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薄膜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薄膜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056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4.04 C N 1 0 2 4 0 5 6 8 5 A *CN102405685A* (21)申请号 201080017243.6 (22)申请日 2010.04.20 102009017787.6 2009.04.20 DE H05B 33/14(2006.01) H05B 33/28(2006.01) (71)申请人塔尔赛法股份公司 地址瑞士塔尔 (72)发明人 P.查布雷克 H.梅尔 M.蓝图斯 U.桑德雷格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谢强 (54) 发明名称 光电薄膜装。
2、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薄膜装置,所述光电薄 膜装置具有第一平面电极层(10),作为第一平面 电极层的反电极的第二平面电极层(16),所述 电极层之间的电介质层(14)和与所述电介质层 (14)相邻的并且设置在电极层之间的由电致发 光材料制成的活性层(12)。本发明建议,所述第 一和/或第二电极层借助具有导电纤维的织物实 现为透光的并且无TCO的特别地无ITO的电极层。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1.10.19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0/002410 2010.04.20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0/12。
3、1785 DE 2010.10.28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CN 102405689 A 1/3页 2 1.一种光电薄膜装置,所述光电薄膜装置具有: 第一平面电极层(10), 第二平面电极层(16),作为第一平面电极层的反电极, 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电介质层(14),和 由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活性层(12),其与所述电介质层(14)相邻并且被设置在所述 电极层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电极层借助具有导电纤维的织物实现为透光并且无 TCO或无ITO的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被提供以具有透明的不导 电的聚合物材料的涂层,使得所述纤维至少部分地被聚合物材料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的聚合物材料被形成和/或 选择为使得所述涂层是防恶劣天气的,特别是防紫外线(UV)的,和/或提升了基质的防恶 劣天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被构造为辐射硬 化的、特别是可UV交联的或热硬化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从包括 如下项的组中选择:丙烯酸树脂,硅、含氟聚合物、PU、PEN、PI、PET、PA、EVA或这些材料的混 合,。
5、特别地为SiOx,ORMOCER或其它无机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具有从包括如 下项的组中选择的材料:PA、PP、PET、PEEK、PI、PPS、PBT、PEN。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线径在 18m至100m之间,优选地在18m至80m之间,更优选地在18m至32m之间,和 /或所述织物具有其打开面积实现为20至95,优选地在40至60之间的网眼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开口的网眼宽度在30m至 300m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0m至70m之间的范围内,和/或网。
6、眼开口的面积在 800m 2 至800000m 2 之间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具有涂覆 在聚合物上的金属喷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喷涂从包括如下项的组中 选择:Ni、Ti、Mo、W、Cr、Cu、Ag、Al、Au。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喷涂的层厚在100nm 至10m之间,特别地在200nm至3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具有作为涂 层涂覆在所述织物上的金属喷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
