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带以及传动带的组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动带以及传动带的组装方法.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064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 C N 1 0 2 9 0 6 4 5 2 A *CN102906452A* (21)申请号 201180005160.X (22)申请日 2011.05.27 F16G 1/26(2006.01) (71)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爱知县 (72)发明人播磨和典 服部勇仁 吉田伦生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代理人柳春雷 (54) 发明名称 传动带以及传动带的组装方法 (57) 摘要 一种传动带,通过使多个板片状的元件在其 板厚方向上排列,并通过带。
2、状的圆环将所述多个 板片状的元件捆扎成环状而形成,所述传动带的 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调整元件,所述 调整元件用于调整端隙,所述端隙是通过所述圆 环将所述元件捆扎成环状时相互相对的所述元件 彼此间的间隙的累积,所述调整元件包括:插入 槽,所述插入槽面向所述端隙开口;以及插入部 件,在调整所述端隙时,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 述插入槽中,并且所述插入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 插入槽向所述端隙突出。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6.26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62175 2011.05.2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5页 附。
3、图17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17 页 1/2页 2 1.一种传动带,通过使多个板片状的元件在其板厚方向上排列,并通过带状的圆环将 所述多个板片状的元件捆扎成环状而形成,所述传动带的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调整元件,所述调整元件用于调整端隙,所述端隙是通过所述 圆环将所述元件捆扎成环状时相互相对的所述元件彼此间的间隙的累积, 所述调整元件包括: 插入槽,所述插入槽面向所述端隙开口;以及 插入部件,在调整所述端隙时,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并且所述插入部 件的一部分从所述插入槽向所述端隙突出。 。
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元件中的与所述元件的形成有摇摆边缘的面相同侧的 面上,并且是在所述元件的高度方向上包括所述摇摆边缘的位置处, 所述插入部件在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时与邻接的其他的所述元件相 对的部分上形成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在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时作为所述 摇摆边缘而发挥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元件形成有与其他的所述元件同样的摇摆边缘, 所述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元件中的与所述元件的形成有摇摆边缘的面相对的面 上,并且是在所述元件的高度方向上包括所述摇摆边缘的位置处, 所述插入部件在。
5、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时与邻接的其他的所述元件相 对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元件的未形成所述摇摆边缘的面平行的平面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槽包括: 第一插入槽,所述第一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元件中的所述元件的高度方向上包括 所述元件的摇摆边缘的位置处;以及 第二插入槽,所述第二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元件的头部,所述调整元件的头部位 于在所述元件被捆扎成环状的状态下比所述第一插入槽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处, 所述插入部件包括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槽中的第一插入部件以及被插入到所述第 二插入槽中的第二插入部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
