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4294335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04060.1

申请日:

2012.01.09

公开号:

CN102522333A

公开日:

2012.06.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329

主分类号:

H01L21/329

申请人:

薛列龙

发明人:

薛列龙

地址: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五台山路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涉及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的制造方法。提供了一种确保漏电小、回弹电压高、品质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工艺步骤,提高合格率的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以厚度100-300μm的P型晶片为原料,在晶片表面生长氧化层、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在所述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之间包括如下工序:1)扩散窗口下沉;2)磷扩散;3)去除表面反型层;4)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5)光刻金属电极窗口;6)镀镍金;本发明的工艺可以采用较厚的硅片,进而可以减少碎片率,同时平面钝化结构保证了切割在划片道内,保证了电压的稳定及优良的高温特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以厚度 100-300μm 的 P 型晶片为原料, 在晶片表面生长氧化层、 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 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之间包括如下工序 : 1) 扩散窗口下沉 ; 在扩散窗口中注入混酸, 对扩散窗口中的晶片表面进行腐蚀, 腐蚀深 度以所述晶片表面为基准面, 下沉 5~40μm ; 2) 磷扩散 ; 将上步骤制得的晶片清洗, 再放入扩散炉中进行磷扩散 ; 在晶片本体纵截 面上形成 N+、 P、 N+ 区域, 同时在所述晶片本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 3) 去除表面反型层 ; 第一、 去除上步骤制得晶片表面的氧化层 ; 第二、 去除所述晶片本 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 由于步骤 1) 扩散窗口下沉, 在前述第二步去除反型层时, 所 述下沉的扩散窗口会进一步下沉, 形成下沉窗口 ; 4) 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 ; 在 1000-1270 ℃环境下生长一层二氧化 硅钝化膜层以保护 PN+ 结 ; 在此温度下, 同时驱进磷杂质, 推 PN+ 结深至 40-80μm ; 由于均 匀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 在所述生长有二氧化硅钝化膜层的本体表面仍显现下沉窗口轮 廓; 5) 光刻金属电极窗口 ; 沿所述下沉窗口轮廓, 进行金属电极窗口光刻 ; 在晶片表面形 成金属电极窗口 ; 6) 镀镍金 ; 在金属电极窗口底面镀上镍金层, 作为金属电极。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 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 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 : 在所述金属电极表面增 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焊锡凝固形成的凸点。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 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 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 : 在所述金属电极表面增 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电镀银形成的凸点。