7、在于,所述金属喷涂通过喷镀,特别是等 离子喷镀,蒸镀和/或特别是电解质的湿化学方法涂覆在所述织物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平面电阻 小于50/sq,优选地小于20/sq,进一步优选地小于10/sq。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层和/或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2/3页 3 所述活性层通过丝网印刷涂覆,或涂覆为薄层,或通过其它涂层方法涂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质层和/或所述活性层被 多层地涂覆。 17.根据。
8、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 层被构造为用于实现双侧发光的EL薄膜装置的透光的织物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电极具有聚合 物薄膜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厚度在 30m至100m之间,优选地在40m至80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在40m至60m之 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由聚合物薄膜材料实 现的反电极这样进行热稳定,使得所述反电极在140至180之间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
9、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聚合物薄膜 材料形成的反电极具有涂覆在其上的金属喷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电极的金属喷涂从包括如 下项的组中选择:Ni、Ti、Mo、W、Cr、Cu、Ag、Al、Au。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喷涂的层厚度被设置在 100nm至10m之间,特别地在200nm至3m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喷涂通过喷镀,特别 地通过等离子喷镀、沉积和/或湿化学过程、封闭的电解过程涂覆。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金属喷涂 的并且。
10、热稳定的聚合物薄膜而存在的反电极的表面小于20/sq,优选地小于5/sq,进 一步优选地小于2/sq。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 层实现为无ITO的电极层。 27.一种用于制造光电薄膜装置的方法,特别是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 述的薄膜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至少部分地将具有导电纤维的织物嵌入到透明的不导电的聚合物层内用于制造无 TCO的、特别是无ITO的第一电极层; -将由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活性层特别地通过丝网印刷涂覆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 -在所述活性层上特别地通过丝网印刷涂覆电介质层; -将作为第一电极的反电极的。
11、第二电极涂覆在电介质层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极层的涂覆包括至少部分地将 具有导电纤维的织物嵌入到所述电介质层内,使得将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纤维置于所述电介 质层的尚未硬化或干燥的材料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通过金属喷涂过程、特 别地借助于等离子喷镀或气相沉积形成在所述干燥的电介质层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层涂覆为多层 和/或所述电介质层涂覆为多层,特别地通过相继地涂覆和硬化或干燥所涉及层的单独的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12、 3/3页 4 层来实现。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变形, 特别是所述第一电极层与非平面的载体的匹配。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导电能力和/或透明 度和/或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电极层的颜色。 33.根据权利要求27或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层特别地通过 连续的无中断的涂层过程涂覆在作为反电极的热稳定的并且金属喷涂的聚合物薄膜上,然 后涂覆所述活性层和具有导电纤维的织物层。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导电纤维的织物层的涂覆包 括至少部分地将所述纤维嵌入到所述活性层。
