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422781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57394.6

申请日:

2015.04.06

公开号:

CN104739538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D 1/14登记生效日:2018060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李海艳变更后权利人:南通香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00000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天和路西侧星湖苑16-1-503变更后权利人: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高新区世纪大道998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D 1/1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李天琪 李昕 康华变更后:李海艳|||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D 1/14登记生效日:2017091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王路路变更后权利人:李海艳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民安东路1312号书香景苑北区三幢404变更后权利人:300000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天和路西侧星湖苑16-1-503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李天琪 李昕 康华|||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D 1/14申请日:20150406|||公开

IPC分类号:

A61D1/14; A61D7/00; A61B5/021

主分类号:

A61D1/14

申请人:

王路路; 李天琪; 李昕; 康华

发明人:

李天琪; 李昕; 康华

地址:

315040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民安东路1312号书香景苑北区三幢404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属于兽医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具有可以兼顾注射药物和放气,并在注射药物时能有效地机械打碎瘤胃内气泡,防止气泡上黏着的食糜堵塞放气通道;注射药物时能够手动控制注药部转动速度,同时可以大面积、全方位地在瘤胃内灌注药物的优点;还设置有抽气泵和心律测试器,可以在术中实时监测瘤胃内气压和病畜心脏情况,可以在术中实时快速降低瘤胃内气压和监视病畜心脏情况,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并具有按摩装置,可以协助术中排气和术后恢复。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穿刺放气针本体、抽气监控系统(7)以及按摩装置(9),所述的穿刺放气针本体包括有放气部(1)和注药部(2),所述的放气部(1)包括外管壳(11),所述的外管壳(11)下部侧壁设有数个放气孔(111),所述的外管壳(11)内还固定有内管套(12),所述的外管壳(11)内壁与内管套(12)外壁之间的间隙为放气通道,所述的放气通道中设有一调节管(3),所述的调节管(3)下部侧面设有能卡入放气孔(111)并将放气孔(111)密封的弹性片(31),所述的弹性片(31)上部能与放气孔(111)上边缘抵触卡位,每个弹性片(31)上部的调节管(3)管壁上均开设有与放气孔(111)形状、大小相同的调节孔(32),所述的调节管(3)下部设有回弹弹簧(33),所述的调节管(3)上部设有按压手柄(34),调节管(3)被压下时,所述的回弹弹簧(33)压缩,弹性片(31)下移离开放气孔(111),调节孔(32)与放气孔(111)部分或全部对齐,放气通道部分或全部开放,将调节管(3)归位时,回弹弹簧(33)回弹,弹性片(31)上移与放气孔(111)卡位密封,放气通道关闭;所述的注药部(2)滑动设置在内管套(12)中,所述的注药部(2)包括有软管结构(22),所述的软管结构(22)包括一个总管(221)和若干个分管(222),所述的总管(221)上端设有连接部(4),所述的总管(221)的下端与分管(222)的上端连通,所述的分管(222)下端为盲端,所述的连接部(4)包括有轴向贯通的连接环(41)以及接管(42),所述的总管(221)上端与连接环(41)下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环(41)上部与接管(42)下端可转动密封连接,所述的接管(42)上端与外界注药装置,每个所述的分管(222)外侧均固定有硬质支撑结构(21),每个所述的分管(222)内侧均开设有注药孔(223),所述的硬质支撑结构(21)包括有三个支撑柱,分别为上支撑柱(211)、中支撑柱(212)和下支撑柱(213),所述的上支撑柱(211)上部延伸至总管(221)上部并与总管(221)固定,所述的中支撑柱(212)上部固定在上支撑柱(211)内侧,下部低于上支撑柱(211)的下端,中支撑柱(212)