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用排水泵.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25468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7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6125.3

申请日:

2011.09.30

公开号:

CN102536838A

公开日:

2012.07.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04D13/02

主分类号:

F04D13/02

申请人: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发明人:

小野寺康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0.12.16 JP 2010-28004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李家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用排水泵。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空调机用排水泵中,以高精度的中心度及垂直度组装马达部(10)和泵部(20),以降低水声、马达声及振动声。本发明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在泵部(20)的盖壳体(6)上绕泵部(20)的中心轴(L2)形成有引导部(62),在其外周形成纵壁(63)。将形成于马达部(10)的轴承组件(1)上的轴承盖(11a)(轴承部)的圆筒状侧面(11a1)嵌合在引导部(62)的上端部的引导面(62b)内。使轴承组件(1)外周的突缘部(12a)的平坦部(12a1)与盖壳体(6)的纵壁(63)上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空调机用排水泵,其通过马达部使泵部的叶轮旋转,并用上述泵
部进行水的吸入及排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部具备内部装有马达的驱动轴的轴承且与该驱动轴一起突出于
上述泵部侧的轴承部,以及在上述泵部侧、位于上述轴承部的外周且由与上述
马达的驱动轴正交的面构成的平坦部,并且,
上述泵部具备延伸设置在上述马达侧且位于上述泵部的中心轴的周围的
引导部,以及在从上述引导部向外侧离开的位置且延伸设置在上述马达侧的纵
壁,
上述马达部的上述轴承部具有由以上述驱动轴为旋转轴的旋转面构成的
圆筒状侧面,上述泵部的上述引导部具有形成于距离上述泵部的中心轴等距离
的位置上的引导面,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具有与上述泵部的中心轴正交并且位
于绕中心轴的圆周上的抵接面,
将上述马达部的轴承部的上述圆筒状侧面嵌合在上述泵部的引导部的上
述引导面内,并且在使上述马达部的上述平坦部与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的上述
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将上述马达部固定在上述泵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为圆筒形状,该泵部具有形成于上述纵壁外周的圆筒
形状的外壁,在上述纵壁与上述外壁上的绕上述中心轴的不同角度位置上分别
形成有狭缝,利用该纵壁和外壁构成双层壁的迷宫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部是DC无刷马达,该DC无刷马达在树脂模制部内具有一体成
形有定子单元的定子电路部。

说明书

空调机用排水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排出积存在空调机的接露盘中的水的空调机用排水泵。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空调机用排水泵,有例如日本特开2002-48084号公报(专利
文献1)及日本特开2000-809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泵。这种排水
泵在形成于泵室下部的圆筒状的吸入口内配置有与叶轮一体构造的小叶片(辅
助叶片),通过使该小叶片旋转来从吸入口抽吸接露盘中的水,从而利用设置
在小叶片上部的大直径叶片来将抽吸的水排出到外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48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80996号公报

然而,泵室的用于使叶轮旋转的DC无刷马达等的马达部及具有泵室的泵
部分别进行制造,然后在将该马达部组装在泵部上。但是,由于马达部的各零
部件的间隙及公差误差的影响,在组装时马达部与泵部的各零部件(盖壳体、
泵室壳体、叶轮)相互间的中心度及垂直度等将产生偏差。当产生该偏差时,
尤其是叶轮与主体(盖壳体、泵室壳体)的中心度偏移时,将会产生轮叶噪音
的增加、马达声的增加、以及泵振动大增加等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就是在通过马达部使泵部的叶轮旋转,从而由上述泵
部来进行水的吸入及排出的空调机用排水泵中,以高精度的中心度及垂直度将
马达部和泵部组装在一起。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一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其通过马达部使泵部
的叶轮旋转,并用上述泵部进行水的吸入及排出,其特征是,上述马达部具备
内部装有马达的驱动轴的轴承、与该驱动轴一起突出于上述泵部侧的轴承部,
以及在上述泵部侧、位于上述轴承部的外周且由与上述马达的驱动轴正交的面
构成的平坦部;并且上述泵部具备延伸设置在上述马达侧且位于上述泵部的中
心轴的周围的引导部,以及在从上述引导部向外侧离开的位置且延伸设置在上
述马达侧的纵壁;上述马达部的上述轴承部具有由以上述驱动轴为旋转轴的
旋转面构成的圆筒状侧面,上述泵部的上述引导部具有形成于距离上述泵部的
中心轴等距离的位置上的引导面,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具有与上述泵部的中心
轴正交、并且位于绕中心轴的圆周上的抵接面;将上述马达部的轴承部的上述
圆筒状侧面嵌合在上述泵部的引导部的上述引导面内,并且在使上述马达部的
上述平坦部与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的上述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将上述马达部
固定在上述泵部上。