说明书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制造技术领域, 特别是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 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双向触发二极管生产技术包括两种 : 一种为 OJ(Open Juction 开放结) 型, 优点是工艺简单, 成本低, 但同时存在高温特性不好, 回弹电压易衰降的问题, 品质始终存 在问题, 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 一种为平面型, 目前工艺过程复杂, 碎片率高, 成本较高。因为 要达到器件高回弹电压要求, 必须要保证薄的基区, 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发射区与基区掺杂 浓度差, 现行的工艺在薄的硅原片上进行超过三次光刻的复杂加工, 造成了碎片问题, 产品 良率无法保证。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0.2.17. 公开的 “公开号 CN101651102A” , 公开一种双向触发 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 其声称的发明目的为 “双向击穿电压值可调、 封装形式多样、 漏电 流小、 质量稳定可靠, 结构新颖。 ” 其技术方案包括 “四次光刻、 两次扩散和一次玻璃钝化工 序” 。工序特别复杂, 成本极高, 市场无法接受。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1.06.01. 公开的 “公告号 : CN102082093A” , 公开了一种双向 稳压二极管 DB3 芯片及其生产工艺, 其声称的发明目的为 “提高击穿电压的稳定性, 增强了 二极管的触发能力, 减小了高温耗电, 延长了二极管的寿命的同时, 提高了合格率。 ” 其技术 方案包括 “三次光刻、 两次扩散, 一次电泳, 一次烧结” 。相对于前一对比文件, 工序有所减 少, 合格率能够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 提供了一种确保漏电小、 回弹电压高、 高温特性好、 品质稳 定的同时, 进一步减少工艺步骤, 进而提高合格率的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以厚度 100-300μm 的 P 型晶片为原料, 在晶片表面生长氧 化层、 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 在所述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 片的工序之间包括如下工序 : 1) 扩散窗口下沉 ; 在扩散窗口中注入混酸, 对扩散窗口中的晶片表面进行腐蚀, 腐蚀深 度以所述晶片表面为基准面, 下沉 5~40μm ; 2) 磷扩散 ; 将上步骤制得的晶片清洗, 再放入扩散炉中进行磷扩散 ; 在晶片本体纵截 面上形成 N+、 P、 N+ 区域, 同时在所述晶片本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 3) 去除表面反型层 ; 第一、 去除上步骤制得晶片表面的氧化层 ; 第二、 去除所述晶片本 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 由于步骤 1) 扩散窗口下沉, 在前述第二步去除反型层时, 所 述下沉的扩散窗口会进一步下沉, 形成下沉窗口 ; 4) 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 ; 在 1000-1270 ℃环境下生长一层二氧化 硅钝化膜层以保护 PN+ 结 ; 在此温度下, 同时驱进磷杂质, 推 PN+ 结深至 40-80μm ; 由于均
     匀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 在所述生长有二氧化硅钝化膜层的本体表面仍显现下沉窗口轮 廓; 5) 光刻金属电极窗口 ; 沿所述下沉窗口轮廓, 进行金属电极窗口光刻 ; 在晶片表面形 成金属电极窗口 ; 6) 镀镍金 ; 在金属电极窗口底面镀上镍金层, 作为金属电极。
     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 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 : 在所述金属 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焊锡凝固形成的凸点。
     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 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 : 在所述金属 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电镀银形成的凸点。
