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操作装置.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328210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9552.3

申请日:

2011.10.26

公开号:

CN102479639A

公开日:

2012.05.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25/04申请日:20111026|||公开

IPC分类号:

H01H25/04

主分类号:

H01H25/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发明人:

上野博司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0.11.24 JP 2010-26113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李雪春;武玉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让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固定不变的开关的操作装置。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分别向第一方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轴(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按压推压件(11)的受压面(12),所以对推压件(11)进行了使其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的操作,在推压件(11)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后的情况下,由于推压件(11)分别按压多个触动部(4),所以多个触动部(4)从自然状态弹性变形到弹性变形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在对摇杆(21)朝向第一方向~第八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多个触动部(4)都发生弹性变形,所以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相同。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开关的操作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 : 多个触动构件, 设置在底板上, 能在第一状态以及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之间发 生弹性变形 ; 推压件, 分别由所述多个触动构件支承, 用于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从第一状态弹 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 受压面, 设置在所述推压件上, 并向所述底板凹陷, 所述受压面的直径尺寸随着靠近所 述底板而变小 ; 轴, 以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直立状态为基准, 分别向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 以及 操作部, 设置在所述轴上, 通过与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卡合, 使所述轴静止 成直立状态, 在所述轴的直立状态下, 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处于第一状态, 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态分别向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 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 在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了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 位的情况下, 所述轴的操作部按压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 对所述推压件进行使所述推压件 向所述底板移动的操作, 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态向多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所述 推压件向所述底板移动, 通过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都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使 所述轴的倾倒操作具有触动感。

