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及其应用以及
制备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人体血液自身凝血机能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性的组织创伤可以自我修复,表
皮出血或静脉出血可以自凝,然而,动脉出血、较大静脉出血、较严重的组织创伤或大多
数的外科手术操作时血液无法及时自凝并达到自我防护的机能,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
导致严重的出血,失血过量往往会危及生命。尤其是在战场上、野外突发事故、地震类自
然灾害、外科手术等各种情况下,使用快速、有效的止血材料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止血材料,现有的止血产品根据止血机制主要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血液正常的凝血机制,如凝胶止血海绵产品、干燥的血蛋白产品等,
另一类则是不依赖正常血液的凝血机制,如以壳聚糖和分子筛为代表的材料制成的止血产
品。后一类产品的应用范围更广,特别是在伤者有凝血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情况下,效果
更为优越一些。
作为优良的医用止血材料通常需要具备如下特性:1)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对生物体无
毒性;2)不能增加伤口的感染,不能污染伤口并不会诱发炎症的反应;3)止血时间短、
止血效果好;4)力学性能达到医用止血材料的优良性能;5)与组织的粘附性好,与伤口、
创面所在位点的吻合性好;6)应无抗原性,在体内的降解吸收可根据不同的止血目的选择
可降解吸收材料或非降解性材料;7)止血的同时不产生大量的热量,以防止组织、神经的
灼伤;8)制造成本尽量低廉等。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已研究获得很多种类的止血材料并开发出许多止血产品,然而作
为止血材料的形态各种各样,常见的形态如海绵状、泡沫状、薄膜状、薄片状、平板状、
平织网状、无纺布状、具有网眼或针眼的无纺布状、编织布状、多层纱布以及各种粉末状
(包括纤维粉体、微孔微球等),然而不管使用部位所需的形状或形态如何,上述各种形态
中海绵状的止血材料在临床应用较广,但是其力学性能、止血速度、与出血位点的组织的
贴附性能或吻合性、吸液性能等综合性能还达不到很理想的止血效果,且功能单一,都或
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缺陷。如,海绵状或泡沫状(以壳聚糖海绵状居多)的
止血材料,其暴露于伤口的表面与伤口及伤口周边组织的吻合性较差,与伤口的接触面达
不到最大化,不能对伤口产生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更好的粘附性。平板状的止血材料不仅存
在与伤口的接触面达不到最大化,并且对伤口的抵靠、封闭效果和粘附性也不高,而且对
自身软硬、厚薄以及柔韧性、吸胀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平板状的止血材料往往不能同时
兼具上述各优良特点,其他如平织网状、无纺布状、具有网眼或针眼的无纺布状、编织布
状、纱布状等与出血部位发生面接触的止血材料与平板状的止血材料存在类似的不足。现
有市场上生产的薄片止血材料或薄膜止血材料,其中的薄片制品的基材胶原有点厚并且有
些硬。各种粉末状止血材料(包括纤维粉体、微孔微球)具有微粒特性,微粒型的止血材
料应用在出血部位时不易控制,在出血量大时易随血液流失,影响止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
料及其应用以及制备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用于动
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的止血材料相比,其止血
性能和舒适性都有很好的改善,该植绒医用材料与组织的贴附性好,与伤口、创面所在位
点及其周边组织的吻合性好;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植绒层纤维与伤口的接触面达到最大化,
植绒层的纤维长短和纤维密度可控,并且由于纤维的高比表面积,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吸附
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
一种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包括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和基底层,所述植绒层由功能
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本发明植绒层中的功能性纤维呈立体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且≤
90°之间的任一角度;所有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均相同,
也可以所述功能性纤维中的部分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垂直,即成90度。
所成的角度相同时,如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垂直;或者所
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均为>0°且≤90°之间的某一
相同的角度;所成的角度不同时,如第一部分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
的角度为>0°且≤90°之间的第一任一角度,第二部分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
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且≤90°之间的第二任一角度,、、、、、、,第N部分功能性纤维的中
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且≤90°之间的第N任一角度。
本发明所述的“立体状”是指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不为0
度,即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不平行,且为>0°且≤90°之间的任一角度,
所有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较佳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内部和/或表面还分布有适合生物体创伤口的药剂、药物组
合物、治疗剂或凝血药物。本发明的术语“止血”是指采用止血材料对生物体出血部位通
过物理或生物学的方法阻止动脉出血、阻止静脉出血以及阻止组织创伤出血,该出血包括
喷射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
较佳的,所述功能性纤维选自壳聚糖纤维、壳聚糖衍生物纤维、甲壳素纤维、甲壳素
衍生物纤维、海藻酸纤维、纤维素衍生物纤维、胶原纤维、透明质酸纤维、透明质酸衍生
