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31332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59332.9

申请日:

2008.11.26

公开号:

CN101735087A

公开日:

2010.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C 229/24申请公布日:201006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29/24申请日:20081126|||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29/24; C07C227/40; B01D61/14; B01D61/18

主分类号:

C07C229/24

申请人:

德州华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彦华

地址:

253500 山东省陵县经济开发区南环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其脱色装置采用纳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的膜组件为Φ4英寸卷式膜,八个膜组件四排并联,两个膜组件串联,产水量为6.0t/h。高压泵为多级离心泵,流量为12.0m3/h,P=2.0PMa,最高压力可达3.0PMa。系统每批处理10m3谷氨酸钠原液,在7小时内浓缩50倍。最终物料体积为200L。经高压泵后的母液再回到纳滤膜装置进行脱色。纳滤膜装置通过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进行自动控制。根据设定的流量和压力,装置开机后,先按设定的流量进行恒流操作,当纳滤膜前压力大到设定压力值时,自动切换到恒压操作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纳滤膜的受压与出力的不均匀,能够延长纳滤膜的使用寿命。采用纳滤膜脱色工艺后可以明显地改善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是在在谷氨酸生产过程中,其脱色装置采用纳滤膜装置。其特征是:纳滤膜装置的膜组件为Φ4英寸卷式膜,八个膜组件四排并联,两个膜组件串联,产水量为6.0t/h。高压泵为多级离心泵,流量为1
2: 0m 3 /h,P=2.0PMa,最高压力可达
3: 0PMa。系统每批处理10m 3 谷氨酸钠原液,在7小时内浓缩50倍。最终物料体积为200L。经高压泵后的母液再回到纳滤膜装置进行脱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其特征是:纳滤膜装置通过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进行自动控制。根据设定的流量和压力,装置开机后,先按设定的流量进行恒流操作,当纳滤膜前压力大到设定压力值时,自动切换到恒压操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滤膜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是:恒流控制系统由PLC、变频器、流量变送显示器、流量控制器组成。通过恒流量控制系统,可使纳滤膜装置在设定的流量下,通过变频器的自动调节保持纳滤膜装置透液量的恒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滤膜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其特征是:恒压控制系统由PLC、变频器、压力变送器、压力控制器组成。通过恒压控制系统,可使纳滤膜装置在设定的压力下,通过变频器的自动调节不断调节纳滤膜前压力。

说明书


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谷氨酸钠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脱除谷氨酸钠原液及母液中色素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谷氨酸钠精制所采取的脱色工艺大多使用粉状活性炭和颗粒炭(炭柱)对谷氨酸钠的原液和母液进行脱色。粉状活性炭脱色常用于原液地第一步脱色,作为颗粒炭(炭柱)脱色必备的前处理工序。经粉状活性炭和颗粒炭(炭柱)脱色后的原液或母液,用于真空浓缩结晶,经离心分离、干燥、筛分得到成品谷氨酸钠。粉状活性炭为一次使用,造成原材料的费用过高;颗粒炭(炭柱)脱色再生需耗用一定量的盐酸、烧碱,同时也要使用大量的洗注水,并产生COD4000mg/L的低浓度废水,给环保造成很大压力。粉状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还将炭中的大部分杂质带入料液,使结晶过程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粉状活性炭的定期更换、颗粒炭(炭柱)的定期清洗和更换,造成传统脱色工艺操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谷氨酸钠脱色工艺中所存在的原材料过高,污染环境,操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影响结晶质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明显改善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谷氨酸生产过程中,其脱色装置采用纳滤膜装置。

    所述的纳滤膜装置的膜组件为Φ4英寸卷式膜,八个膜组件四排并联,两个膜组件串联,产水量为6.0t/h。高压泵为多级离心泵,流量为12.0m3/h,P=2.0PMa,最高压力可达3.0PMa。系统每批处理10m3谷氨酸钠原液,在7小时内浓缩50倍。最终物料体积为200L。经高压泵后的母液再回到纳滤膜装置进行脱色。

    纳滤膜装置通过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进行自动控制。根据设定的流量和压力,装置开机后,先按设定的流量进行恒流操作,当纳滤膜前压力大到设定压力值时,自动切换到恒压操作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纳滤膜的受压与出力的不均匀,能过延长纳滤膜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纳滤膜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中的恒流控制系统由PLC、变频器、流量变送显示器、流量控制器组成。通过恒流量控制系统,可使纳滤膜装置在设定的流量下,通过变频器的自动调节保持纳滤膜装置透液量的恒定。这既可以保证一定的处理量,又可避免操作初期的压力过高而缩短纳滤膜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纳滤膜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中的恒压控制系统由PLC、变频器、压力变送器、压力控制器组成。通过恒压控制系统,可使纳滤膜装置在设定的压力下,通过变频器的自动调节不断调节纳滤膜前压力,避免在浓缩过滤中膜前压力过高,保证纳滤膜长期稳定运行,顺利完成产品的浓缩过程。

    采用上述纳滤膜装置进行谷氨酸钠原液或母液脱色的工艺是这样实现的:谷氨酸钠原液经原液泵送到纳滤膜装置中,纳滤膜将原液中的色素、蛋白、多糖等杂质脱除,再进入浓缩结晶装置进行浓缩结晶,在经高压泵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母液又返回到纳滤膜装置再次进行脱除色素、蛋白、多糖等杂质,而经高压泵离心分离出来的结晶体则进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再经筛分装置成均匀颗粒为成品。经离心分离后的末次母液进入母液灌,然后水解排放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明显地改善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1中,1.原液灌,2.原液泵,3.纳滤膜装置,4.浓缩结晶装置,5.高压泵,6.末次母液灌,7.水解装置,8.干燥装置,9.筛分装置,10.成品包装。

    【具体实施方式】

    原液灌(1)中的谷氨酸钠原液经原液泵(2)送入到纳滤膜状(3)中,再设定的流量和压力下,原液通过纳滤膜脱除色素、蛋白、多糖等杂质,脱除杂志的料液进入浓缩结晶装置(4)进行浓缩结晶,再经高压泵(5)进行离心分离,分理出的母液又回到纳滤膜装置(3),分理出的结晶体进入干燥装置(8)中进行干燥,再经筛分装置(9)成均匀成品,进行成品包装(10)。回到纳滤膜装置(3)中的母液和原液一起再在设定的流量和压力下经过纳滤膜脱除色素、蛋白、多糖等杂质,又经浓缩结晶装置(4)进行浓缩结晶,再经高压泵(5)进行离心分离,如此循环。经高压泵(5)离心分离出来的末次母液经末次母液灌(6)进入到水解装置(7)中进行水解,然后排放掉。

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谷氨酸钠脱色工艺,其脱色装置采用纳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的膜组件为4英寸卷式膜,八个膜组件四排并联,两个膜组件串联,产水量为6.0t/h。高压泵为多级离心泵,流量为12.0m3/h,P2.0PMa,最高压力可达3.0PMa。系统每批处理10m3谷氨酸钠原液,在7小时内浓缩50倍。最终物料体积为200L。经高压泵后的母液再回到纳滤膜装置进行脱色。纳滤膜装置通过恒流-恒压控制系统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