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297998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35580.3

申请日:

2012.07.09

公开号:

CN102780803A

公开日:

2012.11.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M 1/275申请日:20120709|||公开

IPC分类号:

H04M1/275

主分类号:

H04M1/275

申请人: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志彬

地址: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东部工业区H3栋501B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代理人:

郭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以及一种通信终端。其中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步骤,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权重确定步骤,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本发明的排序权重是根据通信时间长度、通信频率以及每次通信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长度等确定的,即通信录的排序综合考虑多种对通信录排序有影响的因素,不偏向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排序结果更为合理,从而使得对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操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取步骤,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权重确定步骤,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确定步骤包括:频率计算子步骤,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话频率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之比;时长计算子步骤,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计算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与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之比;及时度计算子步骤,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权重计算子步骤,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通话时长比重和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相加得到该联系人的排序权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通信次数,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的通信时间长度,将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递减函数值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及时度计算子步骤中,所述通信发生时间与所述当前时间的单位均为天数,与联系人的每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 = A - D , D ≤ D T V = B / D , D > D T ]]>其中,D为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V为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A和B为常数,DT为预设时间阈值。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A等于60,B等于900,DT等于30。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步骤的触发条件为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条:每次通信结束立即触发;固定时间间隔触发;通信终端每次开机时。7.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及时度计算步骤,根据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8.一种通信终端,含有通信录模块和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联系人的姓名、以及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所述通信录模块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权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确定单元包括:频率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通信次数,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话频率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之比;时长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计算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的通信时间长度,将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与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之比;及时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递减函数值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权重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通话时长比重和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相加得到该联系人的排序权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及时度计算子单元中,所述通信发生时间与所述当前时间的单位均为天数,与联系人的每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的计算公式为: V = A - D , D ≤ D T V = B / D , D > D T ]]>其中,D为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V为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A和B为常数,DT为预设时间阈值。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录模块的启动条件为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条:每次通信结束立即触发;固定时间间隔触发;通信终端每次开机时。

说明书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
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终端如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通信工具。由于人们使用通信终端和他人进行信息沟通的频繁,使得通信终端
的通信录上联系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些用户因通信录上联系人数量庞大而深
受困扰。例如,当用户需要与通信录中某位联系人进行通话或发送短信时,用
户需要在众多联系人数据中进行搜索,如果通信录上的联系人数量非常庞大,
而用户几乎每次进行信息沟通时都要搜索联系人,这对于用户来说既浪费时间
也增加了负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以及一种通信终端。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包
括:数据获取步骤,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
人的用户通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
间和通话时长;权重确定步骤,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
序权重;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
序。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包
括:及时度计算步骤,根据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
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通信
终端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总和,将每个联
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所述
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
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
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含有通信录模块和存
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联系人的姓名、以及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通
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所述通信录模块包括:数据获取单
元,用于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
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
长;权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
排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排序权重是根据通信时间长度、通信频率以及
每次通信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长度等确定的,通信录的排序综合考虑多
种对通信录排序有影响的因素,不偏向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排序结果
更为合理,从而使得对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操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的通信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某次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时间差关系的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传统的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案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基于通信频率排序
的方案,其通过统计单位时间内与每个联系人通信的次数得出与该联系人通信
频率数据,然后依据该频率数据大小进行排序;另一种是基于通话时间长度排
序的方案,是通过统计单位时间内与每个联系人通话的通话时间长度得出与该
联系人通话时间长度数据,依据该时间长度数据大小进行排序。不论是哪种方
案,其在一定程度虽能优化通信录的排序方式,减轻用户操作负担,但这些方
案因只考虑到某一方面的因素,使得排序结果不能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

根据对众多的通信终端用户的行为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通信终端的绝大部
分通话是跟本地区的联系人进行的。基于该研究结果,当用户从A地区切换到
B地区时,由于之前用户在A地区,因此用户与A地区的联系人通信频率高些,
而与B地区的联系人通信频率低一些,对于基于通信频率排序的方案,由于是
通过通话频率数据来进行排序的,A地区的联系人在通信录中的排列位置要比B
地区的联系人靠前。而当用户切换到B地区后,用户的实际需求是与B地区的
联系人通信频率高一些,而与A地区的联系人通信频率低一些,这与通信录中
的排序恰好相反。因此,当用户需要跟通信录上B地区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
用户不得不先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众多联系人数据中进行搜索。因此,按照基于
通信频率排序的方案,用户需要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使通信终端通信录上
的排序趋于正常的、方便的需求。