方案二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在方案一记载的空调机用排水泵中,其特征是,
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为圆筒形状,该泵部具有形成于上述纵壁外周的圆筒形状
的外壁,在上述纵壁与上述外壁上的绕上述中心轴的不同角度位置上分别形成
有狭缝,利用该纵壁和外壁构成双层壁的迷宫构造。

方案三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在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空调机用排水泵中,其
特征是,上述马达部是DC无刷马达,该DC无刷马达在树脂模制部内具有一
体成形有定子单元的定子电路部。

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方案一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由于通过马达部的轴承
部与泵部的引导部的嵌合部分将轴承固定在泵部的中心轴上,通过马达部的平
坦部与泵部的纵壁的抵接面的抵接部分在马达部的平坦部与泵部的中心轴正
交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因而使马达部的驱动轴与泵部的中心轴一致地进行中心
的决定,能降低马达部与泵部的中心度及垂直度的偏移。另外,由于在驱动轴
上利用最近的轴承部进行中心的决定,并且泵部的纵壁在从引导部向外侧离开
的位置,因而中心度及垂直度的精度增高。

根据方案二的空调机用排水泵,除了方案一的效果之外,由于利用迷宫
构造做成防止泵的水声等泄漏到外部,同时将纵壁作为该迷宫构造的一部分的
结构,因而为获得这两个效果的构造变得简单。

根据方案三的空调机用排水泵,除了方案一或二的效果之外,由于能将轴
承部直接设置在一体成形了定子单元的树脂模制部上,能确保马达部的中心度
的精度,因而中心度及垂直度的精度进一步增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局部剖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轴承组件与盖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状况的剖视
立体图。

图中:

1-轴承组件,11-外壳体,11a-轴承盖(轴承部),11a1-圆筒状侧面,
12-内壳体,12a-突缘部,12a1-平坦部,14-轴承,3-定子电路部,31-
定子单元,32-树脂模制部,41-驱动轴,5-泵室壳体,6-盖壳体,62-引
导部,62a-切槽,62b-引导面,63-纵壁,63a-抵接面,63b-狭缝,64-
外壁,64b-狭缝,7-叶轮,71-轴嵌合部,10-马达部,20-泵部,30-固
定部(托架),L1-轴,L2-中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
施方式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局部剖侧视图,图2是该空调机用排水泵的轴承组
件与盖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空调机用排水泵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状况的
剖视立体图。另外,图1与图2的A-A截面相对应,图3与图2的B-B截
面相对应。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空调机用排水泵简称为“排水泵”。该排水
泵具有马达部10、泵部20及固定部(托架)30。

马达部10具有泵部20侧的轴承组件1、与泵部20相反一侧的轴承组件2、
定子电路部3及转子4。轴承组件1将薄型圆形箱状的外壳体11、薄型圆形箱
状的内壳体12、保油构件13及轴承14组装而成。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通
过板料的冲压加工来形成,外壳体11具有作为在圆盘状底部的中央覆盖轴承
14的“轴承部”轴承盖11a。另外,内壳体12在外周端部具有突缘部12a。并
且,通过外壳体11嵌合到内壳体12内,从而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构成轴承
组件1的外装壳体。在此,外壳体11的底部和内壳体12的突缘部12a成为同
一个面,该突缘部12a的泵部20侧的面构成平坦部12a1(参照图2)。

