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2954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0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67628.5

申请日:

2008.10.21

公开号:

CN101722750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41M 3/00公开日:201006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M 3/00申请日:20081021|||公开

IPC分类号:

B41M3/00; B41M3/16; B41M1/12; G09F3/00; C09D11/02; B41F15/34; B42D15/02

主分类号:

B41M3/00

申请人:

财团法人彰化基督教医院

发明人:

刘上永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11264

代理人:

刘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用药标识包含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点字以及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凸版图形,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设计点字以及凸版图形,并将其以照相绘制成一黑稿;(b)将黑稿、一35μ厚的底片与一网版以直/间接法制作成一印刷版,其中该直/间接法使用的干燥温度为150℃;(c)于印刷网版加入印墨以进行一被印物的印刷,其中,该印墨包含1∶1的水性发泡剂及水性红色染料;以及(d)将被印物于30~50℃干燥,再于115~125℃发泡2~10秒,以获得印刷有厚度为0.2~2mm的点字或图形的该被印物。藉由本发明的方法可制得能让视障者、不识字者与银发族以触摸或看图便可正确得知用药信息的用药标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用药标识包含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点字以及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凸版图形,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设计该点字以及该凸版图形,并将其制成一黑稿; (b)将该黑稿、一35μ厚的底片与一网版以直/间接法制作成一印刷网版,其中该直/间接法使用的干燥温度为150℃; (c)于该印刷网版加入印墨以进行一被印物的印刷,其中,该印墨包含水性发泡剂及水性红色染料;以及 (d)将被印物于30~50℃干燥,再于115~125℃发泡2~10秒,以获得印刷有厚度为0.2~2mm的点字或图形的该被印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发泡剂与水性红色染料的比例为1∶1。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版由一绢布与一不锈钢网框所组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绢布的目数为80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为塑料片。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印物为贴纸。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字以及该凸版图形可提供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或用药途径的用药信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药时间的用药信息为早上、中午、晚上、饭前或饭后。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药剂量的用药信息为半颗、一颗或两颗。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药途径的用药信息为眼用、耳用或鼻用。

说明书


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产生结合点字与简明易懂的凸版图形的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视觉障碍者依其视觉识别能力程度可分为全盲及弱视,其中又以弱视朋友居多,全盲者,有些完全丧失光觉,有些尚有些许视力,可辨识车辆移动或障碍物的形影。全盲者无法利用视觉学习,须经由触觉(如点字)或听觉(如录音带)吸收外界讯息;弱视者仍有残余视力,可利用视觉学习,但对于一般字体的阅读有些困难,必须透过特殊光学辅助仪器或放大字体的书籍刊物吸收新知。依据台湾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全台湾视障人口共54,319人(约占全台湾总人数的0.24%),加上未领取残障手册的视觉障碍者、以及其它因眼睛疾病像是白内障、青光眼等所造成的视力障碍者,实际面临视觉障碍问题的人数远超过统计人数。

    然而目前许多设施标识或产品操作往往是提供给一般视力正常者,缺乏辅助视觉障碍者的需求考虑,以医疗用药方面为例,一般医疗院所的药袋外观,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平面的,而用药的时间及方法乃采叙述性的文字,对于弱视者来说,阅读文字已经是相当费时又吃力,更何况是完全失去视力的全盲视觉障碍者,因此其于服药时,便须其它人从旁指示,若身旁无人协助,便无法按时自行服取正确药品与药量,延误用药时机,致使病情无法适时改善,甚至可能会因服药过量而引发副作用的顾虑。

    因此为协助视觉障碍的弱势族群能够正确获得用药信息,避免用药疏失的问题产生,研究出可产生通过触觉便能感知的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以应用于药袋或任何药品容器上,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改善现有以文字表示的用药信息不符视障者需求的缺点,并解决因无法获得正确用药信息所致用药安全的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可产生结合点字与简明易懂的凸版图形的用药标识制造方法,以供视障者可藉由触觉或视觉便能自行感知用药信息,同时可使不识字者与银发族可藉由醒目的图形以一目了然的方式得知用药信息,而能正确服用药物,进而提升居家用药安全以及自我照护的行为能力。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用药标识包含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点字以及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凸版图形,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设计该点字以及该凸版图形,并将其制成一黑稿;

