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301340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30964.0

申请日:

2010.08.06

公开号:

CN102474390A

公开日:

2012.05.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4L 1/16登记生效日:2016101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太阳专利托管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变更后权利人:美国纽约|||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4L 1/1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大阪府变更后权利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登记生效日:201407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1/16申请日:20100806|||公开

IPC分类号:

H04L1/16; H04L1/00; H04W28/04; H04W28/12; H04W72/04

主分类号:

H04L1/16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尾正悟; 西尾昭彦; 星野正幸; 堀内绫子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9.08.07 JP 2009-18515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邸万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在适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载波聚合通信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而且维持通过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质量的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在终端(200)中,控制单元(208)根据在以设定给本装置的单位频带组所包含的下行单位频带接收到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的图案,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控制。另外,控制单元(208)根据该接收成败的图案中的、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即ACK的数量,使响应信号的相位点不同,并在ACK的数量相同且接收成败的图案有多个时,在接收成败图案间使响应信号的相位点一致。

权利要求书

1: 终端装置, 其使用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带组与 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 控制信息接收单元, 接收以所述单位频带组内的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 道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 下行数据接收单元, 接收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数 据; 差错检测单元, 检测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 ; 以及 响应控制单元, 基于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和响应信号的发送规则 表, 以所述上行单位频带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号, 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 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候选与所述响 应控制单元发送的响应信号的相位点关联, 互不相同的相位点与图案中包含的 ACK 的数量 不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 相同的相位点与 ACK 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终端装置, 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 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 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候选与映射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关联, 相互不同的资 源与 ACK 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终端装置, 包含在所述图案候选中的 ACK 或 NACK 的至少一个是 在发送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为四以上的情况下, 将以多个单位频带发送 的多个下行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汇总为一个所得的 ACK 或 NACK。4: 重发控制方法, 包括 : 控制信息接收步骤, 接收以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 带组内的、 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 下行数据接收步骤, 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数据 ; 差错检测步骤, 检测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 ; 以及 响应控制步骤, 基于在所述差错检测步骤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而以所述上行单 位频带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号, 并根据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中的 ACK 的数量, 使响 应信号的相位点不同, 而且在 ACK 的数量相同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有多个的情况下, 在 图案间使响应信号的相位点一致。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重发控制方法, 在所述响应控制步骤中, 在 ACK 的数量相同的差 错检测结果的图案有多个的情况下, 对差错检测结果的每个图案, 使映射响应信号的上行 控制信道的资源不同。