说明书


开关的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的操作装置, 其具备以直立状态为基准、 可以向相互不同的 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轴。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一种在底板上配置四个触动构件的开关的操作装置。 这四个触动构件分 别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发生弹性变形, 并沿圆形虚拟线相互以 90°等间隔地排 列在圆周方向上。在这四个触动构件上分别固定有推压件。这四个推压件分别用于使触动 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在对轴从与底板垂直的直立状态向 “第一方向” 、 “与 第一方向相差 90°的第二方向” 、 “与第一方向相差 180°的第三方向” 和 “与第一方向相差 270°的第四方向” 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与轴的倾倒方向对应的一 个推压件使一个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由于一个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 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所以对轴的倾倒操作赋予触动感。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4-342503 号
     在上述的开关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 通过对轴分别向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 的第五方向” 、 “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第六方向” 、 “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的第七 方向” 以及 “第四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的第八方向” 进行倾倒操作, 与轴的倾倒方向对应 的两个推压件使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即, 在对轴分别向第一方向~ 第四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一个触动构件发生弹性变形, 并且在对轴分别向第五方 向~第八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两个触动构件发生弹性变形, 所以在前者的情况和 后者的情况下, 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有很大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固定不变的开关的操作装 置。
     本发明的开关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 多个触动构件, 设置在底板上, 能在第 一状态以及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之间发生弹性变形 ; 推压件, 分别由所述多个触动 构件支承, 用于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 受压面, 设置在 所述推压件上, 并向所述底板凹陷, 所述受压面的直径尺寸随着靠近所述底板而变小 ; 轴, 以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直立状态为基准, 分别向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 以及操 作部, 设置在所述轴上, 通过与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卡合, 使所述轴静止成直立 状态, 在所述轴的直立状态下, 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处于第一状态, 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 态分别向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 深部位, 在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了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的情况下, 所述轴的操 作部按压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 对所述推压件进行使所述推压件向所述底板移动的操作, 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态向多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所述推压件向所述底板移动, 通过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都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使所述 轴的倾倒操作具有触动感。
     在对轴从直立状态分别向多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因轴的操作部按压 推压件的受压面, 对推压件进行了使其向底板一侧移动的操作, 在推压件向底板一侧移动 后的情况下, 因推压件分别按压多个触动构件, 使多个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 二状态。 也就是说, 即使在对轴朝向多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 于多个触动构件都发生弹性变形, 所以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相同。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实施例 1 的图。(a) 是在摇杆的非操作状态下表示开关的操作装置内 部结构的图, (b) 为 X 向视图。
     图 2 的 (a) 是相当于图 1 的摇杆被压入操作的情况下的图, (b) 是相当于图 1 的 摇杆被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印刷电路板 ( 底板 )
     4 触动部 ( 触动构件 )
     11 推压件
     12 受压面
     16 轴
     19 推压件操作部 ( 操作部 )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 1)
     图 1 的 (a) 的印刷电路板 1 相当于底板, 在印刷电路板 1 上固定有橡胶制的板 2。 该板 2 与印刷电路板 1 平行, 在板 2 上形成有四个贯通孔 3。这四个贯通孔 3 分别做成圆 形, 沿以附图标记 CP 为中心点的圆形虚拟线等间隔地排列在圆周方向上。在该板 2 上一体 形成有四个触动部 4。这四个触动部 4 分别从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覆盖贯通孔 3, 做成 随着远离印刷电路板 1 其直径尺寸变小的圆筒形。
     如图 1 的 (a) 所示, 在板 2 的四个触动部 4 上分别一体形成有触动操作部 5, 该触 动操作部 5 位于触动部 4 的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的前端部位。这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 别做成直径尺寸比贯通孔 3 小的圆柱形, 在对触动操作部 5 不作用有操作力的状态下, 四个 触动部 4 分别处于自然状态, 在触动部 4 的自然状态下, 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静止在远离 印刷电路板 1 的初始位置上。如图 2 所示, 通过对触动操作部 5 施加操作力, 这四个触动部 4 分别变成弯曲的弹性变形状态, 在触动部 4 的弹性变形状态下, 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进 入到贯通孔 3 内。这四个触动部 4 分别相当于触动构件, 其自然状态相当于第一状态, 弹性 变形状态相当于第二状态。
     如图 2 所示, 在板 2 的四个触动操作部 5 上分别一体形成有止动件 6。这四个止动 件 6 分别从触动操作部 5 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突出, 通过使止动件 6 与印刷电路板 1 接触, 使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静止在从初始位置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移动后的极限位置上。