13、的尚未硬化或干燥的材料内。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层涂覆为多层或多层状, 特别地通过单独层的相继的涂层和硬化以及干燥过程进行。 3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薄膜材料的用于制造照明装置和 /或信号装置的应用,所述照明装置和/或信号装置用于娱乐和/或家庭电子器件、土木工 程、建筑结构、安全设施和/或包括航空运输的交通运输。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1/6页 5 光电薄膜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光电薄膜装置,特别是电致 发光(EL)薄膜。 背。
14、景技术 0002 此类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普遍公知的,并且由于其有利的平面发光特征结合低电 流消耗和长发光时间而被应用于不同的使用领域,特别地用于实现照明、广告、设计和建筑 中的警告或信号平面。 0003 平面薄膜状的电致发光装置基于如下工作原理,即,在平板电容器类型中在两个 平面电极之间设置典型地由掺杂的硫化锌作为电致发光材料而制成的所谓的活性层以及 电介质层,并且该装置在以交流电压信号(具有大约200Hz至4kHz之间的典型频率)通电 的情况下进行冷的、平面的并且非指向性的光辐射。所施加的交流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可改 变光辐射的亮度(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也改变颜色)。 0004 在结构的实现中,现有。
15、技术中已知的、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EL薄膜装 置典型地具有作为第一电极的聚合物基质,所述基质典型地通过真空喷镀用铟锡氧化物 (氧化铟锡ITO,作为实现透光导电的氧化物(TCO)涂覆,使得形成导电同时透光的电极 层。在所述电极层上在同样平面的并且典型地透光的例如通过电路板实现的反电极的方向 上设置由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活性层,典型地通过使用掺杂以适当的材料诸如金、银、铜、 镓或锰的硫化锌制成的活性层。在(典型地透光的)反电极完成此类已知的薄膜装置时, 涂覆在活性层上的例如钛酸钡的电介质层防止了电极的短路。 0005 此外,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通过丝网印刷方法来涂覆活性层和/或电介质层, 。
16、其中为丝网印刷提供的合适的糊状层材料在商业上可获得并且由例如杜邦(Dupont)的制 造商提供。 0006 特别地,在大批量制造此类光电薄膜装置时,透明的ITO-PET前电极 (Frontelektrode)被证明是昂贵的并且还是易碎的。ITO必须进一步作为很薄的层涂覆, 以实现足够的光学透明,因此又影响了导电能力(并且因此导电能力典型地高于50/sq, 因此不具有明显的电阻特征)。由此又出现了多个缺点:首先在基于ITO的发光装置上需要 (典型地通过银或银印制实现的)母线或连接母线,以保证电连接。因此,已在此时确定了 产品的尺寸,使得排除了(具有相应的成本和产量优点的)连续的无中断的制造过程。。
17、在 此几何规定方面也存在用以实现相同的亮度的尺寸限制的问题,并且通过所述结构限制了 用于控制的最大极限频率。 0007 相应地,存在对于替代的、机械改进的并且潜在廉价的(并且同样也可实现透明 的平面电极)的材料的需求,此外,所述材料在其电特征或电阻特征上改进并且具有更低 的对于接触的要求。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2/6页 6 0008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完成一种用于实现电致发光薄膜的替代的 薄膜装置,所述薄膜装置特别地在制造成本以及对于为实现透明的电极面所需的必要的昂 贵材料方面进行优化。此外,完成了用于制造EL薄膜装置。
18、的新的或者改进的方法。 0009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光电薄膜装置、一种具有权利要 求27的特征的用于制造光电薄膜装置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36的特征的应用来解 决。本发明的有利扩展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0010 按照本发明的有利的方式,两个电极层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均具有织物,所述织物 具有导电纤维。 0011 该织物由此提供了有效并且廉价地实现电极功能性的可能性,其中同时地(通过 在各纤维粗细的选择、纤维之间的中间空间的构造和导电纤维(Fibern)的类型中合适地 构造该织物)以很灵活的方式实现了构造希望的特征的可能性以及与光电薄膜装置的各 种考虑的使用目的匹配的可。
19、能性。此外,该装置是柔韧的并且几乎可以任意地塑形。 0012 因此,首先优选的是,为稳定织物并且保护织物不受潮湿或其它环境影响,将织物 (至少部分地)嵌入到透明的不导电的聚合物材料内。按照这种方式,不仅能影响光的颜色 (例如通过将该聚合物材料合适地染色),而且通过合适的选择聚合物材料可将电极(以及 由此整个装置)实现为防恶劣天气的。 0013 为了实际上实现用于纤维的涂层,在本发明的优选扩展的范围内能将该涂层构造 为辐射硬化以及补充或替代地热硬化的树脂的形式,其中合适的可以是丙烯酸树脂、硅材 料、含氟聚合物,以及从包括如下项的组中选择的材料组成的聚合物:PU、PEN、PI、PET、PA、 EV。
