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2902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7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08024.5

申请日:

2009.10.14

公开号:

CN101724987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5B 29/02申请公布日:201006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5B 29/02申请日:20091014|||公开

IPC分类号:

D05B29/02

主分类号:

D05B29/02

申请人: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深尾博昭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8.10.17 JP 2008-268598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马淑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包括:调节体,该调节体可转动操作地配置于机臂部前端侧的头部;转动体,该转动体可随着所述调节体的转动而转动,且不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头部;以及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设置于压杆上,且与所述转动体卡合而定位压脚的下降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缝纫机,包括: 压杆,该压杆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机臂部前端侧的头部;以及 压脚,该压脚安装于所述压杆下端部; 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体,该调节体可转动操作地配置于所述头部; 转动体,该转动体可随着所述调节体的转动而转动,且不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头部;以及 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设置于所述压杆上,且与所述转动体卡合而定位所述压脚的下降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件由固接于所述压杆上端部的销构成, 所述转动体被相对于所述压杆可转动地支撑,且具有凸轮,该凸轮通过与所述销的卡合来定位所述销的上下方向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体,该保持体保持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位置。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体,该保持体保持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体呈安装于所述转动体上的盖形状,且与所述转动体一体地转动。

说明书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压杆和压脚,所述压杆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机臂部前端侧的头部,所述压脚安装于所述压杆下端部。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缝纫机中,通过安装于压杆上的压缩螺旋弹簧的施力来将压杆向下方弹性施力,压脚始终按压底座部上的加工布。但是,例如当将像天鹅绒那样表面上有绒毛的加工布用压脚以通常的缝制时的按压力来按压时,存在因加工布表面上有绒毛而在上面的加工布和下面的加工布相错位的状态下进行缝制的问题。

    在具有在底座部上方自由地将刺绣框输送的输送机构的可刺绣缝制的缝纫机中,有时会使压脚稍微离开加工布而进行缝制。由于可刺绣缝制的缝纫机用刺绣框保持着加工布,因此在刺绣缝制时不一定需要用压脚按压加工布。

    日本专利公开实用新案公报平成6年第31675号(现有技术文献1)所记载的缝纫机具有压脚浮上装置,该压脚浮上装置根据加工布的厚度调节压脚的上下方向位置。所述压脚浮上装置在压杆上端部形成外螺纹,该压杆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头部,使浮上调节螺纹螺合于外螺纹上。随着缝纫机的操作人员转动操作浮上调节螺纹,压杆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压脚的上下方向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1的压杆和以往的一样地由压缩螺旋弹簧向下方弹性施力。压脚浮上装置是调节压脚的下降位置的。

    现有技术文献1的压脚浮上装置通过浮上调节螺纹的转动操作,调节压脚下表面和加工布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将其调节为适合加工布的厚度,进而防止产生缝制不良。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存在因缝制时的振动等而浮上调节螺纹松动的问题。假如浮上调节螺纹松动,就不能维持压脚的下降位置,进而设定好的压脚高度会错位。为了防止浮上调节螺纹的松动,当将浮上调节螺纹和压杆的外螺纹的嵌合公差变小时,浮上调节螺纹的转动就变重。因此,当操作人员操作浮上调节螺纹时,不好操作浮上调节螺纹的转动,进而操作性变差。

    转了一圈浮上调节螺纹时的压杆(压脚)的移动量相当于螺纹的一个螺纹距。因此,要使压杆(压脚)移动较大时,就需要使浮上调节螺纹转几次,进而存在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不仅能可靠地保持压脚的下降位置,而且能提高调节压脚下降位置时的操作性。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压杆,该压杆可上下移动支撑于机臂部前端侧的头部;以及压脚,该压脚安装于所述压杆下端部;还包括:调节体,该调节体可转动操作地配置于所述头部;转动体,该转动体可随着所述调节体的转动而转动,且不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头部;以及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设置于所述压杆上,且与所述转动体卡合而定位所述压脚的下降位置。

    采用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当在压脚稍微离开加工布的情况下刺绣时,通过由调节体的转动操作而使转动体转动来调节压脚的下降位置。接触部件通过与不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头部上的转动体卡合来定位压脚的下降位置。现有装置的结构为设置有在压杆上端上设置的外螺纹以及与该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通过转动该内螺纹,调节压杆的位置。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跟现有装置相比,能防止因缝制时的振动等引起的压脚下降位置(高低)错位,进而能保持下降位置。从而仅用调节体地转动操作就能将压脚的下降位置调节为对应于加工布厚度等的适当位置。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所述接触部件由固接于所述压杆上端部的销构成,所述转动体被相对于所述压杆可转动地支撑,且具有凸轮,该凸轮通过与所述销的卡合来定位所述销的上下方向位置。

