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972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13 C N 1 0 2 4 9 7 2 1 7 A *CN102497217A* (21)申请号 201110383980.4 (22)申请日 2011.11.28 H04B 1/18(2006.01) (71)申请人北京乾图方园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北京中关 村软件园孵化器1号楼B座1119室 (72)发明人张希 (54) 发明名称 一种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方法 (57) 摘要 一种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能够支持双天线 。
2、的CMMB芯片;(2)在PCB板上等宽平行走线连接 CMMB芯片上的2根RF线,使得RF线的走线尽量 短,并且都使用绝缘体进行屏蔽,使RF的每一根 的阻抗与设置于CMMB芯片上的天线阻抗匹配; (3)设置每根天线的有效距离为20cm-30cm,并 将2个CMMB天线相互远距离布置;(4)基于两根 天线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的噪声互不相关联,在 CMMB芯片的firmware中使用最大合并比(MRC) 方式来对双CMMB天线传递过来的载波信号进行 加权合并。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
3、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能够支持双天线的CMMB芯片; (2)在PCB板上等宽平行走线连接CMMB芯片上的2根RF线,使得RF线的走线尽量 短,并且都使用绝缘体进行屏蔽,使RF的每一根的阻抗与设置于CMMB芯片上的天线阻抗匹 配; (3)设置每根天线的有效距离为20cm-30cm,并将2个CMMB天线相互远距离布置; (4)基于两根天线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的噪声互不相关联,在CMMB芯片的firmware中 使用最大合并比(MRC)方式来对双CMMB天线传递过来的载波信号进行加权合并。 权 利 要 求。
4、 书CN 102497217 A 1/3页 3 一种增强 CMMB 芯片接收信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CMMB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天线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发 展日新月异,应用的场景和需求也逐步在拓展和加深,从无到有实现了功能的突破之后,用 户对于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于CMMB网络的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因此CMMB网络信 号的覆盖区域以及信号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用户使用CMMB终端时所处的区域 CMMB信号较弱或者不稳。
5、定,或者终端处于一个高速移动状态时,CMMB信号接收效果就会不 太好,就会影响用户对于CMMB的体验。因此,如何在现有网络环境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优 化用户对于CMMB的体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0003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2个CMMB芯片,每个CMMB芯片上各有一个单独的CMMB天 线,2个CMMB芯片同时工作,但是分工不同,由他们共同来协调,实现增强CMMB信号接收的 功能。现有的方案中,虽然能达到相同效果的设计,但是在成本上会有很大的增加(因为需 要增加一颗CMMB芯片),且设计及实现上比较复杂(2颗CMMB芯片的交互部分)。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
6、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5 (1)选择能够支持双天线的CMMB芯片; 0006 (2)在PCB板上等宽平行走线连接CMMB芯片上的2根RF线,使得RF线的走线尽 量短,并且都使用绝缘体进行屏蔽,使RF的每一根的阻抗与设置于CMMB芯片上的天线阻抗 匹配; 0007 (3)设置每根天线的有效距离为20cm-30cm,并将2个CMMB天线相互远距离布置; 0008 (4)基于两根天线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的噪声互不相关联,在CMMB芯片的 firmware中使用最大合并比(MRC)方式来对双CMMB天线传递过来的载波信号进行加权合 并。 0009 本发明充分利。
