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线器的刹车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线器的刹车结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5677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1 C N 1 0 2 5 5 6 7 7 6 A *CN102556776A* (21)申请号 201110270914.6 (22)申请日 2011.08.26 201020668375.2 2010.12.17 CN B65H 75/44(2006.01) (71)申请人太仓阿托斯电气部件有限公司 地址 215400 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外环一 级公路1号宏亮工业园 (72)发明人张磊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0 代理人郑立 (54) 发明名称 卷线器的刹车结构 (。
2、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线器的刹车结构,同时 包括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和摩擦式刹车组件,所 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和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通 过同一个顶推部件分别实现棘轮棘爪式刹车和摩 擦式刹车。进一步地,所述顶推部件包括刹车杆和 弹簧,所述刹车杆具有本体以及第一制动部,所述 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所述第一制动部形成 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并自所述另一端延伸。本发 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实现了双重刹车功能,有 效解决了橡胶轮刹车易受热失效,棘轮刹车易发 生碰撞,容易被碰坏的问题,可有效地减小刹车时 的冲击力并防止刹车失灵,实现双重刹车功能。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
3、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2页 2 1.一种卷线器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结构同时包括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 和摩擦式刹车组件,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和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通过同一个顶推部件 分别实现棘轮棘爪式刹车和摩擦式刹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部件包括刹车杆和弹簧,所述 刹车杆具有本体以及第一制动部,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所述第一制动部形成于 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处并自所述另一端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4、卷线器包括线轮组件以及摩擦轮, 所述线轮组件具有环形摩擦面以及第二制动部;所述摩擦轮与所述刹车杆相连接,所述摩 擦轮位于所述刹车杆与所述线轮组件之间,并在所述弹簧和所述刹车杆的作用下,与所述 环形摩擦面相配合,形成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在所述弹簧和所述刹车杆的作用下,所述第 二制动部与所述第一制动部相配合,形成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轮组件包括内轮毂,所述内轮毂 具有环形滑槽和所述环形摩擦面,所述第二制动部形成于所述环形滑槽上,所述环形摩擦 面形成于所述内轮毂的中心区域内,所述环形滑槽在所述中心区域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
5、于,所述线轮组件还包括后面板,所述后面 板设置在所述刹车杆及所述内轮毂之间,并具有通孔和开口,所述环形摩擦面暴露于所述 开口处,所述刹车杆可径向滑动地与所述后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位 于所述环形滑槽内,以与所述第二制动部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结构包括: 刹车杆,具有本体和第一制动部,所述第一制动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的端部处并自所述 端部延伸; 内轮毂,具有环形滑槽及至少一个第二制动部,所述第二制动部形成于所述环形滑槽 上;以及 后面板,设置在所述刹车杆及所述内轮毂之间,并具有通孔,所述刹车杆可径向滑动地 与所述后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部穿过所。
6、述通孔并位于所述环形滑槽内,可与所述第二 制动部相配合,构成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 所述刹车结构还包括摩擦轮,设置在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刹车杆之间;所述内轮毂还具 有环形摩擦面;所述摩擦轮可与所述环形摩擦面相配合,构成所述摩擦式刹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摩擦轮为由橡胶制成的橡胶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制动部形成90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制动部呈棘齿形、三角锥形或轮齿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制动部的个数为3个。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制动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滑。