    采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通过凸轮和销卡合的简单结构,能调节压脚的下降位置。通过适当地设定凸轮的轮廓曲线(即凸轮原来具有的曲线),即使调节体的转动操作量小,也能使压杆(压脚)大幅地移动。从而能提高调节压脚下降位置时的操作性。

    技术方案3和4的缝纫机还包括保持体,该保持体保持所述转动体的转动方向的位置。

    采用技术方案3和4的缝纫机,能通过保持体来以不使转动体转动的形态进行保持,从而能可靠地防止因缝制时的振动等而使压脚下降位置产生错位。

    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所述调节体呈安装于所述转动体上的盖形状,且与所述转动体一体地转动。

    采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能将调节体形状形成为适合于转动操作的小型,且能尽量做成廉价的简单结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在安装有刺绣框输送装置状态下的缝纫机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包括压脚高度调节装置和压脚的压杆支撑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包括压脚高度调节装置和压脚的压杆支撑结构的后方立体图。

    图4A是压脚位于下降位置时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4B是压脚位于上升位置时的与图4A相当的图。

    图5是压脚高度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在将压脚高度调节装置的一部分省略的状态下表示压杆上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A是凸轮的展开图。

    图7B是对应于图7A的展开图而表示的调节体的俯视图。

    图7C是对应于图7A的展开图而表示的转动体的俯视图。

    图8A是压杆支撑结构的局部剖视主视图,是表示由压脚高度调节装置调节的压脚下降位置下限的图。

    图8B是表示压脚下降位置上限的与图8A相当的图。

    图8C是表示将压脚移动到上升位置状态的与图8A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C对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刺绣缝制的家用缝纫机中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缝纫机M一体地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底座部1、从底座部1右端部向上方竖立的支柱部2、从支柱部2上部向左方延伸的机臂部3、设置于机臂部3前端侧的头部4。在机臂部3前表面(操作人员所处的方向为前方)上设置有各种操作开关类5。在支柱部2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横向长的液晶显示器6。液晶显示器6显示实用图案和刺绣图案等各种缝制图案,以及显示使缝制工作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实行的功能名称等。

    在底座部1左侧部分上可卸下地安装有刺绣框输送装置8,该刺绣框输送装置8在底座部1上侧自由地向规定的两个方向输送刺绣框7。刺绣框输送装置8通过基于刺绣图案的刺绣数据的驱动控制来将刺绣框7向X方向(即左右方向)或Y方向(即前后方向)输送。准备有加工布保持部的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多种刺绣框7,该加工布保持部保持作为刺绣对象的加工布CL(参照图8A)。刺绣框7可装拆地安装于刺绣框输送装置8上。

    在机臂部3内设置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缝纫机主轴(未图示)以及使缝纫机主轴旋转的缝纫机电动机(未图示)。在机臂部3右侧部上设置有手轮9,该手轮9用于手动旋转缝纫机主轴。在头部4下端上设置有安装着机针10的针杆(未图示)。虽未图示,但是机臂部3内设置有针杆驱动机构、针杆摆动机构和挑线杆驱动机构等。所述针杆驱动机构根据缝纫机主轴的旋转来使针杆进行上下移动,所述针杆摆动机构使针杆在与送料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摆动,所述挑线杆驱动机构使挑线杆与针杆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上下移动。

    在底座部1上表面上设置有针板1a。虽未图示,但是底座部1内设置有送料机构、水平旋梭和切线机构等。所述送料机构位于针板1a下侧,使送布牙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水平旋梭收纳底线梭心,与机针10互动而形成线迹。所述切线机构切断面线和底线。