物纤维、蚕丝蛋白纤维、活性碳纤维、聚乳酸纤维、聚乙醇酸纤维和聚己内酯纤维中的一
种纤维或几种纤维的复合;或者,所述功能性纤维选自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甲壳素、
甲壳素衍生物、海藻酸、纤维素衍生物、胶原、透明质酸、透明质酸衍生物、蚕丝蛋白、
活性碳、聚乳酸、聚乙醇酸纤维和聚己内酯中几种原材料组成的混合材料形成的纤维。
其中,本发明的壳聚糖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壳聚糖,该壳聚糖一般取之于虾蟹类
动物的外壳,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
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是一种纯天然高分子的多糖类物质,本发明优选的壳聚糖
粘均分子量大于10万。
本发明的壳聚糖衍生物是指以壳聚糖为母体,对其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用其他原子或原
子团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如:羧甲基壳聚糖、N-三甲基壳聚糖、N-马来酰化壳聚糖、、β-
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盐酸丁卡因壳聚糖、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阿
仑膦酸钠壳聚糖等。
其中,本发明的海藻酸(Alginic Acid)为来自海藻、细菌及生物合成的由D-甘露糖
醛酸和L-古洛糖醛酸组成的多糖,或采用市场上可购买的医用级的海藻酸,包括海藻酸盐。
本发明的海藻酸纤维也包括海藻酸盐及海藻酸与阳离子形成的螯合物或多聚物纤维,如海
藻酸钠纤维、海藻酸钙纤维等。本发明海藻酸的粘均分子量优选大于5万。
其中,本发明的纤维素纤维是指所有由纤维素聚合物获得的纤维。所述纤维素衍生
物是指以纤维素为母体,对其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用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
如,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
等。
其中,本发明的胶原纤维,如可来源于哺乳动物(如,人、牛、马、猪、兔、羊、鼠
等)的皮肤、骨、软骨、脏器等所获得的胶原制成的纤维,也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医用
级的胶原制成的纤维,也包括胶原水解成的明胶制成的纤维。
其中,本发明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是指由D-葡糖醛酸及N-乙酰氨基葡糖为
双糖单位组成的高分子多糖,本发明的透明质酸纤维包括透明质酸盐纤维,如透明质酸钠
纤维等。本发明中所述透明质酸衍生物是指以透明质酸为母体,对其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用
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或交联所形成的化合物,优选对透明质酸羧基和羟基的修饰,如hylan
(US Pat No4582865,1984;US Pat No 4713448,1985,参见这两个专利的制备方法)。本
发明的透明质酸的粘均分子量优选大于50万。
其中,本发明所述功能性纤维的内部和/或表面还分布有适合生物体创伤口的药剂、药
物组合物、治疗剂、凝血药物或钙盐,这可在功能性纤维的制备过程中添加适合生物体创
伤口的药剂、药物组合物、治疗剂、凝血药物或钙盐,也可以在功能纤维上覆盖适合生物
体创伤口的药剂、药物组合物、治疗剂、凝血药物或钙盐。其中药剂和治疗剂均可选自现
有技术中已临床应用的抗炎类药剂、抗感染类药剂、麻醉剂和化疗试剂;药物组合物可选
自维甲酸的细胞增值剂、田七氨酸的前凝血素等;凝血药物可选自各种凝血酶、抑肽酶以
及各种凝血因子和化学凝血药物;钙盐,如氯化钙、硫酸钙等钙盐。
本发明所述的功能性纤维还可以为表面覆盖有适合生物体创伤口的药剂、药物组合物、
治疗剂或凝血药物的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也可称为药用纤维。本发明上述的天然纤维(包
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和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
可选自如下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棉花纤维、人造丝纤维、绸丝纤维、原生或再生
竹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黄麻纤维、剑麻纤维、罗布麻纤维、剑麻纤维、蕉麻纤维、
椰子纤维、大豆纤维、甘蔗纤维、芦苇纤维、lyocel纤维、羊毛、醋酸纤维、黏胶纤维、
铜氨纤维、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或尼龙)、聚乙烯醇纤维(维纶)、聚丙烯
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
纤维、再生淀粉纤维以及再生合成纤维等。
其中,本发明的活性碳纤维可选自纤维素基活性碳纤维、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沥
青基活性碳纤维、酚醛纤维基活性碳纤维、聚乙烯醇基活性碳纤维、木质素基活性碳纤维
等;活性碳纤维以纤维为原料,经碳化和活化而制得。
本发明的功能性纤维可采用市场上已有的壳聚糖纤维、壳聚糖衍生物纤维、甲壳素纤
维、甲壳素衍生物纤维、海藻酸纤维、纤维素衍生物纤维、胶原纤维、透明质酸纤维、药
用纤维、蚕丝蛋白纤维、活性碳纤维、聚乳酸纤维、聚乙醇酸纤维、聚己内酯纤维中的一
种纤维或几种纤维的复合,也可采用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甲壳素、甲壳素衍生物、海
藻酸、纤维素衍生物、胶原、透明质酸、蚕丝蛋白、活性碳、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内
酯中几种材料的混合材料经纺丝制得;所述的纺丝方法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高分子聚
合物的纺丝法制备相应的纤维,如熔融纺丝法、干湿纺丝法、液晶纺丝法、有机溶剂纺丝
法及静电纺丝法等。
较佳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长度为0.1-30mm;优选为长度为1-15mm;所述功能性纤维
的细度为0.1-1000dtex;植绒密度为0.01-1000mg/cm2。优选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细度为
1.0-6.0dtex;优选的,所述植绒密度为1.00-500mg/cm2。
较佳的,所述基底层为止血功能层和吸液层复合而成;所述基底层还可以为止血功能
层或吸液层;所述基底层还可以为止血功能材料和吸液材料的混合材料形成的基底层。
更佳的,所述止血功能层和吸液层复合时,所述止血功能层位于所述吸液层之上。
更佳的,所述止血功能层的材料和所述止血功能材料均选自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
胶原、明胶、海藻酸、透明质酸、多孔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蛋白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
