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2046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4.18 C N 1 0 2 4 2 0 4 6 5 A *CN102420465A* (21)申请号 201010295517.X (22)申请日 2010.09.27 H02J 15/00(2006.01) H02N 2/06(2006.01) (71)申请人同致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桃园县芦竹乡内厝街42号 (72)发明人吴肇庭 吴文中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1012 代理人王昭林 崔华 (54) 发明名称 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 置 (57) 。
2、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 余振动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含一电容性储 能元件及一开关单元。该控制装置可操作于一非 工作模式,在该非工作模式下,该开关单元受控制 进行切换,以使该压电元件对该电容性储能元件 进行充电及放电中的至少一者,并将该电容性储 能元件的电压提供给该压电元件,以抑制该压电 元件的残余振动。该电容性储能元件具有一容值, 该容值足以使得在该非工作模式下,该电容性储 能元件的电压实质上追随该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 幅度的变化,并在该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结束后 降至实质上为零。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
3、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7 页 CN 102420477 A 1/2页 2 1.一种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所述压电元件应用于具有一个 等效质量块的一个系统,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电容性储能元件;及 一个开关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及适用于电连接到所述压电元件; 所述控制装置可操作于一个非工作模式,在所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开关单元受控制 进行切换,以使所述压电元件对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进行充电及放电中的至少一者,并将 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提供给所述压电元件,以抑制所述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 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具有一个容值,所述容值足以使得在所。
4、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电 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实质上追随所述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幅度的变化,并在所述压电元件 的残余振动结束后降至实质上为零; 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符合下式: 其中,V DC 是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n是所述系统的力电耦合系数,F M 是所述等效 质量块所受的外力在共振频率下的幅度,d是所述开关单元的工作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所述压电元件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所 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依序串联成环型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开关,所述第一与第四开 关间的一个共同点及所述第二与第三开关间的。
5、一个共同点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电容性储能 元件的第一与第二端,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关间的一个共同点及所述第三与第四开关间的一 个共同点适用于分别电连接到所述压电元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在所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开关单元受控制,使得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关交替导通,所述 第三与第四开关交替导通,且所述第一与第三开关同时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 一个二极管,电连接在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与第四开关间的共同点及所述电容性储能 元件间,且能建立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与第四开关间的共同点到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的 一个电流路径;及 一个电阻,与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6、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 一个电感,电连接在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与第二开关间的共同点及所述压电元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 一个电流感测器,电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压电元件间;及 一个控制单元,电连接到所述开关单元及所述电流感测器; 在所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电流感测器侦测所述压电元件的电流,所述控制单元在所 述压电元件的电流从所述压电元件的第一端往所述压电元件的第二端流动时,使所述开关 单元的第一与第三开关导通、第二与第四开关不导通,而在所述压电元件的电流从所述压 电元件的第二端往所述压电元件的第一端流动时,使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与第四开关导 通、第一与第。
