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道支座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道安装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滑道支座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电子设备都配备有可提供不同功能的单板, 将提供任意功能的单板插 入电子设备的机箱, 即可使电子设备具备该功能。 而由于单板的种类繁多, 单板的尺寸规格 也不尽相同, 因此, 机箱内可以采用不同的单板分布方式来满足不同宽度规格的单板所需 的宽度空间。
图 1a 和图 1b 为现有技术针对不同宽度的单板所提供的机箱内的单板分布方式的 示意图。如图 1a 所示, 在机箱 10 内由上下相邻的隔板 20 所分隔出的 1 个高度单位 (1U) 的高度空间内, 可以并排布置两块占用 1 个宽度单位的单板 100a ; 如图 1b 所示, 在机箱 10 内的每两个相邻隔板 20 之间的 1U 的高度空间内, 也可以布置一块占用 2 个宽度单位的单 板 100b。
为了便于单板 100a 或 100b 在机箱 10 内的插入和拔出, 需要在电子设备的机箱 10 内设置滑道。其中 :
对于如图 1a 所示的两块单板 100a 在 1U 的高度空间内并排布置的情况, 不但需要 在机箱 10 的侧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还需要在并排布置的两块单板 100a 之间的位置 增设一提供滑道的滑道支座, 这样, 每块单板 100a 即可以借助其一侧形成于侧板内侧表面 的滑道和另一侧由滑道支座提供的滑道来实现插拔 ;
对于如图 1b 所示的在 1U 的高度空间内仅布置一块单板 100b 的情况, 只需要在机 箱 10 的侧板的内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而无需滑道支座, 这样, 单板 100b 即可借助其两侧的 形成于侧板内侧表面的滑道来实现插拔。
为了便于在图 1a 和图 1b 两种分布方式之间的调整, 针对如图 1a 所示的两块单板 100a 并排布置的情况所增设的滑道支座需要可拆卸。
图 2 为现有技术在电子设备的机箱内利用可拆卸的滑道支座和隔板实现如图 1a 所示分布方式时的装配示意图。图 3 为如图 2 中所示的一种可拆卸的滑道支座的立体示意 图。图 4 为如图 2 中所示的与滑道支座配合使用的一种隔板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 2 所示, 机箱 10 具有两个侧板, 两个侧板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400a ; 机箱 10 内还在两个侧板之间装设有等间隔上下分布的隔板 20 ; 并且, 在上下相邻的两个隔 板 20 之间的 1U 的高度空间内装设有滑道支座 30, 滑道支座 30 位于并排布置的两块单板 100a 之间的位置处。其中 :
请参见图 2 的同时再结合图 3, 滑道支座 30 包括一槽状本体 300, 槽状本体 300 的 前端位于机箱 10 具有开口面的前端、 槽状本体 300 的后端伸入至机箱 10 的后端, 即槽状本 体 300 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前后方向 ; 该槽状本体 300 具有两个壁部 301 以及一底部 302, 两 个壁部 301 的外侧表面形成有与滑道 400a 相对的滑道 400b ;
并且, 该滑道支座 30 的壁部 301 上边缘和底部 302 能够分别受到该滑道支座 30
上方和下方的隔板 20 的阻挡, 从而实现滑道支座 30 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 ;
以及, 该滑道支座 30 还具有在槽状本体 300 的延伸方向上贯穿槽状本体 300 的一 长螺钉 303, 利用该长螺钉 303 于槽状本体 300 的前端插入槽状本体 300 内、 并从槽状本体 300 的后端穿出后固定于机箱 10 的后端的螺钉孔内, 从而实现滑道支座 30 在前后方向上的 限位 ;
请参见图 2 的同时再结合图 4, 隔板 20 包括一板状本体 200, 该板状本体 200 的下 表面在对应滑道支座 30 的每一壁部 301 的外侧表面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抽桥 210, 位于该 板状本体 200 下方的滑道支座 30 的壁部 301 上边缘会受到对应的抽桥 210 朝向该壁部 301 内侧的阻挡, 从而实现滑道支座 30 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
如上可见 :
当滑道支座 30 装设在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20 之间的 1U 的高度空间内时, 即可利 用形成于机箱 10 的侧板的滑道 400a、 以及滑道支座 30 所提供的滑道 400b 来实现如图 1a 所示的两块单板 100a 在 1U 的高度空间内并排布置的分布方式 ;
而当将滑道支座 30 拆卸之后, 即可利用形成于机箱 10 的侧板的滑道 400a 来实现 如图 1b 所示的在 1U 的高度空间内仅布置一块单板 100b 的分布方式。