对于基于通话时间长度排序的方案,由于是通过通话时间长度来进行排序,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得用户当前可能不需要沟通的联系人排在靠前位置,而
用户当前可能需要沟通的联系人却排在后面。例如,用户与某个不经常联系的
联系人L1通话一次的时间可能非常长,但是通信频率很低,而与经常联系的联
系人L2通话一次的时间可能非常短,但通信频率很高,按照基于通话时间长度
排序的方案,通信录中联系人L1排在前面而联系人L2排在后面,这与用户正
常的需求是相反的。

综上,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案,由于其只考虑到某一方面的因素而放弃了其
它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排序结果存在明显的缺点。

本申请实施例综合多项影响因素,不仅考虑通话时间长度、通信频率,还
考虑每次通信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综合这些数据并通过合理的运
算对通信录进行排序,使排序结果更为合理,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包括通讯录模块11和存储模块
12。可以理解,通信终端还包括现有通信终端的其他功能模块,本申请对此不
作限定。存储模块12用于存储联系人的姓名、以及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通信
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通信是指采用通话、短信等方式的通
信。通讯录模块11包括用于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的数据获
取单元111、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的权重确
定单元113、用于根据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的排序
单元115,其中,用户通信数据包括通信终端与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
生时间和通信时长。权重确定单元113具体包括频率计算子单元、时长计算子
单元、及时度计算子单元、以及权重计算单元。

为便于描述,作如下假设:

(1)假设存储器中存储的联系人有N个,N≥1,每个联系人编号为1,2,...,N;

(2)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分别为F1,F2,…,Fn,所有
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为Fs=F1+F2+…+Fn;

(3)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分别为FR1,FR2,…,FRn;

(4)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分别为T1,T2,…,Tn,所有
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为Ts=T1+T2+…+Tn;

(5)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分别为TR1,TR2,…,TRn;

(6)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分别为W1,W2,…,
Wn,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Ws=W1+W2+…+Wn;

(7)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分别为WR1,
WR2,…,WRn;

对于频率计算子单元,其用于根据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计算
该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其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
系人的总通信次数,可以将预定时间设置为通信终端上最早通信时间至当前时
间的时差,将与某个联系人的所有通话次数进行累加计数即可得到与该联系人
的通信频率,按此方式依次从第1到第N个联系人进行运算,即可获得上述F1,
F2,…,Fn,将F1,F2,…,Fn累加即可得到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Fs,
将与任一联系人的通信频率除以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则可得到该联系人
的通信频率比重,即某一联系人i的通话频率比重为FRi=Fi/Fs(i=1,2,...,N)。

对于时长计算子单元,其用于根据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间长度
计算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其中,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为预定时间内与
该联系人的总的通话时间长度,将与某个联系人的历次发生的通话时间长度进
行累加即可得到与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按此方式依次从第1到第N个联系人
进行运算,即可获得上述T1,T2,…,Tn,将T1,T2,…,Tn累加即可得到
与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Ts,将与任一联系人的通话时长除以与所有联系人的
通话时长,则可得到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即某一联系人i的通话时长比重
为TRi=Ti/Ts(i=1,2,...,N)。

对于及时度计算子单元,其用于根据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
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取与某联系人的某次通信的通信发
生时间与当前时间之差D,计算该次通信及时程度值V,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时
间差呈递减关系。本实施例中以天为单位,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该次通信及时程
度值为V:

V = A - D , D D T V = B / D , D > D T ]]>

式中,A和B为使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时间差的函数关系呈递减的常数,DT
为预设时间阈值。一种实施例中,A=60,B=900,DT=30,则该公式对应的曲线图
如图2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某次发生通信的时间与当前时间之差,图2中
以天为单位并标注有“Day”,其中D10、D20、D30、D40、D50…等等表示10天、
20天、30天、40天、50天…等等;纵坐标表示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
该值仅表示该次通信的重要程度,因此无单位,纵坐标上标注有“Weight”,其
中V10、V20、V30、V40、V50…等等表示对应通信及时程度值10、20、30、40、
50…等等;图2中虚线表示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某个值的对应关系。从该曲线图
和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若某次通信发生时间久远,则该次通信的发生时间与当
前时间之差很大,那么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则相对较小,也就是说,通
信发生时间越久远,对应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就越小,反之,通信发生时间距离
当前时间越近,对应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就越大。在极限情况下,通信发生时间
距离当前时间为0,则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达到最大,即60,而当通信
发生时间距离当前时间为无穷久远(例如未与某联系人发生过通信或者存储器
中没有记录与该联系人的任何通信等情况),则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趋于
0,可见,通信及时程度值可以非常合理地考虑到通信发生时间久远程度与排序
之间的关系。应理解,本实施例的时间单位还可以是如月、分、秒等,参数A、
B、DT的值可以任选,只要满足使得通信及时程度值随着时间差的增大而递减;
其他实施例中,公式还可以是其它形式,只要满足通信及时程度值随着时间差
的增大而递减。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得到与某联系人的某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将与某
联系人的每一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则可得到与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
度值,按此方式依次从第1到第N个联系人进行运算,即可获得上述W1,W2,...,
Wn,将W1,W2,…,Wn累加即可得到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Ws,
将与任一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除以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则可
得到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即某一联系人i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
WRi=Wi/Ws(i=1,2,...,N)。

通过频率计算子单元、时长计算子单元和及时度计算子单元,可以得到几
个因素的比重,即通信频率比重、通话时长比重、以及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
这些数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联系人的重要程度,通过将这些数据综合考
虑,即可合理地判断出联系人应当的排名顺序。实施例通过权重计算单元综合
考虑这些数据,即权重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通信时
长比重和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相加得到该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权重即为该
联系人在电话本中的排名系数,是通信录中联系人排序的依据,联系人对应的
该值越大,排名顺序越靠前。按此方式依次从第1到第N个联系人进行运算,
得到所有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单元按照所有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
人进行排序,最后按照排序结果更新通信终端的通信录。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终端中,其通信录的排序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
素,即考虑了与每位联系人的通话时间长度对排序的影响,考虑了与每位联系
人的通信频率对排序的影响,以及考虑到了与每位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对
排序的影响,这种综合多种因素进行的自动排序不偏向某一方面的影响因素,
使得排序结果更为合理,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为减轻用户使用通信
终端的负担、节省用户时间提供了可能。

另一种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通信录模块通过触发条件触发才启用的,触
发条件可以是如下任一条:(1)在每次通信结束后立即启用通信录模块,使其
对通信录中联系人进行重新排序;(2)按照某个固定时间间隔来启用通信录,
使其对通信录中联系人进行重新排序;(3)通信终端每次成功开机时启用通信
录,使其对通信录中联系人进行重新排序。

基于以上通信终端实施例,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
法包括:

数据获取步骤S301,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用户通信
数据包括通信终端与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

权重确定步骤S303,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

排序步骤S305,根据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各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上述通信终端实施例中对应的各模块和单
元,在此不再重述。

此外,本申请一种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该方
法包括及时度计算步骤和排序步骤;在及时度计算步骤中,根据通信录中每个
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其中,每个联
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时间
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
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
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在排序步骤中,根
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其中,及时
度计算步骤中涉及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的计算方法可参见上述通信终端实施
例中对应的计算过程,在此不再重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
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8080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14 C N 1 0 2 7 8 0 8 0 3 A *CN102780803A* (21)申请号 201210235580.3 (22)申请日 2012.07.09 H04M 1/275(2006.01) (71)申请人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东 部工业区H3栋501B (72)发明人王志彬 (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81 代理人郭燕 (54) 发明名称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终端。

2、通信录的排序方 法、以及一种通信终端。其中方法包括:数据获取 步骤,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 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 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 通话时长;权重确定步骤,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 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步骤,根 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 进行排序。本发明的排序权重是根据通信时间长 度、通信频率以及每次通信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 的间隔长度等确定的,即通信录的排序综合考虑 多种对通信录排序有影响的因素,不偏向某一个 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排序结果更为合理,从而使 得对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操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2页 2 1.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步骤,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 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 权重确定步骤,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 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确定步骤包括: 频率计算子步骤,根。

4、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所述每 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话频率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之比; 时长计算子步骤,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计算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所述每 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与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之比; 及时度计算子步骤,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 值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 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 权重计算子步骤,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通话时长比重和通信及时程度值比 重相加得到该联系人的排序权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序方法,。

