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固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板固定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308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9 C N 1 0 2 8 3 0 8 6 6 A *CN102830866A* (21)申请号 201110164774.4 (22)申请日 2011.06.17 G06F 3/044(2006.01) (71)申请人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朗山二路9号 (72)发明人王士敏 郭元元 商陆平 李绍宗 王连彬 陈雄达 (54) 发明名称 基板固定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 种基板固定方法。该基板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 提供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基板;提供具有第五表 面和第六表面的第三基板,并将第三基板设置于 第二基板上,使第六表面与第二表面接触;提供 一第二驱动模块用于将第三基板固定于第二基板 上;提供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基板;提供分别与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活动连接的支撑模块;提供 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提供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作用力,以将第三基板夹持于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移除第二驱动模块; 解除支撑模块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活动 连接,使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于第一基板 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三基板可作为一个整体使 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2页 2 1.一种基板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基板; 提供具有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的第三基板,并将所述第三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 上,使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 提供一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提供一第二作用力,将所述第三基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 上; 提供一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基板; 提供一分别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活动连接的支撑模块,并使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 面和第二基板的第三表面相对; 提供一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驱动模块,并使该第一部分与第二基板分别设。
4、 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第二部分与该第一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两侧,所述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一作用力,该第一作用力将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结合 在一起,以将所述第三基板夹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 述第五表面接触; 移除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使作用于所述第三基板上的第二作用力撤除; 解除支撑模块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活动连接,使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 板以及夹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三基板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 表面相背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形。
5、成多个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 二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多 个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第 一部分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二部分可拆卸地收容 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呈矩阵地设置 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部分包 括多个第一驱动点,所述第一驱动点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相似,其尺寸小于第一收 容空间的尺寸,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点,所述第二驱动点的形状与第。
6、二收容空 间相似,其尺寸小于第二收容空间,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点分别与多个第一收容空间对应,且 分别可拆卸地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多个第二驱动点分别与多个第一收容空间 对应,且分别可拆卸地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所述第二收 容空间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 面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 第一基板上其他位置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 第。
7、二收容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他位置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分别收容于该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 内的第一驱动点和第二驱动点之间提供的第一作用力大于其他位置的第一驱动点和第二 驱动点之间提供的第一作用力。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30866 A 2/2页 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多个通孔, 所述通孔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且所 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多个第三 驱动点和主驱动点,多个所述第三驱动。
8、点分别与多个所述通孔对应,且可拆卸地装配于多 个所述通孔内,所述主驱动点分别连接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点,用于通过所述多个第三驱动 点提供一第二作用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处的通孔的 尺寸大于其四侧边缘的通孔的尺寸,且沿着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处向四侧边缘的方向逐渐 变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 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以及第六表面均为平整且光滑的平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包括调节模块,该调 节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
9、所述的基板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均为台 阶面或曲面。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30866 A 1/6页 4 基板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触控面板根据其触控原理的不同,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红外式 触控面板以及声波式触控面板。 0003 电阻式、红外式、声波式触控面板由于其工作原理导致的缺陷,不适合用作手持移 动终端的操作界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其触控灵敏度好、使用寿命长、不易被外界信号干 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 0004 电容式触控面板又进一步分为表面电容。
