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造腔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造腔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2877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9 C N 1 0 2 8 2 8 7 7 8 A *CN102828778A* (21)申请号 201210357318.6 (22)申请日 2012.09.24 E21F 17/16(2006.01) (71)申请人重庆大学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72)发明人屈丹安 任松 姜德义 陈结 杨春和 (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0212 代理人穆祥维 (54) 发明名称 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造腔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
2、合 造腔方法,步骤:1、在岩盐储库选址;2、水溶钻井 钻穿目标岩盐层;3、在正六边形中心布置井工竖 井;4、井工竖井开挖至目标岩盐层底部;5、向水 溶钻井底部开挖连通巷道;6、在水溶钻井底部岩 盐层中建槽;7、切割下来的岩盐运至地面;8、建 槽结束后,在连通巷道竖井端安密封阀门;9、关 闭阀门,继续建造溶腔;10、打开连通巷道密封阀 门,将溶腔底部不溶物排放至竖井底部;11、将不 溶物排至地表;12、溶腔建造完毕后,密封连通巷 道。本发明可以解决高不溶物含量岩盐中水溶法 造腔难以建槽的问题;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本发明 可以提高90%以上的腔体可用容积;整体经济性 高于单纯的水溶造腔法。 (51)I。
3、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1页 2 1.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造腔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岩盐储库选址,按正六边形布置储库水溶钻井; 2)、水溶钻井钻穿目标岩盐层; 3)、在正六边形中心布置井工竖井; 4)、井工竖井开挖至目标岩盐层底部,使井工竖井底部与水溶钻井底部的连线坡度大 于1%; 5)、在井工竖井底部向水溶钻井底部开挖连通巷道; 6)、在水溶钻井底部岩盐层中采用人工切割方式进行建槽; 7)、切割下来的岩盐通过连通巷道和竖井运。
4、至地面; 8)、建槽结束后,在连通巷道竖井端安装高压密封阀门; 9)、关闭阀门,采用水溶法继续建造溶腔; 10)、在水溶造腔过程中,打开连通巷道密封阀门,将溶腔底部不溶物排放至竖井底 部; 11)、采用提升或多级抽放的方式将不溶物排至地表; 12)、溶腔建造完毕后,永久性密封连通巷道。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28778 A 1/3页 3 复杂盐岩井工、 水溶联合造腔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岩地下储库造腔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 造腔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相对其它储备方式,盐岩以其良好的蠕变、低渗透率及损伤自我恢复的特性,而被 公认为能源储存、高。
5、放射核废料永久性处理的最理想的介质。盐岩易溶于水,利用水溶造腔 技术可以实现地面水溶开采盐岩建造地下盐穴,水溶造腔具有施工易、工序简、投资少、效 益高的优点,因而水溶开采目前是盐岩地下储库造腔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外地下盐岩储库 几乎都建在巨厚盐丘中,而我国可建地下储库的盐岩均为层状盐岩,具有厚度薄、夹层多、 品位低、埋深大(湖北云应岩层埋深为1000m)的特点。相比之下我国地下岩盐储库建设难度 更大、运行风险更高。我国在多夹层盐岩地层中利用水溶技术建造能源地下储库时,因夹层 的存在使得溶腔腔体形状很难控制,加上国内盐岩品味较低,杂质分布不均使得水溶造腔 时腔体形状不均匀扩展,导致溶腔形状畸形。。
6、设计造腔段的岩盐、石膏、芒硝、泥岩等为薄互 层且交错频繁,难以找到较厚的适合建槽的盐层段,致使盐穴建造成腔难,盐穴腔体的形状 难以控制。特别是针对部分不溶厚夹层,当腔体形状扩展到一定阶段时,夹层大面积悬空在 卤水浸泡一定时间后出现无征兆的突然垮塌,一般会造成套管的砸弯或砸断、腔内卤水压 突然增大从而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水溶技术在我国多夹层盐矿地层中造腔时,因盐岩品 位低(国内盐岩的可溶物平均含量一般小于80%,夹层多为难溶和不溶物)含有很多不溶物, 盐岩中和夹层中的大量不溶在造腔过程中绝大部分沉积在腔体底部,根据现有造腔工程中 的测井资料显示,不溶物在卤水中浸泡膨化后的体积占整个造腔体积的50。