     如图 1 的 (a) 所示, 壳体 7 固定在印刷电路板 1 上。该壳体 7 由合成树脂材料成 形, 具有轴收纳部 8 和推压件收纳部 9。轴收纳部 8 为圆筒形, 与印刷电路板 1 同一侧的表 面和相反一侧的表面分别开口, 并且轴收纳部 8 配置成与印刷电路板 1 成直角, 使轴线 CL 通过中心点 CP。在该轴收纳部 8 上形成有承受面 10。该承受面 10 被配置在轴收纳部 8 中 的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的端部上, 断面为圆弧形。推压件收纳部 9 做成半球形, 与印刷 电路板 1 同一侧的表面开口, 板 2 被收纳在推压件收纳部 9 内。
     如图 1 的 (a) 所示, 在壳体 7 的推压件收纳部 9 内, 收纳有合成树脂制的推压件 11。该推压件 11 隔着触动操作部 5 被支承在板 2 的四个触动部 4 上, 在推压件 11 上一体 形成有一个受压面 12 和四个柱部 13。受压面 12 做成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凹陷, 呈圆锥形, 随着靠近印刷电路板 1 其直径尺寸变小。该受压面 12 配置成受压面 12 的轴线与轴收纳部 8 的轴线 CL 重合, 在受压面 12 上形成有卡合部 14。该卡合部 14 做成半球形, 配置在受压 面 12 中的最靠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的最深部位上。四个柱部 13 分别从推压件 11 向与印 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突出。这四个柱部 13 包围受压面 12, 沿以轴线 CL 为中心的圆形虚拟 线等间隔地排列在圆周方向上。
     如图 1 的 (a) 所示, 在壳体 7 的轴收纳部 8 内收纳有合成树脂制的衬环 15 和合成 树脂制的轴 16。衬环 15 一体形成在推压件 11 上, 配置在推压件 11 的四个柱部 13 的前端 部位上。 该衬环 15 做成圆筒形, 与印刷电路板 1 同一侧的表面和相反一侧的表面分别开口, 通过由轴收纳部 8 的内圆周面引导衬环 15 的外圆周面, 使推压件 11 可以沿轴线 CL 进行直 线移动。轴 16 做成插入衬环 15 内的圆柱形, 在轴 16 上一体形成有导向环 17。该导向环 17 做成从轴 16 的外圆周面突出的环形, 在导向环 17 上形成与轴收纳部 8 的内圆周面接触 的导向面 18。 如图 1 的 (a) 所示, 在轴 16 上一体形成有推压件操作部 19。该推压件操作部 19 相当于操作部, 做成从轴 16 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突出的半球形。该推压件操作部 19 卡合 在推压件 11 的卡合部 14 的内圆周面上, 轴 16 利用推压件操作部 19 和卡合部 14 相互之间 的卡合力, 静止成轴 16 的轴线与轴线 CL 重合的直立状态。该轴 16 在直立状态下与印刷电 路板 1 成直角, 并且在轴 16 上形成有导向面 20, 该导向面 20 位于轴 16 的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的端部上。该导向面 20 的断面为圆弧形, 与壳体 7 的承受面 10 接触。
     如图 1 的 (a) 所示, 摇杆 21 固定在轴 16 上。该摇杆 21 从壳体 7 内部向外部突出, 在对摇杆 21 不施加操作力的非操作状态下, 四个触动部 4 分别克服摇杆 21、 轴 16、 衬环 15 和推压件 11 的合计负荷, 成为自然状态。在该摇杆 21 的非操作状态下, 利用四个触动部 4 的弹力, 轴 16 的导向面 20 保持与壳体 7 的承受面 10 接触的状态, 并且利用推压件操作部 19 和卡合部 14 相互之间的卡合力, 轴 16 的推压件操作部 19 保持与卡合部 14 卡合的状态。 即, 在摇杆 21 的非操作状态下, 轴 16 与印刷电路板 1 垂直, 并且以离开印刷电路板 1 一定 距离的姿势静止。该摇杆 21 由使用者通过手指进行操作, 下面的 1) 和 2) 分别是使用者操 作摇杆 21 时的动作。
     1) 关于摇杆 21 的压入操作
     如图 2 的 (a) 所示, 在摇杆 21 的非操作状态下, 当使用者用手指对摇杆 21 向印刷 电路板 1 一侧进行压入操作时, 通过由轴收纳部 8 的内圆周面对导向环 17 的导向面 18 进 行引导, 并且由轴收纳部 8 的内圆周面对衬环 15 的外圆周面进行引导, 使轴 16 沿轴线 CL
     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移动。当该轴 16 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移动时, 在轴 16 的推压件操作 部 19 保持与推压件 11 的卡合部 14 卡合的状态下, 把推压件 11 沿轴线 CL 压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 在轴 16 的推压件操作部 19 把推压件 11 压向了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的情况下, 推压件 11 把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压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在该推压件 11 把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压向了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的情况下, 由于四个触动部 4 分别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 形状态, 所以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极限位置, 并且轴 16 在保持直立的 状态下, 从初始位置到达了与初始位置相比靠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的压入位置。 即, 摇杆 21 的压入操作克服四个触动部 4 的合计弹力, 在使用者对摇杆 21 进行压入操作的情况下, 由 于四个触动部 4 全部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状态, 所以可以感受到触动感。
     在轴 16 的压入位置, 如果使用者的手指离开摇杆 21, 则四个触动部 4 分别从弹性 变形状态返回到自然状态。在这四个触动部 4 分别返回到自然状态的情况下, 四个触动操 作部 5 分别把推压件 11 沿轴线 CL 压向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 在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 别把推压件 11 压向了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的情况下, 推压件 11 在轴 16 保持直立状态 下沿轴线 CL 将轴 16 压向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 在推压件 11 把轴 16 压向了与印刷电 路板 1 相反一侧的情况下, 由于轴 16 的导向面 20 与壳体 7 的承受面 10 接触, 所以轴 16 在 保持直立的状态下从压入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
     2) 关于摇杆 21 的倾倒操作
     如图 2 的 (b) 所示, 在摇杆 21 的非操作状态下, 当使用者用手指对摇杆 21 进行了 倾倒操作时, 由于轴 16 的导向面 20 被壳体 7 的承受面 10 引导, 所以轴 16 朝向与轴线 CL 交叉的方向倾倒。在该轴 16 倾倒的情况下, 轴 16 的推压件操作部 19 脱离推压件 11 的卡 合部 14, 在轴 16 的推压件操作部 19 脱离了推压件 11 的卡合部 14 的情况下, 轴 16 的推压 件操作部 19 沿受压面 12 向远离印刷电路板 1 的方向移动。在该轴 16 的推压件操作部 19 沿受压面 12 移动的情况下, 推压件 11 把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压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 在 推压件 11 把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压向了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的情况下, 由于四个触动部 4 全部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状态, 所以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极限 位置, 并且轴 16 从直立状态变化为相对于轴线 CL 倾倒的倾倒状态。即, 摇杆 21 的倾倒操 作克服四个触动部 4 的合计弹力, 在使用者对摇杆 21 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四个触 动部 4 全部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状态, 所以可以感受到触动感。
