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子及其用途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启动子及其用途。更具体地,本发
明涉及启动子、表达盒、表达载体、制备转基因植物或其衍生物的方法、启动子的用途、用
于扩增启动子的引物对。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以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粮
食、能源和环境危机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
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利用组成型强启动子结合功能基因来改良作物品质时,往往
会由于目的基因表达的时间(发育阶段特异性)或空间(组织器官特异性)不能很好地控制
而导致改良效果不明显,或者由于这些组成型启动子诱导基因表达量太高而对植物的生长发
育造成影响。另外,在多基因转化时如果重复使用同一个启动子,也会由于启动子序列的高
同源性可能导致基因沉默。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有时也称为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在这类启动子的驱动下,基因的表达
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器官或组织部位,并表现发育调节的特性。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不仅能使目
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一定器官或组织部位积累,增加区域表达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植物营养
的不必要浪费。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这一特性必然使组织特异性启动子作为一种
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在生物反应器、选育抗虫、抗病、抗旱、抗高渗胁迫等抗逆特性的转基
因植物优良品种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维管束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
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其中初生
木质部包括管状分子(导管分子或管胞)、薄壁组织细胞和纤维;初生韧皮部包括筛分子(筛
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被子植物特有)、薄壁组织细胞和厚壁组织细胞。维管束彼此交织连
接,构成初生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质的一种输导系统——维管系统,并兼有支
持植物体的作用。
然而,目前已经鉴定的维管束特异启动子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发明人发现JMJ18启动子能够驱动报告基因
(GUS、GFP或RFP)在转基因植物的维管束伴胞细胞中特异表达,从而可以为伴胞细胞的
功能研究、抗维管束病害和开花时间调控的植物基因工程提供更佳的启动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离的启动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启动
子包含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或者包含下列核苷酸序列的互补序列:
acaagacaga agaagcagga aacaagaaga ttcgtctcta atcgattgaa agtacaacac 60
aagacttgat taaaagtacc acaaatttgc atctttcttt tgttttacac attttgtttc 120
ttttagtttt cctcagttga tcaaactctc atgtggagat gtttttgtcg tgatttattt 180
tatttctaat aagattcaag aaccttattt ttattctaca atttgacttc tctgtacttt 240
ctgatctatc tcaaaagtat agctacaaaa aataataaat actaaattac ggggacgaaa 300
taatgaaact ttcatctcca tttcctttaa aacgacgcgt tttggataaa aaaacgaaac 360
ggtcaaactc tttacttttc cgacgcggag agaaacctaa aaccaaagac gacgttcgac 420
gaacgatcac ggaagaacaa caaatggcat agaaccgtaa aataaacaga aagctgaggg 480
taattcagta ttttccgcat aaatattaga tcatcgtacg gtacggtgtg gtgatcaaac 540
gctgatccgt taaaaactct tgagagtgcg ttttctttgg cgggtgttct ctaacttcct 600
cgtttctcca gattctttac ttcaaatcac tctcttgtct tttctctgtc tcaatctctt 660
atttttaaat attcacatac ttcaattttc atggttttta ttttttttat ctaaaattat 720
ataatatttg atagaaaaaa aaagaagatt cgtataacat catcagagat aatctcaaat 780
acacttcttc ttcttctcga aatctcagcc gttcgtttgt ggtaatctcc ttctcgactt 840
ttcctttttt tttttaaacc tcttttgtaa ttttgtagta aataatattt ttaagttcct 900
tatcgtggtt aagttcggtt tgttttgttt tataatgtgt tccttcttat tcgtcgttac 960
tactaggtca attaaatctc tttcttaaat tttcccagat ttgggtattt ctaactttaa 1020
