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4287037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5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36983.4

申请日:

2010.08.20

公开号:

CN102484861A

公开日:

2012.05.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4W 56/00申请公布日:201205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W 56/00申请日:20100820|||公开

IPC分类号:

H04W56/00; H04L7/10

主分类号:

H04W56/00

申请人:

JVC建伍株式会社

发明人:

竹井央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2009.08.20 JP 2009-190592; 2010.08.13 JP 2010-18118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曾贤伟;范胜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具备:编码处理部(210),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比特列;帧生成部(211),其对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213),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以及上位层数据处理部,其使用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作为所述上位层信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发送帧生成装置, 其具备 : 编码处理部, 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 比特列 ; 帧生成部, 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 ; 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 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 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 同步比特列 ; 以及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其使用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作为所述上位层信息。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送帧生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开头, 所述同步比特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末尾。3: 一种无线装置, 其具备 : 编码处理部, 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 比特列 ; 帧生成部, 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 ; 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 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 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 同步比特列 ;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其将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 ; 以及 发送部, 其发送所述发送帧。4: 一种基站, 其进行至少两个终端站间无线通信的中继, 该基站具备 : 编码处理部, 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 比特列 ; 帧生成部, 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通信帧 ; 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 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 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 同步比特列 ;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其将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 ; 以及 发送部, 其发送所述发送帧。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对基站已接收到一个终端站请求进行与另一个终端站的通信的通信请求信 息予以响应、 并对各终端站发送用于分配能使用的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分配信息时, 所述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将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6: 一种发送帧生成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 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比特列 ; 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 ; 以及 将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 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 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发送帧生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开头, 所述同步比特列位于所述帧的末尾。

