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圈器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缝机等的打圈器机构,尤其是一种在将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装有打圈器的打圈器被驱动轴的往复运动的连接构件上设有防振装置的打圈器机构。
图8中示出了包缝机打圈器的部分立体图。图中所示的打圈器机构1是通过由曲轴构成的缝纫机主轴2同时驱动下打圈器3和上打圈器4的,安装有下打圈器3地作为第1被驱动轴的打圈器5A和安装有上打圈器4的作为被驱动轴的打圈器5B都相对于主轴2垂直地设置,同时,各打圈器轴5A、5B通过两端带有球面轴承6、7的作为连接构件的连杆8、8及一端带有球形接头9,另一端固定在打圈器轴5A、5B上的曲柄臂10、10分别连接在设于主轴2偏心部11、11上的曲柄销12、12上。
曲柄销12、12跨架在偏心部11、11的两侧形成的圆板状凸缘部13A、13B之间,支撑在与主轴2偏心的位置处。在销的中间部,如图9所示地形成球形接头14。连杆8的一端的球面轴承6连接在曲柄销12的球形接头14上,另一端的球面轴承7连接于曲柄臂10的球形接头9上,由此,将主轴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运动地传递给曲柄臂10。这样,在图9的情况下,通过使曲柄臂10上下摆动,打圈器轴5A便在一定的转动范围内往复运动,就使安装于其上的下打圈器3摆动。
上打圈器4一侧的机构的动作与下打圈器3一侧的机构的动作完全相同,主轴2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杆8及曲柄臂10转换成打圈器轴5B的往复运动,结果使上打圈器4摆动。
然而,由于连杆8是将其两端的球面轴承6、7分别连接在曲柄销12的球形接头14及曲柄臂10的球形接头9上的,因而能进行前后左右立体运动,相反,还会如图10、图11所示地相对于连杆8的中心线Q-Q′地使连杆8振动,容易产生不需要的运动,其结果是使连杆8与主轴2的偏心部11上形成的凸缘部13A、13B相接触,从而产生连杆8的磨损及噪音。
以往是通过将如图12所示的塑料制成的环状防振装置15安装在如图13所示曲柄销12的两端部上,来防止连杆8与主轴2的凸缘部13A,13B直接接触。
然而,以往的防振装置15,在主轴2如图14所示地旋转时,由于防振装置15绕曲柄销12自转,因而防振装置15与主轴2的凸缘部13A、13B之间会发生磨擦,容易使防振装置15磨损。由于以往的防振装置15与凸缘部13A、13B的周缘部相接触,因而如图15所示地从其外周部15a开始磨损,随着进一步的磨损,加速其变窄,最后从曲柄销12上脱落。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防止磨损、脱落;可长时间保持防振效果的可靠性高的防振装置的打圈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打圈器机构是将装有打圈器的被驱动轴相对于主轴垂直正交地配置,将曲柄臂垂直固定在上述被驱动轴上,同时,由两端部带有球面轴承的连接构件将上述曲柄臂前端部所设置的球形接头与上述主轴中间、偏心设置的球形接头连接起来,由此将上述主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述被驱动轴的往复运动,使上述打圈器摆动,其特征是偏心地支撑上述主轴的球形接头,在上述主轴上形成的凸缘部与上述连接构件之间设有防振装置,而且将这防振装置固定在凸缘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打圈器机构中,上述防振装置最好做成有与上述凸缘部上形成的凹部相嵌合的凸部。
另外,上述防振装置最好做成与上述凸缘部与球形接头的结合部外周相嵌合的环状,而且做成有与上述凸缘部的外周部相结合的结合部。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打圈器机构,通过将防振装置固定在主轴的凸缘部上,使防振装置不能相对于主轴进行自转。由此,防振装置与主轴的凸缘就没有磨擦,因而能防止防振装置的磨损和脱落,能提高可靠性。
由于上述主轴的凸缘部分上形成用作装置的安装及修理时伸入工具的沟槽等凹部,因而能通过在防振装置上设置与这凹部相嵌合的凸部,用简单的结构来防止防振装置相对于主轴的自转。
另外,由于上述主轴的球形接头由上述凸缘部支撑在偏心位置上,因而能通过将上述防振装置做成与上述凸缘部和球形接头的结合部相嵌合的环状,同时做成有与上述凸缘部的外周部相结合的结合部,用简单的结构来防止防振装置相对于主轴的自转。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打圈器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打圈器机构的主轴偏心部分的正视图;
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4(a)是图2左侧凸缘部上装着的防振装置的正面图,图4(b)是右侧凸缘部上装着的防振装置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防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防振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防振装置安装状态的正面图;
图8是成缝机打圈器机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打圈器机构的部分正面图;