的混合;所述止血功能层的形态采用膜状或海绵状等。
更佳的,所述吸液层的材料和所述吸液材料,如均选自聚阴离子多糖(如:海藻酸、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等)、淀粉衍生物、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以及
活性碳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的混合,所述吸液层的形态采用膜状或海绵状等。或者所述
吸液层的材料选自聚氨酯泡沫材料、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制成的无纺材料或编织材料等,
如无纺布,纱布等。
本发明的止血功能层和吸液层可经交联剂复合而成,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其他的复
合方式复合而成。其中的交联剂为能使止血功能层与吸液层粘结且适用医用的粘合剂,如
可采用戊二醛、碳二亚胺、医用级硅氧烷树脂压敏粘合剂等。
较佳的,所述植绒方法包括机械植绒法和静电植绒法。
所述机械植绒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0.1-30mm,然后干燥、开纤;
(2)在基底层的上表面涂布或喷洒交联剂,获得上胶后的基底层;或者直接采用凝胶
状基底层作为待植绒的基底层;
(3)将开纤后的功能性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上胶后的基底层的上表面;或者将
开纤后的功能性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直接植绒到凝胶状基底层的上表面;
(4)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交联剂对基底层的
上表面进行喷雾或熏蒸;
本发明为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可重复采用交联剂进行喷雾或熏蒸和植绒过程。本
发明进行喷雾或熏蒸的目的是为了使功能性纤维与基底结合得更牢固。
(5)植绒后依次进行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所述静电植绒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0.1-30mm,然后着电处理,干燥,开纤;
(2)在基底层的上表面涂布或喷洒交联剂,获得上胶后的基底层;或者直接采用凝胶
状基底层作为待植绒的基底层;
(3)将开纤后的功能性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上胶后的基底层的上表面;或者将
开纤后的功能性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直接植绒到凝胶状基底层的上表面;
(4)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交联剂对基底层的
上表面进行喷雾或熏蒸;
本发明为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可重复采用交联剂进行喷雾或熏蒸和植绒过程。本
发明进行喷雾或熏蒸的目的是为了使功能性纤维与基底结合得更牢固。
(5)植绒后依次进行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本发明在基底层的上表面涂布、喷洒、喷雾或熏蒸的交联剂为能使功能性纤维与基底
层粘结且适用医用的溶液,如戊二醛、碳二亚胺的水溶液;该适于医用的溶液还可以是与
所述功能性纤维相溶的其他溶液,如所述功能性纤维采用壳聚糖纤维时,则交联剂可选取
醋酸或乳酸等酸性水溶液,其他与功能性纤维的相应溶液可按照是否与功能性纤维相溶、
是否适于医用进行选取。
本发明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最终制备完成时需对成品进行灭菌处理,其灭菌方法可采
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如辐照灭菌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医用植绒止血材料作为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材料的
应用。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上述医用植绒止血材料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或者作为创伤
敷料的应用;或者作为修复、防粘连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医用植绒止血材料用于动脉止血、静脉止血以及组织创伤止血的
方法。
一种控制哺乳动物伤口出血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医用植绒止血材料置于所述伤口上从
而控制出血或渗血,以及吸收血液和大量渗液。
较佳的,所述伤口选自动脉划破破口、动脉穿刺伤口、静脉划破破口、静脉穿刺伤口
和手术过程中流血的至少一处伤口。
较佳的,所述伤口还包括组织创伤所形成的伤口创面。
较佳的,所述伤口与所述医用植绒止血材料的植绒层接触。
较佳的,所述哺乳动物包括人和其他哺乳动物。
本发明的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的止血
材料相比,其止血性能和舒适性都有很好的改善,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用于动脉、静脉及组
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具有如下特点:1)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植绒层纤维可选择
止血功能材料,且基底层中的止血功能层强化了止血效果,缩短了止血时间、减少出血的
量;2)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植绒层纤维的高比表面积以及基底层中的吸液层优化了材料的吸
附性能,进一步强化了止血性能,并适宜于高渗液创伤;3)植绒层的纤维长短和纤维密度
可控,使材料的柔软性、舒适性好;且与组织的贴附性好,与伤口、创面所在位点及其周
边组织的吻合性好;4)力学性能达到医用止血材料的优良性能;5)止血的同时不产生大
量的热量,可防止组织、神经的灼伤;6)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对生物体无毒性;7)防止
伤口感染且不会诱发炎症的反应;8)无抗原性;9)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等。
附图说明
图1包含止血功能层和吸液层并采用静电植绒获得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仅包含止血功能层并采用机械植绒获得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包含止血功能层和吸液层并采用机械植绒获得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1为植绒层,2为基底层,21为止血功能层,22为吸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将3g海藻酸钠溶于100ml水,搅拌均匀,调节
