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穿过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2922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000503.6

申请日:

2009.03.10

公开号:

CN101755084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5B 87/02申请日:20090310|||公开

IPC分类号:

D05B87/02

主分类号:

D05B87/02

申请人:

株式会社寿; 维斯特克国际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野口芳男; 齐藤受理

地址:

日本埼玉县

优先权:

2008.03.10 JP 060327/20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针线穿过装置能构成小型的装置并便于收纳。在针支撑部件(34)形成针插入孔(34c)和相对该针插入孔(34c)具有角度的线插入狭缝(34e)。穿线部件(42)相对针支撑部件(34)可在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并具有穿线销(48b),在从远离的位置向接近的位置移动时,该穿线销在插入针插入孔(34c)的针(52)的针孔(52a)推出插入线插入狭缝(34e)的线。罩(32)相对于容纳针支撑部件(34)的主体(30)可移动。穿线部件(42)总是从针支撑部件(34)受到向远离的位置的力,罩(32)可在将穿线部件(42)相对针支撑部件(34)限制在接近的位置的限制位置与允许穿线部件相对针支撑部件在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的允许位置之间移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有针插入孔和相对该针插入孔具有角度的线插入狭缝的针支撑部件:
具有穿线销的穿线部件,可以在相对上述针支撑部件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从远离的位置向接近的位置移动时,该穿线销能将已插入上述线插入狭缝的线推出到已插入上述针插入孔的针的针孔中;以及,
可以相对针支撑部件移动的转换部件,
上述穿线部件总是受到向上述远离的位置的力,
上述转换部件可以在将穿线部件限制在相对针支撑部件接近的位置上的限制位置与允许穿线部件在相对针支撑部件远离的位置和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的允许位置之间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穿线部件可以摆动以使其前端移动到相对针支撑部件接近的位置和远离的位置,上述转换部件是在上述限制位置覆盖上述穿线部件的至少其一部分的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针支撑部件配置在筒状的主体内,上述转换部件可以在主体的外侧滑动,上述穿线部件在处于相对针支撑部件接近的位置时,至少其一部分配置在主体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线穿过装置内,在主体与针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插入孔的末端部配置有磁铁。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插入狭缝从针支撑部件的外侧在相对针插入孔倾斜的方向上形成之后,在相对针插入孔正交的方向上形成并接近针插入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针线穿过装置是组装了上述针支撑部件、上述穿线部件和上述转换部件的针线穿过单元和与该针线穿过单元不同的功能单元成为一体化的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针支撑部件还具备引导上述穿线销的移动的保护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部件在上述穿线部件相对上述针支撑部件接近时,能够变形以允许上述穿线部件的接近。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针支撑部件与上述穿线部件之间,具备根据上述穿线部件的穿线销穿过针插入孔而产生声音或摩擦力的通知机构。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线穿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穿线部件具备一对穿线支撑部件和被该一对穿线支撑部件夹住且具有穿线销的穿线部件,
在一对穿线支撑部件的一方具有轴支撑在上述针支撑部件上的枢轴,在一对穿线支撑部件的另一方在对应于上述枢轴的位置上具有切口。

