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金属模点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成型铸件地铸模的冷却装置,涉及一种铸造金属模点冷装置。适用于金属模具的冷却,特别适用于内燃机中缸盖、缸体等铸造过程中金属模的冷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缸盖、缸体的铸造过程中,其金属模的冷却一般采取在底模或其它厚大部位内部镶嵌蛇形铜管,管内通水或压缩空气,通过管壁与模具接触传热达到降低局部模温的目的,由于采用的是间接传热方式,冷却效果受到传热方式限制,冷却效果不佳,冷却效率较低,对提高产品质量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接传热、水(或压缩空气)与模具直接进行热交换的铸造金属模点冷装置。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铸造金属模点冷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其特征之处是还包括:
一个有外螺纹的连接螺杆(5),该连接螺杆(5)中有轴向穿孔(9)和径向穿孔(10);
一个出水管接头(7),该出水管接头(7)中有轴向穿孔并与连接螺杆(5)固定密封连接(螺纹连接或套接等)、有孔(11)并与所述出水管(8)固定密封连通(螺纹连接或套接等),孔(11)与径向穿孔(10)的位置相对应;
一个导水管(6)(紫铜管或其它材料管),该导水管(6)的一段位于连接螺杆(5)的轴向穿孔(9)内且外径小于轴向穿孔(9)内径;
一个一端与连接螺杆(5)的轴向穿孔(9)固定密封连接(螺纹连接或套接等)的紧固螺丝(4),该紧固螺丝(4)中有盲孔(12)并与导水管(6)的位于轴向穿孔(9)内的一端连通、有与盲孔(12)相通的径向孔(13);
一个进水管接头(2),该进水管接头(2)中有穿孔并与紧固螺丝(4)固定密封套接(螺纹连接等)、有与紧固螺丝(4)的径向孔(13)位置对应的盲孔(14)并与所述进水管(1)连通(焊接、螺纹连接或套接等)。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进水管接头(2)两侧的紧固螺丝(4)上还可以套有垫圈(3),以增加密封效果。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出水管接头(7)两侧的连接螺杆(5)上还可以套有垫圈(15),以增加密封效果。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进水管接头(2)与紧固螺丝(4)还可以连为一体、即整体成型。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出水管接头(7)与连接螺杆(5)还可以连为一体、即整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通过快速简单地将本发明装置装配到模具厚大部位(厚大部位加工有带螺纹盲孔、与本发明装置连通),即可实现水(或压缩空气)与模具的直接热交换,从而控制模具的局部温度,提高冷却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2)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制造,安装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进水管接头、3-垫圈、4-紧固螺丝、5-连接螺杆、6-导水管(紫铜管)、7-出水管接头、8-出水管、9-轴向穿孔、10-径向穿孔、11-孔、12-盲孔、13-径向孔、14-盲孔、15-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附图。
一种铸造金属模点冷装置,其组成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8;
一个有外螺纹的连接螺杆5,该连接螺杆5中有轴向穿孔9和径向穿孔10;
一个出水管接头7,该出水管接头7中有轴向穿孔并与连接螺杆5固定密封连接(螺纹连接)、有孔11并与所述出水管8固定密封连通(螺纹连接),孔11与径向穿孔10的位置相对应;
一个导水管6(紫铜管),该导水管6的一段位于连接螺杆5的轴向穿孔9内且外径小于轴向穿孔9内径;
一个一端与连接螺杆5的轴向穿孔9固定密封连接(螺纹连接)的紧固螺丝4,该紧固螺丝4中有盲孔12并与导水管6的位于轴向穿孔9内的一端连通、有与盲孔12相通的径向孔13;
一个进水管接头2,该进水管接头2中有穿孔并与紧固螺丝4固定密封套接(螺纹连接)、有与紧固螺丝4的径向孔13位置对应的盲孔14并与所述进水管1连通(焊接连接);
所述进水管接头2两侧的紧固螺丝4上还套有垫圈3;
所述出水管接头7两侧的连接螺杆5上还套有垫圈15。
使用时,在模具需要点冷的位置加工一个与连接螺杆5相匹配的带内螺纹的点冷孔(盲孔),将组合好的本发明点冷装置通过连接螺杆5的外螺纹与模具点冷孔内螺纹连接、即构成一个独立的点冷系统。
工作时,从进水管1通入水(或压缩空气),水流经进水管接头2的盲孔14、紧固螺丝4的径向孔13和盲孔12、再经导水管6、进入模具厚大部位点冷孔内壁、与金属模点冷部位直接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水(或压缩空气)经连接螺杆5内与导水管6外的间隙、经出水管接头7的孔11后从出水管8排出,即完成水(或压缩空气)与模具厚大部位的直接接触式热交换。
采用该实施例,模具厚大部位点冷效果明显提高,通过调节水(或压缩空气)流量,可保障模具局部温度可控,明显降低产品厚大部位缩松倾向,有效降低实际生产中因模温过高而停机等待的状况,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内容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所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