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244643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6177.7

申请日:

2010.11.01

公开号:

CN102452715A

公开日:

2012.05.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3/10申请公布日:201205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10申请日:20101101|||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10

主分类号:

C02F3/10

申请人: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发明人:

侯怀恩; 赵风兰; 李合平; 侯益民; 孟庆法; 米微微

地址: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代理人:

王聚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将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一端或两端开口的中空板,开口端与大气相通,污水自中空板外面流过,或者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两端开口的管道,管道外壁与大气相通,污水自管道内流过;还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生物转盘。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生化需氧量B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75%左右,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85%左右,凯氏氮的去除率也达到了75%左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 将防水透气 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一端或两 端开口的中空板, 开口端与大气相通, 污水自中空板外面流过。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两端开口 的管道, 管道外壁与大气相通, 污水自管道内流过。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生物转盘, 转盘的转轴中空且一端开口与大气相通, 盘片中空且与转轴相通, 污水自盘片外部流过。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膜或片, 所 述膜或片一面与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
6: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任一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无 机防水透气性水泥、 混凝土、 微孔玻璃、 透气性陶质材料或瓷质材料。
7: 如权利要求 1 至 5 任一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高 分子材料。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材料为 PE、 PU、 PC、 PVC、 尼龙、 硅橡胶或中空纤维制成的材料。