说明书

针线穿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针的针孔中简单地穿过线的针线穿过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这种针线穿过装置,已知的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15364号公报)记载的装置。根据该装置,在具有底座面的主体上竖立设置具有有底的针插入孔的针插入筒,在该针插入筒的下部,在与针插入孔相交的方向上形成连通所插入的针的针孔的穿线孔,在该穿线孔的入口近旁设置线载置部,利用设在主体上的按压部件的按压力并通过设在主体内的工作部件将设置于工作部件上的线卡定片插入脱离自如地设在穿线孔中。若将针已插入针插入筒的针插入孔中并将线固定在线载置部上之后按压按压部件,则工作部件摆动。由此,设在工作部件上的线卡定片将固定在线载置部的线引入到穿线孔中,并穿过针线。然后,若解除按压部件的按压,则工作部件利用弹簧摆动恢复,返回原来的状态,可以保持线穿过了针孔的状态。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针线穿过装置中,由于在主体内设有用于使工作部件摆动的空间,因此主体变大型化,装置变大,存在不便收纳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问题而做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构成小型的装置并便于收纳的针线穿过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是,具备:形成有针插入孔和相对该针插入孔具有角度的线插入狭缝的针支撑部件:具有穿线销的穿线部件,可以在相对上述针支撑部件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从远离的位置向接近的位置移动时,该穿线销能将已插入上述线插入狭缝的线推出到已插入上述针插入孔的针的针孔中;以及,可以相对针支撑部件移动的转换部件,上述穿线部件总是受到向上述远离的位置的力,上述转换部件可以在将穿线部件限制在相对针支撑部件接近的位置上的限制位置与允许穿线部件在相对针支撑部件远离的位置和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的允许位置之间移动。
在转换部件位于限制位置时,穿线部件相对针支撑部件在接近的位置被限制,因此不使用时能够使装置整体变得小型化,能够使容纳性变得优良。当使用时,通过使转换部件向允许位置移动,穿线部件被允许移动,并且能够利用作用力向从针支撑部件远离的位置自动移动。在将针已插入针插入孔,并将线已插入线插入狭缝之后,使穿线部件克服作用力移动,从而能够利用穿线销将线向针孔推出。由此,仅在使用使使穿线部件能够移动,因此在不使用时能够变得小型化。
而且,上述穿线部件可以摆动以使其前端相对针支撑部件向接近的位置和远离的位置移动,上述转换部件能够做成在上述限制位置覆盖上述穿线部件的至少其一部分的罩。通过罩覆盖可摆动的穿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限制其摆动。
另外,上述针支撑部件配置在筒状的主体内,上述转换部件可以在主体的外侧滑动,上述穿线部件在相对针支撑部件位于接近的位置时,至少其一部分配置在主体内。由于在不使用时,针支撑部件和穿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容纳在筒状的主体内,因此能够使装置整体变得小型化,并且使容纳性变得更优良。
而且,在上述针线穿过装置内,在主体与针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通过在主体与针支撑部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针线穿过装置的内部空间,能够做成空间效率好且容纳性好的针线穿过装置。
另外,在上述针插入孔的末端部配置有磁铁。在将针已插入针插入孔时,针被磁铁吸附,因此能够将针保持在固定位置上,还能防止针的落下。
而且,上述线插入狭缝从针支撑部件的外侧,相对针插入孔沿倾斜的方向形成之后,相对针插入孔沿正交的方向形成并接近针插入孔。由于线插入狭缝在接近针插入孔的位置沿正交的方向形成,因此在将线已插入线插入狭缝时,只要线已插入该正交的位置上,就可以利用穿线销将针向针孔可靠地推出。
另外,上述针线穿过装置能够做成组装了上述针支撑部件、上述穿线部件和上述转换部件的针线穿过单元和与该针线穿过单元不同的单元成为一体化的装置。由于装置变得小型化,因此还可以与不同于针线穿过装置的功能单元成为一体化。
上述针支撑部件还具备引导上述穿线销的移动的保护部件。在穿线部件从与针支撑部件远离的位置向接近的位置移动,并已插入针的针孔中时,利用保护部件能够防止细的穿线销折弯和弯曲。
而且,上述保护部件在上述穿线部件相对上述针支撑部件接近时,能够变形以允许上述穿线部件的接近。通过保护部件变形,在穿线部件接近针支撑部件时,能够防止引导穿线销移动的保护部件成为妨碍。