    (b)将该黑稿、一35μ厚的底片与一网版以直/间接法制作成一印刷网版,其中该直/间接法使用的干燥温度为150℃;

    (c)于该印刷网版加入印墨以进行一被印物的印刷,其中,该印墨包含水性发泡剂及水性红色染料;以及

    (d)将被印物于30~50℃干燥,再于115~125℃发泡2~10秒,以获得印刷有厚度为0.2~2mm的点字或图形的该被印物。

    所述水性发泡剂与水性红色染料的比例为1∶1。

    所述网版由一绢布与一不锈钢网框所组成。

    所述绢布的目数为80目。

    所述底片为塑料片。

    所述被印物为贴纸。

    所述点字以及该凸版图形可提供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或用药途径的用药信息。

    所述用药时间的用药信息为早上、中午、晚上、饭前或饭后。

    所述用药剂量的用药信息为半颗、一颗或两颗。

    所述用药途径的用药信息为眼用、耳用或鼻用。

    本发明的用药标识制造方法可获得能让视障者以触摸方式得知用药信息的用药标识,且利用该方法所得的红色点字以及红色凸版图形,使视障者例如弱视者可轻易感知需触摸的点字与凸版图形的正确位置,并立即触摸至该正确位置以减少寻找时间,同时于触摸具适当厚度的点字与凸版图形后,能清楚得知该用药标识欲提供的用药信息,使其无须旁人辅助便能自行服药,且可正确掌握用药剂量、时间与部位,大幅提升视障者的用药效果;除视障者外,利用本发明方法所得的红色凸版图形也可让不识字者或银发族能一眼看到醒目且简明易懂的图形便能立即得知用药信息,以提升医疗效果,降低用药的风险。此外,本发明的方法除可制作印刷有该用药标识的药袋或药盒等,也可将用药标识印刷于贴纸上,并将贴纸黏贴于现有药袋或药盒上,不需重新印制药袋或药盒,可增进该用药标识的使用便利性。且该用药标识适用于药袋、药罐或药盒中仅装填单一种类药品的状况下,让使用者拿取该种特定药物后,再由本发明用药标识的指引,达到正确服药地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制得的可提供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用药部位讯息的用药标识的实体图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药标识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该用药标识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设计点字以及凸版图形,并制作成一黑稿;

    步骤102,以直/间接法制作成一印刷网版,其中直/间接法的干燥温度为150℃;

    步骤103,以包含1∶1水性发泡剂及水性红色染料的印墨进行网版印刷;

    步骤104,将被印物于30~50℃干燥,再于115~125℃发泡2~10秒,以获得印刷有厚度为0.2~2mm的点字或图形的被印物。

    利用本发明制得的用药标识进一步藉由问卷调查分析其对视障者及非视障者的适用性。对前述实施方式详尽说明如下:

    实施例1

    点字以及凸版图的设计及其黑稿制作于点字设计部份,依据所欲提供的用药信息内容并参照相对应的点字,以用药时间为例,若欲传达用药时间为“早上”的用药信息,便参照现有点字选取可表示“早上”意思的点字。

    于凸版图形设计部份,先前研究指出使用凸版图形时,图形应该在形状、大小、厚度、粗细及轮廓上有所差异,且其构成应尽量单纯不可过度复杂,同时,所使用的图形形状应与所要表达的信息配合,且凸版图形必需大于一般的视觉图形才能有助于感受,此外各图形间的最小距离需大于2.3-3.8毫米以利辨认。另一方面,在图形的轮廓部份,当图形大小适当时,空心线型图形较实心型图形容易辨识,例如○较●容易辨识,而当圆弧表面的实心圆形改成平面时,则实心型图形较空心线型图形容易辨识;在点型图形及线型图形中,明确的边界较圆形边界易吸引注意。此外,同样大小的实心及框线图形放在一起易造成混淆,如●○与■□;各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变形图形易与原始图形混淆如★与○△□。本发明实施例依据前述原则设计出表一所示的24种凸版图形,该些凸版图形可提供用药时间例如早上、中午、晚上、睡前、饭前与饭后、用药剂量例如一颗、半颗与两颗以及用药途径例如眼用、耳用与鼻用等用药信息。

