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轮安装在装载辊道内。装载辊道本身是输送设备,具有分组驱动的支承辊。单件货物在这些支承辊上运动。在输送运动中单件货物对伸到输送轨道内的传感器产生作用,传感器使驱动装置的部件与输送装置联接或脱开,以便根据各个局部的情况控制输送功率。 因此存在这样的装载辊道:在这种装载辊道中,中间辊具有一个链轮,链轮与环绕的一条链件啮合。可与支承辊作驱动连接的驱动轮为齿轮。因此产生双重结构锁定的驱动传递,这种驱动传递有利的一面是可保证单件货物安全和顺利的输送,不利的一面是在单件货物阻塞时强制旋转,所以在高功耗时辊道和/或单件货物可能损坏。进而在连接运行时由于硬冲击载荷使齿的啮合产生明显的困难。
德国专利DE-PS2650205公开了一种装载辊道,它是这样设计的,即在开动时对干扰具有最大程度的不灵敏度并且同时具有高稳定的传递驱动力。这里通过将打滑离合器与特殊的齿结构相结合,以在可啮合和脱开锁定地结构的驱动力传递中获得可靠的过载保护。按照DE-PS2650205装载辊道预定支承单件货物的支承辊,每个支承辊由一个配备链轮的中间轮驱动,链轮与环绕的链啮合,其中,中间轮可以由一个设有伸到单件货物轨道内的传感器的拉杆从驱动位置调节到空转位置。按照德国专利2650205的理论可以看到,在外壳和由中间轮驱动的支承辊轮毂之间的连接以已知的方式作为滑动支承构成,并且中间轮和支承辊之间的驱动连接作为磨钝的齿结构形成。
这样的装载辊道力传递效果最好。
但在起动时,即在支承辊开始旋转时还可能有起动冲击。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中间轮,在设备或辊子起动时使用这种中间轮可以使产生的力得以衰减。
按照本发明,这个任务由权利要求1建议的中间轮完成。
本发明特别的变型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按照本发明给出了一种中间轮,它用来驱动输送和无压装载单件货物的装载辊道的支承辊,中间轮可以置于驱动位置和空转位置并且由一个链轮和一个连接齿轮(该连接齿轮和一个与支承轮连接的齿轮啮合)组成,中间轮这样构成,即构成中间轮的链轮和连接齿轮分体构成和可以相互同轴插置。并且具有相互对应的结构锁定件,在构成时这些结构锁定件相互间至少设置一个容纳至少一个具有扭转间隙的阻尼件的腔。
链轮和连接齿轮相互构成滑动支承,这里二者相互间可受限制地旋转。该限制由前述的结构锁定件产生,这些结构锁定件相互交错布置,但在结构锁定前或在反向限位前允许两个部件(即链轮和连接齿轮)旋转。由此可以保证,在连接齿轮和链轮相互插置时基于其几何尺寸结构锁定不会立刻结构锁定,而是首先两个部件相对转动,由此导致,链轮和连接齿轮的两个相互对应的结构锁定件的厚度确定得比所希望的扭转轨道长度要小。
在结构锁定件之间形成腔或空间,这些腔或空间的容积可通过连接齿轮相对链轮的旋转而减少或增大。
按照本发明,阻尼件被放到这些空间中,阻尼件具有可压缩的本质。在辊子起动时由于连接齿轮相对链轮旋转,阻尼件被接压并且承受所谓的“起动冲击”,因为产生的力传递到阻尼件上并将所谓“软”的阻尼件压紧,直到通过力导入的过渡达到最后的结构锁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殊实施例中,链轮在面向连接轮的侧面与其轴同轴地设置一个圆柱形的支承凸肩。这个支承凸肩的直径比链轮根圆的直径小。链轮的轮毂为支承套并且其直径小于支承凸肩的直径。链轮的轮毂和支承凸肩是相互同轴设置的,其中结构锁定件与轮毂的轴同心地设置在支承凸肩上。结构锁定件最好是与链轮或支承凸肩垂直的筋板,其上连缘约从轮毂上边缘缩回布置。
链轮、支承凸肩、轮毂和结构锁定件作为一个塑料部件一体构成。
连接齿轮为空心体并且在一侧具有一个与一空腔连通的开口,链轮连支承凸肩和结构锁定件一起可以插入此开口,所以链轮和连接齿轮可以同轴地相互插置。