ctgcgaattc aattcttata gcattaattg ggccaaaaca aaagaaccaa aaaactttca 1080
agctttttct cctttgatag gtaaaaaaag attgattttc atgaatttaa atatctgtga 1140
tttttgatgt tcttgttatt gttcctctgt ttgtgaattc aattagggtt aggaactttt 1200
ttttttttta acttctcttt attttgatat atcgatattt gtttttgttg ataacatcgt 1260
tttcttatct tttttttttt tctcagtttc attggctctc aatcgaagaa aacttttagc 1320
ttacaaaatc tgctttgagt agtattgatt tttcaattca t 1361
该启动子的长度为1361bp,因而,在本发明中,具有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启动
子,有时也称为JMJ181.3kb。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启动子还可以具有额外的核苷酸序列,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
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启动子,该启动子具有如下列所示的核苷酸序列(SEQ ID NO:2),
或者包含下列核苷酸序列的互补序列:
tgcgagttct tctttcaatg tgagtaaatg ttaaatctta tctctctctt tctcttaaaa 60
tgtactagct actttcttta taataataaa gtgcttttac ccctttttgc agcaaaagcc 120
tgagatcatt gtagttgaat accctgatga ttctgtagct gaaactgtaa gattatatac 180
aattcttttg ccttttgagg tgcttgtaat tgattcttga aacgtttttt gaaacattgt 240
gctttttggt tgtgttttgt taggtgagaa tggttgcaac aaagagagta gtagaagtag 300
aacaagacaa gacagaagaa gcaggaaaca agaagattcg tctctaatcg attgaaagta 360
caacacaaga cttgattaaa agtaccacaa atttgcatct ttcttttgtt ttacacattt 420
tgtttctttt agttttcctc agttgatcaa actctcatgt ggagatgttt ttgtcgtgat 480
ttattttatt tctaataaga ttcaagaacc ttatttttat tctacaattt gacttctctg 540
tactttctga tctatctcaa aagtatagct acaaaaaata ataaatacta aattacgggg 600
acgaaataat gaaactttca tctccatttc ctttaaaacg acgcgttttg gataaaaaaa 660
cgaaacggtc aaactcttta cttttccgac gcggagagaa acctaaaacc aaagacgacg 720
ttcgacgaac gatcacggaa gaacaacaaa tggcatagaa ccgtaaaata aacagaaagc 780
tgagggtaat tcagtatttt ccgcataaat attagatcat cgtacggtac ggtgtggtga 840
tcaaacgctg atccgttaaa aactcttgag agtgcgtttt ctttggcggg tgttctctaa 900
cttcctcgtt tctccagatt ctttacttca aatcactctc ttgtcttttc tctgtctcaa 960
tctcttattt ttaaatattc acatacttca attttcatgg tttttatttt ttttatctaa 1020
aattatataa tatttgatag aaaaaaaaag aagattcgta taacatcatc agagataatc 1080
tcaaatacac ttcttcttct tctcgaaatc tcagccgttc gtttgtggta atctccttct 1140
cgacttttcc tttttttttt taaacctctt ttgtaatttt gtagtaaata atatttttaa 1200
gttccttatc gtggttaagt tcggtttgtt ttgttttata atgtgttcct tcttattcgt 1260
cgttactact aggtcaatta aatctctttc ttaaattttc ccagatttgg gtatttctaa 1320
ctttaactgc gaattcaatt cttatagcat taattgggcc aaaacaaaag aaccaaaaaa 1380
ctttcaagct ttttctcctt tgataggtaa aaaaagattg attttcatga atttaaatat 1440
ctgtgatttt tgatgttctt gttattgttc ctctgtttgt gaattcaatt agggttagga 1500
actttttttt tttttaactt ctctttattt tgatatatcg atatttgttt ttgttgataa 1560
catcgttttc ttatcttttt tttttttctc agtttcattg gctctcaatc gaagaaaact 1620
tttagcttac aaaatctgct ttgagtagta ttgatttttc aattcat 1667
该启动子的长度为1667bp,因而,在本发明中,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启
动子,有时也被称为JMJ181.7kb。
上述JMJ181.3kb或JMJ181.7kb是发明人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获得的。发明
人发现,通过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与外源基因(目的基因)相连,能够实现在植物
维管束组织伴胞中特异性表达外源基因(目的基因)。
维管束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叶和幼茎等器官中,由初生木
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其中初生木质部包括管状分子(导管分子或管胞)、