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中铰接轴(212c)连接,上支撑柱(211)的下端通过中支撑弹簧(212a)与中支撑柱(212)的下部连接,所述的下支撑柱(213)的上部固定在中支撑柱(212)的下部内侧,下支撑柱(213)的下部低于中支撑柱(212)的下端,下支撑柱(213)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下铰接轴(213b)连接,中支撑柱(212)的下端通过下支撑弹簧(213a)与下支撑柱(213)的下部连接;所述的下支撑柱(213)底端铰接有针头体(214),所述的下支撑柱(213)下部通过针头弹簧(214a)与针头体(214)内侧连接,各个硬质支撑结构(21)的针头体(214)的尖部相互抵接组合成穿刺放气针针头;所述的上支撑柱(211)底部内侧设有上支撑斜面(211a),所述的中支撑柱(212)底部内侧设有中支撑斜面(212b),所述的上支撑斜面(211a)与中支撑斜面(212b)的倾斜角之和为90°,所述的中铰接轴(212c)设置于上支撑斜面(211a)的正内侧,所述的下铰接轴(213b)设置于中支撑斜面(212b)的正内侧,所述的穿刺放气针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注药部(2)上侧的压转装置(5),所述的压转装置(5)包括有压转手柄(51),所述的压转手柄(51)下部固定有压转套管(52),所述的压转套管(52)下端与压转弹簧(53)上端连接,所述的压转弹簧(53)下端固定在一转块(54)上,该转块(54)安置在总管(221)上端,可相对于总管(221)上端转动,所述的压转套管(52)内侧面设置有斜螺纹槽(521),所述的连接环(41)外侧面设有与斜螺纹槽(521)相适配的斜螺纹凸(411),所述的压转套管(52)套设在连接环(41)外侧,当下压压转套管(52)时,斜螺纹槽(521)在下压力的分力作用下使斜螺纹凸(411)沿着斜螺纹槽(521)转动,所述的内管套(12)内设置有定位槽(122),所述的上支撑柱(211)上设有弹性定位凸(211b),当注药部(2)处于全展开状态时,弹性定位凸(211b)正好卡入定位槽(122)中阻止注药部(2)相对于内管套(12)下滑;所述的注药部(2)在内管套(12)中由上向下滑动时会经历三种状态:收拢状态、半展开状态和全展开状态,其中,注药部(2)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的上支撑柱(211)、中支撑柱(212)和下支撑柱(213)的上部及下支撑柱(213)的一部分下部结构在内管套(12)内壁中,所述的中支撑弹簧(212a)、下支撑弹簧(213a)和针头弹簧(214a)均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的内管套(12)内壁对上支撑柱(211)、中支撑柱(212)和下支撑柱(213)限位,使其收拢;随着注药部(2)下滑,下支撑柱(213)的下部完全伸出内管套(12),注药部(2)进入半展开状态:所述的下支撑弹簧(213a)收缩使下支撑柱(213)下部以下铰接轴(213b)为轴向外转动,直至下支撑柱(213)下部抵触到中支撑斜面(212b)上,与下支撑柱(213)下部固定连接的分管(222)部分也随之被拉起,各针头体(214)分散,每个针头体(214)在针头弹簧(214a)的拉动下内折,注药部(2)继续下滑,当中支撑柱(212)完全伸出内管套(12)时,注药部(2)进入全展开状态:所述的中支撑弹簧(212a)收缩使中支撑柱(212)下部以中铰接轴(212c)为轴向外转动,直至中支撑柱(212)下部抵触到上支撑斜面(211a)上,与中支撑柱(212)下部固定连接的分管(222)部分也随之向外转动;所述的放气通道上部设有单向阀(6),所述的单向阀(6)将放气通道上口封闭,所述的单向阀(6)包括阀壳体(61)、阀片(62)以及阀片弹簧(63),所述的阀壳体(61)上下均开口,所述的阀片弹簧(63)将阀片(62)顶在阀壳体(61)下开口的上侧,使阀片(62)与阀壳体(61)下开口密封配合,所述的阀片(62)为环形结构,内环抱在内管套(12)外侧面并与内管套(12)密封配合,所述的抽气监控系统(7)包括有抽气泵(71)、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中控装置(74)、显示器(75)以及报警器(76),所述的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显示器(75)以及报警器(76)均与中控装置(74)连接,所述的抽气泵(71)从穿刺放气针本体侧部接入放气通道,接入位置处于单向阀(6)之下,所述的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均连接在反刍动物身上,用于监测反刍动物心律和血压,所述的中控装置(74)接收并处理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的信息并将信息通过显示器(75)显示,当所述的中控装置(74)监测到反刍动物心律和血压异常波动时控制报警器(76)报警,所述的按摩装置(9)包括有固定板(91)以及按摩板(92),固定板(91)通过弹性带(93)与固定板(91)连接,所述的固定板(91)、弹性带(93)和按摩板(92)共同组成一个环形结构,能够环套在反刍动物的腹部,其中,所述的固定板(91)固定于反刍动物背部,按摩板(92)固定于反刍动物腹部,所述的按摩板(92)与反刍动物腹部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按摩凸起(92a),按摩板(92)内置有震动电机,所述的固定板(91)上设置有贯穿的条形槽(91a),所述的条形槽(91a)上每隔一段距离形成有供穿刺放气针本体穿过的板孔(91b)。