    表1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药标识制造方法中设计的凸版图形

    接着将该点字与凸版图形经排版后,以照相绘制成点字与凸版图形部份呈黑色不透光的黑稿。

    实施例2

    利用直/间接法制作印刷网版

    本发明实施例用药标识制造方法是尝试利用印墨加层法、凹凸版印刷与网版印刷等印刷法配合不同印墨及印刷纸来制作用药标识,基于成本考虑及用药标识印制成品的优劣,本发明采用网版印刷。直/间接法为融合直接制版法与间接制版法之网版印刷法,其先在底片上涂布感光胶,把底片贴到绷紧的网布上,在网框内再涂布感光胶,使感光胶膜同网布黏合,吹干后揭去底片,感光胶膜完全附着在网版上,再将此网版与黑稿密合、晒版曝光、显影并干燥。

    首先,取一由不锈钢网框与80目绢布组成的网版,利用去脂剂清洁网布,以清水冲洗后,置于干燥机干燥;于一35μ厚的塑料底片上涂布感光胶,将此底片贴附至网布上,并于网框内再涂布感光胶,使感光胶膜同网布黏合,于干燥机中以150℃的温度干燥后,揭去底片,此时感光胶膜已完全附着在网版上;将黑稿、网版以及一黑布由下而上逐层密合迭起并置于曝光机上;曝光完成后,将网版浸入水中约两分钟,使用海绵将已溶解的感光胶去除;再次将网版烘干,增加感光胶膜的附着力;进行网版的修版,将不足或多余的感光胶予以补强或除去;最后进行网版的贴边,于网布与网框连接处贴上胶带,以避免后续印刷时印墨由该处接缝处漏出,便完成印刷网版的制作。其中,该底片的厚薄会受温度、湿度及时间影响,进而影响网版印刷的成效,因此本发明经数次试验后,选用厚度为35μ的塑料底片。

    实施例3

    利用网版印刷及发泡程序制作用药标识

    将实施例2所制备的印刷网版置于一被印物上,并于网框内放入印墨,印墨系包含1∶1的水性发泡剂及水性红色系染料,其中水性发泡剂是由水基树脂和以水为主体的水溶剂、微球发泡体以及其它辅助剂例如稳定剂、增粘剂、消泡剂、氧化防止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调合而成,本发明的印墨成份可包含50%交联型环氧乳剂、8%环氧乙二醇、25%微球发泡体、0.2%消泡剂、1.8%水分散型颜料以及10%交联剂,但其成份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可达到发泡作用的发泡剂皆可应用于此。

    接着再以刮刀将印墨由网框的一边刮至网框的另一边,使印墨透过网布上的孔洞转印于被印物,即完成初步印刷。其中,由于人类视网膜的光受器细胞视锥细胞中可接受红色波长的红锥约占74%,故人类的视网膜易受红色波长(波长最长)的影响刺激,因此考虑弱视者仍有视觉,故选择红色染料添加至印墨,以使视障者、不识字者及银发族可更容易注意并感知点字与凸版图形所在位置及其形状。

    由于可以区分点字与凸版图形的厚度为0.5-0.9mm,因此进行初步印刷的被印物,可再进行发泡处理,将被印物放置干燥箱干燥,温度控制于30~50℃,干燥后随即发泡,发泡温度控制在115~125℃,作用时间为2~10秒,以获得印刷有厚度为0.2~2毫米的点字或图形的被印物。其中,进行发泡程序时,干燥时间与干燥温度系为影响发泡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为避免最后成品有发泡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将经网版印刷后的被印物的干燥温度设定于30~50℃之间,并采用温度控制于115~125℃的烘烤箱或烘烤机等干燥设备发泡2~10秒,可得发泡倍率与发泡效果最适切的点字与凸版图形。

    另一方面,为加强该用药标识提供用药信息的功能性,可再印刷上符合点字与凸版图形的用药信息的精简文字,并形成如图2所示的用药标识。由于本发明方法所用印墨为水性连接料,故使用方便且无污染,同时印墨对网布的通过性及再现性均良好,且印墨层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耐药性、耐磨性以及在重负荷下不变形等特点,因此印刷出的点字与凸版图形囊括了防水、防油、防压、耐磨与弹性佳等优点,在长期触摸下,也不会因此变得不凸出,再者,因其价格较为便宜,所以可以大量印制。