10、式触控面板和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表面 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仅能实现单点触控,因此,其应用范围也不广泛。而投射电容式触控面 板由于其可实现多点触控被广泛应用。 0005 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X轴感测电极层、Y轴感测电极层。X轴感测电极 层和Y轴感测电极层分别形成于基板的两相背的表面。X轴感测电极层包括多条相互平行 且间隔分布的X轴感应电极串列,Y轴感测电极层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的Y轴感 应电极串列,且X轴感应电极串列与Y轴感应电极串列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上的投影相垂 直。因此在制作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时,首先需要在玻璃基板的一侧表面制作X轴感测电 极层,然后在另一侧表面制作Y轴感测电极层。
11、。制作X轴感测电极层和Y轴感测电极层需 要经历镀膜、光刻等工艺,因此,需要通过夹持装置将所述玻璃基板置于各种环境中。 0006 现有的玻璃基板夹持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台阶的支撑板,所述台阶与支撑板的侧壁 形成一凹槽,所述夹持装置通过支撑板的侧壁夹持所述玻璃基板的四侧边缘,利用所述多 个台阶与所述侧壁形成的凹槽防止所述玻璃基板脱落。然而,该夹持装置只是在所述玻璃 基板的四侧边缘对所述玻璃基板进行夹持,随着玻璃基板的尺寸增加,所述玻璃基板的中 心位置会因重力原因而变形翘曲,使在玻璃基板上制作的X轴感测电极层或Y轴感测电极 层的图案发生形变,影响所述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甚至丧失触控功能,导致。
12、 所述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良品率下降。 发明内容 0007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基板翘曲的基板固定方法。 0008 一种基板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具有第二表面的第二基板;提供具有第 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的第三基板,并将所述第三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使所述第六表 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接触;提供一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提供一第二作用力,将所述第三基板固 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提供一具有第一表面的第一基板;提供一分别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活动连接的支撑模块,并使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板的第三表面相对;提供 一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驱动模块,并使该第一部分与第二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 。
13、第一基板的两侧、第二部分与该第一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两侧,所述第一部分 说 明 书CN 102830866 A 2/6页 5 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一作用力,该第一作用力将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结合在一起, 以将所述第三基板夹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五表 面接触;移除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使作用于所述第三基板上的第二作用力撤除;解除支撑 模块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活动连接,使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于 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三基板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 0009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 第三表。
14、面,所述第三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形成多个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基板还包 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多个第二收容 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第二收容空间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一部分可拆 卸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第二部分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第二 收容空间内。 0010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一 基板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多个第一 驱动点,所述第一驱动点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相似,其尺寸小于第一收容空间的尺 寸,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多个第二驱。
15、动点,所述第二驱动点的形状与第二收容空间相似,其尺 寸小于第二收容空间,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点分别与多个第一收容空间对应,且分别可拆卸 地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多个第二驱动点分别与多个第一收容空间对应,且分 别可拆卸地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 0011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在垂 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0012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方向 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板 上其他位置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
16、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二收容 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他位置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分别收容于该位于所述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第一 驱动点和第二驱动点之间提供的第一作用力大于其他位置的第一驱动点和第二驱动点之 间提供的第一作用力。 0013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 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且所述通孔与 所述第二收容空间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多个第三驱动点和 主驱动点,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点分别与多个所述通孔对应,且可拆卸地装配于多个所述。
17、通 孔内,所述主驱动点分别连接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点,用于通过所述多个第三驱动点提供一 第二作用力。 0014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处的通孔的尺寸大于其 四侧边缘的通孔的尺寸,且沿着所述第二基板的中心处向四侧边缘的方向逐渐变小。 0015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 面、第五表面以及第六表面均为平整且光滑的平面。 0016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支撑模块包括调节模块,该调节模块用 于调整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 说 明 书CN 102830866 A 3/6页 6 0017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板固定。
18、方法中,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均为台阶面或曲 面。 0018 本发明提供的基板固定方法中,所述基板固定装置包括可提供第一作用力的第一 驱动模块和可提供第二作用力的第二驱动模块,所述第一作用力用于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二作用力用于使基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基 板和第二基板上设置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可提供第一作用力的第一驱 动模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在第二基板上设置多个通孔,用于收容可提供第二作 用力的第二驱动模块的多个第三驱动点,将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结合在一起,并将所 述基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且通过合理布设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