20、A或类似的材料。 0014 关于本发明的纤维(Fibern),首先根据本发明包括基本上由不导电纤维制造的织 物,然后为实现电极作用而为其设置导电性。合适的纤维特别地是由PA、PP、PET、PEEK、PI、 PPS或类似的化学纤维制成的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单纤丝。与纯金属纤维相比,(在可比较的 导电特征方面)这实现了明显的成本优点;此外,与此类ITO涂层相比,该成本优点被特别 明显地实现。 0015 为实现导电性(其中,优选地所使用的织物的平面电阻小于50/sq,优选地小于 20/sq,进一步优选地小于10/sq),一方面,本发明包括将根据扩展的由金属制成的纤 维(金属纤维)或带有金属喷涂的纤维设置。
21、在织物内。用于实现金属喷涂的纤维或金属纤 维的合适的材料例如为Ti、Ag、Al、Cu、Au、Pa、Pt、Ni、W、Mo、Nb、Ba、Sn、Zr等,其中织物的 导电能力(例如平面电阻)可通过几何形状合适地构造,可以以该几何形状将该金属喷涂 纤维或金属纤维与不导电的纤维编织在一起:在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的范围内,在此 不仅将此类导电的纤维设计为11的结合形式(即,将全部纤维进行金属涂层),而且设 计为12、13或更高的结合形式,补充地或替代地,也选择其中应当主要编织金属纤维 或金属喷涂的纤维的方向(经线、纬线),以进行导电能力调节(特别地也设计为在经线、纬 线两个方向上编织)。 0016 另一方。
22、面,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现方式的范围内能通过织物的金属喷涂(即在编 织之后)构造导电能力或希望的低欧姆的平面电阻,所述织物典型地以不导电的聚合物纤 维制成(其中,原理上在此也可编织金属纤维)。织物的此类金属涂层可合适地通过等离子 体喷镀进行(例如,用Ag、Au、Ti、Mo、Cr、Cu、ITO、ZAO或类似金属进行喷镀),替代地通过 说 明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3/6页 7 蒸镀(Al、Au、Cu等)或通过湿化学方法进行,诸如通过电解质的湿化学方法,例如沉积Ag、 Ni。典型地,织物的此类金属喷涂导致特别高的导电能力,这使平面电阻降低到小于10/ sq。 。
23、0017 本发明的特别的优点在于高透光性以及本发明所使用的织物的透明度。可通过根 据本发明所设定的网眼开口的调节而特别有利地影响所述透光性和透明度,其中,特别地 在此有利地可使用已知的用于制造精确织物的方法。为实现根据本发明所设计的网眼开 口,在根据本发明的20至85之间的打开面积时,被证明特别优选的是,将网眼宽度调 节在30m至300m的范围内,以及将各网眼开口的面积(优选地在平面上恒定地)调节 到大约800m 2 至800000m 2 之间的范围内。 0018 此外,根据本发明有利的是,通常根据本发明制造的织物的总透明度(按照)高 于织物的打开面积;对于所谓的透明度,即通过网眼以及通过透明。
24、的纤维的透光性在此意 味着散射透明度,这考虑到(例如在带有金属涂层的纤维的情况中)纤维上的反射或通过 纤维的反射,使得在根据本发明的20至85的打开面积的情况下在结果中实际可达到 25至95的总透明度。 0019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扩展,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如需要自身也可涂覆多层,优 选地通过相继地涂覆、硬化或干燥以及涂覆至少一个另外的层来实现)可通过丝网印刷实 现,同样活性层也可通过丝网印刷涂覆。在此,本发明的优选的扩展包括以多个连续通过 丝网印刷(或另外的涂层方法)涂覆的层来形成活性层,特别地也通过允许连续的无中断 (“滚筒到滚筒(Rolle-zu-Rolle)”)涂层的涂层方法来形成活性。
25、层。 0020 根据优选的扩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最简单和简洁的方式完成EL薄膜装置的 可能性,所述EL薄膜装置在两侧上发光,即从第一电极层(前电极)以及从相对的第二电 极层(反电极)发光,并且因而以简单的方式提供了完成全新的、单侧或双侧可使用的警告 或信号平面或类似应用的可能性。这在本发明的优选扩展中如下地实现:使得两个电极层 实现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所使用的织物的形式,其中电极层中的至少一个附加地提供了如 下可能性,即,通过嵌入到电介质层(仍处于糊状或未硬化的状态下)的合适的材料内,将 固定并且可靠的连接的制造技术的优点与简单和廉价的可制造性组合。 0021 这样的操作方法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26、和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的范围内要求 了权利。 0022 由此,本发明以潜在简单的、简洁的并且适合于大批量制造的廉价方式允许用于 大量(电致发光)应用的光电薄膜装置的制造:根据需要,单侧或双侧地使用发光方法,根 据本发明的发光和/或信号装置的可能应用的范围适用于照明、广告、结构、展会、建筑、安 全性或交通方面的娱乐和/或家庭电子器件内,直至航空或军事技术中的特定应用。 附图说明 0023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和细节从如下对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以及根据附图得到; 附图中: 0024 图1a、图1b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变形 的光电薄膜装置的示意性层结构; 0025 。
