部114突出形成,但作为变形实施例,终 端支架部118可在本体部112的上前方突出形成。 0029 作为终端支架部118的又一变形形态,终端支架部118是板的形态,支持槽1182 通过弯曲上述板形成。 0030 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驱动马达线轴110将以前单独设置的终端支架形成一体, 使设计紧凑,还减少了成本。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2904375 A 1/4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4375 A 2/4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4375 A 3/4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4375 A 4/4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437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