说明书


发送帧生成装置、 无线装置、 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成发送帧的发送帧生成装置、 搭载了发送帧生成装置的无线装 置、 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对中继一对终端站的通信的基站动态地分配能使用的通信信道的中继方 式 (trunking)。 基站具备至少一个专用控制信道和多个通信信道。 一个终端站通过上行控 制信道向基站发送对另一个终端站的呼叫。 接收到呼叫的终端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使移动 台双方知道能够使用的通信信道。
     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了如下方法 : 为了使终端站更加快速可靠地进行下行控制信 道的同步, 在帧的最后具备与通信帧开头的同步帧一起进行同步的后帧 (post-frame)。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JP 特开 2006-101382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中继方式中存在需要终端站进行呼叫或响应的专用控制信道、 相应地能够用于 通信的信道变少这样的问题。此外, 还有全部作为通信信道、 动态地分配控制信道的方法, 但在使通信信道作为控制信道时, 由于根据有无后帧来切换帧结构, 所以需要不同的帧生 成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的发明,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同一编码过程就能 应对不同帧结构的通信的发送帧生成装置、 无线装置、 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课题提供一种发送帧生成装置, 其具备 : 码处理 部, 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比特列 ; 帧生 成部, 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 ; 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 其存 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 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 ; 以及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其使用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作为所述上位层信息。
     另外, 本发明还可以是所述同步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开头, 所述同步比特列位于 所述发送帧的末尾。
     另外, 本发明还可以为具备发送所述发送帧的发送部的无线装置。
     另外, 本发明还可以为具备所述无线装置的、 进行至少两个终端站间无线通信的 中继的基站。
     另外, 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谓的预定情况可以是如下情况 : 对基站已接收到一个终
     端站请求进行与另一个终端站的通信的通信请求信息予以响应、 并对各终端站发送用于分 配能使用的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分配信息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还提供一种发送帧生成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 : 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比 特列 ; 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 ; 以及将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 述上位层信息, 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 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不切换帧结构地用同一编码过程就能应对不同帧结构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 1(A)、 (B) 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 2 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框图。
     图 3 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中继器的框图。
     图 4 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器的信号处理部的框图。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站的框图。
     图 6(A) ~ (C) 是表示在图 1(A)、 (B) 的系统中收发的无线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 7(A) ~ (D) 是更具体地表示图 6(A) 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 8(A) ~ (D) 是表示通过图 6(A) 的帧的第一控制用字段来构成低速随路控制信 道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 9 是表示在图 1(A)、 (B) 的通信系统中对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二控制 用字段的数据的过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 10(A) ~ (H) 是更具体地表示图 9 的编码过程的示意图。
     图 11 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状态迁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A)、 (B) 中示出使用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系统的概要。图 1(A)、 (B) 中记载的通信系统由基站 2 和至少两个终端站 1a、 1b 构成。以后将不特定的终 端站记载为终端站 1。
     图 2 是 表 示 本 发 明 一 个 实 施 方 式 的 基 站 的 框 图。 基 站 2 具 备 : 多个中继器 201(201A ~ 201D)、 与终端站进行信号收发的天线 204、 用于使天线 204 由多个中继器 201 共用的天线共用器 203、 控制中继器 201 的控制器 202。天线共用器 203 将通过天线 204 接 收到的信号分配给多个中继器 201, 然后将来自多个中继器 201 的发送信号混合并输出到 天线 204。
     图 3 是表示基站 2 的中继器 201 的框图。 中继器 201 具备接收部 205、 发送部 206、 信号处理部 207。 接收部 205 除去经由天线共用器 203 接收到的信号的干扰波, 对除去干扰 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 检波, 进行向数据信号的解调, 并将解调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信号处 理部 207。发送部 206 对在信号处理部 207 所生成数据信号进行调制、 放大, 限制不需要的 辐射后生成发送信号。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 203 从天线 204 发送信号。信号处理部 207 对在接收部 205 解调后的信号进行预定的处理, 然后生成发送数据并输出到发 送部 206。
     图 4 是表示信号处理部 207 的框图。信号处理部 207 具备 : 帧检测部 208、 接收数 据处理部 209、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212、 编码处理部 210、 帧生成部 211、 后字段 (post-field) 信息存储部 213。
     帧检测部 208 检测接收到的信号帧。接收数据处理部 209 从各个接收帧内提取接 收数据。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212 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析、 生成后面详细描述的发送上位层数 据, 并将发送上位层数据输出到编码处理部 210。 生成的发送上位层数据的内容根据后述的 通信帧的内容而各种各样。在发送上位层数据中配置解析接收数据而得到的数据、 通过来 自控制器的指示而决定出的数据、 后字段信息存储部 213 的数据。
     编码处理部 210 对被输入的发送上位层数据进行纠错处理, 生成配置于发送帧的 比特列。帧生成部 211 将由编码处理部 210 生成的比特列配置于预定的帧中, 并对其附加 配置有同步字的 FSW(Flame Sync Word) 字段, 然后输出到发送部 206。
     后字段信息存储部 213 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于使特定 帧内出现后述的后字段 21。当需要使特定帧中出现后字段时, 上位层数据控制部 212 读出 在后字段信息存储部 213 中存储的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设定为上位层数据, 并输出到编码 处理部 210。 图 5 是表示进行经由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的终端站 1 的框图。终端 站 1 具备 : 天线 101、 天线切换器 102、 发送部 103、 接收部 104、 控制部 105、 麦克风 106、 扬声 器 107、 PTT 开关 (Push to talk switch : 按键通话开关 )。
