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继电器.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310487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86092.0

申请日:

2012.03.28

公开号:

CN102610443A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50/02申请日:20120328|||公开

IPC分类号:

H01H50/02; H01H50/54

主分类号:

H01H50/02

申请人:

湖北天运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建; 史国辉; 蒋景春

地址:

430056 湖北省十堰市经济开发区科技园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代理人:

杨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基座和设于基座的电磁组件,基座具有支架,电磁组件包括动接触片;支架分别通过螺钉连接基座和外壳,螺钉的端面设有凸苞,与基座和外壳连接时分别嵌入基座和外壳;动接触片为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本发明的支架与外壳采用凸苞结构,连接牢固;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构,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有效减小电流冲击;在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稳固不变形;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电磁组件,所述基座具有支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基座和外壳,所述螺钉的端面设有凸苞,与所述基座和外壳连接时分别嵌入所述基座和外壳;所述动接触片为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所述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动簧片依次铆接,所述铜质编制带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线圈架、线圈、轭铁、衔铁、铁芯、电阻、插片、引线插脚及静接触片;所述线圈架上设置所述线圈和铁芯孔,所述铁芯穿过铁芯孔,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轭铁连接,所述轭铁的端部和所述动接触片自由端连接,所述动接触片的固定端与所述衔铁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所述引线插脚穿过所述基座两侧边处的安装孔并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引线插脚与所述线圈电联接。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插脚前端设有卡孔,所述电阻、所述插片穿于所述卡孔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工”字型结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副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线圈架外侧壁凹槽内,所述副支架与所述支架相邻并呈直角设置,所述副支架连接所述静接触片。9.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触片设置于所述副支架上,与所述动接触片相匹配对应,包括静接触点。

说明书

汽车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继电器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也更加丰富,而现如今,汽车现己成为普通大众重要的代步工具,在汽车中的继电器主要用于汽车燃油泵、大灯、喇叭和A/C压缩离合器等启动电流较大的场合。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汽车继电器的生产已经变得规模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而如何提高汽车继电器在生产中对成本的控制和节约则成为了企业提高利润的途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继电器通常包括罩壳和设置在罩壳内的电磁系统,电磁系统主要包括线圈架、线圈、基座、轭铁、衔铁、铁芯、电阻、引线插脚、动接触片及静接触片,引线插脚穿过基座并和基座固定连接,引线插脚与线圈电联接,电阻焊接于引线插脚上,线圈架架设于基座上,线圈架上设置有线圈和铁芯孔,铁芯穿过铁芯孔,铁芯的一端与轭铁连接,轭铁的前部和动接触片的后部活动连接,动接触片的前部与衔铁活动连接;大都为单触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单触点损坏,继电器失效。   

中国专利200820014035.0提供一种双触点继电器,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动接触点采用双触点结构,对应静接触点也为双触点结构,双触点的应用,增大了触点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接触导通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加大了触点的电流量,大大减少了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减少了对触点的损害,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但是,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减小的效果并不理想,且没有解决汽车继电器中的基座与外壳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的汽车继电器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座与外壳连接不牢固、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减小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牢固紧凑,有效减小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安装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的汽车继电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电磁组件,所述基座具有支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动接触片;

所述支架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基座和外壳,所述螺钉的端面设有凸苞,与所述基座和外壳连接时分别嵌入所述基座和外壳;

所述动接触片为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所述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

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动簧片依次铆接,所述铜质编制带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

所述凸苞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

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线圈架、线圈、轭铁、衔铁、铁芯、电阻、插片、引线插脚及静接触片;所述线圈架上设置所述线圈和铁芯孔,所述铁芯穿过铁芯孔,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轭铁连接,所述轭铁的端部和所述动接触片自由端连接,所述动接触片的固定端与所述衔铁连接。

所述插片、所述引线插脚穿过所述基座两侧边处的安装孔并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引线插脚与所述线圈电联接。

