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线用假捻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伸捻线机等的加工机上,将假捻施加给2根长线的合线用假捻装置。
以往在将S捻线与Z捻线进行并线,制造出一根SZ合线时,是采用分别相邻配置施加S捻的假捻装置和施加Z捻的假捻装置,由各自的假捻装置,将S捻及Z捻的挂线合为一股制造出SZ合线。
在上面所叙述的以往的SZ合线的拉伸捻线机的加工机中,由于分别将假捻装置设置在相邻的位置处,则使加工机自身的体积空间变大,设置的空间也将增加。另外,为了分别设置其它的假捻装置,故不可能将长线设计在十分靠近的位置处,从而要配置导线轮,则造成长线的移动轨迹产生曲折。由于长线自身与导线座等的接触和长线本身的拉力的增大,将使长线的质量发生劣化或使过线发生困难,造成作业性能低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传统的假捻装置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具有优越的操作性能地合线用捻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线假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配有挟着圆盘构件且与该圆盘构件协动进行长线假捻的一对假捻构件,上述假捻构件是皮带式假捻构件,而且在上述圆盘构件的外圆周附近配置有摩擦圈。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由一台合线用假捻装置,可以同时施加S捻和Z捻,可使装有假捻装置的加工机变得更为小巧,同时随着加工机设置空间的减少,可使原本相邻的长线的配置距离更为接近。由此长线的移动路线不会发生屈曲,可防止由于与导线座等的接触或拉力的增加而使长线的质量恶化,从而提高了过线作业效率。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合线用假捻装置所适用的加工机中的一种拉伸捻线机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合线用假捻装置中主要部分的放大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合线用假捻装置中的驱动装置的概要图。
下述发明,适用于合线用假捻装置。图1表示例加工机的一种拉伸捻线机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图2表示本发明即合线用假捻装置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斜视图;图3表示合线用假捻装置的驱动装置的概略图。下面将利用图1、图2、图3对合线用假捻装置进行说明,但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宗旨,则其内容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范围。
长线Y、Y’首先经过图中未示出的众所周知的发热器、隔纱板,然后由合线用假捻装置T将S假捻与Z假捻分别施加给长线Y与长线Y’,然后通过导线轮1和送进滚轮2,最后被卷绕在卷装部件上(图中未画出)。3为设计在合线用假捻装置T上方的导线轮。
合线用假捻装置T由圆盘构件D与夹有圆盘D的位于圆盘两侧对称位置处的一对假捻皮带构件B、B’组成。
下面,首先对圆盘构件D作一下说明。d1是被装配在图中未示出的马达等的一相应驱动装置上的一圆盘。或者如图1所示,d1是被装配旋转轴d2上,该旋转轴d2通过皮带与后面将叙述的在假捻构件B、B’共用一个驱动源的传送带的相接进行旋转。圆盘d1可由金属或硬质合成树脂制造,即可构成难以弯曲的刚性构件,也可具有构成弹性构件。d3为在圆盘d1两面的外圆周或外圆周附近设计的具有耐摩损性的摩擦圈,该摩擦圈d3可与圆盘d1做成一个整体,也可以通过镶衬处理安装在圆盘d1的外圆周附近或周围。
下面介绍一下关于假捻皮带构件B、B’。如图2所示,假捻皮带构件B、B’被设置在夹持圆盘构件D的两侧相对的位置处。假捻皮带构件B、B’上的假捻皮带b1、b1’与装配在圆盘构件D的圆盘d1的两侧面上的摩擦圈d3成交叉方式设置。靠假捻皮带构件B、B’的假捻皮带b1、b1’与圆盘构件D的摩擦圈d3,分别挟有二股长线Y、Y’,并将假捻施加给长线Y和Y’。同时应使假捻皮带b1、b1’的表面速度尽可能与圆盘构件D上的摩擦圈部d3的圆周速度相等。
由于假捻皮带构件B与假捻皮带构件B’具有一样的构造,所以,现就假捻皮带构件B的构造做一下说明,另外,根据需要,给对应假捻皮带构件B的假捻皮带构件B’的部分符号加标号(’)。
b2和b3均为皮带轮,分别安装在相互平行的轴b8、b9的一端。轴b8、b9分别被支持在安装在机架b4上的轴承构件b5上及通过中间机架b6安装在轴承构件b5上的轴承构件b7上。皮带轮b2与b3之间挂有上述假捻皮带b1。