6、,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件以及所述插入槽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脱落防止单元,所述脱落防止单元通 过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而所述插入部件与所述插入槽相互嵌合,从而防止 所述插入部件从所述插入槽中脱落。 6.一种传动带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排列工序,所述排列工序使多个板片状的元件在其板厚方向上排列;以及 组装工序,所述组装工序通过带状的圆环将在所述排列工序中排列的所述元件的列捆 扎成环状, 所述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排列工序包括将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调整元件在所述 插入部件未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的状态下,与其他多个所述元件一起排列的工序, 权 利 要。
7、 求 书CN 102906452 A 2/2页 3 所述组装方法还包括端隙调整工序, 所述端隙调整工序在所述组装工序之后,将所述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来减少 所述端隙。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06452 A 1/15页 4 传动带以及传动带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传动带以及传动带的组装方法,所述传动带通过使多个板片状的元件 统一姿势排列,并通过带状的圆环捆扎成环状而构成。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用于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传递用的带,已知有按压式的传动带。这种传动 带通常以如下的方式构成:使称为元件或者组件的多个板状的小片分别统一姿势排列成环 状,通过被称为圆环或。
8、者环带等的环状体捆扎成环状。 0003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66363号公报中记载有上述的传动带的一个例子。在日 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6636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传动带”是通过圆环将在比摇摆边缘靠 外周侧的头部上形成有第一凹、凸部,在比摇摆边缘靠内周侧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二凹、凸部 的多个元件捆扎成环状而构成的带,并且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元件的排列在两个滑轮之 间呈直线状态的情况下,在邻接的元件之间成为第一凹、凸部卡合且第二凹、凸部没有卡合 的状态,并且在元件卷绕于滑轮而成为弯曲状态的情况下,在邻接的元件之间第二凹、凸部 卡合。 0004 在如上述那样的以往的传动带中,在将元件和圆环。
9、组装的情况下,在最后组装的 元件的凸部嵌入邻接的元件的凹部之前,为了避开该凸部和邻接的元件的干涉,需要在相 互邻接的元件之间事先设置考虑了凸部的突出高度的间隙。因此,在元件和圆环的组装结 束之后的带中例如如图23所示不可避免地产生所谓的端隙,所谓的端隙是在元件的列之 间相互邻接的元件之间的全部的间隙的累积。如果该端隙小,则元件和圆环的组装变得困 难,从而传动带的组装性和生产率下降。相反地,如果该端隙大,则虽然元件和圆环的组装 变得容易,但是作为带在接受负载时由元件和圆环之间的滑动造成的损失增大,其结果是, 带的动力传递效率下降。 0005 此外,通过降低元件的凸部的突出高度,即使带的端隙小也能。
10、够组装元件和圆环。 但是,如上述那样形成在元件上的凹、凸部在使元件排列时起到相互邻接的元件之间的定 位功能,如果降低凸部的突出高度,则其定位功能下降,进而作为带的耐久性和效率下降。 0006 针对这样的带的端隙的问题,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93634号公报中记载了 如下发明,所述发明涉及以如下方式构成的“金属带”,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多个弹簧单元,所 述弹簧单元使相互邻接的元件离开间隔而使其他的元件彼此接触。根据该日本专利文献特 开2004-293634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能够在带从输出滑轮到输入滑轮之间的区域以及在 带与输入滑轮接触并一起旋转直到压缩侧的区域,消除元件之间的间隙而维持接触。
11、状态, 能够防止在压缩侧的输入滑轮上离开的元件之间的滑动。 0007 但是,上述的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93634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构成为将上述 的“弹簧单元”配置在多处,所以除了标准形状的元件以外,还必须准备多个作为“弹簧单 元”发挥功能的元件或者与其相当的部件进行组装。因此,与以往构成的传动带相比,带的 生产成本和组装工时数增加。另外,弹簧单元在带接受负载的情况下,位于压缩侧的“弹簧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2/15页 5 单元”向压缩方向发生变形,位于从压缩状态放开的那侧的“弹簧单元”向按压邻接的其他 的元件的方向、即压缩方向的相反的方向变形。因此,在这些“弹簧单元。