薄壁组织细胞和纤维;初生韧皮部包括筛分子(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组织细胞和
厚壁组织细胞。维管束彼此交织连接,构成初生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质的一种
输导系统——维管系统,并兼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农业害虫(如蚜虫、
叶蝉、稻飞虱等)都是从维管组织中吸食植物的汁液,严重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通过维管组织特异表达的启动子使抗虫基因在作物的维管组织中
特异表达将能有针对性地、高效地防治此类害虫,还可减轻植物表达抗虫基因的代谢负担。
此外,植物病毒在形成系统感染时,必须通过维管组织远程传播,用维管组织特异表达的启
动子使抗病毒基因在作物的维管组织中特异表达将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目前
已经鉴定的维管束特异启动子较少,研究比较深入的维管束特异表达启动子主要有:菜豆
GRP1.8基因、拟南芥profilin2基因和菜豆苯丙氨酸氨裂合酶PAL基因的启动子以及发根农
杆菌RolA和RolC启动子等。
拟南芥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组成,其中筛管是植物养分的运输通道,养分可以通过伴
胞进入筛管,伴胞自身也会产生养分提供给筛管运输。另外,有研究表明,上世纪三十年代
提出的对开花时间控制起重要作用的开花素(Florigen)很可能就是FT基因产物。FT基因
是一个伴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由光诱导的CO直接转录激活FT的表达。拟南芥接受合适
的光周期诱导后,FT最初在叶片中表达,FT的转录本(mRNA)通过茎维管组织从叶片移
动到顶端组织,翻译后的FT蛋白与FD蛋白(FD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特异表达)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下游成花基因AP1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Abe et al.,2005;Huang et al.,2005;Wigge
et al.,2005;Lin et al.,2007)。伴胞特异表达启动子的分离和鉴定对于研究伴胞细胞的功能,
如长距离运输的调节、大分子的运输、植物发育和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伴胞特异表达启动子使促进或抑制开花的基因在作物的伴胞细胞中特异表达能够有效的
调节作物花期,不但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也可应用于杂交作物制种
过程中花期的调整。
伴胞特异表达的基因除了上述的FT基因外,还有拟南芥中的SUC2基因和Sultr1;3。拟
南芥的AtSUC2启动子可以驱动GUS在拟南芥的韧皮部中特异性表达(Truernit et al.,1995),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AtSUC2蛋白特异性的存在于伴胞细胞中(Stadler et al.,1996),因此,
AtSUC2启动子是一个伴胞细胞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拟南芥转运蛋白Sultr1;3启动子驱动GFP
在转基因拟南芥的子叶和根的伴胞细胞特异表达(Naoko et al.,2003)。此外,还有些非植物
来源的启动子具有伴胞细胞特异表达的特性,例如鸭跖草黄斑驳病毒(CoYMV)启动子驱动
GUS报告基因在转基因烟草根、茎和叶的伴胞细胞中特异表达(Matsuda et al.,2002)。
由此,通过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与外源基因(目的基因)相连,以便实现在植
物维管束组织伴胞中特异性表达外源基因(目的基因),从而为植物赋予期望的性能。可以
采用的目的基因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除草剂、抗虫、抗逆以
及产量、品质和开花相关基因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采用的外源基因(目
的)基因可以为选自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马铃薯卷叶病病毒(PLRV)外壳蛋白基
因、马铃薯卷叶病病毒(PLRV)复制酶基因、FLC基因、FT基因(MdFT1)的至少一种。
关于这些基因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见例如下列文献,通过参照将其并入本文:
Rao KV,Rathore KS,Hodges TK,et al.,Expression of snowdrop lectin(GNA)in transgenic
rice plants confers resistance to rice brown planthopper.Plant J,1998,15:469,在该文献中,Rao
等利用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来自水稻蔗糖合成酶RSs1基因)驱动雪花莲凝集素(GNA)
基因在水稻韧皮部内特异性表达,与35S启动子相比,具有更佳的抗水稻褐飞虱效果;
Yuan Z,Zhao C,Zhou Y,Tian Y Aphid-resistant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expressiong
modified gna gene.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592,在该文献中,Yuan等采用韧皮部特异
性启动子CoYMV驱动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在烟草韧皮部内特异性表达,获得较35S
启动子更佳的抗蚜虫效果;
Michael WG,Stuart C,Peter MW.Expression patterns of vascular-specific promoters RolC
and Sh in transgenic potatoes and their use in engineering PLRV-resistant plants.Plant Mol.Biol.,
