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319004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06618.4

申请日:

2011.12.08

公开号:

CN102497413A

公开日:

2012.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4L 29/08申请公布日:201206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29/08申请日:20111208|||公开

IPC分类号:

H04L29/08; H04W84/18(2009.01)I; G08C17/02; G01D21/00

主分类号:

H04L29/08

申请人:

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邓宏; 林树笋; 宋涛; 郑玉东; 祁浩

地址: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69号创业研发园E座4F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代理人:

姚敏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该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包括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相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线方式简单、工作量小、部署成本低、适应能力强以及移动设备获取数据容易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于物联网 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包括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 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相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其特征在 于: 所述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包括监测网关、 控制网关、 用于对发掘遗址的气象 及现场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 用于发出各种指令的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探测发掘数据的 探测系统 ; 所述监测系统以及探测系统分别通过监测网关接入物联网 ;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 控制网关接入物联网 ; 所述监测网关与控制网关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子系统以及环境监测子系统 ; 所述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气 象传感器组以及与气象传感器组无线通信方式相连接的气象中继节点 ; 所述环境监测子系 统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组以及与环境监测传感器组相连的现场环境监测中继节点 ; 所述气 象中继节点与环境监测中继节点分别以多跳的方式相互协作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网关。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气象传感器组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 紫外线强度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 风向传感器、 雨量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气压传感器。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包括温湿度传感器、 土壤温度传感器、 土壤含水量传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 二氧化硫传感器以及有机挥发物传感器 ; 所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组与 现场环境监测中继节点通过星状、 环状等网状拓扑结构相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或 4 或 5 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 台,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探测机器人以及与探测机器人相连的探测中继节点。

说明书


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计算机控制工程领域, 涉及一种动态监测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 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的考古发掘现场缺乏实时的无线监控系统, 传统的有线联网方式是将多个传 感器用线缆连接起来, 通过使用有线网络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至现场监测设备和远方终 端, 这样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
     1) 现场布线方式复杂、 工作量大。 若采用有线方式, 则需要根据考古发掘现场的地 势特点综合考虑布线方式, 有线网络还会对发掘现场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有线网络布线 效率低、 并且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较多且复杂。
     2) 部署成本高。布线时需要避开关键位置, 使用大量信号及供电线缆。布线成本 高。
     3) 有线网络适应能力差。 考古发掘现场是一个动态的现场。 与常规监控现场相比, 考古发掘现场的地形会随着发掘进度的不断开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有线网络很难适应这 种变化, 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并重新布线, 人力物力投入很大。
     4) 移动设备获取数据困难。有线网络获取现场数据时, 需要在监控室的监控终端 上获取数据。移动设备获取网络时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线方式简单、 工作量 小、 部署成本低、 适应能力强以及移动设备获取数据容易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 测动态监控平台。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 态监控平台, 其特殊之处在于 : 所述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包括考 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相 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
     上述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包括用于传输监测数据的监测网关、 以及传 输控制信号的控制网关、 用于对发掘遗址的气象及现场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 用于发 出各种指令的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探测发掘数据的探测系统 ; 所述监测系统以及探测系统分 别通过监测网关接入物联网 ;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网关接入物联网 ; 所述监测网关与控 制网关相连。
     上述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子系统以及环境监测子系统 ; 所述气象监测子系统包 括气象传感器组以及与气象传感器组无线通信方式相连接的气象中继节点 ; 所述环境监测 子系统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组以及与环境监测传感器组相连的环境监测中继节点 ; 所述气 象中继节点与环境监测中继节点分别以多跳的方式相互协作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网关。上述气象传感器组包括 : 光照强度传感器、 紫外线强度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 风向 传感器、 雨量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气压传感器。
     上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包括温湿度传感器、 土壤温度传感器、 土壤含水量传 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 二氧化硫传感器以及有机挥发物传感器 ; 所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 组与现场环境监测中继节点通过星状、 环状或网状拓扑结构相连接, 连接方式为一对一, 或 一对多。
     上述探测系统包括探测机器人以及与探测机器人相连的探测中继节点。
     本发明的优点是 :
     1、 布线方式简单、 工作量小。 采用无线网络方式, 仅需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放置在监 测位置即可, 节点能够自动组成无线网络。受地势影响小, 且无需考虑布线方式, 对发掘现 场环境无损害。网络部署效率高, 考虑综合因素较少。
     2、 部署成本低。 无线网络采用无线节点自组网方式工作, 没有线缆费用, 且无线节 点本身造价低廉。
     3、 适应能力强。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很好的适应考古发掘现场的动态环境。当考 古发掘现场发生变化时, 无需重新部署网络, 仅需在需要观测位置添加新节点即可。 人力物 力投入较少。
     4、 移动设备获取数据容易。根据无线网络的特点, 移动设备可以通过访问无线接 入点或无线网络获取数据、 或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各种现场设备。
     5、 网络寿命更长。本系统中采用基于 D-S 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算法来数据处理, 减小了网络的数据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质量, 有效的延长了网络寿命。
     6、 通信开销更小。 各个节点之间采用元智公司自主研发的优化路由算法来组成网 络, 并通过节点间的相互协作将数据传给网关。 减小了网络自组织过程中的通信开销, 降低 了整体网络能耗并有效的提高了网络链路质量。
     7、 通信质量好。针对 Zigbee 中物理层采用的 2.4GHz 的通信频率隔断穿透能力较 差的问题, 本系统中无线节点采用衍射性更好的 433MHz 频率进行通信, 保证了良好的通信 质量。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的结构框 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 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该平 台包括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通过 物联网相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
     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包括监测网关、 控制网关、 用于对发掘遗址的气 象及现场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 用于发出各种指令的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探测发掘数据 的探测系统 ; 监测系统、 探测系统分别通过监测网关接入物联网 ;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网关 接入物联网 ; 所述监测网关与控制网关相连。系统包括 : 监测系统、 控制系统、 探测系统, 这些系统都是本领域所常用的各种系统。 监测系统 : 包括气象环境子系统和现场监测子系统。 数据采集速率为 10 分钟 / 次。
     气象监测子系统 : 气象站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方式, 主要对发掘遗址的气象环 境进行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 : 风速传感器模块、 风向传感器模块、 雨量传感器模块、 温湿度传 感器模块、 气压传感器模块、 光照强度传感器模块和紫外线强度传感器模块。 气象站与中继 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相连接, 中继节点以多跳的方式相互协作将数据传送至网关节点。网 关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分发给物联网数据库、 本地数据库和现场移动设备。
     环境监测子系统 : 传感器节点采用蓄电池或锂电池供电方式, 主要对发掘的现场 环境进行监测, 项目包括温湿度、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及有机挥发 物。 多个传感器节点与中继节点以星状、 环状或网状拓扑结构相连接, 中继节点以多跳形式 组成树状拓扑结构与网关相连接, 向远程终端提供各类监测数据。 系统为自组织网络, 具有 很强的可扩展性, 网络需要扩展时, 仅需将节点部署至相应位置即可, 新加入的节点能够自 动寻找现有通信网路。
     2. 控制系统 : 由移动设备或远程终端设备向网关发送控制指令。网关将控制指令 发送至相应的控制中继, 由控制中继节点完成相应的调控手段。
     3. 探测系统 : 由携带蓄电池和探测机器人和探测中继构成。探测机器人与探测中 继有线相连, 将探测数据以多跳方式发送至网关节点。
    