转子4的驱动轴41利用轴承14支撑并贯通轴承盖11a,其突出于泵部20
侧。另外,轴承盖11a以覆盖轴承14那样的形状突出于泵部20侧,其外周部
成为由以驱动轴41的轴L1为旋转轴的旋转面构成的圆筒状侧面11a1。另外,
内壳体12的突缘部12a位于泵部20侧,该突缘部12a的平坦部12a1构成与
驱动轴41的轴L1正交的平面。此外,轴承组件2也为与轴承组件1同样的
结构,并支撑着驱动轴41的上端。

定子电路部3将定子单元31及未图示的电路板埋设在树脂模制部32内而
构成。树脂模制部32以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团状模制料)树脂形
成。该BMC树脂是在不饱和聚酯中混合了玻璃纤维的填充物和碳酸钙(填充
剂)做成团状(块状)的成形材料。并且,在将定子单元31等置于模具中后,
通过将该BMC树脂填充到模具中,再进行加压、加热处理而一体成形。

在定子电路部3中形成有贯通孔3a,将轴承组件1、2配置在贯通孔3a
的开口部内,并且将转子4设置在该贯通孔3a内。于是,定子单元31与转子
4构成三相DC无刷马达。

泵部20具有用树脂制成的薄型圆筒形的泵室壳体5和用树脂制成的圆筒
形的盖壳体6。在泵室壳体5上形成有配置在空调机的未图示的接露盘内的吸
入口51,以及连接未图示的排出管的排出口52。另外,在泵室壳体5外周的
三处形成有未图示的嵌合部,通过将该嵌合部卡扣在盖壳体6的下端部而安装
固定泵室壳体5与盖壳体6。在泵室壳体5内设置有叶轮7。叶轮7具有轴嵌
合部71,并且在该轴嵌合部71的下方具有沿中心轴L2的方向延伸的四片板
状的小叶片72,该小叶片72配置在吸入口51内。并且,轴嵌合部71固定在
马达部10的驱动轴41上。另外,在轴嵌合部71与小叶片72之间具有形成为
大致倒圆锥状的环状的空心圆锥板73,叶轮7通过马达部10而旋转,通过小
叶片72在吸入口51内旋转而使接露盘中的水上升到吸入口51内,这些水因
离心力而向空心圆锥板73侧移动。然后,泵室壳体5内的水通过该空心圆锥
板73而旋转,水因其离心力而从排出口52排出。

在盖壳体6的中央,在泵部20的中心轴L2的周围形成有脱水部61,从
该脱水部61向马达部10侧延伸设有引导部62。引导部62为圆柱形,在其两
个部位形成有纵的切槽62a(参照图2)。由此,引导部62位于泵部20的中心
轴L2的周围。引导部62上端的内侧与以泵部20的中心轴L2为轴的上述轴
承盖11a的圆筒状侧面11a1相比为直径稍小的同心的圆弧状的引导面62b(参
照图2)。该引导面62b形成在距中心轴L2为等距离的位置上。

另外,在盖壳体6上,在从引导部62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形成有向马达部
10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纵壁63。该纵壁63的马达部10侧的端面与泵部20
的中心轴L2正交,并且成为位于该中心轴L2周围的圆周上的抵接面63a(参
照图2)。并且,该抵接面63a在其全周与马达10的上述轴承组件1的内壳体
12的凸缘部12a抵接。此外,在纵壁63上形成有相互位于180°的位置的狭
缝63b。另外,还在纵壁63的外周形成有多个纵的凸条63c。