然而, 由于上述的滑道支座 30 需要利用长螺钉 303 来实现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因 而就会导致如下问题出现 :
长螺钉 303 的长度较长, 加工精度不易保证, 难以保证能够对准机箱 10 的后端的 螺钉孔, 并且长螺钉 303 较长的长度还会导致成本的提升 ; 即便长螺钉 303 的精度能够实现 长螺钉 303 对准机箱 10 的后端的螺钉孔, 利用长螺钉 303 安装滑道支座 30 时也需要较长 时间的对准过程、 以及对准之后拧紧长螺钉 303 的操作过程, 从而导致滑道支座 30 的安装 效率不高。
此外, 由于上述的滑道支座 30 的左右限位仅依赖于其上方的隔板 20 所提供的抽 桥 210, 因而对于滑道支座 30 只在壁部 301 的上边缘的高度位置能够受到左右方向的限位, 从而导致滑道支座 30 的左右限位不稳定, 进而容易出现滑道支座 30 在单板 100a 插入时会 在底部会发生摆动、 影响插拔, 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在安装时手动校正滑道支座 30 的左右 位置才能插入单板 100a。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道支座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滑道支座, 包括槽状本体, 该槽状本体具有两个壁部以及一底 部, 其中, 两个壁部的外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
每一壁部在靠近槽状本体的前端的位置处还分别装设有一弹片, 该弹片具有固定 端和自由端 ; 其中, 固定端固定于所在壁部的内侧表面 ; 自由端位于所在壁部的上边缘、 并 从所在壁部的上边缘折弯伸出至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 用以在该滑道支座插入至机箱 之后于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卡接于该机箱内设置的卡接部, 并在弹片产生的朝向所在 壁部内侧的弹性弯曲之后向内缩进至可避开所述卡接部的位置 ;
每一壁部装设的弹片还固定有一按钮、 并且每一壁部还在靠近槽状本体的前端的 位置处开设有一通孔, 该按钮从所在壁部的通孔凸出在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 用以接
受可使弹片产生朝向所在壁部的内侧弹性弯曲的外力。
优选地, 弹片的自由端的朝向槽状本体的后端的侧边, 在伸出至所在壁部的外侧 表面之外的方向上向槽状本体的前端倾斜, 用以在该滑道支座插入至机箱的过程中利用该 侧边受到的所述卡接部朝向槽状本体的前端的阻力引导弹片产生朝向所在壁部的内侧弹 性弯曲。
优选地 :
每一壁部的上边缘进一步具有位于外侧表面的凸缘, 用以在该滑道支座插入至机 箱后收容于该机箱内设置的限位导轨内 ; 且凸缘伸出至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的长度小 于弹片的自由端伸出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的长度, 用以避开所述卡接部 ;
以及, 槽状本体的底部还装设有限位片、 并且底部还开设有通槽, 该限位片具有固 定体和限位端, 其中, 固定体固定于底部, 限位端连接在固定体、 并穿过底部开设的通槽伸 出至底部的外侧表面之外, 用以在该滑道支座插入至机箱后插入在该机箱内设置的限位槽 内。
更优地, 限位片所具有的限位端和底部开设的通槽的数量相同且均为至少两个, 并且, 至少两个限位端和底部开设的通槽均在槽状本体延伸的方向上不全部对齐。 优选地, 两个壁部相对的内侧表面之间进一步在槽状本体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位 置处装设有支撑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 包括 : 机箱, 机箱具有两个侧板, 两个侧板的相对的 内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 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 于机箱内上下分布并装设于机箱的两个侧板的 隔板、 以及插入在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的滑道支座 ;
滑道支座包括槽状本体, 该槽状本体具有两个壁部以及一底部, 其中, 两个壁部的 外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
隔板包括板状本体, 板状本体的下表面的前边缘在对应滑道支座的每一壁部的外 侧表面之外的位置处分别具有一个对应的卡接部 ;