说明书


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以及重发控制方法。背景技术 在 3GPP LTE 中, 采用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正交频分多址 ) 作为下行线路的通信方式。在适用了 3GPP LTE 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基站使 用预先设定的通信资源来发送同步信号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 SCH) 以及广播信号 (Broadcast Channel : BCH)。并且, 终端首先通过捕获 SCH 而确保与基站的同步。然后, 终 端通过读取 BCH 信息而取得基站独自的参数 ( 例如、 带宽等 )( 参照非专利文献 1、 2、 3)。
     另外, 终端在完成基站独自的参数的获取后, 对基站发出连接请求, 由此建立与基 站的通信。基站根据需要, 通过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控 制信道 ) 向已建立通信的终端发送控制信息。
     然后, 终端对接收到的 PDCCH 信号中包含的多个控制信息分别进行 “盲判定” 。即, 控制信息包含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 ) 部分, 该 CRC 部分在基站中 通过发送对象终端的终端 ID 而被屏蔽。因此, 终端在以本机的终端 ID 尝试对接收到的控 制信息的 CRC 部分进行解蔽之前, 无法判定其是否为发往本机的控制信息。在该盲判定中, 如果解蔽后的结果为 CRC 运算 OK, 则判定为该控制信息是发往本机的信息。
     另外, 在 3GPP LTE 中, 对于从基站发往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适用 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 动 重 发 请 求 )。 即, 终端将表示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 响应信号反馈到基站。终端对于下行线路数据进行 CRC, 若 CRC = OK( 无差错 ) 则将 ACK(Acknowledgment, 肯定确认 ) 作为响应信号反馈到基站, 若 CRC = NG( 有差错 ) 则将 NACK(Negative Acknowledgment, 否定确认 ) 作为响应信号反馈到基站。 在该响应信号 ( 即 ACK/NACK 信号 ) 的反馈中, 使用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 ) 等上行线路控制信道。
     这里, 在从基站发送的上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分配信息, 该资源分配信息包含 基站对终端分配的资源信息等。在该控制信息的发送中, 如上所述使用 PDCCH。该 PDCCH 由 一个或多个 L1/L2CCH(L1/L2Control Channel, L1/L2 控制信道 ) 构成。 各 L1/L2CCH 由一个 或多个 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 控制信道单元 ) 构成。即, CCE 是将控制信息映射 到 PDCCH 时的基本单位。另外, 在一个 L1/L2CCH 由多个 CCE 构成的情况下, 对该 L1/L2CCH 分配连续的多个 CCE。 基站根据通知对资源分配对象终端的控制信息所需的 CCE 数, 对于该 资源分配对象终端分配 L1/L2CCH。 然后, 基站将控制信息映射到与该 L1/L2CCH 的 CCE 对应 的物理资源中, 进行发送。
     另外, 这里, 各 CCE 与 PUCCH 的构成资源一对一地关联。因此, 接收到 L1/L2CCH 的 终端确定与构成该 L1/L2CCH 的 CCE 对应的 PUCCH 的构成资源, 使用该资源向基站发送响应 信号。 但是, 在 L1/L2CCH 占用连续的多个 CCE 的情况下, 终端利用与多个 CCE 分别对应的多 个 PUCCH 构成资源中的一个 ( 例如, 与 Index( 索引 ) 最小的 CCE 对应的 PUCCH 构成资源 ),
     向基站发送响应信号。这样, 能够高效率地使用下行线路的通信资源。
     如图 1 所示, 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多个响应信号通过在时间轴上具有零自相关 (Zero Auto-correlation) 特性的 ZAC(Zero Auto-correlation) 序列、 沃尔什 (Walsh) 序 列、 以及 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离散傅立叶变换 ) 序列进行扩频, 在 PUCCH 内 进行码复用。在图 1 中, (W0, W1, W2, W3) 表示序列长度为 4 的沃尔什序列, (F0, F1, F2) 表示序 列长度为 3 的 DFT 序列。如图 1 所示, 在终端中, ACK 或 NACK 的响应信号首先在频率轴上, 通过 ZAC 序列 ( 序列长度为 12) 被一次扩频成与 1SC-FDMA 码元对应的频率分量。接着, 使 作为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号的 ZAC 序列分别对应于沃尔什序列 ( 序列长度为 4: W0 ~ W3)、 DFT 序列 ( 序列长度为 3 : F0 ~ F3) 而被二次扩频。进而, 二次扩频后的信号通 过 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 ) 被变换成时间轴上的序 列长度为 12 的信号。然后, 对 IFFT 后的信号分别附加 CP, 形成由七个 SC-FDMA 码元构成的 1 时隙的信号。
     来自不同终端的响应信号彼此使用与不同的循环移位量 (Cyclic shift Index) 对应的 ZAC 序列或与不同的序列号 (Orthogonal cover Index : OC index( 正交覆盖指数 )) 对应的正交码序列进行扩频。正交码序列是沃尔什序列与 DFT 序列的组。另外, 正交码序 列有时也称为分块扩频码序列 (Block-wise spreading code)。 因此, 基站通过使用以往的 解扩以及相关处理, 能够将这些码复用过的多个响应信号分离 ( 参照非专利文献 4)。
     但是, 各终端在各子帧中对发往本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进行盲判定, 因此 在终端侧不一定成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号。在终端对某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发往本 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 终端甚至连在该下行单位频带中是否存 在发往本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都无法获知。因此, 在对某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分配 控制信号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 终端也不生成对该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响 应信号。该差错情况被定义为在终端侧不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的意义上的、 响应信号的 DTX(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of ACK/NACK signals, ACK/NACK 信号的不连续传 输 )。
     另外, 已经开始实现比 3GPP LTE 更高的通信速度的 3GPP 高级 LTE(LTE-Advanced) 的标准化。3GPP 高级 LTE 系统 ( 以下, 有时称为 “LTE-A 系统” ) 沿袭 3GPP LTE 系统 ( 以 下, 有时称为 “LTE 系统” )。在 3GPP 高级 LTE 中, 为了实现最大 1Gbps 以上的下行传输速 度, 预计将导入能够以 40MHz 以上的宽带频率进行通信的基站及终端。
     在 LTE-A 系统中, 为了同时实现基于 LTE 系统的传输速度的数倍的超高速传输速 度的通信、 以及对 LTE 系统的向后兼容性 (Backward Compatibility), 将面向 LTE-A 系统 的频带划分成作为 LTE 系统支持带宽的 20MHz 以下的 “单位频带” 。即, 这里, “单位频带” 是具有最大 20MHz 带宽的频带, 被定义为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并且, 下行线路中的 “单位 频带” ( 以下, 称为 “下行单位频带” ) 也有时被定义为根据从基站广播的 BCH 中的下行频 带信息划分的频带、 或根据下行控制信道 (PDCCH) 分散配置在频域时的分散宽度定义的频 带。另外, 上行线路中的 “单位频带” ( 以下称为 “上行单位频带” ) 也有时被定义为根据从 基站广播的 BCH 中的上行频带信息划分的频带、 或在中心附近包含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 区域且在两端部包含面向 LTE 的 PUCCH 的 20MHz 以下 的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 另外, “单位频带” 在 3GPP 高级 LTE 中有时用英语记载为 ComponentCarrier(s)( 分量载波 )。
     并且, 在 LTE-A 系统中, 支持使用了将几个该单位频带集成束所得的频带的通信、 即所谓的载波聚合 (Carrier aggregation)。并且, 一般地, 对上行的吞吐量要求和对下行 的吞吐量要求不同, 因此在 LTE-A 系统中, 也正在研究对于对应任意 LTE-A 系统的终端 ( 以 下称为 “LTE-A 终端” ) 设定的单位频带的数量在上行与下行中不同的载波聚合, 即所谓的 非对称载波聚合 _(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并且, 也支持在上行与下行中单位 频带数非对称、 且各单位频带的带宽分别不同的情况。
     图 2 是用于说明在个别的终端中适用的非对称载波聚合及其控制时序的图。在图 2 中, 示出了基站的上行和下行的带宽以及单位频带数对称的情况。
     在图 2 中, 对于终端 1, 进行使用两个下行单位频带和左侧的一个上行单位频带进 行载波聚合的设定 (Configuration), 另一方面, 对于终端 2, 进行使用与终端 1 相同的两个 下行单位频带的设定, 但在上行通信中进行利用右侧的上行单位频带的设定。
     并且, 若着眼于终端 1, 在构成 LTE-A 系统的 LTE-A 基站与 LTE-A 终端之间按照图 2A 所示的时序图, 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如图 2A 所示, (1) 终端 1 在与基站开始通信时, 与 左侧的下行单位频带取得同步, 从被称为 SIB2(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2, 系统 信息块类型 2) 的广播信号中读取与左侧的下行单位频带成对的上行单位频带的信息。(2) 终端 1 使用该上行单位频带, 例如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 由此开始与基站的通信。(3) 在 判断为需要对终端分配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情况下, 基站指示对终端追加下行单位频带。 但是, 在该情况下, 上行单位频带数不增加, 在作为个别终端的终端 1 中开始非对称载波聚 合。 另外, 在适用上述载波聚合的 LTE-A 中, 有时终端在多个下行单位频带中一次接 收多个下行线路数据。在 LTE-A 中, 作为对该多个下行线路数据的多个响应信号的发送发 方法之一, 正在研究信道选择 (Channel Selection)( 也称为 Multiplexing( 多路复用 ))。 在信道选择中, 根据与多个下行线路数据有关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 不仅变更用于响应 信号的码元, 而且变更用于映射响应信号的资源。即, 信道选择是下述方法, 如图 3 所示, 基 于对通过多个下行单位频带接收到的多个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分别是 ACK 还是 NACK, 不仅变更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 即, Constellation point ; 星座点 ), 而且变更在响应信号的 发送中使用的资源 ( 参照非专利文献 5、 6、 7)。
     这里, 引用图 3 在下面详细说明基于将上述非对称的载波聚合适用于终端时的信 道选择的 ARQ 控制。
     例如, 如图 3 所示, 在对终端 1 设定由下行单位频带 1、 2 以及上行单位频带 1 构成 的单位频带组 ( 有时以英语记载为 “Component Carrier set” ) 的情况下, 在通过下行单位 频带 1、 2 各自的 PDCCH 将下行资源分配信息从基站发送到终端 1 后, 以与该下行资源分配 信息对应的资源发送下行线路数据。
     并且, 在单位频带 1 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成功、 单位频带 2 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失 败的情况 ( 即, 单位频带 1 的响应信号为 ACK、 单位频带 2 的响应信号为 NACK 的情况 ) 下, 响应信号被映射到包含在 PUCCH 区域 1 内的 PUCCH 资源中, 而且作为该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使用第 1 相位点 ( 例如, (1, 0) 等的相位点 )。另外, 在单位频带 1 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成 功且单位频带 2 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也成功的情况下, 响应信号被映射到包含在 PUCCH 区
     域 2 内的 PUCCH 资源中且使用第 1 相位点。即, 在下行单位频带为两个的情况下, 差错检测 结果的图案为 4 图案 (pattern), 因此通过两个资源和两种相位点的组合, 能够表示该 4 图 案。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 专 利 文 献 1: 3GPP TS 36.211 V8.7.0,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 ” May 2009
     非 专 利 文 献 2: 3GPP TS 36.212 V8.7.0,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 ” May 2009
     非专利文献 3 : 3GPP TS 36.213 V8.6.0,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8), ” March 2009
     非专利文献 4: Seigo Nakao et al.“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E-UTRA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fast fading environments” , Proceeding of VTC2009 spring, April, 2009
     非专利文献 5 : ZTE, 3GPP RAN1 meeting #57bis, R1-092464,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LTE-Advanced, ” June 2009
     非专利文献 6 : Panasonic, 3GPP RAN1 meeting #57bis, R1-092535“ ,UL ACK/NACK transmission on PUC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June 2009
     非专利文献 7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Nokia, 3GPP RAN1 meeting #57bis, R1-092572, “UL control signall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June 200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 如上所述, 终端也不是必定成功地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有 时在终端侧无法识别经由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存在。 为了避免因无法识别 到该下行线路数据的存在所造成的问题,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 7 中, 在通过所有单位频带发 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插入 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 下行分配指示符 )。 该 DAI 表示分配给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终端在即使没有成功接收第 1 下行单位 频带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而在第 2 下行单位频带成功接收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情况下, 基于包含在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 DAI, 能够识别在第 1 下行单位频带中的发往本装置 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存在。
     也可以考虑到 : 若尝试将该 DAI 适用于载波聚合时的信道选择, 则终端如下述那 样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控制。图 4 是表示将 DAI 适用于载波聚合时的信道选择时的、 终端 用于发送响应信号的资源 ( 横轴 ) 和终端接收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单位频带号 ( 纵轴 ) 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 4 所示, 例如在基站对终端仅在下行单位频带 1 中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的情况下, 终端根据表示分配控制信息的数据的解码结果, 使用 PUCCH 资源 1 发送 ACK 或 NACK( 参照图 4 的由 DL1 和 PUCCH 资源 1 确定的单元 (1, 1) 的星座图 )。在该单元 (1, 1) 的星座图中, ACK 与 (0, -j) 的相位点关联, NACK 与 (0, j) 的相位点关联。但是, 在终端接收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失败的情况下, 在终端侧不可能知道存在发往本终端的数据, 所以 作为结果为 ACK 和 NACK 都不存在的状态即 DTX 的状态。
     另外, 在基站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在下行单位频带 1 及 2 中发送给终端的情况下, 该终端使用 PUCCH 资源 1 或 PUCCH 资源 2 中的任一个将与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对应的 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 ( 参照图 4 的单元 (2, 1) 及单元 (2, 2) 的星座图 )。例如, 在终端成 功接收以下行单位频带 1 及 2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该控制信息所表示的下行线路 数据的情况下, 终端使用 PUCCH 资源 2 的 (-1, 0) 的相位点, 将 ACK/ACK( 图中的 A/A) 的状 态通知给基站。另外, 终端成功接收以下行单位频带 1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该控制 信息所表示的下行线路数据, 但在终端侧接收以下行单位频带 2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失败的情况下, 终端根据下行单位频带 1 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所包含的 DAI 信息而识别 为在下行单位频带 2 中有发往本终端的数据分配。此时, 终端使用 PUCCH 资源 1 的相位点 (0, -j), 将 ACK/DTX( 图中的 A/D) 的状态通知给基站。但是, 在终端接收两个下行分配控制 信息都失败的情况下, 在终端侧无法知道发往本终端的数据分配, 作为结果不发送任何响 应信号。另外, 在图 4 中, N 意味着 NACK。
     这里, 假设基站对终端不发送 DAI 的情况下, 发生以下的问题。图 5 是基站在下行 单位频带 1、 2、 3 中对终端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数据, 另一方面终端仅在下行单位频带 1、 3 中成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示意图。图 5A 是基站识别的、 信道选择的映射, 图 5B 是终端识别的、 信道选择的映射。 这里, 如上所述, 假定基站对终端不发送 DAI。 因此, 在成功接收了以下行单位频带 1、 3 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双方的情况下, 终端误认为仅通过下行单位频带 1 和 3 从基站发 送了数据。并且, 基于该认识, 终端使用 PUCCH 资源 3 的、 与 ACK/ACK 对应的相位点 (-1, 0) 反馈响应信号。
     但是, 识别为在下行单位频带 1、 2、 3 中对终端发送了数据的基站, 若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以 PUCCH 资源 3 被反馈, 则基于该响应信号, 识别为终端的接收状况是 ACK/ ACK/ACK 的状态。并且, 基站识别为该所有的数据已成功发送而没有必要重发, 所以废弃该 数据。作为该结果, 尽管经由下行单位频带 2 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 ( 下行线路数据 2) 还未 到达终端, 终端却无法收到下行线路数据 2 的重发。即, 下行线路数据 2 的 QoS 显著劣化。
     这样, DAI 是正常运用信道选择时重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 若考虑下行分配控制信 息的信息大小本身较小, 则不能无视由发送 DAI 引起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在适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载波聚合通信的情况 下, 能够抑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 而且维持以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 路数据的质量的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使用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单位 频带组与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 控制信息接收单元, 接收以所述单位频带组内 的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 下行数据接收单元, 接收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数据 ; 差错检测单元, 检测 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 ; 以及响应控制单元, 基于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 差错检测结果和响应信号的发送规则表, 以所述上行单位频带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
     号, 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 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候选与所述响 应控制单元发送的响应信号的相位点关联, 互不相同的相位点与图案中包含的 ACK 的数量 不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 相同的相位点与 ACK 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
     本发明的重发控制方法, 包括 : 控制信息接收步骤, 接收以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 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带组内的、 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 下行数据接收步骤, 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 发送的下行数据 ; 差错检测步骤, 检测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 ; 以及响应控制 步骤, 基于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而以所述上行单位频带的上行 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号, 并根据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中的 ACK 的数量, 使响应信号的相位 点不同, 而且在 ACK 的数量相同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具有多个的情况下, 在图案间使响 应信号的相位点一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 能够提供在适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载波聚合通信的情况 下, 能够抑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 而且维持以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 路数据的质量的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号的扩频方法的图。
     图 2A、 图 2B 是用于说明对个别的终端适用的非对称载波聚合及其控制时序的图。
     图 3 是用于说明载波聚合适用于终端时的 ARQ 控制的图。
