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数据安全领域, 特别涉及到一种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 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网上交易的需求越来越多, 为了保障网上交易如转账、 支付 等操作安全, 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如智能密码钥匙之类的信息安全产品, 这类信息安全产品 因其技术含量较高, 所以价格一般也较高, 但是目前每一个这样的信息安全产品只能对应 管理一个账户, 所以如果同一消费者同时拥有几个可进行网上交易的账户, 则需要针对每 一个账户分别购买一个这样的信息安全产品, 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同样, 一个家庭 有几个家庭成员, 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有自己的账户, 也可能需要用各自的账户进行网 上交易, 如每个家庭成员都针对每一个账户购买一个这样的信息安全产品, 则不但增加了 家庭的负担, 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可通过一个智能密钥装置管理多个账户。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控制信息 ;
根据预设的控制信息与应用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控制信息, 查找对应的应用 ;
控制与本装置连接的主机设备运行所述应用。
优选地, 在执行步骤在与本装置连接的主机设备上运行所述应用之前, 还包括 :
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鉴权 ; 或者, 接收用户输入的认证信息, 对所述认证信息进行 鉴权。
优选地, 所述控制信息为按键输入信息、 指纹信息或触摸识别信息。
优选地, 所述步骤控制与本装置连接的主机设备运行所述应用包括 :
允许或拒绝用户对所述应用下的数据进行指定操作。
优选地, 在执行步骤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控制信息之前, 还包括 :
设置控制信息与应用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装置, 包括 :
手动输入模块, 用于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控制信息 ;
查找模块, 用于根据预设的控制信息与应用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控制信息, 查找 对应的应用 ;
控制模块, 用于控制与本装置连接的主机设备运行所述应用。
优选地, 所述装置还包括 :
鉴权模块, 用于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鉴权 ; 或者, 接收用户输入的认证信息, 对所述认证信息进行鉴权。
优选地, 所述控制信息为按键输入信息、 指纹信息或触摸识别信息。
优选地,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
允许或拒绝用户对所述应用下的数据进行指定操作。
优选地, 所述装置还包括 :
设置模块, 用于设置控制信息与应用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可以通过手 动切换进行多个账户的管理, 对于一个选定账户进行操作时, 其他账户对于主机设备侧是 不可见的, 且可以对每一账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及操作。既实现了智能密钥装置的多用户使 用又保证了每个账户的信息安全, 在为用户节约成本的同时充分保证了用户的账户安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方法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 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到智能密钥装置管理的多个应用, 每一应用下可以存储用户文件信 息和用户密码等, 可以提供文件读写、 密钥生成 / 交换、 加解密、 数字签名认证等服务。
参照图 1, 提出本发明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方法一实施例, 包括 :
步骤 S101、 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控制信息 ;
图 2 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使用时, 智能密钥装置和主机设备连 接, 智能密钥装置针对不同的账户设置了多个应用 ( 该应用可存储在智能密钥装置的某一 指定存储空间如 EEPROM 等内存 ), 每一应用存储对应账户的数据, 以及进行不同的操作。 主 机设备在同一时刻只能运行智能密钥装置中某一特定应用。
智能密钥装置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控制信息, 可在智能密钥装置与主机设备连接 之前或之后进行输入。通常设置一手动输入装置用于用户输入控制信息如按键、 指纹识别 装置或触摸识别装置等, 输入的控制信息相应的可以为按键信息、 指纹信息或触摸信息。 为 方便解释, 本实施例以按键输入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 S102、 根据预设的控制信息与应用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控制信息, 查找对应 的应用 ;
