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3862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 C N 1 0 2 8 3 8 6 2 6 A *CN102838626A* (21)申请号 201210374110.5 (22)申请日 2012.10.07 C07F 3/06(2006.01) C09K 11/06(2006.01) (71)申请人复旦大学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72)发明人凌云 郑庆舒 周亚明 陈珍霞 刘小锋 杨永泰 翁林红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陆飞 盛志范 (54) 发明名称 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
2、孔自组装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先进多孔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 一种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刚性双羧酸类和刚 性氮杂环类有机配体为微孔材料的支撑墙壁,以 具有多配位场几何构型的金属离子为中心金属, 通过溶剂热自组装生长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双层 有机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所制备的具有双层 有机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孔道大小为520, 是三维互通孔道。该微孔自组装材料具有特征荧 光,在遇到硝基苯类易爆化合物时荧光减弱并发 生明显红移,从而实现识别的目的。本发明合成方 法简单、可调控性强、在检验检测硝基苯类易爆化 合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 一种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微孔自组装 材料由过渡金属离子与刚性双羧酸类配体和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组成,具有双层墙壁,孔 道为三维互通孔道,孔道大小在0.6 2 nm范围,属于三斜晶系,晶体单胞大小:a = 12.8 0.5 ,b = 17.0 0.5 ,c = 17.3 0.5 , = 75.5 0.5 , = 72.5 0.5 , = 67.9 0.5 。 2.一种如。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与所用X-射线波长无 关的以面间距d再现的衍射图确定: d I/I 0 (%) 16.40.5 80100 15.70.5 85100 12.30.5 1030 11.60.5 1540 11.20.5 2080 8.10.5 530 8.00.5 230 7.70.5 225 7.50.5 225 6.80.5 235 6.60.5 235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微孔自组装材料的二级 结构单元为具有十二连接的Zn 7 O 2 簇,其中处于四配位四面体配位场中的锌有四个,处于五 配位四方锥配位场中的锌有两个,处于。
5、六配位八面配位场中的锌一个,且该六配位的锌处 于倒反中心。 4.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荧光识别硝基苯类化 合物的能力,该微孔自组装材料具有特征荧光发射波长,当吸附了硝基苯类化合物后,其荧 光发射波长发生明显红移,同时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5.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 为:将过渡金属离子和刚性二酸类配体与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按0.5:1:110:1:1的质量比 例加入到溶剂中,室温搅拌5分钟500分钟后,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 60200溶剂热反应8小时200小时,然后自然冷却,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
6、产物。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离子来自金属盐甲 酸锌、乙酸锌、丙酸锌、丁酸锌、硝酸锌、硫酸锌、氯化锌、高氯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 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氨水、甲胺、二甲 基胺、三乙胺、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双羧酸类配体是对苯二 甲酸及其双羧酸类衍生物、4,4-联苯二甲酸及其双羧酸类衍生物、2,6-萘二酸及其双羧 酸类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是 4-(1H-吡唑-4-)吡啶、4。
7、-(3,5-二甲基-1H-吡唑-4-)吡啶、4-(3,5-二乙基-1H-吡唑-4-) 吡啶、4-(1H-吡唑-4-)-3,5-二胺基吡啶、4-(3,5-二甲基-1H-吡唑-4-)-3,5-二胺基吡 啶、4-(3,5-二乙基-1H-吡唑-4-)-3,5-二胺基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38626 A 1/4页 3 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先进多孔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 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0002 近年来,微孔自组装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成为先进多孔材料研究。
8、和新材料开发 的热点。这类微孔自组装材料由于其孔道内作用力大小可调、孔道大小可控,在有毒、有害、 易燃易爆分子的吸附、存储、识别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 到目前为止,合成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分子具有吸附、存储能力的微孔自组装 材料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报道,但现有的报道中涉及的多数微孔材料,不具有荧光识别能力 或识别能力不明显(Rosi, N. L.; Eckert, J.; Eddaoudi, M.; Vodak, D. T.; Kim, J.; OKeeffe, M.; Yaghi, O. M. Science, 2003, 300, 1127. Matsuda, R.; Kita。