pH值为6.0,将约40ml的该溶液注入模具中,得吸液层,该吸液层为凝胶状;将2g壳聚
糖与2g胶原分别溶于100ml含有3%乙酸(体积百分比浓度)的水溶液中,然后将两溶液
混合,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6.0,得到混合溶液,轻缓将约30ml的混合溶液注入模具中
吸液层的表面,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
植绒,绒毛长为1毫米左右,细度为1.5-4.5dtex,绒毛成分为医用壳聚糖纤维及胶原纤维,
植绒量为5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
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1mm,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
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壳聚糖纤维及胶原纤维形成
的复合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
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后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面
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本实施例所获得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1和
基底层2,所述植绒层1由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
2的上表面,所述基底层2包括止血功能层21和吸液层22。所述植绒层中的功能性纤维均
匀呈立体状分布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且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
面垂直。
(2)对照止血海绵组:A为本实施例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海绵;B为本实施例步骤
(1)止血层冻干海绵。
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海绵吸水后质量-已知海绵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已知海绵质量(g)
海绵吸水后质量(g)
吸收量(g/100cm2)
植绒止血海绵
0.53±0.24
6.56±0.40
26.14±0.62
对照止血海绵B
0.28±0.26
1.02±0.32
4.02±0.28
对照吸液海绵膜A
0.24±0.12
4.36±0.82
16.20±0.52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
将矩形止血海绵(7cm×1cm)平铺在45°斜面上,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全血,让血液
由斜面顶端开始自由流下,用秒表记录血液在起始阶段、铺展阶段、尾段的凝结时间。
植绒止血海绵在各阶段的凝血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因此植绒止血海绵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
新西兰白兔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成功后,逐层开腹,暴露肝脏。
在肝表面作1cm×1cm×0.5cm出血创面,分别将植绒止血海绵、对照止血海绵A、对照止血
海绵B置于创口,用50g砝码在止血材料上加压,每隔30s观察一次出血情况,以移去砝
码后10min不再出血为“止血”,记录止血时间。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止血前后止血材料的
质量,计算出血量。出血量(ml)=(止血后重量-止血前重量)/血液比重(1.050g/ml)。
计算出血量。
止血材料兔肝损伤止血模型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比较
n
止血时间(s)
出血量(ml)
植绒止血海绵
5
42.12±6.32
0.78±0.21
对照吸液海绵A
5
98.68±6.89
1.02±0.23
对照止血海绵B
5
79.60±5.65
0.80±0.19
实施例2
(1)植绒止血材料的制备:将2g胶原溶于100ml含有3%乙酸(体积百分比浓度)的
水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戊二醛至戊二醛的终浓度为0.05%(体积百分比浓度),调节pH值
为6.0,将约40ml的该溶液注入模具中,得凝胶基底层;在基底层的上表面采用机械植绒
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2毫米左右,细度为2.0-4.5dtex,绒毛为胶原纤维,最终植绒量为
8.0mg/cm2,0.5%乙酸(体积百分比浓度)水溶液超声雾化喷雾(交联剂),植绒完毕采用
36至40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功能
性纤维剪切成2mm,然后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胶原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凝胶
基底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乙酸的水
溶液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本实施例所获得的植绒止血材料如图2所示,包括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1和基底
层2,所述植绒层1由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2的
上表面,所述基底层2包括止血功能层21。所述植绒层中的功能性纤维均呈立体状匀分布
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且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
10-90°中的任一角度。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手术体内缺损组织止血填充。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C为本实施例步骤(1)中凝胶基底层冻干膜;
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以及凝胶基底层冻干膜C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B和C组中各阶段
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
更少。
实施例3
(1)植绒止血膜的制备:将1.5g海藻酸钠和1.5g羧甲基纤维素溶于100ml水,搅拌