     如图 1 的 (b) 所示, 在对摇杆 21 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操作方向设定有第一方 向、 第二方向、 第三方向、 第四方向、 第五方向、 第六方向、 第七方向和第八方向这八个方向。 第一方向~第八方向分别等间隔地设定在圆周方向上, 即使在对摇杆 21 朝向第一方向~ 第八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推压件 11 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移 动, 所以四个触动部 4 都从自然状态变成弹性变形状态, 即使在使用者对摇杆 21 朝向第一 方向~第八方向这八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都会得到相同的触 动感。
     在摇杆 21 的倾倒状态下, 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摇杆 21 时, 四个触动部 4 分别从弹 性变形状态返回到自然状态。在这四个触动部 4 分别返回到自然状态的情况下, 四个触动 操作部 5 分别把推压件 11 压向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 在四个触动操作部 5 分别把推压 件 11 压向了与印刷电路板 1 相反一侧的情况下, 操作力从推压件 11 的受压面 12 作用到轴16 的推压件操作部 19 上。在操作力从该推压件 11 的受压面 12 作用到了轴 16 的推压件操 作部 19 上的情况下, 由于轴 16 的导向面 20 被壳体 7 的承受面 10 引导, 所以轴 16 从倾倒 状态向直立状态移动, 在轴 16 从倾倒状态向直立状态移动后的情况下, 由于轴 16 的推压件 操作部 19 与推压件 11 的卡合部 14 卡合, 所以轴 16 静止成直立状态。
     在轴 16 上固定有开关手柄。在摇杆 21 的非操作状态下, 该开关手柄隔着间隙与 开关相对, 在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进行了压入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摇杆 21 从当前位置向印 刷电路板 1 一侧移动, 所以对开关进行操作。该开关装载在印刷电路板 1 上, 在摇杆 21 的 非操作状态下, 处于断电状态, 利用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进行压入操作, 从断电状态切换 到导通状态。
     在壳体 7 内收纳有第一手柄~第八手柄这八个手柄。在摇杆 21 的非操作状态下, 第一手柄~第八手柄分别静止在非操作位置上,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一方向进 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一方向倾倒的情况下, 第一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对摇杆 21 从 非操作状态向第二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二方向倾倒的情况下, 第二手柄移动到 操作位置,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三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三方向倾倒的 情况下, 第三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四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四方向倾倒的情况下, 第四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 向第五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五方向倾倒的情况下, 第五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六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六方向倾倒的情况下, 第 六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七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 七方向倾倒的情况下, 第七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八方向进 行倾倒操作、 使轴 16 向第八方向倾倒的情况下, 第八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印刷电路板 1 装载有第一摇杆开关~第八摇杆开关这八个摇杆开关。第一摇杆 开关~第八摇杆开关根据是否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一方向~第八方向中的任意一 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 择一地改变电状态,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一方向进行了 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一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一摇杆 开关的电状态,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二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二 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二摇杆开关的电状态, 在对摇杆 21 从 非操作状态向第三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三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 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三摇杆开关的电状态,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四方向进行了 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四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四摇杆 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五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五 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五摇杆开关的电状态, 在对摇杆 21 从 非操作状态向第六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六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 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六摇杆开关的电状态,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七方向进行了 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七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七摇杆 开关的电状态,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由于第八 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 所以可以切换第八摇杆开关的电状态。
     按照上述实施例 1, 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在对摇杆 21 从非操作状态分别向第一方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
     下, 由于轴 16 的推压件操作部 19 按压推压件 11 的受压面 12, 所以对推压件 11 进行了使其 朝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移动的操作, 在推压件 11 向印刷电路板 1 一侧移动后的情况下, 由 于通过触动操作部 5 分别按压四个触动部 4, 所以四个触动部 4 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 状态。即, 在对摇杆 21 分别向第一方向~第四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 四个触动部 4 全部产生弹性变形, 并且在对摇杆 21 分别向第五方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 下, 四个触动部 4 也全部产生了弹性变形, 因而在前者的情况和后者的情况下, 使用者感受 到的触动感相同。

