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及热升华双面转印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及热升华双面转印机.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8723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9 C N 1 0 3 5 8 7 2 3 3 A (21)申请号 201310562948.1 (22)申请日 2013.11.13 B41F 16/02(2006.01) B41M 5/382(2006.01) D06P 5/26(2006.01) (71)申请人姜平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下汴新村 汴康路鑫浩科技园2F (72)发明人姜平 (54) 发明名称 一种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及热升华双面 转印机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 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及热。
2、升华双面转印机。本 发明采用送料机构、对位机构、转印机构以及收料 机构实现全自动的流水线转印技术以及独特的工 艺,特别解决了现有无法同时双面转印的难题,相 对于之前对加工物料双面转印需要分两次进行, 减少了对加工物料双面热升华转印所需要的时 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单位的收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87233 A CN 103587233 A 1/2页 2 1.一种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方法包括如。
3、下步骤: (1)、将待加工物料卷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并由缠绕装置缠绕定位; (2)、加工物料被输送至到达张紧装置进行缠绕继续输送,到达转印的对位装置,同时 通过两组送纸调节装置分别从上述加工物料的上下两端输送转印纸进入对位装置,经由对 位装置对加工物料与两转印纸之间的图案进行对位,完成后进入转印机构; (3)、转印机构中先启动加热装置进行加温,当温度达到转印条件的时候,加工物料及 两份转印纸送入达到转印温度的转印机构,经过毛毯和滚筒进行转印,并由收纸装置对转 印后的废纸同时进行卷张回收; (4)、转印出来的物料通过收料机构将转印好的物料每条分开,装载在纸箱或其他载体 中。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
4、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两组送 纸调节装置输送的两组转印纸,其印有图案的两面相对,织物则处于两转印纸之间,经本机 构对位后即将送入转印机构,确保进入转印机构前加工物料与转印纸的图案面对位准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进 入对位机构前还需通过纠偏调节装置对跑偏的织物进行定位;所述步骤(2)加工物料以及 转印纸进入对位装置前,还需经由转印织物纠偏装置对上述加工物料以及转印纸的位置的 偏差进行调节纠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毛毯 和滚筒之间的压力和微调可以通过毛。
5、毯纠偏调节装置进行调节,确保了在转印的过程中, 织物与转印纸之间不会偏离。 5.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方法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 置的送料机构、对位机构、转印机构以及收料机构,具体设置如下: 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机架以及依次设置于送料机架上的固定装置以及缠绕装置; 对位机构,包括对位基座以及设置对位基座上的张紧装置、对位装置和至少一组的送 纸机构,所述对位基座设置于送料机构以及转印机构之间,所述每组送纸机构包括一组导 向机构、第一送纸调节装置和第二送纸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送纸调节装置和第二送纸调节 装置分别设置于导向机构的上下两端,所述张紧装置和对位装置分别设置于对位基座的。
6、输 入端和输出端; 转印机构,包括控制面板、主机箱以及设置于主机箱上的加热装置、驱动装置、收纸机 构、滚筒和毛毯,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收纸机构、滚筒以及毛毯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 滚筒和毛毯的周边,所述滚筒与毛毯紧靠,且其紧靠距离可进行调节,所述收纸机构设置至 少两组; 收料机构,实现对转印完成的加工物料的自动回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还包括纠偏 调节装置,所述纠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模具,所述第一定位模具的上端为定轴固定于 送料机架末端的上部,其下端通过轴承实现可转动的导杆与送料机架连接,所述固定装置 包括多支设置于机架前端的盘头定位杆以及设置。
7、于所述盘头定位杆上的盘头松紧调节块, 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多支呈等距排布且固定于送料机架中端的织物缠绕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机构还包括转印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587233 A 2/2页 3 织物纠偏装置,所述转印织物纠偏装置包括纠正导杆以及纠偏座,所述对位装置包括置第 二定位模具和第三定位模具,所述纠正导杆为通过轴承设置第二定位模具和第三定位模具 之间,所述纠偏座设置有可调节纠偏座角度的模具微调手轮,在所述纠偏座设置多根导柱, 所述导柱形成三条用于通过加工物料以及两转印纸的通道,所述第二定位模具与纠偏座的 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模具设置于纠。