9、ura, R.; Kitagawa, S.; Kubota, Y.; Belosludov, R.V.; Kobayashi, T.C.; Sakamoto, H.; Chiba, T.; Takata, M.; Kawazoe, Y.; Mita, Y. Nature, 2005, 436, 7048. Murray, L. J.; Dinca, M.; Long, J. R. Chem. Soc. Rev. 2009, 38, 1294. Ma, F.J.; Liu S.X.; Sun C.Y.; Liang D.D.; Ren G.J.; Wei F.; Chen Y.G.; Su Z.。
10、M. J. Am. Chem. Soc. 2011, 133, 4178. Montoro, C.; Linares, F.; Procopio, E. Q.; Senkovska, I.; Kaskel, S.; Galli, S.; Masciocchi, N.; Barea, E.; Navarro, J. A. R. J. Am. Chem. Soc.2011, 133, 11888.)。吸附易燃易爆分子的同时具有荧光识别能力的微孔自组装材料 具有更加广泛地应用前景。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李静课题组最近采用4,4-氧代双(苯甲酸)和 4,4-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具有三维互穿微孔的自组装材料,该。
11、微孔材料能够吸附硝基苯类 化合物,同时,由于硝基苯的吸附,导致了吸附剂自身的荧光减弱。但是,荧光减弱评价标准 可操作性差,一方面其受外界影响因素多,另一方面荧光减弱的识别能力低。因此,该自组 装材料的应用前景受到限制。 0004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具有荧光识别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不同于之前报道的材料,该微孔自组装材料是由刚性双羧酸类配体和刚 性含氮杂环类配体连接具有十二连接的二级结构单元Zn 7 O 2 簇,形成的三维孔道结构,孔道 墙壁是由两个具有电子共轭效应的有机配体,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双层墙壁,该微 孔材料具有特征荧光,在吸附硝基苯后,荧光不仅减弱,而。
12、且同时还发生明显的红移,识别 能力强。另外,由于所用基本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操作简单,因此在吸附、存储及响应识别 硝基苯类易爆分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操作简单的具有荧光识别硝基苯 类化合物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说 明 书CN 102838626 A 2/4页 4 0006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荧光识别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是 由刚性双羧酸类配体和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自组装得到,该 微孔自组装材料的二级结构单元为具有十二连接的Zn 7 O 2 簇,并具有双层墙壁,墙。
13、壁是由两 个具有电子共轭效应的有机配体,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孔道为三维互通孔道,孔道 大小在0.6 2 nm范围,属于三斜晶系,晶体单胞大小:a = 12.8 0.5 ,b = 17.0 0.5 ,c = 17.3 0.5 , = 75.5 0.5 , = 72.5 0.5 , = 67.9 0.5 。 0007 本发明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它由与所用X-射线波长无关的以面间距d再现的 衍射图确定: d I/I 0 (%) 16.40.5 80100 15.70.5 85100 12.30.5 1030 11.60.5 1540 11.20.5 2080 8.10.5 530 8.00.5 230。
14、 7.70.5 225 7.50.5 225 6.80.5 235 6.60.5 235 0008 本发明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在吸附硝基苯类化合物后,荧光发射峰发生明显红移 和减弱,实现了对硝基苯类易爆物的识别。 0009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荧光识别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 料,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将过渡金属离子和刚性双羧酸类配体与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按 0.5:1:1 10:1:1的质量比例加入到溶剂中,室温搅拌5 500分钟后,移到内衬聚四氟 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60 200溶剂热反应8 200小时,然后自然冷却,经过滤、洗 涤、干燥得到该产物。 0010 本发明中,所述的。
15、过渡金属离子是甲酸锌、乙酸锌、丙酸锌、丁酸锌、硝酸锌、硫酸 锌、氯化锌、高氯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 本发明中,所述的二级结构单元Zn 7 O 2 簇含有三种不同配位类型的锌离子,处于四 配位四面体场中的锌有四个,分别与两个来自不同羧基上的氧、一个来自含氮杂环上的氮 以及一个氧原子配位;处于五配位四方锥配位场中的锌有两个,分别与三个来自不同羧基 上的氧、一个来自含氮杂环上的氮以及一个氧原子配位;处于六配位八面配位场中的锌一 个,分别与四个来自不同羧基上的氧以及两个氧原子配位,且该六配位的锌处于此Zn 7 O 2 簇 的倒反中心。 0012 本发明中,所述的刚性双羧酸类配体是对苯二甲酸及其。
16、双羧酸类衍生物、4,4-联 苯二甲酸及其双羧酸类衍生物、2,6-萘二酸及其双羧酸类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 本发明中,所述的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是4-(1H-吡唑-4-)吡啶、4-(3,5-二甲 基-1H-吡唑-4-)吡啶、4-(3,5-二乙基-1H-吡唑-4-)吡啶、4-(1H-吡唑-4-)-3,5-二 胺基吡啶、4-(3,5-二甲基-1H-吡唑-4-)-3,5-二胺基吡啶、4-(3,5-二乙基-1H-吡 唑-4-)-3,5-二胺基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 说 明 书CN 102838626 A 3/4页 5 0014 本发明中,所述的双层墙壁是指:该微孔自组装材料的孔道墙壁是由两个具有 。