所述引线插脚前端设有卡孔,所述电阻、所述插片穿于所述卡孔内。

所述外壳为“工”字型结构。

所述基座还包括副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线圈架外侧壁凹槽内,所述副支架与所述支架相邻并呈直角设置,所述副支架连接所述静接触片。 

所述静接触片设置于所述副支架上,与所述动接触片相匹配对应,包括静接触点。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通过螺钉与基座连接,螺钉端部与基座匹配连接的端面设有若干个凸苞,使得螺钉与基座连接时嵌入基座里,保证支架与基座连接牢固;同时支架又通过螺钉与外壳连接,采用冲苞挂台的结构的螺钉连接保证了支架与外壳连接后的牢固度;使得基座与外壳连接后牢固;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动簧片依次铆接,铜质编制带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双触点的应用,增大了触点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接触导通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同时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两个动接触点,加大了触点的电流量,大大减少了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并减少了对触点的损害;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防止由于动簧片太薄造成的连接后动接触片变形,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与外壳采用凸苞结构,连接牢固;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构,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有效减小电流冲击;在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稳固不变形;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螺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螺钉和支架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支架和外壳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插片、引线插脚和电阻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插片与基座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动接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编制带、动接触片、支撑片及动接触点依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编制带连接两个触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基座2和设置在基座2上的电磁组件3。

外壳1为方形结构,沿端部外缘对称延伸设置有与之平行的突起部11,本实施例中,外壳1采用“工”字结构,可增加外壳1强度。

基座2位于外壳1内,设有支架21和副支架22,支架21位于线圈架30外侧壁凹槽内,副支架22与支架21相邻并呈直角设置的,副支架22连接有静接触片39;

支架21通过螺钉23与基座2连接,螺钉23端部与基座2匹配连接的端面设有若干个凸苞231,凸苞231为沿螺钉23端部端面向上突起延伸设置的突起部,并沿螺钉23端部外缘依次均布设置,使得螺钉23与基座2连接时嵌入基座2里,保证支架21与基座2连接牢固;

同时支架21又通过螺钉23与外壳1连接,采用冲苞挂台的结构的螺钉23连接保证了支架21与外壳1连接后的牢固度。

电磁组件3设置于基座2上,包括线圈架30、线圈31、轭铁32、衔铁33、铁芯34、电阻35、插片36、引线插脚37、动接触片38及静接触片39。

线圈架30上设置有线圈31和铁芯孔,铁芯34穿过铁芯孔,铁芯34的一端与轭铁32连接,轭铁32的端部和动接触片38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动接触片38的固定端与衔铁33连接;

插片36、两个引线插脚37穿过基座2两侧边处的安装孔并和基座2固定连接,引线插脚37与线圈31电联接;插片36与基座2直接连接,取代了线束的接插件;引线插脚37前端为卡孔设置,电阻脚351、插片36穿于卡孔内,通过压紧卡孔来实现电阻35和引线插脚37、插片36和引线插脚37之间的固定。  

动接触片38呈“L”型,为双触点结构,包括设置于固定端上的动簧片381和两个动接触点382;自由端端部开设有小孔383,采用挂扣式使之与轭铁32连接;固定端部延伸出一对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一对连接孔384,连接板依次设有铜质编制带385、支撑片386和动接触点382;

同时,动接触片38与动接触点382连接部位设有支撑片386,支撑片386位于动接触片38和动接触点382之间,防止由于动簧片381太薄造成的连接后动接触片38变形;

动接触点382、支撑片386和动簧片381三者依次铆接,动接触片38为双触点承载,铜质编制带38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增加导流;

静接触片39设置于基座2的副支架22上,与动接触片38相匹配对应,包括静接触点。

当给本发明的继电器通电时,线圈31得电产生电磁场,铁芯34被磁化后对衔铁33产生吸力,衔铁33则带动接触片38运动,使动接触点385与静接触点391同时连通,使负载得电工作。