    再者,该方法较适于仅装填单一种类特定药品的药袋、药罐或药盒的直接印刷,或由该方法而制得的用药标识贴纸适用于药袋、药罐或药盒中仅装填单一种类药品的状况下,藉以让使用者于拿取药物时,仅会取得该种特定药物,而不会因药袋、药罐或药盒中装填多种药物而造成其拿取时产生混淆与误用,再藉由可提供与该特定药物相对应用药信息的本发明用药标识的指引,达到正确服药的目的。

    实施例4

    用药标识的适用性测试

    本发明依序采用偏爱法、配对法以及回忆测试的问卷访察方式测试本发明实施例用药标识制造方法所产生的用药标识是否确实符合视障者及非视障者例如不识字者、银发族及其它正常人的需求,并可被辨识而获得正确用药信息,且自24个图形中挑选出辨识度较佳的12个图形。其中偏爱法则是以受测者的主观偏爱,从一组具有相同意义的图形中,选择最喜爱的一个,配对法系使受测者针对每个图形符号从一组文字意义中,找出一个最佳的说明。各问卷访察方式的受测对象分为视觉障碍者与非视觉障碍者,年龄介于16岁~85岁,视觉障碍者以云林按摩示范中心、云林各地按摩院、北港盲人福利协进会,和台中县立启明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非视觉障碍者,则以云林地区及国立虎尾科技大学为主。

    调查后的每份问卷即进行编码,并建立数据文件,再应用SPSS统计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将偏爱法问卷中选择率最高的图形,进一步设计出配对法问卷,配对法问卷是以混淆矩阵来评判图形的混淆程度,并运用卡方检定来探讨视觉障碍者与非视觉障碍者对图形辨识的差异。回忆测试法依据配对法问卷的图形再分二个族群,并进行回忆测试混淆矩阵分析全体以及各族群对图形的混淆程度,运用成对样本T检定来测试全体于卫教前后是否有显著差异,同时运用卡方检定分别探讨二族群图形于卫教前后的差异。相关细节及测试结果说明如下:

    1.偏爱法问卷访察

    此问卷为能了解非视觉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对于药袋图形的主观偏爱程度,对其不同背景(如受教育程度等)与药袋图形偏爱之间的相关性。问卷设计部份,将24个药袋图形分为12组题目,可提供相同用药信息之每2个图形为一组进行测试,并将其区分为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用药途径共三个测试单元,图案与中文名称并列于问卷中,例如表2为用药时间的偏爱法问卷,针对受测的视觉障碍者则另打印点字,受访者就问卷中的中文名称或点字选取直觉性心中所认为最能表示所要传达意义的图形符号,以签字笔圈选起来。由受测者选出较为喜爱的图形,取比例最高者且最具差异性的图形,以供配对法的问卷设计来使用。

    表2

    表2提供用药时间信息的凸版图形的偏爱法问卷

    该问卷以云林县各地按摩院作为视觉障碍者的受测族群,发放80份问卷,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62份,其有效问卷为77.5%;非视觉障碍者以云林县虎尾地区为主,共发放80份问卷,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64份,其有效问卷为80%。每份问卷视觉障碍者在20分钟内完成,而非视觉障碍者在15分钟内完成。

    整体而言,可得知受测者以女性居多,年龄大致分布在18~29岁之间,且学历大多为高中抑或是大学,普遍为有工作但与医药无关者,但多为已婚(参考表3)。以就医习惯而言,受测者基本数据以诊所居多共计94人,占总比例75%、大型医院为次,计80人占64%、中医计32人占25%、民俗疗法与其它共计4人占10%;而以既有疾病中无疾病人数占94人、高血压为14人、糖尿病6人、慢性肺疾病、慢性肝疾病与心脏疾病各占4人,其它则占了10人。