说明书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主要涉及一种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方 法, 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水资源危机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 样水资源危机对污水排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污水处理现状不容乐观, 处理难度 大、 花费高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所以任何新的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易于中水回用并能 降低处理成本的技术措施都将对改善我们的水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对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 献。
     生物膜法是有机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在生物反应器 (或反应装 置) 内设置填料, 填料为能够分解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污水在填料间流动, 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不断汲取溶解或悬浮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自身代谢将其分 解, 从而起到处理污水的作用。 填料上的微生物不断积累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的多少和活性 决定反应器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填料的性能对生物膜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填料和其 合理的结构可以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对提高生物反应器或反应装置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方法运行成本低, 且处理效率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该方法运行成本低, 污水处理效果 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 将防水透气材料一 面与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一端或两端开口的中空板, 开口端与大气相通, 污水自中空板外面流过。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也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两端开口的管道, 管道外 壁与大气相通, 污水自管道内流过。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还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生物转盘, 转盘的转轴中 空且一端开口与大气相通, 盘片中空且与转轴相通, 污水自盘片外部流过。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还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膜或片, 所述膜或片一面 与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 (如可以将膜或者片平行放置于污水上面) 。
     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无机防水透气性水泥、 混凝土、 微孔玻璃、 透气性陶质材料或 瓷质材料。
     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能做成防水透气膜的高分子材料, 如聚乙烯 PE、 聚氨酯 PU、 聚碳酸酯 PC、 聚氯乙烯 PVC、 尼龙、 硅橡胶或中空纤维等制成的材料。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 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 将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 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 这样能够保证, 防水透气材料与污水接触的一面可以承载或附 着微生物, 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可以通过 透气材料到达材料的另一面, 并通过另一面进入大气, 这样,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对 生物膜有害的气体就可以从反应系统中导出, 使微生物的栖息环境得到改善, 从而保证了 生物膜能够快速形成且不易脱落, 使生物膜具有持久的活性, 大幅度提高其处理污水的能 力。排出的气体还可以通过气体通道导入专用容器进行收集, 以便资源化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优点在于 : 本发明方法在水力停留时间 (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即是污水与 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45min ~ 3h 范围内, 可以使有机污水达到很好 的处理效果和很高的处理效率, 可以非常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水中的臭味 (气) ; 生化需氧量 (BOD) 和化学需氧量 (COD) 去除率较高, COD 去除率达到 75% 左右, BOD 去除率达到 80% 以 上; 对氮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特别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去除率可达 85% 左右。凯氏氮的 去除率也达到了 70% 左右。试验中所采用的水质监测方法为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 三版, 国家环保局,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附图说明
     图 1 为实施例 1 方法的装置示意图 ; 图 2 为实施例 5 方法的装置正面剖视图 ; 图 3 为实施例 8 方法的装置侧视和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 1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如图 1 所示) , 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 将 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具体为 : 在用塑料制成内截面为矩形 (0.1m×0.03m) 的渠道 3 内 (渠道长度为 100 米) 间隔放置 9 块用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的中空 板 4(该板用微孔玻璃制成) , 中空板 4 与渠道 3 的两边平行, 中空板 4 一端开口且开口端 2 朝上放置与大气相通, 中空板 4 的高度 0.04m,, 板与板间距 0.06m 组成若干狭缝通道 1, 污 水自狭缝通道 1 流过, 从而使中空板 4 的外侧面与污水接触。经过预处理 (预处理用沉淀或 过滤去除大颗粒悬浮物) 后的污水从渠道 3 一端经狭缝通道 1 流向另一端, 即可使污水得到 净化处理。水的流速为 60m/h, 每小时处理污水约 8L, 水源为某家属楼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前水质 COD281.1 mg/l, BOD75 mg/l, 氨氮 74.1 mg/l, 凯氏氮 95.3 mg/ l; 处理后水质 COD 68.4 mg/l, BOD 13 mg/l, 氨氮 2.8 mg/l, 凯氏氮 22.6 mg/l。
     实施例 2 ~ 4 实施例 2 ~ 4 同实施例 1, 不同之处为分别用无机防水透气性水泥、 混凝土或透气性陶 质材料替代微孔玻璃制成中空板 4。
     实施例 5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如图 2 所示) , 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 将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 具体为 : 在内截面为矩形 (10cm×5cm) 的渠道 3内 (渠道长度 100 米) 平行放置 9 根两端开口、 横截面为矩形 ( 外部 5cm×1cm, 壁厚 1cm) 用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的管道 5 (该管道 5 由 PU 和玻璃纤维混合制成) , 管道与管道之间形成 微小间隙 6 (以使管道外壁与大气相通) , 污水自管道内 1 流过 (使管道内壁与污水接触) , 流 向另一端, 即可使污水得到净化处理。水的流速约 60m/h, 水源为某家属楼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前水质 COD 302.4 mg/l, BOD 86mg/l, 氨氮 89.1mg/l, 凯氏氮 109.6mg/ l; 处理后水质 COD 78.7mg/l, BOD 15mg/l, 氨氮 3.9mg/l, 凯氏氮 25.7mg/l。
     实施例 6 同实施例 5, 不同之处为将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改为 U 型管, 即去掉横截面为矩形管的 一个短边, 摆放时被去掉的一边朝上或朝下放置。
     实施例 6 处理前污水水质 COD 293.3mg/l , BOD 77mg/l, 氨氮 78.1mg/l, 凯氏氮 98.1mg/l ; 处理后水质 COD 65.8mg/l, BOD 13mg/l, 氨氮 3.6 mg/l, 凯氏氮 24.3mg/l。
     实施例 7 直接用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的圆管处理有机废水。本实施例中圆管由硅橡胶制成, 内径 为 5mm, 外径为 5.5mm, 长度 100m。圆管数量根据水量而定, 本实施例中圆管数量为 100 根, 圆管并齐摆放, 两端胶管之间用硅橡胶粘合在一起, 使端头成圆柱状, 圆柱状端头与相同直 径圆管连接, 一端进水一端出水, 处理水量约 80— 100L / h。 实施例 7 处理前污水水质 COD 320.0mg/l , BOD 81mg/l, 氨氮 87.3mg/l, 凯氏氮 120.6mg/l ; 处理后出水 COD 61.8mg/l, BOD 14mg/l, 氨氮 4.7mg/l, 凯氏氮 29.1mg/l。
     实施例 8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如图 3 所示) , 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制作生物转盘的盘片 进行污水处理, 将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 一面与大气相通。具体为 : 在生物转盘的 槽 3 中放置生物转盘 (该转盘的盘片由防水透气的 PE 制成) , 转盘的转轴 8 中空且一端开口 与大气相通, 盘片 7 中空且与转轴 8 相通, 这样, 生物转盘运行时, 盘片 7 在槽 3 内污水中转 动 (以使盘片外部面与污水接触) 使污水得到净化, 盘片 7 内部面与转轴 8 相通 (以使盘片 7 内部面与大气相通) , 从而使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自盘片 7 内通过中空的转轴 8 与大气相通, 由连接到中空转轴 8 的抽气装置进行收集和利用。本实施例中, 生物转盘槽长 100cm, 槽的半径为 18cm, 共有 50 个盘片, 盘片厚度约 1cm, 半径 17cm, 生物转盘的转速 24 r/ min, 污水停留时间 2h, 对某家属楼生活污水的 COD 去除率达 90%。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527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16 C N 1 0 2 4 5 2 7 1 5 A *CN102452715A* (21)申请号 201010526177.7 (22)申请日 2010.11.01 C02F 3/10(2006.01) (71)申请人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地址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72)发明人侯怀恩 赵风兰 李合平 侯益民 孟庆法 米微微 (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04 代理人王聚才 (54) 发明名称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水。