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板孔(91b)内设置有柔性橡胶环(91c),所述的柔性橡胶环(91c)的内径稍微小于外管壳(11)的外径,使穿刺放气针本体穿过柔性橡胶环(91c)时与柔性橡胶环(91c)产生摩擦,在穿刺放气针本体到达预定位置后,固定板(91)与穿刺放气针本体通过该摩擦力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条形槽(91a)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板(9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条形槽(91a)为前后方向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按摩板(92)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按摩板(92)分别位于反刍动物腹部左下侧和腹部右下侧,其中一个按摩板(92)伸出有搭扣(94),另一个按摩板(92)伸出有能插入搭扣(94)调节紧度的连接带(9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中控装置(74)为单片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支撑柱(213)的底端低于分管(222)底端,支撑柱(213)的底端与分管(222)底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针头体(214)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穿刺放气针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头(8),所述的抽气泵(71)的抽气管通过连接头(8)与穿刺放气针本体密封固定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气部(1)底部形成有台座(13),所述的内管套(12)上设有环形坐垫(121),所述的环形坐垫(121)安放在台座(13)上,所述的回弹弹簧(33)下端固定在环形坐垫(121)上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台座(13)形状为倒置的无尖椎体,所述的台座(13)顶部周面直径与管壳(11)外周面直径相等,所述的台座(13)的外壁光滑。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医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
背景技术
瘤胃臌气是反刍动物特有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由病程可分为急性瘤胃臌气和慢性瘤胃臌气。由于慢性瘤胃臌气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见于食管、前胃、真胃以及肠道慢性疾病经过中的一种综合征,治疗原则主要在于除去原发病,对症治疗多无效果,所以,瘤胃臌气通常是指急性瘤胃臌气。
急性瘤胃臌气是由于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采食的易发酵饲料在瘤胃内菌群作用下迅速酵解,产生大量气体(泡沫),而引起的瘤胃和网胃急剧臌胀。按照病性,急性瘤胃臌气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泡沫性臌气和气体性臌气。急性瘤胃臌气多发于牛和绵羊,山羊少见。在我国南方耕牛中的发病率,约占前胃疾病的15%-20%。夏季放牧的牛羊可能成群发生,病死率可达30%,舍饲的牛羊如管理不当,亦会群发,死亡率也较高。
瘤胃形同发酵罐,采食的饲草、饲料在其酵解和运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还有少量氢、氧、氮和硫等。这些气体,除部分在内容物表面形成气帽外,大多通过反刍和嗳气排出,或随同瘤胃内容物运转至真胃和小肠吸收,从而保持产气与排气的相对平衡。但病理状态下,采食的易发酵饲料,产生大量的气体,既不能通过嗳气排出,又不能随同内容物由胃肠道吸收和排除,因而导致瘤胃急性扩张和臌气。
泡沫性瘤胃臌气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泡沫的形成,主要决定于瘤胃液的表面张力、粘稠度及泡沫表面的吸附性能这三种胶体化学因素。易发酵的饲料,特别是豆科植物,含多量的蛋白质、皂苷、果胶等物质,可产生气泡。其中核糖体(rRNA)18S更具有生成泡沫的特性。果胶、唾液中的粘蛋白和细菌的多糖可增高瘤胃液的粘稠度。瘤胃内容物发酵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有机酸,热别是柠檬酸、丙二酸、琥珀酸等非挥发性酸类,可使瘤胃液的pH下降。当pH降至6.0-5.2时,泡沫的稳定性较高,不能逸出,以致阻塞贲门,嗳气停止,而于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泡沫型臌气。气体性瘤胃臌气的发生,主要起因于瘤胃内碳酸氢盐、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游离二氧化碳和甲烷以及饲料中所含氰苷和脱氢黄体酮化合物(类似维生素P),降低了前胃神经的兴奋性,并对瘤胃收缩有抑制作用。