     当通过 PTT 开关 108 的操作请求发送时, 控制部 105 对发送部 103 接通电源, 设定 发送信道, 将天线切换器 102 切换到 “T” 侧, 进行将发送部 103 的发送输出输出到天线 101 的发送动作控制。此外, 当没有进行 PTT 开关 108 的操作时, 控制部 105 将天线切换器 102 切换到 “R” 侧将来自天线 101 的接收信号输入到接收部 104, 对接收部 104 接通电源, 进行 设定接收信道的接收动作控制。并且, 控制部 105 在进行后述的上行链接通信信道 Lu 发送 后的下行链接通信信道 Ld 的接收时, 即使是操作 PTT 开关 108 请求发送的状态, 也进行接 收动作控制。
     麦克风 106 将终端站 1 的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变换成声音信号。发送部 103 对发送 时通过麦克风 106 变换后的声音信号进行调制、 放大、 限制不需要的辐射后变换成发送信 号。接收部 104 除去从天线 101 输入的接收信号的干扰波, 对除去干扰波后的接收信号进 行放大、 解调, 将解调后的解调信号输出到扬声器 107。终端站 1 通常为预先设定的默认信 道 (default channel), 但也可通过从基站 2 发送的信息来动态地设定信道。
     使用图 1(A)、 (B) 来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时的动作。如图 1(A)、 (B) 所示, 该通信系统具备 : 彼此间进行通信的多个终端站 1(1a、 1b、 ...) ; 以及介于各终端 站 1 之间, 通过中继控制动态地提供在各终端站 1 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信道的基站 2。 基站 2 具备通过多个通信信道 T1、 T2、 ...Tn 对各终端站 1 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功能。
     各终端站 1 存储针对通信信道 T1 ~ Tn 中各终端站 1 自身固定设定的默认信道。 当开始通信时, 各终端站 1 通过默认信道向基站 2 发送表示请求开始通信的含义的通信请 求信息。在通信请求信息中含有用于确定通信对象终端站 1 的 ID 信息。发送该通信请求
     信息时的通信信道是图 1(A) 中的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 Lu。此外, 所谓的 “上行” 是表示从 各终端站 1 向基站 2 的方向。相反, “下行” 是表示从基站 2 向各终端站 1 的方向。
     基站 2 当接收到该通信请求信息时, 向发送了通信请求信息的终端站 1 发送表示 分配进行通信的通信信道的含义的信道分配信息。 发送该信道分配信息时的通信信道是图 1(A) 中的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 Ld。
     通信对象侧的终端站 1 当接收到该信道分配信息时, 识别出自身被呼叫, 开始接 收。由此, 建立了进行通信的终端站 1 间的链接, 发送了通信请求信息的终端站 1 能够开始 与对象侧终端站 1 的声音通信。
     使用图 1(A) 来具体地表示该链接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 终端站 1a 和终端站 1b 的默认信道是通信信道 T1, 通信信道 T1 处于没有被其它终端站使用的状态。
     终端站 1a 当要开始声音通信时, 使用该默认信道即通信信道 T1, 将含有终端站 1b 的 ID 信息的通信请求信息通过通信信道 T1 经由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 Lu 发送到基站 2。基 站 2 对此进行响应, 使用通信信道 T1 将信道分配信息通过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 Ld 发送到 终端站 1a 和终端站 1b。接收到此信息的终端站 1b 识别出被呼叫。
     由此, 建立了终端站 1a 和 1b 之间的链接, 如图 1(B) 所示, 终端站 1a 能够经由通 信时上行通信信道 Tu 以及通信时下行通信信道 Td 开始与终端站 1b 之间的声音通信。
     图 6(A) ~ (C) 表示在图 1 的通信系统中收发的无线帧的结构。图 6(A) 是声音通 信时上行下行公用的帧结构, 图 6(B) 是链接时上行帧的结构, 图 6(C) 是链接时下行帧的结 构。图 6(A) 的帧自开头起由 “FSW” 、 “无线识别” 、 “第一控制用” 、 以及 “第二控制用” 或者 “声音” 各字段构成。
     在 FSW 字段中保存用于建立帧同步的同步字。本实施方式中, 设同步字为 20 比特 (bit) 的固定比特模式 (bit pattern)。
     在无线识别字段中保存用于识别各帧的信息。通过第一控制用字段、 第二控制用 字段、 以及声音字段构成功能信道。 所谓功能信道是指设于物理信道内的逻辑信道的意思。
     第一控制用字段, 通过连续 4 帧的第一控制用字段构成对应于一个上位层信息的 信息的低速随路控制信道。
     图 6(A) 帧中的两个第二控制用字段以及四个声音字段被切换使用。图 6(B) 和图 6(C) 的帧除了不存在声音字段以外与图 6(A) 的帧结构相同。其中, 图 6(C) 帧中后半部分 的第二控制用字段的末尾, 作为保存同步用比特列的后字段 21 来发挥作用。
     同步用比特列用于与 FSW 字段的同步字结合起来建立帧同步。本实施方式中, 设 同步用比特列为 18 比特的固定比特模式。
     根据各对应的上位层信息, 通过同一编码过程来生成图 6(A) ~ (C) 帧中各第二控 制用字段的内容。
     图 7(A) ~ (D) 是更具体地表示图 6(A) 的帧结构的图。 在声音通信时, 如图 7(A) 的 帧 a 的情况所示, 除了将四个声音字段全部用于声音数据的发送之外, 如图 7(B) 或图 7(C) 的帧 b 或帧 c 的情况所示, 有时暂时将四个声音字段中后半部分的两个或者前半部分的两 个用作第二控制用字段, 或者, 如图 7(D) 的帧 d 的情况所示, 有时将全部四个声音字段用作 两个第二控制用字段。 这些帧 a ~ d 的识别也是通过无线识别字段的内容来进行的。 此外, 上行帧还是下行帧的区别也是通过无线识别字段来进行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在上行方向的通信中保存通信请求信息、 声音呼叫信息、 或者 发送结束信息。通信请求信息是用于图 7(B) 帧中终端站 1 向基站 2 请求分配声音通信用 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基站 2 当接收到通信请求信息时, 按照接收到的通信请求信息的内容 来进行用于通信信道分配的处理。声音呼叫信息是用于识别进行呼叫的接收侧的终端站 1 的 ID 信息。发送结束信息是在结束通信信道中的发送时使用的信息。在发送的最后的帧 中使用发送结束信息。基站 2 能够通过发送结束信息识别出向接收侧的终端站 1 的发送结 束。
     第二控制用个字段中在下行方向的通信中保存声音呼叫信息、 信道分配信息、 或 者发送结束信息。信道分配信息是当对来自终端站 1 的通信请求信息的接收予以响应而分 配通信信道时基站 2 向终端站 1 发送的信息。终端站 1 当接收到该信息时开始在所分配的 通信信道上的声音通信。 声音呼叫信息以及发送结束信息与上述的上行方向通信中的声音 呼叫信息以及发送结束信息的内容相同。
     图 8(A) ~ (D) 表示通过第一控制用字段构成低速随路控制信道的情况。 如图 8(A) 所示, 在连续四个帧的第一控制用字段、 第一控制用 (1/4) ~第一控制用 (4/4) 中分散有一 个上位层信息。如图 8(B) ~ (C) 所示, 对图 8(A) 的第一控制用 (1/4) ~第一控制用 (4/4) 的帧内的数据进行结合。通过如图 8(D) 所示进行解码能够得到一个上位层信息。作为该 第一控制用字段的上位层信息, 例如对应有后述的空闲信道信息、 声音呼叫信息。 即使在声音通信中使用了终端站 1 的默认信道的情况下, 终端站 1 也能够得到空 闲信道信息、 声音呼叫信息。空闲信道信息是为了基站 2 向终端站 1 通知有关空闲信道的 信息而使用的信息。 第一控制用字段中所保存的声音呼叫信息当被用于正进行声音通信过 程中时, 包含用于识别终端站 1 的 ID 信息以及被使用的通信信道信息。基站 2 通过使用第 一控制用字段能够与声音通信同时地发送这些控制用信息。
     图 6(C) 的帧中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末尾的后字段 21 中保存 18 比特的同 步用比特列。其中, 该同步比特列的比特模式通过采用与生成图 1(A)、 图 1(B) 帧中第二控 制用字段时的编码过程相同的方法对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即, 通过在链接时以及 通信时使编码过程相同, 将处理简略化。
     图 9 是表示编码处理部 210 对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的 过程的一个例子。编码处理部 210 在将上位层信息编码为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时, 如图 9 所示, 首先向上位层信息 51 附加检查代码 52、 然后进行纠错编码生成数据列 53, 进而实施 交织处理 (interleave)。由此, 构成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列 54。
     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果按照该编码过程编码, 则通过针对在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的末尾上出现上述的后字段 21 的比特模式这样的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 以下称为 “后字段信 息” ) 应用编码过程, 就能生成图 6(C) 的通信帧中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的数据。
     后字段信息可以是在第二控制用字段中使末尾的后字段 21 出现上述的 18 比特同 步用比特列, 使后字段 21 以外的区域中产生任意比特列。因此, 对于将后字段 21 作为同步 用比特列、 将余下的作为任意比特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而言, 通过将图 5 的编码过程反 过来进行, 能够确定后字段信息。