7、槽的 圆周的三等分点处。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摩擦轮位于所述刹车杆的左侧,所述第一 制动部的右侧具有大截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部配合的位 置在所述第一制动部的右端。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摩擦轮位于所述刹车杆的右侧,所述第一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56776 A 2/2页 3 制动部的左侧具有大截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部配合的位 置在所述第一制动部的左端。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刹车杆还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 所述。
8、本体的中部,所述刹车杆通过所述固定部可径向滑动地与所述后面板连接;所述第二 制动部形成于所述内轮毂的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周缘上;所述环形摩擦面为设置在所述内轮 毂上的一个内圆周表面。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当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部接触时, 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处于刹车状态;当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部脱离时,所 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环形摩擦面接触时,所述摩擦 式刹车组件处于刹车状态;当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环形摩擦面脱离时,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 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和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中之任一处于刹车状态 时,所述卷线器处于刹。
9、车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当所述卷线器刹车时,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先 进入刹车状态,然后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再进入刹车状态。 1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结构,其中,所述摩擦轮由可压缩变形的材料制成,当所 述卷线器刹车时,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先进入刹车状态,然后随着所述摩擦轮的压缩变形, 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再进入刹车状态。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56776 A 1/5页 4 卷线器的刹车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刹车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卷线器的刹车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吸尘器上的卷线器的刹车功能可以通过两种刹车结构来实现,一种是靠摩 擦。
10、轮缓冲的刹车杆型(或称摩擦式刹车),一种是棘轮棘爪式(或称棘爪型刹车),这两者 之间各有弊端。 0003 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06796.1号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920201463.9号各自公 开了一种卷线器,采用的是摩擦式的刹车结构。以图7所示的结构为例说明此类刹车结构。 摩擦式刹车包括结构件70、刹车杆71、摩擦轮72、弹簧76以及结构件70内部的线轮组件 (未示出)。结构件70上设有滑槽702,刹车杆71可径向滑动地设置在结构件70上。刹车 杆71的安装孔711用于设置摩擦轮72。线轮组件上设有摩擦面,该摩擦面与摩擦轮72配 合时,起到刹车作用,使线轮只可以单向转动。在一般情况。
11、下,刹车杆71通过弹簧76使摩 擦轮72与摩擦面接触,发生刹车作用。需要释放刹车时,按照图中D向按下刹车杆71的一 端712,克服弹簧76的作用力,摩擦轮72脱离摩擦面,使线轮可以任意方向自由转动。吸尘 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积聚在机器内部,因此常常发现橡胶制作的摩擦轮过度变形,失去 摩擦能力,无法实现刹车作用。若摩擦轮或摩擦面表面被油污污染,也会失去摩擦能力。因 此,摩擦式刹车结构的摩擦轮易受外界因素(如油污,高温等)影响出现失效。 0004 中国发明专利200610086344.4号公开了一种卷线器,采用的是棘爪型刹车。以图 8所示的结构为例说明此类刹车的工作原理。该刹车包括棘爪81和棘轮上。
12、的棘齿82,其中 棘齿82设置在结构件80上。结构件80与线轮紧固连接。该刹车还包括将棘爪81沿径向 向外顶推的部件(未示出),该顶推部件使棘爪81在一般情况下与棘齿82啮合,起到刹车 作用,此时线轮只可以单向转动。需要释放刹车时,按照图中E向按下棘爪81,则棘爪81 与棘齿82脱离啮合,使线轮可以任意方向自由转动。吸尘器的卷线器一般采用涡卷弹簧蓄 力,收卷速度很快,收卷力也很大,因此,棘爪型刹车结构刹车时受到的冲击力非常大,棘爪 和棘齿一般由塑料制成,很容易被碰坏。另外,棘爪型刹车的线轮单向转动时会发出噪音。 0005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刹车结构,使卷线器可 。
13、以稳定耐久地使用,既能够减小刹车时的冲击力又能够防止刹车失灵。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线器的刹 车结构,这种卷线器的刹车结构既能够减小刹车时的冲击力又能够防止刹车失灵。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线器的刹车结构,其同时包括棘轮棘爪式 刹车组件和摩擦式刹车组件,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和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通过同一个 顶推部件分别实现棘轮棘爪式刹车和摩擦式刹车。进一步地,所述顶推部件包括刹车杆和 弹簧,所述刹车杆具有本体以及第一制动部,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所述第一制动 说 明 书CN 102556776 A 2/5。