在瘤胃臌气的病情发展中,由于瘤胃壁过度扩张,腹内压升高,胸腔负压降低,使呼吸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瘤胃内腐败、酵解产物刺激瘤胃壁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呈疼痛不安现象。疾病末期,瘤胃壁张力完全丧失,气体排出更为困难,血液中二氧化碳显著升高,碱储下降,可见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发生窒息和心脏麻痹并在数小时内死亡。
瘤胃臌气的治疗原则在于排气消胀,理气止酵,强心输液,健胃消导。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瘤胃穿刺针对瘤胃穿刺放气,同时内服或通过套管穿刺针向瘤胃内灌注止酵消导药物配合治疗。但是,在实际的瘤胃穿刺放气过程中,传统的瘤胃穿刺针存在诸多不便,下面以牛为例,一一说明。第一,对于泡沫型臌气病牛,穿刺针行瘤胃穿刺后,由于大量气泡及气泡上食糜的存在,放气口必然堵塞,只能断断续续地排出少量气体,若拔出穿刺针清理再次进行穿刺放气,不但放气效果仍不理想,还会徒增病牛疼痛和感染风险;第二,对于由于食道阻塞、痉挛和麻痹等食道疾病继发的瘤胃臌气,以及泡沫性臌气阻塞贲门的情况,止酵消导药物无法口服或灌胃,只能由瘤胃穿刺套管针灌注,这就导致了穿刺放气和灌注消导药物不能同时进行,会延误急性臌气病牛的救治时间,也会影响救治效果;第三,即使对于单纯的气体性瘤胃臌气,一般病牛不会配合口服或导管灌胃药物,仍需要通过穿刺针灌注止酵消导药物,而传统的穿刺针只有一个针孔(即放气孔)可供灌注使用,不仅灌注速度慢,且由于是单点灌注,止酵消导或健胃药物只能在硕大的瘤胃一处起作用(发生瘤胃臌气时,瘤胃壁紧绷,平滑肌自动运动性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迟滞),无法有效发挥止酵消导作用,也无法使健胃药物充分发挥作用;第四,瘤胃臌气尤其是急性瘤胃臌气在穿刺放气时应有效控制放气速度,进行间歇式放气,以免快速放气后,腹腔压力迅速降低,胸腔负压升高,血液迅速回流,导致脑缺氧,而传统的穿刺针并无可以控制间歇性放气的装置;第五,瘤胃臌气穿刺放气中,严重病例需要对紧绷的腹壁(瘤胃壁弹性下降)进行按摩以促进气体排出和瘤胃平滑肌机能恢复,且一般在穿刺放气治疗后,也需要按摩腹部以促进瘤胃和腹部血液循环,使瘤胃和腹壁血流恢复通畅,促进预后恢复。
申请号为201420327559.0的专利公开的治疗瘤胃臌气的装置具有放气部和注药部,解决了放气和灌注药物不能同时进行的问题,但是,其技术方案虽在放气部增设了几个放气孔,对于泡沫性瘤胃臌气也只是能排除多个气泡的气体,依然容易被气泡中的食糜堵塞,其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好;另外,其注药部同传统的穿刺针一样,只能在针头进行单点注射,而反刍动物瘤胃(尤其是牛)体积巨大,且臌气时瘤胃运动迟滞,单点注射药物效果不佳,发生药效缓慢,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治疗反刍动物瘤胃臌气时可以兼顾放气和灌注药物,同时在注射药物时能控制注药部转动速度,有效打碎瘤胃内气泡、防止气泡上黏着的食糜堵塞放气通道,能控制放气节奏以及放气速度、可以检测反刍动物心律血压状态防止反刍动物出现并发症、具有两种放气方式、能快速放气、具有按摩装置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中:包括穿刺放气针本体、抽气监控系统以及按摩装置,穿刺放气针本体包括有放气部和注药部,放气部包括外管壳,外管壳下部侧壁设有数个放气孔,外管壳内还固定有内管套,外管壳内壁与内管套外壁之间的间隙为放气通道,放气通道中设有一调节管,调节管下部侧面设有能卡入放气孔并将放气孔密封的弹性片,弹性片上部能与放气孔上边缘抵触卡位,每个弹性片上部的调节管管壁上均开设有与放气孔形状、大小相同的调节孔,调节管下部设有回弹弹簧,调节管上部设有按压手柄,调节管被压下时,回弹弹簧压缩,弹性片下移离开放气孔,调节孔与放气孔部分或全部对齐,放气通道部分或全部开放,将调节管归位时,回弹弹簧回弹,弹性片上移与放气孔卡位密封,放气通道关闭;注药部滑动设置在内管套中,注药部包括有软管结构,软管结构包括一个总管和若干个分管,总管上端设有连接部,总管的下端与分管的上端连通,分管下端为盲端,连接部包括有轴向贯通的连接环以及接管,总管上端与连接环下部密封固定连接,连接环上部与接管下端可转动密封连接,接管上端与外界注药装置,每个分管外侧均固定有硬质支撑结构,每个分管内侧均开设有注药孔,硬质支撑结构包括有三个支撑柱,分别为上支撑柱、中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上支撑柱上部延伸至总管上部并与总管固定,中支撑柱上部固定在上支撑柱内侧,下部低于上支撑柱的下端,中支撑柱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中铰接轴连接,上支撑柱的下端通过中支撑弹簧与中支撑柱的下部连接,下支撑柱的上部固定在中支撑柱的下部内侧,下支撑柱的下部低于中支撑柱的下端,下支撑柱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下铰接轴连接,中支撑柱的下端通过下支撑弹簧与下支撑柱的下部连接;下支撑柱底端铰接有针头体,下支撑柱下部通过针头弹簧与针头体内侧连接,各个硬质支撑结构的针头体的尖部相互抵接组合成穿刺放气针针头;上支撑柱底部内侧设有上支撑斜面,中支撑柱底部内侧设有中支撑斜面,上支撑斜面与中支撑斜面的倾斜角之和为90°,中铰接轴设置于上支撑斜面的正内侧,下铰接轴设置于中支撑斜面的正内侧,穿刺放气针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注药部上侧的压转装置,压转装置包括有压转手柄,压转手柄下部固定有压转套管,压转套管下端与压转弹簧上端连接,压转弹簧下端固定在一转块上,该转块安置在总管上端,可相对于总管上端转动,压转套管内侧面设置有斜螺纹槽,连接环外侧面设有与斜螺纹槽相适配的斜螺纹凸,压转套管套