19、容空间以及多 个通孔,可使夹设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基板保持平整,防止所述基板因受力不均 产生翘曲。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板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0021 图2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使用图1所示的基板固定装置的基板固定方法流程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基板固定方法,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23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提供的基板固定装置的示意图。该基板固定装置100用于 固定一第三基板200,其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支撑模块130、第一驱动模块。
20、140、 第二驱动模块150。所述第一基板110与所述第二基板120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模块130包 括一调节模块(图中未示出),该调节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活动连 接,且所述支撑模块130的调节模块可调整所述第一基板110与所述第二基板120之间距 离。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40包括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3,所述第一部分141与所述第 二基板12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0的两侧,所述第二部分143与所述第一基板110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120的两侧,所述第一部分141与所述第二部分143用于提供第 一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固定在一起。所述。
21、第二驱动模块150用 于提供第二作用力,以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的所述第三基板 200。 0024 所述第一基板110包括平整且光滑的第一表面111、第三表面113、多个第一收容 空间115。所述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三表面113相背,所述第三表面113在本实施方式 中为平整且光滑的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113还可以是其他曲面、台阶面 等。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为所述第三表面113向所述第一表面111凹陷形成的盲孔,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为方形盲孔,其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113上。所 述第一收容空间115呈矩阵且均匀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
22、板110上,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 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40的第一部分141。所述第一部分141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点 1411,所述第一驱动点1411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驱动点1411的形 说 明 书CN 102830866 A 4/6页 7 状和大小与和它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的形状和大小相似,且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点 1411分别可拆卸地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内。 0025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41的多个第一驱动点1411可装配于一支架 上,通过该支架可同时将多个第一驱动点1411装配于所述多个第一收容空间115内。 0026 所述第二基板。
23、120包括平整且光滑的第二表面121、第四表面123、多个第二收容 空间125。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四表面123相背,且所述第二表面121与所述第一 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1相对,且相互平行,通过所述支撑模块130的调节模块可调整所述 第一表面111与所述第二表面12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四表面12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平整 且光滑的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表面123还可以是曲面、台阶面等。所述第二 收容空间125为所述第四表面123向所述第二表面121凹陷形成的盲孔,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5为方形盲孔,其开口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23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125呈矩阵。
24、且均匀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120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5用于收容所述第一 驱动模块140的第二部分143。所述第二部分143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点1431,所述第二驱 动点1431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5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驱动点1431的形状和大小与和它 对应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5的形状和大小相似,且多个所述第二驱动点1431分别可拆卸 地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5内。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5在垂直于所述 第一表面111或第二表面121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叠,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11或第二表 面121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0的四周边。
25、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的 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板110上其他位置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位于所述第二基板120的 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125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基板120上其他位置的所 述第二收容空间125,且分别收容于该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的四周边缘 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和第二收容空间125内的第一驱动点1411和第二驱动 点1431之间提供的第一作用力大于其他位置的第一驱动点1411和第二驱动点1431之间 提供的第一作用力,防止在利用所述基板固定装置100固定第三基板200时,所述第三基板 200发生翘曲。 0028 所述第二基板12。
26、0上设有多个通孔127,所述通孔127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 板120上,所述通孔127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21和第四表面123,且所述通孔127与所述第 二收容空间125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120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50包括多个第三驱 动点151和主驱动点153。所述第三驱动点151分别与所述通孔127对应,且收容于所述多 个通孔127内。所述主驱动点153分别连接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点151,用于通过所述多个第 三驱动点151提供一第二作用力,以固定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的第 三基板200。 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127尤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120的四侧边缘。
27、和中心 处,且所述中心处通孔127的尺寸大于四侧边缘的通孔127的尺寸,所述通孔127的尺寸指 通孔可以收容的物体的体积大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127的尺寸沿着从中心处 向四侧边缘的方向逐渐变小,即中心处的通孔127的尺寸最大,四侧边缘的通孔127的尺寸 最小,位于中心处和四侧边缘之间的通孔127的尺寸介于中心处的通孔127的尺寸和四侧 边缘的通孔127的尺寸之间。 说 明 书CN 102830866 A 5/6页 8 0030 本发明提供的基板固定装置100包括可提供第一作用力的第一驱动模块140和可 提供第二作用力的第二驱动模块150,所述第一作用力用于使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