     图 4 是表示将 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 下行分配指示符 ) 适用于 载波聚合时的信道选择时的、 终端用于发送响应信号的资源和终端接收了下行分配控制信 息的单位频带号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 5A、 图 5B 是基站在下行单位频带 1, 2, 3 中对终端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数 据, 另一方面终端仅在下行单位频带 1, 3 中成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示意图。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 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 8 是用于说明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 9 是用于说明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 10 是用于说明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 11 是用于说明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图 12 是用于说明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图 13 是用于说明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图 14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 15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 16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图 17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图 18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图 19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图 20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变形的图。 标号说明 100 基站 101 控制单元 102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3、 105 编码单元 104、 107、 213 调制单元 106 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8 映射单元 109、 216 IFFT 单元 110、 217 CP 附加单元 111、 218 无线发送单元 112、 201 无线接收单元 113、 202 CP 去除单元 114 PUCCH 提取单元 115 解扩单元 116 序列控制单元 117 相关处理单元 118 判定单元 119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200 终端 203 FFT 单元 204 提取单元 205、 209 解调单元 206、 210 解码单元 207 判定单元 208 控制单元 211 CRC 单元 212 响应信号生成单元 2141 次扩频单元 2152 次扩频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 在实施方式中, 对相同的结 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 其说明因重复而省略。
     ( 实施方式 1)
     [ 通信系统的概要 ]
     在包括后述的基站 100 以及终端 200 的通信系统中, 进行使用了上行单位频带以 及与上行单位频带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通信, 即终端 200 独自的非对称载波聚合的通信。另外, 在该通信系统中还包括下述终端, 该终端与终端 200 不同, 没有进行载波聚合 的通信的能力, 而进行一个下行单位频带及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关联的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 通信 ( 即, 不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 )。因此, 基站 100 构成为能够支持非对称载波聚合的通 信以及不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双方。
     另外, 在基站 100 与终端 200 之间, 根据基站 100 进行的对终端 200 的资源分配, 也能进行不依赖载波聚合的通信。
     另外, 在该通信系统中, 在进行不依赖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情况下, 进行以往那样的 ARQ, 另一方面, 在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情况下, 在 ARQ 中采用信道选择。即, 该通信系统 例如是 LTE-A 系统, 基站 100 例如是 LTE-A 基站, 终端 200 例如是 LTE-A 终端。另外, 不具 有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的能力的终端例如是 LTE 终端。
     下面, 以如下事项为前提进行说明。即, 预先在基站 100 和终端 200 之间构成终端 200 独自的非对称载波聚合, 在基站 100 和终端 200 之间共享终端 200 应该使用的下行单位 频带以及上行单位频带的信息。
     [ 基站的结构 ]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基站 100 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 6 中, 基站 100 包括控制单元 101、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编码单元 103、 调制单元 104、 编码单元 105、 数据 发送控制单元 106、 调制单元 107、 映射单元 108、 IFFT 单元 109、 CP 附加单元 110、 无线发送 单元 111、 无线接收单元 112、 CP 去除单元 113、 PUCCH 提取单元 114、 解扩单元 115、 序列控 制单元 116、 相关处理单元 117、 判定单元 118、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控制单元 101 对于资源分配对象终端 200 分配 (Assign)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下 行资源 ( 即, 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 )、 以及用于发送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资源 ( 即, 下行数 据分配资源 )。该资源分配是在设定给资源分配对象终端 200 的单位频带组所包含的下行 单位频带中进行的。另外, 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是在与各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控制信 道 (PDCCH) 对应的资源内选择。另外, 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是在与各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 数据信道 (PDSCH) 对应的资源内选择。另外, 在存在多个资源分配对象终端 200 的情况下, 控制单元 101 对资源分配对象终端 200 分别分配不同的资源。
     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等同于上述的 L1/L2CCH。即, 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由一 个或多个 CCE 构成。另外, 各下行单位频带中的各 CCE 与单位频带组内的上行单位频带中 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 (PUCCH 区域 ) 的构成资源一对一地关联。即, 下行单位频带 N 中的各 CCE 与单位频带组内的上行单位频带中的 PUCCH 区域 N 的构成资源一对一地关联。
     另外, 控制单元 101 决定对于资源分配对象终端 200 发送控制信息时使用的编码 率。根据该编码率, 控制信息的数据量不同, 因而由控制单元 101 分配具有能够映射该数据 量的控制信息的数量的 CCE 的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
     然后, 控制单元 101 对于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将与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有关的信 息输出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另外, 控制单元 101 将与编码率有关的信息输出到编码单 元 103。另外, 控制单元 101 决定发送数据 ( 即, 下行线路数据 ) 的编码率, 并输出到编码单 元 105。 另外, 控制单元 101 将与下行数据分配资源以及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有关的信息 输出到映射单元 108。但是, 控制单元 101 进行控制, 以将下行线路数据和对该下行线路数 据的下行控制信息映射到同一下行单位频带。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生成包含与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息, 并 输出到编码单元 103。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生成该控制信息。另外, 在存在多个资源分配 对象终端 200 的情况下, 为了区分资源分配对象终端 200, 控制信息中包含目的终端的终端 ID。例如, 控制信息中包含以目的终端的终端 ID 屏蔽的 CRC 比特。该控制信息有时被称为 “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
     编码单元 103 根据从控制单元 101 接受的编码率, 对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将编码过 的控制信息输出到调制单元 104。
     调制单元 104 对编码后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 将得到的调制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 108。
     编码单元 105 将每个目的终端 200 的发送数据 ( 即, 下行线路数据 ) 以及来自控制 单元 101 的编码率信息作为输入, 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 并输出到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 但是, 在对目的终端 200 分配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情况下, 对通过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 的发送数据分别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输出至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
     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 在初次发送时, 保持编码后的发送数据, 而且输出到调制 单元 107。对每个目的终端 200 保持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另外, 对将其发送的每个下行单位 频带保持一个目的终端 200 的发送数据。由此, 不仅能够进行发送到目的终端 200 的数据 整体的重发控制, 而且能够进行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的重发控制。 另外, 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 在从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接受对以某个下行 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 NACK 或者 DTX 时, 将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的保持数据输 出到调制单元 107。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 在从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接受对以某个 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 ACK 时, 删除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的保持数据。
     调制单元 107 对从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 接受的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 并 将调制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 108。
     映射单元 108 将从调制单元 104 接受的控制信息的调制信号映射到从控制单元 101 接受的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所示的资源中, 并输出到 IFFT 单元 109。
     另外, 映射单元 108 将从调制单元 107 接受的发送数据的调制信号映射到从控制 单元 101 接受的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所示的资源中, 并输出到 IFFT 单元 109。
     由映射单元 108 映射到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多个副载波中的控制信息及发送数 据, 由 IFFT 单元 109 从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 由 CP 附加单元 110 附加 CP 而成为 OFDM 信号后, 由无线发送单元 111 进行 D/A 变换、 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 经由天线发送到 终端 200。
     无线接收单元 112 经由天线接收从终端 200 发送的响应信号或参考信号, 对响应 信号或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 A/D 变换等接收处理。
     CP 去除单元 113 将接收处理后的响应信号或参照信号中附加的 CP 去除。
     PUCCH 提取单元 114 对每个 PUCCH 区域提取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上行控制信道信号, 分开所提取的信号。在该上行控制信道信号中有可能包含从终端 200 发送的响应信号以及 参考信号。
     解扩单元 115-N、 相关处理单元 117-N、 以及判定单元 118-N 进行在 PUCCH 区域 N 中 提取出的上行控制信道信号的处理。基站 100 中设置有与基站 100 利用的 PUCCH 区域 1 ~
     N 分别对应的解扩单元 115、 相关处理单元 117、 以及判定单元 118 的处理系统。
     具体而言, 解扩单元 115 对相当于响应信号的部分的信号以终端 200 在各个 PUCCH 区域中应该用于二次扩频的正交码序列进行解扩, 将解扩后的信号输出到相关处理单元 117。另外, 扩频单元 115 对相当于参照信号的部分的信号以终端 200 在各个上行单位频带 中应该用于参照信号的扩频的正交码序列进行解扩, 将解扩后的信号输出到相关处理单元 117。
     序列控制单元 116 生成可用于从终端 200 发送的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号的扩频的 ZAC 序列。另外, 序列控制单元 116 根据终端 200 可能使用的某个码资源 ( 例如, 循环移位 量 ), 在 PUCCH 区域 1 ~ N 的各个区域确定应该包含来自终端 200 的信号分量的相关窗口。 并且, 序列控制单元 116 将表示确定了的相关窗口的信息以及生成了的 ZAC 序列输出到相 关处理单元 117。
     相关处理单元 117 使用从序列控制单元 116 输入的表示相关窗口的信息以及 ZAC 序列, 求从解扩单元 115 输入的信号与在终端 200 中可用于一次扩频的某 ZAC 序列的相关 值, 并输出到判定单元 118。
     判定单元 118 根据从相关处理单元 117 输入的相关值, 判定从终端发送的响应信 号对于以各个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数据表示 ACK 或 NACK 中的任一个、 或者是 DTX。 即, 如果 从相关处理单元 117 输入的相关值的大小为某阈值以下, 则判定单元 118 判定为终端 200 未使用该资源发送 ACK 或 NACK, 如果从相关处理单元 117 输入的相关值的大小为某一阈值 以上, 则判定单元 118 还通过同步检波来判定该响应信号表示那个相位点。然后, 判定单元 118 将各 PUCCH 区域中的判定结果输出到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根据本装置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 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 检测出从终端 200 发送来的响应信号的资源识别信 息以及该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生成重发控制信号。具体而言,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保 持与基站 100 对终端 200 使用几个下行单位频带而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 据有关的信息。另外,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根据该保持的信息、 从判定单元 118 输入 的信息以及后述的解释规则表, 判定是否应该重发以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数据, 根据判 定结果, 生成重发控制信号。
     详细而言, 首先,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判定在与判定单元 118-1 ~ N 对应的 哪个 PUCCH 区域中检测出最大相关值。接着,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在检测出最大的 相关值的 PUCCH 区域中确定所发送的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确定与该 PUCCH 区域、 该确定的相 位点以及本装置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对应的接收状 况图案。然后,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基于确定的接收状况图案, 个别地生成对在各下 行单位频带中发送了的数据的 ACK 信号或 NACK 信号, 并输出到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但 是, 如果在各 PUCCH 区域中检测到的相关值都为某一阈值以下, 则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判定为从终端 200 没有发送任何响应信号, 对于所有下行线路数据生成 DTX, 并输出到 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
     在后面叙述判定单元 118 以及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的处理的细节。
     [ 终端的结构 ]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 1 的终端 200 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 7 中, 终端 200
     具有无线接收单元 201、 CP 去除单元 202、 FFT 单元 203、 提取单元 204、 解调单元 205、 解码 单元 206、 判定单元 207、 控制单元 208、 解调单元 209、 解码单元 210、 CRC 单元 211、 响应信 号生成单元 212、 调制单元 213、 一次扩频单元 214、 二次扩频单元 215、 IFFT 单元 216、 CP 附 加单元 217 以及无线发送单元 218。
     无线接收单元 201 经由天线接收从基站 100 发送的 OFDM 信号, 对接收 OFDM 信号 进行下变频、 A/D 变换等接收处理。
     CP 去除单元 202 将接收处理后的 OFDM 信号中附加的 CP 去除。
     FFT 单元 203 对接收 OFDM 信号进行 FFT, 转换为频域信号, 将得到的接收信号输出 到提取单元 204。
     提取单元 204 根据输入的编码率信息, 在从 FFT 单元 203 接受的接收信号中提取 下行控制信道信号 (PDCCH 信号 )。 即, 根据编码率, 构成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的 CCE 的数 量发生变化, 因此提取单元 204 以与该编码率对应的个数的 CCE 作为提取单位, 提取下行控 制信道信号。另外, 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提取下行控制信道信号。提取出的下行控制信道 信号被输出到解调单元 205。
     另外, 提取单元 204 根据从判定单元 207 接受的与发往本装置的下行数据分配资 源有关的信息, 从接收信号中提取下行线路数据, 输出到解调单元 209。 解调单元 205 对从提取单元 204 接受的下行控制信道信号进行解调, 将得到的解 调结果输出到解码单元 206。
     解码单元 206 根据输入的编码率信息, 对从解调单元 205 接受的解调结果进行解 码, 将得到的解码结果输出到判定单元 207。
     判定单元 207 对从解码单元 206 接受的解码结果中包含的控制信息是否是发往本 装置的控制信息进行盲判定。 该判定是以与上述的提取单位对应的解码结果为单位来进行 的。例如, 判定单元 207 以本装置的终端 ID 对 CRC 比特进行解蔽, 将 CRC = OK( 无差错 ) 的控制信息判定为是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并且, 判定单元 207 将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 息中包含的与对本装置的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有关的信息输出到提取单元 204。
     另外, 判定单元 207 在各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分别确定被映射了上述 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 CCE, 将确定的 CCE 的识别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 208。
     控制单元 208 根据从判定单元 207 接受的 CCE 识别信息, 确定与被映射了在第 N 的单元频带中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的 CCE 对应的 PUCCH 资源 ( 频率 / 代码 )、 即、 PUCCH 区域 N 内的 “PUCCH 资源 N” 。
     然后, 控制单元 208 根据从 CRC 单元 212 接受的差错检测结果, 进行响应信号的发 送控制。控制单元 208 根据检测到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 案、 以及与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 ( 即, 接收成 败的图案 ), 使用后述的图 8 至图 10 所示的响应信号的发送规则的任一规则, 发送响应信 号。
     具体而言, 控制单元 208 根据从 CRC 单元 211 输入的各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线 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状况, 使用发送规则表决定利用 “PUCCH 资源 N” 的哪一个、 以及设定哪一 个相位点来发送信号。然后, 控制单元 208 将与应该设定的相位点有关的信息输出到响应 信号生成单元 212, 将与应该使用的 PUCCH 资源对应的 ZAC 序列以及循环移位量输出到一次
     扩频单元 214, 将频率资源信息输出到 IFFT 单元 216。另外, 控制单元 208 将与应该使用的 PUCCH 资源对应的正交码序列输出到二次扩频单元 215。在后面叙述控制单元 208 进行的 PUCCH 资源以及相位点控制的细节。
     解调单元 209 对从提取单元 204 接受的下行线路数据进行解调, 将解调后的下行 线路数据输出到解码单元 210。
     解码单元 210 对从解调单元 209 接受的下行线路数据进行解码, 将解码后的下行 线路数据输出到 CRC 单元 211。
     CRC 单元 211 生成从解码单元 210 接受的解码后的下行线路数据, 使用 CRC, 对每 个下行单位频带, 进行差错检测, 在 CRC = OK( 无差错 ) 的情况下将 ACK 输出到控制单元 208, 在 CRC = NG( 有差错 ) 的情况下, 将 NACK 输出到控制单元 208。另外, CRC 单元 211 在 CRC = OK( 无差错 ) 的情况下, 将解码后的下行线路数据作为接收数据输出。
     响应信号生成单元 212 根据从控制单元 208 指示的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生成响应 信号以及参照信号, 输出到调制单元 213。
     调制单元 213 对从响应信号生成单元 212 输入的响应信号及参考信号进行调制而 输出到一次扩频单元 214。
     一次扩频单元 214 根据由控制单元 208 设定的 ZAC 序列以及循环移位量, 对响应 信号以及参考信号进行一次扩频, 将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号输出到二次扩频 单元 215。即, 一次扩频单元 214 根据来自控制单元 208 的指示, 对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号 进行一次扩频。
     二次扩频单元 215 使用由控制单元 208 设定的正交码序列对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 号进行二次扩频, 将二次扩频后的信号输出到 IFFT 单元 216。 即, 二次扩频单元 215 使用与 控制单元 208 所选择的 PUCCH 资源对应的正交码序列对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以及参照信 号进行二次扩频, 将扩频后的信号输出至 IFFT 单元 216。
     CP 附加单元 217 将与 IFFT 后的信号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 CP 附加到该信号 的开头。
     无线发送单元 218 对输入的信号进行 D/A 变换、 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然 后, 无线发送单元 218 从天线将信号发送到基站 100。
     [ 基站 100 以及终端 200 的动作 ]
     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 100 以及终端 200 的动作。在以下的说明中, 与图 4 同 样, 将与以下行单位频带 1 发送的面向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使用的下行控 制信息分配资源关联的响应信号资源定义为 PUCCH 资源 1, 将与以下行单位频带 2 发送的面 向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使用的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关联的响应信号资 源定义为 PUCCH 资源 2, 将与以下行单位频带 3 发送的面向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 息中使用的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关联的响应信号资源定义为 PUCCH 资源 3。