开关的操作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开关的操作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开关的操作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关的操作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的操作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796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30 C N 1 0 2 4 7 9 6 3 9 A *CN102479639A* (21)申请号 201110329552.3 (22)申请日 2011.10.26 2010261137 2010.11.24 JP H01H 25/04(2006.01) (71)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地址日本爱知县 (72)发明人上野博司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李雪春 武玉琴 (54) 发明名称 开关的操作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让使用者感受到。

2、的触动感固 定不变的开关的操作装置。在对摇杆(21)从非操 作状态分别向第一方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 作的情况下,由于轴(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按 压推压件(11)的受压面(12),所以对推压件(11) 进行了使其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的操作, 在推压件(11)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后的情 况下,由于推压件(11)分别按压多个触动部(4), 所以多个触动部(4)从自然状态弹性变形到弹性 变形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在对摇杆(21)朝向第 一方向第八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 作的情况下,由于多个触动部(4)都发生弹性变 形,所以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相同。 (30)优先权数据 (5。

3、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开关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触动构件,设置在底板上,能在第一状态以及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之间发 生弹性变形; 推压件,分别由所述多个触动构件支承,用于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从第一状态弹 性变形到第二状态; 受压面,设置在所述推压件上,并向所述底板凹陷,所述受压面的直径尺寸随着靠近所 述底板而变小; 轴,以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直立状态为基准,分别向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以及 操作部,设置。

4、在所述轴上,通过与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卡合,使所述轴静止 成直立状态, 在所述轴的直立状态下,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处于第一状态, 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态分别向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 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在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了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 位的情况下,所述轴的操作部按压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对所述推压件进行使所述推压件 向所述底板移动的操作, 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态向多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所述 推压件向所述底板移动,通过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都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使 所述轴的倾倒操作具有触动感。 权 利 要 求 。

5、书CN 102479639 A 1/6页 3 开关的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的操作装置,其具备以直立状态为基准、可以向相互不同的 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轴。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具有一种在底板上配置四个触动构件的开关的操作装置。这四个触动构件分 别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发生弹性变形,并沿圆形虚拟线相互以90等间隔地排 列在圆周方向上。在这四个触动构件上分别固定有推压件。这四个推压件分别用于使触动 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在对轴从与底板垂直的直立状态向“第一方向”、“与 第一方向相差90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差180的第三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差。

6、 270的第四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与轴的倾倒方向对应的一 个推压件使一个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由于一个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 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所以对轴的倾倒操作赋予触动感。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342503号 0004 在上述的开关的操作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对轴分别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 的第五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第六方向”、“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之间的第七 方向”以及“第四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的第八方向”进行倾倒操作,与轴的倾倒方向对应 的两个推压件使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即,在对轴分别向第。

7、一方向 第四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一个触动构件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在对轴分别向第五方 向第八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两个触动构件发生弹性变形,所以在前者的情况和 后者的情况下,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有很大不同。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固定不变的开关的操作装 置。 0006 本发明的开关的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触动构件,设置在底板上,能在第 一状态以及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之间发生弹性变形;推压件,分别由所述多个触动 构件支承,用于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受压面,设置在 所述推压件上,并向所述底板凹陷,所述受压面的。

8、直径尺寸随着靠近所述底板而变小;轴, 以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直立状态为基准,分别向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以及操 作部,设置在所述轴上,通过与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卡合,使所述轴静止成直立 状态,在所述轴的直立状态下,所述多个触动构件分别处于第一状态,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 态分别向多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 深部位,在所述轴的操作部脱离了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的最深部位的情况下,所述轴的操 作部按压所述推压件的受压面,对所述推压件进行使所述推压件向所述底板移动的操作, 在对所述轴从直立状态向多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推压。

