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24612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8647.7

申请日:

2010.10.15

公开号:

CN102444866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F 1/13357申请公布日:201205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V 8/00申请日:20101015|||公开

IPC分类号:

F21V8/00; F21S8/00; G02F1/13357; C08L25/06

主分类号:

F21V8/00

申请人:

苏州拓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建林; 张黎明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经济开发区太湖南路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代理人:

杨林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导光板通过采用聚苯乙烯材质制成,使得导光板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且导光板受热变形小、吸水率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改良型导光板, 其特征在于 : 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 膜设置, 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 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聚苯乙烯中含有 UV 吸收剂和 马来酸酐。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受光面上设有若干面向 所述反射膜的平行槽道。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 背光面, 该背光面上设有若干与受光面上槽道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槽道横截面呈 V 形或者方形 或者弧形。
6: 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第一扩散膜、 第二扩散膜、 增亮 膜、 位于导光板另一侧的反射膜及产生光线的光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反射 膜设置并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 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 所述受光面设有若 干微结构。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微结构为若干大小相同、 均匀分布 的凸镜。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背光模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 面, 该背光面与受光面上设有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说明书


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中的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良型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的显示装置, 需要配置背光源可实现显示的效果。传统的 液晶显示屏包括一液晶面板和一背光模组, 通过背光模组将光线引导至液晶面板上, 使液 晶面板发光。
     背光模组通常包括设于最底层的反射片、 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导光板、 设于导光板 上方的背光源扩散片及背光源。 常见的背光模组可根据背光源的设置位置分为侧光源式和 直下光源式两种。所谓侧光源式是在背光模组中单侧或多侧设置点光源, 光源所射出的光 线经由导光板的引导及反射片的反射, 而导入扩散片散射, 并射入液晶面板上, 使液晶面板 产生亮度显示。而所谓的直下光源式是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底部设置发射的光源, 由扩散片 均匀扩散底部点光源或线光源得到面光源, 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
     目前, 市场上的导光片主要是用亚克力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俗称有机玻璃, 简称 PMMA) 制成, 亚克力是一种无色、 透明的材料, 其透光率是塑料中最好的, 且光线的透过范围 也很大, 因此, 亚克力被广泛应用于导光片的制作。 然而, 由于此材料稀缺且价格昂贵, 性能 稳定性较差, 产品利用率低, 且吸水率较高, 在光照下也较容易产生眩光现象, 影响液晶面 板的发光质量。
     有鉴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 其可有效降低 制造成本及吸水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导光板, 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 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 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 所述导光 板为聚苯乙烯材质。
     进一步地, 所述聚苯乙烯中含有 UV 吸收剂和马来酸酐。
     进一步地, 所述受光面上设有若干面向所述光线的平行槽道, 所述槽道在所述受 光面上呈网状交叉分布。
     进一步地, 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面, 该背光面上设有若干与受光 面上槽道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进一步地, 所述槽道横截面呈 V 形或者方形或者弧形。
     本发明的还可以这样实现 : 一种背光模组, 包括导光板、 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第 一扩散膜、 第二扩散膜、 增亮膜、 位于导光板另一侧的反射膜及产生光线的光源, 所述导光 板面向所述反射膜设置并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 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 所
     述受光面设有若干微结构。
     进一步地, 所述微结构为若干大小相同、 均匀分布的凸镜。