27、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是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反 说 明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4/6页 8 转或在层次序上反向的实现方式,和 0026 图3a、图3b示出了作为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两个方案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 式,但不同在于织物直接用活性层材料涂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图1a和图1b在示意图中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EL薄膜装置 的结构。 0028 带有银涂层PET纤维(在此为120纤维/cm,23m线径,银涂层的厚度约500nm) 的PET织物材料8(例如PET 1000 120-23,制造者为Sefar,CH。
28、-Thal)具有透明的聚合物 材料9(在此为丙烯酸树脂),使得实现第一平面和透明的电极层10。该电极层10在侧面 区域内是可接触的并且其厚度典型地在30m至200m之间。按照这种方式形成了如下 的层:其在一个平面侧不导电,在其另一个平面侧导电。 0029 该第一电极层在示出的构成中允许大约50的可见光的透明度,在该第一电极层 上通过丝网印刷(或另外的合适的涂层方法)设置活性层12。在特别有利的方式中,该活 性层也通过连续过程通过合适的涂层方法涂覆,例如通过刮板涂抹、喷镀、浸没涂层等方法 来涂覆。活性层具有掺杂以铜的硫化锌,所述硫化锌附加地混合以Al 2 O 3 作为另外的成分, 并且作为丝网印。
29、刷的油墨/浆料而准备。该油墨(典型地在商业上作为制造者Mobichem 的产品E80-02SB可获得)这样单层地进行涂覆,使得干燥的活性层12的厚度为30m至 80m。 0030 在该活性层上,再次通过丝网印刷(或另外的替换的涂层方法)涂覆电介质层 (电介质层14)。该涂覆在此以两级进行,其中首先通过丝网印刷涂覆第一层(典型地使用 的浆料:制造者Mobichem的类型D80-01,这是通常的钛酸钡浆料,其中所使用的丝网印刷 浆料可通过对应于涂层要求的合适的溶剂稀释,典型地稀释进行为0至50)。涂覆这样进 行,使得在干燥后(110至130,20至30分钟),该第一层的层厚大约为5m至40m。 然。
30、后,在该位置上通过丝网印刷(或另外的涂覆方法)涂覆相同电介质材料的第二层,其中 在涂覆后(再次实现类似的层厚)在仍未干燥的第二层的材料上嵌入以银金属喷涂的PET 织物16a(对应于用于电极层10的类型的织物),使得织物材料(部分地)侵入到所涂覆的 电介质材料内。只有此时(如需要使用连接在中间的滚压(Aufwalzen)或压紧用于第二电 极层16a的织物材料)才通过供热进行干燥。 0031 在另外的替代实施方式中,在前面的层干燥后依次地涂覆第一以及第二电介质 层。每个电介质层14按照自己的过程条件如上面描述的那样通过丝网印刷或其他涂层方 法被涂覆,使得干燥的层的平均厚度在大约5m至大约40m之间。
31、的范围内。在(第二) 电介质层干燥之后,然后将金属喷涂层16b涂覆在其上。多层结构的此类金属喷涂层例如 可通过等离子喷镀(例如通过Ag、Au、Ti、Mo、Cr、Cu、ITO、ZAO等)合适地进行,替代地通 过沉积(Al、Ag、Cu等)进行。典型地,该金属喷涂通过其厚度在25nm至200nm之间的范围 内的银进行。该层的平面电阻应优选为相对低,特别是小于5/sq。通过该附加的实施方 式,实现了均匀的金属厚度的优点,这带来最终产品的均匀的亮度分布。 0032 合适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边缘区域内电接触;图1a或图1b解释了符号 性地施加交流电压以便用于驱动该装置,后者从两个电极发射出光。 说。
32、 明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5/6页 9 0033 在图1a的方案中描述的第一实施例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电介质的涂层,如所描述 那样那样。在此,优选地第二金属喷涂PET织物16a在(光学)调校中以透明电极10的织 物选择并且定向,以便避免(不利的)莫尔效应(Moireffekt)。典型地,这通过将两个织 物以预先确定的角度相互定向来实现。 0034 图1b描述了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的附加的和替代的方式,其中,第二电介质层14 以与第一层相同的方式涂覆。不过,在第二电介质层干燥后将金属喷涂层16b涂覆在其上。 此类金属喷涂层例如可通过等离子喷镀(例如通过Ag、A。
33、u、Ti、Nu、Cr、Cu、ITO、ZAO等)合 适地进行,替代地通过沉积(Al、Ag、Cu等)进行。ITO当然优选为更低。典型地,由银形成 的金属喷涂的厚度实现在20nm至200nm之间的范围内,带有小于5/sq的相对低的平面 电阻。优点是金属厚度均匀,由此实现了最终产品的亮度的更大的均匀性。 0035 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存在相对粗糙的层过渡。这对于层装置内的光折射和 光分配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避免了光阱(Lichtfall)。 0036 下面根据图2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可理解为“反转”的 变形,因为相对于前述第一实施例,层的次序被反转。更确切地讲,首先用电介质对。