1997,33:729,在该文献中,Michael等采用维管束特异性启动子RolC驱动马铃薯卷叶病病
毒(PLRV)外壳蛋白基因在马铃薯维管束中的特异性表达,获得了抗马铃薯卷叶病的转基
因株系;
Ehrenfeld N,Romano E,Serrano C,Arce-Johnson P.Replicase mediated resistance against
potato leafroll virus in potato Desir ée plants.Biol Res.,2004,37:71,在该文献中,Nicole等利
用维管束特异性启动子RolA驱动马铃薯卷叶病病毒(PLRV)复制酶基因在马铃薯维管束中
的特异性表达,获得了较35S启动子更佳的抗马铃薯卷叶病效果;
Iain S,Yuehui H,Franziska T,et al.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FLC confers a flowering response
to vernalization by repressing meristem competence and systemic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Genes
Dev.,2006,20:898,在该文献中,Iain等利用伴胞特异性启动子SUC2或韧皮部特异性启动
子RolC驱动FLC基因在拟南芥中的特异性表达导致开花时间的延迟;
C,Lehmann S,Hoenicka H,et al.,Over-expression of an FT-homologous gene of
apple induces early flowering in annual and perennial plants.Planta,2010,232:1309,在该文献
中,等利用伴胞特异性启动子SUC2驱动苹果中的FT基因(MdFT1)在拟南芥以
及重要的经济树种杨树和苹果树中的特异性表达,导致了开花时间的明显提前。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表达盒(expression cassette)。根据本发
明的实施例,该表达盒包含前面所述的启动子以及目的基因,其中目的基因与启动子可操作
地连接。由此,利用该表达盒,能够有效地在植物维管束组织伴胞中特异性表达外源基因(目
的基因)。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
过媒介间接相连。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可操作地连接”是指这样的一种连接方式,其
能够使得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元件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例如启动子能够驱动目的基因按照
其阅读框进行表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启动子和目的基因的连接方式并不受特别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目的基因位于启动子的3’侧。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目的基因的
表达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表达盒中所包含的目的基因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
的一个实施例,目的基因可以为选自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除草剂、抗虫、抗逆以及
产量、品质和开花相关基因的至少一种。由此,可以为植物赋予期望的性能。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例,可以采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为选自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马铃薯卷叶病病毒
(PLRV)外壳蛋白基因、马铃薯卷叶病病毒(PLRV)复制酶基因、FLC基因、FT基因(MdFT1)
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表达盒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含额外的核酸序列,以便为表达盒赋予
额外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例,表达盒中可以进一步包含选自负责组织特异性和
时间特异性表达的元件、调控组成型表达的元件和增强子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表达盒中可以进一步包含35s增强子、SV40增强子、Ω翻译增强序列等。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表达载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表达载体
中包括前面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由此,利用该载体,可以方便地将外源基
因引入植物中,从而使得外源基因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的驱动下,在植物维管束组织伴
胞中特异性表达。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表达载体进一步包括目的基因,所述目的基因与所述
启动子可操作地相连。如前所述,启动子与目的基因的连接方式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
明的具体实例,目的基因可以位于所述启动子的3’侧。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目的基因的表
达效率。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表达载体上还可以进一步包含同源重组序列,
以便促进启动子连同目的基因与植物的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例如可以通过将目的基因设置
在启动子的3’侧,将同源重组序列分别设置在启动子的5’侧和目的基因的3’侧。在本文中,