再有,在盖壳体6上,在纵壁63的外周形成有向马达部10侧延伸设置的
圆筒状的外壁64。在该外壁64的外周形成有安装于两个部位的突台部64a。
另外,在外壁64上,在从纵壁63的狭缝63b起离开90°的位置,形成有相
互位于离开180°位置的狭缝64b。

通过以上的结构,马达部10侧的轴承盖11a被嵌入到泵部20侧的引导部
62的上端部,将马达部10配置在泵部20的上端。并且,使固定部(托架)
30与马达部10嵌合,使该固定部(托架)30的安装突台部30a与盖壳体6的
突台部64a对接,利用自攻螺钉N将固定部(托架)30以螺钉固定在盖壳体
6上。

在该组装状态下,将轴承盖11a的圆筒状侧面11a1嵌合在泵部20的引导
部62的引导面62b内,彼此相对的两个引导部62在两者之间有两个切槽62a,
由于是树脂制成,因此引导面62b利用其弹力推压圆筒状侧面11a1而固定。
由此,通过马达部10侧的轴承盖11a与泵部20的引导部62的嵌合部分而将
轴承14固定在泵部20的中心轴L2上,利用马达部10的平坦部12a1(突缘
部12a)与泵部20的纵壁63的抵接面63a的抵接部分在马达部10的平坦部
12a1与泵部20的中心轴L2正交的状态下被固定,从而马达部10的驱动轴41
与泵部20的中心轴L2一致地进行中心的决定。因此,能降低马达部10与泵
部20的中心度及垂直度的偏移。因此,在泵部20上,能够使叶轮7与盖壳体
6的各部的间隙在中心轴L2的周围保持一定,能够降低水声、马达声及振动
声。另外,在驱动轴41上利用最近的轴承盖11a(轴承部)的圆筒状侧面11a1
进行中心的决定。此外,利用自攻螺钉N进行的安装突台部30a、64a的固定
主要是在轴L2(L1)方向以相互挤压的方式固定,并非进行位置的决定、中
心的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壁63的抵接面63a所抵接的马达部10侧的平坦部
12a1位于一体具有轴承盖11a的轴承组件1的外周(突缘部12a)。即,由引
导部62决定的中心和由抵接面63a决定的垂直由于是利用作为马达部10侧的
一体部件的轴承组件1来进行的,因而精度进一步提高。

在泵部20上,纵壁63和外壁64在其之间形成有空隙。另外,在绕轴L2
以90°相间的不同位置上形成有除纵壁63的狭缝外,还有纵壁63的两个狭
缝63b和外壁64的两个狭缝64b。因此,从纵壁63内侧的空间通过狭缝63b、
纵壁63与外壁64之间的空隙、狭缝64b而成为通向外部的迷宫结构。因此,
能够降低主要在吸入口51内产生的水声从狭缝64b泄漏到外部。再有,由于
在纵壁63上,在纵壁63与外壁64之间的空隙侧形成有多个凸条63c,因而
可以利用该凸条63c来进行声音的散射和吸收,能够进一步降低水声、马达声
及振动声泄漏到外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马达部10将定子单元31及电路板埋设在树脂模制
部32内而构成,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及耐腐蚀性,但作为马达部,也可以是将
定子单元及电路板、转子等容纳在马达壳体内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从
马达壳体本身或从马达壳体与驱动轴一起突出的轴承部,能够与实施方式同样
地进行中心的决定。

空调机用排水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空调机用排水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空调机用排水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机用排水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机用排水泵.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368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 C N 1 0 2 5 3 6 8 3 8 A *CN102536838A* (21)申请号 201110306125.3 (22)申请日 2011.09.30 2010-280047 2010.12.16 JP F04D 13/02(2006.01) (71)申请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地址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小野寺康明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张敬强 李家浩 (54) 发明名称 空调机用排水泵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用排水泵。本发明的目的 。