     图 10(A) ~ (H) 是更具体地表示编码处理部 210 进行的图 9 的编码过程的示意 图。如图 10(A) 所示, 设构成从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212 输出到编码处理部 210 的上位层信
     息 51 的比特数为 80。如图 10(B) 所示, 编码处理部 210 对上位层信息 51 使用预定的生成 多项式, 作为检查代码 52 附加 CRC-12。接下来, 如图 10(C) 所示, 编码处理部 210 为了能够 使用基于卷积码 (convolutional code) 的纠错机制, 附加值为 “0” 的 4 比特的尾比特 61。
     接下来, 如图 10(D) 所示, 编码处理部 210 进行卷积编码, 得到卷积码 62。编码率 为 1/2, 约束长度 (constraint length) 为 5。接下来, 如图 10(E) 所示, 编码处理部 210 对 卷积码 62 进行预定的穿孔处理 (puncture), 得到穿孔码 (puncture code)63。接下来, 如 图 10(F) 所示, 编码处理部 210 按每 16 比特来分割穿孔码 63, 如图 10(G) 所示, 对 16 比特 的每个块进行读取, 从各块的开头比特起逐一比特地读入, 由此进行深度 9 的交织。由此, 如图 10(H) 所示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64 的生成结束。
     在该编码过程中, 通过将后字段信息用作从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212 输出的上位层 信息 51, 能够生成具有保存了同步用比特列的后字段 21 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64。
     后字段信息能够如下求出。在以下描述的处理中, 不需要在通信系统中实时地进 行处理。可以事先准备作为计算好的同步用上位层数据的后字段信息, 并存储在后字段信 息存储部 213 内。当需要后字段 21 时作为上位层信息 51 的数据设定在第二控制用字段中 即可。 首先, 作为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64, 准备在后字段 21 中设定了上述 18 比特同步用 比特列而得的数据。 接下来, 针对该数据 64, 对图 10(E) ~ (G) 的运算进行逆运算得到卷积 码 62。由此可知在 192 比特的卷积码 62 中哪个比特对应于后字段 21 的各比特。
     接下来, 对于任意的上位层信息 51, 进行图 10(B) ~ (D) 的处理, 使尾比特 61 全 部为 “0” , 使 CRC-12 的比特列 ( 第 81 ~第 92 比特 ) 变化, 由此, 求出与卷积码 62 中后字 段 21 的各比特对应的比特满足后字段 21 的比特列一部分这样的 CRC-12 的候补。此时得 到多个候补。
     接下来, 使用求出的 CRC-12 候补中的一个, 逆运算求出上位层信息 51( 第 1 ~第 80 比特 )。对于计算出的上位层信息 51, 将一个候补的 CRC-12 的比特列和尾比特的 4 比 特结合得到 96 比特, 将针对该 96 比特卷积编码而得到的卷积码 192 比特的比特列、 和根据 上述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64 逆运算得到的卷积码 192 比特的比特列, 就比特列中后字段 21 所对应的比特位置的各比特进行比较。当一致时能够将逆运算得到的上位层信息 51 用 作后字段信息。当不一致时, 对下一 CRC-12 的候补进行同样的处理。
     各控制用信息都是通过图 10(A) ~ (H) 的同一编码过程进行编码而得到的。按照 预定的程序由基站 2 的控制器进行中继控制处理。
     图 11 是表示基站 2 的中继控制处理的实施例的状态迁移图。设终端站 1a 和终端 站 1b 都是默认信道为 T1。终端站 1a 使用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 Lu 发送含有终端站 1b 的 ID 信息的通信请求信息 ( 步骤 S71)。基站 2 接收通信请求信息, 识别出是向终端站 1b 的 呼叫 ( 步骤 S72)。
     基站 2 使用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 Ld 发送信道分配信息。此时配置后半部分的第 二控制用字段末尾的后字段 21( 步骤 S73)。作为该第二控制用字段的上位层数据, 将上述 事先计算并存储在后字段信息存储部 213 内的后字段信息用作上位层数据。终端站 1a 和 终端站 1b 在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 Ld 上建立同步来进行接收, 接收信道分配信息 ( 步骤 S74 和步骤 S75)。
     终端站 1a 使用通话时上行通信信道 Tu 针对终端站 1b 开始经由基站 2 的声音通 信的发送 ( 步骤 S76)。基站 2 接收来自终端站 1a 的声音通信, 用通话时下行信道 Td 针对 终端站 1b 开始中继发送 (S78)。终端站 1b 接收经由中继站 2 的终端站 1a 的声音通信 ( 步 骤 S79)。
     终端站 1a 在发送结束时在最后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配置发送结束信息并进行发 送 ( 步骤 S80)。同样地, 基站 2 向终端站 1b 中继来自终端站 1a 的发送结束信息 ( 步骤 S81), 结束通信信道 T1 中的中继 ( 步骤 S83)。终端站 1b 当接收到来自基站 2 的发送结束 信息时, 结束经由基站 2 的来自终端站 1a 的声音通信的接收 ( 步骤 S82)。
     终端站 1a 结束发送, 用默认信道 T1 开始等待接收 ( 步骤 S84)。终端站 1b 也同样 地用默认信道 T1 开始等待接收 ( 步骤 S85)。
     在步骤 S73 中, 如图 6(C) 所示, 基站 2 在帧中前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保存 信道分配信息, 以图 10(A) ~ (H) 的过程对后字段信息进行编码并保存在后半部分的第二 控制用字段中。也就是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的后字段 21 中保存同步用比特列。
     连续多次进行该帧的发送以便可靠地进行终端站接收中的帧同步。因此, 终端站 1 为了建立帧同步能够使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的后字段 21 的同步比特列、 以及 下一帧开头的同步字。 例如, 当一次检测同步字 20 比特建立同步时误同步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在进行了 连续两次检测的情况下建立同步, 在同步比特列和同步字一起的 36 比特的情况下误同步 的可能性较低, 因此可以 1 次检测建立同步。由此, 将同步比特列和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 检测, 就成为以更少的检测次数建立同步时的有效手段。所谓的能够同步检测次数少地建 立同步, 无非是在更短时间建立同步。
     在本实施方式中, 基站 2 在根据来自终端站 1a 的通信请求信息的接收而向终端站 1a 和终端站 1b 发送信道分配信息时, 对后字段信息进行编码, 保存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 用字段中进行发送。终端站 1a 和终端站 1b 两者都能针对一起使用了后字段 21 的同步比 特列和同步字的信道分配信息迅速建立同步。因此到开始声音通话的时间缩短。
     此时, 对后字段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由于与对通过第二控制用字段转发的其它控 制用信息进行编码时的过程相同, 所以不需要变更第二控制用字段的编码手段。 因此, 能够 不切换发送帧的结构地、 生成含有后字段 21 的发送帧。
     一般来说, 编码过程要求高速的处理, 所以使用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来实现多个编码过程需要能够实现更多处理的设备。此外, 当实现多个编码手段时在进行 设计验证方面也花费时间。
     当不需要后字段信息时, 可以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保存中继控制用的 其它信息并提供给终端站 1。此时, 由于可以用一个帧发送两种控制用信息, 所以能够高效 地发送控制用信息。
     此外,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还可以适当变形来实施。例如, 虽然在上述 中并未提及, 但也可以在图 9、 图 10 的编码过程中编制帧时对编码后的数据实施扰乱处理 (scramble)。此外, 上述中在图 9、 图 10 的编码过程中实施了检查代码的附加, 用于纠错的 处理、 交织, 但也可以不进行这些处理。
     此外, 上述中使相互有关的终端站 1 的默认信道为通信信道 T1, 但即使通信对象
     的默认信道不同, 也能够通过在通信请求信息中附加对象站默认信道信息, 基站 2 用各自 的默认信道通过下行连接通信信道发送信道分配信息, 进行呼叫来开始通话。
     此外, 在上述中对中继系统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并不限于此, 在使发 送帧内的特定比特列产生用于补充同步字的同步用比特列时, 可以应用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切换帧结构地用同一编码过程就能对应 不同帧结构的通信的发送帧生成装置。
     符号说明
     1a、 1b : 终端站
     2: 基站
     21 : 后字段
     51 : 上位层信息、 52 : 检查代码、 53 : 数据列
     54 : 数据列、 61 : 尾比特、 62 : 卷积码
     63 : 穿孔码、 64 : 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Lu : 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 Ld : 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
     Tu : 上行通信信道、 Td : 下行通信信道
     T1、 T2、 Tn : 通信信道

