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8236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16 C N 1 0 2 8 8 2 3 6 5 A *CN102882365A* (21)申请号 201110194453.9 (22)申请日 2011.07.12 H02M 1/44(2007.01) (71)申请人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大道 699-8号徐庄软件园研发一区7栋4层 (72)发明人徐明 孙超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 法,提供一适配器电源的电路本体,该电路本体具 。
2、有一输入部和一输出部,将上述电路本体置于屏 蔽层中;并且使输入部或者所述输出部的一者或 两者经串接一电容后与所述屏蔽层相耦接。本发 明有效的解决了适配器电源中共模干扰的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9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9 页 1/1页 2 1.一种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包括: (a)提供一适配器电源的电路本体,所述电路本体具有一输入部以及一输出部; (b)提供一屏蔽层,并将所述电路本体置于所述屏蔽层中;并且 (c)所述输入部或者所述输出部的一者或两者经串接一电容后与所述。
3、屏蔽层相耦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中所述电路本体还包括:一输 入滤波电路,一整流电路,一直直变换电路以及一输出滤波电路,所述输入部,所述输入滤 波电路,所述整流电路,所述直直变换电路,所述输出滤波电路以及所述输出部依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中所述电容为安规电容,所述 安规电容为一Y1电容或者是两个Y2电容串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中所述输入部用于接收交流 电,包括:一火线和一零线;所述输出部用于输出直流电,包括:一输出正极和一输出地;以 及所述直直变换电路输入端包括一正端和一负端。 5.如权利要。
4、求4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中所述屏蔽层材质为金属。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 (c)为将所述输入部的所述火线以及所述零线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并且将所述输出部的所 述输出正极或者所述输出地的任一者与所述屏蔽层耦接;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的三者之 中,至少有两者经过安规电容与屏蔽层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 (c)为将所述输入部的所述火线或者所述零线的任一者,以及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输出正极 或者所述输出地的任一者分别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其中,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的两者之 中,至少有一者。
5、经过安规电容与所述屏蔽层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 (c)为将所述直直变换器输入端的所述正端或者所述负端的任一者以及所述输出部的所述 输出正极或者所述输出地的任一者分别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其中,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 的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经安规电容与所述屏蔽层耦接。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 (c)为将所述直直变换器输入端的所述正端和所述负端两者以及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输出正 极或者所述输出地的任一者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其中,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的三者中的 至少两者经安规电容与所述屏蔽层连接。 权。
6、 利 要 求 书CN 102882365 A 1/4页 3 一种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源装置,特别涉及适配器电源中降低电磁干扰的具体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开关电源的电磁辐射干扰。屏蔽一般分为2种:一 种是静电屏蔽,主要用于防止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影响;另一种是电磁屏蔽,主要用于防 止交变电场、磁场以及交变电磁场的影响。屏蔽技术分为对发出电磁波部位的屏蔽和受电 磁波影响的元器件的屏蔽。在开关电源中,可发出电磁波的元器件是指变压器、电感器、功 率器件等,通常在其周围采用铜板或铁板作为屏蔽,以使电磁波产生衰减。 0003 此外,为了抑。
7、制开关电源产生的辐射向外部发散,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对其它电子 设备的影响,应采取整体屏蔽。可完全按照对磁场屏蔽的方法来加工屏蔽罩,然后将整个屏 蔽罩与系统的机壳和地连接为一体,就能对电磁场进行有效的屏蔽。 0004 为使电磁屏蔽能同时发挥静电屏蔽的作用,加强屏蔽效果,同时保障人身和设备 的安全,应将系统与大地相连,即为接地技术。接地是指在系统的某个选定点与某个接地面 之间建立导电的通路设计。这一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可以更好 地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又可提高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0005 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的适配器电源中屏蔽层的接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经多次改 进,本案由此产生。。