     < 基站 100 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下行线路数据 >
     基站 100 能够从预先对终端 200 设定 (Configure) 了的单位频带组所包含的下行 单位频带群中选择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 使用选择的下行单位频带, 发送下行分配控制 信息 ( 以及下行线路数据 )。这里, 由于下行单位频带 1 ~ 3 包含在单位频带组中, 所以基 站 100 能够最多选择三个下行单位频带。另外, 基站 100 能够每子帧地选择不同的单位频带。即, 若对于终端 200 预先设定下行单位频带 1、 2 以及 3, 则基站 100 能够在某一子帧中 对于终端 200 使用下行单位频带 1 以及 3 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在下一子帧中使用从下 行单位频带 1 至 3 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 终端 200 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下行线路数据 >
     在终端 200 内, 在设定给本装置的单位频带组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中, 每子帧地 对是否发送有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盲判定。
     具体而言, 判定单元 207 判定在各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中是否包含发往 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然后, 在判定出包含有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情 况下, 判定单元 207 将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输出到提取单元 204。另外, 判定单元 207 将检 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识别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 208。由 此, 在哪一下行单位频带中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被通知给控制单元 208。
     提取单元 204 基于从判定单元 207 接受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从接收信号中提取 下行线路数据。提取单元 204 基于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资源信息, 从接收信号中提 取下行线路数据。
     具体而言, 在通过下行单位频带 1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 包含与在以下行 单位频带 1 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 (DL data) 的发送时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 在以下行单 位频带 2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 包含与在以下行单位频带 2 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 发送时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
     因此, 终端 200 接收以下行单位频带 1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以下行单位 频带 2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由此能够在下行单位频带 1 以及下行单位频带 2 双方接 收下行线路数据。 反之, 如果终端在某个下行单位频带中不能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则终 端 200 无法接收该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线路数据。
     < 终端 200 进行的响应 >
     CRC 单元 211 对与成功接收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进行差错检 测, 将差错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 208。
     然后, 控制单元 208 基于从 CRC 单元 211 接受的差错检测结果, 以如下方式进行响 应信号的发送控制。图 8 至图 10 是用于说明基于终端 200 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这里, 应关注的点在于, “DTX” 的状态未被处理。这里因为, 由于从基站 100 发送到终端 200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不包含 DAI, 所以终端无法完全识别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接收差错。
     即, 控制单元 208 根据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 图案、 以及与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的图案, 使用图 8 至图 10 所示的响应信号的发送规则的任一规则发送响应信号。
     具体而言, 首先, 控制单元 208 根据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 行单位频带的数量, 选择响应信号发送规则表。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一个时, 选择图 8 的发送规则表, 在其为两个时选择图 9 的发送规 则表, 在其为三个时选择图 10 的发送规则表。图 8 至图 10 所示的发送规则表的各个表中 表示与下述各个组合对应的、 响应信号发送资源及响应信号所使用的相位点, 所述各个组 合为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案候选和与该下行分配 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的图案候选的各个组合。然后, 控制单元 208 确定与下述图案对应的、 选择了的规则表内的使用对象发送 资源及使用对象相位点, 所述图案为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 带的图案以及与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的图案。并且, 控制 单元 208 进行控制, 以通过使用对象发送资源发送使用对象相位点的响应信号。
     这里说明图 8 至图 10 的发送规则表所示的规则。首先, 图 8 是检测出发往本装置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一个时使用的发送规则表。在图 8 中, 在成 功接收了与检测出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情况下, 分配 (-1, 0) 的相 位点。即, 相位点 (-1, 0) 与 ACK 关联。另一方面, 在接收与检测出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 应的下行线路数据失败了的情况下, 使用 (1, 0) 的相位点。即, 相位点 (1, 0) 与 NACK 关联。 另外, 在使用对象发送资源中, 使用与检测出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占用的 CCE 关联的 PUCCH 资源。
     另外, 图 9 是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二 个时使用的发送规则表。在图 9 中, 在与检测出的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 数据的双方接收成功情况下, 使用 (0, j) 的相位点。即, 相位点 (0, j) 与 ACK/ACK 关联。另 外, 在与检测出的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中的仅一方的下行线路数据 接收成功的情况下, 使用 (-1, 0) 的相位点。即, 相位点 (-1, 0) 与 ACK/NACK 或 NACK/ACK 关 联。另外, 在与检测出的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双方接收失败的情 况下, 使用 (1, 0) 的相位点。即, 相位点 (1, 0) 与 NACK/NACK 关联。 另一方面, 对于使用对象发送资源, 存在以下的规则。 即, 首先, 作为基本的规则使 用与检测出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占用的 CCE 关联的 PUCCH 资源 ( 规则 1)。接着, 在与检测 出的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中的仅一方的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 情况下, 使用与对应于该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占用的 CCE 关联的 PUCCH 资源 ( 规则 2)。由此, 作为与检测出的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 中的仅一方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情况存在两图案, 在任一图案中都使用相位点 (-1, 0), 但是使在两图案之间使用对象发送资源不同, 从而能够区别两图案。 接着, 对于 ACK/ACK 以及 NACK/NACK, 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案间使用 不同的 PUCCH 资源 ( 规则 3)。这里, 将与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 位频带内识别号大的一方对应的 PUCCH 资源设为 ACK/ACK 以及 NACK/NACK 的使用对象发送 资源。另外, 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为单位频带 1、 3的 情况 ( 即, CC3/1 的情况 ) 下, 使用与单位频带 1 对应的 PUCCH 资源 1。
     另外, 图 10 是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 三个时使用的发送规则表。在图 10 中, 在与检测出的三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 路数据的所有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下, 使用 (0, -j) 的相位点。即, 相位点 (0, -j) 与 ACK/ ACK/ACK 关联。另外, 在与检测出的三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内的仅两 个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下, 使用 (0, j) 的相位点。即, 相位点 (0, j) 与 ACK/NACK/ ACK、 ACK/ACK/NACK 以及 NACK/ACK/ACK 关联。另外, 在与检测出的三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内的仅一个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下, 使用 (-1, 0) 的相位点。 即, 相位点 (-1, 0) 与 ACK/NACK/NACK、 NACK/ACK/NACK 以及 NACK/NACK/ACK 关联。另外, 在 与检测出的三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所有下行线路数据接收失败的
     情况下, 使用 (1, 0) 的相位点。即, 相位点 (1, 0) 与 NACK/NACK/NACK 关联。
     另一方面, 对于使用对象发送资源存在以下的规则。即, 首先, 作为基本的规则使 用与检测出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占用的 CCE 关联的 PUCCH 资源 ( 规则 1)。接着, 在与检测 出的三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内的仅一个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 况下, 使用与对应于该成功接收了的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占用的 CCE 关联的 PUCCH 资源 ( 规则 2)。 接着, 在与检测到的三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内的 仅两个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下, 在该接收成功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案间使用不同 的 PUCCH 资源 ( 规则 3)。这里, 将与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功的下行单位频带内识别号大 的一方对应的 PUCCH 资源设为 ACK/NACK/ACK、 ACK/ACK/NACK 以及 NACK/ACK/ACK 的使用对 象发送资源。另外, 在以下行单位频带 2 的下行线路数据接收失败的情况下, 即, ACK/NACK/ ACK 的情况下, 使用与单位频带 1 对应的 PUCCH 资源 1。接着, 对于 ACK/ACK/ACK 以及 NACK/ NACK/NACK, 使用预先决定了的 PUCCH 资源 ( 规则 4)。这里, 使用与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 的下行单位频带内识别号大的单位频带 3 对应的 PUCCH 资源 3。
     若汇总以上说明的整体规则, 则具有以下的特征。
     首先, 与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案无关, 即, 与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无关, 根据接收成功的下 行线路数据的数量 ( 即, ACK 的数量 ) 使用不同的信号点, 而且在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 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一定使用同一信号点 ( 特征 1) 即, 在发送规则表中, 差错检测结果的 图案候选与响应信号的相位点关联, 相互不同的相位点与图案所包含的 ACK 的数量不同的 图案候选群关联, 相同的相位点与 ACK 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这样, 即使在成功接 收了与检测到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所有下行线路数据的情况下, 如 果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不同, 则使用不同的相位点。 这里, 在接收成功的下行线 路数据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 (ACK、 ACK/NACK、 NACK/ACK、 ACK/NACK/NACK、 NACK/ACK/NACK、 NACK/NACK/ACK), 使用相位点 (-1, 0), 在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为二个的情况下 (ACK/ACK、 NACK/ACK/ACK、 ACK/NACK/ACK、 ACK/ACK/NACK), 使用相位点 (0, j), 在接收成功的 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为三个的情况下 (ACK/ACK/ACK) 使用相位点 (0, -j)。另外, 在接收成 功的下行线路数据一个都没有的情况下 (NACK、 NACK/NACK、 以及 NACK/NACK/NACK), 使用相 位点 (1, 0)。 即, 在所有为 NACK 的情况下, 与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 单位频带的数量无关, 使用相同的信号点 (1, 0)。
     另外, 在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 使用与面向该下行线 路数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占用的 CCE 关联的 PUCCH 资源 ( 特征 2)
     另外, 在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 ( 但是, 除了接收 成功与检测出的多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所有下行线路数据的情 况 ), 在该接收成功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案 ( 组合 ) 间使用不同的 PUCCH 资源 ( 特征 3)。 即, 在发送规则表中, 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候选与映射响应信号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关 联, 相互不同的资源与 ACK 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
     < 基站 100 的重发控制 >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基于来自终端 200 的响应信号, 如下述那样生成重发 控制信号, 并输出到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图 11 至图 13 是用于说明基站 100 进行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即,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根据本装置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 息及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 检测出从终端 200 发送来的响应信号的资源识 别信息以及该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生成重发控制信号。
     具体而言, 首先,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根据本装置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 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 选择响应信号的解释规则表。该下 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一个时, 选择图 11 的规则表, 在其为两个时, 选择图 12 的解释规则表, 在其为三个时, 选择图 13 的解释规则表。在图 11 至图 13 所示的解释规则表的各个表中示 出了响应信号可取的相位点及根据该相位点能够解释的终端 200 中的接收成败的状况。对 于本装置对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案和 检测出来自终端 200 的响应信号的 PUCCH 资源的每个组合, 示出该响应信号能取的相位点 及根据该相位点能够解释的终端 200 中的接收成败的状况。
     然后,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使用选择出的解释规则表, 基于本装置对于终 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的图案、 检测出响应信号 的 PUCCH 资源以及该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确定重发控制图案。然后,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生成与确定的重发控制图案对应的重发控制信号。
     这里, 说明图 11 至图 13 的解释规则表所示的规则。图 11 至图 13 的解释规则表 的基本构成与图 8 至图 10 所示的发送规则表一致。但是, 在图 8 至图 10 所示的发送规则 表中, 与 ACK 一个也没有的状态对应的相位点无论下行分配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单位频带 的图案为哪种图案, 仅存在于一个 PUCCH 资源中。另一方面, 在图 11 至图 13 所示的解释规 则表中, 与 ACK 一个也没有的状态对应的相位点存在于下行分配控制信号被检测出的单位 频带的所有频带中。例如, 在图 11 的解释规则表的单元 (1, 1) 中, 存在图 8 的发送规则表 的单元 (1, 1) 中不存在的相位点 (1, 0)。
     首先, 图 11 是基站 100 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 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一个时所使用的解释规则表。在图 11 中, 相位点 (-1, 0) 意味着 ACK, 相位点 (1, 0) 意味着 NACK。 另外, 通过确定响应信号被检测出的 PUCCH 资源, 能够确定 将该响应信号所示的终端 200 中的接收成败信息所涉及的发送了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 位频带。例如, 如果在 PUCCH 资源 1 检测出响应信号, 则该响应信号被解释为与以单位频带 1 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
     另外, 图 12 是基站 100 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的 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二个时所使用的解释规则表。在图 12 中, 相位点 (0, j) 意味着两个 都成功接收了, 即 ACK/ACK。
     这里, 应该着眼的是相位点 (-1, 0) 及相位点 (1, 0) 的情况。如上所述, 终端 200 在以某子帧发送的两个下行线路数据内的仅一个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 ( 即, ACK/ NACK 及 NACK/ACK 的情况 ) 下, 发送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另一方面, 终端 200 在以某 子帧发送的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仅一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接收成功, 并在与另一个 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下 ( 即, ACK/DTX 以及 DTX/ACK 的情 况下 ), 发送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因此, 在两种情况下, 使用相同的相位点 (-1, 0)。 但是, 对于 NACK 及 DTX, 在基站 100 中能够同等地进行处理。即, 无论是 NACK 还是 DTX, 基站 100 都进行控制以重发下行线路数据。因此, 基站 100 在接收了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 号时, 判断为检测出该响应信号的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线路数据发送成功, 而另一个下行 线路数据的发送失败了, 将发送失败的下行线路数据进行发送。这样, 基站 100 虽然无法正 确掌握终端 200 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接收成败图案, 但即使接收成败图案的掌握不正 确, 在重发控制上也不会出现问题。
     另外, 如上所述, 终端 200 在以某子帧发送的两个下行线路数据的双方接收失败 的情况下 ( 即, NACK/NACK 的情况下 ), 发送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另一方面, 终端 200 在以某子帧发送的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仅一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接收成功, 而与另 一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接收失败的情况下 ( 即, NACK/DTX 以及 DTX/ NACK 的情况下 ), 发送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因此, 在两种情况下, 使用相同的相位点 (-1, 0)。但是, 对于 NACK 及 DTX, 在基站 100 中能够同等地进行处理。即, 无论是 NACK 还 是 DTX, 基站 100 都进行控制以重发下行线路数据。因此, 基站 100 在接收了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时, 判断为两个下行线路数据双方接收失败, 从而发送双方的下行线路数据。 这 样, 基站 100 虽然无法正确掌握终端 200 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接收成败图案, 但即使接 收成败图案的掌握不正确, 在重发控制上也不会出现问题。
     另外, 图 12 的解释规则表中存在图 9 的发送规则表中没有出现的信号点。例如, 其是图 12 的单元 (1, 1) 的相位点 (1, 0)。这种相位点 (1, 0) 表示在检测出响应信号的单 位频带中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接收成功而下行线路数据接收失败, 且在其他单位频带中下行 分配控制信息接收失败。在接收到这种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时, 基站 100 也判断为两 个下行线路数据双方发送失败, 从而发送双方的下行线路数据即可。 总之, 在接收到相位点 (1, 0) 的响应信号时, 无论检测出该响应信号的 PUCCH 资源如何, 基站 100 都重发所有的下 行线路数据即可。
     另外, 图 13 是基站 100 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的 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三个时所使用的解释规则表。在图 13 中, 相位点 (0, -j) 意味着所 有的接收都成功, 即, ACK/ACK/ACK。
     这里, 应该着眼的是相位点 (-1, 0)、 相位点 (1, 0) 以及相位点 (0, j) 的情况。 在这 些相位点中, 与图 12 的基站 100 对于终端 200 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的 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为两个时同样, 一个相位点意味着多个接收成败图案。 但是, 对于 NACK 及 DTX, 在基站 100 中能够同等地进行处理, 所以在重发控制上不会出现问题。