     进一步地, 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面, 该背光面与受光面上设有延 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大大降低了导光板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上的改良型导光板。如图 1 所示, 所述 背光模组 100, 其包括导光板 10、 设于所述导光板 10 上方的第一扩散膜 20、 第二扩散膜 30、 增亮膜 40 及产生光线的光源 50, 所述光源 50 的光线依次通过导光板 10、 第二扩散膜 30、 增 亮膜 40 及第一扩散膜 20, 而被引导至所述液晶面板上 ( 未图示 ), 使液晶面板发光。 所述导光板 10 置于所述第二扩散膜 30 的下方, 其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光线方向, 以 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及控制光线的均匀度。所述导光板 10 设有一受光面 11, 该受光面 11 上开设有若干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 12, 使其呈锯齿状结构, 形成若干光学微结构, 其中, 相 邻两个槽道 12 间由一突肋 13 间隔, 该突肋 13 呈三角形并设有两个倾斜边, 致使所述槽道 呈 V 形, 所述突肋 13 构成凸镜结构。所述槽道 12 的设置使得导光板 10 的受光面 11 不再 是一个平整面, 很好的改善了光线扩散的均匀性。当然, 所述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 12 并非 是改善光线扩散均匀性的惟一手段,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所述槽道 12 也可由两组不同方向 交叉延伸的平行槽道, 请配合参阅图 3 所示, 该两组槽道分别分布于所述受光面 11 和背光 面 111 上, 同时, 所述槽道 12 也并非一定要呈 V 形, 也可以呈其他形状, 如改变突肋 13 形状 改成方形, 进而将槽道 12 也变成方形, 所述槽道 12 也可以是弧形。
     本发明所述的导光板 10 是由聚苯乙烯 (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 GPPS) 或 其共聚物材料制成, 该聚苯乙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 并添加 UV 吸收剂和马来酸酐进行混合 挤出, 得到改性后的聚苯乙烯, 改性后的聚苯乙烯耐候性好, 耐高温性能好, 吸水率低, 导光 性能好。所述 UV 吸收剂即为紫外线吸收剂, 其为可吸收有伤害作用的紫外辐射的有机化合 物。 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由于具有由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少、 物料所受到的剪切比较均匀、 螺杆 的输送能力较大、 挤出量比较稳定、 物料在机筒内停留长, 混合均匀。
     所述第一、 第二扩散膜 20、 30 分别设于所述增亮膜 40 的上、 下两侧, 其表面涂布有 细微的光学颗粒, 形成扩散网点 31, 主要用于是将导光板 10 射出的光线柔散化, 形成均匀 的面光源, 即把光线形成漫反射并均匀扩散, 当光线在遇到扩散膜上的扩散网点 31 时, 光 线将会往各个角度扩散, 从而形成所述均匀分布的面光源, 使从扩散膜正面看不到光线反 射点的影子, 并且提高正面亮度。
     所述增亮膜 40 为一反射型偏光片 (DBEF, 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其利用多层膜技术形成有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薄膜, 可以将光线反射再利用达到全面增光
     的效果。 所述光源 50 为设置于所述导光板 10 两侧或下方的灯管, 其通电后将产生光线并 最终使液晶面板发亮。所述背光模组 100 可根据灯管设置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光源式或直下 光源式两种。当灯管设于导光板 10 两侧时, 即为侧光源式背光模组, 此时, 该背光模组 100 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导光板 10 下方的反射膜 60, 灯管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 10 折射至 所述反射膜 60 上, 并经由所述反射膜 60 的反射依次导入第二扩散膜 30、 增亮膜 40 及第一 扩散膜 20, 最后射入液晶面板使其发亮, 由于所述导光板 10 的受光面 11 面向所述反射膜 60 且并非为平整面, 致使该受光面 11 设有到达所述反射膜 60 的第一距离 H1 和第二距离 H2, 且该第一距离 H1 与第二距离 H2 之间存在距离差, 即第一距离 H1 为槽道 12 底部到达反 射膜 60 的距离, 而第二距离 H2 是槽道 12 顶部到达反射膜 60 的距离, 如此, 可使光线被更 均匀的分散, 比传统 GPPS 材质导光板的导光率更高, 增加了液晶面板的亮度。当所述灯管 设于所述导光板 10 下方时, 即为直下光源式背光模组, 此时, 可无需设置反射膜 60, 光线即 可直接射向扩散膜 20、 30。
     本发明所述的导光板 10 采用由聚苯乙烯 (GPPS) 或其共聚物材质制成, 大大降低 了导光板 10 的制造成本,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 PMMA 材质, 成本可降低 50%以上, 且本发明 中的导光板 10 受热变形较小, 吸水率较低, 光照下也不易产生眩光现象。
     尽管为示例目的, 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将意识到, 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 各种改 进、 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448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9 C N 1 0 2 4 4 4 8 6 6 A *CN102444866A* (21)申请号 201010508647.7 (22)申请日 2010.10.15 F21V 8/00(2006.01) F21S 8/00(2006.01) G02F 1/13357(2006.01) C08L 25/06(2006.01) (71)申请人苏州拓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经济开发区 太湖南路22号 (72)发明人张建林 张黎明 (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2、普通合伙) 32235 代理人杨林洁 (54) 发明名称 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设于一背 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所 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 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导 光板通过采用聚苯乙烯材质制成,使得导光板的 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且导光板受热变形小、吸水率 低。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CN 102444884 A 1/1页 2 1.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设于。