17、电子共轭效应的刚性双羧酸类配体或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通过配体自身-相互作用, 形成双层墙壁。 0015 本发明中,所述的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 基乙酰胺、氨水、甲胺、二甲基胺、三乙胺、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 0016 制备所得的具有荧光识别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为浅黄 色晶态固体,在280 nm 360 nm激发波长范围内存在该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相应的最大 发射波长在375 nm 425 nm范围内,而吸附了硝基苯类易爆化合物后的材料的最大激发 波长仍在280 nm 360 nm范围内,但相应的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到425 nm 52。
18、5 nm范围 内。 0017 本发明中,所述的吸附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1)直接将所得材料加入到 硝基苯类化合物中进行吸附;(2)直接将所得材料加入到含有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溶液中进 行吸附;(3)直接用所得材料吸附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蒸气。 附图说明 0018 图1 具有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的二级单元。 0019 图2 具有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 0020 图3 具有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的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 0021 图4具有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吸附硝基苯后的材料的荧光发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将0.208 g硝酸锌、0.097。
19、 g 4,4-联苯二甲酸和0.034 g 4-(3,5-二甲基-1H-吡 唑-4-)吡啶加入到10ml的N,N-二乙基甲酰胺溶剂中,室温搅拌30分钟后,得到白色乳 浊液,将其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140下反应约72小时,然后自然冷 却至室温(优选冷却速度约为5/h),过滤得浅黄色晶体,用N,N-二乙基甲酰胺、丙酮分 别洗涤该晶体三次,放入60烘箱中干燥30分钟即得到该微孔自组装材料。 0023 实施例2: 将0.198 g 乙酸锌、0.097 g 4,4-联苯二甲酸和0.034 g 4-(3,5-二乙基-1H-吡 唑-4-)吡啶加入到10 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室温。
20、搅拌10分钟,滴入15滴 硝酸后继续搅拌20分钟。将其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60下反应约8 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浅黄色晶体,用N,N-二甲基乙酰胺、丙酮分别洗涤该 晶体三次,真空干燥30分钟即得到该微孔自组装材料。 0024 实施例3: 将0.104 g 硝酸锌、0.048 g 4,4-联苯二甲酸和0.018 g 4-(3,5-二甲基-1H-吡 唑-4-)吡啶加入到1 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9 mL的N,N-二乙基甲酰胺溶剂中, 室温搅拌500分钟。将其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180下反应约120小 时,然后以约5/h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浅黄。
21、色晶体,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分别洗涤该晶体三次,放入80烘箱中干燥30分钟即得到该微孔自组装材料。 说 明 书CN 102838626 A 4/4页 6 0025 实施例4: 将0.198 g 乙酸锌、0.097 g 4,4-联苯二甲酸和0.040 g 4-(3,5-二乙基-1H-吡 唑-4-)吡啶加入到5 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5 mL的N,N-二乙基甲酰胺溶剂中, 室温搅拌100分钟。将其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160下反应约150小 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浅黄色晶体,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分别洗涤该晶 体三次,真空干燥30分钟即得到该微孔自组装。
22、材料。 0026 实施例5: 将0.201 g 硫酸锌、0.097 g 4,4-联苯二甲酸和0.029 g 4-(1H-吡唑-4-)吡啶加 入到10 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室温搅拌60分钟。将其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 不锈钢反应釜中,在140下反应约7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浅黄色晶体,用 N,N-二甲基乙酰胺、丙酮分别洗涤该晶体三次,放入60烘箱中干燥30分钟即得到该微 孔自组装材料。 0027 实施例6: 称取两份100 mg的双壁微孔材料,其中一份不做处理,另外一份浸入5 mL的硝基苯溶 液中20小时,然后过滤并用丙酮洗涤样品三次,真空干燥30分钟去除表面吸附的丙酮。。
23、对 上述两个样品分别进行固体荧光表征,结果表明浸泡硝基苯的样品荧光发射波长发生明显 红移,且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0028 实施例7: 将100 mg硝基苯加入到5 mL的均三甲苯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100 mg的 双壁微孔材料,浸泡5小时,然后过滤并用丙酮洗涤样品三次,真空干燥30分钟去除表面吸 附的丙酮。对上述两个样品分别进行固体荧光表征,结果表明吸附硝基苯后的样品荧光发 射波长发生明显红移且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0029 实施例8: 采用重量吸附仪器,称取100 mg的该双层墙壁的微孔材料,真空活化8小时,然后通入 硝基苯的蒸气,静态吸附1小时后,测定其荧光,结果显示其荧光波长与未吸附硝基苯的材 料相比明显发生红移,荧光强度也明显减弱。 说 明 书CN 102838626 A 1/2页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38626 A 2/2页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38626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