5、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为预定时 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通信次数,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 通信频率,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的通信时间长度,将 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 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递减 函数值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 程度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及时度计算子步骤中,所述通信发 生时间与所述当前时间的单位均为天数,与联系人的每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

6、度值的计算公 式为: 其中,D为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V为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A和B 为常数,D T 为预设时间阈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A等于60,B等于900,D T 等于30。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步骤的触发条 件为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条: 每次通信结束立即触发; 固定时间间隔触发; 通信终端每次开机时。 7.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及时度计算步骤,根据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 时程度值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通信终端与该联系。

7、人的所有 次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80803 A 2/2页 3 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 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 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8.一种通信终端,含有通信录模块和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联 系人的姓名、以及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所述 通信录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

8、人的用户通信数 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 权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 排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确定单元包括: 频率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所 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通信次数,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 率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为该联系人 的通话频率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之比; 时长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联系。

9、人的通话时长计算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所 述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的通信时间长度,将每个联系人的 通话时长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为该 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与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之比; 及时度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 程度值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 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递减函数值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 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 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

10、信及时程度值之比; 权重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通话时长比重和通信及时程度 值比重相加得到该联系人的排序权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及时度计算子单元中,所述通信 发生时间与所述当前时间的单位均为天数,与联系人的每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的计算 公式为: 其中,D为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V为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A和B 为常数,D T 为预设时间阈值。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录模块的启动条 件为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条: 每次通信结束立即触发; 固定时间间隔触发; 通信终端每次开机时。 权 利 。

11、要 求 书CN 102780803 A 1/5页 4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通信录的排序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终端如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 具。由于人们使用通信终端和他人进行信息沟通的频繁,使得通信终端的通信录上联系人 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些用户因通信录上联系人数量庞大而深受困扰。例如,当用户需要与通 信录中某位联系人进行通话或发送短信时,用户需要在众多联系人数据中进行搜索,如果 通信录上的联系人数量非常庞大,而用户几乎每次进行信息沟通时都要搜索联系人,这对 于用户。

12、来说既浪费时间也增加了负担。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以及一种通信终端。 0004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包括:数据 获取步骤,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包 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权重确定步骤,根 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 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0005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包括:及时 度计算步骤,根据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

13、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 比重,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时间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 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总和,将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 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信及 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排序步骤,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 时程度值比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0006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含有通信录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联系人的姓名、以及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 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所述通信录模块包括:数。

14、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 人的用户通信数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包括所述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通信的 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权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 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 进行排序。 0007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排序权重是根据通信时间长度、通信频率以及每次通 信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长度等确定的,通信录的排序综合考虑多种对通信录排序有 影响的因素,不偏向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排序结果更为合理,从而使得对通信终端 通信录的操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说 明 书CN 10278080。

15、3 A 2/5页 5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的通信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某次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时间差关系的曲线图; 0010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 传统的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案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基于通信频率排序的方 案,其通过统计单位时间内与每个联系人通信的次数得出与该联系人通信频率数据,然后 依据该频率数据大小进行排序;另一种是基于通话时间长度排序的方案,是通过统计单位 时间内与每个联系人通话的通话时间长。

16、度得出与该联系人通话时间长度数据,依据该时间 长度数据大小进行排序。不论是哪种方案,其在一定程度虽能优化通信录的排序方式,减轻 用户操作负担,但这些方案因只考虑到某一方面的因素,使得排序结果不能符合用户的实 际需要。 0013 根据对众多的通信终端用户的行为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通信终端的绝大部分通话 是跟本地区的联系人进行的。基于该研究结果,当用户从A地区切换到B地区时,由于之前 用户在A地区,因此用户与A地区的联系人通信频率高些,而与B地区的联系人通信频率低 一些,对于基于通信频率排序的方案,由于是通过通话频率数据来进行排序的,A地区的联 系人在通信录中的排列位置要比B地区的联系人靠前。而当用。