术语“5’侧”和“3’侧”分别与“上游”和“下游”可以互换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表达载体中所包含的目的基因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
明的一个实施例,目的基因可以为选自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除草剂、抗虫、抗逆以
及产量、品质和开花相关基因的至少一种。由此,可以为植物赋予期望的性能。根据本发明
的实施例,可以采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为选自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马铃薯卷叶病病毒
(PLRV)外壳蛋白基因、马铃薯卷叶病病毒(PLRV)复制酶基因、FLC基因、FT基因(MdFT1)
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表达载体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含额外的核酸序列,以便为表达盒赋
予额外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例,表达盒中可以进一步包含选自负责组织特异性
和时间特异性表达的元件、调控组成型表达的元件和增强子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
例,表达载体中可以进一步包含35s增强子、SV40增强子、Ω翻译增强序列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表达载体的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是能够在植物细胞中表达外
源基因即可。可以是质粒、病毒。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采用的载体为质粒
pCAMBIA2300,pBI121。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备转基因植物或其衍生物的方法。根据本
发明的实施例,该转基因植物中前面所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表达盒,并且制备该转基因
植物或其衍生物的方法包括,在植物的至少一部分中引入前面所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表
达载体。由此,可以有效地使得所得到的植物或其衍生物中,外源基因(目的基因)在根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的控制下,在植物维管束组织伴胞中特异性表达,进而,可以为植物
赋予期望的性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转基因处理的植物(也可称为受体植物)的
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以采用的植物为选自蕨类植物、裸子植
物和被子植物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可以采用的植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小
麦、玉米、高粱、大豆、芸苔属、两节荠属、白芥、蓖麻子、芝麻、棉籽、亚麻子、拟南芥
属、菜豆属、花生、苜蓿、燕麦、油菜籽、大麦、燕麦、黑麦(Rye)、粟、蜀黍、小黑麦、
单粒小麦、斯佩尔特小麦(Spelt)、双粒小麦、亚麻、格兰马草(Gramma grass)、摩擦禾、
假蜀黍、羊茅、多年生麦草、甘蔗、红莓苔子、番木瓜、香蕉、红花、油棕、香瓜、苹果、
黄瓜、石斛、剑兰、菊花、百合科、棉花、桉、向日葵、芸苔、甜菜、咖啡、薯蓣、观赏植
物和松类。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采用的植物为拟南芥。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转基因植物的衍生物”应做广义理解,其既可以是转基
因植物的一部分例如转基因植物的种子、组织或者细胞,也可以是转基因植物的后代或其一
部分。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例,转基因植物的衍生物为转基因植物的种子、组织或者
细胞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植物的至少一部分中引入表达载体的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根
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可以采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基因重组病
毒感染方法、转座子载体法、电转导法、显微注射法、花粉管通道(pollen tube pathway)、
超声介导转化法、碳化硅介导转化法、电穿孔法、激光微束法、聚乙二醇(PEG)法、磷酸
钙转化法、DEAE-葡聚糖法。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例,可以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植物的至
少一部分中引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表达载体。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备转基因植物或其
衍生物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引入表达载体的植物部位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是植物的
组织,也可以是植物的细胞。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对引入表达
载体的植物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培养。由此,可以从植物的部分组织或者细胞,得到维管束组
织伴胞中特异性表达目的基因的植物,进而为所得到的植物赋予期望的性质。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提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的用途,其用