2、是在空调机用排水泵中,以高精度的中心度及垂 直度组装马达部(10)和泵部(20),以降低水声、 马达声及振动声。本发明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在 泵部(20)的盖壳体(6)上绕泵部(20)的中心 轴(L2)形成有引导部(62),在其外周形成纵壁 (63)。将形成于马达部(10)的轴承组件(1)上 的轴承盖(11a)(轴承部)的圆筒状侧面(11a1) 嵌合在引导部(62)的上端部的引导面(62b)内。 使轴承组件(1)外周的突缘部(12a)的平坦部 (12a1)与盖壳体(6)的纵壁(63)上端的抵接面 (63a)抵接,固定马达部(10)与泵部(20)。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1页 2 1.一种空调机用排水泵,其通过马达部使泵部的叶轮旋转,并用上述泵部进行水的吸 入及排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部具备内部装有马达的驱动轴的轴承且与该驱动轴一起突出于上述泵部侧 的轴承部,以及在上述泵部侧、位于上述轴承部的外周且由与上述马达的驱动轴正交的面 构成的平坦部,并且, 上述泵部具备延伸设置在上述马达侧且位于上述泵部的中心轴的周围的引导部,以及 在从上述引导部向外侧离开的位置且延伸设置在上述马达侧的纵壁, 上述马达部的上述轴承部具有。

4、由以上述驱动轴为旋转轴的旋转面构成的圆筒状侧面, 上述泵部的上述引导部具有形成于距离上述泵部的中心轴等距离的位置上的引导面,上述 泵部的上述纵壁具有与上述泵部的中心轴正交并且位于绕中心轴的圆周上的抵接面, 将上述马达部的轴承部的上述圆筒状侧面嵌合在上述泵部的引导部的上述引导面内, 并且在使上述马达部的上述平坦部与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的上述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将 上述马达部固定在上述泵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为圆筒形状,该泵部具有形成于上述纵壁外周的圆筒形状的外 壁,在上述纵壁与上述外壁上的绕上述中心轴的不同角度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狭缝,利用该 。

5、纵壁和外壁构成双层壁的迷宫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部是DC无刷马达,该DC无刷马达在树脂模制部内具有一体成形有定子单元 的定子电路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36838 A 1/4页 3 空调机用排水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排出积存在空调机的接露盘中的水的空调机用排水泵。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对于空调机用排水泵,有例如日本特开2002-48084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 日本特开2000-809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泵。这种排水泵在形成于泵室下部的 圆筒状的吸入口内配置有与叶轮一体构造的小叶片(辅助叶片),。

6、通过使该小叶片旋转来 从吸入口抽吸接露盘中的水,从而利用设置在小叶片上部的大直径叶片来将抽吸的水排出 到外部。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48084号公报 000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80996号公报 0005 然而,泵室的用于使叶轮旋转的DC无刷马达等的马达部及具有泵室的泵部分别 进行制造,然后在将该马达部组装在泵部上。但是,由于马达部的各零部件的间隙及公差误 差的影响,在组装时马达部与泵部的各零部件(盖壳体、泵室壳体、叶轮)相互间的中心度 及垂直度等将产生偏差。当产生该偏差时,尤其是叶轮与主体(盖壳体、泵室壳体)的中心 度偏移时,将会产生轮叶噪音的增加、马达声的增。

7、加、以及泵振动大增加等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就是在通过马达部使泵部的叶轮旋转,从而由上述泵部来进 行水的吸入及排出的空调机用排水泵中,以高精度的中心度及垂直度将马达部和泵部组装 在一起。 0007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一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其通过马达部使泵部的叶轮 旋转,并用上述泵部进行水的吸入及排出,其特征是,上述马达部具备内部装有马达的驱动 轴的轴承、与该驱动轴一起突出于上述泵部侧的轴承部,以及在上述泵部侧、位于上述轴承 部的外周且由与上述马达的驱动轴正交的面构成的平坦部;并且上述泵部具备延伸设置在 上述马达侧且位于上述泵部的中心轴的周围的引导部,以及在从。