17、户切换到B地区后,用户的 实际需求是与B地区的联系人通信频率高一些,而与A地区的联系人通信频率低一些,这与 通信录中的排序恰好相反。因此,当用户需要跟通信录上B地区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时,用户 不得不先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众多联系人数据中进行搜索。因此,按照基于通信频率排序的 方案,用户需要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使通信终端通信录上的排序趋于正常的、方便的 需求。 0014 对于基于通话时间长度排序的方案,由于是通过通话时间长度来进行排序,因此 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得用户当前可能不需要沟通的联系人排在靠前位置,而用户当前可能需 要沟通的联系人却排在后面。例如,用户与某个不经常联系的联系人L1通话一次的时间可。

18、 能非常长,但是通信频率很低,而与经常联系的联系人L2通话一次的时间可能非常短,但 通信频率很高,按照基于通话时间长度排序的方案,通信录中联系人L1排在前面而联系人 L2排在后面,这与用户正常的需求是相反的。 0015 综上,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案,由于其只考虑到某一方面的因素而放弃了其它方面 的因素影响,导致排序结果存在明显的缺点。 0016 本申请实施例综合多项影响因素,不仅考虑通话时间长度、通信频率,还考虑每次 通信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综合这些数据并通过合理的运算对通信录进行排 序,使排序结果更为合理,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0017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包括通。

19、讯录模块11和存储模块12。可 以理解,通信终端还包括现有通信终端的其他功能模块,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存储模块12 用于存储联系人的姓名、以及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 说 明 书CN 102780803 A 3/5页 6 话时长,通信是指采用通话、短信等方式的通信。通讯录模块11包括用于获取通信录中每 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的数据获取单元111、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 系人的排序权重的权重确定单元113、用于根据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 进行排序的排序单元115,其中,用户通信数据包括通信终端与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 信发生时间和通信时长。

20、。权重确定单元113具体包括频率计算子单元、时长计算子单元、及 时度计算子单元、以及权重计算单元。 0018 为便于描述,作如下假设: 0019 (1)假设存储器中存储的联系人有N个,N1,每个联系人编号为1,2,.,N; 0020 (2)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分别为F1,F2,Fn,所有联系人的通 信频率为Fs=F1+F2+Fn; 0021 (3)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分别为FR1,FR2,FRn; 0022 (4)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分别为T1,T2,Tn,所有联系人的通 话时长为Ts=T1+T2+Tn; 0023 (5)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

21、比重分别为TR1,TR2,TRn; 0024 (6)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分别为W1,W2,Wn,所有联系 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Ws=W1+W2+Wn; 0025 (7)假设第1到第N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分别为WR1,WR2,WRn; 0026 对于频率计算子单元,其用于根据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计算该联系 人的通信频率比重;其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通信次数, 可以将预定时间设置为通信终端上最早通信时间至当前时间的时差,将与某个联系人的所 有通话次数进行累加计数即可得到与该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按此方式依次从第1到第N个 联系人进行运算,。

22、即可获得上述F1,F2,Fn,将F1,F2,Fn累加即可得到与所有联系 人的通信频率Fs,将与任一联系人的通信频率除以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频率,则可得到该 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即某一联系人i的通话频率比重为FRi=Fi/Fs(i=1,2,.,N)。 0027 对于时长计算子单元,其用于根据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间长度计算该 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其中,每个联系人的通话时长为预定时间内与该联系人的总的通 话时间长度,将与某个联系人的历次发生的通话时间长度进行累加即可得到与该联系人的 通话时长,按此方式依次从第1到第N个联系人进行运算,即可获得上述T1,T2,Tn,将 T1,T2,Tn累加即。

23、可得到与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Ts,将与任一联系人的通话时长除以 与所有联系人的通话时长,则可得到该联系人的通话时长比重,即某一联系人i的通话时 长比重为TRi=Ti/Ts(i=1,2,.,N)。 0028 对于及时度计算子单元,其用于根据通信终端与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计 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取与某联系人的某次通信的通信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 之差D,计算该次通信及时程度值V,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时间差呈递减关系。本实施例中以 天为单位,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该次通信及时程度值为V: 0029 0030 式中,A和B为使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时间差的函数关系呈递减的常数,D T 为预设时 间阈值。。

24、一种实施例中,A=60,B=900,D T 30,则该公式对应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其中, 说 明 书CN 102780803 A 4/5页 7 横坐标表示某次发生通信的时间与当前时间之差,图2中以天为单位并标注有“Day”,其中 D10、D20、D30、D40、D50等等表示10天、20天、30天、40天、50天等等;纵坐标表示该 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该值仅表示该次通信的重要程度,因此无单位,纵坐标上标注有 “Weight”,其中V10、V20、V30、V40、V50等等表示对应通信及时程度值10、20、30、40、50 等等;图2中虚线表示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某个值的对应关系。从该曲线图和上。

