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测长输纬器连用在切断纬纱过程中压纬的压纬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流体喷射织机的测长输纬器(measuring weftfeeder)的改进,亦即,涉及这种具体的输纬器:纱线被利用织机的主喷嘴从此种输纬器中拉出,且从输纬器滚筒上退绕的纱线圈数通过一适当的系统被计数。
众所周知,在所述输纬器中,被插入织机梭口中的纬纱当已经达到一定长度时被一受控的装置止动,此受控的装置通常具有一个可动的杆,此杆通过以松配合穿入形成在所述滚筒上地孔中而接合此滚筒的边缘,纬纱靠在所述杆上停止运动并由此而被制动。
本发明计划解决恰好在纬纱已经被止动时所出现的问题,并且特别是,恰好在纬纱已经被织机的适当的切断装置切断后为所述纬纱的有效压纬提供保证。
应该记起的是,对于正确行使其功能的织机切断装置而言,在测长输纬器与被机织的织物之间延伸的纬纱段在其正被切断的时刻需要有足够的张力;所以,由于恰好在切断之后纬纱中的张力突降,这造成纬纱自其切断端开始振荡并向后传播至纱线被输纬器滚筒上的止动装置上的杆压住的位置;所述振荡甚至可继续传播弄乱缠绕在所述滚筒上的纱线圈。
这种在纱线上演变为强横向和纵向波的振荡,会造成诸多不便,例如:
a)当止动装置的杆已经作用于滚筒上的孔中时,纬纱夹在此杆的底下。
b)弄乱缠绕在滚筒上的纱线圈,可能会使纱线圈交叠,从而在下一个纬纱插入过程中,纱线圈不再能从滚筒上每次一圈地正常退绕,而是一次退绕两圈或更多圈,在滚筒的出口处变得凌乱。
显然,在上述第一种及第二种情况下,均会出现测量误差,而测量误差又会造成织机停机,从而降低机器的效率,要不就会引起故障,所引起的故障没有被织机控制装置检测到,于是使正被织造的织物的质量恶化。
为试图克服在上述a)中提到的问题,本申请人在最近几年中已经对用于流体喷射织机的测长输纬器所用的电磁纬纱止动装置进行了改进;最令人关注的方案是在IT-U-209674和最近的EP-363,935中所描述并要求保护的方案。
此外,本申请人过去曾一直试图解决在上述b)中提到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在测长输纬器的出口处采用一附加的对应于导纱眼孔安装的装置;这一解决方案描述于EP-239055。然而,所述装置没能充分解决上述问题,表现在:由于纬纱没有被压住而只是被偏移,所以围绕滚筒仍然可能出现纱线松脱。
现在,本发明计划利用一全新的装置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在织机中进行纱线切断的同时,该装置能在输纬器的出口处将纬纱可靠地压住。
所述压纬装置,与流体喷射织机的测长输纬器结合,恰好设在所述输纬器的出口导纱器和/或气圈隔离装置的下游,其特征为,所述装置包括:一个长单体,它具有用于被纬纱穿过的一个入口锥孔和一个圆柱形通道,它们的公共轴线即为所述装置的纵轴线;一个压纬芯筒,它可沿垂直于所述轴线的一导向装置移动并易于通过所述通道上的一孔穿入所述通道中;电磁装置,它与一复位弹簧的作用相反地作用于所述芯筒;以及一个承瓦,它在相应于所述孔的位置处连至所述通道,形成一个所述芯筒与之接合以实现压住纬纱的相对面。
在所述压纬装置中,所述芯筒适宜地为圆柱形,且其直径比被纱线通过的通道的直径大;同时,所述承瓦上的相对面具有一层由阻尼材料形成的底层和一层由耐震且耐磨的材料形成的覆盖层。
特别是,所述复位弹簧装置由一圆柱螺旋弹簧构成,它趋于将芯筒保持为处于在通道内与所述相对面紧紧接合的状态,从而压住纬纱,而所述电磁装置由一围绕所述芯筒的线圈构成,它在被通电时使所述芯筒离开通道,使其脱离所述相对面并释放纱线。
在本发明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电磁装置在略迟于发出纬纱从测长输纬器的滚筒上退绕的最后信号时被断电,结果,在织机中纬纱切断期间,所述纬纱被所述装置压住,同时,上述芯筒与通道上的相对面的接合依然保持。
总之,由下面对举例给出并示于附图中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会明了本发明装置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轴向剖视图,示出处于待用状态的压纬芯筒以及与之结合的弹簧装置;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轴向剖视图,示出处于工作状态的压纬芯筒以及与之结合的弹簧装置。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压纬装置主要由一个具有纵轴线2的长单体1构成,此长单体1具有用于通过纬纱F的一个入口锥孔3和一个圆柱形通道4,锥孔3和通道4的轴线与长单体1的轴线2同轴。该装置用于与流体喷射织机的测长输纬器结合,经由恰好在所述输纬器的出口导纱器和/或气圈隔离装置的下游的锥孔3向织机供应纬纱。