滑道支座的每一壁部在靠近槽状本体的前端的位置处还分别装设有一弹片, 该弹 片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 ; 其中, 固定端固定于所在壁部的内侧表面 ; 自由端位于所在壁部 的上边缘、 并从所在壁部的上边缘折弯伸出至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 用以在该滑道支 座插入至机箱内的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后于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卡接于该滑道 支座上方的隔板的对应侧的卡接部, 并在弹片产生的朝向所在壁部内侧的弹性弯曲之后向 内缩进至可避开所述对应侧的卡接部的位置 ;
滑道支座的每一壁部装设的弹片还固定有一按钮、 并且每一壁部还在靠近槽状本 体的前端的位置处开设有一通孔, 该按钮从所在壁部的通孔凸出在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 外, 用以接受可使弹片产生朝向所在壁部的内侧弹性弯曲的外力。
优选地, 滑道支座的弹片的自由端的朝向槽状本体的后端的侧边, 在伸出至所在 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的方向上向槽状本体的前端倾斜, 用以在该滑道支座插入至机箱的过 程中利用该侧边受到的所述对应侧的卡接部朝向槽状本体的前端的阻力引导弹片产生朝 向所在壁部的内侧弹性弯曲。
优选地 :
隔板的板状本体的下表面进一步在对应滑道支座的每一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的
位置处分别具有限位导轨 ; 以及, 隔板的板状本体进一步在对应滑道支座的两个壁部之间 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 ;
滑道支座的每一壁部的上边缘进一步具有位于外侧表面的凸缘, 用以在该滑道支 座插入至机箱的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后收容于该滑道支座上方的隔板的限位导轨内 ; 且凸缘伸出至所在壁部的外侧表面之外的长度小于弹片的自由端伸出所在壁部的外侧表 面之外的长度, 用以避开所述对应侧的卡接部 ;
滑道支座的槽状本体的底部还装设有限位片、 并且底部还开设有通槽, 该限位片 具有固定体和限位端, 其中, 固定体固定于底部, 限位端连接在固定体、 并穿过底部开设的 通槽伸出至底部的外侧表面之外, 用以在该滑道支座插入至机箱的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之 间后插入在该滑道支座下方的隔板的限位槽内。
更优地, 滑道支座的限位片所具有的限位端和底部开设的通槽、 以及隔板所开设 的限位槽的数量相同且均为至少两个, 并且, 滑道支座的至少两个限位端和底部开设的通 槽、 以及隔板所开设的限位槽均在槽状本体延伸的方向上不全部对齐。
优选地, 滑道支座的槽状本体的两个壁部相对的内侧表面之间进一步在槽状本体 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位置处装设有支撑部。 优选地, 隔板的下表面的前边缘的卡接部为开口朝向隔板的后边缘的卡钧。
如上可见, 在本发明中, 滑道支座的每一壁部装设的弹片的自由端能够在所在壁 部的外侧表面之外卡接于机箱内设置的卡接部内、 以实现滑道支座在平行于槽状本体延伸 方向的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利用长螺钉实现前后方向上的限位所存在 的问题出现。 该弹片的自由端还能够随弹片产生的朝向所在壁部内侧的弹性弯曲而向内缩 进至可避开该卡接部的位置、 以及该弹片还装设有用于接受可使该弹片产生上述弹性弯曲 的外力的按钮, 从而使得用于实现前后方向限位的该弹片的自由端能够便于滑道支座的装 卸。
进一步地, 弹片的自由端的朝向槽状本体的后端的侧边, 可以在伸出至所在壁部 的外侧表面之外的方向上向槽状本体的前端倾斜, 从而在安装滑道支座时, 该侧边受到卡 接部的阻挡时即可引导弹片产生前述弹性弯曲、 而无需再借助按钮受到的外力。
再进一步地, 滑道支座的壁部上边缘可以具有凸缘、 底部可以装设有限位片, 由于 该凸缘和限位片能够在机箱内分别受到限位导轨和限位槽的左右限位, 因而使得滑道支座 在壁部上边缘和底部这两个高度位置均能够受到左右限位。而且, 对于壁部上边缘处的高 度位置所受到的左右限位, 本发明是利用壁部上边缘所具有的可载限位导轨内滑动的凸缘 来实现的, 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利用上边缘与抽桥简单接触的方式能够产生更稳定的限 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a 和图 1b 为现有技术针对不同宽度的单板所提供的机箱内的单板分布方式的 示意图 ;
图 2 为现有技术在在电子设备的机箱内利用可拆卸的滑道支座和隔板实现如图 1a 所示分布方式时的装配示意图 ;
图 3 为如图 2 中所示的一种可拆卸的滑道支座的立体示意图 ;
图 4 为如图 2 中所示的与滑道支座配合使用的一种隔板的立体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可拆卸的滑道支座与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隔板 在电子设备的机箱内的装配示意图 ;
图 6a 至图 6b 分别为如图 5 中所示的滑道支座在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 ;