12、”变形时,结果是, 在圆环和“弹簧单元”或者元件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滑动。因此,即使是在使用了上述的弹 簧单元的情况下,也存在不能充分减少由滑动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 0008 这样,对于通过圆环将多个元件捆扎成环状而构成的以往的传动带,为了兼顾确 保端隙从而容易组装、以及消除端隙从而减少损失并提高动力传递效率,还有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带以及传动 带的组装方法,能够调整在组装元件和圆环时的端隙的大小,并且具有良好的组装性以及 动力传递效率。 0010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带,通过使多个板片状的元件在其板 厚。
13、方向上排列,并通过带状的圆环将所述多个板片状的元件捆扎成环状而形成,所述传动 带的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调整元件,所述调整元件用于调整端隙,所述端隙是 通过所述圆环将所述元件捆扎成环状时相互相对的所述元件彼此间的间隙的累积,所述调 整元件包括:插入槽,所述插入槽面向所述端隙开口;以及插入部件,在调整所述端隙时, 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并且所述插入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插入槽向所述端 隙突出。 0011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还有以下特征:所述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 元件中的与所述元件的形成有摇摆边缘的面相同侧的面上,并且是在所述元件的高度方向 上包括所述摇摆边缘的位置处。
14、,所述插入部件在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时与 邻接的其他的所述元件相对的部分上形成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在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 所述插入槽中时作为所述摇摆边缘而发挥功能。 0012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还有以下特征:所述调整元件形成有与其他的 所述元件同样的摇摆边缘,所述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元件中的与所述元件的形成有摇 摆边缘的面相对的面上,并且是在所述元件的高度方向上包括所述摇摆边缘的位置处,所 述插入部件在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时与邻接的其他的所述元件相对的部 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元件的未形成所述摇摆边缘的面平行的平面部。 0013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任一发明的基础。
15、上还有以下特征:所述插入槽包括:第一插 入槽,所述第一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元件中的在所述元件的高度方向上包括所述元件 的摇摆边缘的位置处;以及第二插入槽,所述第二插入槽被形成在所述调整元件的头部,所 述调整元件的头部位于在所述元件被捆扎成环状的状态下比所述第一插入槽更靠外周侧 的位置处,所述插入部件包括被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槽中的第一插入部件以及被插入到所 述第二插入槽中的第二插入部件。 0014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任一发明的基础上还有以下特征:所述插入部件以及所述插 入槽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脱落防止单元,所述脱落防止单元通过所述插入部件被插入到所述 插入槽中而所述插入部件与所述插入槽相互嵌合,从。
16、而防止所述插入部件从所述插入槽中 脱落。 0015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带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组装方法包括:排列工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3/15页 6 序,所述排列工序使多个板片状的元件在其板厚方向上排列;以及组装工序,所述组装工序 通过带状的圆环将在所述排列工序中排列的所述元件的列捆扎成环状,所述组装方法的特 征在于,所述排列工序包括将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发明所述的所述调整元件在所述插入部 件未被插入到所述插入槽中的状态下,与其他多个所述元件一起排列的工序,所述组装方 法还包括端隙调整工序,所述端隙调整工序在所述组装工序之后,将所述插入部件插入到 所述插入槽中来减。
17、少所述端隙。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能够在通过圆环将多个元件捆扎成环状来构成传动带时, 调整传动带的端隙并容易地组装该传动带。即,通过将还未将插入部件插入到插入槽中的 状态下的调整元件与其他多个元件一起排列成环状,能够在包括这些调整元件的多个元件 的列的排列方向上产生的端隙有富余的状态下,通过圆环容易地对期望的所有的元件进行 捆扎。并且,能够在通过圆环捆扎了包括调整元件的所有的元件之后,通过将插入部件插入 到调整元件的插入槽中来减少端隙。例如,考虑端隙的距离来设定插入部件的尺寸能够将 端隙减少到几乎为0。通过减少端隙,能够相应地减少元件和圆环之间的滑动造成的损失, 进而能够提高传动带的。