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848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30 C N 1 0 2 4 8 4 8 6 1 A *CN102484861A* (21)申请号 201080036983.4 (22)申请日 2010.08.20 2009-190592 2009.08.20 JP 2010-181187 2010.08.13 JP H04W 56/00(2006.01) H04L 7/10(2006.01) (71)申请人 JVC建伍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神奈川县 (72)发明人竹井央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曾贤伟 范胜杰 (。

2、54) 发明名称 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 生成方法 (57) 摘要 具备:编码处理部(210),其通过一定的编码 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 数据比特列;帧生成部(211),其对发送数据比特 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同步用上位层信息 存储部(213),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该同步 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 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 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以及上位层数据处理 部,其使用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作为所述上位 层信息。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2.20 (86)PCT申请。

3、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64047 2010.08.20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21679 JA 2011.02.24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0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10 页 1/1页 2 1.一种发送帧生成装置,其具备: 编码处理部,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 比特列; 帧生成部,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 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 。

4、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 同步比特列;以及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其使用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作为所述上位层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帧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开头,所述同步比特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末尾。 3.一种无线装置,其具备: 编码处理部,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 比特列; 帧生成部,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 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 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

5、步建立用的 同步比特列;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其将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发送所述发送帧。 4.一种基站,其进行至少两个终端站间无线通信的中继,该基站具备: 编码处理部,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 比特列; 帧生成部,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通信帧; 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 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 同步比特列;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其将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以及 发送部,其发送所述发送帧。 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对基站已接收到一个终端站请求进行与另一个终端站的通信的通信请求信 息予以响应、并对各终端站发送用于分配能使用的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分配信息时,所述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将所述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 6.一种发送帧生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比特列; 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以及 将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述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 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

7、帧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开头,所述同步比特列位于所述帧的末尾。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84861 A 1/8页 3 发送帧生成装置、 无线装置、 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成发送帧的发送帧生成装置、搭载了发送帧生成装置的无线装 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对中继一对终端站的通信的基站动态地分配能使用的通信信道的中继方 式(trunking)。基站具备至少一个专用控制信道和多个通信信道。一个终端站通过上行控 制信道向基站发送对另一个终端站的呼叫。接收到呼叫的终端站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使移动 台双方知道。

8、能够使用的通信信道。 0003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方法:为了使终端站更加快速可靠地进行下行控制信 道的同步,在帧的最后具备与通信帧开头的同步帧一起进行同步的后帧(post-frame)。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1013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中继方式中存在需要终端站进行呼叫或响应的专用控制信道、相应地能够用于 通信的信道变少这样的问题。此外,还有全部作为通信信道、动态地分配控制信道的方法, 但在使通信信道作为控制信道时,由于根据有无后帧来切换帧结构,所以需要不同的帧生 成方法。 0009 。

9、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同一编码过程就能 应对不同帧结构的通信的发送帧生成装置、无线装置、基站以及发送帧生成方法。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课题提供一种发送帧生成装置,其具备:码处理 部,其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比特列;帧生 成部,其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同步用上位层信息存储部,其存 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 比特列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以及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其使用所述同步用上位。

10、层信息作为所述上位层信息。 0012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是所述同步字位于所述发送帧的开头,所述同步比特列位于 所述发送帧的末尾。 0013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为具备发送所述发送帧的发送部的无线装置。 0014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为具备所述无线装置的、进行至少两个终端站间无线通信的 中继的基站。 0015 另外,本发明的基站中所谓的预定情况可以是如下情况:对基站已接收到一个终 说 明 书CN 102484861 A 2/8页 4 端站请求进行与另一个终端站的通信的通信请求信息予以响应、并对各终端站发送用于分 配能使用的通信信道的通信信道分配信息的情况。 0016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

11、有技术的课题还提供一种发送帧生成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定的编码过程对要传送的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发送数据比 特列;对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附加同步字来编制发送帧;以及将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作所 述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使通过所述编码过程编码生成的所述发送数据比特列 产生与所述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建立用的同步比特列。 0017 发明效果 0018 通过本发明能够不切换帧结构地用同一编码过程就能应对不同帧结构的通信。 附图说明 0019 图1(A)、(B)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框图。 0021 图3是表示。

12、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中继器的框图。 0022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器的信号处理部的框图。 0023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终端站的框图。 0024 图6(A)(C)是表示在图1(A)、(B)的系统中收发的无线帧结构的示意图。 0025 图7(A)(D)是更具体地表示图6(A)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0026 图8(A)(D)是表示通过图6(A)的帧的第一控制用字段来构成低速随路控制信 道的情况的示意图。 0027 图9是表示在图1(A)、(B)的通信系统中对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二控制 用字段的数据的过程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28 图10(A)(H)是更具体。

13、地表示图9的编码过程的示意图。 0029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状态迁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图1(A)、(B)中示出使用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系统的概要。图 1(A)、(B)中记载的通信系统由基站2和至少两个终端站1a、1b构成。以后将不特定的终 端站记载为终端站1。 0031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框图。基站2具备:多个中继器 201(201A201D)、与终端站进行信号收发的天线204、用于使天线204由多个中继器201 共用的天线共用器203、控制中继器201的控制器202。天线共用器203将通过天线204接 收到的信号。

14、分配给多个中继器201,然后将来自多个中继器201的发送信号混合并输出到 天线204。 0032 图3是表示基站2的中继器201的框图。中继器201具备接收部205、发送部206、 信号处理部207。接收部205除去经由天线共用器203接收到的信号的干扰波,对除去干扰 波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检波,进行向数据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信号处 理部207。发送部206对在信号处理部207所生成数据信号进行调制、放大,限制不需要的 辐射后生成发送信号。所生成的发送信号经由天线共用器203从天线204发送信号。信号 说 明 书CN 102484861 A 3/8页 5 处理部207对在接收部。