3、一背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 膜设置,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中含有UV吸收剂和 马来酸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面上设有若干面向 所述反射膜的平行槽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 背光面,该背光面上设有若干与受光面上槽道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横截面呈V形或者方形 或者弧形。 6.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第一扩散膜、第。

4、二扩散膜、增亮 膜、位于导光板另一侧的反射膜及产生光线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反射 膜设置并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所述受光面设有若 干微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若干大小相同、均匀分布 的凸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 面,该背光面与受光面上设有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44866 A CN 102444884 A 1/3页 3 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中的背光模组,尤其涉。

5、及一种具有改良型导光板的背 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的显示装置,需要配置背光源可实现显示的效果。传统的 液晶显示屏包括一液晶面板和一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将光线引导至液晶面板上,使液 晶面板发光。 0003 背光模组通常包括设于最底层的反射片、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 上方的背光源扩散片及背光源。常见的背光模组可根据背光源的设置位置分为侧光源式和 直下光源式两种。所谓侧光源式是在背光模组中单侧或多侧设置点光源,光源所射出的光 线经由导光板的引导及反射片的反射,而导入扩散片散射,并射入液晶面板上,使液晶面板 产生亮度显示。而所谓的直下光源式是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底。

6、部设置发射的光源,由扩散片 均匀扩散底部点光源或线光源得到面光源,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 0004 目前,市场上的导光片主要是用亚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简称 PMMA)制成,亚克力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材料,其透光率是塑料中最好的,且光线的透过范围 也很大,因此,亚克力被广泛应用于导光片的制作。然而,由于此材料稀缺且价格昂贵,性能 稳定性较差,产品利用率低,且吸水率较高,在光照下也较容易产生眩光现象,影响液晶面 板的发光质量。 0005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可有效降低 。

7、制造成本及吸水率。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光板,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 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 板为聚苯乙烯材质。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聚苯乙烯中含有UV吸收剂和马来酸酐。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受光面上设有若干面向所述光线的平行槽道,所述槽道在所述受 光面上呈网状交叉分布。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面,该背光面上设有若干与受光 面上槽道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横截面呈V形或者方形或者弧形。 0012 本发明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

8、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第 一扩散膜、第二扩散膜、增亮膜、位于导光板另一侧的反射膜及产生光线的光源,所述导光 板面向所述反射膜设置并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所 说 明 书CN 102444866 A CN 102444884 A 2/3页 4 述受光面设有若干微结构。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为若干大小相同、均匀分布的凸镜。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面,该背光面与受光面上设有延 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大降低了导光板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的。

9、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上的改良型导光板。如图1所示,所述 背光模组100,其包括导光板10、设于所述导光板10上方的第一扩散膜20、第二扩散膜30、 增亮膜40及产生光线的光源50,所述光源50的光线依次通过导光板10、第二扩散膜30、增 亮膜40及第一扩散膜20,而被引导至所述液晶面板上(未图示),使液晶面板发光。 0020 所述导光板10置于所述第二扩散膜30的下方,其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光线方向,以 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及控制光线的均。