     本发明采用两次扩散, 两次光刻工艺, 提供了目前生产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的 最简单工艺。步骤 1) 的下沉, 使得即便采用较厚的硅片, 也能得到较薄的 P 型基区 ; 结合步 骤 4) 将高温驱进磷杂质和设置钝化层工序合二为一, 设置钝化层的同时, 能使结深推深, 结 深推深以后, 会使得 P 型基区更薄。最终使得芯片的雪崩放大系数变大, 保证双向触发二极 管的高回弹电压。此外, 本发明的工艺由于可以采用较厚的硅片, 进而可以减少碎片率, 同 时平面钝化结构保证了切割在划片道内, 对钝化层无破坏, 保证了电压的稳定及优良的高 温特性。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所制得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生长氧化层工序示意图, 图 3 是本发明光刻扩散窗口工序示意图, 图 4 是本发明扩散窗口下沉工序示意图, 图 5 是本发明扩散工序示意图, 图 6 是本发明去除表面反型层工序中一次去除氧化层工序的示意图, 图 7 是本发明去除表面反型层工序中二次去除反型层工序的示意图, 图 8 是本发明生成钝化层工序示意图, 图 9 是本发明光刻电极窗口工序示意图, 图 10 是本发明镀镍金工序示意图, 图 11 是本发明设置凸点工序示意图 ; 图中 1 是 P 型晶片, 10 是晶片表面, 11 是晶片去除反型层后的表面, 2 是氧化层, 3 是扩 散窗口, 30 是扩散窗口表面, 31 是下沉窗口, 32 下沉窗口轮廓, 4 是反型层 , 5 是钝化膜层, 6 是电极窗口, 7 是镍金层, 8 是凸点, 9 是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 1-11 所示 : 以厚度 100-300μm 的 P 型晶片 1 为原料, 在晶片 1 表面生 长氧化层 2、 光刻扩散窗口 3 和将晶片 1 切割为芯片 9 的工序, 在所述光刻扩散窗口 3 和将 晶片 1 切割为芯片 9 的工序之间包括如下工序 : 前述生长氧化层工序如图 2 所示 : 将清洗洁净的 P 型晶片 1 在 1050℃下生长一层氧化 层 2 作为扩散掩蔽膜 ;前述光刻出扩散窗口工序如图 3 所示, 采用光刻工艺在晶片 1 表面去除部分氧化层 2 留出扩散窗口 3。
     1)扩散窗口下沉 ; 如图 4, 清洗后, 在扩散窗口 3 中注入混酸, 对扩散窗口 3 中 的晶片表面 (即扩散窗口表面 30) 进行腐蚀, 腐蚀深度以所述晶片表面 10 为基准面, 下沉 5~40μm ; 2) 磷扩散 ; 如图 5, 将上步骤制得的晶片 1 清洗, 再放入扩散炉中进行磷扩散 ; 在晶片本 体纵截面上形成 N+、 P、 N+ 区域 (如图中点线所示, 图中已标出 N+、 P、 N+ 区域) , 同时在所述 晶片 1 本体氧化层 2 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4 ; 3) 去除表面反型层 ; 如图 6, 第一、 采用氢氟酸溶液去除上步骤制得晶片表面的氧化层 2; 如图 7, 第二、 采用混酸 (氢氟酸、 硝酸 + 冰醋酸、 硫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液 ; 比如 氢氟酸、 硝酸、 冰醋酸、 硫酸四者的比例为 1 : 1: X: Y, 其中 X 的取值范围 1-20, Y 的取值范围 1-15) 。去除所述晶片 1 本体氧化层 2 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4 ; 由于步骤 1) 扩散窗口 3 下沉, 在前述第二步去除反型层时, 所述下沉的扩散窗口 3 会进一步下沉, 形成下沉窗口 31 ; 4) 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 ; 如图 8, 在 1000-1270℃环境下生长一层二 氧化硅钝化膜层 5 以保护 PN+ 结 ; 在此温度下, 同时驱进磷杂质, 推 PN+ 结深至 40-80μm ; 由于均匀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 6, 在所述生长有二氧化硅钝化膜层 6 的本体表面仍显现 下沉窗口轮廓 32 ; 5) 光刻金属电极窗口 ; 如图 9, 沿所述下沉窗口轮廓 32, 进行金属电极窗口光刻 ; 在晶 片表面形成金属电极窗口 6 ; 6) 镀镍金 ; 如图 10, 在金属电极窗口 6 底面镀上镍金层 7, 作为金属电极。 如图 11 所示, 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 所述设置凸点的第一种 工序为 : 在所述金属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焊锡凝固形成的凸点 8。
     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 所述设置凸点的第二种工序为 : 在所 述金属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电镀银形成的凸点 8。
     最后, 测试晶片电性, 切割成单颗芯片 9, 制得。如图 1 所示产品。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2233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7 C N 1 0 2 5 2 2 3 3 3 A *CN102522333A* (21)申请号 201210004060.1 (22)申请日 2012.01.09 H01L 21/329(2006.01) (71)申请人薛列龙 地址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五台山路 55号 (72)发明人薛列龙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24 代理人董建林 (54) 发明名称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57) 摘要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涉及平面型双。