15、205解调后的信号进行预定的处理,然后生成发送数据并输出到发 送部206。 0033 图4是表示信号处理部207的框图。信号处理部207具备:帧检测部208、接收数 据处理部209、上位层数据处理部212、编码处理部210、帧生成部211、后字段(post-field) 信息存储部213。 0034 帧检测部208检测接收到的信号帧。接收数据处理部209从各个接收帧内提取接 收数据。上位层数据处理部212对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生成后面详细描述的发送上位层数 据,并将发送上位层数据输出到编码处理部210。生成的发送上位层数据的内容根据后述的 通信帧的内容而各种各样。在发送上位层数据中配置解析接收数。

16、据而得到的数据、通过来 自控制器的指示而决定出的数据、后字段信息存储部213的数据。 0035 编码处理部210对被输入的发送上位层数据进行纠错处理,生成配置于发送帧的 比特列。帧生成部211将由编码处理部210生成的比特列配置于预定的帧中,并对其附加 配置有同步字的FSW(Flame Sync Word)字段,然后输出到发送部206。 0036 后字段信息存储部213存储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该同步用上位层信息用于使特定 帧内出现后述的后字段21。当需要使特定帧中出现后字段时,上位层数据控制部212读出 在后字段信息存储部213中存储的同步用上位层信息,设定为上位层数据,并输出到编码 处理部21。

17、0。 0037 图5是表示进行经由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通信的终端站1的框图。终端 站1具备:天线101、天线切换器102、发送部103、接收部104、控制部105、麦克风106、扬声 器107、PTT开关(Push to talk switch:按键通话开关)。 0038 当通过PTT开关108的操作请求发送时,控制部105对发送部103接通电源,设定 发送信道,将天线切换器102切换到“T”侧,进行将发送部103的发送输出输出到天线101 的发送动作控制。此外,当没有进行PTT开关108的操作时,控制部105将天线切换器102 切换到“R”侧将来自天线101的接收信号输入到接收部104。

18、,对接收部104接通电源,进行 设定接收信道的接收动作控制。并且,控制部105在进行后述的上行链接通信信道Lu发送 后的下行链接通信信道Ld的接收时,即使是操作PTT开关108请求发送的状态,也进行接 收动作控制。 0039 麦克风106将终端站1的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变换成声音信号。发送部103对发送 时通过麦克风106变换后的声音信号进行调制、放大、限制不需要的辐射后变换成发送信 号。接收部104除去从天线101输入的接收信号的干扰波,对除去干扰波后的接收信号进 行放大、解调,将解调后的解调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07。终端站1通常为预先设定的默认信 道(default channel),但也可通过。

19、从基站2发送的信息来动态地设定信道。 0040 使用图1(A)、(B)来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时的动作。如图1(A)、 (B)所示,该通信系统具备:彼此间进行通信的多个终端站1(1a、1b、.);以及介于各终端 站1之间,通过中继控制动态地提供在各终端站1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信道的基站2。 基站2具备通过多个通信信道T1、T2、.Tn对各终端站1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功能。 0041 各终端站1存储针对通信信道T1Tn中各终端站1自身固定设定的默认信道。 当开始通信时,各终端站1通过默认信道向基站2发送表示请求开始通信的含义的通信请 求信息。在通信请求信息中含有用于确定通信对象终端站。

20、1的ID信息。发送该通信请求 说 明 书CN 102484861 A 4/8页 6 信息时的通信信道是图1(A)中的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Lu。此外,所谓的“上行”是表示从 各终端站1向基站2的方向。相反,“下行”是表示从基站2向各终端站1的方向。 0042 基站2当接收到该通信请求信息时,向发送了通信请求信息的终端站1发送表示 分配进行通信的通信信道的含义的信道分配信息。发送该信道分配信息时的通信信道是图 1(A)中的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Ld。 0043 通信对象侧的终端站1当接收到该信道分配信息时,识别出自身被呼叫,开始接 收。由此,建立了进行通信的终端站1间的链接,发送了通信请求信息的终端站1。

21、能够开始 与对象侧终端站1的声音通信。 0044 使用图1(A)来具体地表示该链接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站1a和终端站1b 的默认信道是通信信道T1,通信信道T1处于没有被其它终端站使用的状态。 0045 终端站1a当要开始声音通信时,使用该默认信道即通信信道T1,将含有终端站1b 的ID信息的通信请求信息通过通信信道T1经由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Lu发送到基站2。基 站2对此进行响应,使用通信信道T1将信道分配信息通过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Ld发送到 终端站1a和终端站1b。接收到此信息的终端站1b识别出被呼叫。 0046 由此,建立了终端站1a和1b之间的链接,如图1(B)所示,终端站1a能够。

22、经由通 信时上行通信信道Tu以及通信时下行通信信道Td开始与终端站1b之间的声音通信。 0047 图6(A)(C)表示在图1的通信系统中收发的无线帧的结构。图6(A)是声音通 信时上行下行公用的帧结构,图6(B)是链接时上行帧的结构,图6(C)是链接时下行帧的结 构。图6(A)的帧自开头起由“FSW”、“无线识别”、“第一控制用”、以及“第二控制用”或者 “声音”各字段构成。 0048 在FSW字段中保存用于建立帧同步的同步字。本实施方式中,设同步字为20比特 (bit)的固定比特模式(bit pattern)。 0049 在无线识别字段中保存用于识别各帧的信息。通过第一控制用字段、第二控制用。

23、 字段、以及声音字段构成功能信道。所谓功能信道是指设于物理信道内的逻辑信道的意思。 0050 第一控制用字段,通过连续4帧的第一控制用字段构成对应于一个上位层信息的 信息的低速随路控制信道。 0051 图6(A)帧中的两个第二控制用字段以及四个声音字段被切换使用。图6(B)和图 6(C)的帧除了不存在声音字段以外与图6(A)的帧结构相同。其中,图6(C)帧中后半部分 的第二控制用字段的末尾,作为保存同步用比特列的后字段21来发挥作用。 0052 同步用比特列用于与FSW字段的同步字结合起来建立帧同步。本实施方式中,设 同步用比特列为18比特的固定比特模式。 0053 根据各对应的上位层信息,通。