8、正导杆的前端,且位置低于所述纠正导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机构还设置有备 用送纸调节装置,所述送纸调节装置包括气涨轴、气涨轴锁紧块以及气涨轴松紧调节块,所 述气涨轴通过气涨轴锁紧块固定于对位基座上,所述第一送纸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纠正导 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送纸调节装置和备用送纸调节装置均设置于对位基座的内部,所述 张紧装置包括织物松紧调节杆、牙箱以及与牙箱连接的调节手柄,所述织物松紧调节杆通 过轴承与所述牙箱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织物导向杆以及导向座,所述织物导向杆设置 于导向座与张紧装置之间,所述导向座设置有三个成波浪状排布的导向导杆,所述导向导 。
9、杆通过旋钮固定于导向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通过链轮设置主 机箱的中部,在所述滚筒上方以及下方设置有毛毯筒,所述毛毯设置于毛毯筒上,且毛毯筒 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手轮、调节丝杆、以及毛毯松紧调节滚 筒,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且分布设置于滚筒 以及毛毯的上方、背面以及下方,所述收纸机构包括第一收纸机构和第二收纸机构,所述第 一收纸机构和第二收纸机构分别设置于滚筒输出端的上下两方,所述第一收纸机构和第二 收纸机构均包括收纸气涨轴、气涨轴锁紧手柄、气涨轴调速手轮以及气涨轴松紧调手柄,所 述收。
10、纸气涨轴通过气涨轴锁紧手柄固定于主机箱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减速电机、链 轮以及链条,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通过链轮与链条分别与所述收纸气涨轴、滚筒以及毛毯筒 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架 以及设置于收料架上的第二减速电机、多组收料筒和调速器,在所述收料筒的末端设置有 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连接,所述调速器 与第二减速电机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587233 A 1/6页 4 一种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及热升华双面转印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双面。
11、转印的工艺方法及热升华双面 转印机。 背景技术 0002 热转印技术很早就应用于织物热转移印花生产,随着高科技飞速发展,热转印技 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油墨品种分类有热压转印型和热升华转印型,热压转印技术首先是 用网印、凹印等印刷方式,将图文印刷在热转印纸或塑料膜上,然后通过加热加压,将图文 转印到织物、皮革等物品上;传统的热升华转印是指通过丝网印刷将热升华转印油墨印刷 到纸(或塑料膜)上,将印好图文的纸(或膜)与织物重叠在一起加热、加压或减压,纸(或膜) 上的染料就成气相状态升华转移到织物上,目前国内印花市场中,热升华转印机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但是普遍都只能对物体进行单面热升华转印,很多情况。
12、需要进行双面转印,然而 现有的转印机一直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导致仅能以单面,现有的做法是对织物等进行两 次转印,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对双面热升华转印技术的开发存在必然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所述工艺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0005 (1)、将待加工物料卷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并由缠绕装置缠绕定位; 0006 (2)、加工物料被输送至到达张紧装置进行缠绕继续输送,到达转印的对位装置, 同时通过两组送纸调节装置分别从上述加工物料的上下两端输送转印纸进入对位装置,经 由对位装置对加工物料与。
13、两转印纸之间的图案进行对位,完成后进入转印机构; 0007 (3)、转印机构中先启动加热装置进行加温,当温度达到转印条件的时候,加工物 料及两份转印纸送入达到转印温度的转印机构,经过毛毯和滚筒进行转印,并由收纸装置 对转印后的废纸同时进行卷张回收; 0008 (4)、转印出来的物料通过收料机构将转印好的物料每条分开,装载在纸箱或其他 载体中。 0009 特别的,步骤(2)所述的两组送纸调节装置输送的两组转印纸,其印有图案的两面 相对,织物则处于两转印纸之间,经本机构对位后即将送入转印机构,确保进入转印机构前 加工物料与转印纸的图案面对位准确。 0010 特别的,步骤(1)中在进入对位机构前还需。
14、通过纠偏调节装置对跑偏的织物进行 定位;所述步骤(2)加工物料以及转印纸进入对位装置前,还需经由转印织物纠偏装置对 上述加工物料以及转印纸的位置的偏差进行调节纠正。 0011 特别的,步骤(3)中毛毯和滚筒之间的压力和微调可以通过毛毯纠偏调节装置进 行调节,确保了在转印的过程中,织物与转印纸之间不会偏离。 说 明 书CN 103587233 A 2/6页 5 0012 一种实现上述工艺方法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包括依次设置的送料机构、对位机 构、转印机构以及收料机构,具体设置如下: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机架以及依次设置于送料 机架上的固定装置以及缠绕装置;对位机构,包括对位基座以及设置对位基座上的张。