图 7a 至图 7e 分别为如图 5 中所示的滑道支座在不同方向的投影视图 ;
图 8 为如图 5 中所示的滑道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
图 9 为如图 5 中所示的隔板的立体图 ;
图 10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所具有的弹片与 按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
图 11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的弹片和按钮与 位于该滑道支座上方的如图 9 所示的隔板配合的示意图 ;
图 12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与位于其上方的 如图 9 所示的隔板配合的示意图 ;
图 13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所具有的限位片 与底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
图 14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与位于其下方的 如图 9 所示的隔板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可拆卸的滑道支座与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隔板 在电子设备的机箱内的装配示意图。如图 5 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电子设备包括一机箱 10, 机箱 10 具有两个侧板, 两个侧板的相对的内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800 ; 机箱 10 内还在两 个侧板之间装设有等间隔上下分布的隔板 60 ; 并且, 在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60 之间的 1U 的高度空间内装设有滑道支座 50, 滑道支座 50 位于并排布置的两块单板之间的位置处。
在如图 5 所示的电子设备中, 由滑道支座 50 提供滑道 700, 滑道支座 50 所提供的 滑道 700 与机箱 10 的两个侧板提供的滑道 800 相配合, 以用以插入单板。并且, 利用滑道 支座 50 与隔板 60 之间的配合还能够实现滑道支座 50 在隔板 60 之间的高度空间内的前后 方向限位和左右方向限位。
但是, 该滑道支座 50 用于前后方向限位和左右方向限位的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 ; 相应地, 与该滑道支座 50 配合的隔板 60 的结构也不同于现有技术。下面, 同时对滑道支座 50 以及隔板 60 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滑道支座 50 和隔板 60 的基本结构。
图 6a 至图 6b 分别为如图 5 中所示的滑道支座在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图 7a 至图 7e 分别为如图 5 中所示的滑道支座在不同方向的投影视图。图 8 为如图 5 中所示的 滑道支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 6a 为从上方向下看去的滑道支座的立体图, 图 6b 为 从下方向上看去的滑道支座的立体图 ; 图 7a 为从滑道支座的侧面看去的投影视图、 图 7b 为 从滑道支座的前端向后端看去的投影视图、 图 7c 为从滑道支座的后端向前端看去的投影视图、 图 7d 为从滑道支座的上方向下看去的投影视图、 图 7e 为从滑道支座的下方向上看去 的投影视图。
如图 6a 至图 6b、 如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滑道支座 50 包括一槽状本体 500, 该槽状本体 500 具有两个壁部 501 以及一底部 502, 其中, 两个壁部的 外侧表面形成有滑道 700。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每一壁部 501 的下边缘具有朝向另一壁部 501 的延 伸部 502’ , 两个壁部 501 的延伸部 502’ 叠放形成底部 502, 即, 槽状本体 500 是由两部分拼 装而成, 但在实际应用中, 槽状本体 500 也可以一体成型。
而且, 本实施例是以滑道支座 50 采用钣金件实现为例, 因而下文所述的装设、 固 定可以是利用铆钉等钣金件常用的连接方式来实现, 但实际应用中, 如若滑道支座 50 采用 非钣金件实现, 则各种装设、 固定的方式也需要略作调整。
优选地, 在通常情况下, 两个壁部 501 相对的内侧表面之间还会进一步在槽状本 体 500 的前端的位置处装设有面板 506。
