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08010.0 (22)申请日 2014.11.28 H03K 17/687(2006.01) (71)申请人 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瑞升南街 8幢 (72)发明人 高小英 车容俊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309 代理人 廉红果 陆庆红 (54) 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 放大系统,主要由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功率 放大器P1,功率放大器P2,功率放大器P3,串接在。
2、 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之间的电 阻 R1 和电容 C1,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 与正极输入端之间的电阻R2和电容C2,基极与功 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集电极经电阻R3后 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三极管 Q1 等组成。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制 作和推广应用。同时,本发明能有效的降低放大信 号的衰减幅度,从而确保放大信号的性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859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1 。
3、CN 104485935 A 1/2 页 2 1.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主要由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功率放 大器 P1,功率放大器 P2,功率放大器 P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之间 的电阻 R1 和电容 C1,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与正极输入端之间的电阻 R2 和电容 C2,基极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集电极经电阻 R3 后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 入端相连接的三极管Q1,基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集电极经电阻R4后与功率放大 器 P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三极管 Q2,基极经电阻 R6 后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
4、 接、集电极经电阻 R5 后与三极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的三极管 Q3,正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负 极输入端相连接、而负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并接地的电容C4,与电阻R6相并联的 电容 C3,一端与三极管 Q3 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外接 -4V 电压的电阻 R7,一端与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外接 -4V 电压的电阻 R8,与电阻 R8 相并联的电容 C5,以及 N 极与 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P 极外接 -4V 电压的二极管 D1 组成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 的负 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 路主要由功率。
5、放大器 P4,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非门 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正极 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 D2 后接地的极性电容 C6,一端与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相连 接、另一端顺次经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和二极管 D3 后接地的电阻 R9,正极与逻辑 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和二极管 D3 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 C8,一端与与 非门IC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0,串 接在功率放大器 P4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11,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输出端相 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6、的电阻 R12,正极与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 连接、负极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 C7,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相 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IC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3组成 ;所述与非门IC1的正极输 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与非门 IC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与非门 IC3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与功 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与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相连接 ;所述逻辑 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4,三极管Q5,功率放大器P5,功率放大。
7、器P6,串接 在功率放大器P5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6的正极输入 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C11,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5的正极输入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 之间的电阻R14,串接在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6,与电阻R16 相并联的电容C10,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5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 Q4 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 C9,串接在三极管 Q5 的基极与极性电容 C9 的正极之间的电 阻 R18,正极与三极管 Q5 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 D4 和电阻 R19 后与功率 放大器 P5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
8、 C12,P 极与功率放大器 P6 的输出端相连接、N 极经电阻 R21 和电阻 R20 后与稳压二极管 D4 与电阻 R19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 D5,以及 P 极与电 容 C12 的负极相连接、N 极与二极管 D5 与电阻 R21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 D6 组成 ; 所述三极管 Q4 的基极与极性电容 C14 的正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 Q5 的发射极相连 接,其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 P5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三极管 Q5 的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 P6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P6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5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 极性电容 C9 的正极则经电阻 R9 。
9、后与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相连接,电阻 R21 与电阻 R20 的连 接点则与三极管 D3 的 P 极相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85935 A 2/2 页 3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容 C1 和电容 C2 均为贴片电容 ;所述电容 C3、电容 C4 和电容 C5 则均为电解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阻 R1、电阻 R2 的阻值均为 10 K,电阻 R3、电阻 R4、电阻 R5、电阻 R6、电阻 R7 和电阻 R8 的阻值均为 20 K。 权 利 要 求。