2、处理方法,该方法 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将防水透气材 料一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可以将防 水透气材料制成一端或两端开口的中空板,开口 端与大气相通,污水自中空板外面流过,或者将防 水透气材料制成两端开口的管道,管道外壁与大 气相通,污水自管道内流过;还可以将防水透气 材料制成生物转盘。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运行成 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生化需氧量BOD去除率达 到8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75%左 右,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85%左右,凯氏氮的去除 率也达到了75%左右。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3、(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将防水透气 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一端或两 端开口的中空板,开口端与大气相通,污水自中空板外面流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两端开口 的管道,管道外壁与大气相通,污水自管道内流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生物转盘, 转盘的转轴中空且一端开口与大气相通,盘片中空且与转轴相。

4、通,污水自盘片外部流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膜或片,所 述膜或片一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无 机防水透气性水泥、混凝土、微孔玻璃、透气性陶质材料或瓷质材料。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高 分子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PE、PU、PC、 PVC、尼龙、硅橡胶或中空纤维制成的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52715 A 1/3页 3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技。

5、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方 法,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危机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 样水资源危机对污水排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污水处理现状不容乐观,处理难度 大、花费高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所以任何新的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易于中水回用并能 降低处理成本的技术措施都将对改善我们的水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 献。 0003 生物膜法是有机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在生物反应器(或反应装 置)内设置填料,填料为能够分解水中污染物的微生。

6、物提供栖息场所,污水在填料间流动, 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不断汲取溶解或悬浮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通过自身代谢将其分 解,从而起到处理污水的作用。填料上的微生物不断积累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多少和活性 决定反应器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填料的性能对生物膜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填料和其 合理的结构可以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对提高生物反应器或反应装置的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方法运行成本低,且处理效率很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 好。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

7、,将防水透气材料一 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 0006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一端或两端开口的中空板, 开口端与大气相通,污水自中空板外面流过。 0007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也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两端开口的管道,管道外 壁与大气相通,污水自管道内流过。 0008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还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生物转盘,转盘的转轴中 空且一端开口与大气相通,盘片中空且与转轴相通,污水自盘片外部流过。 0009 所述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还可以将防水透气材料制成膜或片,所述膜或片一面 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如可以将膜或者片平行放置于污水上面)。 0010。

8、 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无机防水透气性水泥、混凝土、微孔玻璃、透气性陶质材料或 瓷质材料。 0011 所述防水透气材料为能做成防水透气膜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PE、聚氨酯PU、 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尼龙、硅橡胶或中空纤维等制成的材料。 说 明 书CN 102452715 A 2/3页 4 0012 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将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 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这样能够保证,防水透气材料与污水接触的一面可以承载或附 着微生物,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可以通过 透气材料到达材料的另一面,并通过另一面进入大气,这样,微生。

9、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对 生物膜有害的气体就可以从反应系统中导出,使微生物的栖息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保证了 生物膜能够快速形成且不易脱落,使生物膜具有持久的活性,大幅度提高其处理污水的能 力。排出的气体还可以通过气体通道导入专用容器进行收集,以便资源化利用。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方法在水力停留时间(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即是污水与 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45min3h范围内,可以使有机污水达到很好 的处理效果和很高的处理效率,可以非常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水中的臭味(气);生化需氧量 (BOD)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较高,COD去除率达到。

10、75%左右,BOD去除率达到80%以 上;对氮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85%左右。凯氏氮的 去除率也达到了70%左右。试验中所采用的水质监测方法为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 三版,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实施例1方法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5方法的装置正面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8方法的装置侧视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6 实施例1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将 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