此外, 为了增加滑道支座 50 的槽状本体 500 的强度, 两个壁部 501 相对的内侧表 面之间进一步在槽状本体 500 的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位置处装设有支撑部 510。 更优地, 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两个壁部 501 的外侧表面所形成的滑道 700 在槽状本体 500 的前端与后端之 间断开, 支撑部 510 即可位于滑道 700 断开的位置处。当然, 对于滑道 700 所可能采用的其 他结构, 支撑部 510 的位置也可适应性调整。
图 9 为如图 5 中所示的隔板的立体图。
如图 9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隔板 60 包括板状本体 600。需要说明的是, 隔板 60 通常是上下分布在机箱内、 并分隔出用于安装滑道支座 50 的 1U 的高度空间, 也就是说, 隔板 60 的上方和下方均有可能存在滑道支座 50。因此, 针对位于上方和下方的滑道支座 50, 板状本体 600 需要提供不同的结构。
下面, 再说明滑道支座 50 和隔板 60 用于实现滑道支座 50 在前后方向限位的结 构。
请参见图 10 和图 11, 并同时结合图 6a 至图 6b、 如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为了实 现滑道支座 50 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滑道支座 50 还包括弹片 503 和按钮 504、 以及开设于 壁部 501 的通孔 505。其中, 图 10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 支座所具有的弹片与按钮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 图 11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 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的弹片和按钮与位于该滑道支座上方的如图 9 所示的隔板配合的示意 图。
具体说 :
每一壁部 501 分别装设有一弹片 503, 该弹片 503 具有固定端 503a 和自由端 503b ; 其中, 固定端 503a 固定于所在壁部 501 的内侧表面 ; 自由端 503b 位于所在壁部 501 的上边 缘、 并从所在壁部 501 的上边缘折弯伸出至所在壁部 501 的外侧表面之外 ;
每一壁部 501 装设的弹片 503 还固定有一按钮 504、 并且每一壁部 501 还在按钮 504 所在的位置处开设有一通孔 505, 该按钮 504 从所在壁部 501 的通孔 505 凸出在所在壁 部 501 的外侧表面之外。
请参见图 11, 并同时结合图 9, 为了实现滑道支座 50 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需要在位于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设置用于实现滑道支座 50 前后限位的结构, 具体说 :
隔板 60 的板状本体 600 的下表面的前边缘在对应滑道支座 50 的每一壁部 501 的 外侧表面之外的位置处, 分别具有一个对应的卡接部 601, 该卡接部 601 可将位于该隔板 60 下方的滑道支座 50 的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卡接, 以在前后方向上阻挡位于该隔板 60 下方 的滑道支座 50 的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仅仅是以隔板 60 的下表面的前边缘的卡接部 601 为开口 朝向隔板 60 的后边缘的卡钩为例,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其他形状的卡接部 601。
基于滑道支座 50 和隔板 60 的上述结构, 在将滑道支座 50 插入至上下相邻的两个 隔板 60 之间的安装过程中 :
滑道支座 50 的槽状本体 500 的后端朝向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60 之间形成 1U 的 高度空间、 并且滑道支座 50 开始向该高度空间内移动 ;
由于该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的对应侧的卡接部 601 阻挡在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随该滑道支座 50 移动的轨迹中, 因此, 需要先使滑道支座 50 的弹片 503 产生朝向所 在壁部 501 内侧的弹性弯曲, 以使该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随着该弹片 503 的弹性弯曲而向 内缩进至可避开卡接部 601 的位置, 进而避免卡接部 601 阻碍滑道支座 50 的安装, 滑道支 座 50 的弹片 503 的自由端 503b 向内缩进的位置变化轨迹可以参见图 10 中的虚线单向曲 线箭头 ; 当滑道支座 50 完全插入至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60 之间形成 1U 的高度空间之内 后, 随弹片 503 向内缩进的自由端 503b 绕至卡接部 601 的侧面, 此时, 再使弹片 503 恢复弹 性弯曲前的常态, 从而可使弹片 503 的自由端 503b 在所在壁部 501 的外侧表面之外卡接于 该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的对应侧的卡接部 601, 进而限制滑道支座 50 在前后方向上 的移动、 以实现对滑道支座 50 的前后方向限位。