按本发明装置的长单体1上还装有一个用于压纬纱F的圆柱形芯筒5,它可移入一垂直于轴线2的导向装置6中并易于通过通道4上的一横向孔7穿入通道4。线圈8形式的电磁装置围绕芯筒5,在芯筒5上还作用有一个圆柱形螺旋弹簧9。一承瓦11在与上述孔7相应的位置处连至通道4,以形成一个用于上述芯筒5与之接合从而压住纬纱F的相对面10。相对面10具有一层由阻尼材料形成的底层和一层由耐震且耐磨的材料形成的覆盖层。
按本发明的装置通常处于待用状态(图1),以使纬纱F自由通过通道4。为将所述装置保持在待用状态,需要给线圈8通电,而线圈8则克服复位弹簧9的作用,使芯筒5向后移动(如图1所示)脱离相对面10,并使所述芯筒离开通道4。当线圈8被断电时,上述装置变成工作状态(图2),在此状态下,弹簧9将芯筒5推入通道4的横向孔7(如图2所示)并将其压靠在承瓦11上的相对面10上,从而将通过所述通道的纬纱F压在芯筒5和相对面10之间。
当纬纱F正被插入织机时,按本发明的装置处于待用状态(图1);在此步骤过程中,纬纱自由通过通道4,芯筒5被线圈8保持在横向孔7之外,而线圈8这时被适时通电,克服复位弹簧9的作用吸引芯筒5。
在纬纱的插入步骤结束时,通过将线圈8断电,上述装置变为工作状态(图2);弹簧9于是将芯筒5移回进入通道4的横向孔7,以将纬纱F压靠在承瓦11的面10上。在这一状态下,纬纱不再滑过通道4,且其在测长输纬器的滚筒上不再松卷。
为将上述装置变为工作状态,在略迟于指示纬纱圈已经从测长输纬器的滚筒上退绕时,亦即在纬纱已经可靠地(在插入织机过程结束时)停止,且在其被设在织机中的适当装置切断时,将线圈8断电。通常,在这一步骤中,纬纱被可靠地夹在芯筒5和相对面10之间,且它在切断过程中并直到后继的插入过程开始时保持在这一状态。
由此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事实上,正是在上述切断步骤之后产生了纬纱振荡,引起如上所述的不便。因此,本发明装置表明对消除这种缺陷是极其有用的,因为防止了不希望有的从织机切断装置向后经过发射喷嘴传播的波动进一步延伸至位于测长输纬器处的导纱器(和本发明装置)与留头滚筒之间的纬纱段上,从而避免了弄乱缠绕在滚筒上的纱线圈。
然后,通过给线圈8通电,使芯筒9返回其待用位置,由此在下一个纬纱插入过程开始时再一次打开通道4。
通常,通过将本发明装置的入口锥孔3作为与通常设在一测长输纬器的出口处的气圈隔离装置相连接的有效连接部分,使按本发明的装置与一测长输纬器连用,从而形成测长输纬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本发明装置可简单地安装在测长输纬器出口导纱器的下游。
本发明装置有很多有利的特性,这些特性有助于与本发明装置连用的输纬器以及采用此输纬器的织机的有效操作。事实如下:
1)本发明装置易于完成一用于纬纱自动插入过程的喷嘴,这时,通过将本发明装置连接于通常用于流体喷射织机的测长输纬器上的其他装置上,本发明装置使获得从输纬器的入口到出口的纬纱完全插入成为可能。
2)本发明装置可以安装在用来改进纬纱输送的自动系统上,在此方面,可以需要本发明的装置以实现将纱线经输纬器发射至织机喷嘴。
3)本发明装置可方便地连接在一漏斗形气圈隔离装置处。
4)不同于用于某些类型织机的已知板式制动器(plate brake),这种制动器总是具有一非常有限的行程(当制动器放开时两板之间的空间小),本发明装置在其处于待用状态时使通过纱线的通道完全打开,因此决不妨碍纱线在其插入过程中的滑动。
5)由于在使压纬芯筒起作用时通道被其完全合闭,以及由于所述芯筒的直径比上述通道的直径大,所以,在已知的板式制动器中因纬纱从板中出现而造成的不便在本发明装置中不再出现;实际上,在已知的板式制动器情形下,迫使人们使用一入口导纱眼孔(yarnguide eyelet)以及一小直径的出口导纱眼孔,以使纱线在板下被导引,这时,就用来织造的纱线支数以及手动纱线插入操作的实用性而言均有明显的限制条件。
6)由于纬纱的连续穿过使本发明装置得到了清洁,纬纱不断地触及通道壁且同时产生防止灰尘聚集的气流。
7)在本发明装置的下游,可以在测长输纬器的出口处连一个受控的纬纱回收装置。
8)本发明装置有利于留头纬纱的手动恢复原位,从而当纱线卷绕件开始操作时防止所述纱线被向后拉向输纬器滚筒,由此防止操作者的手滑脱而需要再次插入气圈隔离装置中,或插入设在输纬器出口处的导纱眼孔中。
9)本发明的装置直接受输纬器的控制,因此其动作与纬纱的实际位置完全同步,不需要另外使用其他连接于织机的机械部件,或其他传感器或信号装置以建立所述同步。
显然,按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有其他一些实际的实施例,不同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但仍然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特别是,本发明装置的动作和压纬芯筒的动作可以通过电磁装置而不是弹簧装置来实现,同时弹簧装置可以用来停止所述装置的动作;同样,或者电磁装置自身,或者它与弹簧装置结合,既可用于使本发明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又可用于将其保持在待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