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热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与掺杂稀土的二氧化锡电热膜有关。 迄今为至,在电热膜技术领域,一般有四种电热膜体:(一)涂料型电热膜;(二)氮化钛电热膜;(三)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四)掺杂半导体电热膜。所述这四种电热膜都有其缺陷,如涂料型电热膜工艺步骤繁多,要经过配料→混料→焙烧(1300℃)→粉碎→球磨→过筛等过程。而且膜料中含铅量高。耐磨性也差,用手即可擦掉。氮化钛型电热膜一般是磁控溅镀或空心阴极离子镀工艺,设备复杂,造价昂贵,掺杂半导体电热膜(如CN88108194)尽管化学稳定性有所提高,但还不能达到某种特殊要求,另外这种电热膜的热稳定性和寿命有其局限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若干试验,发明了掺有微量稀土的电热膜及其制作工艺,即为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掺杂稀土电热膜是掺有微量稀土的透明二氧化锡电热膜。
本发明的掺杂稀土电热膜是通过施膜液的喷涂热解沉积工艺在加热元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这些元件可以是搪瓷,陶瓷,云母,玻璃等需加热体。
本发明施膜液中的金属以其氯化物形式存在,即Sncl4,Sbcl3和Recl3。Recl3可以是单一的稀土氯化物,并可为两种以上的复合稀土氯化物,单一的稀土氯化物较好是镧系金属氯化物,最好是复镧稀土Lacl3。复合稀土氯化物以镧系金属复合物为佳,较好的是Ldcl3,Cecl3,Prcl3和Ndcl3的复合物,它们都可以从市售商品中购得。
本发明的施膜液由Sncl4,Sbcl3,Recl3以及溶剂组成,所述溶剂为低级烷基醇(含1-4个碳原子)和盐酸。将上述金属氯化物和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的施膜液。
上述施膜液中,Sncl4,Sbcl3和Recl3三者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93.5-97%,1.5-6.45%以及0.05-1.5%(不包括溶剂)。
施膜液中溶剂低级烷基醇最好是乙醇和丙三醇。
本发明掺杂稀土透明电热膜工艺是这样实现的,将欲加工的元件置于加热炉中,控制温度在560℃-810℃压力在1-6kg/cm2条件下,将施膜液以喷涂热解沉积工艺进行施膜1-60秒,即可得到0.2-0.7μm厚的掺稀土电热膜。
以本发明工艺及配方制得的掺稀土透明电热膜热效率为80-90%,可见光透过率60-95%。而且本发明的电热膜耐酸碱,抗腐蚀能力强,热稳定性能好,在700℃左右烘烤性能无变化。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500克Sncl4,以及500ml乙醇溶解,同时以100ml乙醇和100ml丙三醇溶解8克Sbcl3,1ml盐酸将0.5克的Lacl3溶解,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施膜液。
将石英玻璃于加热炉中加热至650℃-750℃控制施膜压力在3kg/cm2左右,以上述施膜液涂布5-15秒,即可在石英玻璃上制得厚度为0.2-0.7μm掺稀土的电热膜。
实施例2
Sncl4,Sbcl3的重量及溶剂同实施例1,另以1ml盐酸溶解0.6g的LaCl3,Cecl3,Prcl3和Ndcl3的复合物(市售),将上述组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施膜液。
以实施例1相同工艺在陶瓷上制得本发明地掺稀土透明电热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