图10是表示围绕连接构件轴的振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围绕连接构件轴的振动状态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以往安装在打圈器机构上的防振装置的示意图,其中(a)是平面图,(b)是沿(a)中的B-B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以往打圈器机构的防振装置安装状态的正面图;
图14是表示以往打圈器机构的防振装置相对于主轴的自转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的防止装置的磨损状态的平面图。
下面用图1~图7对本发明打圈器机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打圈器机构1A与由图8所示的打圈器机构1中的,即与构成曲轴缝纫机的主轴2同时驱动下打圈器3和上打圈器4的机构中的打圈器3一侧的机构相当,作为安装下打圈器3的被驱动轴的打圈器轴5A相对于主轴2垂直正交地配置,同时,打圈器轴5A通过两端做成球面轴承6、7的作为连接构件的连杆8和一端带有球形接头9、另一端固定在打圈器轴5A上的曲柄臂分别连接在设于主轴2的偏心部11上的曲柄销12上。
曲柄销12架设在偏心部11两侧形成的圆板状凸缘部13A、13B之间,支撑在与主轴2偏心的位置上,其中间部分形成球形接头14。连杆8的一个球面轴承6与曲柄销12的球形接头14相连,另一个球面轴承7则与曲柄臂10的球形接头9相连,由此将主轴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运动并传递给曲柄臂10。然后,通过曲柄臂10的上下摆动,使打圈器轴5A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运动,使其上设置的下打圈器3进行摆动。
在本实施例的打圈器机构1A中,由于连杆8是用其两端的球面轴承6、7分别与曲柄销12的球形接头14和曲柄臂10的球形接头9连接的,因而会伴随发生图11所示的不需要的运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打圈器机构1A中,为了防止这种连杆8与主轴2的凸缘部13A、13B的直接接触,在主轴2的左右凸缘部13A、13B与连杆8之间安装着与凸缘部13A、13B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缓冲体构成的圆板状防振装置16A、16B。
防振装置16A、16B是使在防状部分上偏心形成的嵌合孔17嵌合在曲柄销12的端部上,同时,将其周缘部,以镶边方式形成的环状结合部18与凸缘部13A、13B的外周缘部相结合地装在主轴2上,以相对于主轴2不能自转地成一体地进行旋转。
另外,防振装置16A、16B中形成主轴2的凸缘部13A、13B的外周缘部所形成的沟槽19嵌合的凸部20,从而完全防止防振装置16A、16B相对于主轴2的自转。这样,防振装置16A、16B便不会与主轴2的凸缘部13A、13B发生磨擦,也就防止了防振装置16A、16B的磨损、脱落,能提高其可靠性。
图4(a)和图4(b)分别表示图2右侧和左侧凸缘部13A、13B上安装的防振装置16A、16B的平面图。
从防振装置16A、16B外周缘到嵌合孔17形成的窄切割缝21,通过张开这切割缝分别安装到左右凸缘部13A、13B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将防民振装置16A、16B的凸部20分割开的位置上形成窄切割缝12,在防振装置16A、16B与主轴2一起旋转时,有效地利用了作用于凸部20的离心力,从而能形成防止窄切割缝21扩大的结构。
然而,由于上述防振装置16A、16B设有与凸缘部13A、13B的沟槽19相嵌合的凸部20,因而在左右凸缘部13A、13B上不能安装相同的防振装置,安装左右侧凸缘部13A上的与安装左右侧凸缘部13B上的必须分别制备。
对此,图5及图6所示的防振装置22、23由于没有形成凸部20,虽然不能有图4的防振装置16A、16B那样的防止自转效果,但它能把相同结构的防振装置安装在左右凸缘部13A、13B上,这是其一个优点。
图5的防振装置22在做成与凸缘部13A、13B直径大致相同的板状部分的一部分圆周上形成结合部24。另外,在防振装置22上,在嵌合孔17与外周缘部的最短部分上设置窄切割缝26,这样就容易向主轴2上安装。
图6所示的防振装置23是通过将其形成只装在与凸缘部13A、13B的曲柄销12的结合部周围上的结构而使其小型化的。另外,在该防振装置23上的、把与凸缘部13A、13B的外周缘部相结合的结合部25分割开的位置上形成窄的切割缝27,在防振装置23与主轴2一起旋转时,能有效地利用作用于结合部25上的离心力,从而形成能防止窄切割缝27扩大的结构。图7示出了该防振装置23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其主题的范围内可以作各种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例是对下打圈器3一侧的机构进行举例说明,但对于上打圈器4一侧的机构,通过安装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防振装置完全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防振装置的嵌合孔17都形成圆形,这是因为凸缘部13A、13B与球形接头14的接合部,即上述例子中曲柄销12的两端部的外周形状是圆形的,当这部分形状为椭圆或矩形时,嵌合孔17的形状也应是与之相配的椭圆或矩形,由此就能有效地防止防振装置自转。
另外,作为完全防止防振装置自转和脱落的方法是将防振装置粘接固定在凸缘部分13A、13B,这也是很有效的。
由于本发明的打圈器机构通过将防振装置固定在主轴的凸缘部分上,让主轴的凸缘部与防振装置不发生磨擦,因而能防止防振装置的磨损、脱落,从而能长时间地维持防振装置的防振效果。由此能抑制连接构件的磨损和噪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