    压杆12能上下移动地支撑于头部4下端部,该压杆12具有用于刺绣缝制的压脚11。图2和图3分别是表示压杆12的支撑结构的主视图和后方立体图。如图2所示,固定于头部4机框(未图示)上的保持件13具有上下两个一对的导向孔部13a、13b。在导向孔部13a、13b内插通有压杆12,且将其沿着垂直方向升降自如地引导。压杆夹14通过紧固螺钉14a(参照图3)来固定于压杆1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部。紧固螺钉14a可上下滑动地插通到导向孔13c内,该导向孔部13c形成于保持件13上,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导向孔13c以相对于保持件13不使压杆12绕中心轴转动的形态进行限制,仅容许压杆12的上下移动。压杆12在压杆夹14和上侧的导向孔部13a之间设置有压缩螺旋弹簧15。压缩螺旋弹簧15通过压杆夹14来将压杆12和压脚11向下方弹性施力。

    保持件13用销18可摆动地支撑压脚扳手17,该压脚扳手17用于手动操作压脚11。在压脚扳手17基端部形成有抵接部17a,该抵接部17a可抵接于压杆夹14。压脚扳手17前端部作为操作部17b。如图2所示,操作人员将压脚扳手17从向下状态操作到绕逆时针方向(即箭头A1方向)转动。压脚扳手17的抵接部17a使压杆夹14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的施力而向上方移动,且使压杆12和压脚11一起上升(参照图8C)。当操作人员将压脚扳手17从水平状态操作到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图8C中箭头A2方向)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5的施力,压杆夹14在抵接部17a上滑动而向下方移动,使压杆12和压脚11一起下降(参照图2和图8A)。在后面对压脚11移动到上方和下方时的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压脚11具有压脚部件20、保持部件21和压脚上动机构22。压脚部件20具有压布部20a。保持部件21是用于将压脚部件20可装卸地安装于压杆12上的。压脚上动机构22随着由压脚扳手17的操作而引起的压杆12的上升,使压脚部件20相对于保持部件21上升。

    下面参照图4A和图4B对压脚部件20、保持部件21和压脚上动机构22进行说明。图4A和图4B分别是压脚11位于下降位置时和上升位置时的放大左侧视图,为说明方便起见,压杆12用双点划线表示。如图2至图4B所示,保持部件21一体地具有安装部21a和保持件主体板部21c。安装部21a(在图4A和图4B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固定于压杆12下端部的左端上。保持件主体板部21c位于正面跟前侧,且形成有纵向狭缝21b(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在保持部件21上弯曲形成有右侧板部21d和上下两个一对的支撑部21e、21f。所述右侧板部21d在保持件主体板部21c的右侧向后上方延伸,所述上下两个一对的支撑部21e、21f位于保持件主体板部21c的背面。保持部件21的安装部21a用紧固螺钉23可装卸地固定于压杆12下端部。在保持部件21上可上下移动地支撑有支撑轴24,该支撑轴24贯穿支撑部21e、21f。

    在支撑轴24的中间部(稍许下方)上固接有向前方突出的限位销26。在支撑轴24下端部固接有压脚部件20。压脚部件20整体呈曲柄形状。在压脚部件20下端部形成有按压部20a。在按压部20a形成有供机针10穿过的针孔(未图示)。在支撑轴24上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辅助部件25。辅助部件25一体地具有前面板部25a和右侧板部25b。右侧板部25b从前面板部25a的右端向与后方垂直的方向折弯,且以使折弯部分的上下端部相对的形态呈折弯形状。在前面板部25a形成有纵向狭缝25c,该狭缝25c面向着所述狭缝21b。在右侧板部25b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有上下两个一对的支撑片部25d、25e。该支撑片部25d、25e由支撑轴24贯穿。支撑片部25d以在支撑部21e的上侧夹持着缓冲用O形圈27而重叠的形态配置。支撑片部25e配置于限位销26的正上侧。限位销26通过可上下滑动地贯穿狭缝21b、25c来仅容许压脚部件20相对于保持部件21上下移动。

    在支撑轴24的外周部上,在支撑部21e和支撑片部25e之间配置有第一施加部件(即压缩螺旋弹簧)29a。通过第一施加部件29a的施力来相对于保持部件21将辅助部件25向下方弹性施力,保持着支撑片部25d抵接于O形圈27的状态。在支撑轴24的外周部上,在固接于支撑轴24上端部的弹簧收容环28和支撑片部25d之间配置有第二施加部件(即压缩螺旋弹簧)29b。通过第二施加部件29b的施力来相对于辅助部件25将支撑轴24向上方弹性施力,保持着限位销26从下侧抵接于支撑片部25e的状态。