另外,最好在上述针支撑部件与上述穿线部件之间,具备根据上述穿线部件的穿线销穿过针插入孔而产生声音或摩擦力的通知机构。用户利用通知机构,能够知道穿线部件的移动操作结束。
最好上述穿线部件具备一对穿线支撑部件和被该一对穿线支撑部件夹住且具有穿线销的穿线部件,在一对穿线支撑部件的一方具有轴支撑在上述针支撑部件上的枢轴,在一对穿线支撑部件的另一方在对应于上述枢轴的位置上具有切口。为了将穿线部件安装在针支撑部件上,将设在一方的穿线支撑部件上的枢轴插入针支撑部件时,由于存在设置于另一方的穿线支撑部件上的切口,因此能够避免另一方的穿线支撑部件的切口与针支撑部件的干涉,能够容易进行安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针线穿过装置的收纳时的整体图。
图2是图1的针线穿过装置的收纳时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的针线穿过装置的内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针线穿过装置的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5是图1的针线穿过装置的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6是图1的针线穿过装置的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7表示穿过了线的针。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针线穿过装置中将与笔具单元不同的单元沿轴向排列并一体化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针线穿过装置中将与笔具单元不同的单元沿轴向排列并一体化的其他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针线穿过装置的收纳时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11-11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12-12线观察的横剖视图。
图13是从图11的13线方向观察的端面图。
图14是表示从图13转动了标度盘的状态的端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针线穿过装置的容纳时的整体图。
图16是图15的穿线装置的使用时的整体图。
图17是图15的针线穿过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5的针线穿过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图15的针线穿过装置的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20是图15的针线穿过装置的使用时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将图15的针线穿过装置的穿线部件安装在针支撑部件上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中:
10、10′、100-针线穿过装置,12、112-针线穿过单元,14-笔具单元(功能单元),30-主体,32、132-罩(转换部件),34、34′、134-针支撑部件,34c、134c-针插入孔,34e、134e-线插入狭缝,40、140-磁铁,42、142-穿线部件,48b、148b-穿线销,52-针,52a-针孔,54-线,60、62-容纳容器(功能单元),90-容纳空间,144、146-穿线支撑部件,144c-枢轴,146c-切口,152-保护罩(保护部件),152d-小突起(通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针线穿过装置的收纳时的整体图,图2是收纳时的纵剖视图,图3是穿线装置的内部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中,该例的针线穿过装置10整体上形成细长的圆柱构造,其一端部侧设有构成针线穿过装置10的针线穿过单元12,另一端部侧设有笔具单元14,两个单元沿轴向连接而成为一体化。作为将两个单元一体化的方法,可以利用压入、粘接、螺纹配合等任意的结合方法进行,能够可装卸或不可装卸地做成一体化。当然也可以省略笔具单元自身,而由针线穿过单元12单独构成,但是在该例子中,通过笔具单元14成为一体化,可以利用笔具单元14对布等进行笔记。
笔具单元14具备构成墨水罐的笔具主体20、中继芯22、构成为褶皱状并容纳剩余墨水的调整器24、前端26、笔尖28、未图示的保护笔尖28的可装卸的帽。笔具单元14的结构可以采用除此以外的任意结构。
其次,针线穿过单元12具备与上述笔具单元14的笔具主体20连接的圆筒状的主体30、和位于主体30的外侧并相对主体30沿着其轴向在规定的范围滑动自如的圆柱状的作为转换部件的罩32。在主体30及罩32上,分别在圆周方向匹配的位置上,形成有从端部向轴向延伸的长孔30a、32a。