均匀,调节pH值为6.0,将约40ml的该溶液注入模具中,得吸液层,该吸液层为凝胶状;
将2g壳聚糖与2g明胶分别溶于100ml含有3%乙酸(体积百分比浓度)的水溶液中,将两
溶液进行混合,混合时边搅拌边滴加戊二醛至戊二醛终浓度为0.05%(体积百分比浓度),
调节pH值为6.0,轻缓将约40ml的混合溶液注入模具中吸液层的表面,获得止血层,该止
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5毫米左右,细度
为2.0-5.5dtex,绒毛成分为壳聚糖与胶原的混纺纤维,植绒量为25mg/cm2,植绒完毕采用
24至40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壳聚糖
与胶原的混纺纤维剪切成5mm,然后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壳聚糖纤维及
胶原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直接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
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
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熏蒸;植绒后依次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膜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以及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3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3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
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
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
更少。
实施例4
植绒创可贴的制备: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制备植绒止血材料的植绒层,其中选择
粘胶纤维制成的无纺布作为基底层,在基底层表面喷涂医用级硅氧烷树脂压敏粘合剂,然
后进行植绒,绒毛长为1.5毫米左右,细度为1.5-4.0dtex,绒毛为壳聚糖纤维,植绒量为
8mg/cm2,烘干即可。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壳聚糖纤维剪切成1.5mm,然后干燥、
开纤;再在基底层上表面涂布或喷洒碳二亚胺的水溶液,获得上胶后的基底层;然后将开
纤后的功能性粘胶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上胶后的基底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
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交联剂(碳二亚胺的水溶液)对基底层的上
表面进行熏蒸。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4步骤(1)中粘胶纤维。
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高于胶粘纤维A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
将矩形植绒止血膜(7cm×1cm)平铺在45°斜面上,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全血,让血
液由斜面顶端开始自由流下,用秒表记录血液在起始阶段、铺展阶段、尾段的凝结时间。
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粘胶纤维A中各阶段
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
新西兰白兔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成功后,逐层开腹,暴露肝脏。
在肝表面作1cm×1cm×0.5cm出血创面,分别将本实施例植绒止血膜、对照粘胶纤维A置
于创口,用50g砝码在止血材料上加压,每隔30s观察一次出血情况,以移去砝码后10min
不再出血为“止血”,记录止血时间。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止血前后止血材料的质量,计算
出血量。出血量(ml)=(止血后重量-止血前重量)/血液比重(1.050g/ml)。计算出血
量。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
更少。
实施例5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将3g海藻酸钠溶于100ml水,搅拌均匀,调节
pH值为6.5,将约40ml的该溶液注入模具中,得吸液层,该吸液层为凝胶状;将2g壳聚
糖与2g胶原分别溶于100ml含有3%乙酸(体积百分比浓度)的水溶液中,然后将两溶液
混合,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6.1,得到混合溶液,轻缓将约30ml的混合溶液注入模具中
吸液层的表面,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层的上表面采用机械植绒法进行
植绒,绒毛长为8毫米左右,细度为1.5-4.5dtex,绒毛成分为外购医用壳聚糖纤维及胶原
纤维,植绒量为4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
血海绵。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8mm,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
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壳聚糖纤维及胶原
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
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
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本实施例所获得的植绒止血材料如图3所示,包括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1和基底
层2,所述植绒层1由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2的
上表面,所述基底层2包括止血功能层21和吸液层22。所述植绒层中的功能性纤维均呈立
体状匀分布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且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
成的角度为>0°且≤90°中的任一角度。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6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机械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15毫米左右,细度为1-6dtex,绒毛成分
