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096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0 C N 1 0 2 5 0 9 6 2 2 A *CN102509622A* (21)申请号 201110330971.9 (22)申请日 2011.10.27 H01G 9/04(2006.01) H01G 9/048(2006.01) H01G 9/20(2006.01) H01M 14/00(2006.01) H01L 51/44(2006.01) H01L 51/48(2006.01) (71)申请人无锡英普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192 江苏省无锡市芙蓉中三路99 号 (72)发明人卢。
2、明辉 陈延峰 葛海雄 袁长胜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汪旭东 (54) 发明名称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及 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 结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结构工作电极 由导电衬底、半导体纳米晶薄膜、纳米晶薄膜表 面的锥形孔组成,锥形孔的锥尖朝下;锥形孔垂 直于纳米晶薄膜,其直径为100nm-30m,深度为 100nm-30m。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导电 衬底表面涂覆一层500nm-30m厚度的半导体纳 米晶薄膜;利用锥形微针在半导体纳米晶薄膜表 面制备锥形孔;合适温度煅烧,使得半导体纳米 晶颗。
3、粒相互粘结,即形成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 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本发明结构新颖,制 备简单,可在光学、光电、能源等领域获得应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页 2 1.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工作电极由导 电衬底、半导体纳米晶薄膜以及纳米晶薄膜表面的锥形孔组成,锥形孔的锥尖朝下;所述半 导体纳米晶薄膜成分为TiO 2 、SnO 2 和ZnO等半导体纳米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 合,其厚度为500nm-。
4、30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其特征是,所述 的锥形孔垂直于纳米晶薄膜,其直径为100nm-30m,深度为100nm-30m。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导电衬底表面涂覆一层500nm-30m厚度的半导体纳米晶薄膜; (2)利用锥形微针在半导体纳米晶薄膜表面制备锥形孔; (3)合适温度煅烧,使得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形成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 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1)中所述。
5、的涂覆为喷涂、浸渍、刮膜、旋涂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2)中所述的锥形孔的制备方法为压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3)中所述的合适温度为高于纳米晶熔点温度0-200。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09622 A 1/2页 3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微 结构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自从1991年瑞士科学家Grtze。
6、l等人发明低成本的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即Grtzel电池)以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得以快速发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在于廉价的成本和简单的工艺及稳定的性能。其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电池的1/51/10, 并且环保。然而,光电效率相对较低是其一大弱点,目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仍然没有达到 商业应用的要求。 000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工作电极、电解质和对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 为: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能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电子快速注入到紧邻的半导体的 导带,染料中失去的电子很快从电解质中得到补偿,进入半导体导带中的电于最终进入导 电膜,然后通过外回路产生光电流。目前,半导。
7、体纳米晶工作电极中由于晶界等的散射作 用及势垒,导致电子在纳米晶工作电极中的扩散距离很短(小于光的穿透深度),从而有大 量电子在未到达外电极前被复合湮灭,这极大限制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 高。因此,在电极中引入光的散射或者散射因子,可以大大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并且通常采 用在半导体纳米晶薄膜中引入大的散射颗粒、加入强反射层等途径来实现。我们采用一种 新的途径,即在纳米晶薄膜中引入锥形微结构,实现光的散射,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使该微结构材料 可以在光学、光电、能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微。
8、结构材料的制 备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由导电衬底、半导体纳米晶薄膜、纳米晶薄 膜表面的锥形孔组成,锥形孔的锥尖朝下;所述半导体纳米晶薄膜成分为TiO 2 、SnO 2 和ZnO 等半导体纳米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其厚度为500nm-30m。 0006 所述锥形孔垂直于纳米晶薄膜,其直径为100nm-30m,深度为100nm-30m。 0007 本发明所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导电衬底表面通过喷涂、浸渍、刮膜、旋涂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涂覆一层 500。
9、nm-30m厚度的半导体纳米晶薄膜; (2)利用锥形微针在半导体纳米晶薄膜表面压印形成锥形孔; (3)高于纳米晶熔点温度0-200煅烧,使得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形成带有 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 000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可获得新型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说 明 书CN 102509622 A 2/2页 4 微结构工作电极;(2)成本低廉,无需大型仪器,工艺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构工作电极的示意图。其中,1为锥形孔; 2为半导体纳米晶薄膜;3为导电衬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10、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1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石英微针阵列是利用专利ZL20071 0134575.2中描述的方法 制得的。 0012 实施例1:在ITO玻璃表面旋涂一层500nm厚度的氧化钛纳米晶薄膜,利用锥形石 英微针阵列在纳米晶薄膜表面压印直径为100nm深度为100nm的锥形孔,在400的温度下 煅烧30min,使得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既得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 构工作电极。 0013 实施例2:在ITO玻璃表面喷涂一层30m厚度的氧化钛纳米晶薄膜,利用锥形石 英微针阵列在纳米晶薄膜表面压印直径为30m深度为30m的锥形孔,在550的温度下 煅烧60min,使得。
11、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既得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 构工作电极。 0014 实施例3:在FTO玻璃表面刮膜涂覆一层10m厚度的氧化锌纳米晶薄膜,利用锥 形石英微针阵列在纳米晶薄膜表面压印直径为10m深度为5m的锥形孔,在400的温 度下煅烧30min,使得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既得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微结构工作电极。 0015 实施例4:在FTO玻璃表面浸渍涂覆一层5m厚度的氧化钛纳米晶薄膜,利用锥 形石英微针阵列在纳米晶薄膜表面压印直径为5m深度为5m的锥形孔,在450的温度 下煅烧30min,使得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既得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 。
12、结构工作电极。 0016 实施例5:在不锈钢衬底表面旋涂一层5m厚度的氧化锡纳米晶薄膜,利用锥形 石英微针阵列在纳米晶薄膜表面压印直径为3m深度为5m的锥形孔,在300的温度下 煅烧30min,使得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既得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 构工作电极。 0017 实施例6:在ITO玻璃表面旋涂一层20m厚度的氧化钛纳米晶薄膜,利用锥形石 英微针阵列在纳米晶薄膜表面压印直径为10m深度为20m的锥形孔,在550的温度下 煅烧30min,使得半导体纳米晶颗粒相互粘结,既得带有锥形孔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微结 构工作电极。 说 明 书CN 102509622 A 1/1页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0962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