28、20 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二作用力用于使第三基板200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120上。本发明通 过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上设置第一收容空间115和第二收容空间125,用于收容 可提供第一作用力的第一驱动模块140的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3,通过在第二基板 120上设置多个通孔127,用于收容可提供第二作用力的第二驱动模块150的多个第三驱动 点151,将所述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结合在一起,并将所述第三基板200固定于所 述第二基板120上,且通过合理布设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5和第二收容空间125以及多个 通孔127,可使夹设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的第三基板20。
29、0保持平整,防止所 述基板因受力不均产生翘曲。 0031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使用图1所示的基板固定装置 的基板固定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基板固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32 步骤S401:提供具有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表面为平整且光 滑的平面,所述第四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光滑且平整的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是 曲面或台阶面等。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四表面凹陷形成多个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 容空间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 所述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在本实。
30、施方式中,所述通孔尤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四侧边缘和中心处,且所述中心处 通孔的尺寸大于四侧边缘的通孔的尺寸,所述通孔的尺寸指通孔可以收容的物体的体积大 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尺寸沿着从中心处向四侧边缘的方向逐渐变小,即中心 处的通孔的尺寸最大,四侧边缘的通孔的尺寸最小,位于中心处和四侧边缘之间的通孔的 尺寸介于中心处的通孔的尺寸和四侧边缘的通孔的尺寸之间。 0033 步骤S403:提供具有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的第三基板,并将所述第三基板设置于 所述第二基板上,使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接触。所述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均为 平整且光滑的平面。 0034 步骤S405:提供一第二驱动模块。
31、,用于提供一第二作用力,将所述第三基板固定 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主驱动点和多个第三驱动驱动点。多个所述第 三驱动点分别与所述多个通孔对应,并装配于所述多个通孔内。所述主驱动点设置于所述 第二基板的第四表面所在的一侧,并分别与多个第三驱动点连接,以通过多个第三驱动点 向该第三基板提供一第二作用力,将所述第三基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0035 步骤S407:提供一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的第一基板。所述第一表面为平整且 光滑的平面,所述第三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光滑且平整的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 第三表面还可以是曲面、台阶面等。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三表面凹陷形成多个第一收容 。
32、空间,所述多个第一收容空间呈矩阵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 0036 步骤S409:提供一分别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活动连接的支撑模块,并使所述第 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板的第三表面相对,多个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分别与多个所述第 二收容空间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模块包括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基板 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基板的所述第五表面 接触。 说 明 书CN 102830866 A 6/6页 9 0037 步骤S411:提供一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驱动模块,并使该第一部分与 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第二部分与该第一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
33、第二基板的 两侧,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一作用力,该第一作用力将所述第一基板和第 二基板结合在一起,以将所述第三基板夹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部 分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点,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点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 二部分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点,多个所述第二驱动点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 述多个第一驱动点和多个第二驱动点一一对应。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容空间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 二表面的平面上的投影重叠,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 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板。
34、上其他位置的所 述第一收容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深度大于 所述第二基板上其他位置的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分别收容于该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 基板的四周边缘和中心处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驱动点和第二驱 动点之间提供的第一作用力大于其他位置的第一驱动点和第二驱动点之间提供的第一作 用力,防止在利用所述基板固定装置固定第三基板时,所述第三基板发生翘曲。 0039 步骤S413:移除第二驱动模块,使作用于所述第三基板上的第二作用力撤除。由 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过第一驱动模块提供的第一作用力结合在一起,使第三基板夹持 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因此。
35、,将第二作用力撤除。 0040 步骤S415:解除支撑模块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活动连接,使所述第 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三基板可作为一个整体使 用。 0041 本发明提供的基板固定方法通过一第二驱动模块提供的第二作用力将所述第三 基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通过一第一驱动模块提供的第一作用力将所述第三基板夹 设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第二收容空间以及 通孔,使所述第三基板在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时,防止出现翘曲现象。 0042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基板固定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 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多种 改进或替换,所有的该等改进或替换都应该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本发明的权利 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CN 102830866 A 1/2页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30866 A 10 2/2页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30866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