18、动力传递效率。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能够不使动力传递效率 下降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传动带。 0017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在将插入部件插入到调整元件的插入槽中来减少端 隙的情况下,在插入部件上形成的边缘部与邻接的其他的元件的平滑面抵接,而作为元件 的摇摆边缘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调整元件作为具有与其他多个元件同样的摇摆边缘的 元件发挥功能。 0018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在将插入部件插入到调整元件的插入槽中来减少端 隙的情况下,在插入部件上形成的平面部与邻接的其他的元件的摇摆边缘抵接,作为从该 摇摆边缘接受反力的平滑面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调整元件与其他多个元件同样地发挥 功能。。
19、另外,插入部件的平面部相比曲面或边缘面等容易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本发 明的传动带。 0019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除了在元件的高度方向上的摇摆边缘附近形成的调 整元件的第一插入槽之外,还在位于比第一插入槽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处的调整元件的头部 上形成第二插入槽。而且,第一插入部件以及第二插入部件被分别插入到第一插入槽以及 第二插入槽中。因此,该调整元件与邻接的元件在调整元件的高度方向上的两个位置上接 触。因此,能够更好地稳定多个元件的列中的调整元件的姿势。换言之,能够使调整元件和 邻接的其他的元件之间的接触状态与其他多个元件彼此的接触状态同等,因此,能够使调 整元件与其他的多个元件同样。
20、地发挥功能。 0020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在将插入部件插入到调整元件的插入槽中来减少端 隙的情况下,通过脱落防止单元防止被插入到插入槽中的插入部件从插入槽拔出。因此,能 够防止在组装元件和圆环之后插入部件从调整元件主体拔出或脱落。 0021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的组装方法,通过使用包括其他多个元件以及如 上述那样的调整元件的本发明的元件来组装传动带,如上所述,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组装 动力传递效率良好的传动带。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4/15页 7 0022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传动带的构成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标准元件的构成 的主视图以及示出圆环的。
21、构成的截面图; 0023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传动带的构成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标准元件的构成 的侧视图(部分截面图); 0024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传动带的构成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调整元件的构成 的主视图以及示出圆环的构成的截面图; 0025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传动带的构成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调整元件的构成 的侧视图(部分截面图); 0026 图5是用于说明图3、图4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0027 图6是用于说明图3、图4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槽的构成的截面图; 0028 图7是用于说明图3、图4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的构成/以及插 入部件向插入槽。
22、的插入状态的截面图; 0029 图8是用于说明图3、图4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的其他的构成、以及插入部 件向插入槽的插入状态的截面图; 0030 图9是用于说明图3、图4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的其他的构成、 以及插入部件向插入槽的插入状态的截面图; 0031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传动带的其他的构成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调整元 件的其他的构成的主视图; 0032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传动带的其他的构成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调整元 件的其他的构成的侧视图; 0033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0、图11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0034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传。