8、上述引导部向外侧离开的 位置且延伸设置在上述马达侧的纵壁;上述马达部的上述轴承部具有由以上述驱动轴为旋 转轴的旋转面构成的圆筒状侧面,上述泵部的上述引导部具有形成于距离上述泵部的中心 轴等距离的位置上的引导面,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具有与上述泵部的中心轴正交、并且位 于绕中心轴的圆周上的抵接面;将上述马达部的轴承部的上述圆筒状侧面嵌合在上述泵部 的引导部的上述引导面内,并且在使上述马达部的上述平坦部与上述泵部的上述纵壁的上 述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将上述马达部固定在上述泵部上。 0008 方案二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在方案一记载的空调机用排水泵中,其特征是,上述泵 部的上述纵壁为圆筒形状,该泵部具有形成于。

9、上述纵壁外周的圆筒形状的外壁,在上述纵 壁与上述外壁上的绕上述中心轴的不同角度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狭缝,利用该纵壁和外壁构 成双层壁的迷宫构造。 说 明 书CN 102536838 A 2/4页 4 0009 方案三的空调机用排水泵在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空调机用排水泵中,其特征 是,上述马达部是DC无刷马达,该DC无刷马达在树脂模制部内具有一体成形有定子单元的 定子电路部。 0010 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方案一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由于通过马达部的轴承部与泵 部的引导部的嵌合部分将轴承固定在泵部的中心轴上,通过马达部的平坦部与泵部的纵壁 的抵接面的抵接部分在马达部的平坦部与泵部的中心轴正交的状态下进行。

10、固定,因而使马 达部的驱动轴与泵部的中心轴一致地进行中心的决定,能降低马达部与泵部的中心度及垂 直度的偏移。另外,由于在驱动轴上利用最近的轴承部进行中心的决定,并且泵部的纵壁在 从引导部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因而中心度及垂直度的精度增高。 0011 根据方案二的空调机用排水泵,除了方案一的效果之外,由于利用迷宫构造做成 防止泵的水声等泄漏到外部,同时将纵壁作为该迷宫构造的一部分的结构,因而为获得这 两个效果的构造变得简单。 0012 根据方案三的空调机用排水泵,除了方案一或二的效果之外,由于能将轴承部直 接设置在一体成形了定子单元的树脂模制部上,能确保马达部的中心度的精度,因而中心 度及垂直度的精。

11、度进一步增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局部剖侧视图。 0014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轴承组件与盖壳体的立体图。 0015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状况的剖视立体图。 0016 图中: 0017 1-轴承组件,11-外壳体,11a-轴承盖(轴承部),11a1-圆筒状侧面,12-内壳体, 12a-突缘部,12a1-平坦部,14-轴承,3-定子电路部,31-定子单元,32-树脂模制部,41-驱 动轴,5-泵室壳体,6-盖壳体,62-引导部,62a-切槽,62b-引导面,63-纵壁,63a-抵接面, 63b-狭缝,64-外。

12、壁,64b-狭缝,7-叶轮,71-轴嵌合部,10-马达部,20-泵部,30-固定部 (托架),L1-轴,L2-中心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 的空调机用排水泵的局部剖侧视图,图2是该空调机用排水泵的轴承组件与盖壳体的立体 图,图3是表示该空调机用排水泵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状况的剖视立体图。另外,图1与图2 的A-A截面相对应,图3与图2的B-B截面相对应。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空调机用排水泵 简称为“排水泵”。该排水泵具有马达部10、泵部20及固定部(托架)30。 0019 马达部10具有泵部20侧的轴承组件1、与泵部20相反。