于在植物维管束组织伴胞中特异性表达目的基因。
根据本发明的最后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扩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的
引物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引物对包括第一引物和第二引物,其中第一引物包含如
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第二引物包含如SEQ ID NO:5或7所示的核苷酸序
列。利用该引物对,能够有效地从拟南芥扩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启动子。在本文中所使用
的术语“第一”和“第二”仅仅是用于区别两种引物,而绝不以任何方式明示或者暗示其重
要性或者数目的不同,另外第一引物和第二引物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多种不同的引物。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
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植物表达载体的T-DNA区图谱。其中,LB和RB分
别为T-DNA的左边界和右边界;P35S表示CaMV35S的启动子;Hygromycin表示潮霉素抗
性基因;NPTII表示新霉素磷酸转移酶II基因,T35S是CaMV35S的终止子;GUS表示β-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FP表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RFP表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Tnos表示
胭脂碱合成酶(nos)基因的终止子;PJMJ181.3kb是JMJ18长度为1.3kb的启动子(SEQ ID NO:
1);PJMJ181.7kb是JMJ18长度为1.7kb的启动子(SEQ ID NO:2);PAtSUC2是拟南芥SUC2
基因的启动子,JMJ18是JMJ18基因的CDS。A-E分别为植物表达载体JMJ181.3kb:GUS,
JMJ181.7kb:GUS,JMJ181.3kb:JMJ18-GFP,JMJ181.3kb:JMJ18-RFP和AtSUC2:JMJ18-GFP的
T-DNA区域。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JMJ181.3kb:GUS转基因植物的GUS染色分析,结果显
示91%(22/24)的转基因植物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其中,(A)9天龄的植物;(B)7天龄
植物的根;(C)24天龄的连座叶;(D)花。图中2A、2C、2D中标尺为1mm,图2B中
的标尺为0.1mm。12天龄植物的切片结果分别显示在图2E(顶端)和图2F(根)中,标
尺为50μm。7天龄植物的GUS染色显示于图2G(成熟根)和图2H(根尖)中,标尺为
50μm。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JMJ181.7kb:GUS转基因植物的GUS染色分析。结果表
明21个用来做GUS染色的株系都显示相似的表达模式。其中,(A)用来做GUS的两个启
动子的区域示意图。黑色实心框表示外显子,黑线表示内含子,灰线表示基因间序列;(B)
7天龄的子叶,标尺为1mm;(C)20天龄植物的连座叶,标尺为1mm;(D)10天龄植物
的根,标尺为0.5cm;(E)-(J)为(D)图中标出的不同区域,标尺为0.1mm。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JMJ181.3kb:JMJ18-GFP转基因植物的GFP荧光观察。显
示了7天龄幼苗的(A)成熟根、(B)根尖、(C)下胚轴和子叶的连接部分、(D)下胚轴
和(E)花瓣。标尺分别为50μm、50μm、100μm、50μm和20μm。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共定位的方法证明JMJ18启动子的伴胞细胞特异性。
其中,用7天龄的幼苗,观察JMJ181.3kb:JMJ18-GFP(A)、SUC2:JMJ18-GFP(B)转基因植
物根中的GFP荧光,标尺都是50μm。JMJ181.3kb:JMJ18-RFP和SUC2:JMJ18-GFP的双转基
因植物显示JMJ18伴胞特异性的表达,(C)GFP荧光、(D)RFP荧光、(E)可见光、(F)
拼合的图,标尺为25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
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引物均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公
司合成,测序由北京三博远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完成,PCR试剂盒、载体构建过程中的
核酸内切酶购自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EASY-Blunt连接试剂盒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公
司,T4DNA连接酶购自NEB公司,方法均参照试剂盒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中所用的载
体pCAMBIA 1300和pCAMBIA 2300来自CAMBIA公司。
实施例1 JMJ18启动子(JMJ181.3kb和JMJ181.7kb启动子的统称)的分离和鉴定
克隆JMJ181.3kb启动子所需引物:
引物1:5′-ctgcag ACAAGACAGAAGAAGCAGGAAAC-3′(SEQ ID NO:5)
引物2:5′-tctaga ATGAATTGAAAAATCAATACTACTCAA-3′(SEQ ID NO:6)
克隆JMJ181.7kb启动子所需引物:
引物3:5′-ctgcag TGCGAGTTCTTCTTTCAATGTG-3′(SEQ ID NO:7)
引物2:5′-tctaga ATGAATTGAAAAATCAATACTACTCAA-3′(SEQ ID NO:6)
引物1和引物3中序列ctgcag为PstI的酶切位点,引物2中序列tctaga为XbaI的酶切
位点。
分别利用JMJ181.3kb启动子和JMJ181.7kb启动子的正反向引物,以拟南芥(Col生态型)