    表3

    表3偏爱法受测者的基本资料分析

    参考表4,该表为偏爱法问卷调查结果,其中依偏爱比例的高低可将该些图形区分为:1.偏爱法取舍上比例较高的图形包括中午(76.19%)、半颗(74.6%)、睡前(73.02%)与耳用(66.67%)4个凸版图形;2.偏爱法取舍上比例较平均之图形包括晚上(58.73%)、饭前(61.9%)、饭后(52.38%)、饭后(47.62%)、一颗(53.97%)、●一颗(46.03%)、●●颗(52.38%)、两颗(47.62%)与眼用(58.73%)9个凸版图形。依视觉障碍者与非视觉障碍者区分两者间与全体受测者的比率分析:1.以视觉障碍者来做区分时(1)偏爱法取舍上比例较高之图形包括早上(70.97%)、中午(70.97%)、睡前(77.42%)、半颗(70.97%)与耳用(67.74%)5个凸版图形,(2)偏爱法取舍上比例较平均之图形包括饭前(54.84%)、饭前(45.16)、饭后(51.61%)、饭后(48.39%)、一颗(51.61%)、●一颗(48.39%)、两颗(48.39%)、●●两颗(51.61%)、眼用(48.39%)、眼用(51.61%)、鼻用(58.06%)、与鼻用(41.96%)共计12个凸版图形;2.以非视觉障碍者来做区分时(1)偏爱法取舍上比例较高的图形包括中午(81.25%)、睡前(68.75%)、饭前(68.75%)、●一颗(78.125%)、眼用(65.625%)与耳用(65.625%)6个凸版图形,(2)偏爱法取舍上比例较平均之图形包括早上(62.5%)、晚上(56.25%)、饭后(53.125%)、饭后(46.875%)、一颗(56.25%)、两颗(46.875%)、●●两颗(53.125%)与鼻用(62.5%)共计8个凸版图形。

    表4

    表4全体受测者的偏爱法问卷调查结果

    由于视觉障碍者与非视觉障碍者,在偏爱的取舍上,对于饭前、饭后、一颗、两颗都比较平均,故仍然是以比例较高的凸版图形包含早上、中午、晚上、睡前、饭前、饭后、一颗、半颗、●●两颗、眼用、鼻用与耳用来做为配对法的图形,而后再持续深入探讨其混淆性是否严重。

    2.配对法问卷访察

    配对法问卷采用经由偏爱法问卷所挑选出偏爱比例较高的12个凸版图形,其首页为受测者个人基本数据填写页面,第二页则是将12个图形随机排列于上方,图案的中文名称也以随机方式排列在问卷的下方(参考表5),受测者就问卷中的图形,选取适当中文名称,将其号码填在图案下方的空格内,也可用联机方式做答。藉由受测者的答对与否,决定每个标志的辨识率。并透过受测者的答案作出混淆矩阵表,找出混淆的意义,加以分析讨论。

    该问卷以台中县立启明学校及云林县各地按摩院,作为视觉障碍者的受测族群,发放80份问卷,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64份,其有效问卷占80%。以云林县虎尾地区为主的一般民众,作为非视觉障碍者之受测族群,共发放80份问卷,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64份,其有效问卷占80%。每份问卷非视觉障碍者的问卷在10分钟内做答完毕,视觉障碍者的问卷则在15分钟内作答完毕。

    由整体分析得知,受测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大都在15~29岁左右,且学历以高中居多,普遍为学生,未婚占多数(参考表6)。受测者的就医习惯,以诊所居多为78人,其次为大型医院30人,中医24人,其它为2人;从本问卷可知患有疾病的人数,其中无疾病者占了极大部分。

    表5

    表5本发明实施例检测用药标识适用性的配对法问卷

    表6

    表6配对法受测者的基本资料分析

    进一步将配对法问卷调查结果以矩阵表格的方式,建立人数统计数据,制作成全体混淆矩阵分析结果,从混淆矩阵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受测者对图形和名称的配对情形,从而发现造成混淆的情形,有助于探讨图形和文字意义之间,被正确认识与相互混淆的原因。参考表7,该表为配对法问卷调查结果的全体混淆矩阵分析结果,表中对角在线的粗黑斜体数字表示图形被正确认识的次数,对角线外上下两边的数字则是图形与文字意义之间产生混淆或误认的人数,人数愈多代表混淆愈严重,其中直栏的数字,表示同一个图形被误解为其它文字意义的次数,例如在“晚上”图形该栏的配对数据中*记号代表在问卷上正确选择晚上的人数共有102人,**记号表示有混淆的情形产生,有4人将图形误认为早上,***表示混淆情形较为严重,共有6人误认为是中午,****表示混淆情形更为严重,共有14人误认为是睡前。依用药图形比例,此次调查,受测者全体对每个图形的平均正确作答率高达91.15%。