14、页 5 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处并自所述另一端延伸。 0008 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线器包括线轮组件以及摩擦轮,所述线 轮组件具有环形摩擦面以及第二制动部;所述摩擦轮与所述刹车杆相连接,所述摩擦轮位 于所述刹车杆与所述线轮组件之间,并在所述弹簧和所述刹车杆的作用下,与所述环形摩 擦面相配合,形成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在所述弹簧和所述刹车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制动 部与所述第一制动部相配合,形成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线轮组件包括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具有环形滑槽和所述环形摩擦 面,所述第二制动部形成于所述环形滑槽上,所述环形摩擦面形成于所述内轮毂的中心区 域。
15、内,所述环形滑槽在所述中心区域外。更进一步地,所述线轮组件还包括后面板,所述后 面板设置在所述刹车杆及所述内轮毂之间,并具有通孔和开口,所述环形摩擦面暴露于所 述开口处,所述刹车杆可径向滑动地与所述后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部穿过所述通孔并 位于所述环形滑槽内,以与所述第二制动部相配合。 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卷线器的刹车结构包括:刹车杆,具有本体和 第一制动部,所述第一制动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的端部处并自所述端部延伸;内轮毂,具有环 形滑槽及至少一个第二制动部,所述第二制动部形成于所述环形滑槽上;以及后面板,设置 在所述刹车杆及所述内轮毂之间,并具有通孔,所述刹车杆可径向滑动地。
16、与所述后面板连 接,所述第一制动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环形滑槽内,可与所述第二制动部相配合,构 成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还包括摩擦轮,设置在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刹车杆之间;所述内轮 毂还具有环形摩擦面;所述摩擦轮可与所述环形摩擦面相配合,构成所述摩擦式刹车。 0011 较佳地,其中所述摩擦轮为由橡胶制成的橡胶轮。 0012 较佳地,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制动部形成90的夹角。 0013 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二制动部呈棘齿形、三角锥形或轮齿形。 0014 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二制动部的个数为3个。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二制动部分别 设置在所述环形滑槽的圆周的三等分点处。 0015 较佳地,其中所述摩擦轮位。
17、于所述刹车杆的左侧,所述第一制动部的右侧具有大 截面。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部配合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制动部的 右端。 0016 或者,其中所述摩擦轮位于所述刹车杆的右侧,所述第一制动部的左侧具有大截 面。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部配合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制动部的左 端。 0017 较佳地,其中所述刹车杆还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中部,所述 刹车杆通过所述固定部可径向滑动地与所述后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制动部形成于所述内轮 毂的所述环形滑槽的内周缘上;所述环形摩擦面为设置在所述内轮毂上的一个内圆周表 面。 0018 较佳地,其中当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
18、制动部接触时,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 组件处于刹车状态;当所述第一制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部脱离时,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 件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环形摩擦面接触时,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处于刹车 状态;当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环形摩擦面脱离时,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处于解锁状态;当所 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和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中之任一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卷线器处于 说 明 书CN 102556776 A 3/5页 6 刹车状态。 0019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卷线器刹车时,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先进入刹车 状态,然后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再进入刹车状态。具体地,所述摩擦轮由可压缩变形的 材料制成,当所述。
19、卷线器刹车时,所述摩擦式刹车组件先进入刹车状态,然后随着所述摩擦 轮的压缩变形,所述棘轮棘爪式刹车组件再进入刹车状态。 0020 在本发明的刹车结构中,刹车杆上第一制动部与内轮毂上的第二制动部可相互作 用实现棘轮棘爪式刹车作用,再加上橡胶轮起到的摩擦式刹车作用,两种刹车合并使用,其 中: 0021 1)在刹车开始时,橡胶轮与线轮组件的摩擦面首先发生摩擦作用,然后棘爪才会 与棘轮发生啮合,也就是说,橡胶轮刹车作为第一级缓冲的粗刹车,使第二级棘轮刹车不会 受到剧烈冲击,避免了棘轮刹车过早损坏失效。 0022 2)在第一级橡胶轮刹车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第二级棘轮刹车工作负荷很小,发出 的噪音明显下降。。