2、向触发二极管的制造方法。提供了 一种确保漏电小、回弹电压高、品质稳定的同时, 进一步减少工艺步骤,提高合格率的平面型双向 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以厚度100-300m的 P型晶片为原料,在晶片表面生长氧化层、光刻扩 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在所述光刻 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之间包括如 下工序:1)扩散窗口下沉;2)磷扩散;3)去除表面 反型层;4)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 层;5)光刻金属电极窗口;6)镀镍金;本发明的工 艺可以采用较厚的硅片,进而可以减少碎片率,同 时平面钝化结构保证了切割在划片道内,保证了 电压的稳定及优良的高温特性。 (51)Int.Cl.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1页 2 1.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以厚度100-300m的P型晶片为原料, 在晶片表面生长氧化层、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 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之间包括如下工序: 1)扩散窗口下沉;在扩散窗口中注入混酸,对扩散窗口中的晶片表面进行腐蚀,腐蚀深 度以所述晶片表面为基准面,下沉540m; 2)磷扩散;将上步骤制得的晶片清洗,再放入扩散炉中进行磷扩散;在晶片本体纵截 面上形成N+、P、N。

4、+区域,同时在所述晶片本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3)去除表面反型层;第一、去除上步骤制得晶片表面的氧化层;第二、去除所述晶片本 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由于步骤1)扩散窗口下沉,在前述第二步去除反型层时,所 述下沉的扩散窗口会进一步下沉,形成下沉窗口; 4)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在1000-1270环境下生长一层二氧化 硅钝化膜层以保护PN+结;在此温度下,同时驱进磷杂质,推PN+结深至40-80m;由于均 匀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在所述生长有二氧化硅钝化膜层的本体表面仍显现下沉窗口轮 廓; 5)光刻金属电极窗口;沿所述下沉窗口轮廓,进行金属电极窗口光刻;在晶片表面形 成金。

5、属电极窗口; 6)镀镍金;在金属电极窗口底面镀上镍金层,作为金属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在所述金属电极表面增 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焊锡凝固形成的凸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在所述金属电极表面增 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电镀银形成的凸点。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22333 A 1/3页 3 一种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

6、一种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 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双向触发二极管生产技术包括两种:一种为OJ(Open Juction开放结)型, 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同时存在高温特性不好,回弹电压易衰降的问题,品质始终存 在问题,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一种为平面型,目前工艺过程复杂,碎片率高,成本较高。因为 要达到器件高回弹电压要求,必须要保证薄的基区,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发射区与基区掺杂 浓度差,现行的工艺在薄的硅原片上进行超过三次光刻的复杂加工,造成了碎片问题,产品 良率无法保证。 0003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2.17.公开的“公开号CN101651。

7、102A”,公开一种双向触发 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声称的发明目的为“双向击穿电压值可调、封装形式多样、漏电 流小、质量稳定可靠,结构新颖。”其技术方案包括“四次光刻、两次扩散和一次玻璃钝化工 序”。工序特别复杂,成本极高,市场无法接受。 0004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06.01.公开的“公告号:CN102082093A”,公开了一种双向 稳压二极管DB3芯片及其生产工艺,其声称的发明目的为“提高击穿电压的稳定性,增强了 二极管的触发能力,减小了高温耗电,延长了二极管的寿命的同时,提高了合格率。”其技术 方案包括“三次光刻、两次扩散,一次电泳,一次烧结”。相对于前一对比文件,工序有所减 。

8、少,合格率能够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确保漏电小、回弹电压高、高温特性好、品质稳 定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工艺步骤,进而提高合格率的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芯片制造方法。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厚度100-300m的P型晶片为原料,在晶片表面生长氧 化层、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片的工序,在所述光刻扩散窗口和将晶片切割为芯 片的工序之间包括如下工序: 1)扩散窗口下沉;在扩散窗口中注入混酸,对扩散窗口中的晶片表面进行腐蚀,腐蚀深 度以所述晶片表面为基准面,下沉540m; 2)磷扩散;将上步骤制得的晶片清洗,再放入扩散炉中进行磷扩散;在晶片本体纵截 面。

9、上形成N+、P、N+区域,同时在所述晶片本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 3)去除表面反型层;第一、去除上步骤制得晶片表面的氧化层;第二、去除所述晶片本 体氧化层表面下形成反型层;由于步骤1)扩散窗口下沉,在前述第二步去除反型层时,所 述下沉的扩散窗口会进一步下沉,形成下沉窗口; 4)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在1000-1270环境下生长一层二氧化 硅钝化膜层以保护PN+结;在此温度下,同时驱进磷杂质,推PN+结深至40-80m;由于均 说 明 书CN 102522333 A 2/3页 4 匀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在所述生长有二氧化硅钝化膜层的本体表面仍显现下沉窗口轮 廓; 5)光刻金。

10、属电极窗口;沿所述下沉窗口轮廓,进行金属电极窗口光刻;在晶片表面形 成金属电极窗口; 6)镀镍金;在金属电极窗口底面镀上镍金层,作为金属电极。 0007 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在所述金属 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焊锡凝固形成的凸点。 0008 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所述设置凸点的工序为:在所述金属 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电镀银形成的凸点。 0009 本发明采用两次扩散,两次光刻工艺,提供了目前生产平面型双向触发二极管的 最简单工艺。步骤1)的下沉,使得即便采用较厚的硅片,也能得到较薄的P型基区;结合步 骤4)将高温驱进磷杂质和。