当给本发明的继电器断电时,线圈31的电磁场消失,铁心34去磁,对衔铁33产生的吸力消失,衔铁33则带动接触片38运动,使动接触点385与静接触点391同时断开,致使触点间隙增加,切断负载能力增强,输出电路断开,负载回路断电。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通过螺钉与基座连接,螺钉端部与基座匹配连接的端面设有若干个凸苞,使得螺钉与基座连接时嵌入基座里,保证支架与基座连接牢固;同时支架又通过螺钉与外壳连接,采用冲苞挂台的结构的螺钉连接保证了支架与外壳连接后的牢固度;使得基座与外壳连接后牢固;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动簧片依次铆接,铜质编制带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双触点的应用,增大了触点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接触导通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同时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两个动接触点,加大了触点的电流量,大大减少了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并减少了对触点的损害;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防止由于动簧片太薄造成的连接后动接触片变形,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与外壳采用凸苞结构,连接牢固;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构,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有效减小电流冲击;在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稳固不变形;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汽车继电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汽车继电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汽车继电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继电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继电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104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25 C N 1 0 2 6 1 0 4 4 3 A *CN102610443A* (21)申请号 201210086092.0 (22)申请日 2012.03.28 H01H 50/02(2006.01) H01H 50/54(2006.01) (71)申请人湖北天运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地址 430056 湖北省十堰市经济开发区科技 园路1号 (72)发明人王建 史国辉 蒋景春 (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44273 代理人杨敏 (54) 发明名称 汽车继电器 (57) 摘要 本。

2、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位于 外壳内的基座和设于基座的电磁组件,基座具有 支架,电磁组件包括动接触片;支架分别通过螺 钉连接基座和外壳,螺钉的端面设有凸苞,与基座 和外壳连接时分别嵌入基座和外壳;动接触片为 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动簧 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两个动接触点之 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本发明的支架与外壳采 用凸苞结构,连接牢固;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 构,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有效 减小电流冲击;在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 撑片,稳固不变形;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9)中。

3、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1页 2 1.一种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电磁组件,所 述基座具有支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动接触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基座和外壳,所述螺钉的端面设有凸苞,与所述基座 和外壳连接时分别嵌入所述基座和外壳; 所述动接触片为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所述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 间设有支撑片;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 动簧片依次铆接,所述铜质编。

4、制带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苞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线圈架、线圈、 轭铁、衔铁、铁芯、电阻、插片、引线插脚及静接触片;所述线圈架上设置所述线圈和铁芯孔, 所述铁芯穿过铁芯孔,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轭铁连接,所述轭铁的端部和所述动接触片 自由端连接,所述动接触片的固定端与所述衔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所述引线插脚穿过所述基 座两侧边处的安装孔并和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引线插脚与所述线圈电联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汽车。

5、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插脚前端设有卡孔,所 述电阻、所述插片穿于所述卡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工”字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副支架,所述支架位 于所述线圈架外侧壁凹槽内,所述副支架与所述支架相邻并呈直角设置,所述副支架连接 所述静接触片。 9.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汽车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触片设置于所述副支 架上,与所述动接触片相匹配对应,包括静接触点。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10443 A 1/4页 3 汽车继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继电器。

6、。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继电器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也更 加丰富,而现如今,汽车现己成为普通大众重要的代步工具,在汽车中的继电器主要用于汽 车燃油泵、大灯、喇叭和AC压缩离合器等启动电流较大的场合。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汽车继电器的生产已经变得规模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而如何提高汽车继电 器在生产中对成本的控制和节约则成为了企业提高利润的途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 继电器通常包括罩壳和设置在罩壳内的电磁系统,电磁系统主要包括线圈架、线圈、基座、 轭铁、衔铁、铁芯、电阻、引线插脚、动接触片及静接触片,引线插脚穿过基座并和基座固定 连接,引线插脚。