    相对于保持部件21使辅助部件25克服第一施加部件29a的施力而上升时,限位销26通过第二施加部件29b的弹性施力维持着与支撑片部25e的抵接状态,同时与支撑轴24一起上升。因此,辅助部件25和压脚部件20会一体地上升。

    在保持部件21的右侧板部21d的上端部用横向支撑销31可转动地支撑有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一体地具有抵接部30a和压动输出部30b,该抵接部30a形成于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的上段部分上,且向后上方延伸,该压动输出部30b形成于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的中段部分上。压动输出部30b抵接于支撑片部25d的下表面上。抵接部30a比保持部件21向上方突出,随着压杆12的上下移动,抵接部30a与保持件13抵接或离开。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辅助部件25、支撑轴24、限位销26、第一施加部件29a和第二施加部件29b等构成压脚上动机构22。

    压脚上动机构22相对于保持部件21使压脚部件20上升。具体说,如上所述,在压杆12和压脚11位于下方的状态下(参照图2、图4A、图8A),压脚11的压布部20a的下表面位于加工布CL的上表面侧附近的下降位置。在下降位置上,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的抵接部30a离开保持件13。在通过压脚扳手17的操作来使压杆12和压脚11一起上升时,在上升途中抵接部30a就抵接于保持件13,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在图4B中为绕逆时针方向转动。

    随着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的转动,压动输出部30b上推支撑片部25d,压脚部件20相对于保持部件21相对地上升(参照图4B),将此时的压杆12的上升量和由压脚上动用扳手板30转动引起的支撑片部25d的上升量相加即成为压脚部件20的上升量。如图8C所示,通过压脚上动机构22可将压脚11(压布部20a的下表面)移动到比刺绣框7高的上升位置。在压脚11的上升位置上,能在刺绣框7不接触压布部20a的状态下,容易地安装或卸下刺绣框7。

    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M包括压脚高度调节装置32,该压脚高度调节装置32调节压脚11的下降位置。下面参照图5至图7C对压脚高度调节装置32进行详细说明。图6表示压杆12上端附近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在压杆12上端部形成有孔部12a。在孔部12a设置有作为接触部件的销33。销33以使其一方的端部(端面)成为与压杆12的外周面大致一致的形态配置,且以使另一方的端部沿着压杆12的径向朝外侧突出的形态固接于孔部12a内。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头部4的上表面侧配置有可转动操作的调节旋钮(即调节体)34和随着调节旋钮34的转动可转动的转动体35。转动体35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转动体35一体地具有在其上半部形成的大径筒部36、在其下半部形成的小径筒部37和在小径筒部37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的中间筒部38。在中间筒部38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凹凸状的卡止部38a,该卡止部38a由多个槽形成。转动体35被压杆12穿过,从而被相对于压杆12可转动地支撑。在转动体35的中间筒部38和大径筒部36之间形成有外径较小的槽部37a。转动体35由支撑部件39不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保持件13的上端部,该支撑部件39与槽部37a卡合。

    如图5所示,支撑部件39具有安装部39b和支撑部39c,该安装部39b形成有两个安装孔39a,该支撑部39c弯曲形成于安装部39b的上端部。支撑部39c嵌合于槽部37a,进而限制转动体35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在支撑部件39的附近配置有片簧(即保持体)40,该片簧40弹性地抵接于中间筒部38的卡止部38a,且保持着转动体35的转动方向的位置。片簧40具有安装部40b和带状弹簧片40c,该安装部40b形成有两个安装孔40a,该弹簧片40c形成于安装部40b上端部。弹簧片40c以其前端部压力地抵接于卡止部38a的形态延伸。在保持件13的上端部形成有两个螺钉孔(未图示)。在两个螺钉孔内分别插入螺钉42,该螺钉42插通支撑部件39的安装孔39a和片簧40的安装孔40a内。通过螺钉42相对于保持件13将支撑部件39和片簧40以前后重叠的状态安装而固定。

    如图6所示,在转动体35上,在大径筒部36(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和小径筒部37之间的台阶部(以下称底壁部36a)上一体形成有凸轮45。凸轮45通过与销33的卡合将销33和压杆1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定位。如图5所示,大径筒部36具有长方形状的爪部46,该爪部46由从大径筒部36上端向下方的切口形成。爪部46的前端部46a沿着径向朝外侧突出(参照图7C)。在大径筒部36外周部,在与爪部46相隔180度的位置上形成有嵌合凹部47,该嵌合凹部47从大径筒部36上端向下方延伸。爪部46的上方因合成树脂材料的可挠性,能向内侧弹性变形,直到爪部46前端部46a的外周面与大径筒部36的外周面大致一致的状态。