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于针线穿过单元12,将笔具单元14一侧称为基端侧,将相反一侧称为前端侧。
在主体30内,从前端部侧配置针支撑部件34。如图3所示,针支撑部件34由大致对称地形成的两个针支撑部件36、38构成,通过在形成于一个针支撑部件36的多个配合孔36a中嵌合形成于另一个针支撑部件38的多个配合突起38a,两者构成配置在主体30内的大致圆柱状的针支撑部件34。针支撑部件34相对于主体30利用压入、配合、粘接等方法固定在主体30内。
在各针支撑部件36、38的前端部形成有凸缘部36b、38b,这些凸缘部36b、38b分别与主体30的前端面抵接。
在各针支撑部件36、38上,在彼此的相对面上从前端部形成有长槽部36c、38c,在组合针支撑部件36、38构成了针支撑部件34时,长槽部36c、38c形成用于插入针的针插入孔34c(参照图2)。
在各针支撑部件36、38上,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外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6d、38d,在组合针支撑部件36、38构成了针支撑部件34时,在这些突出部36d、38d的相对面彼此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该间隙以与针插入孔34c连通的方式形成至径向内侧。而且,该突出部36d、38d从主体30及罩32的上述长孔30a、32a稍微突出并露出。
从该突出部36d、38d的露出面倾斜地形成狭缝36e、38e。狭缝36e、38e从露出面向基端侧倾斜延伸之后,相对由上述长槽部36c、38c构成的针插入孔34c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由这些狭缝36e、38e形成线插入狭缝34e(参照图2)。而且,与长槽部36c、38c的末端部、即基端部相邻地形成有容纳槽36f、38f,由该容纳槽36f、38f,形成磁铁容纳部34f(参照图2)。在磁铁容纳部34f容纳磁铁40。
另外,在针支撑部件36、38,从长槽部36c、38c的末端部向与该长槽部36c、38c正交的方向上,且与突出部36d、38d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有凹部36g、38g。在组合针支撑部件36、38构成了针支撑部件34时,有该凹部36g、38g形成脱落孔34g(参照图2)。
在针支撑部件36、38的比突出部36d、38d靠基端侧,形成有切口部36h、38h。而且,切口部36h、38h的周围成为薄壁的板状部36i、38i,在该板状部36i、38i的基端部,突出设置枢轴36j、38j。另外,在板状部36i、38i的上面,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一侧比与相对侧相反的一侧低的低顶部36k、38k,有该低顶部36k、38k形成弹簧支撑面34k。
夹住该板状部36i、38i而配置穿线部件42。穿线部件42包括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的两个穿线支撑部件44、46、被穿线支撑部件44、46夹住的穿线部件48、以及作为加力部件的弹簧50。通过在形成于一个穿线支撑部件44的多个配合突起44a上嵌合形成于穿线部件48的多个配合孔48a及形成于另一个穿线支撑部件46的多个配合孔46a,在夹住穿线部件48的状态下,穿线支撑部件44、46构成穿线部件42的外形。在穿线部件48上,形成有从穿线支撑部件44、46之间突出的穿线销48b。
另外,弹簧50具有互相形成角度的一边50a和另一边50b,可以弹性变形以使这些角度可以变更。弹簧50的一边50a沿着形成于穿线支撑部件44的槽44b配置,被夹在穿线支撑部件44、46之间。
在穿线支撑部件44、46上分别形成有轴承孔44c、46c,轴承孔44c、46c可转动地嵌合在上述针支撑部件36、38的枢轴36j、38j上。这样,穿线支撑部件44、46与上述针支撑部件36、38的板状部36i、38i邻接,穿线部件48及弹簧50配置在上述针支撑部件36、38的切口部36h、38h内,弹簧50的另一边50b与弹簧支撑面34k抵接。由此,穿线部件42以枢轴36j、38j为中心相对针支撑部件34可以摆动,换言之,相对针支撑部件34其前端在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可以移动,而且其前端相对针支撑部件34被弹簧50向远离的方向加力而安装。而且,相对主体30,穿线部件42可以通过主体30的长孔30a进行摆动。
另外,当穿线部件42进行相对上述针支撑部件34的从远离的位置向接近的位置的摆动运动时,穿线部件48的穿线销48b可以从形成于上述针支撑部件36、38的突出部36d、38d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通过形成针插入孔34c的长槽部36c、38c的基端部,到构成脱落孔34g的凹部36g、38g,进行往复运动。