7、与线圈电联接,电阻焊接于引线插脚上,线圈架架设于基座上,线圈架上设 置有线圈和铁芯孔,铁芯穿过铁芯孔,铁芯的一端与轭铁连接,轭铁的前部和动接触片的后 部活动连接,动接触片的前部与衔铁活动连接;大都为单触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造 成单触点损坏,继电器失效。 中国专利200820014035.0提供一种双触点继电器,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动接触点采 用双触点结构,对应静接触点也为双触点结构,双触点的应用,增大了触点的接触面积,保 证了接触导通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加大了触点的电流量,大大减少了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减 少了对触点的损害,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但是,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减小的效果并不理想, 且没有。

8、解决汽车继电器中的基座与外壳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0003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的汽车继电器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座与外壳连接不牢固、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减小的 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牢固紧凑,有效减小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安装和使用都 比较方便的汽车继电器。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的电磁组件,所 述基座具有支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动接触片; 所述支架分别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基座和外壳,所述螺钉的端面设有凸苞,与所述基座 和外壳连接时分别嵌入所述基座和外壳; 所述动接触片为双触点。

9、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所述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 间设有支撑片;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 0006 所述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动簧片依次铆接,所述铜质编制带的两端分别 焊接在所述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 0007 所述凸苞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 说 明 书CN 102610443 A 2/4页 4 0008 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线圈架、线圈、轭铁、衔铁、铁芯、电阻、插片、引线插脚及静接 触片;所述线圈架上设置所述线圈和铁芯孔,所述铁芯穿过铁芯孔,所述铁芯的一端与所述 轭铁连接,所述轭铁的端部和所述动接触片自由端连接,所述动接触片的固定端与所述衔 铁连接。 0009 所述插片、。

10、所述引线插脚穿过所述基座两侧边处的安装孔并和所述基座固定连 接,所述引线插脚与所述线圈电联接。 0010 所述引线插脚前端设有卡孔,所述电阻、所述插片穿于所述卡孔内。 0011 所述外壳为“工”字型结构。 0012 所述基座还包括副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线圈架外侧壁凹槽内,所述副支架与 所述支架相邻并呈直角设置,所述副支架连接所述静接触片。 0013 所述静接触片设置于所述副支架上,与所述动接触片相匹配对应,包括静接触点。 0014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通过螺钉与基座连接,螺钉端部与基座匹配连接的端面设 有若干个凸苞,使得螺钉与基座连接时嵌入基座里,保证支架与基座连接牢固;同时。

11、支架 又通过螺钉与外壳连接,采用冲苞挂台的结构的螺钉连接保证了支架与外壳连接后的牢固 度;使得基座与外壳连接后牢固;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动簧片 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动簧片依次铆接,铜质编制带 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双触点的应用,增大了触点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接 触导通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同时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两个动接触点,加大了触点的电流量, 大大减少了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并减少了对触点的损害;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防止由于动簧片太薄造 成的连接后动接触片变形,可延长产品。

12、的使用寿命。 0015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与外壳采用凸苞结构,连接牢固;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 结构,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有效减小电流冲击;在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 间设有支撑片,稳固不变形;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螺钉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螺钉和支架连接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支架和外壳连接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插片、引线插脚和电阻的连接示意图。 0022 图7是本发。

13、明汽车继电器的插片与基座连接示意图。 0023 图8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动接触片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编制带、动接触片、支撑片及动接触点依次连接的结 构示意图。 0025 图10是本发明汽车继电器的编制带连接两个触点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2610443 A 3/4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基座2和 设置在基座2上的电磁组件3。 0027 外壳1为方形结构,沿端部外缘对称延伸设置有与之平行的突起部11,本实施例 中,外壳1采用“工”字结构,可增加外壳1强度。 0028 基座2位于外壳1内,。