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扩增,反应条件是:94℃预变性5分钟;94℃变性30秒;55℃
退火30秒;72℃延伸2分钟;30个循环;72℃延伸10分钟。反应结束后,PCR产物经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回收,产物连入pEASY-Blunt,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
明:所扩增序列分别为预期的JMJ181.3kb启动子(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和JMJ181.7kb
启动子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
实施例2构建植物表达载体JMJ181.3kb:GUS和JMJ181.7kb:GUS
分别将测序验证已经插入JMJ181.3kb启动子和JMJ181.7kb启动子序列的质粒用PstI和
XbaI双酶切,得到JMJ181.3kb启动子和JMJ181.7kb启动子。分别将两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用
T4DNA连接酶连入同样用PstI和XbaI双酶切的载体pCAMBIA130035S:GUS,获得植物
表达载体JMJ181.3kb:GUS和JMJ181.7kb:GUS,其T-DNA区的图谱如图1A和B。
实施例3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利用热激法将植物表达载体JMJ181.3kb:GUS和JMJ181.7kb:GUS分别转入农杆菌GV3101
菌株。
选取正值花期的拟南芥植株作为受体植物,于转化前剪去果荚和已经完全开放的花蕾,
仅留下刚刚露白及幼嫩花蕾。
挑取单个农杆菌克隆接种于5mL YEB培养基(利福平125μg/mL,卡那霉素100μ
g/mL)中,于28℃下培养24小时。按照1∶100在500mL YEB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继
续培养12小时左右至OD600值1.0-1.2;然后在室温通过5500g离心15min收集菌体。用转
化介质(0.5×MS大量元素,1×MS微量元素,1×铁盐,1×MS有机,5%的蔗糖,0.03%
Silwet L-77,0.5g/L MES,0.01mg/L 6-BA,pH 5.7)悬浮菌体密度至OD600为0.8左右;
将含有农杆菌的转化介质倒入100mL烧杯中,将刚刚开花的拟南芥倒置其上,使得整
个花序连同莲座基部的叶片都浸入转化介质中,维持5min;取出拟南芥,将其侧卧放在干
净的塑料托盘上,并用薄膜覆盖避光保湿恢复24hr;将拟南芥扶起,培养液浇透后,放在
光下正常培养,转化后植株正常的开花生长,3-4周待长角果完全枯黄、欲开裂时,即可收
获种子。
实施例4转基因拟南芥GUS基因表达的组织化学检测
X-Gluc母液:100mg X-Gluc溶于5ml DMF。
X-Gluc基液:50mM PBS pH7.0,10mM EDTA·2Na,0.1%Triton-100,5mM铁氢化
钾,0.5mM亚铁氢化钾。
X-Gluc使用液:50μl母液+950μl基液。
选择合适大小的带有GUS报告基因的转基因幼苗或特定组织浸入GUS染液中,37℃染
色过夜,吸去反应液,乙醇梯度脱色,显微镜观察照相。
对JMJ181.3kb:GUS转基因植株的各组织器官进行GUS染色分析,结果表明JMJ18启动
子是一个表达比较广泛的启动子,在幼苗的根、子叶、初生的真叶中都有表达(图1A、B);
在成熟苗的连座叶、花当中也有表达(图1C、D)。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JMJ18无论在哪
个组织器官的表达都具有一个共性,即JMJ18启动子只在这些组织器官的维管组织中表达。
从结构上和细胞活性功能上判断,JMJ18启动子在维管组织筛管表达。
为了进一步确认JMJ18启动子的表达模式,取12天龄的JMJ181.3k:JMJ18-GUS的幼苗,
经过GUS染色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JMJ18启动子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JMJ18启动子
在茎顶端初生维管组织表达,并不在顶端分生组织(SAM)表达(图1E);在叶片中JMJ18
启动子只在维管束的韧皮部表达(图1E);在根的切片中JMJ18启动子也只在韧皮部表达(图
1F)。同时,还对根中JMJ18启动子的表达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尤其是在根尖。在成熟
根中的结果与切片观察一致,只在韧皮部表达;JMJ18启动子在根尖前维管组织表达,随
着发育成熟JMJ18启动子又只在韧皮部表达(图1G、H)。
另外,对JMJ181.7k:JMJ18-GUS转基因植株的各组织器官也进行了GUS染色分析,发现
两个不同长度的JMJ18启动子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无论是在子叶、真叶还是根中都只在维
管组织表达(图2B、C)。用JMJ181.7k:JMJ18-GUS转基因植株分析了在根的不同发育阶段
JMJ18启动子的表达模式(图2D-J)。在比较长的侧根和主根的根尖,它只能在初生韧皮部
检测到GUS染色,而在侧根生成以及不同长度的侧根中JMJ18启动子也只在维管组织的韧
皮部表达。
通过不同长度的启动子融合GUS报告基因对JMJ18启动子的研究显示:JMJ18启动子
是一个韧皮部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实施例5利用JMJ181.3kb:JMJ18-GFP转基因分析JMJ18启动子的表达特异性
5.1植物表达载体JMJ181.3kb:JMJ18-GFP的构建
用于克隆JMJ18CDS的引物:
引物4:5′-tctaga ATGGAAAATCCTCCATTAGAATC-3′(SEQ ID NO:8)
引物5:5′-ggatcc c CATCAAATCTACTCCGAAAAGTT-3′(SEQ ID NO:9)
引物4中序列tctaga为XbaI的酶切位点,引物5中序列ggatcc为BamHI的酶切位点。
利用JMJ18CDS的正反向引物,以拟南芥(Col生态型)基因组cDNA作为模板,进行
扩增,反应条件是:94℃预变性5分钟;94℃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2分钟;
30个循环;72℃延伸10分钟。反应结束后,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回收,产
