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加力器中的 阀柱塞卡持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比如汽车中制动系统的制动加力器,特别是这类加力器中的一种装置,它包括一键接件以防止阀柱塞从阀体脱开(在使用时,这种装置此后称之为“一种阀柱塞卡持装置”)。
一般,加力器包括:一动力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一壳体之中;一恒压室,形成在动力活塞的前侧,以及一变压室,形成在动力活塞的后侧;一阀体,配置在动力活塞的中央轴向区域之中;一阀门装置,配置在阀体之中;一变压通道,形成在阀体中,阀门装置通过此通道连通于变压室;一输入轴,与构成阀门装置的一阀柱塞协同工作以切换阀门装置中的流径;以及一键接件,与阀柱塞相接合,以防止阀柱塞脱开阀体。
用于加力器的下述结构在本技术领域中也是为人所知的:一般,变压通道包括一轴向通道,从阀门装置沿着阀体的轴线伸向加力器的前端,以及一径向通道,从轴向通道的前端沿径向延伸,而键接件嵌入径向通道以接合阀柱塞。在这种情况下,径向通道用作键接件的一个嵌入孔。
使用这种加力器,键接件必须如下设计:亦即,键接件的两个端面顶靠阀体,以使键接件沿轴向不可移动;或者键接件可沿轴向移动一定距离。不过,在径向通道用作键接件嵌入孔的情况下,前述轴向通道形成在阀柱塞后部的圆筒形外表面与阀体的圆筒形内表面之间,轴向通道连通于键接件所嵌入的径向通道。因而,阀体顶靠键接件的后端面沿径向发生在轴向通道以外。
另一方面,阀柱塞沿着轴向通道地中心轴线的配置方式是,它可以沿轴线移动。因而,键接件接合阀柱塞的区域位于轴向通道的轴线中部(在使用时,此后此区域称之为“接合区域”)。于是,接合区域与键接件顶靠阀体的区域(在使用时,此后称之为“顶靠”区域)之间的距离就不可避免地较大一些。因而,如果在刹车踏板松开以缩回阀柱塞时,阀柱塞撞击键接件,则有很大的弯矩施加于键接件,以致它有很大的可能被弯折。这种难题可由加大键接件的刚度予以克服。不过,这一方法会引起另一问题,即增大了键接件的厚度,因而其重量。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一项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力器的阀柱塞卡持装置,其中键接件和阀柱塞的接合区域与键接件和阀体的顶靠区域之间的距离做得较小,以致键接件的厚度,因而其重量,得以减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力器具有如下结构特征:阀体的位于键接件后侧的一个部分制成为一以滑动方式导引阀柱塞的导引部;变压通道包括一围绕导引部形成的轴向通道,沿着阀体的轴线延伸,以及一径向通道,从轴向通道的前端沿阀体径向延伸;键接件嵌入径向通道以接合阀柱塞;以及导引部端面相对于径向通道后壁向前伸出。
在上述加力器中,键接件和阀柱塞的接合区域对应于轴向通道的轴线。另一方面,阀体的导引部正好位于以滑动方式导引阀柱塞后侧部分的圆筒形内表面以外。因而,键接件与阀体导引部的顶靠区域也对应于轴向通道的轴线。
因此,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结构,键接件和阀柱塞的接合区域与键接件和阀体的顶靠区域之间的距离可以做得相当短。于是,施加于键接件的弯矩可以减小。这一特点消除了键接件受弯矩作用而弯曲的问题,且与传统加力器中的键接件相比,可以减小键接件的厚度和重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一表示一种制动加力器的剖面图,该制动加力器构成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图2是一沿着图1中直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表明此种制动加力器中的一键接件及其相关部件。
图3是沿着图2中箭头III方向所看到的一平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制动加力器具有一壳体1,其中可滑动地装有一动力活塞2,一隔板3覆盖在动力活塞2的背面。动力活塞2和隔板3把壳体1的内部分隔为一前室,即恒压室4,和一后室,即变压室5。一阀体6配装在动力活塞2的中心轴向孔眼之中,其方式是,阀体6与活塞2形成一体。动力活塞2和阀体6通常由一复位弹簧7保持在一非操作位置上,如图1所示。
用于切换流动路径的一阀门装置9装设在阀体6内部。阀门装置9包括一制成在阀体6上的第一阀座10;一制成在一阀柱塞(valveplunger)11上的第二阀座12;以及一借助一弹簧13的弹力从动力活塞2后面(亦即从图1中的右侧)坐靠在第一和第二阀座10和12上的阀组件14。第一阀座10和阀组件14的贴合区域以外的空间通过制成在阀体6中的恒压通道15连通于恒压室4。恒压室4通过连接于壳体1的一条负压引入管16连通于一诸如进气歧管等负压源。
第一阀座10和阀组件14的贴合区域与第二阀座12和阀组件14的贴合区域之间的空间通过制成于阀体6中的变压通道17连通于变压室5。第二阀座12和阀组件14的贴合区域以内的空间通过一压力通道18和一配装在通道18中的滤清器19连通于外部空气。
构成上述阀门装置9的阀柱塞11联接于一连接到制动踏板(未画出)的输入轴23。输入轴23由一弹簧24向后推压,其弹力大于前述弹簧13。设置在阀柱塞11前端上的板25的前端面面对一反应盘27,此盘装设在制成在一输出轴26底端部分中的一凹槽里面。输出轴26穿过一密封件28伸出到壳体1之外,并且联接于主制动缸(未画出)的活塞。