24、过同一编码过程来生成图6(A)(C)帧中各第二控 制用字段的内容。 0054 图7(A)(D)是更具体地表示图6(A)的帧结构的图。在声音通信时,如图7(A)的 帧a的情况所示,除了将四个声音字段全部用于声音数据的发送之外,如图7(B)或图7(C) 的帧b或帧c的情况所示,有时暂时将四个声音字段中后半部分的两个或者前半部分的两 个用作第二控制用字段,或者,如图7(D)的帧d的情况所示,有时将全部四个声音字段用作 两个第二控制用字段。这些帧ad的识别也是通过无线识别字段的内容来进行的。此外, 上行帧还是下行帧的区别也是通过无线识别字段来进行的。 说 明 书CN 102484861 A 5/8页 。

25、7 0055 第二控制用字段中在上行方向的通信中保存通信请求信息、声音呼叫信息、或者 发送结束信息。通信请求信息是用于图7(B)帧中终端站1向基站2请求分配声音通信用 的通信信道的信息。基站2当接收到通信请求信息时,按照接收到的通信请求信息的内容 来进行用于通信信道分配的处理。声音呼叫信息是用于识别进行呼叫的接收侧的终端站1 的ID信息。发送结束信息是在结束通信信道中的发送时使用的信息。在发送的最后的帧 中使用发送结束信息。基站2能够通过发送结束信息识别出向接收侧的终端站1的发送结 束。 0056 第二控制用个字段中在下行方向的通信中保存声音呼叫信息、信道分配信息、或 者发送结束信息。信道分配。

26、信息是当对来自终端站1的通信请求信息的接收予以响应而分 配通信信道时基站2向终端站1发送的信息。终端站1当接收到该信息时开始在所分配的 通信信道上的声音通信。声音呼叫信息以及发送结束信息与上述的上行方向通信中的声音 呼叫信息以及发送结束信息的内容相同。 0057 图8(A)(D)表示通过第一控制用字段构成低速随路控制信道的情况。如图8(A) 所示,在连续四个帧的第一控制用字段、第一控制用(1/4)第一控制用(4/4)中分散有一 个上位层信息。如图8(B)(C)所示,对图8(A)的第一控制用(1/4)第一控制用(4/4) 的帧内的数据进行结合。通过如图8(D)所示进行解码能够得到一个上位层信息。。

27、作为该 第一控制用字段的上位层信息,例如对应有后述的空闲信道信息、声音呼叫信息。 0058 即使在声音通信中使用了终端站1的默认信道的情况下,终端站1也能够得到空 闲信道信息、声音呼叫信息。空闲信道信息是为了基站2向终端站1通知有关空闲信道的 信息而使用的信息。第一控制用字段中所保存的声音呼叫信息当被用于正进行声音通信过 程中时,包含用于识别终端站1的ID信息以及被使用的通信信道信息。基站2通过使用第 一控制用字段能够与声音通信同时地发送这些控制用信息。 0059 图6(C)的帧中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末尾的后字段21中保存18比特的同 步用比特列。其中,该同步比特列的比特模式通过采用与生成。

28、图1(A)、图1(B)帧中第二控 制用字段时的编码过程相同的方法对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即,通过在链接时以及 通信时使编码过程相同,将处理简略化。 0060 图9是表示编码处理部210对上位层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的 过程的一个例子。编码处理部210在将上位层信息编码为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时,如图9 所示,首先向上位层信息51附加检查代码52、然后进行纠错编码生成数据列53,进而实施 交织处理(interleave)。由此,构成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列54。 006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按照该编码过程编码,则通过针对在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的末尾上出现上述的后字段21的比特模式这样。

29、的同步用上位层信息(以下称为“后字段信 息”)应用编码过程,就能生成图6(C)的通信帧中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的数据。 0062 后字段信息可以是在第二控制用字段中使末尾的后字段21出现上述的18比特同 步用比特列,使后字段21以外的区域中产生任意比特列。因此,对于将后字段21作为同步 用比特列、将余下的作为任意比特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而言,通过将图5的编码过程反 过来进行,能够确定后字段信息。 0063 图10(A)(H)是更具体地表示编码处理部210进行的图9的编码过程的示意 图。如图10(A)所示,设构成从上位层数据处理部212输出到编码处理部210的上位层信 说 明 书CN 1024。

30、84861 A 6/8页 8 息51的比特数为80。如图10(B)所示,编码处理部210对上位层信息51使用预定的生成 多项式,作为检查代码52附加CRC-12。接下来,如图10(C)所示,编码处理部210为了能够 使用基于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的纠错机制,附加值为“0”的4比特的尾比特61。 0064 接下来,如图10(D)所示,编码处理部210进行卷积编码,得到卷积码62。编码率 为1/2,约束长度(constraint length)为5。接下来,如图10(E)所示,编码处理部210对 卷积码62进行预定的穿孔处理(puncture),得到穿孔码(puncture。

31、 code)63。接下来,如 图10(F)所示,编码处理部210按每16比特来分割穿孔码63,如图10(G)所示,对16比特 的每个块进行读取,从各块的开头比特起逐一比特地读入,由此进行深度9的交织。由此, 如图10(H)所示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64的生成结束。 0065 在该编码过程中,通过将后字段信息用作从上位层数据处理部212输出的上位层 信息51,能够生成具有保存了同步用比特列的后字段21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64。 0066 后字段信息能够如下求出。在以下描述的处理中,不需要在通信系统中实时地进 行处理。可以事先准备作为计算好的同步用上位层数据的后字段信息,并存储在后字段信 息存储部21。

32、3内。当需要后字段21时作为上位层信息51的数据设定在第二控制用字段中 即可。 0067 首先,作为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64,准备在后字段21中设定了上述18比特同步用 比特列而得的数据。接下来,针对该数据64,对图10(E)(G)的运算进行逆运算得到卷积 码62。由此可知在192比特的卷积码62中哪个比特对应于后字段21的各比特。 0068 接下来,对于任意的上位层信息51,进行图10(B)(D)的处理,使尾比特61全 部为“0”,使CRC-12的比特列(第81第92比特)变化,由此,求出与卷积码62中后字 段21的各比特对应的比特满足后字段21的比特列一部分这样的CRC-12的候补。此时得 。