连接齿轮的另一侧被一端壁封闭并且开有一个支承孔,链轮的轮毂穿到此孔中。在连接齿轮的空腔内设置与其轴或支承孔同心的并径向布置的结构锁定件。它最好还是作为与端壁垂直的筋板构成。筋板的上边缘还是从连接齿轮的上边缘或从开口缩回一些。连接齿轮的结构锁定件的内边缘与支承孔对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具有相等或同样的内径。连接齿轮和它的结构锁定件也是作为一体塑料件构成的。连接齿轮的结构锁定件的内边缘用作链轮轮毂的支承瓦件。同样,连接齿轮空腔的内径起容纳链轮支承凸肩并如同那里设置的结构锁定件一样的支承瓦作用,所以两个部件(连接齿轮和链轮)作为滑动支承相互作用,但旋转自由被结构锁定件限制,因为这些结构锁定件按照一个受限制的旋转行程相互限位或者直接通过阻尼件的分隔而结构锁定地相互接触。
下面,借助于附图展示的本发明特别有利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容纳中间轮的框架型材的内侧视图
图2.沿图1中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从框架型材中取出的中间轮的前视图
图4.沿图3中B方向的视图
图5.沿图3中C方向的视图
图6.链轮
图7.沿图6中D-D线剖开的链轮视图
图8.连接齿轮
图9.沿图8中E-E线剖开的连接齿轮剖视图
图10.链轮立体图
图11.连接齿轮立体图
图12.沿图4中F-F线剖开的剖视图,其中构成中间轮的链轮和连接齿轮相互卡紧
图13.图12中G-G线剖的剖视图
图1和图2示出了安装在装载辊道内的本发明的中间轮1。图1从装载辊道内侧绘出框架型材29。装载辊道由相互平行延伸的两框架型材29构成,在框架型村29之间可旋转地安置支承辊33。为此支承辊33总是和齿轮35一起位于一个公共轴34上。轴34固定在框架型村29上,支承辊33和齿轮35可旋转地安置在轴34上。在支承辊33或齿轮35与框架型村29的下边框36之间设置一个不断绕行的输送装置,这里是链32,中间轮1的链轮2与链32啮合。为了简便起见,在图1中链轮仅用其齿顶圆“dkk”和其齿根圆“dfk”以点划线表示。
同样,连接齿轮3可与齿轮35啮合。齿轮35也仅用齿顶圆和齿根圆并以点划线表示。齿顶圆用参考符号“dk”表示,齿根圆用参考符号“df”表示,为了区分连接齿轮、链轮和支承辊上的齿轮,链轮选定“K”,连接齿轮选定“g”,齿轮选定“z”为附加符号。
这样,链轮2的齿顶圆直径具有参考符号“dkk”,其齿根圆直径具有参考符号“dfk”;连接齿轮3的齿顶圆直径具有参考符号“dkg”,其齿根圆直径具有参考符号“dfg”;而齿轮35的齿顶圆直径具有参考符号“dkz”,其齿根圆直径具有参考符号“dfz”。
中间轮1由链轮2和连接齿轮3构成。中间轮1用链轮2和连接齿轮3的公共轴8和9可旋转地安置在一个外壳31内。外壳31本身又具有一根回转轴30,围绕它外壳31以及中间轮1(即链轮2和连接齿轮3连同它们的轴8和19)是可摆动的。中间轮1或连接齿轮3通过执行机构37与支承辊33的齿轮35啮合或脱开,执行机构37用这里未表示的伸入装载辊道的输送轨道内的传感器控制并固定在中间轮1的外壳31上。
通过这样配置传动装置和驱动部件,链轮2与链32总是保持啮合状态。
图3、图4和图5表示由框架型材29中取出的中间轮1,其中图3是图2所示中间轮1的前视图,但没有剖开,图4是图3B向视图,图5是图3C向视图。
中间轮1由链轮2和连接齿轮3组成。它们相互分体构成并且相互插入,所以它们的两根轴8和19位于同一轴线上。
链轮2的轮毂12由端面38伸出,以构成加长的支承。基于同样的原因在面向连接齿轮3的端面9上的轮毂12被加长,以起连接齿轮支承体的作用,在连接齿轮背离链轮2的端面20有一个支承凸肩39。因此,一个轮毂凸肩端部40伸出链轮2的端面38,对连接齿轮3而言这样的部件用参考符号39表示并且伸出连接齿轮的端面20。