23、动带的其他的构成的示意图,并且是示出调整元 件的其他的构成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0035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0036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槽的构成的截面图; 0037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0038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调整元件的插入槽的构成的截面图; 0039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的其他的构成的示 意图,并且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脱落防止单元”的例子的示意图; 0040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的其他的构成的示 。
24、意图,并且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脱落防止单元”的其他的例子的示意图; 0041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的其他的构成的示 意图,并且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脱落防止单元”的其他的例子的示意图; 0042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调整元件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的其他的构成的示 意图,并且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脱落防止单元”的其他的例子的示意图; 0043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使用了调整元件的传动带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0044 图23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传动带中的标准形状的元件的构成、以及元件的排列方 向的端隙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5/。
25、15页 8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传动带的构成) 0046 接着,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中的传动带的构成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传动 带用于例如车辆中搭载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其被构成为夹在滑轮的外周部形成的V字状的 卷绕槽的内部,其结果是,通过其与滑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在图1图4中示 意性地示出了其基本的构成的一个例子。首先,在图1图4中,传动带B被卷绕在构成带 式无级变速器的带传动机构部的滑轮(驱动滑轮以及从动滑轮)P上。上述各滑轮P被构 成为:通过使分别具有锥面的固定槽轮和可动槽轮相对配置而在这些槽轮之间形成带卷绕 槽Pv,并且通过油压缸等致动器使该可动槽轮相对固定槽轮前后运动,。
26、从而使带卷绕槽Pv 的宽度变化。 0047 传动带B包括:在卷绕到滑轮P时抵接于滑轮P的带卷绕槽Pv,对抗从带卷绕槽 Pv的表面接受的压力的多个元件E;和用于使所述多个元件E保持为环状的2根圆环2、3。 而且,本发明中的元件E由标准形状的标准元件1a和用于调整元件E通过圆环2、3被捆扎 成环状时的元件E的排列方向上的端隙的调整元件1b构成。 0048 如图1、图2或前述的图23所示,标准元件1a是以往所使用的构成的元件。该标 准元件1a是构成传动带B的多个元件E中的占据大多数的元件,与之相对,调整元件1b是 端隙调整用的元件,其被使用一个或者几个。该调整元件1b的基本的构成与标准元件1a 相同。
27、。这些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例如通过金属制的板片状的部件形成,并且具有 基体部6,基体部6的宽度方向(图1、图3的x方向)的左右的两个端面4、5与滑轮P的 带卷绕槽Pv对应被形成为倾斜的面。而且基体部6的端面4、5是所谓的侧面,并且是与带 卷绕槽Pv摩擦接触从而在滑轮P和传动带B之间传递转矩的摩擦面。 0049 在基体部6的宽度方向(图1、图3的x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图1图4中 的上方延伸的颈部7。在该颈部7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基体部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呈伞状延 伸的头部8,头部8与颈部7一体形成。因此,在基体部6的图1图4中的上侧的边缘部 分和头部8的图1图4中的下侧的边缘部分之间形成有。