13、一侧的轴承组件2、定子电 路部3及转子4。轴承组件1将薄型圆形箱状的外壳体11、薄型圆形箱状的内壳体12、保油 构件13及轴承14组装而成。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通过板料的冲压加工来形成,外壳体 11具有作为在圆盘状底部的中央覆盖轴承14的“轴承部”轴承盖11a。另外,内壳体12在 外周端部具有突缘部12a。并且,通过外壳体11嵌合到内壳体12内,从而外壳体11和内壳 体12构成轴承组件1的外装壳体。在此,外壳体11的底部和内壳体12的突缘部12a成为 说 明 书CN 102536838 A 3/4页 5 同一个面,该突缘部12a的泵部20侧的面构成平坦部12a1(参照图2)。 0020 转子。

14、4的驱动轴41利用轴承14支撑并贯通轴承盖11a,其突出于泵部20侧。另 外,轴承盖11a以覆盖轴承14那样的形状突出于泵部20侧,其外周部成为由以驱动轴41 的轴L1为旋转轴的旋转面构成的圆筒状侧面11a1。另外,内壳体12的突缘部12a位于泵 部20侧,该突缘部12a的平坦部12a1构成与驱动轴41的轴L1正交的平面。此外,轴承组 件2也为与轴承组件1同样的结构,并支撑着驱动轴41的上端。 0021 定子电路部3将定子单元31及未图示的电路板埋设在树脂模制部32内而构成。 树脂模制部32以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团状模制料)树脂形成。该BMC树脂是在 不饱和聚酯。

15、中混合了玻璃纤维的填充物和碳酸钙(填充剂)做成团状(块状)的成形材料。 并且,在将定子单元31等置于模具中后,通过将该BMC树脂填充到模具中,再进行加压、加 热处理而一体成形。 0022 在定子电路部3中形成有贯通孔3a,将轴承组件1、2配置在贯通孔3a的开口部 内,并且将转子4设置在该贯通孔3a内。于是,定子单元31与转子4构成三相DC无刷马 达。 0023 泵部20具有用树脂制成的薄型圆筒形的泵室壳体5和用树脂制成的圆筒形的盖 壳体6。在泵室壳体5上形成有配置在空调机的未图示的接露盘内的吸入口51,以及连接 未图示的排出管的排出口52。另外,在泵室壳体5外周的三处形成有未图示的嵌合部,通过。

16、 将该嵌合部卡扣在盖壳体6的下端部而安装固定泵室壳体5与盖壳体6。在泵室壳体5内 设置有叶轮7。叶轮7具有轴嵌合部71,并且在该轴嵌合部71的下方具有沿中心轴L2的 方向延伸的四片板状的小叶片72,该小叶片72配置在吸入口51内。并且,轴嵌合部71固 定在马达部10的驱动轴41上。另外,在轴嵌合部71与小叶片72之间具有形成为大致倒 圆锥状的环状的空心圆锥板73,叶轮7通过马达部10而旋转,通过小叶片72在吸入口51 内旋转而使接露盘中的水上升到吸入口51内,这些水因离心力而向空心圆锥板73侧移动。 然后,泵室壳体5内的水通过该空心圆锥板73而旋转,水因其离心力而从排出口52排出。 0024 。

17、在盖壳体6的中央,在泵部20的中心轴L2的周围形成有脱水部61,从该脱水部 61向马达部10侧延伸设有引导部62。引导部62为圆柱形,在其两个部位形成有纵的切槽 62a(参照图2)。由此,引导部62位于泵部20的中心轴L2的周围。引导部62上端的内侧 与以泵部20的中心轴L2为轴的上述轴承盖11a的圆筒状侧面11a1相比为直径稍小的同 心的圆弧状的引导面62b(参照图2)。该引导面62b形成在距中心轴L2为等距离的位置 上。 0025 另外,在盖壳体6上,在从引导部62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形成有向马达部10侧延伸 设置的圆筒状的纵壁63。该纵壁63的马达部10侧的端面与泵部20的中心轴L2正交,并。