11、气相通。具体为:在用塑料制成内截面为矩形 (0.1m0.03m)的渠道3内(渠道长度为100米)间隔放置9块用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的中空 板4(该板用微孔玻璃制成),中空板4与渠道3的两边平行,中空板4一端开口且开口端2 朝上放置与大气相通,中空板4的高度0.04m,,板与板间距0.06m组成若干狭缝通道1,污 水自狭缝通道1流过,从而使中空板4的外侧面与污水接触。经过预处理(预处理用沉淀或 过滤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后的污水从渠道3一端经狭缝通道1流向另一端,即可使污水得到 净化处理。水的流速为60m/h,每小时处理污水约8L,水源为某家属楼生活污水。 0017 污水处理前水质COD281.1 mg。

12、/l,BOD75 mg/l,氨氮74.1 mg/l,凯氏氮95.3 mg/ l;处理后水质COD 68.4 mg/l,BOD 13 mg/l,氨氮2.8 mg/l,凯氏氮22.6 mg/l。 0018 实施例24 实施例24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分别用无机防水透气性水泥、混凝土或透气性陶 质材料替代微孔玻璃制成中空板4。 0019 实施例5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进行污水处理,将防水 说 明 书CN 102452715 A 3/3页 5 透气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具体为:在内截面为矩形(10cm5cm)的渠道 3内(渠道长度100米)平行放置9。

13、根两端开口、横截面为矩形(外部5cm1cm,壁厚1cm) 用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的管道5(该管道5由PU和玻璃纤维混合制成),管道与管道之间形成 微小间隙6(以使管道外壁与大气相通),污水自管道内1流过(使管道内壁与污水接触),流 向另一端,即可使污水得到净化处理。水的流速约60m/h,水源为某家属楼生活污水。 0020 污水处理前水质COD 302.4 mg/l,BOD 86mg/l,氨氮89.1mg/l,凯氏氮109.6mg/ l;处理后水质COD 78.7mg/l,BOD 15mg/l,氨氮3.9mg/l,凯氏氮25.7mg/l。 0021 实施例6 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为将横截面为矩形的管。

14、道改为U型管,即去掉横截面为矩形管的 一个短边,摆放时被去掉的一边朝上或朝下放置。 0022 实施例6处理前污水水质COD 293.3mg/l ,BOD 77mg/l,氨氮78.1mg/l,凯氏氮 98.1mg/l;处理后水质COD 65.8mg/l,BOD 13mg/l,氨氮3.6 mg/l,凯氏氮24.3mg/l。 0023 实施例7 直接用防水透气材料制成的圆管处理有机废水。本实施例中圆管由硅橡胶制成,内径 为5mm,外径为5.5mm,长度100m。圆管数量根据水量而定,本实施例中圆管数量为100根, 圆管并齐摆放,两端胶管之间用硅橡胶粘合在一起,使端头成圆柱状,圆柱状端头与相同直 径圆。

15、管连接,一端进水一端出水,处理水量约80100Lh。 0024 实施例7处理前污水水质COD 320.0mg/l ,BOD 81mg/l,氨氮87.3mg/l,凯氏氮 120.6mg/l;处理后出水COD 61.8mg/l,BOD 14mg/l,氨氮4.7mg/l,凯氏氮29.1mg/l。 0025 实施例8 一种有机污水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利用防水透气材料制作生物转盘的盘片 进行污水处理,将防水透气材料一面与污水接触,一面与大气相通。具体为:在生物转盘的 槽3中放置生物转盘(该转盘的盘片由防水透气的PE制成),转盘的转轴8中空且一端开口 与大气相通,盘片7中空且与转轴8相通,这样,。

16、生物转盘运行时,盘片7在槽3内污水中转 动(以使盘片外部面与污水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盘片7内部面与转轴8相通(以使盘片7 内部面与大气相通),从而使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自盘片7内通过中空的转轴8 与大气相通,由连接到中空转轴8的抽气装置进行收集和利用。本实施例中,生物转盘槽长 100cm,槽的半径为18cm,共有50个盘片,盘片厚度约1cm,半径17cm,生物转盘的转速24 r/ min,污水停留时间2h,对某家属楼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达90%。 说 明 书CN 102452715 A 1/2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52715 A 2/2页 7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52715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