     这里, 仅举出使用了图 12 的说明中没有的相位点 (0, j) 进行说明。如上所述, 终端 200 在以某子帧发送的三个下行线路数据内的仅二个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 ( 即, ACK/NACK/ACK、 ACK/ACK/NACK 以及 NACK/ACK/ACK 的情况 ) 下, 发送相位点 (0, j) 的响 应信号。另一方面, 终端 200 在以某子帧发送的三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内的仅二个下行分 配控制信息接收成功, 且与该两个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对应的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情况 ( 即, ACK/DTX/ACK、 ACK/ACK/DTX 以及 DTX/ACK/ACK 的情况 ) 下, 发送相位点 (0, j) 的响应 信号。因此, 在两种情况下, 使用相同的相位点 (0, j)。但是, 对于 NACK 及 DTX, 在基站 100 中能够同等地进行处理。 即, 无论是 NACK 还是 DTX, 基站 100 都进行控制以重发下行线路数 据。因此, 基站 100 在接收了相位点 (0, j) 的响应信号时, 判断为检测出该响应信号的两个 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发送成功而另一个下行线路数据的发送失败, 将发送失败的下行线路数据进行发送。这样, 基站 100 虽然无法正确掌握终端 200 中的下行分配控制 信息的接收成败图案, 但即使接收成败图案的掌握不正确, 在重发控制上也不会出现问题。
     如上所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 在终端 200 中, 控制单元 208 根据在设定给本装置的 单位频带组所包含的下行单位频带中接收到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的图案, 进行响应 信号的发送控制。另外, 控制单元 208 根据该接收成败的图案中的、 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 据的数量、 即 ACK 的数量, 使响应信号的相位点不同, 并且在 ACK 的数量相同且接收成败的 图案有多个时, 在接收成败图案间使响应信号的相位点一致。即, 终端 200 选择的响应信号 的相位点根据接收成败的图案中的、 接收成功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 ( 即, ACK 的数量 ) 而 不同, 并且在多个接收成败的图案中 ACK 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相位点在该接收成败图 案间必定相同。
     这样, 即使不使用 DAI, 并且无论终端 200 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成败为何种状 况, 与发往终端 200 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到达状况 ( 即, 终端 200 在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成功 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 ) 有关的识别, 在基站 100 和终端 200 之间不存在偏差。由此, 即使 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接收成败图案的掌握不正确, 基站 100 也能够正常地进行重发控制。 也就是说, 能够实现下述终端, 即, 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载波聚合通信被适用的情 况下, 能够抑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 而且维持以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 线路数据的质量的终端。
     另外, 在 ACK 的数量相同且接收成败图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 控制单元 208 将响应 信号映射到每个接收成败图案地不同的 PUCCH 资源。即, 在 ACK 的数量相同且接收成败的 图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 在接收成败图案间响应信号的相位点一致, 但被映射的 PUCCH 资 源在接收成败图案间不同。
     这样, 在响应信号的接收侧即基站 100 能够基于接收到响应信号的 PUCCH 资源, 确 定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下行单位频带的组合。也就是说, 即使不使用 DAI, 并且无论终 端 200 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成败为何种状况, 与发往终端 200 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到达 状况 ( 即, 与终端 200 在经由哪个下行单位频带发送了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上成功了有 关的状况 ) 有关的识别, 在基站 100 和终端 200 之间不存在偏差。由此, 即使下行分配控制 信息的接收成败图案的掌握不正确, 基站 100 也能够正常地进行重发控制。
     另外, 在基站 100 中,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基于从接收侧发送来的响应信 号, 控制下行线路数据的重发。具体而言,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进行与接收侧的接收 状况对应的重发控制, 所述接收侧的接收状况基于从接收侧发送来的响应信号和根据响应 信号解释接收侧中的接收状况的解释规则表而被确定。在解释规则表中, 根据在接收侧成 功接收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 ( 即, ACK 的数量 ), 不同的相位点被关联, 而且在 ACK 的数量 相同且接收成败的图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 在与下行线路数据有关的接收成败图案间同一 相位点被关联。
     这样, 即使不使用 DAI, 并且无论终端 200 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成败为何种状 况, 与发往终端 200 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到达状况 ( 即, 终端 200 在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上成 功了的下行单位频带的数量 ) 有关的识别, 在基站 100 和终端 200 之间不存在偏差。由此, 即使接收成败图案的掌握不正确, 基站 100 也能够进行重发控制。
     另外, 在解释规则表中, 在 ACK 的数量相同且接收成败图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 对每个接收成败图案, 与不同的 PUCCH 资源关联。
     这样, 即使在 ACK 的数量相同且接收成败图案存在多个的情况下, 重发控制信号 生成单元 119 也能够基于接收到响应信号的 PUCCH 资源, 确定下行线路数据接收成功的下 行单位频带的组合。也就是说, 即使不使用 DAI, 并且无论终端 200 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 码成败为何种状况, 与发往终端 200 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到达状况 ( 即, 与终端 200 在经由哪 个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成功有关的状况 ) 有关的识别, 在基站 100 和 终端 200 之间不存在偏差。由此, 即使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接收成败图案的掌握不正确, 基 站 100 也能够正常地进行重发控制。
     另外,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 以单位频带组中包含三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情况为 前提, 所以调制方式也采用 BPSK 以及 QPSK。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也能够采用更高阶的 调制方式即 8 相 PSK、 16QAM 等。在采用高阶调制方式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承袭上述的发送 规则的特征的、 与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规则, 从而即使在单位频带组包含四个以上的 下行单位频带的情况下, 也能够不使用 DAI 而实现正常的重发控制。
     另外, 在以上的说明中以下述内容为前提进行了说明, 即, 采用非对称载波聚合, 而且与单位频带组包含的各下行单位频带关联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全部在一个上行单 位频带内。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采用对称载波聚合, 与单位频带组包含的各个 下行单位频带关联的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单位频带。 总之, 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 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被关联即可。
     另外, 在以上的说明中, 说明了一次扩频中使用 ZAC 序列、 二次扩频中使用分块 扩频码序列 (Block-wise spreading code) 的情况。但是, 在一次扩频中, 也可以使用 ZAC 序列以外的、 利用互不相同的循环移位量能够相互分离的序列。例如, 一次扩频中也 可以使用 GCL(Generalized Chirp like) 序列、 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 恒定幅度零自相关 ) 序列、 ZC(Zadoff-Chu) 序列、 M 序列或正交 Gold 码序列 等 PN 序列, 或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地生成的时间轴上的自相关特性突变的序列等。另外, 二 次扩频中, 只要是相互正交的序列或者可视为相互大致正交的序列, 就可以使用任意的序 列作为分块扩频码序列。 例如, 二次扩频中, 能够使用沃尔什序列或傅立叶序列等作为分块 扩频码序列。在以上的说明中, 通过 ZAC 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分块扩频码序列的序列号定 义了响应信号的资源 ( 例如 PUCCH 资源 )。
     ( 实施方式 2)
     在实施方式 1 中, 基本上以基站 100 对于终端 200 设定最多包含有三个下行单位 频带的单位频带组为前提。对此, 在实施方式 2 中, 以基站对于终端设定包含有四个以上的 下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带组为前提。由此, 在实施方式 2 中, 可进行使用了更多的下行单位 频带数的载波聚合通信。
     以下, 具体地进行说明。实施方式 2 的基站及终端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 1 同样, 引用图 6 和图 7 进行说明。
     < 基站 100 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下行线路数据 >
     实施方式 2 的基站 100 能够从基站 100 对于终端 200 预先设定的单位频带组所包 含的下行单位频带群中选择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 使用选择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下行分 配控制信息 ( 以及下行线路数据 )。这里, 由于下行单位频带 1 ~ 4 包含在单位频带组中,所以基站 100 能够最多选择四个下行单位频带。另外, 基站 100 能够选择对每子帧不同的 单位频带。即, 若对于终端 200 预先设定下行单位频带 1、 2、 3 以及 4, 则基站 100 能够在某 子帧中对于终端 200 使用下行单位频带 1、 2 来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在下一子帧中使用 从下行单位频带 1 至 4 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来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另外, 实施方式 2 的基站 100 的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仅在以单位频带组包含的 下行单位频带群内的特定的对 ( 以下, 称为 “下行单位频带对” )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中, 插入以上述的 DAI 为标准的 1 比特 (bit) 的信息 (Partial DAI : PDAI)。即, PDAI 表示 下行单位频带对内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配置状况。例如, 仅在以下行单位频带 3、 4 发送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插入 PDAI。也就是说, 对在以下行单位频带 3 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 信息中插入用于表示下行单位频带 4 中的分配状况的 PDAI, 并在以下行单位频带 4 发送的 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插入用于表示下行单位频带 3 中的分配状况的 PDAI。
     < 终端 200 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下行线路数据 >
     在实施方式 2 的终端 200 中, 在设定给本装置的单位频带组的所有下行单位频带 中, 对每子帧是否发送发往本装置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进行盲判定。
     但是, 在终端 200 中, 在下行单位频带 3 中接收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而在下行单位 频带 4 中未接收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情况下, 判定单元 207 根据经由下行单位频带 3 接 收到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 PDAI 确认下行单位频带 4 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分配状 况, 判别是本装置在下行单位频带 4 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接收失败还是基站 100 原本在 下行单位频带 4 中没有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反之, 在下行单位频带 4 接收到下行分配 控制信息而在下行单位频带 3 未接收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情况下, 根据经由下行单位频 带 4 接收到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 PDAI 确认下行单位频带 3 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 分配状况, 判别是本装置在下行单位频带 3 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接收失败还是基站 100 原本在下行单位频带 3 中没有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 终端 200 的响应 >
     终端 200 的控制单元 208 基于从 CRC 单元 211 接受的差错检测结果, 与实施方式 1 同样地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控制。
     但是, 控制单元 208 取与以下行单位频带对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有关的两个差错 检测结果的逻辑 “与” (Logical AND), 从而将其作为一个差错检测结果, 即束 ACK。即, 控 制单元 208 将对经由下行单位频带 3、 4 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两个差错检测结果进行绑定 (Bundling), 从而得到束 ACK。在实施方式 2 中, 将该束 ACK 作为通常的 ACK 信号或 NACK 信 号进行处理。具体而言, 在以下行单位频带对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双方接收成功的情况 下, 束 ACK 表示 ACK, 在至少一方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 束 ACK 表示 NACK。这样, 即使在下行 单位频带为四个的情况下, 也能够与以下行单位频带为三个作为前提的实施方式 1 进行同 样的控制。
     更具体而言, 仅在经由下行单位频带 3、 4 接收到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都成功的 情况下, 控制单元 208 与在实施方式 1 中在下行单位频带 3 的下行线路数据为 “ACK” 的情 况同等地进行处理, 其他的情况 ( 终端 200 在终端下行单位频带 3、 4 接收到的下行线路数 据的解码都未成功的情况, 任一方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失败了的情况 ( 成功接收了下行 分配控制信息但下行线路数据的解码失败了的情况, 或者未检测出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但根据其他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包含的 PDAI 识别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接收失败的情况 )) 下, 与实施方式 1 中在下行单位频带 3 的下行线路数据为 “NACK” 的情况同等地进行处理。 若汇总此时的终端 200 的发送规则表, 则如图 14 至图 16 所示。但是, 图中的 X 是指 “ACK、 NACK、 DTX” 的任一状态。
     < 基站 100 进行的重发控制 >
     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19 基于来自终端的响应信号, 生成重发控制信号, 并输 出到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106。图 17 至图 19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 2 的基于基站 100 的重发 控制方法的图。由于细节上与实施方式 1 是同样的动作, 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 在终端 200 中, 控制单元 208 将与下行单位频带对中 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有关的信息汇总为一个。即, 使其为束 ACK。
     这样, 能够直接使用以单位频带组包含的单位频带的数量少的情况为前提的实施 方式 1 的发送控制规则。即, 与实施方式 1 同样, 终端 200 无需在意基站 100 在下行单位频 带 1、 2 中是否实际上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下行线路数据, 而仅基于自身能够接收到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来生成响应信号, 就能够在基站 100 侧进行适当的重发控制。
     另外, 在基站 100 中,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102 仅在以下行单位频带对发送的下行分 配控制信息中插入 PDAI。 这样, 终端 200 能够对于下行单位频带对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进行绑定 (Bundling)。另外, 对下行单位频带对的 PDAI 为 1 比特即可。因此, 与对于所有的下行单 位频带导入 DAI 的情况相比, 能够减少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
     另外, 在以上的说明中, 说明了对终端 200 设定包含有四个下行单位频带的单位 频带组的情况, 但实施方式 2 也能够适用于对终端 200 设定包含有五个以上的下行单位频 带的单位频带组的情况。此时, 例如将对以下行单位频带 2 和下行单位频带 5 发送的下行 线路数据的两个差错检测结果进行绑定。
     另外, 在以上的说明中, 说明了适用绑定的情况, 但在对终端 200 设定包含有四个 下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带组的情况下, 例如也可以使用 8 相 PSK 而追加新的相位点。由此, 即使不利用绑定, 也能够对应四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情况。
     另外, 也可以仅在对终端 200 设定包含有四个下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带组的情况 下, 使用独立的 ACK/NACK 的映射。此情况下, 在发送给终端 200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 追 加用于表示 “在四个下行单位频带中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的比特, 并且通过该比特在 终端 200 侧识别到 “在四个下行单位频带中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的情况下, 例如, 进 行图 20 所示的 ACK/NACK 的映射。
     ( 其他实施方式 )
     (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以同一下行单位频带发送下行线路数据和与其对应的 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也就是说, 即使发送下行线路数据和与其对 应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单位频带不同, 也能够在上行响应信号的反馈中使用信道选择的 情况下适用各实施方式。此时, 终端 200 使用 PUCCH 资源 N 发送响应信号, 所述 PUCCH 资源 N 与对以下行单位频带 N 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 N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N( 并不限于存在于下 行单位频带 N 内 ) 占用的 CCE 关联。
     (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终端 200 使用的 PUCCH 资源 N 与终端 200 接收到的下
     行分配控制信息占用的 CCE 关联, 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 在对终端 200 另行通知 (Signaling ; 信令 )PUCCH 资源 N 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实施方式。
     (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在对于终端构成的非对称载波聚合中的单位频 带组中仅包含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情况。 然而,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在单位频带组中包含多 个上行单位频带, 或者对于终端构成对称载波聚合的情况也能够适用本实施方式。
     (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仅说明了非对称载波聚合。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即 使在对于数据发送设定了对称载波聚合的情况下, 也能够应用。 总之, 只要是在终端的单位 频带组包含的上行单位频带中定义了多个 PUCCH 区域, 并根据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的 状况, 决定使用哪个 PUCCH 区域中的 PUCCH 资源的情况, 就能够适用本发明。
     (5) 另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 虽然以用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 明, 但也可以用软件实现本发明。
     另外, 用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的 LSI 来实 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 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 个芯片。虽然此处称为 LSI, 但根据集成程度, 可以被称为 IC、 系统 LSI、 超大 LSI(Super LSI)、 或特大 LSI(Ultra LSI)。
     另外, 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 LSI, 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 现。也可以使用可在 LSI 制造后编程的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现场可编 程门阵列 ), 或者可重构 LSI 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
     再者, 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 如果出现能够替代 LSI 的集成电路化的新技术, 当然可利用该新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 还存在着适用生物 技术等的可能性。
     2009 年 8 月 7 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 2009-185152 号所包含的说明书、 附图以 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引用在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载波聚合通信 被适用的情况下, 作为能够抑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 而且维持在各下行单位 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质量的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是极为有用的。