9、 说 明 书CN 102479639 A 2/6页 4 件向所述底板移动,通过使所述多个触动构件都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二状态,使所述 轴的倾倒操作具有触动感。 0007 在对轴从直立状态分别向多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因轴的操作部按压 推压件的受压面,对推压件进行了使其向底板一侧移动的操作,在推压件向底板一侧移动 后的情况下,因推压件分别按压多个触动构件,使多个触动构件从第一状态弹性变形到第 二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在对轴朝向多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 于多个触动构件都发生弹性变形,所以使用者感受到的触动感相同。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图。(a)是。

10、在摇杆的非操作状态下表示开关的操作装置内 部结构的图,(b)为X向视图。 0009 图2的(a)是相当于图1的摇杆被压入操作的情况下的图,(b)是相当于图1的 摇杆被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的图。 0010 附图标记说明 0011 1印刷电路板(底板) 0012 4触动部(触动构件) 0013 11推压件 0014 12受压面 0015 16轴 0016 19推压件操作部(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实施例1) 0018 图1的(a)的印刷电路板1相当于底板,在印刷电路板1上固定有橡胶制的板2。 该板2与印刷电路板1平行,在板2上形成有四个贯通孔3。这四个贯通孔3分别做成圆 形,沿以附图标记C。

11、P为中心点的圆形虚拟线等间隔地排列在圆周方向上。在该板2上一体 形成有四个触动部4。这四个触动部4分别从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覆盖贯通孔3,做成 随着远离印刷电路板1其直径尺寸变小的圆筒形。 0019 如图1的(a)所示,在板2的四个触动部4上分别一体形成有触动操作部5,该触 动操作部5位于触动部4的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的前端部位。这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 别做成直径尺寸比贯通孔3小的圆柱形,在对触动操作部5不作用有操作力的状态下,四个 触动部4分别处于自然状态,在触动部4的自然状态下,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静止在远离 印刷电路板1的初始位置上。如图2所示,通过对触动操作部5施加操作力,这四个触动。

12、部 4分别变成弯曲的弹性变形状态,在触动部4的弹性变形状态下,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进 入到贯通孔3内。这四个触动部4分别相当于触动构件,其自然状态相当于第一状态,弹性 变形状态相当于第二状态。 0020 如图2所示,在板2的四个触动操作部5上分别一体形成有止动件6。这四个止动 件6分别从触动操作部5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突出,通过使止动件6与印刷电路板1接触, 使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静止在从初始位置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后的极限位置上。 说 明 书CN 102479639 A 3/6页 5 0021 如图1的(a)所示,壳体7固定在印刷电路板1上。该壳体7由合成树脂材料成 形,具有轴收纳部8和推压。

13、件收纳部9。轴收纳部8为圆筒形,与印刷电路板1同一侧的表 面和相反一侧的表面分别开口,并且轴收纳部8配置成与印刷电路板1成直角,使轴线CL 通过中心点CP。在该轴收纳部8上形成有承受面10。该承受面10被配置在轴收纳部8中 的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的端部上,断面为圆弧形。推压件收纳部9做成半球形,与印刷 电路板1同一侧的表面开口,板2被收纳在推压件收纳部9内。 0022 如图1的(a)所示,在壳体7的推压件收纳部9内,收纳有合成树脂制的推压件 11。该推压件11隔着触动操作部5被支承在板2的四个触动部4上,在推压件11上一体 形成有一个受压面12和四个柱部13。受压面12做成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

14、凹陷,呈圆锥形, 随着靠近印刷电路板1其直径尺寸变小。该受压面12配置成受压面12的轴线与轴收纳部 8的轴线CL重合,在受压面12上形成有卡合部14。该卡合部14做成半球形,配置在受压 面12中的最靠近印刷电路板1一侧的最深部位上。四个柱部13分别从推压件11向与印 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突出。这四个柱部13包围受压面12,沿以轴线CL为中心的圆形虚拟 线等间隔地排列在圆周方向上。 0023 如图1的(a)所示,在壳体7的轴收纳部8内收纳有合成树脂制的衬环15和合成 树脂制的轴16。衬环15一体形成在推压件11上,配置在推压件11的四个柱部13的前端 部位上。该衬环15做成圆筒形,与印刷电路板1同。