10、 书CN 104485935 A 1/4 页 4 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大电路,具体是指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功率放大电路的运用非常广泛,其主要是根据需求将相关的电压信号、电流 信号及其他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然而,传统的功率放大电路在进行功率驱动放大后,不 仅其放大信号的衰减幅度较大,而且还会受到外部的电磁干扰,进而使得放大信号性能较 为不稳定,严重的制约了其深层次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功率放大电路存在的放大后的信号衰减幅度较大以 及放大后信号性能不稳定的缺陷,提。
11、供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逻辑保护式开关功率放大系统, 主要由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 P1,功率放大器 P2,功率放大器 P3,串接在功 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之间的电阻R1和电容C1,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 端与正极输入端之间的电阻R2和电容C2,基极与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集电极经 电阻 R3 后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三极管 Q1,基极与三极管 Q1 的发射极 相连接、集电极经电阻 R4 后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三极管 Q2,基极经电 阻 R6 后与功率。
12、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集电极经电阻 R5 后与三极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 的三极管Q3,正极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而负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 接并接地的电容 C4,与电阻 R6 相并联的电容 C3,一端与三极管 Q3 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外 接 -4V 电压的电阻 R7,一端与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外接 -4V 电压的电阻 R8, 与电阻 R8 相并联的电容 C5,以及 N 极与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P 极外接 -4V 电压的二 极管 D1 组成 ;所述功率放大器 P1 的负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0005 同时,所述光。
13、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4,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非门 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 D2 后接地的 极性电容 C6,一端与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 路和二极管 D3 后接地的电阻 R9,正极与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和二极管 D3 的连接 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 C8,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率 放大器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0,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 间的电阻 R11,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14、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 接的电阻 R12,正极与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的电容 C7,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 接的电阻 R13 组成 ;所述与非门 IC1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其输出端与与非门 IC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与非门 IC3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 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 C8 的 说 明 书CN 104485935 A 2/4 页 5 正极与三极管 Q3 的发射。
15、极相连接。 0006 所述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主要由三极管 Q4,三极管 Q5,功率放大器 P5, 功率放大器 P6,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5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 R15,串接在功率 放大器P6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C11,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5的正极输入端 与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 R14,串接在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Q5 的基极之间 的电阻 R16,与电阻 R16 相并联的电容 C10,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5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 极经电阻 R17 后与三极管 Q4 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 C9,串接在三极管 Q5 的基极与极 性电容 C9。
16、 的正极之间的电阻 R18,正极与三极管 Q5 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 管 D4 和电阻 R19 后与功率放大器 P5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 C12,P 极与功率放大器 P6 的 输出端相连接、N 极经电阻 R21 和电阻 R20 后与稳压二极管 D4 与电阻 R19 的连接点相连接 的二极管 D5,以及 P 极与电容 C12 的负极相连接、N 极与二极管 D5 与电阻 R21 的连接点相 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6组成 ;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14的正极相连接,其发射极 与三极管 Q5 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 P5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三极管 Q5 的集电极与。
17、功率放大器 P6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 P6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 器 P5 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极性电容 C9 的正极则经电阻 R9 后与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相连 接,电阻 R21 与电阻 R20 的连接点则与三极管 D3 的 P 极相连接。 0007 为确保使用效果,所述电容 C1 和电容 C2 均为贴片电容 ;所述电容 C3、电容 C4 和 电容 C5 则均为电解电容 ;所述电阻 R1、电阻 R2 的阻值均为 10 K,电阻 R3、电阻 R4、电阻 R5、电阻 R6、电阻 R7 和电阻 R8 的阻值均为 20 K。 0008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
18、: (1)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制作和推广应用。 0009 (2)本发明能有效的降低放大信号的衰减幅度,从而确保放大信号的性能。 0010 (3)本发明能有效的降低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从而避免放大信号参杂其余的电 磁波,保证放大信号的纯度。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2 为本发明的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0014 如图 1 所示,本发明主要由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 电路,功率放大器 P1,功率放大器。