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7439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23 C N 1 0 2 4 7 4 3 9 0 A *CN102474390A* (21)申请号 201080030964.0 (22)申请日 2010.08.06 2009-185152 2009.08.07 JP H04L 1/16(2006.01) H04L 1/00(2006.01) H04W 28/04(2006.01) H04W 28/12(2006.01) H04W 72/04(2006.01) (71)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中尾正悟 西尾昭彦 星野正幸 堀。

2、内绫子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邸万奎 (54) 发明名称 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在适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 带的载波聚合通信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下行分配 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而且维持通过各下行单 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质量的终端装置及 重发控制方法。在终端(200)中,控制单元(208) 根据在以设定给本装置的单位频带组所包含的下 行单位频带接收到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的 图案,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控制。另外,控制单元 (208)根据该接收成败的图案中的、接收成功的 下行线路数据的数量、即ACK的数量,使响应信号 的相位点。

3、不同,并在ACK的数量相同且接收成败 的图案有多个时,在接收成败图案间使响应信号 的相位点一致。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1.10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04970 2010.08.06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16253 JA 2011.02.10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2页 附图20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2 页 附图 20 页 1/1页 2 1.终端装置,其使用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

4、频带的单位频带组与 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控制信息接收单元,接收以所述单位频带组内的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 道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下行数据接收单元,接收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数 据; 差错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以及 响应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和响应信号的发送规则 表,以所述上行单位频带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号, 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候选与所述响 应控制单元发送的响应信号的相位点关联,互不相同的相位点与图案中包含的ACK的数量 不同的图案候选群关。

5、联,相同的相位点与ACK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 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候选与映射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关联,相互不同的资 源与ACK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包含在所述图案候选中的ACK或NACK的至少一个是 在发送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下行单位频带为四以上的情况下,将以多个单位频带发送 的多个下行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汇总为一个所得的ACK或NACK。 4.重发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信息接收步骤,接收以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 带组内的、至少一个。

6、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下行数据接收步骤,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数据; 差错检测步骤,检测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以及 响应控制步骤,基于在所述差错检测步骤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而以所述上行单 位频带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号,并根据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中的ACK的数量,使响 应信号的相位点不同,而且在ACK的数量相同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有多个的情况下,在 图案间使响应信号的相位点一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发控制方法,在所述响应控制步骤中,在ACK的数量相同的差 错检测结果的图案有多个的情况下,对差错检测结果的每个图案,使映。

7、射响应信号的上行 控制信道的资源不同。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74390 A 1/22页 3 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以及重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3GPP LTE中,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正交频分多址)作为下行线路的通信方式。在适用了3GPP LT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使 用预先设定的通信资源来发送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以及广播信号 (Broadcast Channel:BCH)。并且,终端首先通过捕。