25、述公式可以 看出,若某次通信发生时间久远,则该次通信的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之差很大,那么该次通 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则相对较小,也就是说,通信发生时间越久远,对应的通信及时程度值 就越小,反之,通信发生时间距离当前时间越近,对应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就越大。在极限情 况下,通信发生时间距离当前时间为0,则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达到最大,即60,而 当通信发生时间距离当前时间为无穷久远(例如未与某联系人发生过通信或者存储器中没 有记录与该联系人的任何通信等情况),则该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趋于0,可见,通信及 时程度值可以非常合理地考虑到通信发生时间久远程度与排序之间的关系。应理解,本实 施例的时间单位。

26、还可以是如月、分、秒等,参数A、B、D T 的值可以任选,只要满足使得通信及 时程度值随着时间差的增大而递减;其他实施例中,公式还可以是其它形式,只要满足通信 及时程度值随着时间差的增大而递减。 0031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得到与某联系人的某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将与某联系人 的每一次通信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则可得到与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按此方式依 次从第1到第N个联系人进行运算,即可获得上述W1,W2,.,Wn,将W1,W2,Wn累加即 可得到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Ws,将与任一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除以与所有 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则可得到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即某一。

27、联系人i的 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为WRi=Wi/Ws(i=1,2,.,N)。 0032 通过频率计算子单元、时长计算子单元和及时度计算子单元,可以得到几个因素 的比重,即通信频率比重、通话时长比重、以及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这些数据分别从不同 的角度反映出联系人的重要程度,通过将这些数据综合考虑,即可合理地判断出联系人应 当的排名顺序。实施例通过权重计算单元综合考虑这些数据,即权重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每 个联系人的通信频率比重、通信时长比重和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相加得到该联系人的排序 权重,排序权重即为该联系人在电话本中的排名系数,是通信录中联系人排序的依据,联系 人对应的该值越大,排名顺序越靠前。按此。

28、方式依次从第1到第N个联系人进行运算,得到 所有联系人的排序权重。排序单元按照所有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最 后按照排序结果更新通信终端的通信录。 0033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终端中,其通信录的排序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即考 虑了与每位联系人的通话时间长度对排序的影响,考虑了与每位联系人的通信频率对排序 的影响,以及考虑到了与每位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对排序的影响,这种综合多种因素 进行的自动排序不偏向某一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排序结果更为合理,更加符合用户的实 际需求,从而为减轻用户使用通信终端的负担、节省用户时间提供了可能。 0034 另一种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通信录模块。

29、通过触发条件触发才启用的,触发条件 可以是如下任一条:(1)在每次通信结束后立即启用通信录模块,使其对通信录中联系人 进行重新排序;(2)按照某个固定时间间隔来启用通信录,使其对通信录中联系人进行重 新排序;(3)通信终端每次成功开机时启用通信录,使其对通信录中联系人进行重新排序。 说 明 书CN 102780803 A 5/5页 8 0035 基于以上通信终端实施例,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包 括: 0036 数据获取步骤S301,获取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用户通信数据,用户通信数据包 括通信终端与联系人通信的通信频率、通信发生时间和通话时长。 0037 权重确定步骤S303。

30、,根据获取的用户通信数据确定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 0038 排序步骤S305,根据每个联系人的排序权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 0039 各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上述通信终端实施例中对应的各模块和单元,在此 不再重述。 0040 此外,本申请一种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通信终端通信录的排序方法,该方法包括 及时度计算步骤和排序步骤;在及时度计算步骤中,根据通信录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 程度值计算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其中,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为预定 时间通信终端与该联系人的所有次通信发生时间离当前时间的时间差的总和,将每个联系 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累加得到通信录中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

31、时程度值,每个联系人的通信 及时程度值比重为该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与所有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之比;在排 序步骤中,根据每个联系人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由大到小对联系人进行排序。其中,及时 度计算步骤中涉及的通信及时程度值比重的计算方法可参见上述通信终端实施例中对应 的计算过程,在此不再重述。 004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 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说 明 书CN 102780803 A 1/1页 9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0803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