7、三开关不导通。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2/2页 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 使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关的导通期间相隔一段预设时间、所述第三与第四开关的导通期间相 隔所述预设时间,所述预设时间足够让所述电感将所述压电元件充电到一个预设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 一个供电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 所述控制装置还可操作于一个工作模式,在所述工作模式下,所述供电单元受控制以 提供一个直流电压给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所述开关单元受控制,使得所述第一与第二开。
8、 关交替导通,所述第三与第四开关交替导通,且所述第一与第三开关同时导通,从而所述开 关单元输出一个驱动信号来驱使所述压电元件产生振动; 在所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供电单元受控制以停止提供所述直流电压给所述电容性储 能元件,所述开关单元受控制,使得在所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关交替导通的 相位与在所述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关交替导通的相位实质上相差1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 一个电感,具有一个电连接到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及一个第二 端; 一个二极管,具有一个电连接到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第二端的阳极,及一个电连接 到所述电感的。
9、第二端的阴极,所述阳极还适用于电连接到一个外部直流电源的负端;及 一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及所述外部直流电源的正端间; 在所述工作模式下,所述供电单元受控制使得所述开关导通,从而自所述电感的第一 端提供所述直流电压给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 在所述非工作模式下,所述供电单元受控制使得所述开关不导通,从而停止自所述电 感的第一端提供所述直流电压给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 一个变压器,电连接在所述开关单元及所述压电元件间,用于放大所述开关单元所输 出的信号以提供给所述压电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性储能元。
10、件的容值不超过 所述压电元件的等效电路的静态电容的容值的1/1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控 制装置,其中,所述电容性储能元件的容值落在1pF10F的范围内。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1/6页 4 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抑制一压电(piezoelectric)元 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倒车雷达设备通常是以一个黏贴有一压电元件的铝壳来实现。当一驱动信号传入 倒车雷达设备,压电元件会因压。
11、电效应转换出一控制力,来引导铝壳产生振动并发出一超 音波信号。倘若装设有倒车雷达设备的车辆快触及一障碍物,倒车雷达设备会收到障碍物 因超音波信号所反射的一回波信号,借以估测车辆和障碍物间的距离,来适时地提醒驾驶 人。不过,驱动信号停止后,压电元件和铝壳仍会有残余的机械振动(也就是残响),当倒车 雷达与障碍物间距离过近时,此残余的机械振动信号会与回波信号相重叠,造成倒车雷达 设备无法准确地感测回波信号的位置而失去估测距离的功能。为了缩短倒车雷达设备可估 测的最小距离,必须抑制压电元件残余的机械振动。 0003 参阅图1与图2,一种能够抑制一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包含一驱动电 路2、一残响。
12、控制电路3及一切换电路4。控制装置可操作于一工作模式及一非工作模式。 在工作模式下,切换电路4将驱动电路2电连接到压电元件1,驱动电路2输出一提供弦波 形状电流的驱动信号来驱使压电元件1产生振动。在非工作模式下,切换电路4将残响控 制电路11电连接到压电元件1,残响控制电路3抑制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压电元件1 在残余振动期间,由于压电效应会流出内电流,此内电流仍保持弦波形状,只是幅值相形较 小。 0004 以往的残响控制电路3包括一直流电源31及一开关单元32。直流电源31提供一 直流参考电压。开关单元32包括四个开关321324。在非工作模式下,当压电元件1的 电流为正(也就是从压电元件1。
13、电连接到开关321、322间的一共同点的一第一端往压电元 件1电连接到开关323、324间的一共同点的一第二端流动)时,开关单元32受控制使得开 关321、323导通、开关322、324不导通,从而直流电源31对压电元件1提供一个相当于正 直流参考电压的电压,而当压电元件1的电流为负(也就是从压电元件1的第二端往压电 元件1的第一端流动)时,开关单元32受控制使得开关322、324导通、开关321、323不导 通,从而直流电源31对压电元件1提供一个相当于负直流参考电压的电压,如此一来,压电 元件1的电流和电压同相,导致每个周期的消散能量最大化,所以能抑制压电元件1的残余 振动。 0005 虽。
14、然以往的残响控制电路3在非工作模式的初期确实能抑制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 动,但是当压电元件1的振动幅度降至很小时,直流电源31的能量却可能透过开关单元32 来干扰压电元件1的振动收敛,甚至导致压电元件1的振动又再度变大。 0006 另外,Y.P.Liu等人于2009年4月发表的“Velocity-Controlled Piezoelectric Switching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论文中披露了一种能够从一压电元件撷取能量的 能量撷取装置。此能量撷取装置利用一容值相当大的电容性储能元件来储存撷取到的能 说 明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