为外购医用甲壳素纤维及甲壳素衍生物纤维,植绒量为10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
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
剪切成15mm,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
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甲壳素纤维及甲壳素衍生物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
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后采
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
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7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1毫米左右,细度为2-3dtex,绒毛成分为
医用透明质酸纤维,植绒量为5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
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1mm,然后用5%的
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透明
质酸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
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
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8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10毫米左右,细度为2-3dtex,绒毛成分
为外购医用透明质酸衍生物纤维,植绒量为5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
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10mm,
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
纤后的透明质酸衍生物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
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
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9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6毫米左右,细度为2-3dtex,绒毛成分为
外购医用海藻酸纤维和活性炭纤维,植绒量为8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
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6mm,
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
纤后的海藻酸纤维和活性炭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
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
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10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机械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6毫米左右,细度为2-3dtex,绒毛成分为
外购医用纤维素衍生物纤维,植绒量为8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即可
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6mm,然后
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
的纤维素衍生物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
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
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11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2毫米左右,细度为2-3dtex,绒毛成分为
外购医用蚕丝蛋白纤维,植绒量为8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
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2mm,然后用
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
蚕丝蛋白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
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
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
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
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
更少。
实施例12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3毫米左右,细度为2-3dtex,绒毛成分为
外购医用聚乳酸纤维和聚乙醇酸纤维,植绒量为8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
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
3mm,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
后将开纤后的聚乳酸纤维和聚乙醇酸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
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
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
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12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机械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15毫米左右,细度为2-4dtex,绒毛成分
为外购医用聚己内酯纤维,植绒量为50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即可获
