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用电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暖用电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241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1 C N 1 0 2 6 2 4 1 3 9 A *CN102624139A* (21)申请号 201210100664.6 (22)申请日 2012.04.09 H02K 5/20(2006.01) H02K 5/04(2006.01) H02K 7/10(2006.01) H02K 11/00(2006.01) (71)申请人山东斯巴特电力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50353 山东省济南市大学科技园紫薇 路中段商务公园1号楼 (72)发明人李宗平 张迎春 刘明 (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
2、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崔同磊 (54) 发明名称 取暖用电机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暖用电机,包括后盖 (1)、外壳(2)、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8)、前盖 (4)和电机轴(9),所述的前盖(4)外端还设有上 盖(5),所述的外壳(2)中、前盖(4)和上盖(5) 之间均设有密封的空腔(12)且相互连通,与空腔 (12)连通的设有液体导热介质的进口(13)和出 口(14),所述的前盖(4)和上盖(5)之间的空腔 中还设有静摩擦轮(7)和动摩擦轮(6),动摩擦轮 (6)与电机轴(9)轴接。本发明取暖用电机是一 种全新的取暖用电机,具有加热效率高,加热温升 快,可更加有效降低无。
3、功损耗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取暖用电机,包括后盖(1)、外壳(2)、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8)、前盖(4)和 电机轴(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4)外端还设有上盖(5),所述的外壳(2)中、前盖(4) 和上盖(5)之间均设有密封的空腔(12)且相互连通,与空腔(12)连通的设有液体导热介质 的进口(13)和出口(14),所述的前盖(4)和上盖(5)之间的空腔中还设有静摩擦轮(7)和 动摩擦轮(6),动摩擦轮。
4、(6)与电机轴(9)轴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取暖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9)在前盖(4)和上 盖(5)之间的空腔(12)中的一端还轴接有叶片(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取暖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摩擦轮(6)外周圈设有叶片 (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轴(9)在后盖(1)端还 轴接有位置传感器(10)。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24139 A 1/2页 3 取暖用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取暖用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天气寒冷时人们为了取暖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取暖设备,火炕、火炉。
5、、暖气片、暖 风机、空调等,而其中采用暖气片散热取暖的方式由于其对空气污染小、不会造成空气干燥 等优点尤其受到人们的欢迎。 0003 而传统的暖气片散热取暖通常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城市易于实现, 但在偏远的农村则很难推广。因此有人发明了电暖器,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来实现取暖。但 这种电加热的方式由于温度难于控制,并且在加热过程中完全依赖冷热水温差对流实现水 的循环,热交换效率不高,制热速度慢。 0004 众所周知,电机在运转时会产生热量,但在传统观念中电机主要作用是将电能转 换为机械能,产生的热量是越少越好,因此也没有人想到将电机的发热应用到取暖设备上 来进行取暖。 发明内容 0005 。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新的热交换效率高的取暖用电机。 0006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首先提供如下一种取暖用电机,包括后盖、外壳、定子 组件、转子组件、前盖和电机轴,所述的前盖外端还设有上盖,所述的外壳中、前盖和上盖之 间均设有密封的空腔且相互连通,与空腔连通的设有液体导热介质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的 前盖和上盖之间的空腔中还设有静摩擦轮和动摩擦轮,动摩擦轮与电机轴轴接。 0007 采用以上方案后,本发明的构思是将电机的散热方式由传统的风冷方式改为其他 的导热介质如净化水等,在传统电机的基础上对外壳进行改进,并在前盖的外端还加设了 上盖,并在外壳中、前盖和上盖之间均设有密封的空腔且。