8、获SCH而确保与基站的同步。然后,终 端通过读取BCH信息而取得基站独自的参数(例如、带宽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2、3)。 0003 另外,终端在完成基站独自的参数的获取后,对基站发出连接请求,由此建立与基 站的通信。基站根据需要,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 制信道)向已建立通信的终端发送控制信息。 0004 然后,终端对接收到的PDCCH信号中包含的多个控制信息分别进行“盲判定”。即, 控制信息包含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部分,该CRC部分在基站中 通过发送对象终端的终端ID而。

9、被屏蔽。因此,终端在以本机的终端ID尝试对接收到的控 制信息的CRC部分进行解蔽之前,无法判定其是否为发往本机的控制信息。在该盲判定中, 如果解蔽后的结果为CRC运算OK,则判定为该控制信息是发往本机的信息。 0005 另外,在3GPP LTE中,对于从基站发往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适用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重发请求)。即,终端将表示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 响应信号反馈到基站。终端对于下行线路数据进行CRC,若CRCOK(无差错)则将 ACK(Acknowledgment,肯定确认)作为响应信号反馈到基站,若CRCNG(有差错)则将 NACK(Nega。

10、tive Acknowledgment,否定确认)作为响应信号反馈到基站。在该响应信号(即 ACK/NACK信号)的反馈中,使用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 信道)等上行线路控制信道。 0006 这里,在从基站发送的上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分配信息,该资源分配信息包含 基站对终端分配的资源信息等。在该控制信息的发送中,如上所述使用PDCCH。该PDCCH由 一个或多个L1/L2CCH(L1/L2Control Channel,L1/L2控制信道)构成。各L1/L2CCH由一个 或多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

11、,控制信道单元)构成。即,CCE是将控制信息映射 到PDCCH时的基本单位。另外,在一个L1/L2CCH由多个CCE构成的情况下,对该L1/L2CCH 分配连续的多个CCE。基站根据通知对资源分配对象终端的控制信息所需的CCE数,对于该 资源分配对象终端分配L1/L2CCH。然后,基站将控制信息映射到与该L1/L2CCH的CCE对应 的物理资源中,进行发送。 0007 另外,这里,各CCE与PUCCH的构成资源一对一地关联。因此,接收到L1/L2CCH的 终端确定与构成该L1/L2CCH的CCE对应的PUCCH的构成资源,使用该资源向基站发送响应 信号。但是,在L1/L2CCH占用连续的多个C。

12、CE的情况下,终端利用与多个CCE分别对应的多 个PUCCH构成资源中的一个(例如,与Index(索引)最小的CCE对应的PUCCH构成资源),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2/22页 4 向基站发送响应信号。这样,能够高效率地使用下行线路的通信资源。 0008 如图1所示,从多个终端发送的多个响应信号通过在时间轴上具有零自相关 (Zero Auto-correlation)特性的ZAC(Zero Auto-correlation)序列、沃尔什(Walsh)序 列、以及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序列进行扩频,在PUCCH内 进行码。

13、复用。在图1中,(W 0 ,W 1 ,W 2 ,W 3 )表示序列长度为4的沃尔什序列,(F 0 ,F 1 ,F 2 )表示序 列长度为3的DFT序列。如图1所示,在终端中,ACK或NACK的响应信号首先在频率轴上, 通过ZAC序列(序列长度为12)被一次扩频成与1SC-FDMA码元对应的频率分量。接着,使 作为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号的ZAC序列分别对应于沃尔什序列(序列长度为 4:W 0 W 3 )、DFT序列(序列长度为3:F 0 F 3 )而被二次扩频。进而,二次扩频后的信号通 过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被变换成。

14、时间轴上的序 列长度为12的信号。然后,对IFFT后的信号分别附加CP,形成由七个SC-FDMA码元构成的 1时隙的信号。 0009 来自不同终端的响应信号彼此使用与不同的循环移位量(Cyclic shift Index) 对应的ZAC序列或与不同的序列号(Orthogonal cover Index:OC index(正交覆盖指数) 对应的正交码序列进行扩频。正交码序列是沃尔什序列与DFT序列的组。另外,正交码序 列有时也称为分块扩频码序列(Block-wise spreading code)。因此,基站通过使用以往的 解扩以及相关处理,能够将这些码复用过的多个响应信号分离(参照非专利文献4。

15、)。 0010 但是,各终端在各子帧中对发往本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进行盲判定,因此 在终端侧不一定成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号。在终端对某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发往本 终端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终端甚至连在该下行单位频带中是否存 在发往本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都无法获知。因此,在对某个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分配 控制信号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终端也不生成对该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响 应信号。该差错情况被定义为在终端侧不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的意义上的、响应信号的 DTX(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of ACK/NACK signals,ACK/NACK。

16、信号的不连续传 输)。 0011 另外,已经开始实现比3GPP LTE更高的通信速度的3GPP高级LTE(LTE-Advanced) 的标准化。3GPP高级LTE系统(以下,有时称为“LTE-A系统” )沿袭3GPP LTE系统(以 下,有时称为“LTE系统” )。在3GPP高级LTE中,为了实现最大1Gbps以上的下行传输速 度,预计将导入能够以40MHz以上的宽带频率进行通信的基站及终端。 0012 在LTE-A系统中,为了同时实现基于LTE系统的传输速度的数倍的超高速传输速 度的通信、以及对LTE系统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将面向LTE-A系统 的频。

17、带划分成作为LTE系统支持带宽的20MHz以下的“单位频带”。即,这里,“单位频带” 是具有最大20MHz带宽的频带,被定义为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并且,下行线路中的“单位 频带” (以下,称为“下行单位频带” )也有时被定义为根据从基站广播的BCH中的下行频 带信息划分的频带、或根据下行控制信道(PDCCH)分散配置在频域时的分散宽度定义的频 带。另外,上行线路中的“单位频带”(以下称为“上行单位频带”)也有时被定义为根据从 基站广播的BCH中的上行频带信息划分的频带、或在中心附近包含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区域且在两端部包含。

18、面向LTE的PUCCH的20MHz以下 的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另外,“单位频带”在3GPP高级LTE中有时用英语记载为Component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3/22页 5 Carrier(s)(分量载波)。 0013 并且,在LTE-A系统中,支持使用了将几个该单位频带集成束所得的频带的通信、 即所谓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并且,一般地,对上行的吞吐量要求和对下行 的吞吐量要求不同,因此在LTE-A系统中,也正在研究对于对应任意LTE-A系统的终端(以 下称为“LTE-A终端” )设定的单位频带的数量在上行与下行中不同的载波聚合,即所谓的 非。

19、对称载波聚合_(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并且,也支持在上行与下行中单位 频带数非对称、且各单位频带的带宽分别不同的情况。 0014 图2是用于说明在个别的终端中适用的非对称载波聚合及其控制时序的图。在图 2中,示出了基站的上行和下行的带宽以及单位频带数对称的情况。 0015 在图2中,对于终端1,进行使用两个下行单位频带和左侧的一个上行单位频带进 行载波聚合的设定(Configuration),另一方面,对于终端2,进行使用与终端1相同的两个 下行单位频带的设定,但在上行通信中进行利用右侧的上行单位频带的设定。 0016 并且,若着眼于终端1,在构成LT。

20、E-A系统的LTE-A基站与LTE-A终端之间按照图 2A所示的时序图,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如图2A所示,(1)终端1在与基站开始通信时,与 左侧的下行单位频带取得同步,从被称为SIB2(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2,系统 信息块类型2)的广播信号中读取与左侧的下行单位频带成对的上行单位频带的信息。(2) 终端1使用该上行单位频带,例如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由此开始与基站的通信。(3)在 判断为需要对终端分配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情况下,基站指示对终端追加下行单位频带。 但是,在该情况下,上行单位频带数不增加,在作为个别终端的终端1中开始非对称载波聚 合。 0017。

21、 另外,在适用上述载波聚合的LTE-A中,有时终端在多个下行单位频带中一次接 收多个下行线路数据。在LTE-A中,作为对该多个下行线路数据的多个响应信号的发送发 方法之一,正在研究信道选择(Channel Selection)(也称为Multiplexing(多路复用)。 在信道选择中,根据与多个下行线路数据有关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不仅变更用于响应 信号的码元,而且变更用于映射响应信号的资源。即,信道选择是下述方法,如图3所示,基 于对通过多个下行单位频带接收到的多个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分别是ACK还是NACK, 不仅变更响应信号的相位点(即,Constellation point;星座点。

22、),而且变更在响应信号的 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参照非专利文献5、6、7)。 0018 这里,引用图3在下面详细说明基于将上述非对称的载波聚合适用于终端时的信 道选择的ARQ控制。 0019 例如,如图3所示,在对终端1设定由下行单位频带1、2以及上行单位频带1构成 的单位频带组(有时以英语记载为“Component Carrier set”)的情况下,在通过下行单位 频带1、2各自的PDCCH将下行资源分配信息从基站发送到终端1后,以与该下行资源分配 信息对应的资源发送下行线路数据。 0020 并且,在单位频带1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成功、单位频带2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失 败的情况(即,单位频带1的响。

23、应信号为ACK、单位频带2的响应信号为NACK的情况)下, 响应信号被映射到包含在PUCCH区域1内的PUCCH资源中,而且作为该响应信号的相位点, 使用第1相位点(例如,(1,0)等的相位点)。另外,在单位频带1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成 功且单位频带2中的下行数据的接收也成功的情况下,响应信号被映射到包含在PUCCH区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4/22页 6 域2内的PUCCH资源中且使用第1相位点。即,在下行单位频带为两个的情况下,差错检测 结果的图案为4图案(pattern),因此通过两个资源和两种相位点的组合,能够表示该4图 案。 0021 现有技术文献 0022 非专利文。

24、献 0023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 V8.7.0,“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May 2009 0024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 V8.7.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May 2009 0025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 V8.6.0,“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8),”March 2009 0026 非专利文献4:Seigo Nakao et al.“Perfor。

25、mance enhancement of E-UTRA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fast fading environments”,Proceeding of VTC2009 spring,April,2009 0027 非专利文献5:ZTE,3GPP RAN1 meeting #57bis,R1-092464,“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LTE-Advanced,”June 2009 0028 非专利文献6:Panasonic,3GPP RAN1 meeting #57bis,R1-092535,“UL ACK/NACK 。

26、transmission on PUC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June 2009 0029 非专利文献7:Nokia Siemens Networks,Nokia,3GPP RAN1 meeting #57bis, R1-092572,“UL control signall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June 2009 发明内容 0030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31 然而,如上所述,终端也不是必定成功地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有 时在终端侧无法识别经由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存在。为了避免因无法识别 到该下行线路数。

27、据的存在所造成的问题,例如在非专利文献7中,在通过所有单位频带发 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插入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下行分配指示符)。 该DAI表示分配给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单位频带。终端在即使没有成功接收第1下行单位 频带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而在第2下行单位频带成功接收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情况下, 基于包含在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中的DAI,能够识别在第1下行单位频带中的发往本装置 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存在。 0032 也可以考虑到:若尝试将该DAI适用于载波聚合时的信道选择,则终端如下述那 样进行响应信号的发送控制。图4是表示将DAI适用于载波聚合时的信道选。

28、择时的、终端 用于发送响应信号的资源(横轴)和终端接收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单位频带号(纵轴) 之间的关系的图。 0033 如图4所示,例如在基站对终端仅在下行单位频带1中发送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的情况下,终端根据表示分配控制信息的数据的解码结果,使用PUCCH资源1发送ACK或 NACK(参照图4的由DL1和PUCCH资源1确定的单元(1,1)的星座图)。在该单元(1,1) 的星座图中,ACK与(0,-j)的相位点关联,NACK与(0,j)的相位点关联。但是,在终端接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5/22页 7 收该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失败的情况下,在终端侧不可能知道存在发往本终端的数。