    表7

    表7配对法的全体混淆矩阵分析结果

    另一方面,视觉障碍者与非视觉障碍者平均正确作答率为88.29%与93.75%,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与全体之正确作答率差异并不大。由于混淆矩阵有混淆的情形产生,因此以下探讨配对法的答对百分比,以及用卡方检定视觉障碍者与非视觉障碍者,对12个用药图形有无显着差异。

    由全体混淆矩阵人数统计表,大致可看出混淆情形区分为4块,第一区块为早上、中午、晚上、睡前,第二区块为饭前、饭后,第三区块为一颗、半颗、两颗,第四区块为鼻用、眼用、耳用,各区块之答对率细如表八所示,其中第一组之答对率只达七成的比例,代表“早上、中午、晚上、睡前”会相互产生混淆的情形,因此探讨该些图形的全体及视觉障碍者与非视觉障碍者的混淆矩阵。

    表8

    表8依混淆情形区分出之各凸版图形答对百分比

    在全体的混淆矩阵中,混淆程度最高的是晚上,其中又以视觉障碍者的混淆程度较为明显,为了要改善状况,针对视觉障碍者进行回忆测试法并配合卫教施行的前后测试,来比较这两个族群之间有无差异。

    3.回忆测试法问卷访察

    回忆测试法问卷的图形选择依据配对法的12个图形,图形下方有点字为辅助,测试对象区分为启明学校的在校生30人与斗六地区特定按摩院的视障者30人两组别共计60人,回忆测试分二阶段进行测试:卫教前测试与卫教后测试,其中卫教前测试由访谈员带着受访者的手去触摸图形,依受测者认定该图形代表什么意义,访谈员再纪录其答案于问卷上;卫教后测试为在第一次测试(即卫教前测试)后,施行卫教,让受测者知道本发明为何设计此图形及所要表达的意念,教导受测者学习认识凸版图形欲传达的含意,一周后再施行一次测试。

    同时参考表9与表10,其中表9为回忆测试法于卫教前的混淆矩阵分析结果,表10为回忆测试法经卫教后的混淆矩阵分析结果,由两表可知,二组别全体的卫教前与卫教后对于图形辨识正确率有所差异,经卫教后受测者的混淆率降低,也即判别图形的正确率提升,此表示卫教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表9受测者(N=60)

    表9回忆测试法于卫教前的混淆矩阵分析结果

    表10受测者(N=60)

      6饭后 2  55  7一颗  60  8半颗  60  9两颗  60  10鼻用  59  5  11眼用  60  12耳用  1  55

    表10回忆测试法经卫教后的混淆矩阵分析结果

    此外,本发明也探讨启明学校的在校生与斗六地区特定按摩院的视障者,于接受卫教前后所得的回忆测试法问卷结果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如表11所示,而回忆测试法的卡方与P值如表12所示,其中P值由卡方检定或麦内玛试验测得。由表中结果可知,视障者可以由卫教来认识并充分地了解其用药凸版图形,其中未受学校教育的视觉障碍者所呈现结果部份(即斗六地区特定按摩院的视障者),也可说明这些用药凸版图形在经过妥善地卫教后,也是可以提供未受学校教育的视觉障碍者使用且了解。

    表11

    表11回忆测试法于卫教前后的图形答对率的统计分析结果

    表12

    表12回忆测试法的卡方与P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用药标识利用问卷调查,经由偏爱法调查与配对法的调查结果以及回忆测试法卫教前后的调查,可知此用药标识适用于视障者与非视障者,尤其是可辅助视障者以触摸方式便可正确得知用药信息,以降低用药的风险,进而提升医疗效果,减少医疗疏失,同时,使视障者可于无人协助的情况下,自行服药且无安全的顾虑,增进其生活便利性与安全性,因此本发明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可造福视障者、不识字者及银发族等族群,且对于全民增进自我照护行为与建立优良药疗系统实有极大帮助。

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药标识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用药标识包含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点字以及一可提供用药信息的凸版图形,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设计点字以及凸版图形,并将其以照相绘制成一黑稿;(b)将黑稿、一35厚的底片与一网版以直/间接法制作成一印刷版,其中该直/间接法使用的干燥温度为150;(c)于印刷网版加入印墨以进行一被印物的印刷,其中,该印墨包含11的水性发泡剂及水性红色染料;以及(d)将被印物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