8、 0006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配器电源中屏蔽层的新型接地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干扰 的问题。 0008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包括: (a)提供一适配器电源的电路本体,所述电路本体具有一输入部以及一输出部; (b)提供一屏蔽层,并将所述电路本体置于所述屏蔽层中;并且 (c)所述输入部或者所述输出部的一者或两者经串接一电容后与所述屏蔽层相耦接。 0009 上述电路本体还包括:一输入滤波电路,一整流电路,一直直变换电路以及一输出 滤波电路,同时输入部,输入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直直变换电路,输出滤波电路以及输出部 依次连接。。
9、 0010 上述电容为安规电容,如Y1电容或者是两个Y2电容串联。 0011 上述输入部用于接收交流电,包括:一火线和一零线;输出部用于输出直流电,包 括:一输出正极和一输出地;直直变换电路输入端包括一正端和一负端。 0012 上述屏蔽层材质为金属。 0013 上述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c)为将所述输入 说 明 书CN 102882365 A 2/4页 4 部的所述火线以及所述零线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并且将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输出正极或者所 述输出地的任一者与所述屏蔽层耦接;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的三者之中,至少有两者经 过安规电容与屏蔽层连接。 0014 上述用于适配器。
10、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c)或者为将所述 输入部的所述火线或者所述零线的任一者,以及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输出正极或者所述输出 地的任一者分别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其中,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的两者之中,至少有一者 经过安规电容与所述屏蔽层连接。 0015 上述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c)或者为将所述 直直变换器输入端的所述正端或者所述负端的任一者以及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输出正极或 者所述输出地的任一者分别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其中,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的两者中的 至少一者经安规电容与所述屏蔽层耦接。 0016 上述用于适配器电源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
11、c)或者为将所述 直直变换器输入端的所述正端和所述负端两者以及所述输出部的所述输出正极或者所述 输出地的任一者与所述屏蔽层耦接;其中,所述与所述屏蔽层耦接的三者中的至少两者经 安规电容与所述屏蔽层连接。 0017 这里火线和零线也可以是与其耦接的其它非高频跳动端。 0018 这里直直变换电路的输入正端和输入负端也可以是与其耦接的其它非高频跳动 端。 0019 采用上述方案后,可以衰减电路板也即适配器电源传递出去的干扰,特别可以减 小LISN电阻上的共模干扰电流。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已有技术中适配器电源中屏蔽层地接地方法; 图2(a)至图2(f)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3(a)至图3。
12、(d)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4(a)至图4(d)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 图5是适配器电源电路板的结构框图; 图6(a)至图6(j)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 图6是图3(a)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7是适配器电源电路板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2 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适配器电源中屏蔽层地接地方法,在这种连接方式中屏蔽 层与直流输出地(42)直接连接。如此连接,共模干扰电流(ICM)将会经过大地(EARTH)流 经LISN电阻回到输入端,这样就不能衰减LISN电阻上的共模干扰电流。 0023 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结构。
13、。图2(a)中火线(L)经过一安规电容(C1) 与屏蔽层(1)连接,零线(N)经过一安规电容(C2)与屏蔽层(1)连接,同时直流输出地(42) 与屏蔽层(1)连接;图2(b)中火线(L)经过一安规电容(C1)与屏蔽层(1)连接,零线(N) 说 明 书CN 102882365 A 3/4页 5 经过一安规电容(C2)与屏蔽层(1)连接,同时直流输出正极(41)与屏蔽层(1)连接;图2 (c)中火线(L)经过一安规电容(C1)与屏蔽层(1)连接,零线(N)直接与屏蔽层(1)连接, 同时直流输出地(42)经过一安规电容(C2)与屏蔽层连(1)接;图2(d)中火线(L)直接 与屏蔽层连接,零线(N)经。
14、过一安规电容(C1)与屏蔽层(1)连接,同时直流输出地经过一 安规电容(C2)与屏蔽层(1)连接;图2(e)中火线(L)经过一安规电容(C1)与屏蔽层(1) 连接,零线(N)直接与屏蔽层(1)连接,同时直流输正极经过一安规电容(C2)与屏蔽层(1) 连接;图2(f)中火线(L)直接与屏蔽层(1)连接,零线(N)经过一安规电容(C1)与屏蔽层 (1)连接,同时直流输出正极(41)经过一安规电容(C2)与屏蔽层(1)连接。 0024 以图2(a)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图2(a)所述的连接方式下,共模干扰电流ICM 被安规电容(C1、C2)以及屏蔽层组成的支路旁路,因而衰减了LISN电阻上的共模干扰电。