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974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13 C N 1 0 2 4 9 7 4 1 3 A *CN102497413A* (21)申请号 201110406618.4 (22)申请日 2011.12.08 H04L 29/08(2006.01) H04W 84/18(2009.01) G08C 17/02(2006.01) G01D 21/00(2006.01) (71)申请人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 69号创业研发园E座4F (72)发明人邓宏 林树笋 宋涛 郑玉东 祁浩 (74)专利代理机构西。

2、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61211 代理人姚敏杰 (54) 发明名称 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 台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 监测动态监控平台,该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 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包括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 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 系统通过物联网相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 数据库服务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线方式简单、 工作量小、部署成本低、适应能力强以及移动设备 获取数据容易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 动态监控平台。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3、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 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包括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 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相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包括监测网关、控制网关、用于对发掘遗址的气象 及现场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用于发出各种指令的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探测发掘数据的 探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以及探测系统分别。

4、通过监测网关接入物联网;所述控制系统通过 控制网关接入物联网;所述监测网关与控制网关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子系统以及环境监测子系统;所述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气 象传感器组以及与气象传感器组无线通信方式相连接的气象中继节点;所述环境监测子系 统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组以及与环境监测传感器组相连的现场环境监测中继节点;所述气 象中继节点与环境监测中继节点分别以多跳的方式相互协作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网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气象传感器组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

5、紫外线强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 雨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气压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 二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硫传感器以及有机挥发物传感器;所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组与 现场环境监测中继节点通过星状、环状等网状拓扑结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 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探测机器人以及与探测机器人相连的探测中继节点。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97413 A 1/3页 3 。

6、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计算机控制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动态监测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 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考古发掘现场缺乏实时的无线监控系统,传统的有线联网方式是将多个传 感器用线缆连接起来,通过使用有线网络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至现场监测设备和远方终 端,这样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0003 1)现场布线方式复杂、工作量大。若采用有线方式,则需要根据考古发掘现场的地 势特点综合考虑布线方式,有线网络还会对发掘现场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有线网络布线 效率低、并且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较多且复杂。 0004 2)。

7、部署成本高。布线时需要避开关键位置,使用大量信号及供电线缆。布线成本 高。 0005 3)有线网络适应能力差。考古发掘现场是一个动态的现场。与常规监控现场相比, 考古发掘现场的地形会随着发掘进度的不断开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有线网络很难适应这 种变化,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并重新布线,人力物力投入很大。 0006 4)移动设备获取数据困难。有线网络获取现场数据时,需要在监控室的监控终端 上获取数据。移动设备获取网络时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线方式简单、工作量 小、部署成本低、适应能力强以及移动设备获取数据容易的基于物联网。