基于滑道支座 50 和隔板 60 的上述结构, 在将滑道支座 50 从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60 之间拔出的拆卸过程中 :
先使滑道支座 50 的弹片 503 产生朝向所在壁部 501 内侧的弹性弯曲, 以使该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随着该弹片 503 的弹性弯曲而向内缩进至可避开卡接部 601 的位置, 进而 使该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从卡接部 601 中脱离, 滑道支座 50 的弹片 503 的自由端 503b 向 内缩进的位置变化轨迹可以参见图 10 中的虚线单向曲线箭头 ;
然后, 再逐渐将滑道支座 50 从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60 之间的高度空间内移出即 可;
当滑道支座 50 的弹片 503 移至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60 之间的高度空间之外时, 即可使弹片 503 恢复弹性弯曲前的常态。
如上可见, 当滑道支座 50 插入至机箱 10 中的上下两个相邻隔板 60 之间的高度空 间内之后, 即可通过滑道支座 50 的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与位于该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的卡接部 601 之间的卡接实现对该滑道支座 50 的前后方向限位, 而且, 只需要使滑道支 座 50 的弹片 503 产生朝向所在壁部 501 内侧的弹性弯曲即可避免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与 卡接部 601 发生干涉, 从而确保滑道支座 50 的安装和拆卸。
这样, 不但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长螺钉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出现、 并简化滑道支 座 50 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以及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还能够降低滑道支座 50 的成本。
另外, 由于滑道支座 50 的按钮 504 从所在壁部 501 的通孔 505 凸出在所在壁部 501 的外侧表面之外, 因此, 该按钮 504 就能够接受可使弹片 503 产生朝向所在壁部 501 的 内侧弹性弯曲的外力, 从而使得自由端 503b 可随弹片 503 产生朝向所在壁部 501 内侧的弹 性弯曲而向内缩进至可避开卡接部 601 的位置 ; 而当该外力消失时, 弹片 503 恢复常态。也 就是说, 在安装和拆卸滑道支座 50 的过程中, 均可以借助按钮 504 来使弹片 503 产生朝向 所在壁部 501 内侧的弹性弯曲。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为弹片 503 的端部 503b 提供了一种优选结构, 以便于在安装滑 道支座 50 的过程中可以无需借助按钮 504 即可使弹片 503 产生朝向所在壁部 501 内侧的 弹性弯曲。
具体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弹片 503 的自由端 503b 朝向槽状本体 500 后端的侧 边, 在伸出至所在壁部 501 的外侧表面之外的方向上向槽状本体 500 的前端倾斜, 即在槽状 本体 500 的前端形成类似于飞机尾翼的形状, 这样, 当自由端 503b 的朝向槽状本体 500 的 后端的该侧边随着滑道支座 50 向上下相邻的两个隔板 60 之间的高度空间内移动时, 会接 触到位于该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的卡接部 601、 并受到该卡接部 601 的阻挡, 此时, 自 由端 503b 的朝向槽状本体 500 的后端的该侧边就会因受到阻挡而使弹片 503 产生朝向其 所在壁部 501 内侧弹性弯曲的力, 在这种情况下, 无需按钮 504 受到外力即可使弹片 503 产 生朝向所在壁部 501 内侧的弹性弯曲。 也就是说, 如若设置弹片 503 的自由端 503b 的朝向槽状本体 500 的后端的侧边按 照上述方式倾斜, 则在滑道支座 50 的安装过程中无需按压按钮 504 即可实现安装, 而只有 在滑道支座 50 的拆卸过程中才需要按压按钮 504, 这样更便于滑道支座 50 的安装。
下面, 再说明滑道支座 50 和隔板 60 进一步加强滑道支座 50 在左右方向限位的实 施例。