7、%左右,造成溶 腔体积严重损失,而间接产生的经济损伤一般超过50%。另外部分不溶物套管中排出时,极 易造成套管堵塞,促进卤水在套管内结晶,最终影响造腔进度。 0003 综上所述,现有水溶造腔方法存在如下不足:一、腔体形状难以有效的适时控制; 二、在多夹层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腔体的稳定性;三、不溶物沉积占到腔体体积50%左右,严 重影响腔体利用率;四、高不溶物含量岩盐中水溶法造腔建槽十分困难。 0004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提高腔体空间利用率 的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造腔方法。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复杂盐岩。
8、井工、水溶联合造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岩盐储库选址,按正六边形布置储库水溶钻井; 2)、水溶钻井钻穿目标岩盐层; 3)、在正六边形中心布置井工竖井; 说 明 书CN 102828778 A 2/3页 4 4)、井工竖井开挖至目标岩盐层底部,使井工竖井底部与水溶钻井底部的连线坡度大 于1%; 5)、在井工竖井底部向水溶钻井底部开挖连通巷道; 6)、在水溶钻井底部岩盐层中采用人工切割方式进行建槽; 7)、切割下来的岩盐通过连通巷道和竖井运至地面; 8)、建槽结束后,在连通巷道竖井端安装高压密封阀门; 9)、关闭阀门,采用水溶法继续建造溶腔; 10)、在水溶造腔过程中,打开连通巷道密封阀门。
9、,将溶腔底部不溶物排放至竖井底 部; 11)、采用提升或多级抽放的方式将不溶物排至地表; 12)、溶腔建造完毕后,永久性密封连通巷道。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解决高不溶物含量岩盐中水溶法造腔难以建槽 的问题,确保我国可用岩盐储库选址;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本发明可以提高90%以上的腔体 可用容积;一口竖井可以供6个储库使用,本发明的整体经济性高于单纯的水溶造腔法。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造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竖井分布的示意图; 图3为竖井开挖、巷道布置和造腔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人工开挖建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水溶造腔的结构示意图。 0009 。
10、附图中: 1竖井; 2巷道; 3密封阀门; 4槽; 5溶腔; 6油垫层; 7技术套管; 8中间管; 9中心管; 10盖层; 11盐岩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11 复杂盐岩井工、水溶联合造腔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岩盐储库选址,按正六边形布置储库水溶钻井(如图1所示)。 0012 2)、水溶钻井钻穿目标盐岩层。 0013 3)、在正六边形中心布置井工竖井(如图2所示)。 0014 4)、井工竖井开挖至目标岩盐层底部,确保竖井底部与水溶钻井底部的连线坡度 大于1%。 0015 5)、在井工竖井底部向水溶钻井底部开挖连通。
11、巷道(如图3所示)。 0016 6)、在水溶钻井底部岩盐层中采用人工切割方式进行建槽。 0017 7)、切割下来的岩盐通过连通巷道和竖井运至地面。 0018 8)、建槽结束后,在连通巷道竖井端安装高压密封阀门(如图4所示)。 0019 9)、关闭阀门,采用水溶法继续建造溶腔(如图5所示)。 0020 10)、在水溶造腔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打开连通巷道密封阀门,将溶腔底部 不溶物排放至竖井底部。 说 明 书CN 102828778 A 3/3页 5 0021 11)、采用提升或多级抽放的方式将不溶物排至地表。 0022 12)、溶腔建造完毕后,永久性密封连通巷道。 002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CN 102828778 A 1/4页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8778 A 2/4页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8778 A 3/4页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8778 A 4/4页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2877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