15、紧装 置、对位装置和至少一组的送纸机构,所述对位基座设置于送料机构以及转印机构之间,所 述每组送纸机构包括一组导向机构、第一送纸调节装置和第二送纸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送 纸调节装置和第二送纸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导向机构的上下两端,所述张紧装置和对位装 置分别设置于对位基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转印机构,包括控制面板、主机箱以及设置于主 机箱上的加热装置、驱动装置、收纸机构、滚筒和毛毯,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收纸机构、滚筒 以及毛毯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滚筒和毛毯的周边,所述滚筒与毛毯紧靠,且其紧靠距 离可进行调节,所述收纸机构设置至少两组;收料机构,实现对转印完成的加工物料的自动 回收。 0013 特别。
16、的,送料机构还包括纠偏调节装置,所述纠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模具,所 述第一定位模具的上端为定轴固定于送料机架末端的上部,其下端通过轴承实现可转动的 导杆与送料机架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支设置于机架前端的盘头定位杆以及设置于所 述盘头定位杆上的盘头松紧调节块,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多支呈等距排布且固定于送料机架 中端的织物缠绕杆。 0014 特别的,对位机构还包括转印织物纠偏装置,所述转印织物纠偏装置包括纠正导 杆以及纠偏座,所述对位装置包括置第二定位模具和第三定位模具,所述纠正导杆为通过 轴承设置第二定位模具和第三定位模具之间,所述纠偏座设置有可调节纠偏座角度的模具 微调手轮,在所述纠偏座设置多。
17、根导柱,所述导柱形成三条用于通过加工物料以及两转印 纸的通道,所述第二定位模具与纠偏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模具设置于纠正导杆的 前端,且位置低于所述纠正导杆。 0015 特别的,送纸机构还设置有备用送纸调节装置,所述送纸调节装置包括气涨轴、气 涨轴锁紧块以及气涨轴松紧调节块,所述气涨轴通过气涨轴锁紧块固定于对位基座上,所 述第一送纸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纠正导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送纸调节装置和备用送纸调 节装置均设置于对位基座的内部,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织物松紧调节杆、牙箱以及与牙箱连 接的调节手柄,所述织物松紧调节杆通过轴承与所述牙箱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织物导 向杆以及导向座,所述织物导向杆设。
18、置于导向座与张紧装置之间,所述导向座设置有三个 成波浪状排布的导向导杆,所述导向导杆通过旋钮固定于导向座上。 0016 特别的,滚筒通过链轮设置主机箱的中部,在所述滚筒上方以及下方设置有毛毯 筒,所述毛毯设置于毛毯筒上,且毛毯筒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调 节手轮、调节丝杆、以及毛毯松紧调节滚筒,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 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且分布设置于滚筒以及毛毯的上方、背面以及下方,所述收纸机构包 括第一收纸机构和第二收纸机构,所述第一收纸机构和第二收纸机构分别设置于滚筒输出 端的上下两方,所述第一收纸机构和第二收纸机构均包括收纸气涨轴、气涨轴锁紧手柄、气 。
19、涨轴调速手轮以及气涨轴松紧调手柄,所述收纸气涨轴通过气涨轴锁紧手柄固定于主机箱 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减速电机、链轮以及链条,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通过链轮与链条分 别与所述收纸气涨轴、滚筒以及毛毯筒连接。 0017 特别的,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架以及设置于收料架上的第二减速电机、多组收料筒 说 明 书CN 103587233 A 3/6页 6 和调速器,在所述收料筒的末端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且 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连接,所述调速器与第二减速电机连接。 0018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送料机构,每条加工物料通过盘头固定在固定装置中,加工 物料可以为各种宽窄的织带、缎带、宠物带。
20、、吉他带等织物,通过缠绕装置到达纠偏调节装 置,纠偏调节装置可以对跑偏的织物进行定位。对位机构,织物经中的纠偏调节装置后到达 张紧装置,经缠绕后到达转印的织物对位装置及转印织物纠偏装置,转印织物对位装置可 对转印织物与两转印纸之间的图案进行对位,转印织物纠偏装置则可对对位前的偏差进行 调节纠正。第一送纸调节装置、第二送纸调节装置则分别装载了转印纸,前下方还设有备用 送纸调节装置。各送纸调节装置可对送纸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在本机构中,两转印纸印 有图案的两面相对,织物则处于两转印纸之间,经本机构对位后即将送入主机,确保了进入 主机前织物与转印纸的对位准确。滚筒、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