    所述调节旋钮3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呈安装于大径筒部36上的盖形状。在调节旋钮34的周壁部34a内形成有供爪部46前端部46a嵌合的孔部48。在周壁部34a,在与孔部48相隔180度的相对位置上形成有沿着径向朝内侧突出的嵌合凸部49(参照图7B)。周壁部34a的外周面是呈凹凸状的把持部,该把持部由多个纵向槽形成,且具有防滑功能。操作人员把持着把持部沿着周向转动操作。在调节旋钮34上表面部34b设置有大致呈C字状的标示部50,该标示部50标示调节旋钮34的可转动操作的范围(即后述的从凸轮面45a始端部到终端部的范围)。

    相对于转动体35从上侧安装调节旋钮34。该安装方法是:以在转动体35的嵌合凹部47中将调节旋钮34的嵌合凸部49连接的形态进行对准的状态下,将周壁部34a覆盖大径筒部36上部。当将周壁部34a覆盖大径筒部36上部时,使转动体35的爪部46上方以向内侧弯曲的形态塞入调节旋钮34的周壁部34a内。在爪部46的前端部46a到了孔部48时,因爪部46的可挠性,前端部46a就嵌合于孔部48内。在安装好的状态下,调节旋钮34通过爪部46的前端部46a和孔部48的卡合以及嵌合凹部47和嵌合凸部49的嵌合来与转动体35一体地转动。调节旋钮34、转动体35、销33、支撑部件39和片簧40构成本发明的压脚高度调节装置32。

    图7A是所述凸轮45的展开图。图7B和图7C分别是对应于凸轮45的展开图而表示的调节旋钮34和转动体35的俯视图。凸轮45俯视呈沿着转动体35的大径筒部36的环形状,且具有相对于销33可从下侧抵接的凸轮面45a。如图6和图7A所示,凸轮面45a从其底壁部36a缓慢地向上方倾斜。凸轮面45a终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大幅地突出的转动限位部45b。如上所述,压杆12仅可上下移动,且由压缩螺旋弹簧15通过压杆夹14来向下方施力。因此,销33从凸轮面45a上侧与凸轮面45a抵接,将压杆12和压脚11的下降位置定位。凸轮面45a随着转动体35的转动,相对于横向的销33(参照图7C)滑接着转动。由凸轮面45a的转动通过销33来调节压杆12和压脚11的下降位置。

    如图7A所示,销33在位置P1和位置P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该位置P1是指销33在凸轮面45a始端部与转动限位部45b抵接的位置,该位置P2是指销33在凸轮面45a终端部与转动限位部45b抵接的位置。通过销33的移动,能将压杆12和压脚11的下降位置调节为规定的调节范围H(例如5mm)。

    在图7A中,P1′和P2′分别表示在使销33位于P1或P2的状态下,当通过压脚扳手17的操作来使压杆12和压脚11一起上升时的销33的上升后的位置。如图7A所示,转动限位部45b设定为在销33上升后的位置P1′和位置P2′上都能与销33抵接的高度尺寸。通过转动限位部45b与销33抵接,能可靠地限制为转动体35在规定的范围内转动。转动体35和调节旋钮34形成为覆盖压杆12上端部分的大小(参照图8C),以不使上升后的压杆12上端部和销33露出于头部4上侧。由于前述现有技术文献1的浮上调节螺纹在露出于头部上表面部的状态下,与压杆一起上下移动,因此从外观上看不美丽。本实施方式的转动体35和调节旋钮34在不与压杆12一起上下移动的状态下,在头部4上表面部收纳压杆12上端部和销33。因此,由于采用该结构,所以外观美丽。

    下面参照图8A至图8C对所述结构的压脚高度调节装置32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刺绣框7保持着较薄的加工布CL。压脚11由压缩螺旋弹簧15通过压杆夹14来与压杆12一起向下方施力,进而位于加工布CL附近的下降位置。在下降位置上,压布部20a的下表面相对于加工布CL的上表面不接触,具有稍许间隙(例如1mm至2mm)。下降位置如下所述地定位:转动操作调节旋钮34,通过调节销33和凸轮面45a的卡合位置就能产生前述间隙。图8A表示销33移动到与凸轮面45a始端部卡合的位置P1的状态(即压脚11下降位置的下限)。压布部20a下表面和加工布CL上表面之间的间隙最好是根据加工布CL的种类和厚度等适当地调节。总之,通过调节压脚11的下降位置,当刺绣缝制时,在机针10刺入加工布CL后机针10上升而从加工布CL脱出时,压布部20a抑制要与机针10一起上升的加工布CL的上升。