15、一侧的表面和相反一侧的表面分别开口, 通过由轴收纳部8的内圆周面引导衬环15的外圆周面,使推压件11可以沿轴线CL进行直 线移动。轴16做成插入衬环15内的圆柱形,在轴16上一体形成有导向环17。该导向环 17做成从轴16的外圆周面突出的环形,在导向环17上形成与轴收纳部8的内圆周面接触 的导向面18。 0024 如图1的(a)所示,在轴16上一体形成有推压件操作部19。该推压件操作部19 相当于操作部,做成从轴16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突出的半球形。该推压件操作部19卡合 在推压件11的卡合部14的内圆周面上,轴16利用推压件操作部19和卡合部14相互之间 的卡合力,静止成轴16的轴线与轴线CL。

16、重合的直立状态。该轴16在直立状态下与印刷电 路板1成直角,并且在轴16上形成有导向面20,该导向面20位于轴16的与印刷电路板1 相反一侧的端部上。该导向面20的断面为圆弧形,与壳体7的承受面10接触。 0025 如图1的(a)所示,摇杆21固定在轴16上。该摇杆21从壳体7内部向外部突出, 在对摇杆21不施加操作力的非操作状态下,四个触动部4分别克服摇杆21、轴16、衬环15 和推压件11的合计负荷,成为自然状态。在该摇杆21的非操作状态下,利用四个触动部4 的弹力,轴16的导向面20保持与壳体7的承受面10接触的状态,并且利用推压件操作部 19和卡合部14相互之间的卡合力,轴16的推压件。

17、操作部19保持与卡合部14卡合的状态。 即,在摇杆21的非操作状态下,轴16与印刷电路板1垂直,并且以离开印刷电路板1一定 距离的姿势静止。该摇杆21由使用者通过手指进行操作,下面的1)和2)分别是使用者操 作摇杆21时的动作。 0026 1)关于摇杆21的压入操作 0027 如图2的(a)所示,在摇杆21的非操作状态下,当使用者用手指对摇杆21向印刷 电路板1一侧进行压入操作时,通过由轴收纳部8的内圆周面对导向环17的导向面18进 行引导,并且由轴收纳部8的内圆周面对衬环15的外圆周面进行引导,使轴16沿轴线CL 说 明 书CN 102479639 A 4/6页 6 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

18、当该轴16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时,在轴16的推压件操作 部19保持与推压件11的卡合部14卡合的状态下,把推压件11沿轴线CL压向印刷电路板 1一侧,在轴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把推压件11压向了印刷电路板1一侧的情况下,推压件 11把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压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在该推压件11把四个触动操作部5 分别压向了印刷电路板1一侧的情况下,由于四个触动部4分别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 形状态,所以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极限位置,并且轴16在保持直立的 状态下,从初始位置到达了与初始位置相比靠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的压入位置。即,摇杆21 的压入操作克服四个触动部4的合计弹力,在使。

19、用者对摇杆21进行压入操作的情况下,由 于四个触动部4全部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状态,所以可以感受到触动感。 0028 在轴16的压入位置,如果使用者的手指离开摇杆21,则四个触动部4分别从弹性 变形状态返回到自然状态。在这四个触动部4分别返回到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四个触动操 作部5分别把推压件11沿轴线CL压向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在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 别把推压件11压向了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的情况下,推压件11在轴16保持直立状态 下沿轴线CL将轴16压向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在推压件11把轴16压向了与印刷电 路板1相反一侧的情况下,由于轴16的导向面20与壳体7的承受面10接触,。

20、所以轴16在 保持直立的状态下从压入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 0029 2)关于摇杆21的倾倒操作 0030 如图2的(b)所示,在摇杆21的非操作状态下,当使用者用手指对摇杆21进行了 倾倒操作时,由于轴16的导向面20被壳体7的承受面10引导,所以轴16朝向与轴线CL 交叉的方向倾倒。在该轴16倾倒的情况下,轴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脱离推压件11的卡 合部14,在轴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脱离了推压件11的卡合部14的情况下,轴16的推压 件操作部19沿受压面12向远离印刷电路板1的方向移动。在该轴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 沿受压面12移动的情况下,推压件11把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压向印刷电路板1。