33、到多个候补。 0069 接下来,使用求出的CRC-12候补中的一个,逆运算求出上位层信息51(第1第 80比特)。对于计算出的上位层信息51,将一个候补的CRC-12的比特列和尾比特的4比 特结合得到96比特,将针对该96比特卷积编码而得到的卷积码192比特的比特列、和根据 上述的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64逆运算得到的卷积码192比特的比特列,就比特列中后字段 21所对应的比特位置的各比特进行比较。当一致时能够将逆运算得到的上位层信息51用 作后字段信息。当不一致时,对下一CRC-12的候补进行同样的处理。 0070 各控制用信息都是通过图10(A)(H)的同一编码过程进行编码而得到的。按照 预定。

34、的程序由基站2的控制器进行中继控制处理。 0071 图11是表示基站2的中继控制处理的实施例的状态迁移图。设终端站1a和终端 站1b都是默认信道为T1。终端站1a使用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Lu发送含有终端站1b的 ID信息的通信请求信息(步骤S71)。基站2接收通信请求信息,识别出是向终端站1b的 呼叫(步骤S72)。 0072 基站2使用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Ld发送信道分配信息。此时配置后半部分的第 二控制用字段末尾的后字段21(步骤S73)。作为该第二控制用字段的上位层数据,将上述 事先计算并存储在后字段信息存储部213内的后字段信息用作上位层数据。终端站1a和 终端站1b在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L。

35、d上建立同步来进行接收,接收信道分配信息(步骤S74 和步骤S75)。 说 明 书CN 102484861 A 7/8页 9 0073 终端站1a使用通话时上行通信信道Tu针对终端站1b开始经由基站2的声音通 信的发送(步骤S76)。基站2接收来自终端站1a的声音通信,用通话时下行信道Td针对 终端站1b开始中继发送(S78)。终端站1b接收经由中继站2的终端站1a的声音通信(步 骤S79)。 0074 终端站1a在发送结束时在最后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配置发送结束信息并进行发 送(步骤S80)。同样地,基站2向终端站1b中继来自终端站1a的发送结束信息(步骤 S81),结束通信信道T1中的中继(。

36、步骤S83)。终端站1b当接收到来自基站2的发送结束 信息时,结束经由基站2的来自终端站1a的声音通信的接收(步骤S82)。 0075 终端站1a结束发送,用默认信道T1开始等待接收(步骤S84)。终端站1b也同样 地用默认信道T1开始等待接收(步骤S85)。 0076 在步骤S73中,如图6(C)所示,基站2在帧中前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保存 信道分配信息,以图10(A)(H)的过程对后字段信息进行编码并保存在后半部分的第二 控制用字段中。也就是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的后字段21中保存同步用比特列。 0077 连续多次进行该帧的发送以便可靠地进行终端站接收中的帧同步。因此,终端站 1。

37、为了建立帧同步能够使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的后字段21的同步比特列、以及 下一帧开头的同步字。 0078 例如,当一次检测同步字20比特建立同步时误同步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进行了 连续两次检测的情况下建立同步,在同步比特列和同步字一起的36比特的情况下误同步 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以1次检测建立同步。由此,将同步比特列和同步字一起使用的同步 检测,就成为以更少的检测次数建立同步时的有效手段。所谓的能够同步检测次数少地建 立同步,无非是在更短时间建立同步。 0079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2在根据来自终端站1a的通信请求信息的接收而向终端站 1a和终端站1b发送信道分配信息时,对后字段信息进行。

38、编码,保存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 用字段中进行发送。终端站1a和终端站1b两者都能针对一起使用了后字段21的同步比 特列和同步字的信道分配信息迅速建立同步。因此到开始声音通话的时间缩短。 0080 此时,对后字段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由于与对通过第二控制用字段转发的其它控 制用信息进行编码时的过程相同,所以不需要变更第二控制用字段的编码手段。因此,能够 不切换发送帧的结构地、生成含有后字段21的发送帧。 0081 一般来说,编码过程要求高速的处理,所以使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来实现多个编码过程需要能够实现更多处理的设备。此外,当实现多个编码手段时在进行 设计验。

39、证方面也花费时间。 0082 当不需要后字段信息时,可以在后半部分的第二控制用字段中保存中继控制用的 其它信息并提供给终端站1。此时,由于可以用一个帧发送两种控制用信息,所以能够高效 地发送控制用信息。 0083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适当变形来实施。例如,虽然在上述 中并未提及,但也可以在图9、图10的编码过程中编制帧时对编码后的数据实施扰乱处理 (scramble)。此外,上述中在图9、图10的编码过程中实施了检查代码的附加,用于纠错的 处理、交织,但也可以不进行这些处理。 0084 此外,上述中使相互有关的终端站1的默认信道为通信信道T1,但即使通信对象 说 明 书CN。

40、 102484861 A 8/8页 10 的默认信道不同,也能够通过在通信请求信息中附加对象站默认信道信息,基站2用各自 的默认信道通过下行连接通信信道发送信道分配信息,进行呼叫来开始通话。 0085 此外,在上述中对中继系统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在使发 送帧内的特定比特列产生用于补充同步字的同步用比特列时,可以应用本发明。 008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87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切换帧结构地用同一编码过程就能对应 不同帧结构的通信的发送帧生成装置。 0088 符号说明 0089 1a、1b:终端站 0090 2:基站 0091 21:后字段 0092 5。

41、1:上位层信息、52:检查代码、53:数据列 0093 54:数据列、61:尾比特、62:卷积码 0094 63:穿孔码、64:第二控制用字段数据 0095 Lu:链接时上行通信信道、Ld:链接时下行通信信道 0096 Tu:上行通信信道、Td:下行通信信道 0097 T1、T2、Tn:通信信道 说 明 书CN 102484861 A 10 1/10页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1 2/10页 12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2 3/10页 13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3 4/10页 14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4 5/10页 15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5 6/10页 1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6 7/10页 1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7 8/10页 1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8 9/10页 1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19 10/10页 2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84861 A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