设在连接环外侧,当下压压转套管时,斜螺纹槽在下压力的分力作用下使斜螺纹凸沿着斜螺纹槽转动,内管套内设置有定位槽,上支撑柱上设有弹性定位凸,当注药部处于全展开状态时,弹性定位凸正好卡入定位槽中阻止注药部相对于内管套下滑;注药部在内管套中由上向下滑动时会经历三种状态:收拢状态、半展开状态和全展开状态,其中,注药部处于收拢状态时,上支撑柱、中支撑柱和下支撑柱的上部及下支撑柱的一部分下部结构在内管套内壁中,中支撑弹簧、下支撑弹簧和针头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内管套内壁对上支撑柱、中支撑柱和下支撑柱限位,使其收拢;随着注药部下滑,下支撑柱的下部完全伸出内管套,注药部进入半展开状态:下支撑弹簧收缩使下支撑柱下部以下铰接轴为轴向外转动,直至下支撑柱下部抵触到中支撑斜面上,与下支撑柱下部固定连接的分管部分也随之被拉起,各针头体分散,每个针头体在针头弹簧的拉动下内折,注药部继续下滑,当中支撑柱完全伸出内管套时,注药部进入全展开状态:中支撑弹簧收缩使中支撑柱下部以中铰接轴为轴向外转动,直至中支撑柱下部抵触到上支撑斜面上,与中支撑柱下部固定连接的分管部分也随之向外转动;放气通道上部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将放气通道上口封闭,单向阀包括阀壳体、阀片以及阀片弹簧,阀壳体上下均开口,阀片弹簧将阀片顶在阀壳体下开口的上侧,使阀片与阀壳体下开口密封配合,阀片为环形结构,内环抱在内管套外侧面并与内管套密封配合,抽气监控系统包括有抽气泵、心律测试器、血压测试器、中控装置、显示器以及报警器,心律测试器、血压测试器、显示器以及报警器均与中控装置连接,抽气泵从穿刺放气针本体侧部接入放气通道,接入位置处于单向阀之下,心律测试器、血压测试器均连接在反刍动物身上,用于监测反刍动物心律和血压,中控装置接收并处理心律测试器、血压测试器的信息并将信息通过显示器显示,当中控装置监测到反刍动物心律和血压异常波动时控制报警器报警,按摩装置包括有固定板以及按摩板,固定板通过弹性带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弹性带和按摩板共同组成一个环形结构,能够环套在反刍动物的腹部,其中,固定板固定于反刍动物背部,按摩板固定于反刍动物腹部,按摩板与反刍动物腹部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按摩凸起,按摩板内置有震动电机,固定板上设置有贯穿的条形槽,条形槽上每隔一段距离形成有供穿刺放气针本体穿过的板孔。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板孔内设置有柔性橡胶环,柔性橡胶环的内径稍微小于外管壳的外径,使穿刺放气针本体穿过柔性橡胶环时与柔性橡胶环产生摩擦,在穿刺放气针本体到达预定位置后,固定板与穿刺放气针本体通过该摩擦力固定连接。
上述的条形槽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板的左右两侧,条形槽为前后方向延伸。
上述的按摩板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按摩板分别位于反刍动物腹部左下侧和腹部右下侧,其中一个按摩板伸出有搭扣,另一个按摩板伸出有能插入搭扣调节紧度的连接带。
上述的中控装置为单片机。
上述的下支撑柱的底端低于分管底端,支撑柱的底端与分管底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针头体长度。
上述的穿刺放气针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头,抽气泵的抽气管通过连接头与穿刺放气针本体密封固定连接。
上述的放气部底部形成有台座,内管套上设有环形坐垫,环形坐垫安放在台座上,回弹弹簧下端固定在环形坐垫上部。
上述的台座形状为倒置的无尖椎体,台座顶部周面直径与管壳外周面直径相等,台座的外壁光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穿刺放气针因为同时具有放气部和注药部,可以在向瘤胃灌注止酵消导或强心健胃药物的同时进行放气;同时,由于调节管和弹性片的存在,使得穿刺放气针放气孔在进入瘤胃时不会被泡沫上的食糜所堵塞;另外,注药部可以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展开,旋转注药,在机械打击消泡的同时,将灌注药物多点、大范围、全方位地施于瘤胃内,使得放气、消泡和药物灌注的效果均大大提升;进一步地,本发明配合设置有抽气泵和心律测试器,可以在术中快速抽气并实时监测瘤胃内气压和病畜心脏情况,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注药部具有上中下三个支撑柱以及固定在支撑柱内侧的软管,这种组合结构是为了配合注药部物理打碎瘤胃内气泡而设计:只用软管注药,软管因其本身的柔性无法在牛腹中转动碎泡,只用硬管则注药部各个关节点的密封性无法保证。本发明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药液只在软管中流动,密封性好,不会漏药,硬质支撑结构固定在软管外围,为软管提供附着骨架,使其能展平转动,大范围击打碎泡。由于穿刺放气针的针头尖锐,将放气针直接在瘤胃内展开极易划伤胃壁,而且不同体积和种类的反刍动物瘤胃对展开半径的要求也不同。本发明采用两次展开解决此问题,第一次展开为半展开状态,在此状态下,注药部底部并未展平,但是足够各个针头体分散开,然后在针头弹簧的拉动下内折,通过这种方式将针头隐藏,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展开,第二次展开为全展开状态,在此状态下,注药部底部展平。