15、7 A 2/6页 5 量。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可以 使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顺利收敛到实质上静止。 0008 本发明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包含一电容性储能元件及 一开关单元。该压电元件应用于具有一等效质量块的一系统。该开关单元电连接到该电容 性储能元件,及适用于电连接到该压电元件。该控制装置可操作于一非工作模式,在该非工 作模式下,该开关单元受控制进行切换,以使该压电元件对该电容性储能元件进行充电及 放电中的至少一者,并将该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提供给该压电元件,以抑制该压电元件 的残余振动。该电容性储能元件具有一。
16、容值,该容值足以使得在该非工作模式下,该电容性 储能元件的电压实质上追随该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幅度的变化,并在该压电元件的残余振 动结束后降至实质上为零。该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符合下式: 0009 0010 其中,V DC 是该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n是该系统的力电耦合系数,F M 是该等效质 量块所受的外力在共振频率下的幅度,d是该开关单元的工作周期。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使用该电容性储能元件来取代一直流电源,当该压 电元件的振动幅度降至很小时,该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也跟着降至很小,因此该电容性 储能元件的能量不会透过该开关单元来干扰该压电元件的振动收敛,使得该压电元件的残 余。
17、振动能顺利收敛到实质上静止。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一方块图,说明一种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 0013 图2是一电路图,说明以往的一种运用于图1的控制装置的残响控制电路; 0014 图3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的第 一优选实施例的一残响控制电路; 0015 图4是一波形图,说明压电元件的电流及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开关单元的状态; 0016 图5是一波形图,说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 0017 图6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能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的第 二优选实施例; 0018 图7是一波形图,说明第二优选。
18、实施例的一供电单元与一开关单元的状态及压电 元件的电流; 0019 图8是一波形图,说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电容性储能元件的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1 第一优选实施例 0022 参阅图1与图3,本发明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的第一优选 说 明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3/6页 6 实施例包括一驱动电路2、一残响控制电路3及一切换电路4。控制装置可操作于一工作模 式及一非工作模式。在工作模式下,切换电路4将驱动电路2电连接到压电元件1,驱动电 路2输出一提供弦波形状电流的驱动信号来驱使压。
19、电元件1产生振动。在非工作模式下, 切换电路4将残响控制电路3电连接到压电元件1,残响控制电路3抑制压电元件1的残 余振动。压电元件1在残余振动期间,由于压电效应会流出内电流,此内电流仍保持弦波形 状,只是幅值相形较小。 0023 压电元件1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残响控制电路3包括一电容性储能元件33、 一开关单元34、一个二极管35、一电阻36、一电感37、一电流侦测器38及一控制单元39。 电容性储能元件33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且在本实施例中是一电容。开关单元34包 括依序串联成环型的一第一开关341、一第二开关342、一第三开关343及一第四开关344。 第一与第四开关341、34。
20、4间的一共同点透过二极管35电连接到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第一 端。二极管35能建立从第一与第四开关341、344间的共同点到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第一 端的一电流路径,也就是二极管35具有一电连接到第一与第四开关341、344间的共同点的 阳极,及一电连接到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第一端的阴极。第二与第三开关342、343间的一 共同点电连接到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第二端。第一与第二开关341、342间的一共同点依 序透过电感37、电流侦测器38及切换电路4电连接到压电元件1的第一端。第三与第四开 关343、344间的一共同点透过切换电路4电连接到压电元件1的第二端。电阻36与电容 性储能元件33并联。
21、。控制单元39电连接到开关单元34及电流感测器38。 0024 参阅图3与图4,在图4中,波形81说明压电元件1(见图1)的电流,波形82说 明第一与第三开关341、343的状态,波形83说明第二与第四开关342、344的状态,在波形 82、83中,高准位表示导通,低准位表示不导通。在非工作模式下,电流感测器38侦测压电 元件1的电流,控制单元39控制开关单元34,在压电元件1的电流为正(也就是从压电元 件1的第一端往压电元件1的第二端流动)时,使第一与第三开关341、343导通、第二与第 四开关342、344不导通,而在压电元件1的电流为负(也就是从压电元件1的第二端往压 电元件1的第一端流。