8、的考古发掘现场监 测动态监控平台。 0008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 态监控平台,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包括考 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相 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 0009 上述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包括用于传输监测数据的监测网关、以及传 输控制信号的控制网关、用于对发掘遗址的气象及现场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用于发 出各种指令的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探测发掘数据的探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以及探测系统分 别通过监测网关接入物联网;所述控制系统通。

9、过控制网关接入物联网;所述监测网关与控 制网关相连。 0010 上述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子系统以及环境监测子系统;所述气象监测子系统包 括气象传感器组以及与气象传感器组无线通信方式相连接的气象中继节点;所述环境监测 子系统包括环境监测传感器组以及与环境监测传感器组相连的环境监测中继节点;所述气 象中继节点与环境监测中继节点分别以多跳的方式相互协作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网关。 说 明 书CN 102497413 A 2/3页 4 0011 上述气象传感器组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紫外线强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 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气压传感器。 0012 上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包括温。

10、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含水量传 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硫传感器以及有机挥发物传感器;所述现场环境监测传感器 组与现场环境监测中继节点通过星状、环状或网状拓扑结构相连接,连接方式为一对一,或 一对多。 0013 上述探测系统包括探测机器人以及与探测机器人相连的探测中继节点。 0014 本发明的优点是: 0015 1、布线方式简单、工作量小。采用无线网络方式,仅需将无线传感器节点放置在监 测位置即可,节点能够自动组成无线网络。受地势影响小,且无需考虑布线方式,对发掘现 场环境无损害。网络部署效率高,考虑综合因素较少。 0016 2、部署成本低。无线网络采用无线节点自组网方式工作,没。

11、有线缆费用,且无线节 点本身造价低廉。 0017 3、适应能力强。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很好的适应考古发掘现场的动态环境。当考 古发掘现场发生变化时,无需重新部署网络,仅需在需要观测位置添加新节点即可。人力物 力投入较少。 0018 4、移动设备获取数据容易。根据无线网络的特点,移动设备可以通过访问无线接 入点或无线网络获取数据、或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各种现场设备。 0019 5、网络寿命更长。本系统中采用基于D-S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算法来数据处理, 减小了网络的数据吞吐量,提升了网络通信质量,有效的延长了网络寿命。 0020 6、通信开销更小。各个节点之间采用元智公司自主研发的优化路由算法来组成。

12、网 络,并通过节点间的相互协作将数据传给网关。减小了网络自组织过程中的通信开销,降低 了整体网络能耗并有效的提高了网络链路质量。 0021 7、通信质量好。针对Zigbee中物理层采用的2.4GHz的通信频率隔断穿透能力较 差的问题,本系统中无线节点采用衍射性更好的433MHz频率进行通信,保证了良好的通信 质量。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的结构框 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平台,该平 台包括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以及分别与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通过 物联。

13、网相连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 0024 考古发掘现场监测动态监控系统包括监测网关、控制网关、用于对发掘遗址的气 象及现场环境进行监测的监测系统、用于发出各种指令的控制系统以及用于探测发掘数据 的探测系统;监测系统、探测系统分别通过监测网关接入物联网;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网关 接入物联网;所述监测网关与控制网关相连。 说 明 书CN 102497413 A 3/3页 5 0025 系统包括:监测系统、控制系统、探测系统,这些系统都是本领域所常用的各种系 统。 0026 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环境子系统和现场监测子系统。数据采集速率为10分钟/次。 0027 气象监测子系统:气象站采用太阳。

14、能电池板供电方式,主要对发掘遗址的气象环 境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风速传感器模块、风向传感器模块、雨量传感器模块、温湿度传 感器模块、气压传感器模块、光照强度传感器模块和紫外线强度传感器模块。气象站与中继 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相连接,中继节点以多跳的方式相互协作将数据传送至网关节点。网 关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分发给物联网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现场移动设备。 0028 环境监测子系统:传感器节点采用蓄电池或锂电池供电方式,主要对发掘的现场 环境进行监测,项目包括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有机挥发 物。多个传感器节点与中继节点以星状、环状或网状拓扑结构相连接,中继节点以多跳形式 组成树状拓扑结构与网关相连接,向远程终端提供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为自组织网络,具有 很强的可扩展性,网络需要扩展时,仅需将节点部署至相应位置即可,新加入的节点能够自 动寻找现有通信网路。 0029 2.控制系统:由移动设备或远程终端设备向网关发送控制指令。网关将控制指令 发送至相应的控制中继,由控制中继节点完成相应的调控手段。 0030 3.探测系统:由携带蓄电池和探测机器人和探测中继构成。探测机器人与探测中 继有线相连,将探测数据以多跳方式发送至网关节点。 说 明 书CN 102497413 A 1/1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97413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