为了将放气针展开,必须将注药部推出内管套,推出方式是按压压转手柄,压转套管下移,斜螺纹槽将下压力变为顺着槽体的分力和垂直于槽体的分力,由于斜螺纹槽较为光滑,斜螺纹凸与斜螺纹槽的摩擦力小,因此顺着槽体的分力能使斜螺纹凸沿着斜螺纹槽转动,而连接环与注药部固定连接,连接环转动会导致整个注药部转动,由于压转套管下移,压转弹簧被压缩。当斜螺纹凸与斜螺纹槽配合面已经到了尽头,继续下压压转手柄,使注药部和压转装置刚性接触,下压力使注药部相对于内管套滑动,进而出现第一次和第二次展开,当注药部第二次展开时,弹性定位凸正好卡入定位槽中阻止注药部相对于内管套下滑,松开作用在压转手柄上的下压力,压转弹簧归位,对压转套管产生上推力,压转套管上移,斜螺纹槽和斜螺纹凸再次配合进行翻转,压转手柄也上移。由于整个注药部和压转装置都相对于内管套下移了,所以压转手柄不会完全归位,但是压转手柄依然有足够的行程用于下压压转套管使注药部转动,使用者可以控制下压速度达到控制注药部转速的目的,可以先快速转动,以机械打碎瘤胃内气泡为主,然后放慢转动速度,以药物喷洒碎泡的同时为瘤胃施药。通过旋转,注药部可以打碎一部分气泡,由于药液的旋转喷洒,喷洒面积大,药液(止酵消导药物或健胃强心药物)在瘤胃运动迟滞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迅速发挥作用。本发明的放气部能有效防止气泡上黏着的食糜堵塞放气通道并能控制放气节奏以及放气速度,本发明采用调节管进行调节,调节管外壁贴着放气通道内壁,在每一个放气孔处设有弹性片,通过弹性片将放气孔密封,通过这种设计,放气通道在一般情况下是密封的,防止气泡上黏着的食糜进入放气孔,当注药部工作一段时间后,气泡消除殆尽,这时按下按压手柄,将弹性片下移,让调节孔与放气孔部分对齐或全部对齐,放气通道开启,开始放气。放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高气压冲开置于放气通道上部的单向阀,实现放气,另一种是通过抽气机进行快速放气,抽气机位于单向阀下部,当抽气机运作时,气流急速流向抽气机,单向阀处没有高压气流通过,单向阀关闭,能防止空气从放气通道上部吸入抽气通道。由于抽气机能急速降低瘤胃内气压,可以用于治疗病情非常严重的反刍动物,但是其副作用也很明显。普通放气容易使反刍动物继发其他疾病,例如脑缺氧,快速放气会增大继发疾病的发生概率,因此,具有抽气机的治疗系统要配备仪器监视反刍动物的血压和心律,根据反刍动物的生理状态决定是否停止放气。
为了对严重瘤胃臌气病畜进行术中瘤胃按摩,以及术后血液循环通畅和瘤胃平滑肌机能恢复,本发明还增加了按摩装置,对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腹壁进行震动按摩。这不但可以协助术中的瘤胃气体排出,还可以促进术后瘤胃平滑肌机能恢复以及腹壁的血液循环和回流。同时,按摩装置的固定板可以作为穿刺放气针本体的固定结构,当穿刺放气针插入到预定位置后,穿刺放气针就固定在固定板上,不会轻易滑入或脱出,防止出现手术意外。
本发明具有可以兼顾注射药物和放气,并在注射药物时能有效地机械打碎瘤胃内气泡,防止气泡上黏着的食糜堵塞放气通道;还具有注射药物时能够手动控制注药部转动速度,同时可以大面积、全方位地在瘤胃内灌注药物的优点;还设置有抽气泵和心律测试器,可以在术中实时监测瘤胃内气压和病畜心脏情况,可以在术中实时快速降低瘤胃内气压和监视病畜心脏情况,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并具有按摩装置,可以协助术中排气和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D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E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F部结构放大图;
图8是注药部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放气部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半展开状态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G部结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H部结构放大图;
图13是全展开状态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I部结构放大图;
图15是放气通道开放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J部结构放大图;
图17是本发明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抽气监控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条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20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放气部1、外管壳11、放气孔111、内管套12、环形坐垫121、定位槽122、台座13、注药部2、硬质支撑结构21、上支撑柱211、上支撑斜面211a、弹性定位凸211b、中支撑柱212、中支撑弹簧212a、中支撑斜面212b、中铰接轴212c、下支撑柱213、下支撑弹簧213a、下铰接轴213b、针头体214、针头弹簧214a、软管结构22、总管221、分管222、注药孔223、调节管3、弹性片31、调节孔32、回弹弹簧33、按压手柄34、连接部4、连接环41、斜螺纹凸411、接管42、压转装置5、压转手柄51、压转套管52、斜螺纹槽521、压转弹簧53、转块54、单向阀6、阀壳体61、阀片62、阀片弹簧63、抽气监控系统7、抽气泵71、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中控装置74、显示器75、报警器76、连接头8、按摩装置9、固定板91、条形槽91a、板孔91b、柔性橡胶环91c、按摩板92、按摩凸起92a、弹性带93、搭扣94、连接带95。