28、向基体部6的宽度方向中的左右 方向敞开的狭槽部9、10。该狭槽部9、10是用于插入并卷绕圆环2、3的部分,圆环2、3用于 将相互紧密接触并排列的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捆扎成环状。因此,基体部6的图 1图4中的上侧的边缘部分成为在通过圆环2、3将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捆扎成 环状时,分别与圆环2、3的内周面2i、3i接触的鞍状面11、12。 0050 此外,圆环2、3被构成为所谓的层叠圆环,所谓的层叠圆环是指例如,将带钢等由 金属制的环状的薄的带状体(带)在径方向(或者厚度方向)上重叠多层。该圆环2、3中 的各带之间的层叠状态通过各带的张力以及各带彼此之间的摩擦力等来保持。 0051。
29、 在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的头部8形成有凸部13和凹部14,其用于在板厚 方向(图2、图4的z方向)上排列这些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时,决定邻接的元件 彼此的相对位置。即,在前述的颈部7的延长位置(或者头部8的中央部分)上,在板厚方 向上的前后面的一者(在图2、图4的例子中是左侧的前面15)上形成有凸部13。并且在 前后面的另一者(在图2、图4的例子中是右侧的后面16)上形成有使邻接的其他的元件的 凸部13缓缓地嵌合的凹部14。因此,通过这些凸部13和凹部14的相互嵌合,决定了在图 1、图3中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邻接的元件彼此的相对位置。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30、 6/15页 9 0052 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在统一姿势并被排列成环状的状态下被圆环2、3捆 扎,并在该状态下被卷绕到滑轮P。因此在被卷绕到滑轮P的状态下,由标准元件1a以及调 整元件1b形成的元件列需要相对于滑轮P的中心呈扇状扩展,并且相互紧密接触。因此, 在图1图4中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的下侧(在排列成环状的状态下的中心侧) 的部分形成为薄壁。 0053 具体地说,基体部6的前面15中的鞍状面11、12的下侧(图1图4中的下侧) 的部分被削掉而被薄壁化。换言之,在基体部6的前面15上,在元件列弯曲成圆弧状的排 列状态时,比作为径方向的标准元件1a以及调整元件1b的高度方向。
31、(图1图4的y方 向)上的鞍状面11、12向下侧偏移预定尺寸的部分更靠下侧的部分被形成为板厚比基体部 6的最大板厚的部分的板厚薄。因此,在元件列呈扇形扩展的情况下,基体部6的板厚变化 的边界部分与邻接的其他的标准元件1a或者调整元件1b接触。即,在标准元件1a的情况 下,该边界部分的边缘或者棱线成为在元件列弯曲成圆弧状的排列状态时与邻接的其他的 标准元件1b或者调整元件1b的后面16接触的所谓的摇摆边缘17。 0054 并且,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调整元件1b包括用于调整传动带B的端隙的 插入部件18,并且形成有插入该插入部件18并与其卡合的插入槽19。在图3、图4所示的 例子中,插入部。
32、件18通过截面是大致矩形的棒状的部件形成。具体地说,该插入部件18通 过例如与标准元件1a和调整元件1b相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具有同样的强度和硬度的材料 形成。并且,如图5所示,该插入部件18包括嵌合部18a、以及抵接部18b,在被插入到插入 槽19时,嵌合部18a与插入槽19嵌合,抵接部18b与隔着端隙的空间而相对的其他的元件 抵接。另外,在抵接部18b上形成有边缘部18c,在插入部件18被插入到端隙以及插入槽 19中时,边缘部18c与相对的其他的元件抵接,从而作为与上述的摇摆边缘17同样的摇摆 边缘发挥功能。 0055 另一方面,在图3、图4所示的例子中,插入槽19作为面向元件E被捆扎成环状。
33、时 相互相对的元件E彼此之间的端隙开口并如上所述插入具有矩形截面的插入部件18的槽 被形成在基体部6上。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该插入槽19被形成为在前面15侧开口,使 插入部件18的嵌合部18a嵌合的具有矩形截面的槽。另外,如图7所示,因为要从调整元 件1b的端面4(或者端面5)向基体部6的宽度方向插入插入部件18,所以插入槽19被形 成为在端面4、5也开口。 0056 而且,插入槽19在图3、图4所示的例子中,被形成于在调整元件1b与标准元件 1a一起排列的情况下与标准元件1a的形成有摇摆边缘17的面同侧的面15上。另外,插入 槽19被形成为其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标准元件1a的形成有摇摆边。
34、缘17的位置的附 近。换言之,其被形成在调整元件1b的高度方向上的包含标准元件1a的摇摆边缘17的位 置上。因此,通过将如上述那样形成有与摇摆边缘17相当的边缘部18c的插入部件18插 入到插入槽19,能够使调整元件1b作为与形成有摇摆边缘17的标准元件1a同样的元件来 发挥功能。 0057 此外,在上述的图7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将一根棒状的插入部件18从一侧的端 面4插入到贯通端面4到端面5的插入槽19中的构成,但是也能够以例如图8所示的方式 构成,即将分割成两根的插入部件20、21从端面4和端面5两侧插入到插入槽19中。另外, 还能够如图9所示,以如下方式形成本发明的插入槽,即分成端面4侧。