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剪切成15mm,然后
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
的聚己内酯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
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
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13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机械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15毫米左右,细度为2-4dtex,绒毛成分
为医用级且内部和表面分布有凝血酶的纤维,植绒量为200mg/cm2,植绒完毕采用36至55
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功能性纤维
剪切成15mm,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干燥,
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内部和表面分布有凝血酶的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
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
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
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14
样品制备:(1)植绒止血海绵的制备:先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吸液层,该吸
液层为凝胶状;再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得得到止血层,该止血层为凝胶状;在止血
层的上表面采用静电植绒法进行植绒,绒毛长为4毫米左右,细度为2-4dtex,绒毛成分为
为壳聚糖和胶原的混合材料经纺丝法所形成的复合纤维,植绒量为30mg/cm2,植绒完毕采
用36至55小时的冻干即可获得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海绵。其中,进行静电植绒时,先将
功能性纤维剪切成4mm,然后用5%的NaCl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喷洒纤维进行着电处理,
干燥,开纤;然后将开纤后的壳聚糖和胶原的复合纤维采用静电植绒法植绒到凝胶状止血
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0.25%戊二醛水
溶液(体积百分比浓度)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喷雾;植绒后进行冷冻干燥,去除浮绒即
可。
该植绒止血海绵可用于外科动、静脉血管穿刺止血外科止血填充敷料。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15
植绒创可贴的制备: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制备植绒止血材料的植绒层,其中选择
海藻酸纤维和多孔淀粉衍生物制成的无纺布作为基底层,为止血功能层,在基底层表面喷
涂医用级硅氧烷树脂压敏粘合剂,然后进行植绒,绒毛长为1.5毫米左右,细度为
1.5-4.0dtex,绒毛为表面覆盖有抗感染类药物的壳聚糖纤维,植绒量为8mg/cm2,烘干即
可。其中,进行机械植绒时,先将壳聚糖纤维剪切成1.5mm,然后干燥、开纤;再在基底层
上表面涂布或喷洒乳酸水溶液,获得上胶后的基底层;然后将开纤后的表面覆盖有抗感染
类药物的壳聚糖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上胶后的基底层的上表面;重复植绒获得所需
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交联剂(乳酸的水溶液)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
行熏蒸。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实施例16
植绒创可贴的制备: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步骤制备植绒止血材料的植绒层,其中选择
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甲壳素和活性炭纤维制成的无纺布作为基底层,为吸液层,在基底
层表面喷涂医用级硅氧烷树脂压敏粘合剂,然后进行植绒,绒毛长为4毫米左右,细度为
1.5-6.0dtex,绒毛为壳聚糖纤维和壳聚糖衍生物纤维所形成的复合纤维,且该复合纤维的
内部含有抗炎类药物,其植绒量为10mg/cm2,烘干即可得到吸液膜层。其中,进行机械植
绒时,先将壳聚糖纤维剪切成4mm,然后干燥、开纤;再在基底层上表面涂布或喷洒碳二亚
胺的水溶液,获得上胶后的基底层;然后将开纤后的内部含有抗炎类药物的壳聚糖纤维和
壳聚糖衍生物纤维所形成的复合纤维采用机械植绒法植绒到上胶后的基底层的上表面;重
复植绒获得所需密度的植绒层,其中每次重复植绒前先采用交联剂(碳二亚胺的水溶液)
对基底层的上表面进行熏蒸。
(2)对照止血膜组:A为实施例1步骤(1)中吸液层冻干膜;B为实施例1步骤(1)
止血层冻干膜;以下各测定中每种样品各取5块(即平行5次),进行如下实验:
1.液体吸收量的测定(参照标准YY/T 0471.1-2004 3.2部分)
吸收量=(膜吸水后质量-已知膜质量)*100/25(g/100cm2),可适用于创面敷料。
经测定,本实施例获得的植绒止血膜的吸液量均高于吸液层冻干膜A的吸液量、止血
层冻干膜B的吸液量。
2.止血性能评价
1)滚滴法测试凝血时间(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经测定,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在各
阶段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A和B组中各阶段的凝血时间,因此该植绒止血膜可有效提高膜
的止血性能。
2)兔肝脏损伤止血试验(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其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植绒止血膜
对兔肝损伤止血伤口的止血时间更短,但出血量更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
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
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
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
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
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