由于智能密钥装置预先设置了多个按键信息与多个应用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每 一应用对应一账户。 当用户按下某一按键时, 智能密钥装置即接收到相应的按键信息, 并通 过该按键信息查找到对应的应用, 即可获知该应用下的账户信息包括数字证书和用户密码 等。
步骤 S103、 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鉴权 ; 或者, 接收用户输入的认证信息, 对所述认
证信息进行鉴权。
考虑到账户安全性, 在允许用户访问并操作查找到的应用之前, 对控制信息进行 鉴权, 当控制信息是指纹信息时, 由于指纹的唯一性, 智能密钥装置可直接对指纹信息进行 鉴权, 当指纹信息与查找到的应用内的指纹信息一致时, 则鉴权通过。而对于按键信息, 由 于按键信息的非唯一性, 同一按键信息可能是任何一个用户发出, 因此智能密钥装置可发 出声音或信息提示, 请用户另行输入账户密码, 当输入的账户密码与查找到的应用内的密 码一致时, 鉴权通过, 否则拒绝用户访问或要求用户重新输入账户密码。
步骤 S104、 控制与本装置连接的主机设备运行所述应用。
鉴权通过后, 主机设备将该应用设置为当前运行的应用, 即主机设备运行所述应 用, 供用户访问该应用下的数据及进行其它相应的操作, 如进行与交易相关的读取写入等 操作。
实现该步骤的具体方式可以是 : 在智能密钥装置内部设置不同的应用名, 在主机 设备设置一共用应用名, 当智能密钥装置确定内部的一个应用后, 主机设备的共用应用名 仅对应该选定的应用, 其它未选择的应用对主机设备不可见。例如智能密钥装置内部不同 的应用名是在主机设备的共用应用名基础上加前缀和 / 或后缀构成, 智能密钥装置内部不 同的应用对应不同的设备序列号。 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同一智能密钥装置管理不同的账户, 当对其中一个选定账户进 行访问时其他未选定的账户是不可见的, 既实现了智能密钥装置的多用户使用又保证了每 个用户的账户信息安全。
参照图 3, 提出本发明实现智能密钥装置多应用手动切换的装置一实施例, 包括 :
设置模块 10, 用于设置控制信息与应用的映射关系。
手动输入模块 20, 用于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控制信息 ;
查找模块 30, 用于根据预设的控制信息与应用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控制信息, 查 找对应的应用 ;
鉴权模块 40, 用于对所述控制信息进行鉴权 ; 或者, 接收用户输入的认证信息, 对 所述认证信息进行鉴权。
控制模块 50, 用于控制与本装置连接的主机设备运行所述应用。
在使用时, 智能密钥装置和主机设备连接, 智能密钥装置针对不同的账户设置了 多个应用 ( 该应用可存储在智能密钥装置的某一指定存储空间如 EEPROM 等内存 ), 每一应 用存储对应账户的数据, 以及进行不同的操作。主机设备在同一时刻只能运行智能密钥装 置中某一特定应用。
手动输入模块 20 接收用户手动输入的控制信息, 可在智能密钥装置与主机设备 连接之前或之后进行输入。通常该手动输入模块 20 为一内置的手动输入装置如按键、 指纹 识别装置或触摸识别装置等, 输入的控制信息相应的可以为按键信息、 指纹信息或触摸信 息。为方便解释, 本实施例以按键输入为例进行说明。
设置模块 10 预先设置多个按键信息与多个应用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每一应用 对应一账户。当用户按下某一按键时, 手动输入模块 20 即接收到相应的按键信息, 查找模 块 30 通过该按键信息查找到对应的应用, 即可获知该应用下的账户信息, 该账户信息包括 数字证书和用户密码等。
考虑到账户安全性, 在允许用户访问并操作查找到的应用之前, 鉴权模块 40 对控 制信息进行鉴权, 当控制信息是指纹信息时, 由于指纹的唯一性, 鉴权模块 40 可直接对指 纹信息进行鉴权, 当指纹信息与查找到的应用内的指纹信息一致时, 则鉴权通过。 而对于按 键信息, 由于按键信息的非唯一性, 同一按键信息可能是任何一个用户发出, 因此鉴权模块 40 可发出声音或信息提示, 请用户另行输入账户密码, 当输入的账户密码与查找到的应用 内的密码一致时, 鉴权通过, 否则拒绝用户访问或要求用户重新输入账户密码。
鉴权通过后, 主机设备将该应用设置为当前运行的应用, 即运行所述应用, 供用户 访问该应用下的数据及进行其它相应的操作, 如进行与交易相关的读取写入等操作。
在具体实现上述工作原理时, 可在智能密钥装置内部设置不同的应用名, 在主机 设备设置一共用应用名, 当查找模块 30 确定内部的一个应用后, 主机设备的共用应用名仅 对应该选定的应用, 其它未选择的应用对主机设备不可见。例如智能密钥装置内部不同的 应用名是在主机设备的共用应用名基础上加前缀和 / 或后缀构成, 智能密钥装置内部不同 的应用对应不同的设备序列号。
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同一智能密钥装置管理不同的账户, 当对其中一个选定账户进 行访问时其他未选定的账户是不可见的, 既实现了智能密钥装置的多用户使用又保证了每 个用户的账户信息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 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 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