29、据,所以 作为结果为ACK和NACK都不存在的状态即DTX的状态。 0034 另外,在基站将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在下行单位频带1及2中发送给终端的情况下, 该终端使用PUCCH资源1或PUCCH资源2中的任一个将与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成败对应的 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参照图4的单元(2,1)及单元(2,2)的星座图)。例如,在终端成 功接收以下行单位频带1及2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以及该控制信息所表示的下行线路 数据的情况下,终端使用PUCCH资源2的(-1,0)的相位点,将ACK/ACK(图中的A/A)的状 态通知给基站。另外,终端成功接收以下行单位频带1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该控制 信息所表示的。

30、下行线路数据,但在终端侧接收以下行单位频带2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失败的情况下,终端根据下行单位频带1中的下行分配控制信号所包含的DAI信息而识别 为在下行单位频带2中有发往本终端的数据分配。此时,终端使用PUCCH资源1的相位点 (0,-j),将ACK/DTX(图中的A/D)的状态通知给基站。但是,在终端接收两个下行分配控制 信息都失败的情况下,在终端侧无法知道发往本终端的数据分配,作为结果不发送任何响 应信号。另外,在图4中,N意味着NACK。 0035 这里,假设基站对终端不发送DAI的情况下,发生以下的问题。图5是基站在下行 单位频带1、2、3中对终端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数据,另一。

31、方面终端仅在下行单位频带 1、3中成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示意图。图5A是基站识别的、信道选择的映射,图5B 是终端识别的、信道选择的映射。 0036 这里,如上所述,假定基站对终端不发送DAI。因此,在成功接收了以下行单位频带 1、3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双方的情况下,终端误认为仅通过下行单位频带1和3从基站发 送了数据。并且,基于该认识,终端使用PUCCH资源3的、与ACK/ACK对应的相位点(-1,0) 反馈响应信号。 0037 但是,识别为在下行单位频带1、2、3中对终端发送了数据的基站,若相位点(-1, 0)的响应信号以PUCCH资源3被反馈,则基于该响应信号,识别为终端的接收状况是。

32、ACK/ ACK/ACK的状态。并且,基站识别为该所有的数据已成功发送而没有必要重发,所以废弃该 数据。作为该结果,尽管经由下行单位频带2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下行线路数据2)还未 到达终端,终端却无法收到下行线路数据2的重发。即,下行线路数据2的QoS显著劣化。 0038 这样,DAI是正常运用信道选择时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若考虑下行分配控制信 息的信息大小本身较小,则不能无视由发送DAI引起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 003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适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载波聚合通信的情况 下,能够抑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而且维持以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 路数据的。

33、质量的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0040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41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使用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单位 频带组与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包括:控制信息接收单元,接收以所述单位频带组内 的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下行数据接收单元, 接收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的下行数据;差错检测单元,检测 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以及响应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 差错检测结果和响应信号的发送规则表,以所述上行单位频带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6/22页 8 号,。

34、在所述发送规则表中,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候选与所述响 应控制单元发送的响应信号的相位点关联,互不相同的相位点与图案中包含的ACK的数量 不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相同的相位点与ACK的数量相同的图案候选群关联。 0042 本发明的重发控制方法,包括:控制信息接收步骤,接收以具有多个下行单位频带 和至少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单位频带组内的、至少一个下行单位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发送 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下行数据接收步骤,以所述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示的下行数据信道 发送的下行数据;差错检测步骤,检测所述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接收差错;以及响应控制 步骤,基于由所述差错检测单元获得的差错检测结果。

35、的图案而以所述上行单位频带的上行 控制信道发送响应信号,并根据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中的ACK的数量,使响应信号的相位 点不同,而且在ACK的数量相同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图案具有多个的情况下,在图案间使响 应信号的相位点一致。 0043 发明的效果 0044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适用使用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载波聚合通信的情况 下,能够抑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开销的增加,而且维持以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 路数据的质量的终端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0045 图1是表示响应信号以及参考信号的扩频方法的图。 0046 图2A、图2B是用于说明对个别的终端适用的非对称载波聚合及其控制时序的图。 00。

36、47 图3是用于说明载波聚合适用于终端时的ARQ控制的图。 0048 图4是表示将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下行分配指示符)适用于 载波聚合时的信道选择时的、终端用于发送响应信号的资源和终端接收了下行分配控制信 息的单位频带号之间的关系的图。 0049 图5A、图5B是基站在下行单位频带1,2,3中对终端发送下行分配控制信息及数 据,另一方面终端仅在下行单位频带1,3中成功接收下行分配控制信息的示意图。 0050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0051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0052 图8是用于说明终端。

37、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0053 图9是用于说明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0054 图10是用于说明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0055 图11是用于说明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0056 图12是用于说明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0057 图13是用于说明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0058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0059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0060 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图。 0061 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0062 图18是用于说明实。

38、施方式2的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0063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重发控制方法的图。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7/22页 9 0064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方法的变形的图。 0065 标号说明 0066 100基站 0067 101控制单元 0068 102控制信息生成单元 0069 103、105编码单元 0070 104、107、213调制单元 0071 106数据发送控制单元 0072 108映射单元 0073 109、216 IFFT单元 0074 110、217 CP附加单元 0075 111、218无线发送单元 0076 1。

39、12、201无线接收单元 0077 113、202 CP去除单元 0078 114 PUCCH提取单元 0079 115解扩单元 0080 116序列控制单元 0081 117相关处理单元 0082 118判定单元 0083 119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0084 200终端 0085 203 FFT单元 0086 204提取单元 0087 205、209解调单元 0088 206、210解码单元 0089 207判定单元 0090 208控制单元 0091 211 CRC单元 0092 212响应信号生成单元 0093 2141次扩频单元 0094 2152次扩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95 。

40、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 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其说明因重复而省略。 0096 (实施方式1) 0097 通信系统的概要 0098 在包括后述的基站100以及终端200的通信系统中,进行使用了上行单位频带以 及与上行单位频带关联的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通信,即终端200独自的非对称载波聚合的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8/22页 10 通信。另外,在该通信系统中还包括下述终端,该终端与终端200不同,没有进行载波聚合 的通信的能力,而进行一个下行单位频带及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关联的一个上行单位频带的 通信(即,不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因此,。

41、基站100构成为能够支持非对称载波聚合的通 信以及不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双方。 0099 另外,在基站100与终端200之间,根据基站100进行的对终端200的资源分配, 也能进行不依赖载波聚合的通信。 0100 另外,在该通信系统中,在进行不依赖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情况下,进行以往那样的 ARQ,另一方面,在进行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情况下,在ARQ中采用信道选择。即,该通信系统 例如是LTE-A系统,基站100例如是LTE-A基站,终端200例如是LTE-A终端。另外,不具 有进行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的能力的终端例如是LTE终端。 0101 下面,以如下事项为前提进行说明。即,预先在基站100和终端20。

42、0之间构成终端 200独自的非对称载波聚合,在基站100和终端200之间共享终端200应该使用的下行单位 频带以及上行单位频带的信息。 0102 基站的结构 0103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6中,基站100 包括控制单元101、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2、编码单元103、调制单元104、编码单元105、数据 发送控制单元106、调制单元107、映射单元108、IFFT单元109、CP附加单元110、无线发送 单元111、无线接收单元112、CP去除单元113、PUCCH提取单元114、解扩单元115、序列控 制单元116、相关处理单元117、判定单元118、重发。

43、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19。 0104 控制单元101对于资源分配对象终端200分配(Assign)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下 行资源(即,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以及用于发送下行线路数据的下行资源(即,下行数 据分配资源)。该资源分配是在设定给资源分配对象终端200的单位频带组所包含的下行 单位频带中进行的。另外,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是在与各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控制信 道(PDCCH)对应的资源内选择。另外,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是在与各下行单位频带中的下行 数据信道(PDSCH)对应的资源内选择。另外,在存在多个资源分配对象终端200的情况下, 控制单元101对资源分配对象终端200分别分配不同的资源。 。

44、0105 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等同于上述的L1/L2CCH。即,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由一 个或多个CCE构成。另外,各下行单位频带中的各CCE与单位频带组内的上行单位频带中 的上行控制信道区域(PUCCH区域)的构成资源一对一地关联。即,下行单位频带N中的各 CCE与单位频带组内的上行单位频带中的PUCCH区域N的构成资源一对一地关联。 0106 另外,控制单元101决定对于资源分配对象终端200发送控制信息时使用的编码 率。根据该编码率,控制信息的数据量不同,因而由控制单元101分配具有能够映射该数据 量的控制信息的数量的CCE的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 0107 然后,控制单元101对于控制。

45、信息生成单元102,将与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有关的信 息输出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2。另外,控制单元101将与编码率有关的信息输出到编码单 元103。另外,控制单元101决定发送数据(即,下行线路数据)的编码率,并输出到编码单 元105。另外,控制单元101将与下行数据分配资源以及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有关的信息 输出到映射单元108。但是,控制单元101进行控制,以将下行线路数据和对该下行线路数 据的下行控制信息映射到同一下行单位频带。 说 明 书CN 102474390 A 10 9/22页 11 0108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2生成包含与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息,并 输出到编码单元。

46、103。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生成该控制信息。另外,在存在多个资源分配 对象终端200的情况下,为了区分资源分配对象终端200,控制信息中包含目的终端的终端 ID。例如,控制信息中包含以目的终端的终端ID屏蔽的CRC比特。该控制信息有时被称为 “下行分配控制信息”。 0109 编码单元103根据从控制单元101接受的编码率,对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将编码过 的控制信息输出到调制单元104。 0110 调制单元104对编码后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将得到的调制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 108。 0111 编码单元105将每个目的终端200的发送数据(即,下行线路数据)以及来自控制 单元101的编码率信息作为输入,。

47、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出到数据发送控制单元106。 但是,在对目的终端200分配了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情况下,对通过各下行单位频带发送 的发送数据分别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输出至数据发送控制单元106。 0112 数据发送控制单元106在初次发送时,保持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而且输出到调制 单元107。对每个目的终端200保持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另外,对将其发送的每个下行单位 频带保持一个目的终端200的发送数据。由此,不仅能够进行发送到目的终端200的数据 整体的重发控制,而且能够进行对每个下行单位频带的重发控制。 0113 另外,数据发送控制单元106在从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19接受对以。

48、某个下行 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NACK或者DTX时,将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的保持数据输 出到调制单元107。数据发送控制单元106在从重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19接受对以某个 下行单位频带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ACK时,删除与该下行单位频带对应的保持数据。 0114 调制单元107对从数据发送控制单元106接受的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 将调制信号输出到映射单元108。 0115 映射单元108将从调制单元104接受的控制信息的调制信号映射到从控制单元 101接受的下行控制信息分配资源所示的资源中,并输出到IFFT单元109。 0116 另外,映射单元108将从调制单元107接受的发送。

49、数据的调制信号映射到从控制 单元101接受的下行数据分配资源所示的资源中,并输出到IFFT单元109。 0117 由映射单元108映射到多个下行单位频带的多个副载波中的控制信息及发送数 据,由IFFT单元109从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由CP附加单元110附加CP而成为OFDM 信号后,由无线发送单元111进行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经由天线发送到 终端200。 0118 无线接收单元112经由天线接收从终端200发送的响应信号或参考信号,对响应 信号或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 0119 CP去除单元113将接收处理后的响应信号或参照信号中附加的CP去除。 0120 PUCCH提取单元114对每个PUCCH区域提取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上行控制信道信号, 分开所提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