19、 P2,功率放大器 P3,三极管 Q1,三极管 Q2,三极管 Q3,串接 在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之间的一级 RC 滤波电路,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2 的 输出端与正极输入端之间的二级 RC 滤波电路,以及电阻 R3、电阻 R4、电阻 R5、电阻 R6、电阻 R7、电阻 R8、电容 C3、电容 C4、电容 C5 及二极管 D1 组成。 0015 其中,所述的一级RC滤波电路由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而成,即电阻R1和电容C1 说 明 书CN 104485935 A 3/4 页 6 均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1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所述的二级 RC 滤波电路则由电阻 R2 和电容。
20、 C2 并联而成,即电阻 R2 和电容 C2 均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 之间。同时,功率放大器 P1 的负极输入端还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 0016 三极管 Q1 的基极与功率放大器 P1 的输出端相连接,其集电极经电阻 R3 后与功率 放大器 P3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三极管 Q2 的基极相连接 ;三极管 Q2 的集电 极经电阻 R4 后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同时,该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还外接 +10V 电压。 0017 三极管 Q3 的基极经电阻 R6 后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其集电极则经电 阻R5后与三。
21、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3则与电阻R6相并联,为确保效果,该电容C3优 先采用电解电容来实现。连接时,电容 C3 的负极与三极管 Q3 的基极相连接,其正极则与功 率放大器 P2 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容 C4 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负 极则与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相连接。同时,该电容 C4 的负极和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均接地。 0018 电阻 R7 的一端与三极管 Q3 的基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外接 -4V 的电压 ;而电阻 R8 的一端与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同样外接 -4V 的电压。电容 C5 则与电阻 R8 相并联。同样,所述电容 C4 和电。
22、容 C5 也均采用电解电容来实现。 0019 所述二极管 D1 的 N 极与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相连接,其 P 极在外接 -4V 的电压。 0020 所述光束激发式逻辑放大电路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P4,与非门 IC1,与非门 IC2,与 非门 IC3,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光二极管 D2 后接地的极性电 容 C6,一端与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和二 极管 D3 后接地的电阻 R9,正极与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和二极管 D3 的连接点相连 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 C8,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功。
23、率放大器 P4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0,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4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 阻 R11,一端与与非门 IC1 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 阻 R12,正极与与非门 IC2 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 IC3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 C7,以及一端与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 IC2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 阻 R13 组成。 0021 同时,所述与非门 IC1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其输 出端与与非门 IC2 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与非门 IC3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4 的输出 端。
24、相连接。 0022 所述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 P3 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 C8 的正极与 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相连接。为确保功率放大器 P1 和功率放大器 P2 的正常运行,该电容 C1 和电容 C2 均优先采用贴片电容来实现。而电阻 R1、电阻 R2 的阻值均为 10 K,电阻 R3、电 阻 R4、电阻 R5、电阻 R6、电阻 R7 和电阻 R8 的阻值均为 20 K。 0023 此时,功率放大器 P1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2 的负极输入端一起引出形成 整个开关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而与非门 IC3 的输出端则形成整个开关功率放大电路的 输出端。 0024 所述逻。
25、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的结构如图 2 所示,其主要由三极管 Q4,三极 管 Q5,功率放大器 P5,功率放大器 P6,串接在功率放大器 P5 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 电阻R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6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C11,串接在功率放 说 明 书CN 104485935 A 4/4 页 7 大器 P5 的正极输入端与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 R14,串接在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与 三极管 Q5 的基极之间的电阻 R16,与电阻 R16 相并联的电容 C10,负极与功率放大器 P5 的 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 R17 后与三极管 Q4 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
26、容 C9,串接在 三极管Q5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9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18,正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 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 D4 和电阻 R19 后与功率放大器 P5 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 C12,P 极 与功率放大器 P6 的输出端相连接、N 极经电阻 R21 和电阻 R20 后与稳压二极管 D4 与电阻 R19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 D5,以及 P 极与电容 C12 的负极相连接、N 极与二极管 D5 与 电阻 R21 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 D6 组成。 0025 同时,所述三极管 Q4 的基极与极性电容 C14 的正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 Q5 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P5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 ;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功 率放大器 P6 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 P6 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 P5 的输出端 相连接。 0026 连接时,所述极性电容 C9 的正极则经电阻 R9 后与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相连接,电 阻 R21 与电阻 R20 的连接点则与三极管 D3 的 P 极相连接。 0027 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说 明 书CN 104485935 A 1/2 页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85935 A 2/2 页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8593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