在使穿线部件42克服弹簧50的作用力最大限度接近针支撑部件34时,形成于穿线支撑部件44、46的前端部并向径向及前端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4d、46d与上述针支撑部件36、38的突出部36d、38d成直线。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针线穿过单元12中,不使用时,如图2所示,罩32位于覆盖主体30的长孔30a的基端部的位置(限制位置),由此,构成穿线部件42的穿线支撑部件44、46的除了突出部44d、46d以外的部分被罩32覆盖。因此,穿线部件42其弹簧50的作用力被封锁,从而限制在接近针支撑部件34的位置,与针支撑部件34一起构成圆柱形状,收纳在主体30内。从而,在该状态下能够紧凑地收纳针线穿过单元12。此时,穿线部件48的穿线销48b的前端如图2所示到达脱落孔34g。
当使用时,使罩32相对主体30移动到向基端侧滑动的位置(允许位置)。通过该滑动,穿线部件42脱离罩32,所以摆动运动被允许,利用弹簧50的作用力向外侧摆动(图4)。利用该摆动运动,穿线部件48的穿线销48b的前端通过脱落孔34g及针插入孔34c,在突出部36d、38d之间的间隙部分待机。
接着,如图5所示,将针52从其针孔52a的一侧插入针插入孔34c。若将针52插入针插入孔34c并插入至里头,则利用磁铁40的磁力吸附针52,所以能够将针52可靠地固定在固定位置上,能够防止针52的落下。
然后,从线插入狭缝34e插入线54。线插入狭缝34e的末端部设定成与针孔52a的位置对应。线插入狭缝34e的末端部相对针插入孔34c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因此线54到达至该正交的部分即可。
然后,按压穿线部件42,使其以其穿线支撑部件44、46的突出部44d、46d的前端接近针支撑部件34的方式摆动,则如图6所示,穿线部件48的穿线销48b的前端在推出线的同时,通过针孔52a,并到达脱落孔34g。若解除穿线部件42的按压,则穿线销48b从针孔52a脱离,而线54维持穿过了针孔52a的状态。
接着,从针插入孔34c取出针52,则以线54的一部分穿过了针孔52a的状态被取出。如图7所示,穿过了针孔52a的线成为环状,所以若将线54的端部直至穿过针孔52a,将其环变大,则环被解除,线54穿过针孔52a,完成针的穿过。
在使用结束后,按压穿线部件42,在使其穿线支撑部件44、46的突出部44d、46d的前端接近针支撑部件34之后,覆盖罩32使其移动到限制位置,从而能再次使装置整体变得小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使用时可以手持装置进行操作,不使用时可以使装置整体变得小型,可以做成收纳性优良的装置。
图8及图9是将本发明的针线穿过单元12和与笔具单元14不同的功能单元沿轴向排列并成为一体化而构成针线穿过装置10的变形例。作为不同的单元,如图8、9所示,可以是容纳容器60、62,容纳容器60、62相对主体30利用螺纹配合而可装卸地连接,也可以利用螺纹配合以外的任意的结合方法进行。容纳容器60通过吸塑成型而形成,容纳容器62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用户可以在容纳容器60、62中容纳所需的任意小物品,例如药、线、针、纽扣之类的物品,通过从主体30拆卸容纳容器60、62,能够进行容纳物的存取。
图10至图14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针线穿过装置的图。该实施方式中的针线穿过装置10′不具有多个单元,代替前者,在内部一体地设有容纳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一、同样的部件使用同一的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针线穿过装置10′具备圆筒状的主体30、位于主体30的外侧并相对主体30沿其轴向在规定的范围内滑动自如的圆筒状的作为转换部件的罩32、针支撑部件34′、穿线部件42、从基端侧即后方插入主体30内并固定在主体30内的尾栓84、以及相对尾栓84可旋转地安装的标度盘86。
在该例子中,构成针支撑部件34′的各针支撑部件36′、38′如图11所示,没有沿径向扩展而是在与主体30之间形成间隙,在针支撑部件34′的两侧,配置有向尾栓84的前方延伸的一对壁面部84a、84a,在壁面部84a与主体30的内周面之间构成了沿轴向延伸的容纳空间90。
这些尾栓84及针支撑部件34′的相对主体30的固定,可以用卡定、压入、嵌合等任意方法进行。
尾栓84具有堵塞主体30的后端的后端面部84b,在后端面部84b,在其中心部形成有中心孔84c,并形成有包围中心孔84c的凸缘部84e。而且,在尾栓84的后端面部84b,形成有从中心孔84c偏心并与上述各容纳空间90连通的一对插通口84d、84d。