22、动)时,使第二与第四开关342、344导通、第一与第三开关341、343不 导通,因此,开关单元34受控制进行切换(也就是第一与第二开关341、342交替导通,第三 与第四开关343、344交替导通,且第一与第三开关341、343同时导通),以使压电元件1对 电容性储能元件33进行充电,并在压电元件1的电压为正时,对压电元件1提供一个相当 于正的电容性储能元件33电压的电压,而在压电元件1的电压为负时,对压电元件1提供 一个相当于负的电容性储能元件33电压的电压,以抑制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 0025 优选地,在非工作模式下,控制单元39控制开关单元34,使第一与第二开关341、 342的导通。
23、期间相隔一短暂的预设时间T(为了容易了解,图4中放大了T)、第三与第四开 关343、344的导通期间相隔预设时间T,预设时间T足够让电感37将压电元件1充电到一 预设电压,如此一来,可以降低因开关单元34切换而引起的切换损失。 0026 参阅图3与图5,波形84说明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电压。值得注意的是,残响控 制电路3与Y.P.Liu等人于2009年4月发表的“Velocity-Controlled Piezoelectric Switching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论文中所披露的能够从一压电元件撷取能量的能 量撷取装置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残响控制电路3的电容性。
24、储能元件33的容值足够小,使 得在非工作模式下,借由压电元件1对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充电及电阻36对电容性储能 说 明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4/6页 7 元件33的放电,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电压实质上追随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幅度的变化 (也就是在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幅度大时,电容性储能元件33所能撷取到的能量较大,使 得其电压也跟着较大,而在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幅度小时,电容性储能元件33所能撷取 到的能量较小,其电压也跟着较小),并在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结束后降至实质上为零。 Y.P.Liu等人所披露的能量撷取装置则因利用了容值相当大的电容性储能元件。
25、而不具备这 样的特性。 0027 参阅图1与图3,压电元件1应用于具有一等效质量块(图未示)的一系统(图未 示),压电元件1的单模统御方程式(single-mode governing equation)如下所示: 0028 式(1) 0029 其中,u是等效质量块的位移(displacement),M是等效质量块的质量(mass),D 是系统的等效机械阻尼(mechanical damping),K是系统的等效韧度(stiffness),f是等 效质量块所受的外力,n是系统的力电耦合系数(electro-mechanical ratio),v p 是压电 元件1的电压。 0030 在短路状态。
26、下(也就是v p 0),压电元件1的动态在频域中的表示如下所示: 0031 式(2) 0032 式(3) 0033 式(4) 0034 其中,是角频率, r 是共振角频率,是压电元件1的位移在共振频率下的 幅度、F M 是压电元件1所受的外力在共振频率下的幅度。 0035 在非工作模式下,压电元件1的电压由电容性储能元件33及开关单元34决定。根 据傅利叶理论,压电元件1的一阶谐波电压如下所示: 0036 式(5) 0037 其中,V DC 是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电压,d是开关单元34的开关341344的工 作周期(duty cycle),是反应压电元件1的电流变化的信号函数。 0038 将式。
27、(5)代入式(1),压电元件1的动态在频域中的表示如下所示: 0039 式(6) 0040 式(7) 0041 其中,U M 是压电元件1的位移在共振频率下的振幅。 0042 比较式(7)与式(4),压电元件1的位移的理论衰减如下所示: 0043 式(8) 0044 根据式(8),当下式成立时,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能被抑制,否则,压电元件1的 说 明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5/6页 8 残余振动会受到激励: 0045 式(9) 0046 由于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电压实质上追随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幅度的变化,因 此优选地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电压的最大值能符。
28、合式(9),且愈接近上限抑制效果愈好, 且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容值可以根据下式来推算: 0047 式(10) 0048 其中,C是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容值,I(t)是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电流。 0049 优选地,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容值不超过压电元件1的等效电路的静态电容的容 值的1/10。优选地,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容值落在1pF10F的范围内。 0050 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应用于抑制悬臂梁(cantilever beam)系统的压电元件的 残余振动的情况下,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容值约为F等级,且不以此为限,随悬臂梁系统 的参数及压电元件的尺寸而定。 0051 参阅图2与图3,与以往的残响。
29、控制电路3相比,本实施例的残响控制电路3借由 使用容值小的电容性储能元件33来取代直流电源31,当压电元件1的振动幅度降至很小 时,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电压也跟着降至很小,因此电容性储能元件33的能量不会透过开 关单元34来干扰压电元件1的振动收敛,使得压电元件1的残余振动能顺利收敛到实质上 静止,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0052 第二优选实施例 0053 参阅图6,本发明够抑制一个压电元件5的残余振动的控制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 例包含一电容性储能元件61、一开关单元62、一供电单元63、一变压器64及一控制单元 65。 0054 压电元件5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电容性储能元件61具有一第一。