另外,为说明的方便,图2中的机架b4及轴承构件b5、b7均未被画出。轴b8的一端装有皮带轮b2,另一端则装有皮带轮b10,使b10与位于后述的驱动装置M下方的驱动皮带m1可相接触而施转,由此皮带m1的转动将带动皮带轮b2转动,可使安装在皮带轮b2、b3间的假捻皮带b1做适宜的移动。
如图2所示,另一侧面的假捻皮带构件B’的轴b8’做成比假捻皮带构件B的轴b8的长度要长,而安装在假捻皮带构件B’上的轴b8’的皮带轴b10’的位于安装在假捻皮带构件B的轴b8上的皮带轮b10上方。假捻皮带构件B的轴b10上安装的皮带轮b10与后述的驱动皮带m1中位于下方的驱动皮带m1相接触,并且,假捻皮带构件B’的轴b8’上装置的皮带轮b10’则与位于上方位置的驱动皮带m1相接触。
下面将就利用本发明的合线用假捻装置T分别将Z捻力S捻施加给2根长线Y、Y’后的合线工序做一下说明。
长线Y(图2中位于右侧的线Y)被挟放在圆盘构件D的摩擦圈部d3与假捻皮带b1之间,然后被加捻,即圆盘构件D的圆盘d1顺时针转动,而在从平面内看时假捻皮带b1沿左方向逆时针转动,其结果,合线用假捻装置T将把Z捻施加给上方的长线Y,长线Y一直施加着Z捻,并由原加热器加捻固定,而形成了Z捻。另一根长线Y’(位于图2中左侧位置)被挟放在圆盘构件D的摩擦圈d3与假捻皮带b1’之间,然后被捻。即圆盘构件D的圆盘d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假捻皮带构件B’的临时捻皮b1’则沿右方向(平面上看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合线用假捻装置T将把S捻施加给上方的长线Y’。长线Y’一直被施加S捻,通过原加热器被加捻固定而构成了S捻。这样,由合线用假捻装置T,分别将被施加Z捻的长线Y和被施加S捻的长线Y’通过导线座1等进行适当的合线。
现对照图3,将就合线用假捻装置中的驱动装置M的实施例进行一下说明。
m2为设置在加工机机台一端的马达,马达m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皮带轮m3。m4为设置在加工机机台另一端的驱动皮带m1的折返用皮带轮。驱动皮带m1挂在安装在马达m2的输出轴上的皮带轮m3与折返用皮带轮m4之间。m5、m5’为一对变换方向用的皮带轮。m6、m6’为设置在位于变换方向用皮带轮m5、m5’的沿上下方向位置处的一对皮带轮。同理,m7、m7’为设置在折返用皮带轮m4一侧的上下方向的一对皮带轮。在这种成上下位置而设置的皮带轮m6、m6’与皮带轮m7、m7’之间,位于上方位置的驱动皮带m1和位于下方位置的驱动皮带m1被形成可直线平行移动。驱动皮带m1是如上述那样张拉设置的。一旦驱动马达m2带动驱动皮带m1移动时,在皮带轮m6、m6’与m7、m7’之间,位于上方位置的皮带m1与位于下方位置的皮带m1的移动方向相反。
使一侧的假捻皮带构件B上的皮带轮b10与位于下方位置的驱动皮带m1相接触,并使安装在轴b8一端的皮带轮b2转动,从而使挂在皮带轮b2、b3间的皮带b1产生移动。另外,使另一侧的假捻皮带构件B’上的皮带轮b10’与位于上方位置的驱动皮带m1相接触,并使安装在轴b8’一端的皮带轮b2’转动,从而使挂在皮带轮b2’、b3’之间的皮带b1’产生移动。如前所述,为了能让假捻皮带构件B’上的皮带轮b10’与位于上方位置的驱动皮带相接触,则将假捻皮带构件B’上的轴b8’设计得比假捻皮带构件B的轴b8的长度要长。
图1中,m8为安装在加工机机台上的皮带轮。皮带轮m8与安装在马达输出轴上的皮带轮m3之间用皮带m9连接。m10与m8是同轴设计的,且是比m8直径小的皮带轮。m11为安装在圆盘d1的旋转轴d2上的皮带轮,皮带轮m10与皮带轮m11之间,挂有皮带m12。因而,由马达m2驱动而被旋转的皮带m3通过皮带轮m9、皮带轮m8、皮带轮m10及皮带m12使皮带轮m11旋转,而皮带轮m11又带动旋转轴d2旋转,并能够使安装在旋转轴d2上的圆盘构件D的圆盘d1旋转。另外,马达的输出轴分别通过直接方式或间接的传动构件方式与假捻皮带B、B’上的轴b8、b8’相连结,由此可直接使b8、b8’旋转。
b11为可自由旋转的且安装在机架b12上的轴b13上的空载皮带轮。为了防止驱动皮带m1与皮带轮b11之间发生打滑现象,在空载皮带轮b11与装置在假捻皮带构件B上的轴b8上的皮带轮之间,挟有驱动皮带m1。同理,也对假捻皮带构件B’上的皮带轮b10’设置有同样的空载皮带轮b11’。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合线用假捻装置T的设计,采用了在假捻皮带构件B、B’之间插入了圆盘构件D,且构件B、B’成相互对置的,代替假捻皮带构件B、B’采用轮胎式的转筒轮,转筒轮上具有轮胎花纹面,花纹面与圆盘构件D的摩擦圈d3之间挟持有长线Y、Y’,可将Z捻和S捻分别施加给长线Y、Y’。
采用了上述那样的可同时施加S捻和Z捻的合线用假捻装置T,故可以使加工机机体紧凑,使之设置加工机的空间的减少,同时可使邻接的长线Y、Y’接近,因此,长线Y、Y’的移动路线不会发生屈曲,可防止由于与导线座的构件等的接触或拉力的增加而使长线Y、Y’的质量变坏,并且提高了过线作业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