10、匀度。所述导光板10设有一受光面11,该受光面11 上开设有若干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12,使其呈锯齿状结构,形成若干光学微结构,其中,相 邻两个槽道12间由一突肋13间隔,该突肋13呈三角形并设有两个倾斜边,致使所述槽道 呈V形,所述突肋13构成凸镜结构。所述槽道12的设置使得导光板10的受光面11不再 是一个平整面,很好的改善了光线扩散的均匀性。当然,所述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12并非 是改善光线扩散均匀性的惟一手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槽道12也可由两组不同方向 交叉延伸的平行槽道,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两组槽道分别分布于所述受光面11和背光 面111上,同时,所述槽道12也并非一定要呈V形,。

11、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如改变突肋13形状 改成方形,进而将槽道12也变成方形,所述槽道12也可以是弧形。 0021 本发明所述的导光板10是由聚苯乙烯(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GPPS)或 其共聚物材料制成,该聚苯乙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并添加UV吸收剂和马来酸酐进行混合 挤出,得到改性后的聚苯乙烯,改性后的聚苯乙烯耐候性好,耐高温性能好,吸水率低,导光 性能好。所述UV吸收剂即为紫外线吸收剂,其为可吸收有伤害作用的紫外辐射的有机化合 物。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由于具有由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少、物料所受到的剪切比较均匀、螺杆 的输送能力较大、挤出量比较稳定、物料在机筒内停留长,。

12、混合均匀。 0022 所述第一、第二扩散膜20、30分别设于所述增亮膜40的上、下两侧,其表面涂布有 细微的光学颗粒,形成扩散网点31,主要用于是将导光板10射出的光线柔散化,形成均匀 的面光源,即把光线形成漫反射并均匀扩散,当光线在遇到扩散膜上的扩散网点31时,光 线将会往各个角度扩散,从而形成所述均匀分布的面光源,使从扩散膜正面看不到光线反 射点的影子,并且提高正面亮度。 0023 所述增亮膜40为一反射型偏光片(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其利用多层膜技术形成有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薄膜,可以将光线反射再利用达到全面增光 说 明 书CN 1。

13、02444866 A CN 102444884 A 3/3页 5 的效果。 0024 所述光源50为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两侧或下方的灯管,其通电后将产生光线并 最终使液晶面板发亮。所述背光模组100可根据灯管设置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光源式或直下 光源式两种。当灯管设于导光板10两侧时,即为侧光源式背光模组,此时,该背光模组100 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导光板10下方的反射膜60,灯管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10折射至 所述反射膜60上,并经由所述反射膜60的反射依次导入第二扩散膜30、增亮膜40及第一 扩散膜20,最后射入液晶面板使其发亮,由于所述导光板10的受光面11面向所述反射膜 60且并非为平整面。

14、,致使该受光面11设有到达所述反射膜60的第一距离H1和第二距离 H2,且该第一距离H1与第二距离H2之间存在距离差,即第一距离H1为槽道12底部到达反 射膜60的距离,而第二距离H2是槽道12顶部到达反射膜60的距离,如此,可使光线被更 均匀的分散,比传统GPPS材质导光板的导光率更高,增加了液晶面板的亮度。当所述灯管 设于所述导光板10下方时,即为直下光源式背光模组,此时,可无需设置反射膜60,光线即 可直接射向扩散膜20、30。 0025 本发明所述的导光板10采用由聚苯乙烯(GPPS)或其共聚物材质制成,大大降低 了导光板10的制造成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PMMA材质,成本可降低50以上,且本发明 中的导光板10受热变形较小,吸水率较低,光照下也不易产生眩光现象。 0026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 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说 明 书CN 102444866 A CN 102444884 A 1/2页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44866 A CN 102444884 A 2/2页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44866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