34、反电极 进行涂层,然后对活性层进行涂层,随后安装透明电极。 0037 就此而言,图2在示意性装置中示出了如何由导电薄膜20(典型地用于达到希望 的导电能力的金属喷涂的薄膜材料)实现反向电极(反电极)。该薄膜被热稳定,由此该薄 膜(在干燥后)对于所涂覆的浆料是稳定的;此类热稳定在直至130至180的温度范围 下进行。薄膜(膜)20为实现所谓的背膜灯(foil back structured lamp)是薄的并且柔 韧的,典型地可通过平均厚度在40m和100m之间(优选地,厚度大约为50m)的PET 薄膜实现。合适的金属喷涂在平面电阻的方向上进行,所述平面电阻典型地小于50/sq, 进一步优选地小。
35、于20/sq,更进一步优选地小于10/sq。 0038 在其上涂覆(单层或双层)电介质层14。电介质层(多层)的涂覆以与上述结合 第一实施例描述的相同的方式进行,其中可以再次以合适的方式将丝网印刷浆料稀释,并 且通过前述方式干燥。 0039 在电介质层(多层)干燥后,涂覆活性层12。这再次对应于上述结合第一实施例 描述的方式(相应地丝网印刷浆料、供货商、制造步骤和干燥步骤,成层)。在该层上用银 金属喷涂的PET织物8(对应于电极层)涂覆,并且涂覆在最后的层的尚未完全干燥的金属 内,使得实现织物材料对于活性材料的(部分的)透过。然后将装置干燥(必要时如需要, 在压上或压入第二电极层8之后)。在该。
36、实施例中,通过引入织物有利地实现了形成活性层 的EL微粒与织物的很好的接触,但不通过织物侵入(因为在该情况下活性层的不位于两个 电极之间的各个EL微粒不发射光并且相应地导致光分布中的不利的暗斑或不均匀性)。 0040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还有利的是,以连续形式涂覆(各)涂层,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适 合于大批量生产和有效的制造。特别地,在该观点方面,针对第二实施例解释的实现方式是 有利的。 0041 最后,根据附图3a和3b结合第三实施例解释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方案。在此,选 择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层次序,其中差异在于,作为带有涂覆在其上的活性层的透明的 织物层的替代,在第三实施例中,织物直接以(EL)活。
37、性层进行涂层。 0042 这点根据图3a或图3b示意性地可见。因此,带有银涂层PET纤维(在此为 说 明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6/6页 10 120纤维/cm,23m线径,银涂层的厚度大约为500nm)的PET织物材料8(再次例如PET 1000120-23,供货商为Sefar CH-Thal)(直接)具有活性层,使得织物部分地嵌入在一侧的 层内并且完全地嵌入在另一侧的层内。 0043 然后,以相同的方式涂覆电介质层,如前文结合图1a和图1b所述那样,其中用于 实现反电极的两个方案也是合适的。 0044 前述实施方式不应理解为偏离本发明的范围,而应理解。
38、为位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不同的参数、材料和过程条件应改变。 0045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范围内,合适地调整用于涂覆、干燥等的各个过程步 骤,以及特别地也设置多个位置用于电介质层以及用于由电致发光材料制成的活性层,以 便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于应用情况。如在说明书引言中已解释的那样,存在多种可能性来预 先确定光的颜色、亮度/透明性、机械可承载性和其它参数,特别地通过调节和选择合适的 织物特征来实现。这包括选择和调节合适的纤维粗细(Fiberdicken)以及网眼宽度,与选 择和构造合适的涂层一样,选择和设置有利的可选择的特别是用于第一电极层的聚合物材 料,和/或调节所提及的用于实现电介质层和/。
39、或活性层的过程参数。 0046 在所描述方法的优选扩展的范围内,和/或为实现根据本发明制造的光电薄膜装 置的替代的实施方式,有意义的是通过固定措施(例如将用于第二电极层的织物张紧在框 架内)在引入前控制相对位置和/或织物预载。如果例如选择金属喷涂的PET织物16a的 反电极,则织物特征应考虑到电极层10仔细确定或测定,以便例如避免不利的莫尔效应。 在此,典型的方式在于将第二金属喷涂的织物以相对于第一电极层的预先确定的角度来涂 覆。 0047 在结果中,通过本发明以令人惊奇的简单和简洁的方式实现了可变的、灵活的并 且可廉价制造的电致发光薄膜装置,EL技术潜在地可获得更进一步的应用频谱。该薄膜装 置也可连续地(“滚筒到滚筒”)地制造,并且有利地实现为带有更高亮度以及辐射均匀性 的大的发射平面;附加的优点是在相对高的极限频率和控制电压下的可使用性。 说 明 书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1/2页 11 图1a 图1b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05685 A CN 102405689 A 2/2页 12 图3a 图3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0568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