35、的插入槽22和端面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7/15页 10 5侧的插入槽23这两个槽,即不贯通端面4到端面5。 0058 而且,本发明中的传动带B通过组装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调整元件1b以及多个标准 元件1a和两根圆环2、3而被构成。即,传动带B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组装,即:将插入部件 18还未被插入到插入槽19的状态下的至少一个调整元件1b与预定个数的多个标准元件 1a一起分别统一姿势并排列成环状,并且将两根圆环2、3分别插入这些调整元件1b以及标 准元件1a的狭槽部9、10进行卷绕,通过圆环2、3将这些调整元件1b和标准元件1a的元 件列捆扎成环状。而且,该传动带B被构成为在组。
36、装了调整元件1b以及标准元件1a和圆 环2、3之后,将插入部件18插入到调整元件1b的插入槽19从而减少元件列的排列方向上 的端隙。在向插入槽19插入插入部件18的情况下,考虑端隙的距离来设定插入部件18的 尺寸,如上述的图7、图8、以及图9所示,通过将插入部件18压入插入槽19,能够构成使得 端隙几乎减少到0的理想的传动带B。 0059 图10所示的构成是在基体部6和头部8的两个位置设置调整元件1b的插入部件 以及插入槽的例子。即,如上述图3图7等所示的例子的构成是仅在调整元件1b的基体 部6上标准元件1a的摇摆边缘17的附近形成用于减少端隙的插入槽19,与此相对,如图 10所示的调整元件1。
37、b除了在基体部6上形成的插入槽19之外,还在头部8上形成有插入 槽24、25。而且调整元件1b包括被插入到插入槽24来减少端隙的插入部件26和被插入到 插入槽25来减少端隙的插入部件27。 0060 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在调整元件1b的头部8的前面15侧形成有插入槽24、 25。与前述的插入槽19同样地,插入槽24、25被形成为在前面15侧开口的具有矩形截面 的槽。插入槽24在头部8中的比凸部13靠端面8a侧的位置开口,并且在其端面8a侧也 开口。另一方面,插入槽25在头部8中的比凸部13靠端面8b侧的位置开口,并且在其端 面8b侧也开口。 0061 与前述的插入部件18同样地,插入部件2。
38、6、27是截面是大致矩形的棒状的部件, 其通过例如与标准元件1a和调整元件1b相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具有同样的强度和硬度的 材料形成。另外,插入部件26包括与插入槽24嵌合的嵌合部和与隔着端隙的空间而相对 的其他的元件抵接的抵接部。同样地,插入部件27包括与插入槽25嵌合的嵌合部和与隔 着端隙的空间而相对的其他的元件抵接的抵接部。 0062 而且,本发明中的传动带B也能够通过组装如图10所示那样构成的调整元件1b 以及多个标准元件1a和两根圆环2、3来构成。即,传动带B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组装:将 具有如图10所示的构成的至少一个调整元件1b与预定个数的多个标准元件1a一起分别 统一姿势并排列成环。
39、状,通过圆环2、3将这些调整元件1b和标准元件1a的元件列捆扎成 环状。并且在组装了调整元件1b以及标准元件1a和圆环2、3之后,将插入部件18插入到 调整元件1b的插入槽19,并且将插入部件26插入到插入槽24,同样地,将插入部件27插 入到插入槽25,来减少元件列的排列方向上的端隙,由此构成传动带B。 0063 这样,通过使用具有如图10所示的构成的调整元件1b来构成传动带B,从而在被 插入了插入部件18和插入部件26、27后的调整元件1b的高度方向上的两个位置上,该调 整元件1b与邻接的其他的元件E接触。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稳定元件列中的调整元件1b 的姿势。因此,如图10所示,通过以在。
40、高度方向上的两个位置插入插入部件来减少端隙的 方式构成调整元件1b,能够使调整元件1b与其他的多个标准元件1a发挥同样的功能并且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10 8/15页 11 构成稳定性良好的传动带B。 0064 图11、图12所示的构成是将调整元件1b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设置在调整元件 1b的后面16侧的例子。即,在如上述的图3图7以及图10等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为,在 调整元件1b的前面15上,即在将调整元件1b与标准元件1a一起排列时与标准元件1a的 形成有摇摆边缘17的面同侧的面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插入部件18(或者插入部件26、27)来 减少端隙的插入槽19(或者插入槽24。
41、、25),与该构成相对,图11、图12所示的调整元件1b 在调整元件1b的后面16上,即在将调整元件1b与标准元件1a一起排列时与标准元件1a 的没有形成摇摆边缘17的面同侧的面上形成有插入槽28以及插入槽29、30。而且,调整元 件1b具有分别插入这些插入槽28以及插入槽29、30来减少端隙的插入部件31以及插入 部件32、33。 0065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在调整元件1b的基体部6的后面16侧形成有插入槽28。 该插入槽28被形成为向后面16侧开口的具有矩形截面的槽,并且为了从调整元件1b的端 面4(或者端面5)向基体部6的宽度方向插入插入部件31,也在端面4、5开口。另外,该 插入。