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其中:包括穿刺放气针本体、抽气监控系统7以及按摩装置9,穿刺放气针本体包括有放气部1和注药部2,放气部1包括外管壳11,外管壳11下部侧壁设有数个放气孔111,外管壳11内还固定有内管套12,外管壳11内壁与内管套12外壁之间的间隙为放气通道,放气通道中设有一调节管3,调节管3下部侧面设有能卡入放气孔111并将放气孔111密封的弹性片31,弹性片31上部能与放气孔111上边缘抵触卡位,每个弹性片31上部的调节管3管壁上均开设有与放气孔111形状、大小相同的调节孔32,调节管3下部设有回弹弹簧33,调节管3上部设有按压手柄34,调节管3被压下时,回弹弹簧33压缩,弹性片31下移离开放气孔111,调节孔32与放气孔111部分或全部对齐,放气通道部分或全部开放,将调节管3归位时,回弹弹簧33回弹,弹性片31上移与放气孔111卡位密封,放气通道关闭;注药部2滑动设置在内管套12中,注药部2包括有软管结构22,软管结构22包括一个总管221和若干个分管222,总管221上端设有连接部4,总管221的下端与分管222的上端连通,分管222下端为盲端,连接部4包括有轴向贯通的连接环41以及接管42,总管221上端与连接环41下部密封固定连接,连接环41上部与接管42下端可转动密封连接,接管42上端与外界注药装置,每个分管222外侧均固定有硬质支撑结构21,每个分管222内侧均开设有注药孔223,硬质支撑结构21包括有三个支撑柱,分别为上支撑柱211、中支撑柱212和下支撑柱213,上支撑柱211上部延伸至总管221上部并与总管221固定,中支撑柱212上部固定在上支撑柱211内侧,下部低于上支撑柱211的下端,中支撑柱212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中铰接轴212c连接,上支撑柱211的下端通过中支撑弹簧212a与中支撑柱212的下部连接,下支撑柱213的上部固定在中支撑柱212的下部内侧,下支撑柱213的下部低于中支撑柱212的下端,下支撑柱213的上部和下部通过下铰接轴213b连接,中支撑柱212的下端通过下支撑弹簧213a与下支撑柱213的下部连接;下支撑柱213底端铰接有针头体214,下支撑柱213下部通过针头弹簧214a与针头体214内侧连接,各个硬质支撑结构21的针头体214的尖部相互抵接组合成穿刺放气针针头;上支撑柱211底部内侧设有上支撑斜面211a,中支撑柱212底部内侧设有中支撑斜面212b,上支撑斜面211a与中支撑斜面212b的倾斜角之和为90°,中铰接轴212c设置于上支撑斜面211a的正内侧,下铰接轴213b设置于中支撑斜面212b的正内侧,穿刺放气针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注药部2上侧的压转装置5,压转装置5包括有压转手柄51,压转手柄51下部固定有压转套管52,压转套管52下端与压转弹簧53上端连接,压转弹簧53下端固定在一转块54上,该转块54安置在总管221上端,可相对于总管221上端转动,压转套管52内侧面设置有斜螺纹槽521,连接环41外侧面设有与斜螺纹槽521相适配的斜螺纹凸411,压转套管52套设在连接环41外侧,当下压压转套管52时,斜螺纹槽521在下压力的分力作用下使斜螺纹凸411沿着斜螺纹槽521转动,内管套12内设置有定位槽122,上支撑柱211上设有弹性定位凸211b,当注药部2处于全展开状态时,弹性定位凸211b正好卡入定位槽122中阻止注药部2相对于内管套12下滑;注药部2在内管套12中由上向下滑动时会经历三种状态:收拢状态、半展开状态和全展开状态,其中,注药部2处于收拢状态时,上支撑柱211、中支撑柱212和下支撑柱213的上部及下支撑柱213的一部分下部结构在内管套12内壁中,中支撑弹簧212a、下支撑弹簧213a和针头弹簧214a均处于拉伸状态,内管套12内壁对上支撑柱211、中支撑柱212和下支撑柱213限位,使其收拢;随着注药部2下滑,下支撑柱213的下部完全伸出内管套12,注药部2进入半展开状态:下支撑弹簧213a收缩使下支撑柱213下部以下铰接轴213b为轴向外转动,直至下支撑柱213下部抵触到中支撑斜面212b上,与下支撑柱213下部固定连接的分管222部分也随之被拉起,各针头体214分散,每个针头体214在针头弹簧214a的拉动下内折,注药部2继续下滑,当中支撑柱212完全伸出内管套12时,注药部2进入全展开状态:中支撑弹簧212a收缩使中支撑柱212下部以中铰接轴212c为轴向外转动,直至中支撑柱212下部抵触到上支撑斜面211a上,与中支撑柱212下部固定连接的分管222部分也随之向外转动;放气通道上部设有单向阀6,单向阀6将放气通道上口封闭,单向阀6包括阀壳体61、阀片62以及阀片弹簧63,阀壳体61上下均开口,阀片弹簧63将阀片62顶在阀壳体61下开口的上侧,使阀片62与阀壳体61下开口密封配合,阀片62为环形结构,内环抱在内管套12外侧面并与内管套12密封配合,抽气监控系统7包括有抽气泵71、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中控装置74、显示器75以及报警器76,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显示器75以及报警器76均与中控装置74连接,抽气泵71从穿刺放气针本体侧部接入放气通道,接入位置处于单向阀6之下,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均连接在反刍动物身上,用于监测反刍动物心律和血压,中控装置74接收并处理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的信息并将信息通过显示器75显示,当中控装置74监测到反刍动物心律和血压异常波动时控制报警器76报警,按摩装置9包括有固定板91以及按摩板92,固定板91通过弹性带93与固定板91连接,固定板91、弹性带93和按摩板92共同组成一个环形结构,能够环套在反刍动物的腹部,,其中,固定板91固定于反刍动物背部,按摩板92固定于反刍动物腹部,按摩板92与反刍动物腹部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按摩凸起92a,按摩板92内置有震动电机,固定板91上设置有贯穿的条形槽91a,条形槽91a上每隔一段距离形成有供穿刺放气针本体穿过的板孔91b。