此外,由图4可知,链轮2的齿顶圆“dkk”是中间轮1的最大延伸,而连接齿轮3或其齿顶圆直径“dkg”小于链轮2的齿根圆直径“dfk”。进而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到连接齿轮3的支承凸肩39和链轮2的轮毂12以及链轮2支承孔21。
图6和图7展示了链轮2。在链轮面向连接齿轮的侧面9上有一个与轴8同轴安置的支承凸肩10。此支承凸肩的直径“d”显然比齿根圆11的直径“dfk”小。轮毂12同样与轴8同轴安置且垂直于支承凸肩10延伸。轮毂12作为支承套构成并且为此目的具有轮毂孔21。如上所述轮毂的直径“dn”小于支承凸肩10的直径“d”。外周表面26以及在支承凸肩10的径向绕轮毂12分布的结构锁定件4的外边缘27构成与连接齿轮相配合的滑动支承件。在这个实施例中结构锁定件4为与链轮2或支承凸肩10垂直的筋板,其中在结构锁定件4的上边缘13和轮毂12的上边缘14之间制有一个台阶15。
因此,在各个结构锁定件4之间形成了腔6,对于腔6后面还要进一步说明。
图8和图9展示了连接齿轮3的一个实施例。显然这个连接齿轮是空心的。连接齿轮3在面向链轮的侧面16有一与空腔17连通的开口18。绕轴19或绕端壁20内的支承孔42同心设置有作为垂直筋板构成的结构锁定件5。
这里也就又形成了各个腔6。
在连接齿轮3的上连缘22和结构锁定件5的上边缘23之间又形成一个台阶41。此外结构锁定件5的内边级24与支承孔42的内径“di”对中。连接齿轮3的内周表面28与链轮2的结构锁定件4的外边缘27和支承凸肩10的外周表面26相一致。结构锁定件5的内边缘24与链轮2的轮毂12的周面25相一致,所以构成滑动支承。
图10和图11是链轮2和连接齿轮3的透视图,其中同一零件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
图12展示装配后的链轮2和连接齿轮3的一个断面,链轮2和连接齿轮构成中间轮1。
同一零件在这里也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其中附加了用参考符号7表示的阻尼件。
位置比例和扭转间隙再一次清楚地由图13表明,它表示一个沿图12中G-G线剖开的截面。
在链轮2和连接齿轮3的装配状态,腔6被结构锁定件4和5再分隔成各个腔43,阻尼件7装入这些腔43内。在图中所示状态阻尼件7沿未承受压力,因为还未施加力。如果连接齿轮3与支承辊33的齿轮35啮合,那么结构锁定件4和5相对旋转直到一个合适的结构锁定。没有阻尼件7,结构锁定件5就会限位到结构锁定件4上或者它们的底部碰到一起。通过设置阻尼件7施加的力显著地衰减,并且部件立刻被驱动,不存在滞延。
如图13a所示,结构锁定件4或5还可以是锥形的结构,以便对阻尼件7施加均匀的压力。
本发明创造了一种中间轮,它用来驱动装载辊道的支承辊,这种装载辊道用于输送和无压装载单件货物,通过在(构成中间轮的链轮和连接齿轮的)结构锁定件之间设置阻尼件,消除了所有起动冲击,并且几乎没有驱动滞延。
参考附号表
1 中间轮
2 链轮
3 连接齿轮
4 2的结构锁定件
5 3的结构锁定件
6 腔
7 阻尼件
8 2的轴
9 2的端面
10 2的支承凸肩
11 2的齿根圆
12 2的轮毂
13 4的上边缘
14 12的上边缘
15 13和14之间的台阶
16 3的端面
17 3的空腔
18 3的开口
19 3的轴
20 3的端壁
21 2的支承孔
22 3的上边缘
23 5的上边缘
24 5的内边缘
25 12的外周表面
26 10的外周表面
27 4的外边缘
28 3的内周表面
29 框架型材
30 摆轴
31 1的外壳
32 链
33 支承辊
34 33和35的轴
35 33上的齿轮
36 29的下边框
37 执行机构
38 2的端面
39 支承凸肩
40 2的轮毂凸肩
41 22和23之间的台阶
42 3的支承孔
43 中间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