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238046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03985.1

申请日:

2012.04.10

公开号:

CN102606241A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01K 25/10申请公布日:201207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K 25/10申请日:20120410|||公开

IPC分类号:

F01K25/10

主分类号:

F01K25/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发明人:

王磊; 景玉鹏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代理人:

刘丽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压缩机、集热器、二氧化碳涡轮机、发电机和冷却装置;压缩机的出口与集热器的入口相连,集热器的出口与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二氧化碳涡轮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形成一个循环。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封闭的循环中从外部吸热进行热力循环,不但可以发电,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空调制冷以及热水。本发明与传统的水蒸气发电相比,发电效率高10%~20%,且本发明系统精巧,结构紧凑,设备费低廉,无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集热
器、二氧化碳涡轮机、发电机和冷却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
入口相连,所述集热器的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所述二氧化
碳涡轮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
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形
成一个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发电系统还包括再生热交换器,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压缩机
的出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再
生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
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冷却装置为吸收式冷却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所述压
缩机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吸收式冷却器和热交换器,或者,依次设有
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介质为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发电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工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二氧化碳在80~200大气压、35~600℃温度范围内,进行压缩、加热、膨胀、
冷却的封闭循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集热器采用外部热源,所述外部热源为太阳能、工业废热以及燃料产生的热
源。

说明书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
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问题困扰世界各国,寻找高效环保的发电方法迫在眉睫。世界上
目前现有的发电形式大致有这么几种: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潮汐发电、原子
能发电、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太阳能发电比较经济,但由于收集装置庞
大、制作技术难度大等原因,不能形成较大规模来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原子能发电也比较经济,但由于安全问题令人恐惧,也不能迅速普及。火力发
电占据着全世界发电量的首要,由于它是利用化学能转变电能的一种装置,在
这个转变过程中,大量的煤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了大气,给人类
生活的基本条件带来了灾难性威胁。现有的水力发电装置,虽属再生性能源利
用,但是,要建造一个全套装置,需要拦河(江)筑坝、修建水库、搬迁移民、
修建导流明渠、船闸等配套工程,工程费用高得令人吃惊,以至于有些经济贫
困国家修建不起这种工程。另外,这种机组要求制作技术高、造价高、运行中
高速叶轮磨损严重、维修费用高等原因,实际运行成本很高。更重要的是,这
种水力发电装置是利用流水的落差(水体的势能)进行能量转换的,在一条江
河上,不能修建太多的同样装置。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为风力
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但是其效率低,造价昂贵,
技术有待改进,管理不够完善。因此寻求高效、低廉、无危害和环保的新型发
电技术迫在眉睫。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是当今国际上新型、高效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
CO2被公认为是最环保、最清洁的天然性工质流体。CO2工质不同于传统的能源
转换和空调系统中的所使用的含氟、含氯等工质,其地球温暖化指数和臭氧层
破坏指数都远远低于目前常用的流体工质。由于目前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以
及地球温暖化的日益严重化,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出了淘汰氟氯类在用流
体的详细时间表,所以逐步淘汰氟氯工质、采用CO2等天然性工质已成为大势所
趋。同时由于CO2特殊的物性等原因,将CO2应用在太阳能转换中,可以提高能
源转换的效率。同时由于超临界流体在某些情况下拥有超强的传热性能,所以
该系列技术整体的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
碳的发电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包括压缩机、集热器、二氧化碳涡
轮机、发电机和冷却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
集热器的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输出
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
入口相连,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形成一个循环。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再生热交换器,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
一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集热器
的入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相连,
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装置为吸收式冷却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所述二氧化碳涡
轮机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吸收式冷却器和热交换
器,或者,依次设有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介质为水。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电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工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氧化碳在80~200大气压、35~600℃温度范围内,进行
压缩、加热、膨胀、冷却的封闭循环。

上述方案中,所述集热器采用外部热源,所述外部热源为太阳能、工业废
热以及燃料产生的热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封闭的循环中从外部吸热进行热力循环,不
但可以发电,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空调制冷以及热水。本发明与传统的水蒸气发
电相比,发电效率高10%~20%,且本发明系统精巧,结构紧凑,设备费低廉,
无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及压力变化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氧化碳连续发电的测量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包括
压缩机1、集热器2、二氧化碳涡轮机3、发电机4和冷却装置,其中冷却装置为
热交换器6和吸收式冷却器7。压缩机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直接与二氧化碳涡
轮机3的入口相连,另一路与采用外部热源的集热器2的入口相连,集热器2的出
口与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入口相连,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输出端与发电机4的输入
端连接。由于所述发电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工质,二氧化碳经压缩机1加
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二氧化碳可直接推动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旋转,
从而带动发电机4进行发电,提供清洁的电力;超临界二氧化碳也可以经过集热
器2加热形成深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然后深超临界二氧化碳再推动二氧化碳
涡轮机3,从而带动发电机4进行发电。上述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利用二氧化碳进
行发电,只是经过加热后的深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更强的能量,推动二氧化碳
涡轮机3进行发电的效果更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经过
再生热交换器5,将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出口与再生热交换器5的入口相连,再生
热交换器5的出口依次与吸收式冷却器7和热交换器6相连,热交换器6的出口与
压缩机1的入口相连,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从二氧化碳涡轮机3出口出来的气态
和/或液态的高温的二氧化碳进入再生热交换器5,再生热交换器5吸收此状态二
氧化碳的余热,可用来加热初次进入再生热交换器5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或成为
吸收式冷却器7的热源,提供空调制冷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在热交换器6中被水
冷却,提供热水。此后,二氧化碳被冷却为液态,再次经过压缩机1的加压,进
入集热器2,如此进行热力学循环,就可以从太阳能等外部能源中源源不断地得
到电力、空调制冷和热水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同时采用了吸收式冷却器7和热交换器6来对从二氧化碳涡轮
机3出口出来的气态和/或液态的高温的二氧化碳进行降温冷却,以便再次对二氧
化碳加压,在实际使用当中,若仅需要为用户提供空调制冷或提供热水,那么
可以在再生热交换器5与压缩机1之间仅设置吸收式冷却器7或热交换器6。