7、相互连通,与空腔连通的设有导热 介质的进口和出口,这样在电机运转时利用导热介质将电机运转时产生的热量从出口带走 并输入到散热器中。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前盖和上盖之间的空腔中还设有静摩擦轮和 动摩擦轮,动摩擦轮与电机轴轴接,本发明利用静摩擦轮和动摩擦轮之间的动态回旋摩擦 产生热能,主要是利用两物体相互间的摩擦原理把机械能转换成热能,建立一定的环境条 件使导热介质分子高速碰撞,并且与物理摩擦有机结合,产热过程中的压力、温度与速度完 全取决于空间负压与回旋速度。这样在静摩擦轮和动摩擦轮的作用下,导热介质分子高速 碰撞产生热量将将导热介质从进口往出口输送,加速完成导热介质的循环流动,从而进一 步提。
8、高了热交换的效率,使得散热器的散热速度加快,取暖效果中提温速度快。 0008 作为改进,所述电机轴在前盖和上盖之间的空腔中的一端还轴接有叶片。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摩擦轮外周圈设有叶片。 0010 上述优选方案在电机轴或动摩擦轮上设有叶片可是的本发明的取暖用电机同时 起到了水泵的作用,使得导热介质的循环速度进一步加快,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效 说 明 书CN 102624139 A 2/2页 4 率。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轴在后盖端还轴接有位置传感器。本优选方案设置位置传 感器,可对电机采用专业脉冲分配技术进行设计,提高电机的运转速度,另外,对本电机的 设计可采用饱和或过饱。
9、和磁路设计方案,利用磁路最小原理设计,结构形式为同心绕组,将 功率器件IGBT高频通断期间在铁芯绕组中的高频电能充分转化成高频磁能产生涡流,将 高频电能产生的磁场作用到电机内胆,故使内胆钢管形成复合阻抗热源体,在高频电流的 作用下钢管的铁分子高速跟随电流方向运动磁致效应铁分子之间的运动摩擦将势能转化 为热能。 001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加热效率高,加热温升快,可更加有效降低无功损 耗,提高系统加热效率,能大幅度提高加热工艺流程产量。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所示: 1、后盖,2、外壳,3、定子组件,4、前盖,5、上盖,6、动摩擦轮,7、静摩擦。
10、轮,8、转子组件, 9、电机轴,10、位置传感器,11、叶片,12、空腔,13、进口,14、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取暖用电机做详细说明: 如图1中所示,一种取暖用电机,包括后盖1、外壳2、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8、前盖4和 电机轴9,所述的前盖4外端还设有上盖5,所述的外壳2中、前盖4和上盖5之间均设有密 封的空腔12且相互连通,与空腔12连通的设有液体导热介质的进口13和出口14,所述的 前盖4和上盖5之间的空腔中还设有静摩擦轮7和动摩擦轮6,动摩擦轮6与电机轴9轴 接,所述电机轴9在前盖4和上盖5之间的空腔12中的一端还轴接有叶片11,所述的电机 。
11、轴9在后盖1端还轴接有位置传感器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热介质为净化水,本电机 采用利用磁路最小原理和过保护磁路设计方案,结构形式为同心绕组,将功率器件(IGBT) 高频通断期间在铁芯绕组中的高频电能充分转化成高频磁能产生涡流,将高频电能产生的 磁场作用到电机内胆,故使内胆钢管形成复合阻抗热源体,在高频电流的作用下钢管的铁 分子高速跟随电流方向运动磁致效应铁分子之间的运动摩擦将势能转化为热能。 0016 在使用时,电机运转过程中,利用电机运转的铜耗、铁耗和摩擦生热原理,采用多 功能叠加的方式将电能最终转换为热能,并叶片的旋转将加热后的导热介质从出口加速输 入到散热器中进行循环散热,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0017 还应说明,上述实施例中仅对电机的结构部分进行了表述,在具体使用时,电机还 会用到驱动器及出口与散热器之间的管接等技术,但这些均为现有技术,因而在此对该部 分现有技术内容不再详细赘述。 0018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发明的发明构 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如所述的叶片11也可直接设置在动摩擦轮的外周圈上等。在此, 应该说明,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2624139 A 1/1页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24139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