标度盘86从尾栓84的后端面部84b的后方进行安装,标度盘86的轮毂部86a已插入尾栓84的中心孔84c内并可旋转地卡定在凸缘部84e的前端。在标度盘86上,在偏心的位置上形成有可与上述插通口84d匹配的创孔86b。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针线穿过装置10′中,可以在形成于尾栓84的壁面部84a与主体30的内周面之间的容纳空间90内容纳针52等。在存取容纳物时,旋转标度盘86,如图13所示,使标度盘86的窗孔86b与尾栓84的某一个插通口84d匹配。由此,可以将容纳物向容纳空间90内外存取。而且,在容纳物的存取结束之后,转动标度盘86,如图14所示,使窗孔86b位于不与插通口84d匹配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容纳物的落下。
另外,对于使线穿过针的步骤,与上述针线穿过单元12相同,可以通过图4~图6的步骤进行。
如该针线穿过装置10′那样,通过在主体与针支撑部件之间设置容纳空间90,能够做成空间效率更好且携带性、容纳性优良的针线穿过装置。
以下,图15~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针线穿过装置。
该实施方式的针线穿过装置100的针线穿过单元112具备罩132,罩132相对针支撑部件134自由滑动,并且具备相对针支撑部件134在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可以移动的穿线部件142。主体既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针支撑部件134及穿线部件142分别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针支撑部件34、34′及穿线部件42。
针支撑部件134具备大致对称地形成的两个针支撑部件136、138,并且具备磁铁140、保护罩152及刀具154。
针支撑部件136、138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针支撑部件36、38(36′、38′),并且分别具备配合突起136a、配合孔138a、凸缘部136b、138b、长槽部136c、138c、突出部136d、138d、切口136e、138e、容纳槽136f、138f、凹部136g、138g、切口部136h、138h、板状部136i、138i、轴承孔136j、138j,这些分别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配合孔36a、配合突起38a、凸缘部36b、38b、长槽部36c、38c、突出部36d、38d、切口36e、38e、容纳槽36f、38f、凹部36g、38g、切口部36h、38h、板状部36i、38i、枢轴36j、38j。因此,由长槽部136c、138c形成针插入孔134c,由切口136e、138e形成针插入切口134e,由容纳槽136f、138f形成磁铁容纳槽134f,由凹部136g、138g形成拔出孔134g。
该针支撑部件136、138与针支撑部件36、38不同,在切口部136h、138h内具有半圆柱状的突起136k、138k,由该突起136k、138k形成弹簧支撑突起134k。
而且,该针支撑部件136、138在针支撑部件36、38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凹部136g、138g的相反侧具备用于安装保护罩152的第二凹部136m、138m,在与凹部136g、138g相同的一侧具备用于容纳刀具154的第三凹部136n、138n。
保护罩152具备一对较大折弯成U字状的脚部152a、125a和在与脚部125a相反的一侧较小地折弯的头部152b,并且在头部152b的中心形成有上下延长的切口152c。脚部152a、152a轴支撑在形成于针支撑部件136、138的第二凹部136m、138m的轴承部,从而安装在针支撑部件136、138上。保护罩152通过其弹性可以变形。在头部152b的折弯的端部突出设置小突起152d。
在保护罩152安装在针支撑部件136、138上的状态下,在保护罩152的头部152b与针支撑部件136、138之间形成与线插入切口134e连续的间隙。该间隙和线插入切口134e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线插入切口34e相比宽广,容易插入线。
穿线部件142配置成夹住板状部136i、138i,包括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的穿线支撑部件144、146和被穿线支撑部件144、146夹住的穿线部件148。通过在形成于一方的穿线支撑部件144上的多个配合突起144a上嵌合形成于穿线部件148的多个配合孔148a及形成于另一方的穿线支撑部件146的多个配合孔146a,在夹着穿线部件148的状态下,穿线支撑部件144、146构成穿线部件142的外形。在穿线部件148上形成从穿线部件144、146之间突出的穿线销148b。
在穿线支撑部件144上形成有枢轴144c,枢轴144c可转动地与上述针支撑部件136、138的轴承孔136j、138j嵌合。在一方的穿线支撑部件146上在对应于穿线支撑部件144的枢轴144c的部分形成有切口146c。另外,在由针支撑部件136、138的突起136k、138k形成的弹簧支撑突起134k与形成于穿线支撑部件144、146的弹簧支撑部144b、146b之间,插入弹簧150。而且,在穿线支撑部件144、146的各个相对面侧形成防脱突起144e、146e。