20、 0023 3)其中某一机构失效后,装置仍可具有刹车效果,而不会完全报废,大大延长了产 品寿命。 0024 因此,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实现了双重刹车功能,有效解决了橡胶轮刹车 易受热失效,棘轮刹车易发生碰撞,容易被碰坏的问题,可有效地减小刹车时的冲击力并防 止刹车失灵,实现双重刹车功能。 0025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 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的卷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图1中的刹车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图1中的刹车杆的俯视图; 0029 图4是图1中的内轮毂的。
21、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是图1中的后面板和刹车杆组合后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是图1中的刹车杆、橡胶轮和内轮毂相互配合关系的示意图(未示出位于两 者之间的后面板); 0032 图7是现有技术的摩擦式刹车机构的示意图; 0033 图8是现有技术的棘轮棘爪形刹车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图1是本发明的卷线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卷线器包括刹 车杆1、橡胶轮2、后面板3、内轮毂4、外轮毂5、弹簧固定盘6及涡卷弹簧7,上述各元件依 次安装在一起。内轮毂4与外轮毂5构成线轮组件的一部分,用于收卷线缆。在本发明的 卷线器的刹车结构处于刹车状态时,可以从线轮组件上单。
22、向向外拉出线缆,此时,涡卷弹簧 7通过弹簧固定盘6蓄力;在刹车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积蓄在涡卷弹簧7的弹力释放,将 线缆收入线轮组件。 说 明 书CN 102556776 A 4/5页 7 0035 图2是图1中的刹车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刹车杆的俯视图。如图2 及图3所示,刹车杆1具有本体11、第一制动部12及固定部13。 0036 本体11沿一第一延伸方向a延伸,第一制动部12沿一第二延伸方向b延伸,第一 延伸方向a与第二延伸方向b不同。第一制动部12位于刹车杆1的端部,并自刹车杆1的 端部延伸。如图2所示,第一制动部12的两侧具有大截面121及小截面122。在本较佳实 施例中,第一。
23、延伸方向a与第二延伸方向b形成90的夹角,从而使刹车杆1形成L形结 构。 0037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方向a与第二延伸方向b之间可形成其它大小的 夹角,即,本体11与第一制动部12之间可具有一不为0的夹角,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0038 固定部13形成于刹车杆1的中部,其可以是一对或多对夹钳结构,用于将刹车杆 1可径向滑动地安装至后面板3。 0039 图4是图1中的内轮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内轮毂4具有环形滑槽 41,至少一个第二制动部42形成于滑槽41的内周缘上。在本实施例中,3个第二制动部42 分别设置在滑槽41的圆周的三等分点处,并呈棘齿形。第二制动部42具有第一表。
24、面421和 第二表面422,第一表面421基本上沿内轮毂的径向方向延伸,可以对棘爪起阻挡作用,第 二表面422为与内轮毂的圆周方向有一个很小的夹角的平面或弧面,供棘爪在上面滑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制动部42也可以是三角锥形或轮齿形,或具有制动功能的其它形状 的突出部件。内轮毂4还具有环形摩擦面43,与橡胶轮2配合,起到刹车作用。 0040 图5是图1中的后面板和刹车杆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刹车杆1被 安装至后面板3后,第一制动部12自后面板3上的通孔伸出。当内轮毂4安装至后面板3 时,第一制动部12可位于内轮毂4的滑槽41内,并与其充分接触,起到棘爪的作用。随着 内轮毂4的转动。
25、,第一制动部12在滑槽41中滑动。 0041 图6是图1中的刹车杆和内轮毂配合关系的示意图。刹车杆1与后面板3间的弹 簧未在图6示出,该弹簧与现有技术的图7中的弹簧76类似,其功能是使橡胶轮保持与摩 擦面的接触。如图6所示,橡胶轮2设置在刹车杆1与后面板2之间,并位于刹车杆1的右 侧。橡胶轮2通过在后面板3上的开口,可与内轮毂4的摩擦面43配合,起到刹车作用。刹 车开始时,橡胶轮2首先与摩擦面43接触,随着橡胶轮2的变形,第一制动部12也开始与 第二制动部42发生啮合。若橡胶轮2失效时,由于第一制动部12位于内轮毂4的滑槽41 内,与滑槽41内的第二制动部42相作用,从而直接起到刹车的作用。如。
26、图4、图2及图3所 示,当刹车时,第一制动部12与第二制动部42配合的位置在第一制动部12的左端,第一制 动部12的大截面121在第一制动部12的左侧。 0042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刹车杆1、橡胶轮2与内轮毂4组成了刹车结构,其可有效地 减小刹车时的冲击力并防止刹车失灵,从而实现双重刹车功能。 0043 在其它实施例中,橡胶轮2也可设置在刹车杆1的左侧。当橡胶轮2放在左侧时, 在设计时,可将第二制动端42的大小端位置互换,并将第一制动部12与第二制动部42配 合的位置设计在第一制动部12的右端,第一制动部12的大截面121设计在第一制动部12 的右侧。 0044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
27、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 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 说 明 书CN 102556776 A 5/5页 8 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 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2556776 A 1/4页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56776 A 2/4页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56776 A 10 3/4页 11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56776 A 11 4/4页 12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56776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