21、热装置同时 加温,当温度达到转印条件的时候,织物及两份转印纸送入达到转印温度的主机部分,经过 毛毯和滚筒进行转印。毛毯和滚筒的之间的压力和微调可以通过毛毯纠偏调节装置进行调 节。两者之间的压力及其上述的加热装置、毯纠偏调节装置确保了在转印的过程中,织物与 转印纸之间不会偏离,从而确保了转印的质量。第一收纸装置、第一收纸装置则对转印后的 废纸同时进行卷张回收,收料机构,转印出来的织物通过收料转筒的转动将转印好的织物 每条分开,装载在纸箱或其他载体中。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送料机构、对位机构、转印机构 以及收料机构实现全自动的流水线转印技术,特别解决了现有无法同时。
22、双面转印的难题, 相对于之前对加工物料双面转印需要分两次进行,减少了对加工物料双面热升华转印所需 要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单位的收益。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对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的转印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3的转印机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的收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 图1至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 0027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双面转印的工艺方法,所述工艺方法包括 如下。
23、步骤: 0028 (1)、将待加工物料卷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并由缠绕装置缠绕定位,进入对位机构 前还需通过纠偏调节装置对跑偏的织物进行定位; 0029 (2)、加工物料被输送至到达张紧装置进行缠绕继续输送,到达转印的对位装置, 加工物料以及转印纸进入对位装置前,还需经由转印织物纠偏装置对上述加工物料以及转 印纸的位置的偏差进行调节纠正,同时通过两组送纸调节装置分别从上述加工物料的上下 说 明 书CN 103587233 A 4/6页 7 两端输送转印纸进入对位装置,经由对位装置对加工物料与两转印纸之间的图案进行对 位,所述的两组送纸调节装置输送的两组转印纸,其印有图案的两面相对,织物则处于两转 。
24、印纸之间,经本机构对位后即将送入转印机构,确保进入转印机构前加工物料与转印纸的 图案面对位准确,完成后进入转印机构; 0030 (3)、转印机构中先启动加热装置进行加温,当温度达到转印条件的时候,加工物 料及两份转印纸送入达到转印温度的转印机构,经过毛毯和滚筒进行转印,并由收纸装置 对转印后的废纸同时进行卷张回收,其中毛毯和滚筒之间的压力和微调可以通过毛毯纠偏 调节装置进行调节,确保了在转印的过程中,织物与转印纸之间不会偏离; 0031 (4)、转印出来的物料通过收料机构将转印好的物料每条分开,装载在纸箱或其他 载体中。 0032 一种实现上述工艺方法的热升华双面转印机,包括依次设置的送料机构。
25、、对位机 构、转印机构以及收料机构,具体设置如下: 0033 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机架001以及依次设置于送料机架001上的固定装置以及 缠绕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送料机构还包括纠偏调节装置,纠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模具 002,所述第一定位模具002的上端为定轴固定于送料机架001末端的上部,其下端通过轴 承实现可转动的导杆与送料机架001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多支设置于机架前端的盘头 定位杆003以及设置于所述盘头定位杆003上的盘头松紧调节块004,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多 支呈等距排布且固定于送料机架001中端的织物缠绕杆005; 0034 对位机构,包括对位基座017以及设置对位基座017上的张。
26、紧装置、对位装置和至 少一组的送纸机构,对位基座017设置于送料机构以及转印机构之间,所述每组送纸机构 包括一组导向机构、第一送纸调节装置012和第二送纸调节装置013,所述第一送纸调节装 置012和第二送纸调节装置013分别设置于导向机构的上下两端,所述张紧装置和对位装 置分别设置于对位基座01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在本实施例中对位机构还包括转印织物纠 偏装置,所述转印织物纠偏装置包括纠正导杆006以及纠偏座007,所述对位装置包括置第 二定位模具008和第三定位模具009,所述纠正导杆006为通过轴承设置第二定位模具008 和第三定位模具009之间,所述纠偏座007设置有可调节纠偏座007角。
27、度的模具微调手轮 010,在所述纠偏座007设置多根导柱,所述导柱形成三条用于通过加工物料以及两转的印 纸通道,所述第二定位模具008与纠偏座00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模具009设置于 纠正导杆006的前端,且位置低于所述纠正导杆006,送纸机构还设置有备用送纸调节装置 011,所述送纸调节装置包括气涨轴014、气涨轴锁紧块015以及气涨轴松紧调节块016,所 述气涨轴014通过气涨轴锁紧块015固定于对位基座017上,所述第一送纸调节装置012 设置于所述纠正导杆006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送纸调节装置013和备用送纸调节装置011 均设置于对位基座017的内部,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织物松紧调节。