要将以上穿线部件142安装在针支撑部件134上,如图21(a)所示,在使穿线部件142相对针支撑部件134旋转大致90度的角度的状态下,将穿线支撑部件144的枢轴144c插入针支撑部件136、138的轴承孔136j、138j中。此时,穿线支撑部件146对应于枢轴144c的部分成为切口146c,并且能够使针支撑部件134通过该切口146c,因此穿线支撑部件146不成为妨碍,能够进行枢轴144c的插入作业。然后,将弹簧150插入穿线部件142与针支撑部件134之间,并固定在弹簧支撑突起134k与弹簧支撑部144b、146b之间(图21(b))。接着,使穿线部件142摆动而使该突出部144d、146d接近针支撑部件134,则穿线支撑部件144、146的防脱突起144e、146e越过形成于针支撑部件136、138的板状部136i、138i的防脱突起136p、138p,从而使穿线部件142安装在针支撑部件134上。防脱突起144e、146e在通过穿线支撑部件144、146的弹性变形越过防脱突起136p、138p之后,通过与防脱突起136p、138p干涉,限制穿线部件142的进一步的摆动。
通过这样,穿线支撑部件144、146与上述针支撑部件136、138的板状部136i、138i邻接,穿线部件148及弹簧150配置在上述针支撑部件136、138的切口部136h、138h内,从而穿线部件142能够以轴承孔136j、138j为中心相对针支撑部件134摆动,即相对针支撑部件134其前端可以在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且其前端相对针支撑部件134被弹簧150向远离的方向施力。
而且,穿线部件148的穿线销148b插入保护罩152的切口152c内,其两侧面被切口152c夹住。
在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针线穿过单元的场合,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从图15所示的状态使罩132相对针支撑部件134移动,则穿线部件142的摆动运动被允许,成为图16所示的状态。此时,穿线部件148的穿线销148b位于保护罩152的切口152c内被保护(图19)。而且,防脱突起144e、146e与防脱突起136p、138p抵接。
然后,将针52从其针孔52a的一方插入针插入孔134c中,在将线54从线插入切口134e插入之后,按压穿线部件142,并使其以其穿线支撑部件144、146的突出部144d、146d的前端144f、146f接近针支撑部件134的方式摆动,则如图20所示,穿线部件148的穿线销148b的前端在推出线的同时,穿过针孔52a并到达拔出孔134g,从而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使线穿过针。在该穿线部件142摆动时,穿线部件148的穿线销148b通过保护罩152的切口152c内,并利用切口152c来限制穿线销148b的两侧面的位移,因此能够防止细的穿线销148b的折弯和弯曲。保护罩152在保护穿线销148b的同时,在穿线部件142的突出部144d、146d接近时发生变形,从而并不阻碍穿线部件142接近针支撑部件134,并且堵住线插入切口134e,从而防止所插入的线逃离。另外,也能够防止误将其他线插入线插入切口134e内。
就在穿线销148b穿过针孔52a(即,针插入孔134c)之前、穿过时或者穿过后的规定的时刻,穿线支撑部件144、146的突出部144d、146d的前端144f、146f与保护罩152的小突起152d抵接,因此使用户感到卡搭感及/或产生声音,能够将穿线结束的情况告知用户。而且,也可以除了该小突起152d以外在任意位置社会自突起等,从而将穿线结束的情况告知用户。

针线穿过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针线穿过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针线穿过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线穿过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线穿过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针线穿过装置能构成小型的装置并便于收纳。在针支撑部件(34)形成针插入孔(34c)和相对该针插入孔(34c)具有角度的线插入狭缝(34e)。穿线部件(42)相对针支撑部件(34)可在远离的位置与接近的位置之间移动,并具有穿线销(48b),在从远离的位置向接近的位置移动时,该穿线销在插入针插入孔(34c)的针(52)的针孔(52a)推出插入线插入狭缝(34e)的线。罩(32)相对于容纳针支撑部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缝纫;绣花;簇绒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