14、设有支架21和副支架22,支架21位于线圈架30外侧壁凹 槽内,副支架22与支架21相邻并呈直角设置的,副支架22连接有静接触片39; 支架21通过螺钉23与基座2连接,螺钉23端部与基座2匹配连接的端面设有若干个 凸苞231,凸苞231为沿螺钉23端部端面向上突起延伸设置的突起部,并沿螺钉23端部外 缘依次均布设置,使得螺钉23与基座2连接时嵌入基座2里,保证支架21与基座2连接牢 固; 同时支架21又通过螺钉23与外壳1连接,采用冲苞挂台的结构的螺钉23连接保证了 支架21与外壳1连接后的牢固度。 0029 电磁组件3设置于基座2上,包括线圈架30、线圈31、轭铁32、衔铁33、铁芯34、。

15、电 阻35、插片36、引线插脚37、动接触片38及静接触片39。 0030 线圈架30上设置有线圈31和铁芯孔,铁芯34穿过铁芯孔,铁芯34的一端与轭铁 32连接,轭铁32的端部和动接触片38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动接触片38的固定端与衔铁33 连接; 插片36、两个引线插脚37穿过基座2两侧边处的安装孔并和基座2固定连接,引线插 脚37与线圈31电联接;插片36与基座2直接连接,取代了线束的接插件;引线插脚37前 端为卡孔设置,电阻脚351、插片36穿于卡孔内,通过压紧卡孔来实现电阻35和引线插脚 37、插片36和引线插脚37之间的固定。 动接触片38呈“L”型,为双触点结构,包括设置于固定端上。

16、的动簧片381和两个动接 触点382;自由端端部开设有小孔383,采用挂扣式使之与轭铁32连接;固定端部延伸出一 对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一对连接孔384,连接板依次设有铜质编制带385、支撑片386和动 接触点382; 同时,动接触片38与动接触点382连接部位设有支撑片386,支撑片386位于动接触片 38和动接触点382之间,防止由于动簧片381太薄造成的连接后动接触片38变形; 动接触点382、支撑片386和动簧片381三者依次铆接,动接触片38为双触点承载,铜 质编制带38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增加导流; 静接触片39设置于基座2的副支架22上,与动接触片38相匹配对应。

17、,包括静接触点。 0031 当给本发明的继电器通电时,线圈31得电产生电磁场,铁芯34被磁化后对衔铁33 产生吸力,衔铁33则带动接触片38运动,使动接触点385与静接触点391同时连通,使负 载得电工作。 0032 当给本发明的继电器断电时,线圈31的电磁场消失,铁心34去磁,对衔铁33产生 的吸力消失,衔铁33则带动接触片38运动,使动接触点385与静接触点391同时断开,致 使触点间隙增加,切断负载能力增强,输出电路断开,负载回路断电。 0033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通过螺钉与基座连接,螺钉端部与基座匹配连接的端 说 明 书CN 102610443 A 4/4页 6 面设有若干个凸苞。

18、,使得螺钉与基座连接时嵌入基座里,保证支架与基座连接牢固;同时支 架又通过螺钉与外壳连接,采用冲苞挂台的结构的螺钉连接保证了支架与外壳连接后的牢 固度;使得基座与外壳连接后牢固;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结构,包括动簧片和两个动接触点,动簧片 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撑片;两个动接触点与所述支撑片和动簧片依次铆接,铜质编制带 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动接触点的尾端;双触点的应用,增大了触点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接 触导通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同时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两个动接触点,加大了触点的电流量, 大大减少了电流对触点的冲击并减少了对触点的损害;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动接触片和动接触点之间设有支。

19、撑片,防止由于动簧片太薄造 成的连接后动接触片变形,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34 本发明的汽车继电器,支架与外壳采用凸苞结构,连接牢固;动接触片采用双触点 结构,两个动接触点之间通过铜质编制带连接,有效减小电流冲击;在动簧片和动接触点之 间设有支撑片,稳固不变形;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说 明 书CN 102610443 A 1/5页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10443 A 2/5页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10443 A 3/5页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10443 A 4/5页 10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10443 A 10 5/5页 11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10443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