本实施例中经过压缩机1加压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在80~200大气压、35℃
~600℃温度范围内,进行压缩、加热、膨胀、冷却的封闭循环。如图2所示,可
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氧化碳相态的变化,根据该相态图来确定二氧化碳相态
变化。

本实施例中集热器2采用的外部热源为太阳能、工业废热以及煤炭、石油、
天然气、生物物质等燃料产生的热源。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二氧化碳连续发电时,仅靠外部输入的热量
可以连续输出大约200瓦的电力。

本发明可以作为分布式的能源供应系统,为居民小区、宾馆、饭店、学校
以及商业建筑等处提供电力,提供冷暖空调以及热水等。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
氧化碳发电,其效率比传统的水蒸气发电高10%~20%的效率,而且本发明除了
发电以外,还可以提供空调制冷以及热水等;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如电网电力
中断、灾害以及其他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仍然可以为用户提供电力、冷暖空调
以及热水等。由于本发明可以完全地使用免费的能源(太阳能或者废热等),既
清洁环保,无环境污染,也能降低成本,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
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
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0624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25 C N 1 0 2 6 0 6 2 4 1 A *CN102606241A* (21)申请号 201210103985.1 (22)申请日 2012.04.10 F01K 25/10(2006.01) (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72)发明人王磊 景玉鹏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代理人刘丽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具体 涉及一种基于超。

2、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所述 发电系统,包括压缩机、集热器、二氧化碳涡轮机、 发电机和冷却装置;压缩机的出口与集热器的入 口相连,集热器的出口与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 相连,二氧化碳涡轮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 端相连;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冷却装置的入 口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形 成一个循环。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封闭 的循环中从外部吸热进行热力循环,不但可以发 电,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空调制冷以及热水。本发 明与传统的水蒸气发电相比,发电效率高10 20,且本发明系统精巧,结构紧凑,设备费低廉, 无环境污染。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集热器、二氧化碳 涡轮机、发电机和冷却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集热器的出 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 端相连;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 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形成一个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 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 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 还包括再生热交换器,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再生 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二氧 化碳涡轮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 为热交换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 为吸收式冷却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 为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

5、器,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的管路 上依次设有吸收式冷却器和热交换器,或者,依次设有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 换器中的热交换介质为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 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工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 在80200大气压、35600温度范围内,进行压缩、加热、膨胀、冷却的封闭循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采 用外部热源,所述外。

6、部热源为太阳能、工业废热以及燃料产生的热源。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06241 A 1/3页 3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 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能源问题困扰世界各国,寻找高效环保的发电方法迫在眉睫。世界上目前现 有的发电形式大致有这么几种: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潮汐发电、原子能发电、风能发电和太 阳能发电等。太阳能发电比较经济,但由于收集装置庞大、制作技术难度大等原因,不能形 成较大规模来提供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原子能发电也比较经济,但由于安全问题令人恐 惧,也不能迅速普及。。

7、火力发电占据着全世界发电量的首要,由于它是利用化学能转变电能 的一种装置,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大量的煤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了大气,给人 类生活的基本条件带来了灾难性威胁。现有的水力发电装置,虽属再生性能源利用,但是, 要建造一个全套装置,需要拦河(江)筑坝、修建水库、搬迁移民、修建导流明渠、船闸等配 套工程,工程费用高得令人吃惊,以至于有些经济贫困国家修建不起这种工程。另外,这种 机组要求制作技术高、造价高、运行中高速叶轮磨损严重、维修费用高等原因,实际运行成 本很高。更重要的是,这种水力发电装置是利用流水的落差(水体的势能)进行能量转换 的,在一条江河上,不能修建太多的同样装置。风力。