21、一侧,在 推压件11把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压向了印刷电路板1一侧的情况下,由于四个触动部4 全部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状态,所以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极限 位置,并且轴16从直立状态变化为相对于轴线CL倾倒的倾倒状态。即,摇杆21的倾倒操 作克服四个触动部4的合计弹力,在使用者对摇杆21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四个触 动部4全部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状态,所以可以感受到触动感。 0031 如图1的(b)所示,在对摇杆21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操作方向设定有第一方 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第四方向、第五方向、第六方向、第七方向和第八方向这八个方向。 第一方向第八方向分别等间隔。

22、地设定在圆周方向上,即使在对摇杆21朝向第一方向 第八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推压件11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 动,所以四个触动部4都从自然状态变成弹性变形状态,即使在使用者对摇杆21朝向第一 方向第八方向这八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情况下,都会得到相同的触 动感。 0032 在摇杆21的倾倒状态下,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摇杆21时,四个触动部4分别从弹 性变形状态返回到自然状态。在这四个触动部4分别返回到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四个触动 操作部5分别把推压件11压向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在四个触动操作部5分别把推压 件11压向了与印刷电路板1相反一侧的情况下,操作力从。

23、推压件11的受压面12作用到轴 说 明 书CN 102479639 A 5/6页 7 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上。在操作力从该推压件11的受压面12作用到了轴16的推压件操 作部19上的情况下,由于轴16的导向面20被壳体7的承受面10引导,所以轴16从倾倒 状态向直立状态移动,在轴16从倾倒状态向直立状态移动后的情况下,由于轴16的推压件 操作部19与推压件11的卡合部14卡合,所以轴16静止成直立状态。 0033 在轴16上固定有开关手柄。在摇杆21的非操作状态下,该开关手柄隔着间隙与 开关相对,在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进行了压入操作的情况下,由于摇杆21从当前位置向印 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所。

24、以对开关进行操作。该开关装载在印刷电路板1上,在摇杆21的 非操作状态下,处于断电状态,利用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进行压入操作,从断电状态切换 到导通状态。 0034 在壳体7内收纳有第一手柄第八手柄这八个手柄。在摇杆21的非操作状态下, 第一手柄第八手柄分别静止在非操作位置上,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一方向进 行倾倒操作、使轴16向第一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第一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在对摇杆21从 非操作状态向第二方向进行倾倒操作、使轴16向第二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第二手柄移动到 操作位置,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三方向进行倾倒操作、使轴16向第三方向倾倒的 情况下,第三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在。

25、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四方向进行倾倒操作、 使轴16向第四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第四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 向第五方向进行倾倒操作、使轴16向第五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第五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六方向进行倾倒操作、使轴16向第六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第 六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七方向进行倾倒操作、使轴16向第 七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第七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八方向进 行倾倒操作、使轴16向第八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第八手柄移动到操作位置。 0035 在印刷电路板1装载有第一摇杆开关第八摇杆开关这八个摇杆开关。

26、。第一摇杆 开关第八摇杆开关根据是否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一方向第八方向中的任意一 个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择一地改变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一方向进行了 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一摇杆 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二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二 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二摇杆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 非操作状态向第三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三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 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三摇杆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四方向进行了 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

27、四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四摇杆 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五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五 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五摇杆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 非操作状态向第六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六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 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六摇杆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七方向进行了 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七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七摇杆 开关的电状态,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由于第八 手柄从非操作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所以可以切换第八摇杆开关。

28、的电状态。 0036 按照上述实施例1,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0037 在对摇杆21从非操作状态分别向第一方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 说 明 书CN 102479639 A 6/6页 8 下,由于轴16的推压件操作部19按压推压件11的受压面12,所以对推压件11进行了使其 朝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的操作,在推压件11向印刷电路板1一侧移动后的情况下,由 于通过触动操作部5分别按压四个触动部4,所以四个触动部4从自然状态变化为弹性变形 状态。即,在对摇杆21分别向第一方向第四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下,四个触动部 4全部产生弹性变形,并且在对摇杆21分别向第五方向第八方向进行了倾倒操作的情况 下,四个触动部4也全部产生了弹性变形,因而在前者的情况和后者的情况下,使用者感受 到的触动感相同。 说 明 书CN 102479639 A 1/2页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79639 A 2/2页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79639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