物连入pEASY-Blunt,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所扩增序列为预期的JMJ18
CDS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3所示)。
将测序验证已经插入JMJ18CDS序列的质粒用XbaI和BamHI双酶切,得到JMJ18的
CDS;将实施例1中测序验证已经插入JMJ181.3kb启动子的质粒用PstI和XbaI双酶切,得到
JMJ181.3kb启动子。将JMJ181.3kb启动子和JMJ18CDS用T4DNA连接酶同时连入用PstI和
BamHI双酶切的载体pCAMBIA1300 35S:GFP,获得植物表达载体JMJ181.3kb:JMJ18-GFP,
其T-DNA区的图谱如图1C。
5.2转JMJ181.3kb:JMJ18-GFP拟南芥的获得
按照实施例3所示的方法,获得转JMJ181.3kb:JMJ18-GFP的拟南芥。简言之,利用热激
法将植物表达载体JMJ181.3kb:JMJ18-GFP转入农杆菌GV3101菌种,通过蘸花法对拟南芥进
行遗传转化,获得转JMJ181.3kb:JMJ18-GFP的拟南芥。
5.3转基因植物的GFP荧光观察
对转基因植株的不同组织器官进行GFP荧光观察,成熟的根(图4A)、根尖(图4B)、
胚轴和茎尖的连接部(图4C)、下胚轴(图4D)和花瓣(图4E)等多种组织中都只能在韧
皮部的伴胞中观察到GFP荧光,表明JMJ18启动子只在韧皮部的伴胞中表达。
实施例6SUC2:JMJ18-GFP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和表达特异性分析
6.1植物表达载体AtSUC2:JMJ18-GFP的构建
克隆AtSUC2启动子所需引物:
引物6:5′-ctgcag AAAATCTGGTTTCATATTAATTTCA-3′(SEQ ID NO:10)
引物7:5′-tctaga ATTTGACAAACCAAGAAAGTAAGA-3′(SEQ ID NO:11)
引物6中序列ctgcag为PstI的酶切位点,引物7中序列tctaga为XbaI的酶切位点。
利用AtSUC2启动子的正反向引物,以拟南芥(Col生态型)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进行扩增,反应条件是:94℃预变性5分钟;94℃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2
分钟;30个循环;72℃延伸10分钟。反应结束后,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回
收,产物连入pEASY-Blunt,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所扩增序列为预期
的AtSUC2启动子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No:4所示)。
将测序验证已经插入AtSUC2启动子序列的质粒用PstI和XbaI双酶切,得到AtSUC2
启动子。将AtSUC2启动子用T4DNA连接酶连入同样用PstI和XbaI双酶切的载体
JMJ181.3kb:JMJ18-GFP,获得植物表达载体AtSUC2:JMJ18-GFP,其T-DNA区的图谱如图1E。
6.2SUC2:JMJ18-GFP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按照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获得转SUC2:JMJ18-GFP的拟南芥。简言之,利用热激法将
植物表达载体SUC2:JMJ18-GFP转入农杆菌GV3101菌种,通过蘸花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
化,获得转SUC2:JMJ18-GFP的拟南芥。
6.3SUC2启动子的表达特异性分析
AtSUC2启动子是研究的比较清楚的维管束组织伴胞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观察
SUC2:JMJ18-GFP转基因植株7天龄幼苗根中的GFP荧光(图5B),发现与
JMJ181.3kb:JMJ18-GFP转基因植株根中的表达模式非常相似(图5A)。因此,基本可以确认
JMJ18启动子是一个伴胞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实施例7利用JMJ181.3kb:JMJ18-RFP和SUC2:JMJ18-GFP双转基因植株确定JMJ18
启动子的表达特异性
7.1植物表达载体JMJ181.3kb:JMJ18-RFP的构建
将实施例1中测序验证已经插入JMJ181.3kb启动子的质粒用PstI和XbaI双酶切,得到
JMJ181.3kb启动子;将实施例5中测序验证已经插入JMJ18CDS序列的质粒用XbaI和BamHI
双酶切,得到JMJ18的CDS。将JMJ181.3kb启动子和JMJ18CDS用T4DNA连接酶同时连
入用PstI和BamHI双酶切的载体pCAMBIA230035S:RFP,获得植物表达载体
JMJ181.3kb:JMJ18-RFP,其T-DNA区的图谱如图1D。
7.2JMJ181.3kb:JMJ18-RFP和SUC2:JMJ18-GFP双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按照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获得JMJ181.3kb:JMJ18-RFP和SUC2:JMJ18-GFP双转基因植
株。简言之,将JMJ181.3kb:JMJ18-RFP转化农杆菌GV3101菌株,利用蘸花法对转
SUC2:JMJ18-GFP的拟南芥纯合体再次进行遗传转化,获得JMJ181.3kb:JMJ18-RFP和
SUC2:JMJ18-GFP双转基因植株。
7.3JMJ181.3kb:JMJ18-RFP和SUC2:JMJ18-GFP双转基因植株的荧光观察
对JMJ181.3kb:JMJ18-RFP和SUC2:JMJ18-GFP双转基因植株7天龄幼苗的根进行荧光观
察,发现GFP和RFP共定位于伴胞细胞中(图5C-F)。因此,JMJ18启动子是一个维管束
伴胞细胞特异表达的启动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
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
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
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