8、发电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为风力 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但是其效率低,造价昂贵,技术有待改进, 管理不够完善。因此寻求高效、低廉、无危害和环保的新型发电技术迫在眉睫。 0003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是当今国际上新型、高效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CO 2 被 公认为是最环保、最清洁的天然性工质流体。CO 2 工质不同于传统的能源转换和空调系统中 的所使用的含氟、含氯等工质,其地球温暖化指数和臭氧层破坏指数都远远低于目前常用 的流体工质。由于目前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以及地球温暖化的日益严重化,欧洲等发达国 家已经制定出了淘汰氟氯类在用流体的详细时间表,所以逐步淘汰氟氯工质、。

9、采用CO 2 等天 然性工质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由于CO 2 特殊的物性等原因,将CO 2 应用在太阳能转换中, 可以提高能源转换的效率。同时由于超临界流体在某些情况下拥有超强的传热性能,所以 该系列技术整体的效率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 电系统。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包括压缩机、集热器、二氧化碳涡轮机、发 电机和冷却装置;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集热器的出口与所述 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输出端与所述。

10、发电机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 说 明 书CN 102606241 A 2/3页 4 机的入口相连,形成一个循环。 0007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入口相连。 0008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再生热交换器,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 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集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 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再生热交换器的第二出 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相连。 0009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 0010 上述方案中,。

11、所述冷却装置为吸收式冷却器。 0011 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所述二氧化碳涡轮机的 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吸收式冷却器和热交换器,或者,依次设 有热交换器和吸收式冷却器。 0012 上述方案中,所述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介质为水。 0013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电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工质。 0014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氧化碳在80200大气压、35600温度范围内,进行压 缩、加热、膨胀、冷却的封闭循环。 0015 上述方案中,所述集热器采用外部热源,所述外部热源为太阳能、工业废热以及燃 料产生的热源。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

12、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7 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封闭的循环中从外部吸热进行热力循环,不但可以 发电,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空调制冷以及热水。本发明与传统的水蒸气发电相比,发电效率高 1020,且本发明系统精巧,结构紧凑,设备费低廉,无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及压力变化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氧化碳连续发电的测量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2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

13、系统,包括压缩 机1、集热器2、二氧化碳涡轮机3、发电机4和冷却装置,其中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6和吸收 式冷却器7。压缩机1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直接与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入口相连,另一路 与采用外部热源的集热器2的入口相连,集热器2的出口与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入口相连, 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输出端与发电机4的输入端连接。由于所述发电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作 为流体工质,二氧化碳经压缩机1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二氧化碳可直接推动 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4进行发电,提供清洁的电力;超临界二氧化碳 也可以经过集热器2加热形成深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然后深超临界二氧化碳再推动二 氧化碳涡轮机。

14、3,从而带动发电机4进行发电。上述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发 电,只是经过加热后的深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更强的能量,推动二氧化碳涡轮机3进行发 说 明 书CN 102606241 A 3/3页 5 电的效果更优。 002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经过再生热 交换器5,将二氧化碳涡轮机3的出口与再生热交换器5的入口相连,再生热交换器5的出 口依次与吸收式冷却器7和热交换器6相连,热交换器6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入口相连,由 此形成一个循环。从二氧化碳涡轮机3出口出来的气态和/或液态的高温的二氧化碳进入 再生热交换器5,再生热交换器5吸收此状态二氧化碳的余热。

15、,可用来加热初次进入再生热 交换器5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或成为吸收式冷却器7的热源,提供空调制冷功能,还可以进 一步在热交换器6中被水冷却,提供热水。此后,二氧化碳被冷却为液态,再次经过压缩机1 的加压,进入集热器2,如此进行热力学循环,就可以从太阳能等外部能源中源源不断地得 到电力、空调制冷和热水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0024 本实施例中,同时采用了吸收式冷却器7和热交换器6来对从二氧化碳涡轮机3 出口出来的气态和/或液态的高温的二氧化碳进行降温冷却,以便再次对二氧化碳加压, 在实际使用当中,若仅需要为用户提供空调制冷或提供热水,那么可以在再生热交换器5 与压缩机1之间仅设置吸收式冷却器7。

16、或热交换器6。 0025 本实施例中经过压缩机1加压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在80200大气压、35 600温度范围内,进行压缩、加热、膨胀、冷却的封闭循环。如图2所示,可看出本发明实施 例中二氧化碳相态的变化,根据该相态图来确定二氧化碳相态变化。 0026 本实施例中集热器2采用的外部热源为太阳能、工业废热以及煤炭、石油、天然 气、生物物质等燃料产生的热源。 0027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二氧化碳连续发电时,仅靠外部输入的热量可以 连续输出大约200瓦的电力。 0028 本发明可以作为分布式的能源供应系统,为居民小区、宾馆、饭店、学校以及商业 建筑等处提供电力,提供冷暖空调以及热水等。本。

17、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其效率比 传统的水蒸气发电高1020的效率,而且本发明除了发电以外,还可以提供空调制冷 以及热水等;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如电网电力中断、灾害以及其他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仍然 可以为用户提供电力、冷暖空调以及热水等。由于本发明可以完全地使用免费的能源(太 阳能或者废热等),既清洁环保,无环境污染,也能降低成本,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0029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 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 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102606241 A 1/2页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06241 A 2/2页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06241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