实施例中,板孔91b内设置有柔性橡胶环91c,柔性橡胶环91c的内径稍微小于外管壳11的外径,使穿刺放气针本体穿过柔性橡胶环91c时与柔性橡胶环91c产生摩擦,在穿刺放气针本体到达预定位置后,固定板91与穿刺放气针本体通过该摩擦力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条形槽91a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板91的左右两侧,条形槽91a为前后方向延伸。
实施例中,按摩板92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按摩板92分别位于反刍动物腹部左下侧和腹部右下侧,其中一个按摩板92伸出有搭扣94,另一个按摩板92伸出有能插入搭扣94调节紧度的连接带95。
实施例中,中控装置74为单片机。
实施例中,下支撑柱213的底端低于分管222底端,支撑柱213的底端与分管222底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针头体214长度。
实施例中,穿刺放气针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头8,抽气泵71的抽气管通过连接头8与穿刺放气针本体密封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放气部1底部形成有台座13,内管套12上设有环形坐垫121,环形坐垫121安放在台座13上,回弹弹簧33下端固定在环形坐垫121上部。
实施例中,台座13形状为倒置的无尖椎体,台座13顶部周面直径与管壳11外周面直径相等,台座13的外壁光滑。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按图1组装好穿刺放气针,根据患有瘤胃臌气的反刍动物大小,预估穿刺放气针插入深度,选择合适尺寸的按摩装置9,选定合适的穿刺位置,环套在反刍动物的腹部,然后将穿刺放气针通过板孔91b刺入该反刍动物的瘤胃,直至到达预估深度。然后组装抽气监控系统7,将心律测试器72、血压测试器73、显示器75以及报警器76均连接到中控装置74上,然后将抽气泵71的抽气管连接在连接头8上,准备完毕后,按压压转手柄51,注药部2正转,继续下压压转手柄51,压转装置5和注药部2一起向下运动,注药部2在内管套12中向下滑动,下支撑柱213的下部完全伸出内管套12,注药部2进入半展开状态(如图10所示),下支撑弹簧213a收缩使下支撑柱213下部以下铰接轴213b为轴向外转动,直至下支撑柱213下部抵触到中支撑斜面212b上,与下支撑柱213下部固定连接的分管222部分也随之被拉起,各针头体214分散,每个针头体214在针头弹簧214a的拉动下内折。继续推进注药部2至完全展开状态(如图13所示),注药部2下部展开呈水平状态,弹性定位凸211b卡入定位槽122中。松开压转手柄51,注药部2反转,由于注药部2与内管套12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注药部2不会在压转弹簧53的作用下上移,压转手柄51上移。这时通过接管42注射药液(止酵消导或健胃强心药物),同时有节律地按压、松开压转手柄51,使注药部2不断正转、反转,既通过机械旋转打碎气泡,也通过旋转喷洒打碎气泡。注药部2旋转一段时间后,预计瘤胃内气泡消除殆尽,视情况选择放气方式,如果臌气较为严重,使用抽气泵71进行抽气,如果不严重,不启动抽气泵71。放气时,按下按压手柄34,使调节孔32与放气孔111对齐,开始放气,直至瘤胃内气体量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如果放气过程中反刍动物出现不适,心律和/或血压状态异常,数据可以在显示器75上显示,同时报警器76也会发出报警,此时应停止放气,放开按压手柄34,关闭放气通道,直至反刍动物不适症状消失,再按下按压手柄34,继续放气。放气完毕后,捏住接管42回拉,使注药部2相对于内管套12向上滑动,使注药部2由完全展开状态返回半展开状态,再由半展开状态返回收拢状态,针头一直处于内折状态,不能恢复,然后将整个穿刺放气针从反刍动物腹部抽出。在整个瘤胃穿刺放气的过程中,按摩板92保持震动,对反刍动物腹壁及瘤胃壁进行按摩,促进气体排出和瘤胃平滑肌机能恢复;在术后,也可以使用按摩装置对腹壁进行按摩,以促进术后恢复。按摩板92的能量来源可以是内置电池或外接电源。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瘤胃臌气的快速放气消导装置,属于兽医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具有可以兼顾注射药物和放气,并在注射药物时能有效地机械打碎瘤胃内气泡,防止气泡上黏着的食糜堵塞放气通道;注射药物时能够手动控制注药部转动速度,同时可以大面积、全方位地在瘤胃内灌注药物的优点;还设置有抽气泵和心律测试器,可以在术中实时监测瘤胃内气压和病畜心脏情况,可以在术中实时快速降低瘤胃内气压和监视病畜心脏情况,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