18、 且成为位于该中心轴L2周围的圆周上的抵接面63a(参照图2)。并且,该抵接面63a在其 全周与马达10的上述轴承组件1的内壳体12的凸缘部12a抵接。此外,在纵壁63上形成 有相互位于180的位置的狭缝63b。另外,还在纵壁63的外周形成有多个纵的凸条63c。 0026 再有,在盖壳体6上,在纵壁63的外周形成有向马达部10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 外壁64。在该外壁64的外周形成有安装于两个部位的突台部64a。另外,在外壁64上,在 从纵壁63的狭缝63b起离开90的位置,形成有相互位于离开180位置的狭缝64b。 0027 通过以上的结构,马达部10侧的轴承盖11a被嵌入到泵部20侧的引导部。

19、62的上 说 明 书CN 102536838 A 4/4页 6 端部,将马达部10配置在泵部20的上端。并且,使固定部(托架)30与马达部10嵌合,使 该固定部(托架)30的安装突台部30a与盖壳体6的突台部64a对接,利用自攻螺钉N将 固定部(托架)30以螺钉固定在盖壳体6上。 0028 在该组装状态下,将轴承盖11a的圆筒状侧面11a1嵌合在泵部20的引导部62的 引导面62b内,彼此相对的两个引导部62在两者之间有两个切槽62a,由于是树脂制成,因 此引导面62b利用其弹力推压圆筒状侧面11a1而固定。由此,通过马达部10侧的轴承盖 11a与泵部20的引导部62的嵌合部分而将轴承14固定。

20、在泵部20的中心轴L2上,利用马 达部10的平坦部12a1(突缘部12a)与泵部20的纵壁63的抵接面63a的抵接部分在马达 部10的平坦部12a1与泵部20的中心轴L2正交的状态下被固定,从而马达部10的驱动轴 41与泵部20的中心轴L2一致地进行中心的决定。因此,能降低马达部10与泵部20的中 心度及垂直度的偏移。因此,在泵部20上,能够使叶轮7与盖壳体6的各部的间隙在中心 轴L2的周围保持一定,能够降低水声、马达声及振动声。另外,在驱动轴41上利用最近的 轴承盖11a(轴承部)的圆筒状侧面11a1进行中心的决定。此外,利用自攻螺钉N进行的 安装突台部30a、64a的固定主要是在轴L2(L。

21、1)方向以相互挤压的方式固定,并非进行位置 的决定、中心的决定。 002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纵壁63的抵接面63a所抵接的马达部10侧的平坦部12a1位 于一体具有轴承盖11a的轴承组件1的外周(突缘部12a)。即,由引导部62决定的中心和 由抵接面63a决定的垂直由于是利用作为马达部10侧的一体部件的轴承组件1来进行的, 因而精度进一步提高。 0030 在泵部20上,纵壁63和外壁64在其之间形成有空隙。另外,在绕轴L2以90 相间的不同位置上形成有除纵壁63的狭缝外,还有纵壁63的两个狭缝63b和外壁64的两 个狭缝64b。因此,从纵壁63内侧的空间通过狭缝63b、纵壁63与外壁64之间。

22、的空隙、狭 缝64b而成为通向外部的迷宫结构。因此,能够降低主要在吸入口51内产生的水声从狭缝 64b泄漏到外部。再有,由于在纵壁63上,在纵壁63与外壁64之间的空隙侧形成有多个凸 条63c,因而可以利用该凸条63c来进行声音的散射和吸收,能够进一步降低水声、马达声 及振动声泄漏到外部。 0031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马达部10将定子单元31及电路板埋设在树脂模制部32内 而构成,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及耐腐蚀性,但作为马达部,也可以是将定子单元及电路板、转 子等容纳在马达壳体内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从马达壳体本身或从马达壳体与驱动 轴一起突出的轴承部,能够与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中心的决定。 说 明 书CN 102536838 A 1/3页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36838 A 2/3页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36838 A 3/3页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36838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