42、槽28在调整元件1b与标准元件1a一起排列的情况下,在调整元件1b的高度方向上 的位置处于标准元件1a的形成有摇摆边缘17的位置的附近。而且,在调整元件1b的前面 15上,即在调整元件1b与标准元件1a一起排列的情况下与标准元件1a的形成有摇摆边缘 17的面同侧的面上形成有与标准元件1a同样的摇摆边缘17。 0066 插入部件31与前述的插入部件18和插入部件26、27同样地,是截面为大致矩形 的棒状的部件,其通过例如与标准元件1a和调整元件1b相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具有同样的 强度和硬度的材料形成。另外,如图12所示,插入部件31包括与插入槽28嵌合的嵌合部 31a和与隔着端隙的空间而相对的其。
43、他的元件E抵接的抵接部31b。而且,在抵接部31b上 形成有平面部31c,在插入部件31被插入端隙以及插入槽28中时,平面部31c与相对的其 他的元件E的没有形成摇摆边缘17的面平行且并与其他的元件E的摇摆边缘17抵接。因 此,通过将该插入部件31插入到上述的插入槽28中,能够使调整元件1b作为与形成有摇 摆边缘17的标准元件1a同样的元件来发挥功能。 0067 另外,插入槽29、30是在调整元件1b的头部8的后面16侧被形成为与上述的插 入槽28同样地向后面16侧开口且具有矩形截面的槽。插入槽29被形成为在头部8中的 比凹部14更靠一侧的端面侧的位置开口,并且也在该一侧的端面侧开口。并且,插。
44、入槽30 被形成为在头部8中的比凹部14更靠另一侧的端面侧的位置开口,并且也在该另一侧的端 面侧开口。 0068 与前述的插入部件18以及插入部件26、27同样地,插入部件32、33均是截面为大 致矩形的棒状的部件,通过例如与标准元件1a和调整元件1b相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具有同 样的强度和硬度的材料形成。另外,如图12所示,插入部件32包括与插入槽29嵌合的嵌 合部32a和与隔着端隙的空间而相对的其他的元件抵接的抵接部32b。同样地,插入部件 33包括与插入槽30嵌合的嵌合部33a和与隔着端隙的空间而相对的其他的元件抵接的抵 接部33b。 0069 并且,本发明中的传动带B也能够通过组装如图1。
45、1、如图12所示的那样构成的调 整元件1b以及多个标准元件1a和2根圆环2、3来构成。即,传动带B通过如下的方式进 行组装:将还未将插入部件31、32、33分别插入到插入槽28、29、30的状态下的至少一个调 说 明 书CN 102906452 A 11 9/15页 12 整元件1b与预定个数的多个标准元件1a一起分别统一姿势并排列成环状,通过圆环2、3 将这些调整元件1b和标准元件1a的元件列捆扎成环状。并且在组装了调整元件1b以及 标准元件1a和圆环2、3之后,将插入部件31插入到调整元件1b的插入槽28,并且将插入 部件32插入到插入槽29,同样地,将插入部件33插入到插入槽30,来减少。
46、元件列的排列方 向上的端隙,由此构成传动带B。 0070 这样,与前述的图10所示的例子同样地,通过使用具有如图11、图12所示的构成 的调整元件1b来构成传动带B,从而在被插入了插入部件31和插入部件32、33后的调整元 件1b的高度方向上的两个位置上,该调整元件1b与邻接的其他的元件接触。其结果是,能 够良好地稳定元件列中的调整元件1b的姿势。而且,使插入部件31插入的插入槽28被形 成在调整元件1b的后面16侧,因此不需要使插入部件31的抵接部31b具有摇摆边缘的功 能,与在抵接部31b上形成曲面或边缘面等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制作插入部件31,因此, 也能够容易地制造本发明的传动带B。 。
47、0071 图13所示的构成是设置调整元件1b的插入部件以及插入槽使得这些插入部件和 插入槽相互卡合从而防止插入部件从插入槽脱落的例子。即,相对于上述所示的例子是将 具有矩形截面的插入部件插入与其截面形状对应的具有矩形截面的插入槽来构成调整元 件1b的例子,如图13所示的调整元件1b具有截面为T字形的插入部件34、35、36,并且形 成有分别插入这些插入部件34、35、36并与其卡合的插入槽37、38、39。 0072 插入部件34通过截面为T字形的棒状的部件形成。具体地说,插入部件34通过 例如与标准元件1a和调整元件1b相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具有同样的强度和硬度的材料形 成。而且,如图14所示。
48、,该插入部件34包括嵌合部34a和抵接部34b,当该插入部件34被 插入到插入槽37时,嵌合部34a与插入槽37嵌合,抵接部34b与隔着端隙的空间而相对的 其他的元件抵接。另外,抵接部34b上形成有边缘部34c,当插入部件34被插入端隙以及插 入槽37中时,边缘部34c与相对的其他的元件抵接,并且作为与前述的摇摆边缘17同样的 摇摆边缘发挥功能。 0073 另一方面,插入槽37作为如上述的那样插入具有T字形截面的插入部件34并卡 合插入部件34的槽而被形成在调整元件1b的基体部6上。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该插 入槽37包括与插入部件34的嵌合部34a嵌合的嵌合槽37a和以比该嵌合槽37a的槽。
49、宽窄 的开口宽度向前面15侧开口的开口部37b,形成为截面为T字形的所谓的燕尾槽。另外,如 图13所示,为了从调整元件1b的端面4(或者端面5)向基体部6的宽度方向插入插入部 件34,插入槽37被形成为也在端面4、5上开口。此外,能够通过槽截面为梯形形状的一般 的燕尾槽来形成插入槽37,也能够将插入部件34形成为其嵌合部34a的截面为与插入槽 37的梯形形状的燕尾槽对应的梯形形状的部件。 0074 而且,插入槽37被形成于在调整元件1b与标准元件1a一起排列的情况下,与标 准元件1a的形成有摇摆边缘17的面同侧的面15上。另外,插入槽37被形成为其在高度 方向上的位置处于标准元件1a的形成有摇摆边缘17的位置的附近。因此,通过将如上述 那样形成有相当于摇摆边缘17的边缘部34c的插入部件34插入到该插入槽37中,能够使 调整元件1b作为与形成有摇摆边缘17的标准元件1a同样的元件来发挥功能。 0075 并且,与前述的图10所示的例子同样地,插入部件35、36以及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