7、用CMMB芯片双天线的特性,通过硬件上给CMMB芯片加装双天线,合 理调节天线在PCB板上的走线布局以及在整机安装上对于CMMB的外接天线进行合理的空 间位置摆放,从而使CMMB信号接收效果达到优势互补,进而增强CMMB芯片对于信号的接收 效果。本发明中只单纯的增加一个CMMB天线,成本上增加不大,且设计和安装上会比较简 单,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基于双天线的CMMB系统功能框图; 说 明 书CN 102497217 A 2/3页 4 0011 图2是本发明对双天线接收信号优化处理流程图; 0012 图3是本发明CMMB芯片上2个RF pin在PCB上的走线和布局的线路图。
8、。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 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基于双天线的CMMB系统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CMMB芯片连接两个 天线,并通过USB/SDIO/SPI接口连接到MCU微处理器单元。图2是本发明对双天线接收信 号优化处理流程图;首先,通过双天线接收CMMB信号;其次,在CMMB芯片的Firmware对于 CMMB信号进行优化处理;然后,将优化后的信号通过SPI/SDIO接口传递给MCU;最后,将优 化后的CMMB业务呈现给终端用户。 0015 本发明增强CMMB芯片接收信号的具体实现过程包。
9、括如下步骤: 0016 (1)选择能够支持双天线的CMMB芯片; 0017 首先是CMMB芯片的硬件选型,要使用双天线,那么CMMB芯片必须能够支持双天 线。以Siano公司的SMS1180为例,SMS1180芯片在硬件上支持双天线,因此可以充分利用 其特点实现双天线增强信号接收的效果。 0018 (2)在PCB板上等宽平行走线连接CMMB芯片上的2根RF线,使得RF线的走线尽 量短,并且都使用绝缘体进行屏蔽,使RF的每一根的阻抗与设置于CMMB芯片上的天线阻抗 匹配; 0019 在选择了能够支持双天线的CMMB芯片的情况下,需要充分考虑CMMB芯片上2个 RF pin在PCB上的走线和布局;。
10、图3是本发明CMMB芯片上2个RF pin在PCB上的走线和 布局的线路图,如图3所示,图中1和2分别指示2根RF线,可以看出此2根RF线等宽且 平行,在PCB上的平行距离一定。具体可参看图3实际走线。 0020 (3)设置每根天线的有效距离为20cm-30cm,并将2个CMMB天线相互远距离布置; 0021 (4)基于两根天线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的噪声互不相关联,在CMMB芯片的 firmware中使用最大合并比(MRC)方式来对双CMMB天线传递过来的载波信号进行加权合 并。 0022 在CMMB芯片的firmware中需要有对双CMMB天线接收信号对应的处理算法,来优 化接收灵敏度;CMM。
11、B芯片中的firmware有一套软件算法,用来对双天线传送过来的信号进 行对比、优化处理,具体说明如下: 0023 业界对于移动电视接收天线多样性的优化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优的方案是最大 合并比(MRC)方式。多载波系统中,因为权重信号的结合是在基于载波的一个载波上操作 的,所以这样的方案可以被进一步的最优化。每个载波都是根据它自己的信噪比来进行加 权,来取得最优性能的。在这样一个系统里,假设在均衡化通道后,每个通道收到的噪声是 互不相关联的,那么每个联合载波的信噪比是来自不同天线的每个载波的信噪比之和。换 言之,如果连接天线的接收器里载波K的信噪比用SNRkn来表示,那么,在结合加权最大比 。
12、率后,载波K的信噪比就是: 说 明 书CN 102497217 A 3/3页 5 0024 0025 (即,来自所有天线的信噪比之和): 0026 在CMMB的firmware中就是使用MRC的方式来对双CMMB天线传递过来的载波信 号进行对比、优化处理的。 0027 产品完成之后,在实际安装时也需要充分优化CMMB天线在空间位置上的距离。 0028 首先是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本发明在单CMMB芯片上增加2个天线这个方式 来增强CMMB信号的接收,其次在PCB布局上合理规划RF的走线和布局,优化物理信号的接 收效果,再次在CMMB的固件以及最后产品的天线安装上最优化CMMB信号接收,进而解。
13、决在 终端移动状态下,或者所处地域CMMB信号较弱或不稳定情况下,让CMMB信号的接收达到最 优化。 0029 本发明充分利用CMMB芯片双天线的特性,通过硬件上给CMMB芯片加装双天线,合 理调节天线在PCB板上的走线布局以及在整机安装上对于CMMB的外接天线进行合理的空 间位置摆放,从而使CMMB信号接收效果达到优势互补,进而增强CMMB芯片对于信号的接收 效果。本发明中只单纯的增加一个CMMB天线,成本上增加不大,且设计和安装上会比较简 单,便于实现。 003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 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说 明 书CN 102497217 A 1/2页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97217 A 2/2页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9721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