变压通道17包括轴向通道17a,形成在阀体6的前部,其方式是,它们从阀门装置9沿着阀体6的轴线延伸;以及一径向通道17b,连通于轴向通道17a的前端并沿着阀体6的径向延伸。如图2所示,一键接件31嵌装在径向通道17b中(图2是沿着图1的直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键接件31包括:一对腿部31a,沿着径向通道17b的两侧延伸;一桥部31b,两腿部经由它彼此相连;以及一对接合部31d,从两腿部31a伸进由腿部31a所限定的一槽孔31c。更为具体地说,接合部31d的位置比两腿部31a的中部更接近桥部31b。接合部31d接合于制成在阀柱塞11上的一环形槽道11a(见图1),从而防止阀柱塞11从阀体6脱开。
如图1所示,键接件31可以沿着阀体6的轴向移动。键接件31的前端面顶靠着阀体6的壁部,此壁部形成轴向通道17a的前端。另一方面,键接件31的后端面顶靠着一导引部6a的端面,此导引部形成阀体6的一部分,以可滑动地导引阀柱塞11的后部。
亦即,位于环形槽道11a前面的阀柱塞11前部和位于环形槽道11a后面的后部由阀体6以可滑动方式予以支承。滑动支承阀柱塞11后部的阀体6的部分就是上述导引部6a。上述多个轴向通道17a,如图2所示,制成在阀体6上,围绕阀体6的导引部6a并沿着阀体6的圆柱形内表面。阀体6的圆筒形外部和阀体6的圆筒形内部,亦即导引部6a通过许多径向延伸的肋板6b连接起来,而界定出许多轴向通道17a。导引部6a的端面相对于界定出径向通道17b的后壁表面向前伸出,以致,如上所述,键接件31的后端面顶靠着导引部6a的端面。
键接件31的两个端部都伸出阀体6的圆筒形外壁之外,并由橡胶等弹性构件32盖住。弹性构件32防止键接件31脱开阀体6,还可防止键接件31在它顶靠壳体1的内表面时产生噪音。
在如此设置的制动加力器中,如果动力活塞处于非操作位置,如图1所示,键接件31则顶靠壳体1的内表面;亦即,键接件31不能向后移动。另一方面,界定轴向通道17a端部的阀体6的壁部顶靠着键接件31的前端面;亦即,阀体6也不能向后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键接件31以及通过环形槽道11a与键接件31接合的阀柱塞11保持在相对于阀体6的前部位置。因而,坐放在阀柱塞11的第二阀座12上面的阀组件14位于第一阀座10的附近,并且一当输入轴23和阀柱塞11向前移动时,上述阀门装置9就可执行流路切换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刹车踏板(未画出)将输入轴23和阀柱塞11推向图1中的左方时,阀组件14就坐放在阀体6的第一阀座10上,使变压室5与恒压室4彼此隔离开来,而阀柱塞11的第二阀座从阀组件14移开,使变压室5与外界空气连通。结果是,外界空气供入变压室5。因而,与传统的制动加力器情况类似,这两室之间的压差克服复位弹簧7的弹力而推动动力活塞2上向前;亦即,实现刹车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当放开制动踏板时,阀柱塞11的第二阀座12与阀组件14接合,使变压室与外界空气隔断,而阀组件14与第一阀座10脱离接合使变压室5与恒压室4连通。结果是,动力活塞2返回到初始位置(或者非操作位置)。
当动力活塞2因复位弹簧7的作用而返回到非操作位置时,输入轴23由弹簧24向后推压,而阀柱塞11和键接件31也相应地向后移动。在键接件31的后端面顶靠导向部6a的端面时,键接件31朝向阀体6的向后移动被终止,而阀柱塞11的向后移动也相应地被终止。
在这种情况(即键接件31的后端面顶靠导引部6a的端面)下,阀组件14向后移动就象键接件31相对于阀体6沿轴向移动一样多,而动力活塞仍处于非操作位置,键接件31的前端面顶靠着阀体6的壁面。亦即,阀组件14从阀体6的第一阀座10缩回就象键接件31相对于阀体6沿轴向移动一样多,以致在第一阀座10与阀组件14之间形成一足够大的流径。
当动力活塞2以上述方式向后移动时,键接件31顶靠壳体1的内壁面。于是,与键接件31协同工作的阀柱塞11的向后移动被终止,而动力活塞2和阀体6的向后移动却在继续,所以,阀体6的第一阀座10趋近阀组件14。当第一阀座10与阀组件14之间的间隙大致为零时,阀体6顶靠键接件31,从而被止动。因此,一当输入轴23再次向前移动时,在阀装置9中就进行流路切换操作。
如上所述,当动力活塞2因复位弹簧7的作用而从前方位置返回到非操作位置时,键接件31的后端面顶靠导引部6a的端面。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刹车踏板的操作状况,键接件31可能会比较强烈地冲撞导引部6a的端面。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本发明的制动加力器时,键接件31的中央部分会冲撞导引部分6a。中央部分邻近于键接件31与阀柱塞11的环形槽道11a相接合的接合区域的外部周边。因此,当键接件31以上述方式冲撞阀门导引部6a时,没有很大的弯矩作用在键接件31上;亦即,键接件31受弯矩弯曲的难题基本上得以消除。这一特点使得键接件31的厚度和重量有可能减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键接件31可以沿轴向移动一段距离;不过,本发明不限于此,或因此而具有限制。亦即,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可用于这样一种加力装置,其中键接件固接于阀体。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制动加力器中,施于键接件的弯矩很小;即键接件受弯矩而弯曲的难题基本上得以消除,这一特点形成的效果是,键接件的厚度,因而其重量,可以减少。