15、 流,使得检测到的共模干扰减小。 0025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结构。图3(a)中零线(N)经过一安规电容(C) 与屏蔽层(1)连接,直流输出地(42)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图3(b)中零线(N)与屏蔽 层(1)直接连接,直流输出地(42)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1)连接;图3(c)中零线 (N)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1)连接,直流输出正极(41)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图 3(d)中零线(N)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直流输出正极(41)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 (1)连接。 0026 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结构。图4(a)中火线(L)经过一安规电容(C) 与。
16、屏蔽层(1)连接,直流输出地(42)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图4(b)中火线(L)与屏蔽 层(1)直接连接,直流输出地(42)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1)连接;图4(c)中火线 (L)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1)连接,直流输出正极(41)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图 4(d)中火线(L)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直流输出正极(41)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 (1)连接。 0027 图5所示为适配器电源电路板地结构框图,适配器电源的电路本体包括:一输 入部(2)、一输入滤波电路(31)、一整流电路(32)、一直直变换电路(33)、一输出滤波电路 (34)、一输出部(4),其连接方式为。
17、所述交流输入、所述输入滤波电路、所述整流电路、所述 直直变换电路、所述输出滤波电路、所述直流输出依次连接。其中输入部(2),包括:一火线 (L)和一零线(N);输出部(4),包括:一输出正极(+)和一输出地(-);直直变换电路()输 入端包括一正端和一负端。 0028 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结构,本实施结构中利用全桥拓扑作为电路本体 中整流电路结构。图6(a)中直直变换电路输入负端(B)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1) 连接,直流输出地(42)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图6(b)直直变换电路输入正端(A)经过一 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1)连接,直流输出地(42)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
18、图6(c)中直直 变换电路输入负端(B)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直流输出正极(41)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 屏蔽层(1)连接;图6(d)中直直变换电路输入正端(A)与屏蔽层(1)直接连接,直流输出 正极(41)经过一安规电容(C)与屏蔽层(1)连接。 0029 配合图6(e)、图6(g)、图6(f)所示为直直变换电路输入正端(A)和负端(B) 以及直流输出地(42)三端与屏蔽层(1)耦接,其中至少有两端经安规电容与屏蔽层(1)连 接。 说 明 书CN 102882365 A 4/4页 6 0030 配合图6(h)、图6(i)、图6(j)所示为直直变换电路输入正端(A)和负端(B)以 及直流输出。
19、正极(41)三端与屏蔽层(1)耦接,其中至少有两端经安规电容与屏蔽层(1)连 接。 0031 针对以上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适配器电源中屏蔽层的新型接地方法能够旁路共 模干扰电流,使其经过安规电容直接回到输入端,从而衰减了LISN电阻上的共模干扰电 流。 0032 上述第一、二、三实施例结构中与屏蔽层连接的火线(L)或者零线(N)也可以是与 火线(L)或者零线(N)耦合连接的其它非高频跳动点,如图7中与火线(L)耦合连接的L、 与零线(N)耦合连接的N以及输入滤波器中与其耦接的点。同时所述直直变换电路输入 正端和负端也可以是与其耦合连接的其它非高频跳动点,如图7中与A端耦合连接的A, 与B端耦合。
20、连接的B,但是不包含与B端耦合连接D,因为D端为高频跳动的点。 0033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在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仅以整流桥和反激变换 器的拓扑结构来举例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地方法,仍然适用于使用其它拓扑结构 的适配器电源以及类似于适配器电源的应用领域。 0034 安规电容可以是一个Y1电容,或者等效为两个Y2电容串联。本文所举出的实施 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 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2882365 A 1/9页 7 图1 图2(a) 说 明 书 附 图C。
21、N 102882365 A 2/9页 8 图2(b)图2(c) 图2(d)图2(e) 图2(f) 图3(a)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3/9页 9 图3(b) 图3(c) 图3(d) 图4(a) 图4(b) 图4(c)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4/9页 10 图4(d) 图5 图6(a)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10 5/9页 11 图6(b) 图6(c)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11 6/9页 12 图6(d) 图6(e)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12 7/9页 13 图6(f) 图6(g)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13 8/9页 14 图6(h) 图6(i)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14 9/9页 15 图6(j)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82365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