请参见图 12 至图 14, 并同时结合图 6a 至图 6b、 如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为了实 现滑道支座 50 在左右方向上的限位, 滑道支座 50 还包括位于壁部 501 上边缘的凸缘 507、 以及装设于底部 502 的限位片 508 和开设于底部 502 的通槽 509。其中, 图 12 为如图 6a 至 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与位于其上方的如图 9 所示的隔板配合的示 意图 ; 图 13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所具有的限位片与 底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 图 14 为如图 6a 至图 6b、 图 7a 至图 7e、 以及图 8 所示的滑道支座 与位于其下方的如图 9 所示的隔板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说 :
滑道支座 50 的每一壁部 501 的上边缘可以进一步具有位于外侧表面的凸缘 507 ; 并且, 凸缘 507 伸出至所在壁部 501 的外侧表面之外的长度小于弹片 503 的自由端 503b 伸 出的长度, 以避开位于该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的卡接部 601, 从而避免在安装滑道支 座 50 的过程中与位于该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的卡接部 601 发生干涉 ;
滑道支座 50 的槽状本体 500 的底部 502 还装设有限位片 508, 该限位片 508 具有 固定体 508a 和限位端 508b, 其中, 固定体 508a 固定于底部 502, 限位端 508b 连接于固定体 508a, 并穿过槽状本体 500 的底部 502 开设的通槽 509 伸出至底部 502 的外侧表面之外 ;
需要说明的是, 前文已提及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槽状本体 500 由两部分拼装而成为 例,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 每一壁部 501 的下边缘具有朝向另一壁部 501 的延伸部 502’ 还应
当相应地开设有通槽 509 的一部分 509’ , 两个壁部 501 的延伸部 502’ 叠放后, 分别位于两 个壁部 501 的延伸部 502’ 的通槽 509 的一部分 509’ 即可叠放形成通槽 509, 从而形成具有 通槽 509 的底部 502, 即, 槽状本体 500 是由两部分拼装而成, 但如果槽状本体 500 也可以一 体成型则直接于底部 502 开设通槽 509 即可。
请参见图 12 至图 14, 并同时结合图 9, 为了实现滑道支座 50 在左右方向上的限 位, 需要在位于滑道支座 50 上方和下方的隔板 60 相应设置用于实现滑道支座 50 左右限位 的结构, 具体说 :
对于位于滑道支座 50 上方的隔板 60 来说, 其板状本体 600 的下表面进一步在对 应滑道支座 50 的每一壁部 501 的外侧表面的位置处分别具有限位导轨 602、 且两个限位导 轨 602 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卡接部 601 之间的间距, 该限位导轨 602 可收容位于该隔板 60 下方的滑道支座 50 的凸缘 507, 从而供凸缘 507 从两个卡接部 601 之间穿过后滑动、 并在左 右方向上阻挡位于该隔板 60 下方的滑道支座 50 的壁部 501 上边缘的凸缘 507 ;
对于位于滑道支座 50 下方的隔板 60 来说, 隔板 60 的板状本体 600 进一步在对应 滑道支座 50 的两个壁部 501 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 603, 该限位槽 603 可供位于该隔 板 60 下方的滑道支座 50 的限位片 508 的限位端 508b 插入, 从而在左右方向上阻挡位于该 隔板 60 上方的滑道支座 50 的底部 502 所装设的限位片 508 的限位端 508b。 如上可见, 滑道支座 50 能够同时在上部和下部受到左右方向的限位, 从而相比于 现有技术能够更稳定地实现左右方向上的限位。
优选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两个限位片 508, 每个限位片 508 具有两个限位端 508b、 即共有四个限位端 508b, 并且, 底部 502 开设的通槽 509 的数量与限位端 508b 的数量 相同、 即也为四个, 每两个限位端 508b 和通槽 509 在槽状本体 500 延伸的方向上对齐 ;
相应地, 隔板 60 的隔板本体 600 所开设的限位槽 603 的数量也相应地为四个、 并 且每两个限位槽 603 在槽状本体 500 延伸的方向上对齐 ;
当然, 如果设置限位端 508b 的数量和通槽 509 的数量、 以及限位槽 603 的数量相 同且均为至少两个, 只要使至少两个限位端 508b 和通槽 509 在槽状本体 500 延伸的方向上 不全部对齐, 仍然能够产生与四个相近似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