11、设置钝化层工序合二为一,设置钝化层的同时,能使结深推深,结 深推深以后,会使得P型基区更薄。最终使得芯片的雪崩放大系数变大,保证双向触发二极 管的高回弹电压。此外,本发明的工艺由于可以采用较厚的硅片,进而可以减少碎片率,同 时平面钝化结构保证了切割在划片道内,对钝化层无破坏,保证了电压的稳定及优良的高 温特性。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所制得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生长氧化层工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光刻扩散窗口工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扩散窗口下沉工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扩散工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去除表面反型层工序中一次去除氧化层工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去除表面反型。

12、层工序中二次去除反型层工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生成钝化层工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光刻电极窗口工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镀镍金工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设置凸点工序示意图; 图中1是P型晶片,10是晶片表面,11是晶片去除反型层后的表面,2是氧化层,3是扩 散窗口,30是扩散窗口表面,31是下沉窗口,32下沉窗口轮廓,4是反型层 ,5是钝化膜层, 6是电极窗口,7是镍金层,8是凸点,9是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发明如图1-11所示:以厚度100-300m的P型晶片1为原料,在晶片1表面生 长氧化层2、光刻扩散窗口3和将晶片1切割为芯片9的工序,在所述光刻扩散窗口3和将 晶片1。

13、切割为芯片9的工序之间包括如下工序: 前述生长氧化层工序如图2所示:将清洗洁净的P型晶片1在1050下生长一层氧化 层2作为扩散掩蔽膜; 说 明 书CN 102522333 A 3/3页 5 前述光刻出扩散窗口工序如图3所示,采用光刻工艺在晶片1表面去除部分氧化层2 留出扩散窗口3。 0012 1)扩散窗口下沉;如图4,清洗后,在扩散窗口3中注入混酸,对扩散窗口3中 的晶片表面(即扩散窗口表面30)进行腐蚀,腐蚀深度以所述晶片表面10为基准面,下沉 540m; 2)磷扩散;如图5,将上步骤制得的晶片1清洗,再放入扩散炉中进行磷扩散;在晶片本 体纵截面上形成N+、P、N+区域(如图中点线所示,图。

14、中已标出N+、P、N+区域),同时在所述 晶片1本体氧化层2表面下形成反型层4; 3)去除表面反型层;如图6,第一、采用氢氟酸溶液去除上步骤制得晶片表面的氧化层 2;如图7,第二、采用混酸(氢氟酸、硝酸+冰醋酸、硫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液;比如 氢氟酸、硝酸、冰醋酸、硫酸四者的比例为1:1:X:Y,其中X的取值范围1-20,Y的取值范围 1-15)。去除所述晶片1本体氧化层2表面下形成反型层4;由于步骤1)扩散窗口3下沉, 在前述第二步去除反型层时,所述下沉的扩散窗口3会进一步下沉,形成下沉窗口31; 4)高温驱进杂质并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如图8,在1000-1270环境下生长一层二 氧。

15、化硅钝化膜层5以保护PN+结;在此温度下,同时驱进磷杂质,推PN+结深至40-80m; 由于均匀生长二氧化硅钝化膜层6,在所述生长有二氧化硅钝化膜层6的本体表面仍显现 下沉窗口轮廓32; 5)光刻金属电极窗口;如图9,沿所述下沉窗口轮廓32,进行金属电极窗口光刻;在晶 片表面形成金属电极窗口6; 6)镀镍金;如图10,在金属电极窗口6底面镀上镍金层7,作为金属电极。 0013 如图11所示,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所述设置凸点的第一种 工序为:在所述金属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焊锡凝固形成的凸点8。 0014 还包括在所述金属电极上设置凸点的工序,所述设置凸点的第二种工序为:在所 述金属电极表面增设凸出于晶片表面的由电镀银形成的凸点8。 0015 最后,测试晶片电性,切割成单颗芯片9,制得。如图1所示产品。 说 明 书CN 102522333 A 1/4页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22333 A 2/4页 7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22333 A 3/4页 8 图7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22333 A 4/4页 9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22333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