30、端及一第 二端,且在本实施例中是一电容。开关单元62包括依序串联成环型的一第一开关621、一 第二开关622、一第三开关623及一第四开关624。第一与第四开关621、624间的一共同点 电连接到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第一端。第二与第三开关622、623间的一共同点电连接到 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第二端。第一与第二开关621、622间的一共同点及第三与第四开关 623、624间的一共同点透过变压器64分别电连接到压电元件5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供电单 元63包括一电感631、一个二极管632及一开关633。电感631具有一电连接到电容性储 能元件61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二极管632具有一电连。
31、接到电容性储能元件61 的第二端及一外部直流电源7的负端的阳极,及一电连接到电感631的第二端的阴极。开 关633电连接在电感631的第二端及外部直流电源7的正端间。控制单元65电连接到开 关单元62及供电单元63。 0055 参阅图6与图7,在图6中,波形91说明开关633的状态,波形92说明第一与第三 开关621、623的状态,波形93说明第二与第四开关622、624的状态,波形94说明压电元件 5的电流,在波形9193中,高准位表示导通,低准位表示不导通。控制装置可操作于一工 作模式及一非工作模式。在工作模式下,控制单元65控制开关单元62及供电单元63,使得 开关633导通,第一与第二。
32、开关621、622交替导通,第三与第四开关623、624交替导通,且 说 明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6/6页 9 第一与第三开关621、623同时导通,此时,供电单元63自该电感631的第一端提供一直流 电压给电容性储能元件(也就是对电容性储能元件61充电),开关单元62输出一振幅与该 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电压相等的驱动信号,此驱动信号经变压器64放大后用于驱使压电 元件5产生振动,在第一与第三开关621、623导通时,压电元件5的电流为负(也就是从压 电元件5的第二端往压电元件5的第一端流动),而在第二与第四开关622、624导通时,压 电元件5的电流。
33、为正(也就是从压电元件5的第一端往压电元件5的第二端流动)。 0056 在非工作模式下,控制单元65控制开关单元62及供电单元63,使得开关633不 导通,第一与第二开关621、622交替导通,第三与第四开关623、624交替导通,第一与第三 开关621、623同时导通,且在非工作模式下第一与第二开关621、622交替导通的相位与在 工作模式下第一与第二开关621、622交替导通的相位实质上相差180度,导致供电单元63 停止自该电感631的第一端提供直流电压给电容性储能元件61(也就是停止对电容性储能 元件61充电),开关单元62在第一与第三开关621、623导通时,对变压器64提供一个相当。
34、 于正的电容性储能元件61电压的电压(此时压电元件5的电流为正),而在第二与第四开 关622、624导通时,对变压器64提供一个相当于负的电容性储能元件61电压的电压(此 时压电元件5的电流为负),变压器64放大接收到的电压后提供给压电元件5,以抑制压电 元件5的残余振动。 0057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64可以被省略,在这种情况下,开关单元62的第一与第二 开关621、622间的共同点及第三与第四开关623、624间的共同点适用于分别电连接到压电 元件5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0058 参阅图6与图8,波形85说明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电压。值得注意的是,电容性 储能元件61具有一容值,该容值足以。
35、使得在工作模式下,电容性储能元件61被供电单元63 预充电,而在非工作模式下,借由压电元件1对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放电,电容性储能元件 61的电压实质上追随压电元件5的残余振动振幅的变化,并在压电元件5的残余振动结束 后降至实质上为零,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压电元件5的振动收敛受到干扰,使得压电元件5 的残余振动能顺利收敛到实质上静止。 0059 由于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电压实质上追随压电元件5的残余振动幅度的变化,因 此优选地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电压的最大值能符合式(9),且愈接近上限抑制效果愈好, 且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容值可以根据式(10)来推算。优选地,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容值 不超过压电。
36、元件5的等效电路的静态电容的容值的1/10。优选地,电容性储能元件61的容 值落在1pF10F的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1/7页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2/7页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3/7页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4/7页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5/7页 1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6/7页 15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20465 A CN 102420477 A 7/7页 16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2046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