28、杆018、牙箱019以及与牙 箱019连接的调节手柄020,所述织物松紧调节杆018通过轴承与所述牙箱019连接,所述 导向机构包括织物导向杆021以及导向座022,所述织物导向杆021设置于导向座022与张 紧装置之间,所述导向座022设置有三个成波浪状排布的导向导杆,所述导向导杆通过旋 钮固定于导向座022上; 0035 转印机构,包括控制面板039、主机箱023以及设置于主机箱023上的加热装置、驱 动装置、收纸机构、滚筒024和毛毯025,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收纸机构、滚筒024以及毛毯 说 明 书CN 103587233 A 5/6页 8 025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滚筒024和毛毯。
29、025的周边,所述滚筒024与毛毯025紧靠, 且其紧靠距离可进行调节,所述收纸机构设置至少两组,在本实施例中,滚筒024通过链轮 设置主机箱023的中部,在所述滚筒024上方以及下方设置有毛毯筒026,所述毛毯025设 置于毛毯筒026上,且毛毯筒026设置有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手轮 027、调节丝杆028、以及毛毯松紧调节滚筒029,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 整毛毯筒026与滚筒024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节毛毯025与滚筒024之间的距离,实现 不同物料的转印等;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装置030、第二加热装置031以及第三加热 装置032,且上述的三个加热。
30、装置分别分布设置于滚筒024以及毛毯025的上方、背面以及 下方,所述收纸机构包括第一收纸机构033和第二收纸机构034,所述第一收纸机构033和 第二收纸机构034分别设置于滚筒024输出端的上下两方,所述第一收纸机构033和第二 收纸机构034均包括收纸气涨轴035、气涨轴锁紧手柄036、气涨轴调速手轮037以及气涨 轴松紧调手柄038,所述收纸气涨轴035通过气涨轴锁紧手柄036固定于主机箱023上,所 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减速电机、链轮以及链条,所述第一减速电机设置于主机箱023内且 通过链轮与链条分别与所述收纸气涨轴035、滚筒024以及毛毯筒026连接; 0036 收料机构,包括收料。
31、架041以及设置于收料架041上的第二减速电机042、多组收 料筒043和调速器044,在所述收料筒043的末端设置有从动带轮045,所述从动带轮045 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042通过主动带轮046与三角带047连接, 所述调速器044与第二减速电机042连接,实现对转印完成的加工物料的自动回收。 0037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将加工物料通过盘头穿入盘头定位杆003内,并通过盘头 松紧调节块004将其固定,加工物料可以为各种宽窄的织带、缎带、宠物带、吉他带等织物, 将加工物料从盘头拉出并缠绕于织物缠绕杆005上,之后到达纠偏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定 位模具002可以对跑偏的织。
32、物进行定位。加工物料经第一定位模具002纠偏后到达张紧装 置,并缠绕于织物松紧调节杆018上,可通过设置的调节手柄020进行调节加工物料的松紧 度,经缠绕后经过织物导向杆021以及导向座022,由第三定位模具009进行第一次纠偏以 及定位,再通过纠正导杆006进入纠偏座007,同时第一送纸调节装置012、第二送纸调节装 置013则分别装载了转印纸,前下方还设有备用送纸调节装置011。各送纸调节装置可对 送纸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第一送纸调节装置012和第二送纸调节装置013将设置于气涨 轴014上的转印纸输送至纠偏座007,如果即可实现,加工物料以及两转印纸进入响应的通 道,最后通过第二定位模具。
33、008对加工物料与两转印纸之间的图案进行对位,特别需要注 意的是第一送纸调节装置012和第二送纸调节装置013输送的两组转印纸,其印有图案的 两面相对,织物则处于两转印纸之间,经本机构对位后即将送入转印机构,确保进入转印机 构前加工物料与转印纸的图案面对位准确,完成后进入转印机构;在加工物料未进入转印 机构前,预先通过控制面板039启动滚筒024、第一加热装置030、第二加热装置031、第三加 热装置032同时加温,当温度达到转印条件的时候,加工物料及两份转印纸送入达到转印 温度的主机部分,经过毛毯025和滚筒024进行转印。毛毯025和滚筒024的之间的压力 和微调可以通过毛毯025纠偏调节。
34、装置进行调节。两者之间的压力及其上述的加热装置、 毯纠偏调节装置确保了在转印的过程中,织物与转印纸之间不会偏离,从而确保了转印的 质量。第一收纸装置、第一收纸装置则对转印后的废纸同时进行卷张回收,收料机构,转印 出来的织物通过收料转筒的转动将转印好的织物每条分开,装载在纸箱或其他载体中。 说 明 书CN 103587233 A 6/6页 9 003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送料机构、对位机构、转印机构 以及收料机构实现全自动的流水线转印技术,特别解决了现有无法同时双面转印的难题, 相对于之前对加工物料双面转印需要分两次进行,减少了对加工物料双面热升华转印所需 要的时间,大。
35、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单位的收益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3587233 A 1/5页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587233 A 10 2/5页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587233 A 11 3/5页 1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587233 A 12 4/5页 1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587233 A 13 5/5页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3587233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