    操作人员将调节旋钮34俯视(参照图7B)呈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将销33的位置向上方移动(即从P1到P2)。在销33移动到P2的状态下,如图8B所示,压脚11位于下降位置时的压布部20a下表面和加工布CL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变成最大,能将压脚11下降位置调节为上限。操作人员当转动操作调节旋钮34时,片簧40的弹簧片40c与卡止部38a的多个槽卡合,就感觉到轻轻的接触感。当不转动操作调节旋钮34时,弹簧片40c由施力以不使转动体35转动的形态卡止。这样,能沿着周向适当地转动操作调节旋钮34,在调节范围H内将压脚11调节为任意的下降位置。通过弹簧片40c,能可靠地保持调节好的压脚11的下降位置。

    刺绣缝制结束后,当从刺绣框输送装置8卸下刺绣框7时,操作人员将压脚扳手17从向下的状态操作到绕逆时针方向(即箭头A1方向)转动。通过压脚扳手17的操作,使压杆夹14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的施力而移动到上方,使压杆12和压脚11一起上升(参照图8C)。在上升途中,通过压脚上动机构22来使压脚部件20相对于保持部件21相对地上升。由此,压脚11移动到比刺绣框7高的上升位置。因此,能在不接触压布部20a的状态下,容易地卸下刺绣框7。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压脚高度调节装置32具有转动体35和销33,该转动体35能随着调节旋钮34的转动而转动,且不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头部4,该销33设置于压杆12上,且在与转动体35卡合的状态下,定位压脚11的下降位置。根据此构成,销33通过与转动体35卡合来定位压脚11的下降位置。现有装置的结构为设置有在压杆上端上设置的外螺纹和与该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转动该内螺纹,调节压杆的位置。本实施方式跟现有装置相比,能防止因缝制时的振动等引起的压脚11下降位置(高低)错位,进而能保持下降位置。通过调节旋钮34的转动操作,能将压脚11下降位置调节为对应于加工布CL厚度等的适当位置。

    所述销33作为接触部件固接于压杆12上端部。转动体35被相对于压杆12可转动地支撑,且具有凸轮45,该凸轮45通过与销33的卡合来定位该销33的上下方向位置。根据该构成,能以凸轮45和销33卡合的简单构成来调节压脚11下降位置。通过适当地设定凸轮45的凸轮面45a的倾斜,即使调节旋钮34的转动操作量小,也能大幅地移动压杆12(压脚11)。因此,能提高调节压脚11下降位置时的操作性。

    压脚高度调节装置32具有片簧40,该片簧40保持转动体35的转动方向的位置。通过片簧40,能可靠地防止因缝制时的振动等引起的压脚下降位置的错位。

    调节旋钮34呈安装于转动体35的盖形状,且与转动体35一体地转动。因此,能成为适合转动操作的小型形状,同时能尽量做成廉价的简单结构。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可以做出下述变形和扩大。

    本发明不仅应用于可刺绣缝制的缝纫机M,还可以应用于平缝缝纫机等各种缝纫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压脚11下降位置的调节范围设定为5mm,但是并不限定为5mm。总之,也可以通过将凸轮45的形状和凸轮面45a的倾斜变更等来增加或减少下降位置的调节范围H。也可以将调节范围H扩大为直到通过压布部20a将加工布CL积极向下方按压的位置。

    虽然作为保持转动体35的转动方向位置的保持体使用了片簧40,但是并不限定为片簧40。保持体的结构只要能通过相对于调节旋钮34或转动体35抵接来保持转动方向位置即可。

    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使用各种压脚调节下降位置来代替使用刺绣缝制用的压脚11等。

缝纫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缝纫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缝纫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缝纫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缝纫机.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包括:调节体,该调节体可转动操作地配置于机臂部前端侧的头部;转动体,该转动体可随着所述调节体的转动而转动,且不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所述头部;以及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设置于压杆上,且与所述转动体卡合而定位压脚的下降位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缝纫;绣花;簇绒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